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凯旋!这些高校,全程助力

神舟凯旋!这些高校,全程助力,第1张

2021年9月17日,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万众瞩目下顺利着陆

据央视新闻消息,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反推火箭成功点火后,于 9月17日13点30分许, 平安降落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14时10分许,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顺利出舱,平安凯旋。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空间站组合体工作生活了90天,刷新了中国航天员单次飞行任务太空驻留时间的纪录。

神舟十二号从发射成功,到两次出舱,再到圆满完成空间站各项任务,成功返回地球,这一系列伟大创举的背后,除了航天员、航天各系统科学家和工作人员之外,我国的多所高校深度参与其中。航天员、空间站、核心舱、载人飞船、运载火箭、测控通信、空间实验室等各项任务环环相扣,在各项任务中,都有中国高校,承担关键性技术难题和科研任务。除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 等国防强校外, 中北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 湘潭大学 等高校也在这次航天任务中,为“神舟”保驾护航!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个师生科研团队为神舟十二号贡献了科研力量。

苏东林院士团队 利用电磁干扰发射要素分析和电磁环境适应性测试评估技术,有效保障了空间站的安全运行。

从保强团队 研制的先进低热量超音频脉冲方波超声电弧智能化焊接装备技术直接用于空间站多部套铝合金管路生产。

马小兵团队 完成了空间站应用核心舱流体回路关键装备的系统可靠性分析验证和在轨极限应力寿命试验评估工作。

蔡国飙团队 开展了空间站核心舱霍尔推力器电推进羽流研究和空间站实验舱Ⅱ初样/正样阶段的化学推进羽流研究。

张弘团队 研制的可见光及红外目标探测跟踪器在返回舱着陆过程中完成返回舱及航天员的地面搜救保障任务。

汤海滨团队 承担“天和”核心舱用HET-80霍尔电推进发动机唯一的全周期寿命试验任务,电推进累积工作8240小时。

另外,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包括总指挥、副总指挥、总设计师、副总设计师等在内的 三分之一高级技术和管理人员是北航校友 。他们从北航走出,扎根航天事业成长为领军***才,如——载人航天工程首任总设计师 王永志 是北航首届毕业生;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 戚发轫 是北航首届毕业生;神舟飞船系统总指挥 袁家军 是北航飞机设计与应用力学专业1980级本科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副总设计师载人飞船系统总设计师 张柏楠 是北航宇航学院2012级博士生;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主任 郝淳 是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81级本科生;载人航天总体室主任 李兴乾 是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99级本科生、2003级硕士生。

王永志

神舟十二号发射任务,也有许多北航人的身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指挥 荆木春 ,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自动化科学与电气工程学院,1980级本科生、1984级硕士生、2004级博士生;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张智 是北航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1983级本科生;中国航天员系统总设计师 黄伟芬 是北航1981级飞机设计专业本科生,副总设计师 吴志强 是北航1996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博士生,副总设计师 张万欣 是北航1997级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载人飞船系统总体主管设计师 明章鹏 是北航高等理工学院2002级本科生、2006级博士生。

哈尔滨工业大学

哈尔滨工业大学材料学院金属复合材料与工程研究所武高辉教授团队 和流体高压成形技术研究所的技术成果为保障航天员身着舱外航天服完成长时间的舱外操作作出了积极贡献。

哈工大航天学院庞宝君教授团队 开发的空间碎片撞击在轨感知技术在天和核心舱得到成功应用,该技术可在舱体遭到空间碎片撞击时,为航天员和地面控制人员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提供依据,保护航天员安全。

哈工大航天学院齐乃明教授团队 研制的多维、高保真零重力装调及试验的系列装备,圆满完成了核心舱机械臂总体装配和各阶段的地面测试。

哈工大材料学院王浪平教授团队 为空间对接机构上50余个核心零件的表面强化提供了设备条件,实现了关键技术的自主可控,保障了神舟八号到神舟十二号飞船与目标飞行器的可靠对接,并被航天八院授予“首次空间对接任务优秀协作单位”。

哈工大机电学院赵杰教授团队 研制的空间对接机构地面测试系列装备,圆满完成了空间对接机构研制各阶段的地面测试,其中团队首创对接过程瞬时动能等效的集约化模拟试验装置,解决了大质量飞行器对接过程全尺寸、高逼真模拟的工程化难题,确保我国载人航天工程中历次空间对接任务的万无一失。

哈工大化工与化学学院黄玉东教授 完成了神舟系列飞船12号逃逸系统发动机喷管扩散段关键技术的研制任务,极大提升了发动机喷管的质量可靠性和安全性,为保证航天员的生命安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监测和保障航天员的 健康 是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的重要任务,而航天员在天和核心舱做 健康 监测所使用的超声设备,正是来自深圳开立医疗的X5彩色超声成像系统, 哈工大航天学院沈毅教授团队 参与了该项目的设计与研制。

值得一提的是,承担此次任务的航天院所,活跃着 一大批 哈工大校友 ,他们心怀航天梦想,在爱国奉献中为母校赢得了荣光。

北京理工大学

“北理工智慧”在此次神舟十二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重要作用。 北理工团队研制的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和微波应答机信号处理机 ,自2011年起持续为历次空间交会对接贡献力量。在此次任务中,为神舟十二载人飞船与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的空间交会对接任务提供相对定位测量信息。 北理工研制的高效视频编解码技术 ,自2005年首次应用于长征火箭后,十六年来持续为“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提供技术及服务。 北理工参与研制的航天员全沉浸感虚拟现实心理舒缓系统软件 也有效地为航天员舒缓心理压力,保障航天任务顺利完成。

交会对接微波雷达信号处理机是国外曾经对我国严密封锁的关键技术,经过北京理工大学航天电子技术团队创新技术思路,十年如一日的自主研发,如今的科研成果已经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另外,此次出征的航天员 刘伯明 ,2018年进入北京理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此前,他曾于2008年9月,执行神舟七号飞行任务,被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获“航天功勋奖章”。

中国航天 科技 集团公司五院,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指挥 何宇 ,2007级北京理工大学机电学院博士,本科毕业于 天津大学 电子系电子工程专业。此前,他圆满完成了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3次国家重大任务,为空间站工程的开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为航天强国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

空间站系统副总指挥 敬铮 ,2000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制导与控制专业,他在空间站系统研制过程中,主要负责整个项目的管理工作。

空间站系统副总设计师 朱光辰 ,1995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工程系火箭发动机专业。他在空间站研制过程中,组织完成了总体布局设计、总装设计、结构设计、大型试验工作。

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 郑伟 ,1997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宇航学院飞行器动力工程专业,2000年硕士毕业于光电学院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专业。毕业后长期从事我国载人飞船总体设计工作,作为重要成员承担了出舱活动载人飞船、交会对接载人飞船总体设计工作。

载人飞船测控与通信主任设计师 黄克武 ,2011年博士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信息与电子学院信息安全与对抗专业,黄克武带领团队执行神舟十号、十一号、十二号飞行试验,负责实现天地基测控通信,包括遥测遥控、导航定位、中继数传、图像话音、空空通信、返回信标等任务。

国防 科技 大学

国防 科技 大学空天科学学院张青斌团队 在神舟十二号返回任务中参与了返回态势显示软件的研制与现场调试任务,为搜救指挥控制系统提供了空中飞行管道预测和落点区域预报等重要信息支撑,保障了此次返回搜救任务的圆满成功。

国防 科技 大学空天科学学院罗亚中团队 参与天宫空间站运营任务规划系统研制工作。该系统是实施空间站建造与运营核心地面系统,团队承担了总体层规划业务模型算法开发与软件研制工作。

国防 科技 大学气象海洋学院太空环境感知与应用团队 重点围绕中国空间站建设运行的太空环境保障体系开展了系列工作,参与了总体框架设计、需求指标确定、关键技术治理和建设方案拟制等工作,并重点针对地球中高层大气、电离层建模修正及效能评估等关键问题开展技术攻关。

国防科大电子科学学院新型天线技术团队研制的 两型天线, 使航天员的话一字不落传递到地球上,声音流畅自然、自带摄像机图像清晰流畅。从2014年开始,国防科大新型天线技术团队承担了新一代“飞天”舱外航天服的遥测通信天线和图像传输天线研制任务。

国防 科技 大学作为大国工程的人才摇篮,也源源不断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提供有力支持。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 周建平 ,1978年进入国防 科技 大学应用力学系学习飞行器结构强度设计专业,2006年起任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总设计师。长期从事载人航天工程总体设计及技术管理工作,参与组织载人航天工程第一步任务(载人飞船工程)的研制和飞行试验技术工作,主持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任务(空间实验室)和第三步任务(空间站)全面技术工作,为实现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跨越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获国家 科技 进步奖特等奖2项、一等奖1项。201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多个团队参与到神舟十二号科研攻关中。

航天员在整个任务期间的 健康 和安全是载人航天 探索 任务的核心问题, 航天员在空间中会受到空间辐射粒子的损伤,威胁到航天员的生命安全。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丰俊东副教授 领衔的核技术与航天医学工程课题组,聚焦在航天特因环境(辐射、辐射失重复合效应)对航天员脑和视觉的影响及在轨诊断、防护技术方面研究。

航天器对接时存在一定的相对速度,由于航天器的质量大,对接机构内部采用了电磁阻尼器消耗对接能量。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天学院王小涛副教授团队 研发了一套电磁阻尼器高低温测试系统,测试空间环境下电磁阻尼器的阻尼特性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测试系统目前已经应用到包括神舟十二号飞船在内的多个神舟系列飞船任务中。

航天学院魏志勇教授领衔的“空间辐射环境探测及效应”课题组 面向空间站等长期载人航天任务,开展航天员的辐射剂量及损伤研究。课题组目前主要通过建立中国航天员数字人体模型,结合已有的空间辐射场模型和在轨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机建模仿真的方法,研究空间辐射场在航天员体内的辐射剂量,从外辐射场、内辐射场、损伤剂量等角度评估航天员的辐射风险,并提出防护措施,对航天员在轨工作的辐射安全保障提供支撑。

在本次神舟飞船发射任务中也少不了南航校友的身影,航天五院载人航天总体部载人航天器总体研究室系统设计组承担着我国神舟载人飞船和天舟货运飞船的总体设计工作,是我国飞船研制的中坚力量, 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2012级博士李兴乾 担任总体室主任。 南航飞行器环境与生命保障工程专业1999级校友仲伟巍 担任中国载人工程航天员系统总体主任设计师, 电气技术专业1988级校友林涓 航空飞行器设计专业1998级校友周智勇 担任长征二号F遥十二火箭主任设计师。

中北大学

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研制的“地面测试台”和“黑匣子” 助力长征2F运载火箭成功升天,为航天强国建设增添新动能。

在地面测试阶段,有由仪器与电子学院研发的数据记录器及记录器地面测试台,完成了在飞行试验前期的大型地面试验数据记录及回收工作。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研制的交直流变换器测试台、模拟指令变换器测试台、图像综合控制器测试台、直流变换器测试台、指令变换器测试台、指令盒等地面设备,为箭上单机的考核与研制提高了效率,缩短了飞行试验的研制周期,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成本。

长征2F运载火箭搭载的黑匣子,全部由中北大学仪器与电子学院研制,主要承担了火箭飞行过程中关键部位力学参数的采集和多路图像数据的存储任务。

青岛理工大学

青岛理工大学复杂网络与可视化研究所航天可视化团队 研制的深空探测实三维可视化技术,在神舟十二号和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交会对接任务中发挥关键作用,并持续在神舟十二号在轨飞行以及返回舱返回任务中发挥作用,为神舟十二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圆满成功保驾护航。

此前,该团队已经成功为国家载人航天工程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交会对接任务,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交会对接任务提供关键技术支持和工程保障。

西北工业大学

神舟飞船的舱内环境、仪表与照明系统和舱载人机设备的工业设计和工效设计与评价均由 西工大载人航天工业设计团队 完成。

空间站核心舱的乘员分系统中的多款舱载医学监测设备的工业设计任务均为西工大工业设计团队完成。乘员分系统直接服务于中国航天员,用于航天员的饮食 健康 保障,包括常规医监功能、饮食保障、身体操作力性能监测等功能。常规医监设备满足航天员的常规医监需求,为其长期飞行中的生理 健康 状态和功能提供全面有效的医学监督和保障。

工业设计团队参研的舱载设备中,无线生理信号检测装置可实现心电、呼吸、体温监测;睡眠监护仪用于采集中国航天员睡眠时的多路生理信号,为航天员睡眠质量的定期评价提供数据;12导动态心电监测仪用于采集中国航天员常规心电、运动心电、动态心电、抢救心电的12导同步心电信号;无创血液动力学监护仪可实现中国航天员一导心电和二导脉搏的无创监测,协助完成航天员的脉搏量、心排量、外周血管阻力等各项血液动力学参数的 健康 监督。

州大学

面窗组件 是宇航员在外太空活动时观察外界的窗口,可以说是宇航员的“眼睛”,它不仅要给宇航员提供一个清晰、良好的视野,也是航天员生命保障最关键的部件之一。

神舟十二号上有两套面窗产品为郑州大学研制,一套是发射过程中航天员所穿的舱内服面窗,一套是航天员在太空中进行作业所用的新一代航天面窗。从神舟七号到刚刚发射的神舟十二号飞船, 航天员使用的出舱宇航服头盔面窗和相关塑料件都是由郑州大学的团队所研制

2005年以来,郑州大学国家橡塑模具工程研究中心经过科研攻关,终于突破了航天和军工塑料制品的成型和模具技术,成功研制出太空工作站用新一代航天服面窗、新型战机光电作战头盔护目镜等关键防护装置,为“神舟”系列飞船与“天宫”实验室交会对接飞行任务的圆满成功作出重要贡献,荣获“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突出贡献奖”。

东华大学

为保障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太空和地面工作生活全过程, 东华大学航天员服装研发设计团队 设计了系列专用服装以及空间站任务航天员舱内用鞋。其中包括航天员在空间站工作生活的工作服、锻炼服、休闲服、失重防护服、睡具等多个种类,这些专用服装不仅要确保实现多项特殊功能,还要融入中国特色设计元素,成为航天员亮相世界的“太空华服”。

这也是自2016年神舟十一号发射后,时隔五年,东华大学“ 科技 设计”再次陪伴航天员们踏上太空征程。

湘潭大学、湖南大学

2013年以来, 湘潭大学工业设计团队在马秋成教授带领下,先后承担了空间站系列载人航天装备的工业设计任务

湘潭大学 李江泳老师主持完成了 空间核心舱卫生区子系统工业设计项目 。空间站卫生间是航天员的生活设施,其工业设计旨在研究航天员在太空环境下的姿态特征、行为轨迹,并考虑如厕的私密性和便利性,为航天员长期驻留提供良好的如厕环境。

湘潭大学 余从刚老 主持完成了 空间站任务航天医学实验领域机柜及单机产品工业设计项目 。航天医学实验机柜是进行航天医学和空间生命科学试验的科学实验柜,团队基于安全性、系统性、可靠性原则,在感观上进行了系列研究,旨为航天员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浙江大学

在太空长期驻留,确保航天员的 健康 是载人航天的重要任务。在天和号核心舱内部,搭载着一套 由浙江大学自主设计的专业生理参数检测仪器 ,为航天员的生命 健康 保驾护航。

项目负责人、 浙江大学生物医学工程与仪器科学学院副教授叶树明 介绍,这套系统包含了心电四合一监测、睡眠监护、无创心功能监测等三种仪器以及相应的智能分析软件算法,是整个航天医监子系统中研发难度较高的一块内容。

清华大学

据清华大学官方微信公众号报道,此次共有 7位毕业于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的校友 承担了主要发射任务和空间站航天员在轨工作任务。

聂海胜 ,中国首批航天员,2010年获得清华大学航天工程硕士学位,导师郑钢铁教授,担任神舟十二号任务指令长。

刘伯明 ,中国首批航天员,2010年获得清华大学航天工程硕士学位,导师庄茁教授。担任神舟十二号任务航天员。

王翔 ,1991年工程力学系本科生,1996年本科毕业,2001年力学学科博士毕业,导师姚振汉教授,现任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空间站总指挥。

容易 ,2001年工程力学系博士研究生,2006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毕业,导师王希麟教授,现任中国运载火箭研究院长征2-F运载火箭总设计师。

谷振丰 ,2002年工程力学系本科,清华力学2006年本科毕业,2013年博士毕业,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零号指挥员,本次任务负责发射现场指挥。

高旭 ,2001年工程力学系本科生,2005年本科毕业,2010年力学学科博士毕业,导师方岱宁教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总体副主任设计师。

薛辉 ,1999年工程力学系本科生,2003年本科毕业,2009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博士毕业,导师李志信教授,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技术部工程师。

西安交通大学

空间机械臂是空间站重要设备,而视觉系统则是空间机械臂的“眼睛”。 西安交通大学科研团队为空间机械臂装上明亮的“眼睛” ,使空间机械臂在视觉系统的引导下顺利完成成舱段转位、悬停飞行器捕获、辅助对接、货物搬运、辅助航天员出舱等任务。

自2007年起, 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郑南宁教授 就带领科研团队参与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研制。西安交大王飞教授是项目的承担人,他和团队齐心协力,从事空间站机械臂视觉系统设计、软件开发与硬件产品的研制工作。历时十余年的攻坚克难,先后圆满完成了原理、电性与正样产品的研制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与“神舟”结缘已久。上海交通大学的 无线图像传输技术 多次成功保障了神舟的返回舱搜救指挥任务,护航“神舟”回家。其完整成熟的通信架构、稳定可靠的通信机制、灵活多样化的业务模式,有效地推动了基于机载的空空、空地宽带机动通信的技术发展,并将进一步实现向海洋通信、对地勘测、航空探查、空中安保、森林消防等立体通信应用领域的纵深拓展,为我国的特种通信事业作出贡献。

此次载人飞行任务, 上海交通大学博士毕业生聂海胜 担任指令长,第三次出征太空。今年春天,聂海胜刚作为上海交通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博士研究生毕业,他身着航天员制服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出现在毕业典礼上。聂海胜在4分多钟的发言里提到:“母校饮水思源爱国荣校的校训要求我们应该勇敢地站出来,顺应时代需求,积极接受祖国的挑选。”

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

中国航天这关键一步背后,同样有着西电人的智慧和力量。 此次载人空间站建设任务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杨宏,是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84届校友

杨宏是我国载人空间飞行器技术专家和学术带头人,历任载人飞船总体室副主任、总体副主任设计师、载人飞船副总设计师、“天宫一号”总设计师、空间站系统总设计师等职务,1984年毕业于西安电子 科技 大学通信工程学院信息论专业。1991年起开始新型返回式卫星的研制工作,1992年进入中国载人飞船总体室从事飞船总体设计工作。

此外,还有 包为民 杨孟飞 张荣桥 王志刚 熊群力 阴和俊 麻永平 等一大批西电航天人在这一战线拼搏,他们为中国航天梦蓝图的实现奉献着源源不断的西电力量。

西安理工大学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副总设计师刘峰,是西安理工大学92级自控专业(现自动化专业)校友 。据刘峰介绍,本次发射根据任务特点,火箭采用的是发射一发备份一发,滚动备份的发射方式,发射完遥十二火箭,遥十三火箭就在发射场,处于应急值班的状态。

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空军航空大学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培养飞行人才为主体,航空飞行指挥与航空工程技术专业兼容的综合性军事高等学府,“十一五”期间军队“2110工程”重点建设院校,校本部位于吉林省长春市高教文化区的中心。

大学具有悠久的 历史 和优良的传统,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1946年创办的第一所航空学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在半个多世纪的风雨洗礼中,学校创造出中国空军史上“最先培训新中国第一批女航空员”、“最先承训双学士飞行员”、“最先培养空军侦察情报人才”等20多个空军之最。共培养各类人才14万余名,涌现出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明,战斗英雄王海、张积慧、刘玉堤、杜凤瑞,空军机务标兵李光男, 航天英雄杨利伟、翟志刚和英雄航天员费俊龙、聂海胜、刘伯明、景海鹏,中国第一位女航天员刘洋 等一大批英雄模范,先后有近300名毕业学员成长为军职以上领导干部。学校被誉为“飞行员的摇篮”、“英雄的摇篮”、“将军的摇篮”、“航天员的摇篮”。

再次热烈祝贺神舟十二号凯旋!

欢迎三位航天员回家!

新闻来 源:综合整理自各高校官网、央视新闻等

来源: 星洲网

吴志强在星期日对《星报》表示,两届世青女单冠军吴堇溦通过槟城羽总联系大马羽总,以寻求重返国家队,希望重新延续运动员生涯。

但吴堇溦当晚却透过社媒发布的影片指出,尽管很荣幸获得大马羽总邀请重新加入国家队,唯自己的身体状况暂时无法达标,因此会先以职业球员身分延续羽球生涯。

有鉴于此,吴志强今日对部分受邀的媒体表示,希望大家能保持公平客观的态度,羽总从吴堇溦14岁加入国青及国羽以来投资了超过140万令吉,也在去年8月她提出决定退役时尽了全力去挽留这位有天赋的球员,包括让她尝试从女单转项混双,可惜吴堇溦在几经同意后最终还是决定退役。

不过,如今却发生了质疑羽总重新邀请吴堇溦重返国羽的“罗生门”事件,吴志强不希望羽总被标签为欺负球员的恶人。

大马羽总愿助她解决赞助商问题

吴志强透露:“2021年12月23日,吴堇溦与槟城羽总秘书梁健荣前来与我讨论重返国羽的可能,因为她的 健康 情况有好转,同时披露自己如重返羽总将面临几个个人赞助的问题。我劝她通过正确的管道,和家人讨论并透过槟城羽总。羽总也愿意帮她解决赞助问题。”

“与此同时,吴堇溦也在12月24日与羽总会长丹斯里诺萨表达重返国羽的的渴望,会长认为这是好消息,并让她来与我讨论。”

吴堇溦对以何种方式复出举棋不定

“但直到12月29日,吴堇溦继续对重返国羽的最后决定犹豫不决,虽然羽总的立场一直不变,就是帮助她和接受她重返国羽。”

就在吴堇溦有意寻求重返国羽的消息被报道后,吴堇溦却在1月2日晚发布视频表示,自从她在两个月前退出国家队之后,每天都处于后悔中,因为羽球已是她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希望能继续打球,无论是在任何级别,她感谢羽总重新邀请她入队的决定。吴堇溦补充说,但目前她因为 健康 问题未能达到目前国家队的入选条件,所以会先以职业球员的身份继续努力。

吴志强吁吴堇溦依循正确管道

吴志强因此一再强调,不管吴堇溦欲重返国家羽球队或欲以自由人身份重返赛场,都必须依循正确的管道,羽总对吴堇溦敞开商讨此事的大门。

来源: 星洲网

极目新闻记者丁鹏

“捕杀一头野猪奖励2500元。”去年12月,陕西渭南的这一政策将野猪猎人带入人们视野,也有网友称他们为“赏金猎人”。

事实上,“赏金猎人”并不是渭南的首创。在离渭南仅300余公里的宁夏固原市西吉县,34岁的吴志强从2021年开始成为当地一名护农队员,带着他的猎犬开始狩猎野猪,每头可获奖励2000元。特别是在夏秋季节,为使当地农田免遭野猪破坏,他经常在晚上狩猎。“最多的时候,一晚上猎杀野猪多达13头。”吴志强说。

不过,由于这些猎人大多依靠猎犬狩猎,并不能保证成功。有时,他们会遇到猎犬被野猪攻击重伤或者死亡的情况,一次狩猎的损失可能高达数万元。

近日,记者跟随吴志强等进山狩猎,见证了他们接连猎杀2头超300斤的野猪,体验了作为一名野猪猎人的艰辛和敏锐。

野猪猎人与猎犬正在山中搜索猎物

多地试点组建狩猎野猪护农队

陕西渭南林业局发布的一则捕猎野猪通告显示,从发布通告之日起至2023年2月28日,在渭南市辖区内群众自发组织5人以上的狩猎团队,依法依规猎获野猪,每头野猪奖励2500元。去年12月,此事迅速引发网友关注。渭南市林业局回应媒体称,只有渭南市的狩猎队才允许捕猎野猪。捕猎野猪团队需办理捕猎证和缴纳意外保险,必须采取猎犬捕猎的方式,不允许荼毒下饵,不能用枪打。

近年来,随着全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及野生动植物保护等系列工程的实施,野生动物栖息地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野猪等野生动物种群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野猪繁殖力强、成活率高、适应性广,但野猪的天敌如虎、豹、熊等野生动物种群数量相对较少,这使得某些地区野猪的种群数量剧增,造成了一定危害。

极目新闻记者不完全统计,陕西、四川、安徽等地均有野猪损害农作物的报道,农民虽尝试用鞭炮、敲锣等方式驱赶野猪,但这些方法很快会被野猪适应,继续对农作物进行破坏。多地还有野猪走上街头的情况,在市区内横冲直撞,对市民生命财产安全也造成一定威胁。更有甚者,有野猪竟闯入了大学校园内。

野猪造成的一定危害引起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2021年3月,国家林草局局长关志鸥曾表示,将对威胁群众生产生活安全的野猪等野生动物依法进行种群调控。当年,国家林草局在山西、四川、福建、江西、陕西、宁夏等14个省启动防控野猪危害综合试点,试点各地开始组建狩猎野猪护农队。在这一背景之下,宁夏固原市西吉县的吴志强,在2021年正式成为一名野猪猎人。

猎犬分工明确,猎人负责补刀

在这之前,吴志强饲养猎犬已有几年时间,也曾协助林业部门帮助农民驱赶危害农田的野猪。而成为野猪猎人后,他饲养的猎犬数增加到近40只,通过近两年狩猎野猪的实战,他已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猎人。夏秋季节,为使当地农田免遭野猪破坏,他经常在晚上进行狩猎,“最多的一次,一晚上猎杀野猪达13头。”他说。

为达到野猪种群调控的合理性,林业部门会根据野猪种群调查数据,制定野猪狩猎的头数。2023年1月上旬,吴志强和队友们在固原市隆德县狩猎野猪,完成当地林业部门对野猪种群调控的指标。极目新闻记者赶赴当地,与吴志强、高建平、苏龙等多名野猪猎人一同进山,体验其狩猎过程。

野猪猎人在狩猎间隙短暂休息

狩猎场在宁夏固原隆德县的金华林场,这是一片山地林场,平均海拔约2300米,位于县城东南约10公里处。金华林场再往南60多公里,就是著名的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

抵达狩猎场的一座山头后,猎人们下车打开皮卡车的车斗挡板,15条猎犬从车斗中一拥而出,迅速在山上散开展开搜索,俨然已经非常熟悉狩猎流程。

“这是头狗金刚,它的嗅觉灵敏,体型小速度快,主要负责搜索野猪踪迹。”吴志强指着一条黑色的猎犬介绍,猎犬分为头狗和帮狗,头狗搜索并围堵野猪,帮狗负责对野猪发动攻击。金刚是它比较得力的几条头狗之一,狩猎经验非常丰富,最近它发现的野猪已不下20头。

“所有猎犬的脖子上都戴着定位项圈,猎人通过手持终端可以实时查看猎犬的距离和方位。”吴志强介绍,除了狩猎,他还在网上售卖猎犬的定位项圈和手持定位终端,这也是他的一个收入来源,客户多是全国各地的猎友。除了猎犬、定位项圈、手持定位终端,猎人还需要匕首和一根结实的绳子。匕首可以防身可以补刀,绳子则用来将猎杀的野猪捆绑运输。

一次猎杀两头300多斤的野猪

“不能离猎犬太远,猎人有时要给野猪补上致命一刀。”猎人高建平介绍,猎犬虽然有专门定制的护甲,但只能保护其要害部位,若遇到400斤以上的大野猪,它们很有可能还是会受伤。如果猎人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用匕首刺中野猪的心脏,就能减少猎犬在持续搏斗中受伤。

高建平一边向记者介绍狩猎的经验,一边跟着猎犬爬上山顶。此时,不远处连续发出几声犬吠,紧接着又有数只猎犬发出吠叫,吴志强看了一眼手持终端定位设备,发现多只猎犬在快速移动。几名猎人沿着山路快速向猎犬吠叫的方向跑去,吴志强不停查看手中的手持终端,追踪猎犬的位置。

山高林密,山坡上到处都是带刺的沙棘林,一不小心就会被划破手臂。抄近道翻过一座山,吴志强距离目标越来越近,他的体力消耗也极大。坚持滑下一处十几米的山坡后,距离目标的位置还有200米,吴志强判断,猎物就在前方的山谷中。

“是个大家伙,得有三四百斤。”这时传来了先到现场的猎人声音。山谷中的溪流已经结了厚厚的冰,吴志强沿着冰面逆行而上,在穿越几棵倒下的枯树后,终于在山谷一拐弯处看到了受伤倒下的野猪,体长超过一米,倒在冰面上奄奄一息。“猎杀了两头,还有一头在前方100多米的位置。”猎人苏龙说,他们赶到时,两头超过300斤的野猪在猎犬的撕咬下都已倒地失去了反抗能力,有几只猎犬也受了轻伤。

猎人们刚刚猎杀的一头300多斤的野猪

吴志强介绍,当地林业部门有明确的规定,猎杀的野猪必须是80斤以上的。不过,奖金标准是一样的,猎杀一头300斤的野猪和猎杀一头100斤的野猪,都是奖励2000元。对于猎人而言,猎杀300斤以上的野猪,猎犬受伤的可能性会大一些。但是体型较小的野猪,往往速度也会更快,不易猎杀。

给两头猎杀的野猪拍视频和定位照片后,猎人们将相关资料上报给林业部门的工作人员,等候对野猪进行无害化处理。完成这一系列操作后,猎人们开始回收猎犬,带着它们绕着山间小路返回。

价值1万多元的猎犬伤重死亡

“小能受伤挺严重,走不动了。”猎人薛冬冬蹲在一只趴在地上的猎犬前喊道。吴志强快步跑了过去,只见在这只叫小能的猎犬脖子左后方,有一道长约10厘米的伤口,伤口不深,但鲜血已染红了左前腿。给小能简单处理了伤口后,薛冬冬继续牵着它在山路上走,想迅速回到车上拿止血药和消炎药。刚走几十米,小能又趴在了地上,薛冬冬就脱下外套将它包住抱起来走。

狩猎归来,猎人薛东东抱着受伤的猎犬“小能”

随后,冯兵兵和苏龙用路边的干树枝制成了一个简易的担架,三人一起抬着受伤的小能继续前进。很快,吴志强将皮卡车开到了他们前方约200米的一处开阔地,几人将受伤的猎犬抬上皮卡车后排座位,吴志强拿着注射器和药品给小能治疗。

三名猎人利用简易担架,抬着受伤的猎犬

“现在先要止血,然后补充营养。”吴志强用工具将小能的伤口缝合,然后依次给它注射止血、消炎、营养等药品,一番治疗之后,小能看起来状态有所改善。吴志强介绍,小能并不是第一次受伤,2022年3月那一次伤得更严重,伤口也深,最后到宠物医院做了手术才治好,治疗费花了1万多元。

下山后,猎人们到达隆德县城一家餐馆。上午9时30分出发到狩猎场,返回时已经是下午5时多,只吃了一顿早饭的猎人们都饥肠辘辘。

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仅仅一顿饭的工夫,趴在皮卡后排座椅上休息的小能最终还是身亡。猎人们查看判断,它可能是受了内伤。

与猎犬朝夕相处,吴志强对每只猎犬都有很深的感情,看着小能没有救过来,他有些伤感。几年来,吴志强的猎犬已有十几只战死,最开始,死一条猎犬他一晚上睡不着觉,一是心疼爱犬,二是心疼上万元的损失。猎杀一头野猪能获奖励2000元左右,但当天死亡的小能就价值1万多元。如果算是去年小能受伤做手术时花的1万多元,损失超过2万元。

“玩猎犬的都要有赔本的心理准备。”猎人冯兵兵是吴志强的朋友,他是一名厨师,每年春节过后到银川的饭店打工,冬天返回隆德护农狩猎。他养了20多只成年猎犬,猎杀的野猪也有200多头,但有时也会损失惨重。1月4日上午,他在狩猎时一次死了5只猎犬,至少损失五六万元,更令他郁闷的是,他都没有看到是什么动物将猎犬攻击致死。他赶到现场时,只见到5只猎犬躺在地上已经死亡,它们身上的伤口很小,不像是野猪的攻击方式。

死亡一只猎犬,往往需要猎杀数头野猪才能挽回损失。吴志强说,在做野猪猎人之前,他是开店做水暖安装的,生意也不错。但最近几年,他做猎犬和狩猎装备这一块,一个月光狗粮就要花五六千元。“尤其是最开始那几年太不容易了,更多的是靠热爱在支撑。”

回收猎犬时,猎犬自行跳上车斗

猎人的安全也令家人牵挂

除了猎犬有被攻击死亡的危险,有时猎人也会遇到险情。高建平、苏龙是吴志强的铁杆搭档,三人分工明确,狩猎时苏龙负责开车,吴志强负责指挥猎犬,高建平负责对受伤倒地的野猪进行补刀。因此,高建平经常要在第一时间赶到猎犬围捕野猪的现场,有时则会遭遇落单的野猪。

“有一次狩猎,我刚钻进一处密林,无法直起身行走,却突然遭遇一头野猪。”高建平介绍,那是一头200斤左右的公野猪,在仅七八米开外看着他,鼻孔还喘着粗气。当时他手里只有一把匕首,且无处躲避,只能待在原地不动。幸运的是,那头野猪没有主动攻击他,而是转身钻入密林之中。高建平说,遭遇野猪一定不能盲目攻击或逃跑使它产生敌意,如果身边有树,可以利用树干躲避。

聪明的猎人有自己避险的方法,但家人总是难免担心。吴志强的妻子韩瑞坦言,一开始她就不太支持丈夫做野猪猎人,她更希望丈夫做稳定一些的职业。狩猎经常要翻山越岭,野猪又有攻击性,她也担心丈夫的安全。

韩瑞眼中,丈夫狩猎野猪的技能提升也有一个过程,最初狩猎野猪时死过十几只猎犬,后来时间久了经验也越来越丰富,才逐渐走上正轨。韩瑞觉得,丈夫狩猎有些上瘾,对猎狗比对孩子还上心,为了避免猎犬扰民,还专门租了一个院子放猎犬。她见丈夫是真的喜欢这件事,就不再劝说丈夫,让他放手去做护农猎人。

前一阵子,刘青云和老婆郭蔼明出席活动。郭蔼明手上戴着主办方赞助的92万的钻戒。记者问刘青云会送老婆什么礼物,郭蔼明马上撒着娇举起手上的钻戒说,“老公,小礼物呀。”刘青云冒着汗一脸无奈:“你们知道我压力有多大了。”

郭蔼明哈哈大笑,活像一个刚刚捉弄完男友的小女人,让人很难相信她已经是年过半百的人了。

说起郭蔼明,可能大多数人都不熟悉这个名字,也是,自从被刘青云娶走之后很少出来活动,心甘情愿当一个家庭主妇。然而你知道吗?郭蔼明是美国南加州大学机械工程学硕士, 娱乐 圈著名的才女,曾经有机会进入NASA工作。

而刘青云不过中学学历,还舔着脸自豪的说:“她确实比我懂得多啊,但她不会修电视机。”

1991年,郭蔼明斩获香港**冠军,同年签约TVB成为电视演员,紧接着她就主演了电视剧《大时代》,演绎生涯第一部作品就和刘青云搭档,这还不是近水楼台先得月?

不过郭蔼明最让观众记住的作品,还是《方世玉续集》中的孙安儿。之前李连杰与李嘉欣所主演的《方世玉》大获成功,导演元奎趁热打铁出了续集,并邀请当红的港姐冠军郭蔼明出演女主,可以说是微映先热,赚足了风头。

郭蔼明在戏中有不少镜头堪称惊艳。她饰演的花子出场一身红衣,在湖中心的竹筏上亭亭玉立,明明没下雨却举着雨伞,举手投足间贵气十足,一看就是富家大**的风范。

紧接着李连杰出场,孙安儿对武功高强、风流倜傥的方世玉一见钟情,开始高傲的表情又变成了小女生般的娇羞。那时候的郭蔼明正值青春年少,什么样的角色都能轻松驾驭。

孙安儿知道方世玉有家室,前来参加比武招亲只是为了在她家的锦盒。但是孙安儿不在乎,她觉得这样总比嫁给那些不喜欢的人强。新婚之夜,孙安儿将锦盒递给了方世玉,自己对父亲以死相逼要放方世玉离开。此时的她敢爱敢恨,做事决绝,别有一番魅力。

总之,郭蔼明饰演的这个形象经典至极,翻看多少遍都不觉得厌烦。

郭蔼明和刘青云虽然在《大时代》相识,但当时二人并没有擦出什么火花。直到有一天郭蔼明突然接到电话,白富美一脸懵,心想这个黑小子难道是要借钱?

结果就等来了刘青云的表白:“我只是想要见你。”

谈了几年恋爱,两人就准备结婚,刘青云的好友吴镇宇前来当伴郎。在此之前刘青云和吴镇宇是出了名的关系好,据说二人常常在外彻夜喝酒不归,媒体都以为他们是一对儿。

刘青云结婚后,吴镇宇还在媒体吐槽:“我曾经爱上过一个黑人,后来他狠心抛下我去和港姐结婚,我要报仇”哈哈哈

黄秋生对刘青云嫉妒的要死,有一次给刘青云打电话,他边陪老婆边在线虐狗:“我和老婆在非洲哦,森林中享用早午餐,哎我看见外面有一头斑马哦。”

我非常喜欢一张,在一次聚会中,台上的音乐声响起,台下的人不禁翩翩起舞。有人捕捉到一个画面,郭蔼明与刘青云依偎在一起,似乎在低语,又似乎在享受。这种感觉摆拍是没办法表现的。

有人问郭蔼明,如果人生重来一次的话,你会去做港姐还是会去做NASA工程师?

郭蔼明笑了笑:“我选择做家庭主妇。”

做什么都无所谓,只要与爱的人在一起,就足够幸福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330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4
下一篇2023-07-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