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我甲壳虫乐队的全部资料好吗?

给我甲壳虫乐队的全部资料好吗?,第1张

披头士乐队

披头士乐队(The Beatles,也译作“甲壳虫乐队”,因团名Beatles源自甲壳虫Beetles的典故),来自英国利物浦的著名四人摇滚乐队组合。他们在1962年与EMI百代唱片公司签约录制唱片。1963年初,单曲唱片《Please Please Me》登上英国排行榜首位。1964年,披头士首次前往美国演出。1966年在东京的日本武道馆举行了大规模的音乐会,1966年8月29日晚在旧金山举行最后一场收费现场音乐会。1970年4月10日,保罗·麦卡特尼个人专辑中的话被媒体视为宣布乐队解散,1970年12月31日,保罗正式起诉乐队其他三位成员,要求结束乐队合作并指明管理并分配乐队财产的正式人选。

成员分别如下:

约翰·列侬(John Lennon)——吉它手、主音歌手

保罗·麦卡特尼(Paul McCartney)——贝司手、歌手

乔治·哈里森(George Harrison)——吉它手、歌手

林格·斯塔(Ringo Starr)——鼓手、歌手

目录

1 出版列表

11 英国

111 EP

112 细碟

113 大碟

114 英国CD 细碟/EP

12 美国

121 EP

122 细碟

123 大碟

13 视频

2 外部链接

[编辑]

出版列表

[编辑]

英国

[编辑]

EP

1963 The Beatles' Hits

1963 The Beatles (No 1)

1964 All My Loving

1964 Long Tall Sally

1964 Extracts From The Film A Hard Day's Night

1964 Extracts From The Album A Hard Day's Night

1965 Beatles For Sale

1965 Beatles For Sale (No 2)

1965 The Beatles' Million Sellers

1966 Yesterday

1966 Nowhere Man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81 The Beatles

1995 Baby It's You

[编辑]

细碟

1962 "My Bonnie"/"The Saints"

196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6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6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6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63 "I Want To Hold You Hand"/"This Boy"

1963 The Beatles Christmas Record

196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64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6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64 Another Beatles Christmas Record

196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65 "Help!"/"I'm Down"

196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65 The Beatles Third Christmas Record

1966 "Paperback Writer"/"Rain"

196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66 Pantomime: Everywhere It's Christmas

196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6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67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67 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6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68 "Hey Jude"/"Revolution"

1968 Christmas 1968

196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6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6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69 The Beatles Seventh Christmas Record

197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76 "Yesterday"/"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1976 "Back In The USSR"/"Twist And Shout"

197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A Day In The Life"

1982 "The Beatles Movie Medley"/"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8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再版)

198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8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再版)

198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再版)

198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再版)

1983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再版)

198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再版)

1984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再版)

198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再版)

198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再版)

1985 "Help!"/"I'm Down" (再版)

198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再版)

1986 "Paperback Writer"/"Rain" (再版)

198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再版)

198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再版)

198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再版)

1987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再版)

198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再版)

1988 "Hey Jude"/"Revolution" (再版)

198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再版)

198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再版)

198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再版)

199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再版)

1995 "Free As A Bird"/"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96 "Real Love"/"Baby's In Black"

[编辑]

大碟

1963 Please Please Me

1963 With The Beatles

1964 A Hard Day's Night

1964 Beatles For Sale

1965 Help!

1965 Rubber Soul

1966 Revolver

1966 A Collection Of Beatles Oldies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8 The Beatles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69 Abbey Road

1969 No One's Gonna Change Our World

1970 Let It Be

1970 From Then To You

1973 The Beatles 1962 - 1966

1973 The Beatles 1967 - 1970

1976 Magical Mystery Tour

1977 The Beatles At The Hollywood Bowl

1979 Hey Jude

1980 The Beatles Box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The BBC

1995 Anthology 1

1996 Anthology 2

1996 Anthology 3

1999 Yellow Submarine Songtrack

2000 1

2003 Let It Be Naked

[编辑]

英国CD 细碟/EP

1989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89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89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89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89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1989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89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89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89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89 "Help!"/"I'm Down"

1989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89 "Paperback Writer"/"Rain"

1989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89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89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89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89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89 "Hey Jude"/"Revolution"

198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8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8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89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92 The Beatles' Hits

1992 Twist And Shout

1992 The Beatles (No 1)

1992 All My Loving

1992 Long Tall Sally

1992 Extracts From The Film A Hard Day's Night

1992 Extracts From The Album A Hard Day's Night

1992 Beatles For Sale

1992 Beatles For Sale (No 2)

1992 The Beatles' Million Sellers

1992 Yesterday

1992 Nowhere Man

1992 Magical Mystery Tour

1992 The Beatles

199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92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92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92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92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92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This Boy"

1992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92 "A Hard Day's Night"/"Things We Said Today"

1992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92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92 "Help!"/"I'm Down"

1992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92 "Paperback Writer"/"Rain"

1992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92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92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92 "Hello, Goodbye"/"I Am The Walrus"

1992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92 "Hey Jude"/"Revolution"

1992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92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92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92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95 Baby It's You

1995 Free As A Bird

1996 Real Love

[编辑]

美国

[编辑]

EP

1964 Souvenir Of Their Visit To America

1964 Four By The Beatles

1965 4 By The Beatles

[编辑]

细碟

1962 "My Bonnie"/"The Saints"

1963 "Please Please Me"/"Ask Me Why"

1963 "From Me To You"/"Thank You Girl"

1963 "She Loves You"/"I'll Get You"

1963 "I Want To Hold Your Hand"/"I Saw Her Standing There"

1964 "Please Please Me"/"From Me To You"

1964 "Twist And Shout"/"There's A Place"

1964 "Can't Buy Me Love"/"You Can't Do That"

1964 "Do You Want To Know A Secret"/"Thank You Girl"

1964 "Love Me Do"/"PS I Love You"

1964 "Sie Liebt Dich"/"I'll Get You"

1964 "A Hard Day's Night"/"I Should Have Known Better"

1964 "I'll Cry Instead"/"I'm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64 "And I Love Her"/"If I Fell"

1964 "Matchbox"/"Slow Down"

1964 "I Feel Fine"/"She's A Woman"

1965 "Eight Days A Week"/"I Don't Want To Spoil The Party"

1965 "Ticket To Ride"/"Yes It Is"

1965 "Help!"/"I'm Down"

1965 "Yesterday"/"Act Naturally"

1965 "We Can Work It Out"/"Day Tripper"

1966 "Nowhere Man"/"What Goes On"

1966 "Paperback Writer"/"Rain"

1966 "Eleanor Rigby"/"Yellow Submarine"

1967 "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Penny Lane"

1967 "All You Need Is Love"/"Baby, You're A Rich Man"

1967 "Hello, Goodbye"/"I'm The Walrus"

1968 "Lady Madonna"/"The Inner Light"

1968 "Hey Jude"/"Revolution"

1969 "Get Back"/"Don't Let Me Down"

1969 "The Ballad Of John And Yoko"/"Old Brown Shoe"

1969 "Something"/"Come Together"

1970 "Let It Be"/"You Know My Name (Look Up The Number)"

1970 "The Long And Winding Road"/"For You Blue"

1976 "Got To Get You Into My Life"/"Helter Skelter"

1976 "Ob-La-Di, Ob-La-Da"/"Julia"

1978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With A Little Help From My Friends"/"A Day In The Life"

1982 "The Beatles Movie Medley"/"I'm Just Happy just To Dance With You"

1995 "Free As A Bird"/"Christmas Time (Is Here Again)"

1996 "Real Love"/"Baby's In Black"

[编辑]

大碟

1963 Introducing The Beatles

1964 Meet The Beatles

1964 Introducing The Beatles

1964 The Beatles' Second Album

1964 A Hard Day's Night

1964 Something New

1964 The Beatles' Story

1964 Beatles '65

1965 The Early Beatles

1965 Beatles VI

1965 Help!

1965 Rubber Soul

1966 "Yesterday" And Today

1966 Revolver

1967 Sgt Pepper's Lonely Hearts Club Band

1967 Magical Mystery Tour

1968 The Beatles

1969 Yellow Submarine

1969 Abbey Road

1970 Hey Jude

1970 Let It Be

1970 The Beatles Christmas Album

1973 The Beatles 1962 - 1966

1973 The Beatles 1967 - 1970

1976 Rock And Roll Music

1977 The Beatles At The Hollywood Bowl

1978 Love Songs

1980 Rarities

1982 Reel Music

1982 The Beatles - 20 Greatest Hits

1988 Past Masters

1994 Live At

甲壳虫乐队(披头四乐队)TheBeatles,上世纪最知名的英国流行乐队,1956年成立於利物浦,成员包括JohnLennon(1940-1980),节奏吉他、键盘乐及主唱;PaulMcCartney(1942-),低音吉他、键盘乐及主唱;以及GeorgeHarrison(1943-2001),主吉他、西达琴、钢琴及和音。1962年,RingoStarr〔原名RichardStarkey,1940~)加入,负责鼓及和音。1970年,乐队解散,四人分道扬镳。 在1956到1962间,他们吸收美国流行音乐的要素(譬如蓝调,节奏蓝调,摇滚,以及恰克贝瑞ChuckBerry,猫王ElvisPresley及比尔哈利BillHaley等人的音乐),发展成一种跳舞音乐型态的风格。他们早期的作品往往是JohnLennon写词,PaulMcCartney谱曲,辅以GeorgeHarrison创新的主吉他配乐。1962年首先灌制了LoveMeDo及PSILoveYou;从第二张唱片PleasePleaseMe(1963)起,开始了他们一系列迭获赞美、热爱的唱片录制,一直到1970,可称是同时代最受欢迎的乐队。 1963年初英国本土的旅行演唱使TheBeatles乐队陡然窜红,该年十月,他们的声誉到达空前的高度,世界各地激起了Beatlemania的现象,青少年一见到他们便尖叫、哭泣,而且变得歇斯底里。在纽约的一场演出,听众有五万五千人;在澳洲,有三十万以上的人群集欧洲南部的阿得雷城,只为一睹他们到达的风采。在表演事业的前半阶段,TheBealtles主要仍是一支巡回演唱的乐队。1966年8月,他们在旧金山做了他们最后一场舞台演出,此后即退居录音室。 TheBeatles乐队的快速走红以及他们对国际流行音乐的影响是史无前例的。即使在他们解散之后,他们的唱片仍不断再发行,他们的歌曲和风格仍盛行不衰。(PS1965年,他们获颁“大英帝国勋章”)。第一时期 TheBeatles的早期风格可以SheLovesYou(1963)一曲为代表;双拍子,几乎催眠的节拍,五声音阶的旋律,32小节的歌曲形式,主音-中音(第三度音)的音关系;歌词则率皆与青春期的恋爱有关,带着仪典般“Yeah、Yeah、Yeah”的反覆叫喊。CantBuyMeLove(1963)融合了12小节蓝调曲式和动感十足的摇滚节奏;DoYouWantToKnowASecret(1963)一曲则驱使了衍自蓝调的半音过渡和声及技巧。 在他们的影片AHardDaysNight(1964)及Help!(1965)中,TheBeatles自由地跳脱舞曲乐队的曲目,创作出像Yesterday这类精致、抒情的民歌。这首歌或许是六十年代最受欢迎的歌曲,一如TheBeatles先前的作品,具有蓝调所特有的精妙,其中一段仍采五声音阶,但节拍已不像以前那麽样强烈,典型的摇滚乐合奏也被弦乐四重奏所取代。第二时期 从1965年灌制的专辑RubberSoul里,可看出乐团成员歧异日大的创作路线。JohnLennon的歌词包含更多强力的意象(例如RunForYourLife),充满文字游戏,反语,嘲讽,悲观色彩,甚至怪诞的风格,配上浓烈、强敲重击的音乐。相对地,PaulMcCartney乐观的抒情风格产生了更清澄、流畅而宽阔的歌曲,和声、音色、节奏巧妙地融合一体(例如ImLookingThroughYou)。GeorgeHarrison在ThankForYourself及IfINeededSomeOne中,使用了催眠般重复再现的主题。 1966年的专辑Revolver从许多角度来看都可称得上是TheBeatles风格的分水岭,青春浪漫的情歌减少,而普遍性的主题增加:童歌,政治嘲讽,显明的乐观主义及残酷的悲观主义。PaulMcCartney那首美得令人忘怀的EleanorRigby涉及悲悯与孤寂(这两个主题在TheBeatles晚期作品中一再出现);此首歌以简朴的民谣风写成,有着多里安调式及弦乐四重奏的伴奏。 摇滚乐后来的许多发展则可追溯到JohnLennon的TomorrowNeverKnows-鼓及低音吉他表现出强烈的节奏,印度长颈琴檀布拉(tambura)的持续音给超现实的歌词,录音带拼贴画般的音效以及电子转调,提供了静态的背景。惊世之作 在六十年代中,TheBeatles乐队开始实验性地将东方宗教及迷幻药融入作品中,以期扩展作品的风貌。这些经验,加上录音媒体的创意运用以及自Revolver起即开始发展的音乐方向,终使他们创作出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1967)这张专辑。这或许是他们最具创意也最具影响力的一张专辑。这也是摇滚史上第一张成功的“概念唱片”--从歌曲的安排、录制,到唱片封套的设计,都经过统一而有创意的规划。 在录音工程师乔治马丁(GeorgeMartin)--“第五个beatles”--的指导下,他们发展出新的技巧:先有一音乐意念,将之录下,复在录音带上添加或删减材料;作曲完全成了录音室中听觉和电子重组的过程。TheBeatles在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中探究了各种不同的风格:蓝调、爵士,电子音乐,印度音乐,以及大型管弦乐的音响效果(在ADayInTheLife一曲中)。 他们的歌词更富幻想、更加放纵,拍子更为多样(GeorgeHarrison的WithinYou,WithoutYou具有印度Tabla鼓般的音型)。整张唱片被规划成一场SgtPeppersLonelyHeartsClubBand的演奏会(连观众的吵杂声及舞台上的戏谑声都录进去),并且在歌词内容上(如唱片标题所示)朝孤寂与疏离的主题发展,因之具有相当的统一性。整个作品的张力从头到尾一直持续着,在最后,在渐强的管弦乐高潮中得到宣泄。 TheBeatles在电视影片MagicalMysteryTour(1968)中,身兼编剧、制片、导演及演员数职。这部片子虽然被认为是失败之作,却包含了一些他们最好的音乐:PaulMcCartney的FoolOnTheHill以精妙细微的方式处理崇高的题材;JohnLennon的IAmTheWalrus显示出他对残苛的现实,特别是人类认同感沦失的关怀。第三时期 多样的实验是TheBeatles第二阶段作品的特色,但他们的第三阶段却是不带恶意的模拟嘲讽,归真返朴地回归到他们的根源。TheBeatles(或称WhiteAlbum,1968)这张唱片收了包括对乡村音乐、杂耍戏院歌曲、沙滩男孩合唱团(TheBeachBoys),史托克豪森(Stockhausen)、滥情民歌以及他们自己歌曲的嘲弄的模仿。这些模仿绝无贬斥的意味,也不致流於冗长乏味或喧宾夺主,因为大部分的歌曲既属模仿之作,也是原创的作品。 AbbeyRoad(1969)是他们在一起灌制的最后一张唱片(虽然不是他们最后发行的唱片),第一面是各种风格及音乐特性的大杂烩,收入了该乐队每一成员的创作。这些歌曲各异其趣,充分显示出每个成员最显着的个人特质。第二面在形式上十分具有独创性,是连贯、相关的联篇作品(分成三部份),歌曲都很短,主要因为曲子前后的呼应而动人。在LetItBe(1970)这张唱片里,TheBeatles又回到摇滚。IveGotAFeeling这首歌具有他们早期粗犷的摇滚风格,而且带有一些蓝调的味道。OneAfter909是JohnLennon十七岁所写歌曲的修订版。GetBack渴望回到基本质素:简单的歌曲形式、舞蹈节奏及歌词。PaulMcCartney写的保守、甜美的LetItBe一曲平衡了此种创作态度。 单飞后的个人发展虽然在六十年代,他们是最成功、最独创(可能也是最具影响力且最具才干)的流行音乐演唱者,但因为经济、艺术以及个人的理由,他们於1970年初解散。每一成员都曾自由地建立自己的乐风。早在1964年,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就已开始发展各自的风格。从LetItBe这张唱片,我们可以清楚看到他们的风格已无法相容。在这张唱片里,TheBeatles并未携手共探新的艺术理念。 解散后,他们仍继续个人的创作和演出。JohnLennon在1970年之后成为一名活跃的音乐家和政治行动者(1969年他出了一本书InHisOwnWrite)。他和妻子YokoOno、塑胶小野乐队以及另一些人,合作出了一些以黑人节奏及蓝调为本的唱片(如一九七五年的RocknRoll)。 PaulMcCartney最初沉寂了一阵子,后来出了一张个人专辑,并且组了Wings乐队。Wings乐队所演唱的歌曲皆明朗乐观,幸好PaulMcCartney那教人百听不厌的旋律使这些歌曲听来不至於滥情。 GeorgeHarrison早AllThingsMustPass(1970)中表现出罕见的才华;他的音乐比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更宽广,大量使用复奏,音乐肌里变化微妙,显示出印度音乐的影响。一如JohnLennon和PaulMcCartney,GeorgeHarrison也常公开演出。 RingoStarr(他在七十年代仍与GeorgeHarrison继续合作),尤其明显地,转变了自己的Beatles形象:他参加好几部**的演出,以独唱者的姿态继续演唱,并且在唱片(如1974年的Ringo)中,表现出对乡村音乐的偏爱。

这是一种潜意识的表现 当然也不排除这是"极梦" 我是一个男生 在梦中会梦见一个很漂亮的女生 她是我的女朋友 所谓的极梦 就是会发生和梦中相同的事

答案补充

呵呵 好兆头 在不久的将来 你会认识他的 看来你有预知能力哦 嘻嘻

分类: 娱乐休闲 >> 音乐

问题描述:

最近听了几首Evanescence的歌,觉得挺不错的,想找些其他乐队的哥特音乐来听听,但是又不知道找谁的,谁知道的告诉我几首啊,金属感最好不要太强的那种,主唱最好是冷艳的女音,才最能体现出哥特感

对哥特有见解的也可以留言给我啊,大家一起交流交流

解析:

nighish - sleeping sun

bbslcinfo/music/upload/try/nw5wma

《she is my sin》《ocean soul》 《bless the child》都是不错的好歌

女声哥特:

Memories ——Within Temptation ,

来自荷兰的女声哥特,女主音Sharon den Adel的声音在力量中融入一种温暖的鼓舞人的感觉。 一首好歌配上很有深度的MV(日志里有),不错。他们的Stand My Ground也不错

Nemo——Nighish,

越听越有感觉。

Eversleeping----Xandria,

在别人空间听到的,越来越喜欢女生哥特了

Within Temptation

our farewell

WMA]mp3baidu/un=7&u=clubxialala/wma/iJunnJ6kXGphhpihpaqYrJqhoVlnZmRdY2KCqadbaWh3k6WZrJujpDE$WMA

Within Temptation是一支非常出色的荷兰gothic金属乐队,你一听就知其实力不凡。

他们吸取前辈The Gathering的悠扬气氛作风,进一步专注于乐曲的情感呈现,并以女主唱Sharon仙乐般 缥缈动人的音色为主轴,辅以气势恢宏的管弦配乐以及圣颂般的层叠人声,非常具有感染力。唯有锋芒毕露的重金属吉他以及粗暴的鼓鸣 在提醒听者这不是New Age,而是暴戾黑暗的哥特金属。而Sharon的歌声在被失真器扭曲得如野兽嘶吼的男声配 唱下显得尤为美妙感人,而音乐也随之超越了哥特金属的范畴。强烈推荐!

瑞典泪湖 lake of tears 哥特金属摇滚

瑞典 Doom Gothic Metal

乐队当前成员:

Daniel Brennare lead guitar/vocals

Mikael Larsson bass

Christian Saarinen keyboards

Johan Oudhuis drums

Lake Of Tears于92年5月成立于瑞典,成员:Daniel Brennare,Jonas Eriksson,Michael Larsson和Johan Oudhuis。他们录制了他们的第一个DEMO。DEMO于93年的春末完成。这个DEMO引来了Black Mark 公司的兴趣。

加入Black Mark后Lake Of Tears开始制作他们的首张专辑《Greater Art》(更伟大的艺术)。 于93年12月在瑞典著名的Sunlight studio开始录制。这次录制的时间并不长。著名的Tomas Skog erg和Mathias Lodmalm负责了这次的录音和制作。

95年3月Lake Of Tears又一次踏进了录音室,这次他们是为录制第二张专辑而来。 《Headstones》(墓碑)在Wavestation studio开始录制。顶级大师Ulf Petersson的加入使得 Lake Of Tears的音乐事业得以更上一层楼。该专辑在听众和新闻中得到相当好的评价。Lake Of Tears从此声名大振。

在95年到96年其间Lake Of Tears足迹遍及欧洲各地。 和Vader, Tiamat, Crematory, Edge of Sanity, Savatage, Rage and the Gathering 这些乐队一起进行表演。96年也许是乐队最悲伤的一年。那年夏天乐队吉它手Jonas Eriksson车祸离队。

Lake Of Tears开始录制他们的第三张专辑《A Crimson Co os》(深红色的宇宙)。97年1月在瑞典的Soundtrade studios。这一次他们同Ronny Lahti合作。专辑的风格受着Pink Floyd的影响,加入了前两张专辑所没有的迷幻元素。不管怎样,这张专辑更加奠定了Lake Of Tears在乐坛的坚固地位。

之后Lake Of Tears加入新成员吉它手Ulrik Lindblom,他们在一起进行过几次演出。第一次和 Theatre of Tragedy 和 Heavenwood另一次在Cologne和当地的一些乐队Tank, Raven, Hammerfall和Virgin Steele露天演出。97年秋天他们在Out Of The Dark音乐节和Crematory, Therion, Dark 和 Graveworm等著名乐队在欧洲巡回演出。Ulrik在Out Of The Dark音乐节后由于一些私人原因离开乐队。

99年6月,Lake Of Tears开始着手第四张专辑《Forever Autumn》(永远的秋),Christian Saarinen的加入使这专辑多了更丰富的键盘音乐元素。专辑所有的歌曲都出于Daniel Brennare之手。这张专辑已经不太金属了。里面出现了许多非常慢速抒情的曲调。这也许是Lake Of Tears心情历程的写照吧。

也许辉煌之后就开始走向回归吧。据说Lake Of Tears将在Black Mark推出最后一张新专辑后,乐队就会解散。希望这消息不是真的。

风格:旋律死亡金属国籍:芬兰

组建时间:1991

解散时间:2003

北欧三国是欧洲新金属浪潮的发源,其中挪威乐队善于营造深邃神秘的氛围,瑞典乐队以凌厉的速度和老辣的火候见长,而芬兰,是旋律 金属的故乡。eternal tears of sorrow(永恒的悲伤之泪),一支来自芬兰的旋律死亡金属乐团,以凄美忧伤的旋律,唯美的歌词,清亮的男声加咆哮的死腔,将 古典的唯美与金属的悲怆沉重完美的结合,在众多旋死团中独树一帜。听这样的音乐,只是觉得寂落、沉醉···eternal tears of sorrow虽然在2003年解散了,但是,他们留下的几张专辑,却张张都是精品。

专辑介绍——

《chaotic beauty》2000专辑——eternal tears of sorrow的第三张专辑,也是最经典的一张专辑,也是从这张专辑eternal tears of sorrow开始崭露起他们与众不同的个性。乐队特别找来dark tranquility(深邃宁静)的吉他手niklas sundin为这张唱片设计了一个很美轮美奂的封面。如果你喜欢《projector》以后的dark tranquility,找《chaotic beauty》来听就没错了,因为不难听到当中的影响,除了有力的riff外旋律和键琴令歌曲比上作更有史诗的感觉。当中的键琴 更是出色,交响和钢琴的着墨非常细腻,令歌曲自然而然地渗出古典的气息,而非像某些乐队只靠新古典式演奏和旋律去营造。另外歌曲 中多了芬兰式的吉他和键盘的合奏,当中的solo不是非常的高技术,但是有着难忘的旋律,而且是点到即止的不会太抢风头。《ch aotic beauty》和上作一样有一首慢板歌曲“autumn's grief”,这次乐队请来了sinergy(辛那基)的kimberly goss提供了女声,而主音也首次以清腔演唱。当中的优美钢琴尽显键盘手的功力。另外乐队翻唱了edge of sanity的“black tears”,受dan swano影响很深的他们为这曲作出了一出色的演绎。

点评:不管你喜不喜欢旋律死亡金属风格,这都是一张绝对值得你收藏并反复聆听的专辑——绝对值得。

乐队介绍——1991年乐队诞生于芬兰北部的一个只有10,000人口的小镇pudasjrvi,这个地方离北部科技城市ou lu很近。当时很多芬兰的地下金属乐队在世界上都已经很有名了,于是jarmo puolakanaho 和altti vetelinen这两个小伙子就在秋天组建了一支乐队。冬天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做好了一些歌曲,并最终将乐队名定为andro meda,jarmo演奏吉他并演唱,altti演奏节奏吉他,鼓则是用电脑做的。

1992年第一张demo《the fourth dimension》于8月经过半年多的时间终于制作完成磁带包括四首力量/鞭笞金属,这几首演奏的并不太好。但是这表示他们 已经开始了,不是么?第二张demo于7月,在小镇的“官方”排练场地(也就是小镇地下乐队聚集的地方啦)录制。然后,录制由于 技术原因而中途停止了。所以,这两个男孩就萌生了扩展乐队为“真正的乐队”的念头(意思就是说租排练场地再招个鼓手)。八月,a ndromeda邀请petri sankala(后来加入etos)来做他们的鼓手。之后又找了其他的成员mikko komulainen (主唱) 和olli-pekka trr (吉他)。altti改做贝司手直到10月他们都在积极的排练。可是,不幸的是,一天晚上,排练场地着火,一切化为灰烬。乐器 虽然被消防员救了出来,可是小镇的所有乐队却突然失去了他们可爱舒适的排练场地,这应该是件相当让人郁闷的事了。

1993年虽然没有排练场地,新歌的写作还是没有耽误的。夏天jarmo 为了记录新的素材和动机录制了一个乐器的demo。秋天到了,仍然没有排练场地。。。altti, jarmo和olli决定回到用鼓机的时代并做了一个mcd。类型更象是死亡金属。磁带小样beyond the fantasy录制混音完成于10月,这个结果要比男孩们预想的要好的多了。。

1994年新的磁带小样(事实上是promo tape了)已经在计划中了。专集名为《the seventh goddesses of frost》。歌曲在5月录制完成,虽然混音效果并不是最佳状态,但是结果还是比预想的要好。不过有个问题是,名字——mosh ington dc听起来并不怎么顺耳,所以乐队改了一个新的名字:eternal tears of sorrow(永恒的悲伤之泪)。男孩们当时就认为这张小样很快就会在地下圈中流行起来的。当然了,这张小样的反应是相当鼓动人 心的。etos认为下一张小样必须在一个正式的工作室完成了,所以有着很好的声誉tico tico studio。自然成为首选。10月《bard's burial》promo tape录制完成。这次的效果听起来要比以前的都好的多了。

1995年此时新的promo tape已经在世界范围广泛传播了,可是altti 和 jarmo却不得不去服兵役。5月份,olli也到了参军的年龄,乐队第一次将他们的专集录制为cd是在加拿大的utopian vision music和比利时的shiver records。altti和jarmo于12月退伍,olli则要等到3月才能回来。1996年1996年初乐队得到巨大的惊 喜:一个新的厂牌x-treme records想与他们签约。3月底合约签成,7月开始录制专集。因为所有的成员都想把》bard's burial》promo tape录制成一张专集,所以专集的录制只用了4天的时间,最开始,x-treme records答应他们在12月之前完成《sinner's serenade》,可是计划最后并没有完成。。。

1997同时,etos已经在小镇给乐队的新排练场排练了。。乐队成员是鼓手petri sankala 和贝司antti kokko。仲夏,乐队在他们家乡的地区仲夏音乐节上开始了他们第一场特约演出。最后,专集于12月出品得到了不同的反响。不过 ,大部分的反应还是积极的了。

1998下一张专集《vilda mánnu》录制于6月,为期两个星期。录制期间,乐队还没决定由谁来发行这张专集。但是,etos仍然坚持将专集录完最终, 乐队选中spinefarm records来发行这张专集。专集于11月出品,nighish 的单曲“sacrament of wilderness”也在这期间出品,这首歌很快便在芬兰广泛传播。

1999年1月,乐队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的巡演。这只是和barathrum一起在芬兰南部和东部开的一次小型的巡演。演出期间 ,pekka kokko代替他的哥哥antti作为贝司手出现。巡演结束后,olli告诉altti和 jarmo他想离开乐队专心于学业。乐队面临两种选择:altti和jarmo继续他们的二人生涯(已经是第二次了)或者招集新 成员加入。3月olli与altti 和jarmo一起和nighish同台,做了他的告别演出

新成员很快就招集齐了:altti vetelinen(贝司/主唱)、jarmo puolakanaho(吉他)、antti talala(吉他)、pasi hiltula(键盘)、ja petri sankala(鼓)。重组之后新成员们立刻投入到新歌的创作中。狂热的写作和排练充斥着真个春天和夏天。下一张专集名为《ch aotic beauty》。专集于11-12月录制,还是在tico工作室。混音是mikko "guru" karmila"(给很多芬兰乐队做混音工作)。

2000年第三张专集于2月在芬兰发行并收到世界性的赞美。很快的,外国唱片公司也苏醒了,开始代理这张专集在外国的发行:dr akkar records代理德国,澳大利亚,瑞士地区,king records代理日本,法国则是later xiii bis。这张专集也使得乐队有机会与nighish和sinergy这两个大牌乐队一起进行欧洲9个国家,26场的巡回演出 。

巡演之后,12月,antti kokko代替了antti talala,talala已经在前面的巡演中被大家熟知了,同时他也是另外一支地下金属乐队kalmah的成员。这次乐队的人 员的变动大多数原因还是时间排不过来吧。antti talala2001年要去服兵役,所以他就不能参加下一张专集的创作了。12月份重组的乐队录制了两首歌:一首名为"the last one for life"的新歌,还有一首是翻唱paradise lost的歌。

下一张专集于2001年初开始创作。专集的录制仍是在tico-tico,于5月中旬开始,6月中旬结束,历时1个月,所以这张 专集他们有充足的时间将之变的更加完美但是,时间不急也有其弊端,成员在录制的时候太放松了,这使专集录制的效率大大降低。

“the last one for life”入选芬兰单曲排行帮前20名。然后乐队与megadeth一起巡演来宣传他们的单曲和即将推出的专集。专集的混音于8 月完成,10月在芬兰发行,11月在日本登陆,欧洲其他国家的歌迷则只能等到2002年才看到这张专集。

2002-2003年2002年3月,乐队决定休息一段时间。这段时间需要乐队积累灵感和新的东西。然而,让乐迷伤心的是乐队在 2003年1月决定解散。或许,我们只能用合久必分的道理来安慰我们悲伤的心了。

欧洲金属分类

※黑金属※(black metal):

1、启蒙黑金属:在八十年代初,英国的地下重金属乐队venom(毒汁),在音乐中明确宣扬了对撒旦的崇拜、对战争的渴望,并且是由他们第一次将“black metal”这个名词带到金属圈内,为日后的黑金属乐队指明了音乐方向;瑞典同样出现了两支启蒙型的黑金属乐队,bathory(以吸血女伯爵之名命名)和celtic frost(凯尔特人的霜冻),他们的音乐已经基本上具备了原始黑金属的特点:粗糙、暴虐、邪恶!而bathory的第一张专辑也被誉为是第一张黑金属唱片。不能不提的是丹麦的mercyful fate(仁慈的命运),他们虽然对日后的原始黑金属没有什么过多的影响,但是却对歌特黑金属、交响黑金属、歌特金属有着榜样的作用。

2、原始黑金属:原始黑金属的故乡是挪威,第一批挪威的原始黑金属乐队是1983年组建的mayhem(故意伤害)和1991年组建的burzum。mayhem的1993年专辑《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被日后很多新的黑金属乐队视为学习的典范,《de mysteriis dom sathanas》是black metal历史上里程碑般的专辑,是black metal最最伟大的专辑之一,这里面就是最纯粹的black metal。

在1992-1994年间,第二批原始黑金属开始崭露头角,挪威有:darkthrone(黑暗宝座,虽然darkthrone1996年就已经组建,但他们正真意义上的原始黑金属作品是1992年才发表的)、satryicon(森林之神)、gehenna(地狱)、immortal(不朽)等等;瑞典有:marduk、dark funeral(黑暗葬礼)等等;其他欧洲国家有:波兰的graveland(坟地)、奥地利的abigor、芬兰的impaled nazarene(被刺穿的基督教徒)、马其顿的baltak等。

3、交响黑金属:在第二批原始黑金属乐队活跃的时候,另一种新式的黑金属类型也在不断地发展起来,那就是以大量的键盘演奏来衬托黑暗的气氛,气势异常宏大的交响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emperor(皇帝)、old man"s child(老人的孩子)、dimmu bir(雾中城堡);其他欧洲乐队有:奥地利的summoning(召唤)、乌克兰的nokturnal mortum等。

4、歌特黑金属:这类黑金属主要是在原始黑金属的音乐里加入了歌特键盘、歌特女声、并且注重视觉效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di al euphony、意大利的graveworm(墓穴蠕虫)、英国的cradle of filth(*秽摇篮)。

5、维京金属:这是一种以北欧维京文化为基础的民谣式黑金属,代表乐队有挪威的ulver(狼)、enslaved、einherjer、borknagar等,瑞典乐队bathory中后期的作品。

6、旋律黑金属:这是一种新兴的黑金属风格,和旋律死亡金属的意思一样,就是让极端的音乐变得旋律动听,代表乐队是瑞典的vinters、witchered beauty等。

7、黑暗金属:这是黑金属的一个分支,运用黑金属的演奏手法及唱腔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一般不含有恶魔崇拜,代表乐队有挪威的aeternus(沉睡)和芬兰的thy serpent(巨蟒);德国的crematory(火葬场);瑞士的samael。

※死亡金属※(death metal):

1、残暴死亡金属:欧洲的死亡金属中心无疑是瑞典的stockholm,所以无论是残暴死亡金属还是旋律死亡金属,瑞典乐队都是非常优秀的。欧洲的残暴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di ember、defleshed、hypocrisy、gardenian;德国的krabathor;英国的carcass。

2、旋律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有瑞典的in flames、dark tranquillity、at the gates、edge of sanity、sacrilege以及芬兰的amorphis。

3、前卫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芬兰的sentenced。

4、歌特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opeth。

※黑死金属※(black death metal):

这种音乐风格融合了黑金属与死亡金属,代表乐队是瑞典的dissection;芬兰的children of bodom。

※毁灭金属※(doom metal)

1、传统毁灭:代表乐队是英国的cathedral、瑞典的candlemass、skeptici 。

2、歌特毁灭:代表乐队是英国的my dying bride、paradise lost、anathema;瑞典的forest of shadows、cemetary、tiamat;克罗地亚的ashes you leave,俄罗斯的butterfly temple。

3、死亡毁灭:代表乐队是瑞典的godgory;丹麦的saturnus。

※歌特金属※(gothic metal)

我觉得歌特金属如果要分得话,也只能够再分成传统歌特金属和交响歌特金属了,但是我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所以歌特金属我不再做分类,只列举代表乐队:瑞士的lacrimosa;瑞典的therion、katatonia、lake of tears;芬兰的nighish、yearning、eternal tears of sorrow;挪威的tristania、the sins of thy beloved、theatre of tragedy;德国的lacrimas profundere、evereve、darkseed;荷兰的the gathering、within temptation;意大利的lacuna coil、macbeth;奥地利的in grey;葡萄牙的moonspell。

※前卫金属※(progressive metal)

个人认为前卫金属也又没必要在加以分类了,下面列举代表乐队:意大利的rhapsody、lucaturilli(rhapsody吉他手);芬兰的stratovarius;德国的freedom call、blind guardian。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7504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1
下一篇2024-01-1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