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伴——最长情的表白

陪伴——最长情的表白,第1张

谨以此文献给那些同我一样:那些分离两地的恋人们。请珍惜身边的那个为了你一路奔波的人儿,那个一直陪伴在你身边对你不离不弃的人儿。

——题记

一、

再次打开这个空白文档已时过半年,有时表述欲望极其强烈,但觉写下来又极其费力,因此也就撂下手来。若不是因这次塞车事件,这段不长不短的光阴终究还是不想被精辟地定格在几行字里。

空闲下来时看了好几本书,是几篇长篇小说。以前不喜爱长篇小说,总觉得这年头人人都有故事,情节再周折也不过陈腔滥调。一直钟情于天马行空的文字,在灵感迸发的时候印记出生活的林林总总,倒有种处处为家的浪子情怀,那不羁、那浪漫、那潇洒。可读多了,就如同天天看得见流星,再也懒得去许愿一般,生活的哲理在泛滥的文字里被磨起了一个又一个细小的毛球,不忍再揭开。

也不知是不是年纪长了,人开始变得温柔定性,又喜爱读起故事来。更爱看平凡的人物过着平淡无奇的生活,说不完张三裤口窄,李四帽檐长,道不尽柴米油盐酱醋茶,行走到各处都放不下自家那本难念的经。于是小人物就着小日子,像滚轱辘一般,生怕不小心把这轱辘弄倒了,可万一倒了,还是得硬着头皮把它扶起来继续走下去。

时光像一条柔软的丝绸滑过掌心,还留有淡淡大米的味道。婚后的生活并无多大变化,我和先生依然分居两地,偶尔两人都放假时见上一面,平时基本靠电话沟通。沟通的问题平实而又具体,大至还房贷、双方父母的健康,小至帮先生订车票、飞机票,甚至是还信用卡的日期,都计算得清清楚楚。

生活的智慧都蕴含在这个谁也无法摆脱的既定模式里,深入生活的核心才看见它的纹理竟是这般细小而繁杂。小的时候在家里我只是坐在旁边,任凭母亲忙里忙外,拖地洗衣淘米烧菜。爱死了厨房飘出那股饭菜的浓郁香气,但我从来不过问那菜里放几勺油几克盐,那饭里几碗米几碗水。

以前妈妈常说,你长大就知道。于是我争分夺秒去背古诗记公式,用最快的速度完成一篇篇阅读。唯独不急着长大。直到有一天我真的需要知道这一盆菜,一锅饭的由来。成长本就是一件很单纯也挺讽刺的事。

当然,分居两地的好处也有。不用操心早起给先生做早餐,自己一个人简单,去公司的路上在早餐店买两个包子一杯豆浆就行;不用晚上一下班就跑市场或超市买菜,自己一个人就在公司食堂解决;更不用每天晚上为他熨烫衣服,操心他每天衣服的搭配

想来我算不上是一个合格的好妻子。

二、

在这两三年的时间里,近百来次的深圳与广州的往返奔波,每次花三至五小时奔波在路上。疲惫时真是感觉过得腻味了,从路上省下来的时间,不知道可以干出多少像样的活儿出来。

这不,趁着清明两天假期,而先生又正好在广州上课,他早早地同我商量好,让我假期回家一趟(“家”是我们在广州租住的)。平时一般我很少回,都住在深圳这边公司安排的宿舍楼里;而他呢,公司安排出差多,一个月能在广州呆个四五天就不错了。

今年以来,两人始终都在忙碌,平时见个面都难,虽说我每周都有周末一天时间休息,但他基本上都还在外地。于是,年后也仅仅只见了三次,还是他趁着出差从深圳走而匆匆一见。也就是说,年后我都没回广州了,都不知道家里乱成什么样子了。

于是那天下午一下班,知道人多车票难买,来不及等公交就坐着电动车直奔福永汽车站去。等到了车站,看到售票窗口前长长的队伍顿时还是傻了眼,比预想中的人多得多了,尤其是去往广州方向的。但不管怎样,还是没有其它的办法,只能是规规矩矩排起了长龙。时间一分一秒过去了,等还有那么两三个人就到我了,心里刚松了一口气,却听到售票员很是无情的说道:正班车没票了,没座位了,不卖了,不卖了。说罢连头都未抬起就把窗口给关了,当时估计窗口外的未买到票的人都有点恨她了,当然,也包括我。

心里想:怎么办,难道不回了正纠结着,忽然想起刚售票员说的是正班车,那是不是还有加班车呢。就带试试看的心态跑到其它窗口前问了问,得知是晚上八点二十还有一趟加班车,在二号窗口售卖。还好,还好,兴冲冲地跑到2号窗口继续排起了长龙,半小时后终于拿到票了。

一看已经七点五十了,肚子还饿着,就在车站旁小摊前吃个汤粉随便填了下肚子,想着等会到家再弄点吃的。八点二十了,车没来,说是晚点,不知道什么时候到,让我们听车站通知。旁边还有七点半去惠州都没上车的,说是要晚点到九点。妈呀,一听我心里又凉了半截,那我这趟车岂不要更晚到。好在有惊无险,十分钟过后车站里响起了甜美的广播通知:各位旅客,晚上好!八点二十开往广州流花车站已经开始检票,请携带好行李前往二楼一号口检票上车!

排队,检票,终于上车了。这时,先生打来了电话问我上车没有,我答已经上车了,按照平时的时间,告诉他应该在十一点半之前可以到家。他说他晚上有应酬,刚好在车站附近,让我快到了的时候给他电话,他来接我,说这么晚了,我一个人他不放心。

大巴车像平时一样,要先到沙井车站接人,再从新桥上广深高速,这一折腾就到了九点,车跟随着车流平稳地驶向广州。车厢里有人带着耳机安静地听音乐;有人拿着手机咧着嘴看电视,有彼此熟识的人在小声地聊天,有年轻妈妈在哄着吵闹的孩童,有人在给父母打电话,说正赶往火车站,明天到家我静静地看着周围的这一切,心里泛起了阵阵地暖意,有些动容。

九点十分,快到长安了,车跟随车流却渐渐地慢了下来,开始只是偶尔停一下,但始终是在前进,大家都认为同平时一样,过一下就会好了。谁知等真到了长安路段,前方的车流就像蜗牛般在爬行,甚至是根本不动,这一塞就是一两个小时过去了,没有一点好转的迹象。车厢里像炸开了锅般沸腾了,人们再也无法淡定了:有人在询问司机前方的实际路况,有人在质问司机知道前方塞车在上一个路口为什么不下高速,有人在叹息说赶不上火车了,有孩童受不了这嘈杂的环境开始哭闹不已

十一点多的时候,先生打来电话询问是不是快到了,我有些哭笑不得地答道:还在长安呢,大塞车,车都不动了,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到。先生听了也无奈,但只能安慰我耐心,他会在那边等我。

零点又过半了,历时三个多小时过去了,才到虎门。人们吵声、闹声,甚至还有叫骂声,小孩子的哭闹声顿时充斥着整个车厢。这一切的一切,就如我这般淡定的人也淡定不起来了。看着对面车道上驶往深圳方向一路畅通无阻的车流,想着这两三年来那些无数个往返于广州与深圳的清晨与深夜,那一个又一个舟车劳顿来来回回的日子。我委屈的落下泪来,很是任性地发了条短讯给先生:我下次再也不来广州了,不回家了,不管我们多久没有见面

凌晨一点,车艰难地爬行到了常平路段,或许真是堵得太久,前方已经有警车在疏通道路了,长长的车队开始了分流。车厢里的人群开始兴奋起来,因为我们这辆车终于也发动了引擎,快速地驶向广州。

一点五十分,车准备下高速了,兴许是太晚了,好心的司机开始询问人们在哪里下车,他好顺路停车以便人们搭乘出租早点回家休息。汽车东站停了,广园车站停了,还有靠近黄浦方向的公交站台也停了,还有两三个我叫不上名字的地方也停了,人们三三两两地下了车。今晚,他们终于可以回家了,可以相聚了。

时隔两三天过去了,我仍清楚地记得,那是凌晨两点十六分,汽车终于到达终点站:流花车站。可以下车了,真好!

我拨通了先生的电话,先生说在新市的广百百货等我,让我打的过去。于是,和刚才车上的女士一起搭乘了出租,她也在新市下,仅仅比我早一点。

到达广百百货,远远地看到先生站在一辆**的出租车旁。此时,广州下雨了,雨夜里先生那原本并不高大的身影在我面前顿时无比地高大,无比地清晰。我动容了,泪滴落下来。

先生打开车门,等我坐上车,动情地说道:老婆,我们一起回家!

是的,回家,真好!

自这一晚过后,先生又给我起了一个绰号:爱哭鬼!

三、

那晚,先生对我说,这种日子,不会很久的,现在辛苦一点,是为了我们的以后更好地生活,别想太多了,你自己照顾好自己,不要让我担心就可以了,经济方面你不担心的

没等他说完,我又哭了,先生捧起我的脸,用手轻轻拭去我的泪,戏谑道:真是的,别哭了,爱哭鬼!

记得曾经看过这样一段文字:在溢满阳光的清晨醒来,身边有最爱的人。——这就是幸福!是的,其实幸福就是这么简单。但就这样简单的幸福,有时候却是多么遥不可及,为了这简单的幸福得付出多少努力!

谨以此篇文字献给所有分离两地的恋人们:所有的奔波,所有的辛苦,是为了以后幸福的生活,是为了以后一起相互到老的陪伴。海誓山盟无需太多,陪伴,就是对以后最好的承诺,陪伴,亦是这个世界上最长情的表白。

无论多忙,无论多累,也要抽空回去看看你们的另一半,别找太多的借口。这年头,坐火车可能会被砍了;坐飞机,可能会失踪不知道分离的那一刻是不是最后一次见面的机会。

所以,别吝啬给对方一个温暖的拥抱,亦请珍惜每一次能够见面的日子

台湾大学机械系三年级学生13人团队,利用一整年时间,自己找学习资源、找金援,将一台完整的电动赛车从无到有诞生,他们将学校所学的机械知识化为实践,向大人宣告梦想没有不可能。

AI时代下的教与学,让科技支持课程,实践以学生为主题的教室

电动马达「唧——」的一声伴着赛车 Epsilon 1 呼啸而过,高雄国际 SDR 直线加速嘉年华节中,这辆由台湾大学机械系大三学生打造的电动赛车,第一次驰骋在跑道上显得风光。

回溯一年多前,就读台大机械系即将升上二年级的周妤蓁,暑假时到中国参加课程,遇到了来自台湾其他大学的车队同学,发现他们组队制作赛车已行之有年。同济大学、哈尔滨大学的同龄同学也同样有自制赛车比赛经验,「很好奇为什么台大没有这样类型,对于系上所学能够应用的活动?」

喜欢大型实作的周妤蓁,发现系上少有机会发挥,而比起机械系同学喜爱的机器人,更向往完成赛车后能驾车的成就感。她自力号召系上共13位同学,抱着初生之犊不畏虎的精神,创立第一届台大机械系赛车队。团队也誓言在大二这一年,要自制电动赛车,到日本参加学生方程式比赛(Formula SAE)。

FSAE 参赛学校来自世界各国,若在赛事中脱颖而出,未来能有机会被相中,成为职业的汽车工程师,因此 FSAE 也被视为各大知名车厂工程师的培育摇篮。

「知不知道机械系很难念?知不知道大二更难念?」「有好多好多的必修课,大二是一个作业做不完,考试考不完的一年。」当初周妤蓁向她提出赛车队计画时,台大机械系主任黄美娇忍不住「提醒」她。周妤蓁的满腔热血,比起受到支持,迎面而来是无尽质疑和制程的漫漫长路。

对制作赛车为何这么执著?包括周妤蓁、公关长黄尹谦和动力组长彭启瑞其实也都是念了机械系,才有机会接触。初生之犊不畏虎,当初团队成员大一刚学完基础学科如微积分、基础物理、基础化学的知识,没有碰过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专业科目,更没有大型实作经验,他们形容这一年制作赛车的实作过程,是「知识大爆炸的一年」。

主动探索,边做边学内化知识

团队利用暑假期间,到赞助商工厂将零件确认完后,将车体部件一一组装。台大机械系赛车队提供。

对这群台大机械系的「学霸」,制作赛车过程中的挫折、失败比想像得更多。过于理想化的赛车设计图,让团队经历无数修改;所犯的错误,也比预期来得严重。「当选定零件下去设计,但到最后一刻发现规格、尺寸有改变时,就必须互相妥协。」彭启瑞举例,在工程领域上,只要一个地方没沟通好,可能造成制程两个星期的零件,因规格不相符必须重做。

不过,对团队来说,错误就是学习的机会。彭启瑞回想,赛车规格如何决定,通讯系统如何连结,动力系统如何安排,更多的是来自同学自己边做边学的过程。黄尹谦也补充培养自身学习能力的重要。

「不一定要有人教才要去学,你觉得有趣的领域,可以去看、去找资料、去消化,直接化为行动。」

以往坐在教室里被喂养知识,他们转为探寻者,愿意主动,就能将藏在细节里的知识内化成自己的收获。

业界赞助商也是帮助他们成功完成电动赛车、解决困难的一大助力。赞助商的业界经验,提供赛车队同学不同的学习视角,课本里看不到的专业实务,更填补了学用落差的缺口。「从业界学到很多 know how,像是电池要怎么固定?这是厂商的经验累积,也是学习和业界接轨的部分。」不害怕知识不足,多学、多问、多看,黄尹谦说,团队在赛车制程中累积的成长,也同步成未来进入职场的实战经验。

问起课业和车队的平衡,黄尹谦自信地说,他习惯在一周的开始,就将整周的待办事项安排妥当,修课的选择,也会尽量配合车队的所需。「例如,需要用到材料模拟就选材料力学相关课程,或是直接选 AI 车辆实作」,如此将课业和车队的学习相结合,能让知识发挥更高的效用,相辅相成。而他也习惯将事情标示轻重缓急,遇到期中考周等较忙碌的时段,也能让各项工作如期完成。

经过多次跨组别的来回沟通和确认,赛车的碳纤维骨架终于成形。台大机械系赛车队提供。

曾濒临放弃 最终打破外界质疑

就在车架和驱动赛车动力的电池箱完成之际,一颗震撼弹打坏了团队士气。由于比赛文件缺交,导致赛车队同学在日本学生方程式比赛中动态项目遭除名,无法让赛车在赛道上奔驰,仅能参与 FSAE 在赛道外的「静态测试」比赛。

那是团队最接近放弃的时刻, 「那时候大家不看好我,所以我们更一定要做出赛车来。因为我们不做出来的话,未来的学弟妹就不会相信真的能成功,」 身为队长,周妤蓁没时间懊恼、低潮。面对犯下如此因小失大的失误,团队决定还是要完成赛车制作,前往日本参加 FSAE 静态赛事。

台大机械系赛车队经过一整年的研发、制程,终于带着赛车到日本参加学生方程式大赛。台大机械系赛车队提供。

团队成员永远也忘不了,第一次在台大校园里试车的激动。那天清晨,顶着一年来无数熬夜的疲累身体,团队成员看到自力制造的第一部赛车奔驰在台大椰林大道,又叫又跳!尽管已经事隔3个多月,即将担任2020年队长的彭启瑞说:「我们到目前为止还在享受这个感觉,」虽然今年的赛事结束了,车队仍不断测试 Epsilon 1 各项数据、调校参数,除检核第一台车的性能,也为让明年做新车更顺利。

回首一整年呕心沥血,黄尹谦仍认为可贵的是团队合作和实作过程的实力累积:如何将学校所学实际整合应用,遇到困难时如何找到资源解决问题。或许团队正值草创时期,经验、资源一定不如其他队伍丰富,但这一支完全由学生自主发起的团队,最终也让曾经质疑他们的眼光,成为衬托梦想实践的光芒。

Epsilon 1,作为台大机械系赛车队第一台赛车之名,如同在电学里代表电路的驱动力,能驱动赛车梦想;另一个团队没发现的意涵,在希腊字母里代表「五」的意义,也恰恰乘载着团队期望在下一次比赛冲进前五名的冲劲。

AI如何帮学生达成目标,为人工智慧的未来做好准备?

大学考试车队是护送高考生高考的。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7月6日,学院组织成立爱心送考车队,参加专升本考试的考生提供高考直通车服务活动。学院8名党员踊跃报名,除了车辆维修的人员,全部参加爱心送考车队志愿。

大学生方程式赛车排名北理工,同济,吉大成绩斐然。

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汽车大赛(FSEC) 是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FSC)油(车)电(车)分离后的大赛,首届大赛在2015年11月3-7日在上海FI赛道举办。(FSEC) 是一项由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

各参赛车队按照赛事规则和赛车制造标准,在一年的时间内自行设计和制造出一辆在加速、制动、操控性等方面具有优异表现的小型单人座休闲赛车,能够成功完成全部或部分赛事环节的比赛。2015FSEC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中国宋庆龄基金会全程唯一公益支持,蔚来汽车独家冠名,易车公司独家战略支持,来自全国高校的28支大学生电车队参赛。

广西科技大学鹿山学院车队以81614分夺得电车总成绩冠军,他们将代表中国队赴德国参加德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全称是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方程式车队,在校领导和东风商用车的支持下于2011年3月成立,前身叫作"东风安胜"FSAE车队,正式冠名HUAT车队是在2012年,它隶属于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要参与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370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