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笔顺:一丨ノ丶フノノ
基本释义:
1落叶乔木,叶互生,卵形或卵状披针形,柔荑花序,种类很多,有白杨,大叶杨,小叶杨等多种,木材可做器物:~柳。
2姓。
字义:
杨姓,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是太阳的意思,由“木”和“昜”组成。“木”指扶桑,也称杨树,生长在东方大海上的汤谷(在今连云港云合山),“昜”古同“阳”,是“日升汤谷”的形象描写。以此为图腾的始祖就是古老的杨氏族,由此产生了杨姓族徽,最终形成了姓氏。
杨氏的来源:
1、出自姬姓,周宣王有子名尚父,封于杨(今山西洪洞一带),其后以地为氏。
2、出自姬姓,周成王之弟叔虞之后有封于杨者,其后以地为氏。
3、隋初有杨义臣,本为尉迟氏,因其族有为乱者,改姓杨氏。 /杨朱:战国初魏人,为先秦诸子之一,主张“贵生”、“重己”。杨坚:(541—604)隋朝开国皇帝,即隋文帝,弘农华阴(今属陕西)人,仕周为随州刺史,袭隋国公,周静帝时以大丞相辅政,后代周称帝。
在7月10日,一位知名童星杨佩洁官宣结婚,此消息一出就引来了很多人的讨论。如今的杨佩洁已经35岁,这个时候结婚也算是晚婚了。此次杨佩洁的伴侣,也就是男方是他认识了十八年的老朋友。他们相识了十八年,而恋爱只有五个月的时间。这也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毕竟认识了十八年,互相已经像恋人一样了解了非常多。之前他们二人之间也是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够直接在一起,而是过了十八年才修成正果。
杨佩洁的个人介绍杨佩洁出生于1986年,是台湾的一位女艺人。她在七岁的时候就已经出道,那个时候的她更偏向于拍摄广告。而且还参加了很多戏剧、节目、配音等活动,所以从小她就给很多的台湾市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相信很多人都有看过《萌学园》吧,杨佩洁就是《萌学园4时空战役》中的一位演员,她的角色名叫泰咪。当时《萌学园》也是本人非常喜欢看的一种奇幻作品,当时年纪小觉得这个非常的神奇。
与杨佩洁结婚的男方有何背景?杨佩洁的老公姓孙,暂时还不知道全名。他是一位不动产经纪公司中的业务经理,是一名圈外人。身份并不是多么轰动,但这也不是结婚的重要条件。现在有很多的明星都表示想要找一位圈外的人来恋爱结婚,毕竟娱乐圈中是非常乱的。而且孙先生和杨佩洁认识这么长时间,两人已经足够了解对方,这个时候就不会再去讲什么身份方面的问题了。
杨佩洁与她老公的相识他们之间的相识是靠别人认识的,****也是从别人那里得到的。一开始的孙先生对杨佩洁就像是哥哥对妹妹一样,但是因为后来孙先生并没有及时的表白,没有抓住好的时机,所以说杨佩洁先先后后也谈过了非常多的恋爱。但几次恋爱都以失败告终,杨佩洁就把自己的心思放在了事业上。当杨佩洁前天晚上和孙先生的同事谈到结婚话题的时候,第二天孙先生便带着杨佩洁去领结婚证,两人也都是丝毫不带犹豫的签下了名字。
63岁的大妈因为在相亲时提出要3万彩礼的要求,而引起了网友们的热议,对于大妈的做法有各种评论。个人觉得,部分网友针对大妈已经63岁高龄不应该要彩礼的言论显得有些刻薄了。其实,无论是多大年龄,不管是头婚还是二婚,只要是正经谈的婚事都是平等的,更和年龄无关。所以,我觉得大妈的要求合理,至于相亲的对象答不答应那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件中的大妈姓刘,早年丧偶,因为年轻时要拉扯三个孩子,所以就把自己的事给耽误了,眼看到了三个孩子都成家立业了,这才开始考虑自己找个老伴相互照应。而庄稼汉姓杨,杨大叔比刘大妈大两岁,离异后的他一直没遇到合适的人,转眼间已经65岁了,也是有心想找个人一起过日子,希望每天干完活回到家有口热饭吃。
当介绍人把刘大妈带到杨大叔家里时,杨大叔一眼便相中了刘大妈,平时不善言语的他竟然在刘大妈面前变得口若悬河起来,也很直接的向刘大妈表明了自己的心意,希望可以和刘大妈走到一起。
刘大妈对杨大叔的条件也很满意,虽然是乡下农村家庭,但是小日子还是可以得到保证了的,所以,对杨大叔也表示的很是和善。
然而,就在介绍人眼看好事将近时,刘大妈却提出了要3万彩礼的要求,这让毫无心里准备的杨大叔一时不如如何回应。虽然杨大叔对刘大妈很是满意,但是谈到彩礼时还是觉得刘大妈有些现实了,觉得彼此都已经这个年龄了,无非就是搭伙过日子找个能相互照应的人,所以对彩礼问题就显得有些犹豫了。而刘大妈也对杨大叔犹豫的态度显得有些失望,最终两个不欢而散。
对于这件事,不管是从杨大叔的角度,还是从刘大妈的角度,其实都没有对此之分,也谈不上刘大妈的要求不合理之说,毕竟谈婚论嫁,男女双方有各自的打算,只要是在婚前提出的要求,彼此都有这个权利,只能说,这段好事最终没成有些遗憾了。
杨姓的历史名人及主要成就:
1、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著名文学家、理学家,为姓杨的历史名人。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
杨万里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2、杨震
杨震,字伯起,东汉时期名臣,隐士杨宝之子。杨震出身弘农杨氏,天下有名的大儒。他少时师从太常桓郁,随其研习《欧阳尚书》,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属于大器晚成者,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
杨震为官正直,不屈权贵,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因而被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至延光三年(124年),遭弹劾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自尽。汉顺帝继位后,下诏为其平反。
3、杨业
杨业,原名重贵,戏剧中常称杨继业,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杨家将,为杨家第一代。身为北宋名将的杨业,虽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北汉建立后,追随北汉世祖刘崇,任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人称“杨无敌”。
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在雁门关之战中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986年),随军北伐,为监军王侁威逼,毅然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杨业依旧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4、杨维桢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元末明初著名杨姓诗人、文学家、书画家。杨维桢的诗,最富特色的是他的古乐府诗,既婉丽动人,又雄迈自然,史称“铁崖体”,极为历代文人所推崇。
杨维桢书法以行草最工,笔势岩开,有“大将班师,三军奏凯,破斧缺牖,例载而归”之势,传世作品有楷书《周上卿墓志铭》,行书《张氏通波阡表》,草书《梦游海棠城诗卷》等,其余墨迹则多见于书札及书画题跋之中。
5、杨素
杨素(544年—606年),字处道,弘农郡华阴县人,隋朝军事家、权臣、诗人,为历史上姓杨的名人之一。据史书记载,杨素虽自幼穷困,但其父祖皆曾历任显宦,其祖父杨暄是北魏辅国将军、谏议大夫,父亲杨敷则是北周汾州刺史。
在当时,虽然实力强大的家族很多,但是唯有以经学者,才有资格被称为世族,为世人所重。所以杨素走上了官途,虽然杨素并非一个忠臣,但却无疑是一位能够带领族人熬过乱世的合格领袖。
杨姓简单寓意好的名字:杨云舒、杨婉昕、杨琳达。
1、杨云舒。
“云”,有温柔,梦幻之意;“舒”,指无忧无虑,安然舒适,闲情逸致;“杨云舒”三字搭配,比喻女孩子心胸宽广,遇事沉着冷静,不慌不忙。
2、杨婉昕。
“婉”字女性用字,常形容女孩子巧笑倩兮、高雅大方的气质。也是当下人们常用字,突出洋气性特点;“昕”字本义是指明亮、希望、光明。两字搭配姓氏杨,意指孩子聪明伶俐、有修养。
3、杨琳达。
“琳达”借助英文名“linda”得出,带有美丽的人含义,既引申洋气风味,又延伸了其中的寓意内涵,彰显出女孩子美丽动人的气质特点。与杨姓搭配,在整体上也突出了好听、易读性,适合大家提取起名。
杨姓女孩简单大方洋气名字参考:
1、杨璇岚、杨颖然、杨莉枫、杨彩婕、杨平夏、杨伊龄。
2、杨双馥、杨菲汐、杨冉薇、杨梓睿、杨雅璇、杨咏映。
3、杨晶睿、杨碧汐、杨婕可、杨冉朵、杨滢诗、杨碧虹。
4、杨清娴、杨思夏、杨岚莉、杨霄雅、杨冉碧、杨薇觅。
5、杨思睿、杨然伊、杨琦诗、杨澜欣、杨琼颖、杨萱乐。
杨姓是中华姓氏之一,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在宋版《百家姓》位列第16位。至2015年2月,杨姓总人口约有4270万,是中国人口第6大姓。其中,四川杨姓人口约有380万,是杨姓第一大省。
扩展资料:
杨姓的影响:
杨姓在中国历史上是值得大写特写的一个姓氏,历代名人辈出。秦汉魏晋时期有“四世三公”(杨款、杨震、杨彪)和“西晋三杨”(杨骏、杨珧、杨济);隋朝达到顶峰,杨姓建立帝国并成为国姓;唐朝的杨姓继续辉煌,一共有11个人当上宰相;宋朝杨家将;
明朝的名臣“三杨”(杨士奇、杨溥、杨荣)等等。而且,在历代状元中,杨姓有22个,其中包括四川新都的杨慎(杨升庵)。全国杨姓总人口大约有4270万,是中国第六大姓。四川杨姓人口有380多万,也是四川第六大姓,但却是杨姓第一大省。
—杨姓
人民网—揭秘杨姓:"杨"本意神木扶桑树 主要源于姬姓
杨姓据说最早源于春秋时期的杨国(今山西省洪洞县),为隋朝、南吴的国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姬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是中华姓氏之一,杨伯侨为得姓始祖。
杨姓的其它由来说法出自姞姓杨国说:据李学勤《中华姓氏谱》载,此说不见于传世文献,而见诸出土文物,姞姓杨据说要早于姬姓杨。
出自杨孙子遗说:为秦穆公时大夫杨孙之后,以祖名为氏。据《左传》记载,秦穆公有大夫名杨孙,因失职而奔于宋,其后裔孙以祖名姓杨,称为杨氏。
出自汉末时赐姓:三国时,诸葛亮平哀牢夷(湖南、贵州的僚族分支)后,赐当地少数民族为赵、张、杨、李等姓。
姓杨的历史名人有杨震、杨坚、杨玉环、杨业、杨延昭、杨万里等。
1、杨震
杨震(东汉太尉,为官清廉,四世三公)字伯起。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东)人。东汉时期名臣。从其父杨宝研习《欧阳尚书》,师从于太常桓郁。他通晓经籍、博览群书,有“关西孔子杨伯起”之称。杨震不应州郡礼命数十年,至五十岁时,才开始步入仕途。被大将军邓骘征辟,又举茂才,历荆州刺史、东莱太守。
元初四年(117年),入朝为太仆,迁太常。永宁元年(120年),升为司徒。延光二年(123年),代刘恺为太尉。任内因正直不屈权贵,又屡次上疏直言时政之弊,为中常侍樊丰等所忌恨。延光三年(124年),被罢免。又被遣返回乡,途中饮鸩而卒。顺帝继位,下诏平反。
2、杨坚
隋文帝杨坚(541年7月21日—604年8月13日),隋朝开国皇帝。汉族,弘农郡华阴(今陕西省华阴市)人,汉太尉杨震十四世孙。杨坚鲜卑小字为那罗延(金刚不坏),鲜卑姓氏为普六茹,普六茹鲜卑姓氏是其父杨忠受西魏恭帝所赐的。
后杨坚掌权后恢复汉姓“杨”,并让宇文泰鲜卑化政策中改姓的汉人恢复汉姓。杨坚在位期间,军事上攻灭陈国,成功地统一了严重分裂数百年的中国,击破突厥,被尊为“圣人可汗”;内政方面,开创先进的选官制度,发展文化经济,使得中国成为盛世之国。
开皇年间,隋朝疆域辽阔,人口达到700余万户,是中国农耕文明的辉煌时期。在美国学者迈克尔·H·哈特1978年所著中《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排行第82位。
3、杨玉环
杨玉环(公元719年—公元756年):号太真。姿质丰艳,善歌舞,通音律,为唐代宫廷音乐家、舞蹈家。其音乐才华在历代后妃中鲜见,被后世誉为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其籍贯存在争议,主要有五种说法:虢州阌乡(今河南灵宝)、蒲州永乐(今山西永济)说、弘农华阴(今陕西华阴)说、蜀州(今四川成都)、容州(今广西容县)说。
她出生于宦门世家,父亲杨玄琰曾担任过蜀州司户。她先为唐玄宗儿子寿王李瑁王妃,受令出家后,又被公爹唐玄宗册封为贵妃。天宝十五载(756年),安禄山发动叛乱,随李隆基流亡蜀中,途经马嵬驿,杨玉环于六月十四日,在马嵬驿死于乱军之中,香消玉殒。
4、杨业
杨业原名重贵,戏说中又名杨继业,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名将。官至云州观察使、判代州,赠太尉、大同军节度使。杨业的父亲杨信,曾任后汉的麟州刺史(今陕西神木)。少时倜傥任侠,善于骑射,喜好打猎,猎获总比他人多。读书不多,但忠烈武勇,甚有智谋。
后汉被后周所灭,后汉河东节度使刘崇建立北汉。杨业弱冠即跟随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远近闻名。屡立战功,迁升建雄军节度使。宋太宗北征,素闻杨业之名。北汉投降之后,派使者召见杨业,即授右领军卫大将军。班师回朝后,又授郑州刺史。
宋太宗以杨业“老于边事”,拜其为代州刺史兼三交驻泊兵马部署。太平兴国五年三月,在雁门关大破辽军,威震契丹。雍熙三年,随军北伐,因监军王侁威逼,毅然要求带兵出征。结果在狼牙村中伏大败,并且没有得到支援,最后被包围于陈家谷(今山西宁武),杨业见无人支援,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兵回身力战,全身受到数十处创伤,士卒死伤殆尽。
杨业面无惧色,手刃数十百人。马匹重伤不能前进,力竭为契丹军所擒。杨业无限悲愤,为表白忠心,绝食三日而死。
5、杨延昭
杨延昭(958年—1014年),本名杨延朗,后改为杨延昭,亦称杨六郎,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人。北宋抗辽名将杨业的长子(小说中为杨业六子),辽国人认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颗主镇幽燕北方,是他们的克星,辽国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将星)下凡,故称为杨六郎。
他自幼随杨业征战,雍熙三年北伐,杨业率军攻应、朔等州,延昭为先锋,时年二十九岁,战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战斗愈勇,终于攻下朔州。其父死,便担负起河北延边的抗辽重任。雍熙北伐之后,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县)、保州(今河北安新县)等地抵御辽军侵扰,死后陪葬于永安县(今河南巩义宋英宗永厚陵)。
在与辽兵作战中,杨延昭威震边庭,人们称杨延昭守卫的遂城为“铁遂城”。宋真宗称赞他“治兵护塞有父风”。
6、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中兴四大诗人”,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官至宝谟阁直学士,封庐陵郡开国侯,卒赠光禄大夫,谥号文节。杨万里一生作诗20000多首,但只有4200首流传下来,被誉为一代诗宗。杨万里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为七言绝句,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