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的高台建筑是怎么建成的?有哪些“硬核技术”?

汉代的高台建筑是怎么建成的?有哪些“硬核技术”?,第1张

修高楼的第一步是把地基建造好

不管是几千年前还是现在你要修一个房子,想要把它建的高,首先你要把地基给弄好。在汉代的时候,建造的第一步就是弄一个高台,所以在汉代通过他下面的底座的建立,我们就可以看出来建筑会有多高,所以那个时候的建筑师也是非常厉害的,在各个方面都用了很多心思,比如说你要建一个两层楼高的房屋,你肯定要匹配一个与他相符合的地基,所以一般都会往地下再挖2米的坑,然后在下面填上厚实的土把它压实之后,在上面再打一个木架,高度一般要到5米,如果是特别辉煌的建筑,还要达到十几米深度。

除了高度更重要的是它的实用性

这样稳固的地基不是白搭的,他除了可以稳固房屋之外还要配套一些排水的设施,这样当时的生活才会更便利,而且之后还会对地基进行修饰,让他更加美观。

做完地基之后要做的就是墙壁,而这墙壁就不能跟前面一样做加法,而是要做减法,让他能够在半空中伫立,这里就涉及到了当时特别厉害的技术。因为房间的墙壁并不是木头建造出来的,而是在地基里面面挖出来的把地基作为房间的墙壁,这样就会减少对他的压力,让整个地基变成房屋的骨架这样就可以更好地在上面搭建木制的建筑。

除了木质结构,金属的配件也在那个时候得以运用。

做好了,地基和骨架之后就是对房屋的装饰。比如说门窗和屋顶的房源之类的一般。我们都会觉得是使用一些古代的木质拼接技术,让各种物件能够完美的契合在一起,但是当时已经使用了铁钉。

其实钉子之类的东西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开始运用了,因为那时候的骨架是用木头做的,不过还要稳固当时的房梁和门窗之类的,除了用木质之外还会用金属来加固,这也是当时为什么会有几十米高的建筑的原因。

在我国古代建筑历史上,曾经历过一段向高层空间发展的时期,迎来了惊艳时光的高台建筑时代。

台上有屋称为榭,也就是现在我们经常说的高台建筑。《说文解字》中也曾解释:"榭,台有屋也。"

高台建筑是中国古代建筑的重要特色,亦是华夏民族汉文化中的经典。

自商周以来,高台建筑便成为中国古代建筑的流行因素,其建造技术在汉代发展至新的高度。

汉代的高台建筑十分流行,是彰显着汉王朝的威仪的重要建筑模式,更是凝聚汉文化的历史文化珍宝。

汉代高台建筑的建造技术丝毫不逊色于古代建筑中奇巧的斗拱与榫卯,也汉代大型建筑展现壮丽宏伟的必备"硬核记技术"。

一、惊艳历史的汉代高台建筑

早在商周时期,高台建筑便已经成为大型宫殿建筑的典型特征,后来经过春秋战国时期的不断发展,在汉代时迎来了高台建筑的成熟兴盛阶段。

得幸于汉代长安城遗址重现于世,以及众多汉代墓葬中陪葬的建筑模型与墓室壁画的发现,让历史文献中的汉代高台建筑以最真实的姿态展现在世人面前。

汉代的高台建筑中,以长安城规模宏大、形制雄伟的大型建筑最为典型。当时

长安皇城中的未央宫、建章宫等宫殿,以及举办祭祀活动的"明堂辟雍",皆是高台建筑。

当然,在汉代长安城以外的其他郡县城区也有高台建筑,诸如崇安汉城遗址中的宫殿建筑群、广东五华狮雄山汉代城市遗址的建筑群。此外,

汉代的亭台楼阁、城堡中的角楼或者望楼、大型陵墓上的祭祀建筑"享堂",皆运用高台基建筑的建造技术。

从现在的考古发现结果来看,汉代的高台建筑具有较为统一的形式。以多层为主,亦有单层,并且整体构架形制依附于高夯土台基。汉代高台建筑蕴含等级尊崇的时代观念,因此具有特殊的建筑艺术与技术要求最高。

"高台建筑"是汉代大型建筑彰显宏伟魅力的灵魂,有着较高的技术要求。

二、建造汉代高台建筑的"硬核技术"

"由土累筑,土上架木"是汉代高台建筑的总体特征,这是由汉代高台建筑的建造技术决定的。

我国古代建筑所用材料多是土、木混用,汉代的大型高台建筑亦是如此。夯土墩台、土坯或者砖的厚重墙身与木构的混合建造形式,成为汉代高台建筑的典型特点,并在建造过程中将这一技术发挥到极致。

1基础建设的"加法":有质量、有规划的实现"高"

"高台基"的建造,是汉代高台建筑建造的第一阶段,也是决定台基之上木构建筑规模与形制的基础。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最初所建的"高台基"的规划,就可以看出未来建筑的大致轮廓。正因如此,汉代在台基的建造上可谓是"用尽心机",从最初夯土台基的建设到整座建筑完工的每个建造环节,无不彰显充满智慧的造物精神。

汉代高台建筑十分重视基础建设,最初的夯土台基决定了整体建筑的高度与气势。选定建造高台建筑的地址后,

根据计划建造的高台建筑的整体形制,在地面上向下挖出深度约为1-2米的槽坑。

然后开始在槽坑上填土夯实,建造夯土台基。李诫在《营造法式》中曾对夯土建造技术有所描述:

"筑基之制每方一尺,用土二担,隔层用碎砖瓦及石札等亦二担,每次布土厚五寸,先打六杵,次打四杵,次打两杵。"

汉代的夯土台基一般要高出地面5-6米,对于一些大型高台宫殿建筑,其高度可以达到11-12米左右。

汉代高台建筑中的高台基,不仅是增加建筑的整体高度,还有实用功能,关乎建筑的正常居住使用。已经具有一定高度的夯土台基之上,还要再根据最初的建筑设计,分层挖出所需要的房间和墙壁,挖通地下柱窝及排水排污管道设施。此外,对于夯土台基的不足之处,还需要用土坯进行修补,或者以砖在表面加固装饰。如此,高台建筑才有了坚实稳固的"高度"。

2建造夯墙壁柱的"减法":高台建筑的"骨架"构建

汉代高台建筑的墙壁与壁柱,是在整个夯土台基上"做减法"建造而成的。

夯土台基是高台建筑的主体,建筑的房间墙壁是在夯土台基的表面自上而下的挖凿出来,之后在挖出的夯土墙上安置壁柱。

汉代高台建筑的壁柱的横截面为方形,从三面嵌入夯土墙。

夯土台基是汉代高台建筑的主要承重结构,可以保证整体建筑的稳定性。而运用"减法"建造高台建筑的墙壁与壁柱,如同高台建筑的"骨架",有效地促进夯土上的建筑、夯土台基的附属建筑以及木构件建筑的完美融合,使得三者形成一个稳固的整体建筑结构。

3木构架的"殿堂":下大上小的"内收"

夯土墙壁上的壁柱安置完毕后,可以开始进行夯土台周围的木构架体系建造,也是建筑中房屋部分木构架体系建设的核心。

夯土层上的房屋木构架体系的横梁、立柱,要与夯土墙边的壁柱结合,形成稳固的木框架,增强高台建筑的整体性。

木构架是汉代高台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高台基之上的建筑的核心。从横梁、立柱、到门窗屋顶,木质结构显示出其独舞者的优势,这也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特色。相应的,榫卯、斗拱等木构件承担结构也被广泛而灵活的运用于此。此时期铁钉、铜质建筑构件等金属构件在高台建筑中的使用也逐渐增多。

总是打仗的国家,纪念碑不会少。苏联/俄罗斯遍地都是战争纪念碑。大家最近可能被下面这个震惊了。

这个是纪念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这场战役的意义就不用我在这里多说了。马马耶夫岗及周边战斗持续了好几个月,上万人在此牺牲。建一个大型纪念雕像也是应有之义。苏联/俄罗斯的大型雕像选址一般都在河岸边或者高地上,使之与环境相衬,以放大它的视觉效果。

同样硬核的在乌克兰基辅也有一个,位于第聂伯河西岸高地上,面向东方。1941年9月,在第聂伯河以东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战役,苏军在战役中损失超过60万。不过,因为基辅战役牵制了大量德军,导致后来人们假设:如果不打基辅,德军可能会很快拿下莫斯科。就这个角度来说,莫斯科应该感谢基辅。

和下面的军人群雕组合起来也很震撼。游客可以从雕像底座坐电梯,直抵“祖国母亲”的肩上饱览基辅和第聂伯河风景。不过乌克兰对这尊雕像有点不待见。从雕像落成起就给它起外号叫“勃列日涅夫的老妈”(雕像在勃列日涅夫晚期落成),还有些人对“祖国母亲”手持盾牌上刻有苏联国徽耿耿于怀。

伏尔加格勒和基辅的祖国母亲雕像,连基座在一起,高度在90-100米之间,超过了美国的自由女神像。苏俄有建立超大型雕像的爱好,例如1930年代设计的莫斯科苏维埃宫,整体高度到了415米,上面的列宁像高75米。后来因为种种原因——缺钱、缺技术、缺热情——打了地基后就再没盖成。

大家伙太费钱,就建个小一点的,比如下面这个”水手和士兵“,建在塞瓦斯托波尔。这座城市在苏德战争期间跟纳粹血战了半年最终陷落,后来被授予”英雄城市“称号。”水手和士兵“雕像高41米,建筑过程比较曲折。它始建于苏联末期,苏联解体后本来不打算再建,后来架不住”英雄城市“市民们一片热心,终于在2007年续建完成。现在也是地标性建筑了。不过两个雕像一个是穿灯笼裤帽子上戴着海军飘带的水兵,一个是戴钢盔的士兵,称之为“水手和士兵”有点不准确。

看不清雕像?看看下面这个:

塞瓦斯托波尔遍地都是战争雕塑和长明火,这是因为除了1942年,在1854-1855年这里也经历了一场很惨烈的围城战。打仗得靠年轻人,下面的这个雕塑用于纪念年轻的普通士兵,名字叫做“共青团员”。

普通军人的雕塑在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下面这张是我在莫斯科南部的卡卢加州拍到的,是一名空降军士兵。这座士兵雕像的着装打扮像是七八十年代的苏军空降兵,也许是纪念阿富汗战争的吧。

**《莫斯科保卫战》里,波多利斯克步兵学校的学员临时被抽调去填补莫斯科防线的缺口,连续作战数天后全部牺牲。这个片段基于真实的战例。后来,在当年他们战斗的地方专门建起了纪念碑,纪念这些无畏而勇敢的英雄们。

莫斯科周围有个默默无名的存在,以前叫做斯特列尔科夫卡,现在属于朱可夫市。在这个无名的村子里,朱可夫诞生了。现在在朱可夫市建起了一座小型博物馆,纪念这位名将,所以也就有了朱可夫的半身像。

但是看起来上面这尊雕像不如红场入口旁的朱可夫雕塑神气。下面的雕像是苏联解体后塑造的。苏联时期因为政治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老军头大多对他有点不满,朱可夫的地位没有拔得太高。在苏联解体前后,老军头大多翘辫子了,原来的最高***偶像也基本完蛋了,需要有个人物出来代表20世纪的俄罗斯,所以朱可夫的历史地位陡然上升。这尊雕像是按照1945年6月红场胜利大阅兵时朱可夫戎装白马检阅胜利之师的样子雕塑的,朱可夫在那一刻达到军人荣耀的顶峰。他这座雕像本来是打算放进红场的,因为红场和克里姆林宫成了世界文化遗产不得随意改变,才改立在红场北侧外。

红场里其实有人物雕塑,不过并非苏俄时期。1818年在红场东侧建起了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雕像,后来移到现在的南侧瓦西里升天大教堂前。每次阅兵,滚滚铁流都从这两位身边经过。他们的最大成绩是1612年从波兰人手里收复了莫斯科。1818年俄国刚刚战胜拿破仑不久,米宁和波扎尔斯基的民族主义象征意味深长。

再看看一些平时不太容易看到的雕塑。下面这幅雕塑是切尔诺贝利的消防员雕塑。消防员在这场核事故中牺牲惨重。在哪里他们都是奋战在一线,值得尊重和纪念的英雄。

消防员雕塑位于切尔诺贝利市内,下面这个雕塑背后就是发生爆炸事故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四号机组。雕塑在2006年建立,但是似乎跟苏联时期的雕塑风格差异比较大。既然都不是社会主义国家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风格也就不剩多少了,还揉进了一点点现代主义特色。

老毛子爱建雕塑和纪念碑,这个习惯一直带到了坟墓旁。不过墓地雕塑表现一般都不那么硬核,相对会比较文艺。下面这个雕塑就是苏联著名演员吉洪诺夫,位于莫斯科新圣女公墓他的坟茔旁。对中国人来说,吉洪诺夫饰演的角色里最熟悉的应该是《春天的十七个瞬间》里的施季里茨上校,其次是《战争与和平》里的安德烈公爵。他还在**《白比姆黑耳朵》里饰演过角色,但我没看过这部**。施季里茨上校在咖啡馆里凝视他十年未见的妻子的那个片段,在索契冬奥会前被选入了俄罗斯国家形象宣传片。

注意看一下吉洪诺夫雕像身后的浮雕,像是要表达什么,或者是根据一幅什么著名油画雕塑,这个似乎还没找到解读。

连壮烈牺牲都被呈现得非常诗意:卓娅·科斯莫杰米扬斯卡娅的坟前雕塑。她的弟弟舒拉和母亲柳波芙就葬在一旁。

有时候,雕塑是一件并不复杂的事情,只要你觉得某样东西可以表达情绪,直接摆出来它就成了雕塑,比如这个:

克拉玛托尔斯克位于乌克兰顿涅茨克州,东乌克兰冲突最早始于此处。这台火炮貌似是二战时期的苏军火炮,火炮基座上的文字意思是”英雄万岁“。在原苏联欧洲部分地区乘车旅行,常常在路边就会冒出一截炮管,有时候是一门重型火炮,有时候是一辆T-34坦克,充当纪念碑用。现在这些地区说起来都是经历过多次战争,浸透了鲜血的地方。

不过,要说俄罗斯的雕像每个都非常好看,那还是太夸张了。难看的雕像全世界都不缺,俄罗斯也不能免疫。比如莫斯科河畔的这座雕像吧,虽然大名叫做“彼得一世出海”,但是莫斯科市民们觉得这东西简直就像给海妖塞壬施了法术一样丑爆了,给它起了很多外号,比如说“终结者”,也有人叫它“格列佛”,还有人说它是按照西方纪念哥伦布发现新大陆500周年纪念雕像仿制的。总之莫斯科人不喜欢,还多次提议拆掉它。但创作者采列捷利在政界有广泛的影响,所以它还会存在很长时间——对了,这尊雕像是在1990年代中期建的,高98米,跟伏尔加格勒的”持剑的祖国母亲“差不多,但艺术水准完全在两个不同层次。

PS 彼得大帝非常讨厌莫斯科,1713年迁都圣彼得堡

钢筋混凝土(英文:Reinforced Concrete或Ferroconcrete),工程上常被简称为钢筋砼(tong)。是指通过在混凝土中加入钢筋网、钢板或纤维而构成的一种组合材料与之共同工作来改善混凝土力学性质的一种组合材料。为加筋混凝土最常见的一种形式。

 

钢筋混凝土的发明出现在近代,通常认为法国园丁约瑟夫·莫尼尔(en:Joseph Monier(英文))于1849年发明钢筋混凝土并于1867年取得包括钢筋混凝土花盆以及紧随其后应用于公路护栏的钢筋混凝土梁柱的专利。1872年,世界第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建筑在美国纽约落成,人类建筑史上一个崭新的纪元从此开始,钢筋混凝土结构在1900年之后在工程界方得到了大规模的使用。1928年,一种新型钢筋混凝土结构形式预应力钢筋混凝土出现,并于二次世界大战后亦被广泛地应用于工程实践。钢筋混凝土的发明以及19世纪中叶钢材在建筑业中的应用使高层建筑与大跨度桥梁的建造成为可能。

目前在中国,钢筋混凝土为应用最多的一种结构形式,占总数的绝大多数,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使用钢筋混凝土结构最多的地区。其主要原材料水泥产量已于2010年达到1882亿吨,占世界总产量70%左右。

但是居然有房主用钢筋水泥做床和沙发,可以是可以,只是比较麻烦,要倒模,中间要加钢筋,而且做好后就不能移动了。我觉得舒服都谈不上,只是可能花销比正常的家具节省了一大半吧。

也许这个会有不一样的效果也说不定,毕竟都没有体验过。

周末不知道要去哪里的朋友们,可以去打卡一些比较具有特色的建筑,一座城市的建筑,就是活着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时代记忆,而武汉地标性的特色建筑不在少数。

1、中国建筑科技馆

地址: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晨晖街3号

这两年,武汉又多了不少打卡地标,其中一个就是中国建筑科技馆。

它位于光谷高新大道,是中国首家以建筑科技为主题的展馆。虽然它确实有点远,但亲自感受后还是觉得非常值得一去!

穿过中建科技产业园的写字楼,便可看见一个宛如萌芽种子的地标,作为建筑科技馆,它的展馆外形设计本身就充满了看点。

由中国台湾著名建筑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他也是台北101大厦的设计者;双曲面点式玻璃幕墙;创作与建造历时6年;总建筑面积约697万平方米,其中展厅面积约186万平方米;

馆内常设古代建筑展厅、荆楚建筑展厅、现代建筑展厅、未来建筑展厅四个展厅,每一个展厅都能看到建筑师的奇思妙想。

在这颗建筑的“种子“里,所有“建筑迷”将可以自由穿越于7000年的中国建筑隧道。

行走其间,让人恍如时空穿梭。

2、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琴台大剧院

地址:汉阳区知音大道7号

月湖北岸,汉江以南,城市里打造出了一座“世外桃源”,赫然出现一片银色的“雪山”,它就是预计12底对外开放的武汉美术馆(琴台馆)。

它由知名设计者、著名建筑师柳亦春打造,场馆建设总投资约52亿元,总建设面积43万平方米,其中地上面积约208万平方米,地下建设面积约222万平方米,是中部地区单体最大的清水混凝土建筑。

远看像“雪山”,近看像“梯田”的美术馆,凭借着独特的外形,还未开放就已经成功出圈。

尽管已经在网上刷到过好多关于武汉美术馆(琴台馆)的照片,但真正亲眼目睹,仍止不住地赞叹,实景果真比照片更加唯美和震撼。

起伏的屋面以略显抽象的等高线阶梯状造型完成,辅以蜿蜒曲折的屋面栈道,侧面的银色金属板让它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还有定制的云母白砾石铺满阶梯,形成远看好似积雪的特色景观。

此时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即使还没有展品展出,但它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值得逛上许久。

与美术馆相临的便是“琴台大剧院”,它是全国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档次最高的特大型文化设施。

外形取自古琴灵感,外伸的构架如同钢琴敲击的簧片,抽象化的设计,更富有艺术感和记忆点。

月底,武汉美术馆(琴台馆)将会作为武汉双年展的主场馆与其携手和公众见面,彼时将和武汉美术馆(汉口馆)联动,开启两馆并行之旅,一起期待吧!

文惠补贴

|关注“武汉文惠通”官微,可使用政府文旅补贴,最高享受7折优惠购买琴台大剧院、音乐厅相关热门演出,超划算哦~

3、湖北省科学技术馆

地址:东湖新技术开发区高新大道779号

作为全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科技馆,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已然成为武汉全新地标之一!

撇开“华中最大科技馆、最大浮空斜拉索建筑”这些硬核数据,湖北省科技馆最迷人的是,亲近建筑本身,体会科技的力量。

省科技馆的建筑面积有703万平方米,相当于10个标准足球场,是沿江大道上武汉科技馆的25倍!

从上空俯瞰,“天圆地方”的整体造型格外引人注目;整个建筑又像电脑的芯片,寓意“光谷之芯”。

走进湖北省科技馆新馆内部,沉浸式影院映入眼帘,如同一个巨大的“漏斗”,从一层一直延伸至三层。

漏斗顶部内空直径达423米、高15米,幕布面积约4200平方米,能容纳200人同时观影,规模超过世博会的沙特馆。图源长江日报官微

这个大漏斗可不是美丽摆设,它承担着实际功能:顶部是全球最大的沉浸影院、底部是个喷泉景观。

影院巨幕顶部周长200余米,采用先进的图像融合技术,将24台高清投影仪投射出的影像进行融合,在3000余平方米弧形屏幕上投射出巨型高清影像。

其实整个科技馆,为了实现科普功能,共设置了三个特色影院。

全馆针对成人和儿童的项目都有设计,最大感受是,在这里不同年龄段的科学爱好者们,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乐趣。

4、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

地址:汉阳区琴台大道169号

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是武汉第一座全钢结构博物馆,耗费3500余吨钢铁,走进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仿佛在追寻一场张之洞在武汉的历史轨迹。

2018年3月开馆后,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迅速走红,来这里拍照打卡的人,从不会失望。

黑白灰是整个场馆的主色调,具有科技感和工业风让这里别具一格,极具巧思的互动装置多了一丝趣味!

这是里伯斯金在中国大陆的首个作品,他是柏林犹太人博物馆的设计者,也是重建9·11

遗址的总规划师。图源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官微

飞檐翘角,似一艘扬帆远航的钢铁方舟。它由建筑大师里伯斯金规划设计,是武汉第一座全钢结构建筑。

除了工业风建筑本身,「张之洞与武汉博物馆」的特别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所有人都能看懂的博物馆。

与其他博物馆不同的是,这里不是只有静默古老的藏品,而是通过声音、影像、书籍、投影等新的叙事方式让历史变得生动有趣。

除了体验装置,这里还有两大镇馆之宝——汉阳铁厂的界碑和汉阳铁厂投产纪念碑,标记着一个时代的开始。

5、辛亥革命博物馆

地址:武昌区彭刘杨路258号

位于武昌彭刘杨路上显眼的红色建筑,与鄂军都督府、孙中山铜像、拜将台铜像、烈士祠牌坊等红色古迹为邻,这就是辛亥革命博物馆。

为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而建的辛亥革命博物馆,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元素和现代建筑特色,使其成为首义文化区的核心建筑。

使用中式“双坡屋顶”的架构,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象征了革命胜利与武汉腾飞。

建筑外墙则采用粗糙的表面肌理,并利用自然雕琢、风化的纹理,塑造出建筑的沧桑感和雕塑感。

红色的基调,既体现了楚文化的特色,又与原纪念馆红楼的色彩协调统一。

在这个弘扬革命历史、城市精神的文化新地标,好好感受这座城的文化底蕴,思索,沉淀。

6、武汉长江大桥

地址:武昌区临江大道

武汉,是一座与水结缘,倚桥而兴的城市。

长江、汉水在这里,呈人字形交汇,一座座桥梁,连接了两江四岸,也构成了一幅幅独特的城市画卷。

如果说江河是这片土地的血脉,而桥与江融为一体,便成了江城无法割舍的风景。

武汉长江大桥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也就是传说的龟蛇锁大江,是“万里长江第一桥”,也是毛主席笔下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它不仅是武汉人民的过江通道,摄影达人镜头下最美的风景,骑行爱好者车轮下独特的赛道,也是每个老武汉人心中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

为修建武汉长江大桥,国家于1950年和1953年先后组建中铁大桥院和中铁大桥局前身,分别负责大桥的设计和建造。

上层为公路桥,下层为双线铁路桥,上面还有守桥部队守护。桥上平均每分钟有60多辆汽车驶过,每6分钟就有一列火车通过。

如今65年过去,依旧风雨中屹立不倒,即使武汉长江大桥历经几十次撞击也并没有伤筋动骨。

没有一座桥,有着武汉长江大桥如此厚重的底蕴,它所承载的历史意义不可替代。

同时,以武汉长江大桥为种子,“武汉造桥天团”茁壮成长、开枝散叶,一步步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数据显示,迄今国内所有跨海大桥、长江大桥、铁路的大型特大型桥梁等,几乎都留下了武汉建设者的身影。全国七成以上大桥也都是“武汉造”。

 5月9日,荣盛阳光城·檀府迎来盛大开盘,现场人气一次次被推向高潮,劲销超21亿,首开房源销售超9成,当之无愧蚌埠现象级人气红盘!

 事实上,檀府自项目亮相以来,无论是城市展厅、示范区开放,产品发布会献映,都以超高人气到访量,在竞争激烈的楼市一骑绝尘。不仅开盘前屡屡成为热搜火热,开盘后更是领跑 蚌埠楼市 。

 深究其背后,我们不难发现,檀府热势登峰的背后,正是其城心地段、檀系产品等硬核实力的完美诠释。

 聚势南拓,锁定城市未来之芯

 一座城市发展的未来,在于其区域的规划。

 “淮上明珠城”蚌埠,一脉相承自昆仑-秦岭-淮河绵延千里的华夏气韵。南引淮河水奔腾入龙子湖,循水拓展大城发展之路。

 滨湖新区以政、商、旅、居等多元中心协同发展的模式,引领板块多极化未来变革;城南新区,以城市空间战略重点发展区域,荟萃奥体中心、新二中、湖上升明月等精粹,引领蚌埠未来。

 秉持“非衿贵之处不择址”的严苛择址观,位于大城生长前沿、双新区交汇之处的檀府,此刻正处于蚌埠时代风口上,而持续刷新的热度,恰好说明了市场对檀府项目地段的青睐与认可。

三点一线,心向湖山人居盛境

 更吸引人的是,风口上的檀府,对望中国首座“露天博物馆”——湖上升明月,一举揽尽双板块、双公园、双商圈等丰盛资源,在这里擘画未来无尽生活想象。

 湖上升明月,现已列入国家文化和旅游重点项目名录。约5000亩山水人文大境,450座中华古民居,将在这里为全国乃至世界人民,呈现一场中华传统建筑的盛世大观。

 国家4A级旅游景区,龙子湖风景区以雪华山、曹山和西芦山合抱之势,将龙子湖环绕包裹,从空中鸟瞰,整个湖面形似一条腾空巨龙,恰如其名交融蚌埠这座城市的韵味。

 从自然到人文,从传统到新生,作为蚌埠承办重大体育赛事的综合性体育场馆,奥体中心就位于湖上升明月西岸,以时代坐标,预示着蚌埠城市的无限魅力。

 放眼蚌埠楼市,像檀府这样集萃城市名胜资源于一身的项目,难得可贵,不彰自显。

  檀系府韵,重回世界东方审美高度

 作为荣盛府系与阳光城檀系合力之作,檀府在世界东方意蕴的产品表达,是独特的。

 东方之美,化于形,融于韵,更在于意。

 檀府将东方建筑元素和山水意境提炼化用,“人”字形屋顶、回形纹等式样,将东方府邸的气韵一展无遗。重视“人景一体”,将园林的观赏性和功能性默契结合,为未来居住在这里的居者,提供满足休闲、运动、交流等丰富多元而又怡然自得的全龄互动空间。

 于户型设计上,檀府更是秉持科学的营造观,采用更多南向面宽、合理动线规划、大客厅设计、主卧套房等方式,让有限的空间尽可能地效用最大化,升维舒适宽绰的品质居住体验。

 正因于此,檀府首开即热势全城,成为了蚌埠楼市史上难得一见的热销红盘。

 源自内心的未来人居共鸣,绝非偶然。感谢置业者对檀府一如既往的支持与信任,新品加推在即,敬请关注最新资讯,详情售楼处。

  荣盛阳光城檀府 ,首开大捷 加推在即

 建筑面积约107-127㎡瞰景高层

 建筑面积约135-167㎡奢适 洋房

 建筑面积约220㎡湖居联排墅

 建筑面积约40-250㎡灵动 商铺

 恭迎雅鉴

 项目地址:宏业南路与环湖西路交汇处(湖上升明月北侧)

荣盛阳光城檀府

在售

参考价格: 参考均价 11000 元/㎡

楼盘地址: 蚌埠经开区龙湖西路西侧、宏业南路北侧

楼盘电话: 400-819-8494 转 842

每一个网红盘的诞生绝非偶然,每一份客户信任,都是实力最好的证明;每一份业主的认可,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建业 ·云境 C位出道,热势如虹冠领长子,担当“实力红盘”。

对 “阅房无数”的置业者来说

建业 ·云境究竟有何魅力成为当红热款?

当红秘籍 1:实力建业

建业深耕中原 29载,布局全国约130+县市,引约150万+业主信任与追随。汲取一线开发经验和先进人居理念,匠筑府系全新园著—— 建业·云境 ,焕新长子的居住华章。

示意图

当红秘籍 2:长子C位

项目毗邻长子行政区域中心、老城商业聚集区,临近慈林大街与南大街两条城市主干道,与繁华城芯、公园醇美之境举步之遥,快速切换心情,畅享居住新高度。

建业·云境 区位图

当红秘籍 3:11000㎡中央花园

选择城市中芯,于社区匠造约 11000㎡中央大花园,包含艺术展示、星际飞船探险(儿童主题活动)、摩登会客厅、超感健身、太太的花房等全龄交互场所,将最密集的都市活动与中央公园联系在一起,成就生态人居新名片。

建业·云境社区效果图

当红秘籍 4:千万级会所

斥巨资打造千万级会客厅大门,内部奢配健身房、瑜伽室、星空影厅、四点半课堂、书吧、茶室等 6重全龄活动空间,供业主免费使用,为业主营造高品质社交圈,私属生活领地,享受精神层次的高度共鸣。

建业·云境会客厅书吧实拍图

当红秘籍 5:宽居生活

建业 ·云境 户型设计上,功能区域划分明确,有效将动静区分离,全明通透设计、三开间朝南,采光俱佳,让生活更舒心;南向三、四面采光,与南向次卧共享超大采光阳台,将鸟语花香引入家中,与阳光绿意共筑生活。

建业·云境样板间实拍图

当红秘籍 6:铂金服务

建业物业, 2021年中国物业服务上市综合实力TOP10,从打造人文社区,到引领中原智慧物业、焕新幸福体验;从专一的物业资源,到日渐丰盈的“建业+”幸福生态系统。每一次创新,都从业主所需所求出发,让中原人民都过上好生活!

建业物业实拍图

当红秘籍 7:21项智能科技社区

社区配备智能安防、智能出行、智能生活 3重智慧系统,其中包含电子围栏、24H视频监控、红外报警、紧急呼叫、智能梯控、智能车行系统、wifi覆盖、生态蚊控、雾森系统等21项智能科技体验,层层守护业主幸福生活。

智能化示意图

匠心臻筑产品细节,对居住的理解、对生活的关怀以及对审美的革新,勾勒丰富而精致的生活图景,是献给市场与客户的一份诚意答卷,更是 建业 ·云境 对产品的自信以及对品质的追求。

建业 ·云境 现象级火热背后,是其敬畏土地、深耕城市、尊重用户需求的必然。立于长子城芯热土之上,对话城市人居封面,以硬实力致敬精英理想,引发全城潮往。

建业 ·云境

千万级城市会客厅实景绽放,恭迎品鉴

建筑面积约 112-133㎡宽境三房

建筑面积约 146㎡奢阔四房

建业 ·云境 咨询电话: 400-818-0066转011833 ;项目地址:南大街与慈林大街交会处西南

建业·云境

待售

参考价格: 价格待定

楼盘 地址: 长子县慈林大街与南大街交会处西南角

楼盘电话: 400-818-0066 转 011833

相信大家买完房之后最重要的事就是为了装修房屋了,室内装修我们之前要根据装修设计方案开展原材料的购置,家装材料这可是类型有很多的,但在室内装修的过程中,水泥是一种常会需要用到的建筑装饰材料。想必大家都不容易感到陌生,水泥砂浆就是用来粘接一些建材的,因此对于它强度都是有一定的级别划分的,下面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详细了解一下水泥砂浆强度等级有哪些水泥砂浆地面施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水泥砂浆强度等级有哪些

1、砌筑砂浆的强度一般是用强度级别来描述的。但根据国家住建部《JGJT98-2010砌筑砂浆配合比设计规程》,水泥砂浆及其预拌砌筑砂浆的强度级别可分为M5、M75、M10、M15、M20、M25、M30等;水泥抹灰砂浆的强度级别可分为M5、M75、M10及其M15。

2、水泥砂浆的强度级别要以周长为707mm的正方体试块,在标准养护标准(环境温度(20±2)℃、空气湿度为95%之上)下,用标准化的测试方法测出28d龄期的抗压强度强度值明确。在一般的情形下,双层建筑物墙面采用M25-M15的砌筑砂浆,钻石基本、污水检查井及其污水井等填充墙,常会选用M5的水泥砂浆,厂房、变电站及其别墅地下室等填充墙要选择M25-M10的砌筑砂浆,二层以内的工程建筑常会使用M25以内的水泥砂浆,简单的小平房、临时用地可选用石灰砂浆,而一般高速路建造排污沟所采用的是M75强度档次的砌筑砂浆。

水泥砂浆地面施工的注意事项是什么

1、当场所使用的砂、水泥一定要复查合格,水泥需要使用大型厂的水泥。

2、生活阳台、橱卫间及其生活阳台等具有水屋子应向地漏处找坡1%~2%。

3、水泥砂浆路面在工程的施工前期准备要完成、刷水泥浆前,报建设单位开展工程验收,在合格之后方可开展下身的工艺流程。

4、在实际操作中,地面做法必须高度重视底层的解决、潮湿、三遍的收面及其保养工作中,不然路面很容易就会起沙、墙面空鼓。在施工过程中还应当需要注意对于其他专用设备及其管路的维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25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3
下一篇2023-07-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