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旦的诗句古诗

关于元旦的诗句古诗,第1张

1、《元日》

[ 宋 ]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2、《青玉案·元夕》

[ 宋 ] 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纷,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寻找她千百回,猛然一回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发现了她。

3、《 田家元旦 》 

[ 唐 ]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 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 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 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 共说此年丰。

译文

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

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

4、《新年作》

[ 唐 ]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译文

新年来临思乡之心更切,独立天边不禁热泪横流。

到了老年被贬居于人下,春归匆匆走在我的前头。

山中猿猴和我同度昏晓,江边杨柳与我共分忧愁。

我已和长太傅一样遭遇,这样日子须到何时才休?

5、《守岁》

[ 宋] 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译文

要知道快要辞别的年岁,有如游向幽壑的长蛇。

长长的鳞甲一半已经不见,离去的心意谁能够拦遮!

何况想系住它的尾端,虽然勤勉明知是无可奈何。

儿童不睡觉努力挣扎,相守在夜间笑语喧哗。

晨鸡呵请你不要啼唱,一声声更鼓催促也叫人惧怕。

长久夜坐灯花点点坠落,起身看北斗星已经横斜。

明年难道再没有年节?只怕心事又会照旧失差。

努力爱惜这一个夜晚,少年人意气还可以自夸。

1 关于年初五的诗句

关于年初五的诗句 1关于年的古诗词(5首)

1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

2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满江红·写怀》宋·岳飞

3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木兰诗/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4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木兰辞》南北朝·佚名

5稻花香里说丰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宋·辛弃疾

6十年生死两茫茫《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宋·苏轼

7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长恨歌》唐·白居易

8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长恨歌》唐·白居易

9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卧踏里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唐·杜甫

10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11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唐·张若虚

2初五的饮食,传说,时间,风俗,诗句

初五的饮食:这一天,家家户户吃饺子,菜板要剁得叮咚响,让四邻听见,以示正在剁"小人"。天津人把不顺心的事归结到"小人"的身上,除掉"小人"才能大吉大利,顺顺当当,初五晚上放鞭炮,也有避邪免灾的意味。

初五的传说:姜太公的老婆马氏是个嫌穷爱富之人,在姜太公受穷的日子里,马氏就跟他闹离婚,不跟他过穷日子。为此,姜太公在封神时就将她封成了穷神,并令她“见破即归”。穷神带有五穷,“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三十晚上迎神时,她还是和众神一块儿进了百姓家,直忍到初五,实在忍不下去了,便在这一天“送五穷”,拿起扫帚,连垃圾一起将她扫地出门。人们为了避穷神,于是把这天称为“破五”。

初五的时间:每年的正月初五,也就是农历初五。

初五的风俗:初五有赶"五穷"的风俗。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每间房屋里往外头放,边放边往门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一切妖魔鬼怪都轰将出去,让它们离我们远远的,越远越好。

初五的诗句:清代顾禄《清嘉录》:“正月初五日,为路头神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以争先为利市,必早起迎之,谓之接路头。”

3带“初”字的诗句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白居易《暮江吟》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孟浩然《初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白居易《长恨歌》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白居易《长恨歌》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崔颢《行经华阴》 学书初学卫夫人,但恨无过王右军。——杜甫《丹青引赠曹将军霸》 先帝侍女八千人,公孙剑器初第一。

——杜甫《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并序》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赵瑟初停凤凰柱,蜀琴欲奏鸳鸯弦。

——李白《长相思二首》 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 初随林霭动,稍共夜凉分。

——李商隐《微雨》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王昌龄《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阴崔少府》 昨夜云生拜初月,万年甘露水晶盘。

——王昌龄《甘泉歌》 角鹰初下秋草稀,铁骢抛鞚去如飞。——王昌龄《观猎》 丹灶初开火,仙桃正发花。

——孟浩然《清明日宴梅道士房 》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孟浩然《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王维《秋夜曲》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王维《桃源行》 初因避地去人间,及至成仙遂不还。

——王维《桃源行》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 九重初起草,五夜即成篇。——崔颢《奉和许给事夜直简诸公》 卷帘睡初觉,欹枕看未足。

——白居易《东楼竹》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 宋之问《度大庾岭》 梧桐叶落雁初归,迢递无因寄远衣。——杜牧《闺情代作》 暖风迟日柳初含,顾影看身又自惭。

——杜牧《寓言》。

4关于春节的古诗

关于春节的古诗,现代中国人最熟悉的,大概首推王安石的《元日》: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首诗,写得热闹生动,有新年的欢乐气息,也有清新的涵义,因此在民间广为传颂,历经数代而难被人遗忘。王安石这首诗中,出现三个和春节有关的具体意象:爆竹、屠苏和桃符,这是中国人过年的习俗。爆竹,是发明了火药的中国人的一个创造,过年放爆竹的习俗,千百年来延续至今,是中国人除旧迎新的特殊方式。

除夕夜,新年钟声敲响时,中国大地上四面八方响起的鞭炮,也许是地球上最热闹的声音。春节早晨起来,地上到处可见鞭炮的残屑。记得很多年前,我曾为《文汇报》的春节画刊题诗,其中有幅版画,画面无人,只有农家院门,门上贴着红春联,门前一地鞭炮的碎屑。我的诗句写些什么已经淡忘,但那画面还清晰地记得,这画面的涵义,外国人看不懂,中国人一看就知道是过春节。这幅画的情景,其实可以用古人的诗句来描绘:“新历才将半纸开,小庭犹聚爆竿灰”,这是唐代诗人来鹄的诗句。元代大书画家赵子昂也有一首七绝写春节放爆竹,写得比王安石热闹得多:“纷纷灿烂如星陨,霍霍喧逐似火攻。”

关于爆竹,范成大的《爆竹行》写得最详细,诗中写的是除夕夜燃放爆竹的过程,如果用来描绘现代人迎新春时的喧闹景象和内心祈祷,也无不可:

食残豆粥扫尘罢,

截筒五尺煨以薪,

节间汗流火力透,

健仆取将仍疾走。

儿童却立避其锋,

当阶击地雷霆吼。

一声两声百鬼惊,

三声四声鬼巢倾。

十声连百神道宁,

八方上下皆和平。

却拾焦头叠床底,

犹有余威可驱疠。

范成大诗中的爆竹,是将竹竿在火中烤热后击地爆炸,发出“雷霆吼”,这是真正的爆竹。用纸和火药制鞭炮,大概是后来的事情了。

王安石《元日》诗中写到的“屠苏”,一说是指酒。屠苏酒,据说是用一种叫屠苏的草浸泡的酒,只是现在无人知晓屠苏草为何物,有人认为这就是江南一带的茅草。也有另一种说法,屠苏,是一座草庵名,有人在庵中浸泡成药酒,能健身强骨,此酒便被称为屠苏酒。古时风俗,正月初一全家老小要聚在一起喝屠苏酒,先幼后长,轮流敬酒,最老的长辈总是最后喝。苏子由晚年诗中曾写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描写的就是这种习俗。

“总把新桃换旧符”,说的是桃符。桃符,是画着神像、写有神像名字的桃木板,也就是门神。正月初一清晨,将桃符挂在门上迎新避邪,这也是古代民间的一种习俗。到后来,其实是用写在红纸上的春联替代了古时的桃符。王安石这句诗,近代很多人有想象力丰富的解读,说这是指新生事物总是要取代没落事物,表现了诗人鼓吹改革的新进思想。这样的解读,联系王安石的身世经历,不算牵强,不过,我还是在这首诗中更多感受到迎接新春的欢悦。

陆游的七绝《除夜雪》,写的也是除夕夜守岁迎春节: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诗中所涉,正是王安石《元日》中的屠苏和桃符。窗外大雪纷飞,诗人独自在屋里喝酒写春联,迎接新年来临。这首诗,虽没有《元日》的欢庆气氛,却是过年时一个寂寞文人形象的生动写照。

赵丽宏

5关于春节的古诗和谚语

古诗:1、元日[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译文:在除夕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

春风送来温暖,大年初一,人们喝着屠苏酒。千家万户都被阳光照耀,大家开心地把旧的桃符摘下,换上新的桃符。

2、生查子·元夕[宋]欧阳修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译文:去年正月十五的夜晚,街上热闹如白天。月亮升上柳梢头,你我相约黄昏后。

今年又到元宵节,月皎灯辉还依旧。可惜没有你身影,眼泪沾湿我衣袖。

谚语:1、初一饺子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转,初四烙饼炒鸡蛋,初五、初六捏面团,初七、初八炸年糕,初九、初十白米饭,十一、十二八宝粥,十三、十四窜汤丸,正月十五元霄圆。2、有钱人过年,无钱人过关,细仔望过年,老人怕过年。

6古诗大全五字四句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头。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家住层城临汉苑,心随明月到胡天。

机中锦字论长恨,楼上花枝笑独眠。为问元戎窦车骑,何时返旆勒燕然。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1关于元旦的古诗词加译文加赏析

南朝·梁萧子云《介雅》(其三)云: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

趋拜齐衮玉,钟石变箫韶。日升等皇运,洪基邈且遥。

赏析:此诗写出了元旦朝贺,众臣趋拜,钟石奏鸣的庄严肃穆的景象。唐宋因袭此风尚。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卢纶《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旒 ”(卢纶《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 “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微臣愿献尧人祝,寿酒年年太液池”(杨巨源《元日观朝》),“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杨巨源《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

这些诗句,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元日是万民庆祝的佳节。

唐代诗人卢照邻的《元日述怀》写道:筮仕无中秋,归耕有外臣。人歌小岁酒,花舞大唐春。

草色迷三径,风光动风邻。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

赏析:此诗以人歌、花舞、岁酒、草色、风光等人事景物描绘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烂漫春色。“愿得长如此,年年物候新”,表达了诗人盼望民富国强,幸福安康的美好愿望。

唐代诗人孟浩然的《田家元日》,表现了农村新年的情形: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赏析:这首诗写诗人的亲身经历,作于他去长安应试的那年春节。首联的意思是:昨天夜里北斗星的斗柄转向东方,今天早晨一年又开始了。

斗:指北斗星。回北:指北斗星的斗柄从指向北方转而指向东方。

古人认为北斗星斗柄指东,天下皆春;指南,天下皆夏;指西,天下皆秋;指北,天下皆冬。颔联说我已经四十岁了,虽然没有官职但仍担心农事。

颈联写诗人靠近在种满桑树的田野里耕作的农夫,扛着锄头和牧童一起劳作。这两联叙写了自已的隐居生活内容,表明自己关心农事,亲近农民,也隐隐透露了作者不甘隐居躬耕的心情。

尾联写农家人推测今年的收成,都说这一年是丰收年。反映了我国古代农民非常重视观测天象,注意气候、节令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其中虽有某种程度的迷信色彩,但更多的是从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有一定的科学价值。

此诗笔调简朴,却形象生动地描写出农家欢度春节,期望新年丰收的内心世界和过节的独有特色。唐代大诗人杜甫的《元日示宗武》,写出了作为父亲的眷眷之情:汝啼吾手战,吾笑汝身长。

处处逢正月,迢迢滞远方。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

训喻青衿子,名惭白首郎。赋诗犹落笔,献寿更称觞。

不见江东弟,高歌泪数行。赏析:此诗是诗人在元日写给小儿子宗武的,表现了父亲对儿女的关爱之情:听到儿子的哭声自己的手就发抖,见到儿子身体长高了就高兴得直笑。

接着写自己的艰难处境:四处漂泊,滞留远方,连过年也不能回来。身体体弱多病,只好借酒浇愁。

诗人告诫儿子,要从小努力奋发,不要像自己做“白首郎”。诗的结尾怀念漂泊在江东近无消息的五弟杜丰,高歌中不由得泪流满面。

整首诗写道情真意切,充满了人间真情。唐代诗人刘长卿的《新年作》,流露出了深沉的思乡之情: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赏析:刘长卿进士及第只比王维晚三年,应当属于盛唐诗人。

但他的诗名著于上元、宝应年代以后,因此文学史上把他列为中唐诗人。他的诗属于王、孟一派,五言诗最著名,也最自负,曾自以为“五言长城”,这是无人能够超越的意思。

他是一个刚正不阿、负责任事的人,因而使他在仕途上屡经蹉跌。据说在肃宗至德年间,他任转运使判官的时候,得罪了上司鄂州观察使吴仲儒(名将郭子仪的女婿)。

吴仲儒诬告他贪赃二十万贯,因而贬谪为岭南南巴县尉。这首风调凄清、意蕴深沉的思乡之作,就是在这时写成的。

首联点题,交代时间、地点。每逢佳节倍思亲,诗人的思乡之情自然更加迫切难抑了。

“天畔”,天边,这里指岭南;“潸然”,泪流的样子;独处异乡,又逢新年,思乡情切的诗人怎能不黯然神伤,老泪纵横呢?开篇的“切”和“独”,奠定全诗孤苦悲凄的情感基调。颔联承上抒发感喟:“老”、“居人下”是诗人自况;一个“至”字,满含年老失时的辛酸和仕途失意的悲愤:刚正到老,却落了个受人陷害、寄人篱下的下场!沉痛之情平淡道出,反而更显沉痛;“客”,指诗人自己;“春归”,春回大地、回故乡,有拟人意;一个“先”字,既有羡慕:要是自己能像春天一样,早早回到故乡,那该多好啊!更有埋怨:我还在天涯漂泊,春天怎么就先行回归了呢?年老失意,春归己留,正是诗人“潸然”的原因。

颈联描写身处的环境:“同”、“共”二字,写尽了诗人孤独无告、迷惘无。

2关于元旦的诗句古诗

1《蝶恋花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整整韶华,争上春风鬓。往事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2《青玉案 元夕》——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3《生查子 元夕》——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关于元旦的诗词还是有蛮多,上面只是元旦的诗词其中的三首,其中两首是辛弃疾的,一首是欧阳修的。

3关于元旦的诗句

1、《守岁》

唐·杜甫

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盍簪喧枥马,列炬散林鸦。

四十明朝过,飞腾暮景斜。

谁能更拘束?烂醉是生涯。

2、《元旦》

唐·成文斡

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

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

3、《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6、《凤城新年辞》

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4关于元旦的诗句6句

关于元旦的诗句6句如下:

1、元旦赐门神挂屏葫芦等物岁以为常

[明] 于慎行

节启青阳岁龠新,金人十二画为神。韶华自合留天府,御气谁期洽近臣。

彩胜仍分仙禁缕,云屏况借汉宫春。却怜寂寞扬雄宅,门巷恩光接紫宸。

2、己卯元旦和牧翁韵

[明] 程嘉燧

不嫌朱户有蒿蓬,且喜阳和转谷中。人语半空山殿晓,佛香匝地洞门风。

酒随天意留青缥,诗与春光斗碧红。况值朋来好乘兴,肯因瀼滑限西东。

3、元旦在鹤林偶作

[宋] 白玉蟾

东风吹鼓柳梢雪,一夜挽回天下春。从此阳春应有脚,百花富贵草精神。

4、庚辰元旦试笔

[宋] 舒岳祥

数我初生岁,今为第二年。光阴六十过,行辈几人全。

试把新诗写,闲将好梦圆。儿孙扶出拜,苏酒让渠先。

5、元旦书事(甲辰)

[明] 吴兆

闽中风景丽,元旦百花开。有岸皆萦草,无波不染苔。

树光摇粉堞,云彩照金罍。浓黛新年点,春衣隔岁裁。

夜垆藏宿火,晓烛剪残灰。袖里分余蕙,钗边罥落梅。

松枝当户插,椒气拂窗来。正好随欢笑,那知客思催。

6、甲辰元旦

[明] 贝琼

五十今朝过,谈经滞海滨。天阴不见日,地冷未知春。

染翰题新语,开襟待故人。宫花遍朝士,那上小乌巾。

5关于元旦的诗都有哪些

关于元旦的诗有很多,下面列举几首:1、《元日》宋代诗人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2、《甲午元旦》清代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3、《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4、《元旦阻雨二首》宋代谢枋得莫道新年贺客迟,晴天暖日却相期。

春风只被多情苦,红嫩青新总要诗。

6关于元旦的诗句

诗词中的元旦 元旦,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为一年的第一天。

还有许多别名,如元朔、元正、正旦、端日、岁首、新年、元春等等,现在则将元旦和新年大多给予公历的一年之首使用,而旧历的元旦则专门使用春节,或者大年初一等等区别之。元日,本意为吉日,从《东京赋》以来相沿以正月初一为元日。

《乐府诗集》十四,南朝梁萧子云《介雅》三首之三:“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宋人吴自牧《梦梁录》一正月:“正月朔日,谓之元旦。

俗呼为新年。”汉代以来,每逢元旦,都要举行元会,朝廷举行群臣百官以及外国使节朝会祝贺的礼仪。

汉代张衡《东京赋》:“于是孟元春日,群后旁戾”,“言诸侯正月一日从四方而至。”(薛综注),唐宋因袭此风尚。

唐德宗李适《元日退朝观军仗归营》:“献岁视元朔,万方咸在庭”,是从接受朝拜的皇帝的视角记载元朔之日万方在庭的场景;盛唐中唐之际的诗人卢纶等人,则是从朝拜者士大夫的角度记载百官朝贺的盛况:“万戟凌霜布,森森瑞气间。垂衣当晓日,上寿对南山。

济济延多士,跹跹舞百蛮。小臣无事谏,空愧伴鸣环。”

(《元日早朝呈故省诸公》)“鸣佩随鹓鹭,登阶见冕(音留)。”(《元日朝回中夜书情寄南宫二故人》)杨巨源《元日观朝》:“天颜入曙千官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寿酒年年太液池”“丹凤楼前歌九奏,金鸡竿下鼓千声。”

(《元日含元殿下立仗丹凤楼门下宣赦相公称贺二首·其一》)许浑:“千官共削奸臣计,万国初衔圣主恩。”(《正元》一作元日,一作元正)这些诗句,为我们描绘了百官于元旦早朝庆贺新年的场景:从万戟森森的御前警卫中趋步前行,文武百官依照官阶品位依次行礼称贺,然后,在鼓乐歌舞中举行酒会。

宋代同样如此,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正旦大朝会,……诸国使人入贺殿庭。列法驾仪仗,……各执方物入献。”

在民间,则是“鸡鸣而起,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长幼悉正衣冠,以次拜贺。

进椒柏酒,饮桃汤,进屠苏酒,……”(宗懔《荆楚岁时记》)“结彩棚,铺陈冠梳,珠翠、头面、衣着……之类,间列舞场歌馆,车马交驰向晚,贵家妇女,纵赏观赌……小民虽贫者,亦须新洁衣裳,把酒相酬尔。”(《东京梦华录》)唐人杜甫的“飘零还柏酒,衰病只藜床”(《元日示宗武》),和宋人秦观的“正是人间佳节,开尽小梅春气透。

花烛家家罗列,来往绮罗,喧阗箫鼓,达旦何曾歇”(《念奴娇》),都对这种风俗场景有所记载。 当然,新年之际,那些罪臣流贬者,便也格外伤心,如初唐武则天时代的政治斗争牺牲品宋之问晚年流放,有《新年作》:“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可谓在初唐时期难得的好句,没有流放贬谪的切身体验,是写不出来的,但以贾谊贬为长沙傅自比,却是没有人能够认同的,倒是与贾谊同样死在贬谪之地,倒是成为宋之问的谶语。

不同的是,贾谊郁郁而死,为天下人所痛哭;而宋之问则是为睿宗皇帝赐死于贬谪之所钦州,为天下人所不齿。 元旦诗一般容易流于场面应酬,但也有优秀者。

王安石《元日》(龙书本作《除日》)可以视为其中之翘楚。他不仅将除夕与元日的宋代风俗记录在案,写出唐宋时代除岁迎新的景况,而且表达了自我的哲学观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一作东)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日童日童日,总把(一作争插)新桃换旧符”,说在爆竹声中送走了一年,在送暖的春风中,阖家欢饮屠苏美酒。屠苏酒,是用屠苏草浸泡的酒,当时民俗,在正月初一时,家家按照先幼后长的次序饮屠苏酒,唐人卢仝《除夜》诗说:“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烛尽年还别,鸡鸣老更新。……明日持杯处,谁为最后人”;宋人苏辙《除日》诗说:“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两诗都提及长者最后饮酒的风俗。

饮酒大概是子夜时分刚刚进入新年的那一刻开始的。屠苏,也名“屠酥”“酴酥”,古代元日饮酒屠苏的风俗,之所以在元日饮屠苏酒,是因为一个传说,或说是一个故事:“俗说屠苏乃草庵之名。

昔有人居草庵之中,每岁除夜遗闾里一药贴,令囊浸井中,至元日取水,置于酒樽,合家饮之,不病瘟疫。今人得其方而不知姓名,但曰屠苏而已。”

(唐韩谔《岁华纪丽》一《元日》:“进屠苏”注)王安石诗中的后两句说,在守夜中,千家万户迎来了日童日童红日,然后,用新的桃符来换去旧符。桃符,又涉及另外一个风俗:相传东海度朔山有大桃树,其下有神荼、郁二神,能食百鬼。

因此,才有用桃木板画二神于门上以驱鬼避邪的风俗。《荆楚岁时记》:“正月一日,帖画鸡户上,悬苇索于其上,插桃符其旁,百鬼畏之。”

五代后蜀始于桃符板上书写联语,其后改书于纸,演变成为后来的春联。陆游有诗:“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除夜雪》),正是这种风俗的生动记载。

当然,作为大政治家、哲学家的王安石,其写作此诗的目的,并不是单纯地记录宋代的春节民俗,而是表达了他除旧革新的政治理想。从王安石其他优秀诗作来看,传达那。

7元旦的诗句

元旦的诗句如下:1、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董必武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3、南宋诗人陆游的《已酉元旦》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

4、宋伯仁《岁旦》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5、北宋改革家王安石的《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6、明代陈献章的《元旦试笔》邻墙旋打娱宾酒,稚子齐歌乐岁诗。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晚风何处江楼笛,吹到东溟月上时。

8关于元旦的诗句,名言

元旦的诗句,名言有:1、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zhidao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2、居间无贺客,早起只如常。

桃板随人换,梅花隔岁香。3、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

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4、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介雅》萧子云5、四气新元旦,万寿初今朝——《七年元日对酒五首》之二 白居易6、众老忧添岁,余衰喜入春。

年开第七秩,屈指几多人!——《元旦》成文斡7、戴星先捧祝尧觞,镜里堪惊两鬓霜。好是灯前偷失笑,屠苏应不得先尝——《回家元日》孟浩然8、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桑野犹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已酉内元旦》陆游9、夜雨解残雪,朝阳开积阴,桃符呵笔写,椒酒过花斜。10、没有一种不幸可与失掉时间相比了。

——屠格涅夫11、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杜荀鹤12、最有希望的成功者,并不是才干出众的人而是那些最善利容用每一时机去发掘开拓的人。

——苏格拉底。13、时间就是生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

——鲁迅。

9关于元旦的诗句

晋代诗人辛兰曾有《元正》诗:“元正启令节,嘉庆肇自兹。咸奏万年觞,小大同悦熙。”记述元旦庆贺情景。

历代皇朝都在元旦举行庆贺典仪祈祀等活动,如祭诸神祭先祖,写门对挂春联,书写福字、舞龙灯,民间也逐渐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贴春联、放鞭炮、守岁、吃团圆饭以及众多的“社火”等娱乐欢庆活动。

元旦是庆贺新年的开始,欢度元旦可说是世界各国各地区的元旦节的习俗。在我国,元旦节还列入了法定假日。

由于元旦是在民-国年间才诞生的,并是由春节演化而来,所以,在中国刚刚开始庆祝元旦时,其庆祝的风俗习惯当然大都是类似于春节,或者说是春节的缩小版。沿用了部分传统的庆祝方式:如燃放炮竹、杀三生、敬鬼神、拜祭先人等

10元旦的诗句

元旦的诗句:

元日 玉楼春 毛滂 (宋朝)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甲午元旦

(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王之望《和人元夕》

长安百尺朱楼高,传筹夜酬闻鸡号。

金吾驰禁玉漏永,九衢遍走狂欢遨。

访寻三曲选清唱,交结五陵皆大豪。

笑将千金买斗酒,轻若九牛亡一毛。

赋诗更作文字饮,止酒一篇羞和陶。

笔端百韵斗奇险,坐上几人推俊髦。

万事转头成短梦,十年屈指如奔涛。

祗今衰老但悲感,长歌终日弹豪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560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9
下一篇2024-0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