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

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第1张

广州市暴雨强度公式:q=361827 X(1+0438 X lgP)/ ( t+11259 ),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升/秒/公顷);P——设计重现期(年);t——降雨历时(min),t=t1+mt2,t1为地面集水时间(min),m为折减系数,t2为管内雨水流行时间(min)。如果是城镇建筑较密集区,径流系数取085

Qy=Ψ·q·F计算 式中,Qy—设计雨水流量(L/s)。暴雨强度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暴雨强度越大就代表着降雨量越多。南雄的暴雨强度公式是Qy=Ψ·q·F计算 式中,Qy—设计雨水流量(L/s)。

I=88x10(0106xdBZ)。厦门暴雨强度公式使用雷达回波强度数据来计算,并套用中国暴雨强度公式I=88x10(0106xdBZ)。I表示雨强,dBZ表示雷达回波强度。

上海市暴雨强度公式和别的地方的一样吧,请参考

===========================

暴雨强度intensity of rainstorm指的是降雨的集中程度。一般以一次暴雨的降雨量、最大瞬间降雨强度、小时降雨量等表示。其计量单位通常以 mm/min或L/(s万m2)表示。我国气象上规定, 24小时降水量为50毫米或以上的雨称为“暴雨”。按其降水强度大小又分为三个等级,即24小时降水量为50~999毫米称“暴雨”100~200毫米以下为“大暴雨”;200 毫米以上称“特大暴雨”。

是建筑中用的雨水计算用的,比如广州的暴雨强度计算公式为

q= (242417(1+0533lgT))/(t+110)^0668

清远的没查到。。。谁能告诉一下,谢了~

q—— 设计暴雨强度L/(s·hm2)];

t—— 降雨历时(min);

T——设计重现期(年);

一、本方法适用于具有10a以上自动雨量记录的地区。

二、计算降雨历时采用5、10、15、20、30、45、60、90、120min 共九个历时。计算降雨重现期一般按025、033、05、1、2,3、 5、10a统计。当有需要或资料条件较好时(资料年数≥20a、子样点的排列比较规律),也可统计高于10a的重现期。

三、取样方法宜采用年多个样法,每年每个历时选择6~8个最大值,然后不论年次,将每个历时子样按大小次序排列,再从中选择资料年数的3~4倍的最大值,作为统计的基础资料。

四、选取的各历时降雨资料,一般应用频率曲线加以调整。当精度要求不太高时,可采用经验频率曲线;当精度要求较高时,可采用皮尔逊III型分布曲线或指数分布曲线等理论频率曲线。根据确定的频率曲线,得出重现期、降雨强度和降雨历时三者的关系, 即P i t关系值。

五、根据P i t关系值求解b、n、A1 ,C各个参数,可用解析法、图解与计算结合法或图解法等方法进行。将求得的各参数代入

即得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

六、计算抽样误差和暴雨公式均方差。一般按绝对均方差计算,也可辅以相对均方差计算。当计算重现期在0.25~10a时,在 一般强度的地方,平均绝对均方差不宜大于0.05 mm/min。在较大强度的地方,平均相对均方差不宜大于5%。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8134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3
下一篇2024-01-1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