再看《唐太宗李世民》,也谈李世民最爱是谁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也谈李世民最爱是谁,第1张

大业九年,年仅十二岁的长孙氏嫁给了李世民,婚后长孙氏回永兴坊省亲,舅舅高士廉的小妾张氏在长孙氏居住的地方看见了一匹高头大马,而且鞍勒等物准备得一应俱全,就把这件事告诉了丈夫,于是高士廉令人占卜了一番,占卜的人说:“此女贵不可言。”果然不出所料,不久之后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元武德,封次子李世民为秦王,册封其妻长孙氏为秦王妃。

武德二年,秦王妃长孙氏与李世民的长子诞生于承乾殿,故以此殿为名,取名李承乾。不过承乾有着承继皇业,总领乾坤之意,所以此二字虽为宫室之名,然而用作人名时却有着无比深意,是以“承乾”一名当为唐高祖为这个孙子亲赐。

武德三年,长孙氏为李世民诞下第二子,取名李泰。同年六月,李承乾与李泰分别被册封为恒山郡王与宜都郡王。

武德四年,长孙氏为李世民生下了一个女儿,取名丽质——天生丽质难自弃,单从这名字中就可想见李世民对这个宝贝女儿的喜爱之情。同年,唐高祖又将宜都郡王李泰进封为卫王,加授上柱国,以继李元霸之后。原本作为秦王的嫡次子,李泰日后的爵位原本最高不过是从一品的郡王,然而李渊却将其封为了正一品的卫王(而不是从一品的嗣卫王)并授予上柱国的勋官,这对李世民一家来说是莫大的恩宠。

这一年的七月十日,唐高祖废五铢钱,发行开元通宝。唐高祖特别准许李世民可以自己铸三炉的钱,据唐玄宗时的大臣郑虔所说,欧阳询奉上蜡样时,王妃长孙氏曾不小心在蜡样上留下了一点指甲的痕迹,于是开元通宝铸造完成后上面便有了一缕“掏文”。

武德五年,李世民将长孙氏的侄子、长孙炽之孙长孙家庆任命为长子李承乾的侍读。

武德七年,唐高祖将恒山郡王李承乾徙封为中山郡王。而李世民平定王世充后,将陆德明与孔颖达这两位儒学大师双双任命为秦王府十八学士,令他们教导李承乾儒学经典,同年,李世民又将长孙氏的另一个侄子,也就是长孙家庆的胞弟长孙祥任命为李承乾中山王府的功曹。

又因为妻子长孙氏的身体不太好,李世民在经过太原的时候想到妻子曾经在玄中寺聆听钟声并修葺寺庙一事,便特意到玄中寺拜会寺中的高僧道绰大士,供奉了大量珠宝,以此为妻子祈福。

随着大唐江山的统一,李世民大部分时间都留在了京城,又因为功高震主,秦王府与太子李建成的摩擦积怨也日渐加深。长孙氏便充分发挥了自己身为女眷的优势,时常进宫侍奉高祖与他的后宫嫔妃,尽力弥补彼此之间的嫌隙。

武德九年,秦王府与东宫的局势越来越紧张,长孙氏与房玄龄“同心影助”,共同辅佐李世民。最后,李世民为了自保不得不率先带领长孙无忌、房玄龄、杜如晦、高士廉等人在玄武门埋伏,长孙亲自为将士们分发盔甲,勉励众人,将士们都感激万分。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成功诛杀了李建成与李元吉后,被唐高祖立为皇太子,而长孙氏也被册拜为皇太子妃。

八月二十一日,唐太宗登基后的第13天,就将自己的妻子长孙氏册立为皇后,并追赠自己的岳父长孙晟为司空、齐国公,谥曰献。十月癸亥,又立嫡长子中山郡王李承乾为皇太子。

贞观元年,唐太宗将玄武门之变中功勋第一的长孙无忌袭爵齐国公,实封一千三百户。又因为长孙无忌与自己年少时就是好朋友,如今又是外戚与功臣的双重身份,唐太宗对他格外重视,经常让他出入自己的居室之中,又授予了尚书右仆射的要职。三月癸巳,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

同年,长孙皇后的叔父长孙敞因为受贿被免官,唐太宗却因为长孙敞是妻子叔父的缘故,经常命人送绢给他,供他开销,不久又让他以宗政卿的官衔退休,又加授了金紫光禄大夫的散官,以及正二品平原郡公的爵位。

十二月,长孙皇后的异母哥哥薛国公长孙安业与李孝常、刘德裕、元弘善等人谋反事泄,按罪当死,但长孙皇后却流着泪向丈夫求情:“安业之罪,万死无赦。但他早年将我和母亲赶出家门,此事天下皆知,如果杀了长孙安业,世人必然会认为我是仗着陛下的宠爱报复兄长。”于是别的主犯全部被诛,甚至李孝常的几个儿子也因连坐全部被杀,惟独长孙安业得以免于一死。

贞观二年,长孙皇后反对哥哥长孙无忌担任要职,常常对丈夫说:“我身为一朝皇后,尊贵已极,实在不愿兄弟子侄都在朝廷之上。汉朝的吕家和霍家外戚正是前车之鉴,希望陛下千万不要任命我的哥哥为宰相。”唐太宗一开始并没有听从妻子的意见,坚持给了长孙无忌高官厚禄,于是长孙皇后私下让哥哥主动辞去这些职位,直到唐太宗最终不得不答应,只加封长孙无忌为开府仪同三司的虚衔,长孙皇后这才喜笑颜开。

五月,卫王李泰改封越王。李泰因为是长孙皇后所生的缘故而宠冠诸王,唐太宗令其遥领扬州大都督与越州都督,封地竟然有22州之多!比同时受封的亲王封地多了近两倍。

六月庚寅,长孙皇后在丽正殿生下了第三个儿子李治,唐太宗欣喜异常,不仅大宴五品以上的官员,赐帛有差,还下令只要是在这一天出生的人都可以领取粮食。据说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时,长孙皇后将当年丈夫从晋阳宫中得来的玉龙子与缀满珍珠的朱红襁褓一并赐给了这个小儿子。从此,这枚“广不数寸,而温润精巧,非人间所有”的玉龙子就成为了唐朝的吉祥物,由皇帝们代代相传。

同年,长孙皇后的长女,年仅八岁的李丽质被册封为长乐公主,食邑三千户。

贞观五年正月庚戌,唐太宗封长孙皇后之子李治为晋王。同年,唐太宗召法师元琬于苑内德业寺为长孙皇后写藏经。

贞观六年,唐太宗与长孙皇后特所钟爱的长乐公主将要出嫁,唐太宗特别下令让有司准备比长公主多一倍的嫁妆,然而不久之前御史大夫韦挺刚刚上表批评过时风:“今贵族豪富,婚姻之始,或奏管弦,以极欢宴;唯竞奢侈,不顾礼经。……若不训以义方,将恐此风愈扇。”结果唐太宗竟然“顶风作案”,要为自己的爱女准备的嫁妆甚至比长公主还要多许多,此举自然而然招徕了魏征的严厉制止。

魏征认为嫁妆比长公主多一倍不合礼法,极力谏止,唐太宗下朝后将这件事告诉了长孙皇后,长孙皇后感叹道:“我知道陛下器重魏征但不知道其中的原因,今天才知晓原来魏征果然是于社稷有益的肱骨之臣,而魏征作为臣下却能够秉直上谏,这份品行实在是难能可贵。”于是下旨赏赐了二十万钱与四百匹绢给魏征,并特意嘱咐道:“我希望郑公能够一直将这份敢于直谏之心保持下去,认为不对的就直说,不要因为君臣之礼而有所讳言。”

三月,唐太宗与长孙皇后到九成宫避暑。四月癸卯,夫妻二人在散步时,发现丹霄殿西面有片土地略感湿润,于是用手杖通导,即刻便有泉水涌出,随即用石槛围住,将之引伸为一个水渠。又因泉水出自丹霄殿之西,唐太宗便在丹霄殿置酒宴请诸位大臣,并赐帛各有差。而由魏征撰稿、欧阳询正书的《九成宫醴泉铭》,记叙的正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散步时发现醴泉的这件趣事。

几个月后,长孙皇后所生的小公主满月,唐太宗十分欣喜,大宴群臣于丹霄殿。九月丙申,太子李承乾来九成宫朝见,唐太宗高兴之余大宴东宫官属,又赐帛各有差。

十月乙卯,唐太宗与长孙皇后自九成宫回到长安,唐太宗亲自侍奉太上皇李渊,与长孙皇后一起献上饮食服饰等,直到夜深了才离开。唐太宗想要亲自送太上皇回去,太上皇不肯答应,让太子李承乾代为相送。

贞观七年,在经过一年多的准备后,长孙皇后与唐太宗的爱女长乐公主出嫁,而驸马不是别人,正是长孙无忌的嫡长子,未来的赵国公,现在的宗政少卿长孙冲。同年,长孙皇后的幼子晋王李治遥领并州大都督一职,那么并州又是什么地方呢?

根据史书的记载,并州即太原府,也就是说李治得到的是太原这块封地。但凡对唐朝有所了解的人就会知道,有唐一代,太原贵为北都,在政治、军事、经济上可谓是地位全面超然。因为太原不仅是中原王朝的北方重镇,更是李唐的龙兴之地!而唐太宗却轻描淡写地将晋王这个封号给了李治,又将地位如此独特的太原封给了他,唐太宗对妻子所生的这个小儿子的宠爱之心也由此可见一斑。

同年,越王李泰也在遥领鄜州大都督及夏胜北抚北宁北开五都督的同时,又被授予了左武侯大将军、雍州牧等职位,而在别的同龄皇子已经远赴封地上任的时候,李泰不仅仍旧留在父母的身边没去封地上任,唐太宗甚至还下令让他搬进武德殿居住。

贞观八年三月甲戌,太上皇李渊在两仪殿大宴西突厥使者,唐太宗与长孙皇后亲自奉上膳食以及衣物等,全部都是奇珍异宝,长孙皇后又亲自为唐高祖梳头,为他戴上冠冕,并感慨道:“至尊年事已高,头发都全白了。”众人无不伤感流涕,一家人如同寻常百姓一样。

庚辰,长孙皇后与唐太宗一起驾幸九成宫,一天夜里柴绍匆忙前来上报说有急变,唐太宗不得不穿上盔甲离去,而同床共眠的长孙皇后虽然正抱病在身,但也坚持要一同前往,宫人纷纷劝止,长孙皇后却说:“陛下如此震惊,我又如何能够安心养病?”

贞观九年三月,长孙皇后举行了亲蚕礼。同年长孙皇后身体不适,唐太宗担忧之下接连请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等诸位得道高僧进宫为妻子受戒祈福。后来昙藏法师逝世于会昌寺,长孙皇后与太子李承乾皆派人前往为其吊丧,唐太宗又下诏安葬了昙藏法师。法常法师也因为为皇后受戒的缘故,得到唐太宗的旨意有幸成为了空观寺上座。

贞观十年,随着长孙皇后病重,李承乾为母亲的病情十分忧心,想要大赦天下以此为母亲祈福,但长孙皇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并说道:“死生有命,非人力所能改变的。何况赦免囚犯是国家大事,崇尚佛教又是陛下所不为之事,怎么可以因为我一介妇人而乱了天下的法度呢?”承乾于是把这件事告诉了房玄龄,唐太宗与朝中大臣十分感慨,大臣们纷纷请求大赦天下,但是长孙皇后坚决拒绝了大赦一事。

唐太宗虽然不忍违逆妻子的意思,没有大赦天下,但是却另辟蹊径,想到了用别的方法来为爱妻祈福。

四月,唐太宗下诏说:“皇后虚风日久,未善痊除,修复废寺,以希福力,天下三百九十二所佛事院宇,并好山水形胜有七塔者,并依旧名置立。”唐太宗下令大修天下392所废弃寺庙,希望佛祖能够保佑妻子早日康复。相州的修定寺,益州的善寂寺,皆是因此得到修复的寺庙,大名鼎鼎的初唐四杰之一王勃为此亲自撰写了《益州德阳县善寂寺碑》一文并流传至今。而明明崇尚佛教本是自己所不为之事,但是为了从死神手里抢回妻子的生命,唐太宗还是为了。

然而,尽管唐太宗想方设法想要从死神手里将爱妻的生命夺回来,却天不遂人愿,这一年的六月己卯,长孙皇后抛下了少年时代相伴至今的丈夫,抛下了刚刚弱冠的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抛下了出降不久的爱女长乐公主以及更为年幼的4个儿女,崩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年仅三十六岁。

长孙皇后盛年而逝,留给丈夫、儿女的是无尽深重的哀痛。唐太宗面对妻子的离世悲恸万分,诸位皇子公主也悲伤异常,尤其是晋王李治,哀慕感动了周围的人,唐太宗亦十分心疼,于是做出了令世人瞩目的举动:亲自抚养了长孙皇后的一双儿女晋王李治与晋阳公主,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亲自抚养皇子的皇帝,也是唯一一位亲自抚养公主的皇帝!

试想中国上下五千年有过多少位皇子,有过多少位公主,又有几个能有这份殊荣被皇帝父亲亲自抚养?而长孙皇后的儿女并没有因为母亲人走茶凉,反而享受到了这等殊荣,这实在是唐太宗这个性情中人情之所至下的惊世举动!

九月丁酉,长孙皇后将要安葬昭陵,虞世南为此撰写了一篇《文德皇后哀册文》,而提到长孙皇后的谥号“文德”二字,又是说来话长。

皇后有谥号是从东汉开始的,但直到隋朝,所有的皇后都只有单谥而不是复谥,只不过史官为了便于区分,才将她们的谥号和皇帝的谥号合在一起。如唐高祖即位的时候,追谥窦皇后为“穆皇后”,唐高祖死后合上他的谥号即为“太穆皇后”。而长孙皇后却在逝世后直接被唐太宗上了复谥“文德”。

根据春秋礼法,单谥为正,双谥非正,在古人看来,只有当单谥不足以道尽逝者的美好品德时,才会用上复谥。所以复谥极为罕见,纵观贞观十年长孙皇后逝世之前,也就只有刘感这位忠君死节的烈士被唐高祖李渊赐了复谥“忠壮”,除此之外再没有人有过复谥。

而长孙皇后的“文德”这两个谥号皆为美谥,尤其是“文”这个字。唐人认为“文”是最好的谥号,“为美无以尚也”,就算是在美谥里,也没有哪个谥号能比文还要美好。可见在唐太宗的心目中,只有“德”这个单谥并不足以表现出妻子的美好,只有再加上唐人最为尊崇的“文”这个谥号,才能表现出长孙皇后的盛德。

十一月庚寅,长孙皇后安葬昭陵,唐太宗亲自为妻子撰写碑文,特别提及了长孙皇后临终前曾百般嘱咐过要“因山而葬,不须起坟,无用棺椁,所须器服,皆以木瓦,俭薄送终”的心愿,所以唐太宗亲自选定了九嵕山为帝陵墓址,因山为陵,“凿石之工才百馀人,数十日而毕,不藏金玉人马器皿,皆用土木形具而已”,以完成妻子的愿望。

长孙皇后下葬时,唐太宗又特意挑选了名声嘉美、英俊可爱、博通诸艺、富于才情的于尚范、袁公瑜、齐世武、独孤士餮、宋思真、陆绍、崔玄籍、郭敬宗等少年为挽郎。

就在这段百官为皇后服丧的期间,又发生了一件事。中书舍人许敬宗看到欧阳询的相貌丑陋怪异,大笑出声,唐太宗知道后十分生气,立马将许敬宗贬为了洪州司马。许敬宗不仅一下子官职连降3级,而且还从京官被贬为了地方官员,罚得极重。

而唐太宗对妻子的追念远远不止于此。长孙皇后逝世后,唐太宗度人在宗圣观出家,为皇后追福。

又根据史书的记载,长孙皇后安葬进昭陵的玄宫后,唐太宗下令让人在五重石门外修建栈道,令宫人起居供养一如皇后生前。而这条栈道直到唐太宗驾崩后合葬昭陵玄宫,这才拆除。

唐太宗又因为十分思念妻子,在上苑中建了层观以登高眺望昭陵。一次,唐太宗和魏征一起登上层观,唐太宗指着昭陵让魏征看,魏征则回答说:“臣老眼昏花,看不清,臣以为陛下是在让臣看献陵(唐高祖帝陵),如果是在看昭陵,那么臣看到了。”唐太宗闻言潸然泪下,不得不流着泪毁掉了层观。

事实上在这个百善孝为先、夫不祭妻的时代里,唐太宗如此张扬地思念妻子被魏征嘲弄讥讽也是理所当然的,但唐太宗对爱妻的思念却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反而越发汹涌难以自控,以至于他在一次给魏征的回诏中,公然向大臣倾诉说起了自己丧偶之后的悲苦心情——“顷年以来祸衅既极,又缺嘉偶,荼毒未几,悲伤继及。凡在生灵,孰胜哀痛,岁序屡迁,触目摧感。自尔以来,心虑恍惚,当食忘味,中宵废寝”。如此一字一血泪,当真令人唏嘘不已。

贞观十四年,唐太宗将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定为祭祀长孙皇后时用的庙乐。

按照惯例,只有当皇帝驾崩后,皇后才能跟随丈夫一同配享太庙,但唐太宗却早早将长孙皇后配享太庙,并且连指定的庙乐也是只有皇帝才能用的《光大之舞》——这需要唐太宗何等的深情与重视,才会让妻子与自己的祖先们一起享受同等级别的祭祀?

贞观十五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太宗令律宗南山宗初祖释道宣为妻子写了《大般涅盘经卷》作为供养经,以此为长孙氏追福,这部经书后来由清末民初的收藏家李盛铎所收藏。

同年十一月辛卯,魏王李泰发愿为母亲长孙皇后所造的龙门山三龛落成,唐太宗驾幸伊阙,亲自检阅佛龛。而伊阙佛龛之碑上的《三龛记》则是由岑文本撰稿、初唐四家之一的褚遂良书写,是龙门形制最大的摩崖碑刻。字画奇伟,名垂千古,其工程之浩大,装饰之宏伟壮丽,乃至“有金银之语”,足可见李泰对母亲长孙皇后的一片孺慕之心,更可见唐太宗对此佛龛之重视。

贞观十六年,唐太宗在太平观内为长孙皇后建造了一尊元始天尊像,为已逝世的爱妻追福。

同年八月二十日,唐太宗将年仅8岁的小女儿封为衡山公主,食邑三千户。衡山郡即是衡山所在之地,衡山自古以来便是五岳之一,位在名山之列,而《唐六典》中则有言:“凡名山、大川及畿内县皆不得以封。”唐太宗却大方地将衡山作为封邑,封给了这个嫡出的小女儿。

贞观十七年四月,太子李承乾意欲谋反的事情败露,而通观历史上那些走上谋反之路并失败的皇子,下场往往只有身首异处这一种结局。但是轮到李承乾时,唐太宗却沉默了。

承乾的所作所为固然让他感到失望,为了将爱子栽培成为合格的储君,自己付出了多少的心血与精力!只是李承乾逼宫谋反固然是大错特错,但唐太宗终究还是爱着这个儿子,更不想让逝去的妻子伤心,可是自己又不能公然带头违反法律规定,这该如何是好呢?于是唐太宗将这个棘手的问题拿到了朝上,扔给了诸位大臣——你们说说,该怎么处置承乾?结果没有一个大臣敢回答。

因为关于皇子谋反一事该如何处理根本就无需商讨,按律当诛,可现在唐太宗却当着众大臣的面公开询问要怎么处理李承乾之事,很明显就是在表示他根本不想杀了李承乾。最后还是通事舍人来济站了出来,说:“陛下上不失作慈父,下得尽天年,即为善矣。”于是唐太宗下令将李承乾废为庶人,流放黔州,总算是保住了儿子的一条性命。而来济也因为此事得到唐太宗的看重,官职不断得到升迁,不久就考功员外郎,次年便升迁中书舍人,与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写《晋书》。

纵然太子李承乾与魏王李泰因为夺嫡而双双被贬,唐太宗也因此伤透了心,但为了同时保全这三个心爱的儿子,唐太宗果断立了年幼但性格温和的幼子李治为太子,并说了这样一段话:“泰立,承乾、晋王皆不存;晋王立,泰共承乾可无恙也。”而意欲夺嫡的魏王李泰所得到的最大处罚,也不过是降了一级爵位,只被贬为了东莱郡王,后又改封顺阳郡王。

李承乾作为谋反案的主谋保全了性命,只被废为庶人,但身为从犯的城阳公主的驸马杜荷却依旧难逃一死。杜荷死后,唐太宗心疼女儿,于是亲自为她挑选了薛瓘作驸马,而为了让城阳这一次的婚事再无缺憾,唐太宗特意令人占卜了一番,卜文则显示:“两火俱食,始则同荣,末亦双悴。若昼日行合之礼,则终吉。”

按照当时的惯例,婚礼应于傍晚时分举行,不过根据占卜的结果,婚礼需要白天举行才会吉利。于是唐太宗决定破例将城阳的婚礼改在白天举行,但此举却遭到了马周的强烈反对,唐太宗不得不作罢。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城阳与薛瓘的婚事并没有因此受到影响,夫妻二人婚后感情十分和睦,他们的儿子薛绍正是日后唐高宗爱女太平公主的驸马。

八月,正值青春少艾的长乐公主病逝,唐太宗对爱女的早逝悲痛异常,下令让长乐公主的墓使用了三道石门的规格——这不仅是在昭陵现已发掘的陪葬墓中独属一份,即便是在整个已发掘的唐代墓葬中,也就只有“号墓为陵”、按天子等级安葬的懿德太子墓同属这一情况。

然而皇家的不幸并没有就此戛然而止。唐太宗一直亲自抚养在膝下的晋阳公主也因病逝世,年仅十二岁。唐太宗悲伤不能自己,甚至一个多月都不能正常饮食,每天要哀伤数十次,身体也因此变得羸弱不堪。大臣们纷纷进谏劝慰,唐太宗则答道:“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人死不能复生,如此悲伤根本无济于事呢?只是情不能自禁啊,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无法控制自己的悲恸。”

最终唐太宗只得强忍悲伤,下诏给有关官员,将晋阳公主封邑所得的余钱于她的墓旁修建佛祠,以此为不幸夭折的爱女的往生祈祷,同时也希望能够借此给予自己一丝丝的安慰。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李承乾逝世于黔州,唐太宗为此辍朝,并以国公礼安葬了他。

贞观二十年,高士廉生病,唐太宗亲自到他的府邸看望他,提及往事时不禁潸然泪下。

贞观二十一年正月壬辰,高士廉薨于长安崇仁里,唐太宗带着病体执意要亲临宅邸吊丧,并对前来阻拦的房玄龄说:“我这次前往,不只是为了君臣之义,更是为了当年允婚的情谊,士廉也是我的舅舅,姻戚义重,你不用再劝我了。”于是唐太宗带着数百骑士兵从兴安门出发,一直到了延喜门,长孙无忌上前说道:“陛下圣体抱恙,此时前去吊丧是大忌,陛下念及亡舅的旧情,臣很感激,但亡舅临终前曾说过:‘陛下对我恩情甚重,我死了以后也许会亲自前来吊丧,而我只不过是朝堂上很普通的一员,活着时对陛下没什么帮助,怎么可以死后还要让陛下如此劳烦,如果我泉下有知,一定会十分愧疚的。’”长孙无忌跪在唐太宗的马前流着泪极力劝止,唐太宗这才答应回宫。

同年十一月,唐太宗将顺阳郡王李泰重新进封为濮王,食邑一万户。

贞观二十二年六月,太子李治为了纪念母亲长孙皇后,修建了一座被唐玄奘评价为“壮丽轮奂,今古莫俦”的大慈恩寺。如此宏伟富丽的大慈恩寺,面积之大甚至占据了整个晋昌坊的半坊之地,共修建了10多座院落,1897间房屋,云阁禅院,重楼复殿,十分奢华,用今天的话来说,这是一项劳民伤财的工程,如果没有皇帝的支持和允许,即使是太子,也没有这个能力与胆量这么做,而《诏建大慈恩寺》这封诏书也证明了这座规模宏伟的寺庙得以修建,正是出自唐太宗本人的旨意。

十二月大慈恩寺落成,唐太宗下诏令太常卿李道宗带领九部乐,万年令宋行质、长安令裴方彦等人各率县内音声及诸寺幢帐,务必要让大慈恩寺显得庄严肃穆,并下旨度了三百名僧人,请了五十名得道高僧。随后,唐太宗又带领太子李治与百官在安福门楼执香炉,目送高僧与各种佛像、经卷、舍利等依次奉进大慈恩寺,各种奇珍异宝“眩日浮空,震耀都邑”,甚至一眼都望不到尽头。

贞观二十三年二月六日,就在长孙皇后的生辰这一天,唐太宗将妻子所生的小女儿衡山公主下嫁长孙诠,唐太宗还因此特意将长孙诠的父亲长孙操升为岐州刺史——岐州即扶风,与京兆尹、冯翊并列为三辅,地位非同一般。唐朝将州县分为八个等级,岐州位列第二,仅次于雍州、洛州、并州,中晚唐时更是一度被定为了西京,所以长孙操身为一介臣子,只因儿子尚主便被提拔为了岐州刺史,唐太宗对衡山有多重视可想而知。但是公主出降的仪式极为繁琐,所以遗憾的是直到唐太宗驾崩,婚礼仍未完成。

五月己巳,唐太宗崩于九成宫含风殿。八月庚寅,唐太宗下葬昭陵玄宫,与长孙皇后同穴而葬。

随着唐太宗的逝世,一代贞观帝后的故事似乎就此落幕。其实不然,从古至今各种关于贞观帝后的传说一直屡出不穷,至今未歇,比如长孙皇后怀孕患重病,孙思邈引线诊脉传颂千古;又比如唐太宗为产后体虚的爱妻访求一种名为蜜碗的美食;再比如唐太宗亲自酿了葡萄酒与长孙皇后共饮等等。

而关于长孙皇后的种种事迹,也历来为世人所喜闻乐见,如长孙皇后所作《春游曲》,唐太宗对妻子的这首诗是“见而诵之,啧啧称美”,但偏要有老学究认为长孙皇后作为一代贤后却“作情艳,恐伤盛德”;又如长孙皇后一双保存至宋时的岐头履,“以丹羽织成,前后金叶裁云为饰,长尺,底向上三寸许,中有两系,首缀二珠”——这双岐头履由鲜艳光灿的羽毛织成,黄金珍珠点缀其中,后来传到宋代秘库中。此履制作精细绝伦,宋朝画家米芾奉命为文德皇后履作画题字,后又流传到明代,亦被时人当做国粹来保存,有人欲出数万钱只为看一眼,主人仍不许。

而这只遗履的出现,也使长孙皇后“布衣补丁”求贤德的说法不攻自破。一双鞋子尚且如此华丽,那么衣饰的华丽程度更是可想而知,事实上史书记载的也是长孙皇后对这些衣饰物品的态度是够用即可,杜绝不必要的铺张浪费,而不是说她苛求自己,只穿破旧或打着补丁的衣服。而这双饰金缀珠、丹羽织成的遗履也恰如一面镜子,清晰地映照出长孙皇后灿若丹羽,金裹珠耀的华丽一生。

很多人奇怪,为什么唐太宗的后宫那么风平浪静,是长孙皇后的宽容慈悲感动了这些嫔妃吗?不,当然不是!宽容慈悲并不能阻挡争宠出头之心,史书中不乏善良的皇后被得宠的妃子踩下去的例子,能让后宫风平浪静真正平息了争宠之心的只有皇帝本人。也正因为唐太宗只爱长孙皇后一人,后宫中这些除了生育皇子外再无记载的无宠嫔妃们并不会蠢笨到以卵击石自寻死路,只能安分守己,后宫中自然也就没有任何争风吃醋的事情发生。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为什么不妒忌后宫,为什么会善待后宫?原因很简单,后宫是自古以来的制度,并非唐太宗才有,何况历数唐太宗后宫的嫔妃,基本上除了因为生育皇子而被记载了一笔外再无更多的记录——对于早已三千宠爱在一身的长孙皇后而言,这些无宠后宫又有什么值得她妒忌呢?这个世上锦上添花者也许不多,但更多人也还不屑于落井下石,面对已无力还击的这些弱者,长孙皇后照顾她们,善待她们一些又何妨呢?

很多人奇怪,长孙皇后临终前为什么要说“妾之本宗,慎勿处之权要,但以外戚奉朝请,则为幸矣”。难道她不想家族荣耀吗?理由很简单,当一个皇后不用去担忧人走茶凉,反而担心皇帝莫要赏赐太多时,必然是因为皇帝已经对自己的家族实在太好了。

在大唐情史中李建成被李世民杀死,但是玄武门兵变成功之后去了太子府找到太子妃,因为太子妃。

大唐情史

公元626年7月2日,在玄武门发生了一件影响历史的事情,秦王李世民发动兵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让刘渊不得不让李世民当太子。其实如果不是李世民带著军队打下大唐江山,唐朝的建立非常困难,但是立下如此之功绩,却没有被封为太子,而且李世民在唐朝百官心中的地位也是非常高,都很敬佩李世民。

这也导致李建成非常嫉妒李世民,最后在李世民要离开前想要陷害李世民,但反被李世民利用这次机会杀了,其实这一切和李渊也有脱不开的责任,李世民功劳大却不得重用,李渊一味的想要培养李建成。这对李世民非常不公,时间一长自然李世民李渊二人不合,如果李世民不兵变自己以后必定难逃一死。

大唐情史中李世民兵变成功之后第一件事情却不是庆祝而是去了太子府,要说太子妃玳姬确实非常好看,古香古色而又漂亮美观,比起现在很多古装剧那满满现代感的造型不知道好了多少倍,玄武门之变后征服玳妃的桥段应该是字母圈的人都喜欢的剧情,那时李世民全身是她丈夫的血,但她最后还是屈服了。虽然如今不会有那么惊天动地的事,但太能理解为了一个女人拿下一作江山的行动了。

而玳姬最后也被李世民关在冷宫里,后来辩机进宫讲道,与她相识,解她心结,并最终与女儿高阳相认。但因为身份关系,始终见不得天日,可怜一代佳人,最终原谅了勾通秦王残害夫君建成的宗将军,也对女儿和辩机的“孽缘”持有淡然默许的态度。成为玄武门之变的牺牲品,郁郁而终。

结语

其实大唐情史这部剧不是战争剧,主要写的是李世民家庭当中的故事,整体故事是有一定的真实性的,但是剧中也添加了一些虚构的场景,毕竟有些人物在唐朝是不存在的。

大唐统一天下关键之战,李世民差点被射成刺猬下面我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

爆发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的“虎牢关之战”,被称为唐朝统一天下的关键一战。

01

武德三年,唐高祖李渊虽然建立了唐朝,但依然是群雄争霸的局面,天下远不是他一个人的天下。

当时,李渊的强劲对手,至少还有两大割据势力,一是建立了夏国、称雄河北的窦建德,一是占据河南、以洛阳为都城建立了郑国的王世充。

李渊若想统一全国,必须拿下这两大势力。

何况,这两人占据的地方,是至关重要的中原地区。

武德二年三月至武德三年四月,在山西新绛西南的柏壁,秦王李世民搞定了刘武周、宋金刚等割据势力,这使李渊得以腾出手来,集中力量对付王世充和窦建德。

李渊的方略是先郑后夏、各个击破,于武德三年七月下诏,命李世民率八总管二十五将,统兵八万多征讨王世充。

王世充立即调兵遣将,抵御李世民大军,命魏王王弘烈守襄阳、荆王王行本守虎牢、宋王王泰镇守怀州、齐王王世恽负责洛阳南城、楚王王世伟守洛阳宝城、汉王王玄恕守洛阳城北、鲁王王道徇守洛阳宫城北。

王世充意识到,这是一场生死之战,所以能安排的全都安排了,包括他的大儿子、所谓的太子王玄应(负责洛阳东城),他自己也亲自披挂上阵。

当李世民率大军打到慈涧(今河南新安县东三十里)时,王世充顶不住了,不得不退守洛阳。

李世民暂时不攻洛阳,而是先逐个拿下洛阳附近的城镇。

当洛阳成为一座孤城、粮道被切断后,李世民才驻军洛阳北面的邙山,居高临下,像老虎的眼睛盯肉那样盯着洛阳,盯得王世充毛骨悚然。

02

这时的王世充,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河南的五十多个州,全都降了李世民,放眼全球,如今唯一能帮他的,只有一个窦建德。

但向窦建德开口求助,他实在不好意思——据《资治通鉴》,自从他于武德二年九月占了窦建德的黎阳、窦建德袭破殷州作为报复后,他们就成了冤家,互相仇恨到了信使不通的地步。

但不向他求助,向谁求助呢

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王世充被迫向昔日仇人开口求救。

呵呵,你小子当初那么狂,没想到也有今天!窦建德刚想教训王世充派来的使者几句,他的中书侍郎刘彬就朝他使了个眼色,两人走到一边,说起了悄悄话。

刘彬对窦建德说,如今天下大乱,唐得了关西,王世充占了河南,咱们得了河北,虽成三足鼎立之势,但李渊起兵攻王,来势凶猛,王世充的地盘越来越小,眼看撑不了多久了,王世充一完蛋,咱们也很危险。

在刘彬看来,王世充一定要救,因为救他就是救自己,两家联手打败唐军后,“咱们再根据形势的变化,寻机干掉王世充,夺取天下”!

呵呵,强敌当前,首先想的不是如何自保,而是夺取天下,很有追求嘛!

既然性价比这么高,还有什么仇恨不能放下呢窦建德便派人去给王世充回话:帮你抵御唐军,没问题!

可他是如何帮王世充的呢——派他的礼部侍郎李大师等人,去请求李世民停止进攻洛阳。

很傻很天真五个字,说的就是这位吧不知道李世民笑没笑,反正读到这里的时候,本人情不自禁地笑了。

李世民留下了窦建德的使者,却对他的请求未加理睬——(窦建德)遣其礼部侍部侍郎李大师等诣唐,请罢洛阳之兵,秦王世民留之,不答。

03

既然不答,那就是不给面子了。

武德四年,李世民仅率一千多骑兵,让秦叔宝、程知节、尉迟恭、翟长孙带队,将王世充打得节节败退,仅在洛阳外围的一次战斗中,就歼灭、俘虏对方六千多,还把王世充的骑将葛彦璋抓了活口,王世充逃回洛阳的时候,很是狼狈。

紧接着,李世民又派将军李君羡,半路截击从虎牢关运粮到洛阳的王玄应,把他打了个稀里哗啦,王玄应运粮军最后逃脱的,只有他一个人。

据《资治通鉴》记载,接下来的战斗之激烈,身先士卒的秦王李世民之危险,都可以说是古今罕见。

首先是在大战正式开始之前,李渊的命令就不一般,他对李世民派回朝廷请求包围洛阳的宇文士及说,你回去跟秦王说,今取洛阳,务必全胜,否则决不收兵,克城之日,乘舆法物图籍器械这些东东,你把它们收集起来,其他的男男女女玉器布帛等等,全部分给将士们吧!

说白了就是,这一次非把王世充弄死不可,再也不给他活的机会!

王世充也明白,最后一搏的时候到了,所以在被关门打狗之前,他不得不主动出击,未等想把军营移到青城宫的李世民把壁垒修好,就亲自率兵两万冲出方诸门,搞得唐军惊慌失措。

好在李世民并未慌张,命精骑在北邙山布下阵势,等待王世充自投罗网,他则登上北魏宣武帝陵,观察了一阵敌情后说:“今天非狠狠收拾他一顿,把他打痛不可,不然今后他还敢出来!”

在李世民看来,王世充这是倾巢而出,想拼命了。

只有没有其他办法的人,才会使这最后的“绝招”。

说完这话,李世民命屈突通率领五千步兵打头阵,交代他说,两军一交锋,你就马上放烟火。

屈突通答应一声,率军过谷水迎敌去了,李世民则翻身上马,命令骑兵做好战斗准备。

04

烟火一起,李世民亲率骑兵,饿虎扑食一般冲向敌阵,与屈突通的步兵合并一处,奋力杀敌。

为了弄清王世充的兵力分布情况,李世民来了个火力侦察,亲率几十精骑冲入敌阵。

李世民的不怕死,把王世充吓了一大跳,同时也觉得,这是干掉他的好机会,于是指挥士兵朝李世民靠拢,试图包围他,然后干掉他。

然而,直到李世民一直冲到他的阵地背后,王世充也没有达到包围他的目的。

也不知过了多久,边冲边杀,边杀边冲,不知杀了多少敌人的李世民,突然惊讶地发现,自己已与大家走散,身边除了将军丘行恭,再无第二个人!

王世充的几个骑兵也发现了这个情况,立即像打了鸡血那样追上来,箭像雨点般朝李世民射来,李世民拼命挥动手中剑才未中箭。

但他顾得了自己,却顾不上坐骑,结果,他的坐骑中箭倒毙,把他像狗啃泥那样从背上摔下来,若不是丘行恭调转马头,拼命朝敌人射击,使之不敢向前,李世民定会被射成刺猬!

趁敌人愣神的工夫,丘行恭急忙翻身下马,把坐骑让给李世民,自己在马前步行,手舞长刀连杀几人,才保护李世民冲出敌阵,回到自己的部队。

骠骑将军段志玄也是险象环生,深入敌阵的他坐骑倒下,他被王世充的两个骑兵抓住,他们抓住他的发髻,打算把他“绑架”过河,没想到他奋力一跃,飞身而起,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连踢两脚,把两个敌兵踢下马来,他骑着其中一匹马,快马加鞭朝自己的阵营狂奔,后面跟着几百个追兵,却一个也不敢靠近!

王世充明白,殊死一搏,也许还有一线生机,所以他也亲自上阵,军队多次被唐军打散,又重新集中到一起,不歇气地从早上打到中午,实在坚持不住了才退军。

李世民则紧紧咬住他的 不放,一直追到洛阳城下,包围了洛阳。

05

洛阳毕竟是王世充的首都,王世充又是困兽犹斗,防御之严密,前所未有,可以说是水泄不通,基本上没有破绽,要想拿下,实在不容易!

王世充集中到洛阳的武器,也是最精良的,使用的大炮,可以发射五十斤重的石头,射程达两百步,使用的八弓弩,箭如车辐,镞如巨斧,射程达五百步。

李世民指挥部队,昼夜不停地四面围攻,十多天过后,洛阳依然固若金汤!

城里先后有十三个人,想**出来投降唐军,都未成功,全被城里发出的箭射死。

连续攻打十多天,唐军将士的体力和意志,都到了极限,“皆疲弊思归”——算了别打了,洛阳坚如磐石,打多久都没有卵用,咱们还是哪里来回哪里吧!

连总管刘弘基都想打退堂鼓,请求班师,被李世民一顿训斥:“咱们这次大举而来,应该一劳永逸地解决王世充,东方诸州已望风款服,唯洛阳孤城,势不能久,功在垂成,奈何弃之而去!”

李世民教训完刘弘基,下令全军:“洛阳未破,师必不还,敢言班师者斩!”

将士们倒是不敢啰嗦了,了解到情况的大老板李渊却不淡定了,既然洛阳如此难啃,那就放弃吧,令李世民还军。

李世民立即上表,阐述不能还军的理由,又派参谋军事封德彝入朝面论形势:“世充得地虽多,率皆羁属,号令所行,唯洛阳一城而已,智尽力穷,克在朝夕。今若旋师,贼势复振,更相连结,后必难图!”

总而言之,在李世民看来,如今就像烧开水,已经烧到了九十九度,再加把火就能烧开了,值此关键时刻,千万不能松劲,否则就是前功尽弃!

既然是这样,那就继续干吧,李渊听从了李世民的建议。

李世民又给王世充写信,分析他即将面临的险恶形势,指出困兽犹斗是没用的,是负隅顽抗落得身败名裂呢,还是识时务者为俊杰,你自己看着办吧,相信你是个聪明人!

这个聪明人,来了个不理不睬。

06

王世充拒不投降,他的郑州司兵沈悦却扛不住了,派人到唐左武侯大将军处请降。

双方谈妥之后,沈悦做内应,唐左卫将军王君廓趁夜带兵攻打虎牢关,夺了虎牢关之后,抓了王世充的荆王王行本和长史戴胄。

王世充之所以拒不投降,是因为他还有希望——窦建德终于答应出兵,实质性地帮他了!

窦建德亲自出马,率领十多万大军水陆并进,向西溯黄河而上,与王世充之弟、徐州行台王世辩手下将领郭士衡的几千兵马会合,号称三十万,驻扎在成皋东原。

有人怕了,请求李世民避开窦建德的兵锋,宋州刺史、阳翟郡公郭孝恪却说,窦建德傻呀,王世充已是穷途末路,马上就要完蛋,他竟然主动往火坑里跳,那咱们就成全他,趁机把他和王世充一起收拾了,这是天意要灭郑、夏两国啊!

他建议李世民凭虎牢关之险抵御窦建德,抓住时机,一举歼灭。

经与将领们商议,李世民最后决定:把军队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交给齐王李元吉,命屈突通等人辅助他围困洛阳,李世民自己带三千五百人开赴虎牢关。

李世民率军开赴虎牢关的时候,王世充碰巧在洛阳城上望见,但他不知李世民意图,竟以为对方在玩儿阴谋、挖坑让他跳,不敢出城交战。

不然,他若倾巢而出,李世民和他那点兵力,恐怕不够他塞牙缝!

而后来的事实证明,李世民的坚持是对的——

武德四年三月二十五日,李世民率军进入虎牢,第二天带领五百骑兵,来到离虎牢二十多里处观察窦建德营地,让李勣、程知节、秦叔宝等人,带领其他人埋伏在路边,他自己仅带四人去诱敌。

来到离窦建德营地三里处,李世民与窦建德的游兵遭遇,敌人以为他们是对方的侦察兵,李世民却朝他们大喊一声“我是李世民”,然后举箭就射,箭无虚发,一箭一个,窦建德军顿时大乱,出动五六千骑兵追赶。

其他三人吓得面无人色,李世民却说,你们只管往前跑,我来断后,说罢放慢速度,等对方追上来,然后又是一箭一个。

后来,他成功地把对方引入埋伏圈,斩首三百多,还抓了窦建德两员大将。

据《资治通鉴》,被挡在虎牢一个多月、PK了多次都没占到便宜,更未能前进一步的窦建德,探听到唐军草料用完,在黄河以北牧马的消息,准备对李世民来个一网打尽。

五月初一,渡过黄河侦察敌情的李世民,故意留下一千多匹马在黄河岸边放牧。

窦建德果然上当,第二天倾巢出动,列出的战阵连绵二十多里,还真吓住了一些胆小的唐军。

李世民却不慌不忙,耐心等待时机,从早晨等到中午,等到敌人饥饿疲惫之时,才率军向东涉过汜水,直扑敌阵,而那时,窦建德正在接受群臣的朝谒……

在从天而降的唐军面前,窦建德军队迅速崩溃,李世民率军追出三十多里,斩杀三千多人,俘虏五万多人,被长枪刺中的窦建德也成了俘虏。

窦建德一完蛋,王世充的将领王德仁就放弃洛阳旧城逃跑了,副将赵季卿献城投降。

李世民押着窦建德和其手下等其他俘虏,来到洛阳城下,请王世充过目,王世充见大势已去,只好率众投降。

看着来到军营门前,王世充率领的长长的投降队伍(郑国太子、百官等两千多人),李世民长舒一口气——感谢上帝没有辜负我的坚持。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44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6
下一篇2024-01-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