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音乐作品

谈谈音乐作品,第1张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法国喜歌剧

在梅耶贝尔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在意、德歌剧的冲击下,法国大歌剧出现颓势。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国人喜爱的喜歌剧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并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为题材的抒情歌剧。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剧的作曲家。奥芬巴赫和托玛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顶峰,在欧洲三个音乐大国中,都出现了世界级的杰出作曲家。

在意大利,威尔第使歌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成为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重要和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如果说他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是他们的集大成者。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法国的古诺和比才虽然与瓦格纳、威尔第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作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绝不能低估。特别是比才,由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成为浪漫主义终结和真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尔第19岁了,巴雷奇认定在音乐上他已经没什幺可以教威尔第的了,因此鼓励他申请人米兰音乐学院。

1832年6月,威尔第来到米兰。他以极大地热忱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米兰音乐学院的教师们对威尔第的天赋印象颇深,但规矩就是规矩:他们说他超龄四岁,太大了不能接收。从此,威尔第就再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除了师从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拉维尼亚进行私人学习外,还大量抄写了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并观摩了唐尼采蒂、贝利尼歌剧的演出。

对米兰音乐学院的决定,威尔第深感羞辱,以至于一生中对此都不能原谅。当威尔第许多年后成了世界闻名的作曲家时便对米兰音乐学院还以颜色,断然拒绝了他们以威尔第的名字命名这家音乐学院的请求。他说:“他们没有接受年轻的我,那么也不能要老年的我。”事情就是这样。

威尔第的初创期

1836年4月,威尔第和相爱已久的巴雷奇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之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创作生涯。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的奥贝尔托伯爵》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非常成功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威尔第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的歌剧作曲家。《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剧院经理巴尔托诺米欧·梅雷里结账后请他再写一部歌剧,这次是要一部喜剧。

但不幸的是,1840年夏,威尔第的小儿子和与威尔第患难与共的爱妻玛格丽塔,在三个月内先后被病魔夺去生命。威尔第在巨大的打击面前,坚持创作完二幕喜歌剧《假斯坦尼斯拉奥》,后更名为《一日之王》。遗憾的是,这部喜歌剧遭到了观众的冷遇,舆论对此也进行了抨击。由于《一日为王》的失败,威尔第在以后的50年里,再也没有写过喜歌剧。

妻儿的亡故加上《一日之王》的失败使威尔第有点打不起精神来。他离家出走,闷闷不乐约有三年光景。梅雷里最终设法让他又开始了工作,他用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诗人塞米斯托克利斯·索莱拉的一个新颖的歌剧脚本来吸引威尔第。 这部新的歌剧脚本是《纳布科》,讲的是一个巴比伦的疯国王皈依犹太教的故事。是一部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威尔第为这部歌剧的第二幕作了一首激动人心的合唱,还为第三幕作了另一首令观众喜欢的唱段--“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它在客观上煽起了意大利人的爱国热情,主人公在异族统治下的反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罗西尼称威尔第是“我们当中惟一能写大型歌剧的人”;《米兰日报》《费加罗报》纷纷给予高度评论,说威尔第“具有极大的可以说是宏伟的创造力”,“歌剧震撼了观众,他们疯狂鼓掌,不断喝彩”。《纳布科》在几个月里连续上演,其中的合唱《飞翔吧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是欧洲歌剧艺术中最伟大的合唱曲之一,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纳布科》的成功,使威尔第登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

威尔第的探索精神

就在1842年排练《纳布科》的时候,威尔第开始对朱塞平纳·斯特雷波尼产生好感,这位女高音塑造了疯国王狡诈的女儿阿比加耶这一角色。不过一直到几年后斯特雷波尼告别舞台在巴黎教学时,他们才开始同居。最后他们还结了婚。威尔第叫她佩皮纳。

后来,威尔第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一部又一部歌剧。写完《纳布科》的歌剧脚本后,索莱拉又与威尔第合作了《伦巴第人》、《阿蒂拉》和《焦万娜·达尔科》。其中一些作品不是太好,这他也知道。但这些作品对于增加他的知名度是很有益的,并为他挣得了足够的钱,使他在过去踏足的土地--布塞托的乡间买一个农场。每当威尔第又完成一部歌剧,他就种上一棵树庆祝一下。

1844年3月,威尔第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剧《厄尔南尼》,再次赢得声誉。这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歌剧,被青年人竞相传唱。此后,威尔第在荣誉和观众的呼声中,无法停下创作活动。他几乎成为一个“音乐苦役犯”,连续创作了《福斯卡里父子》(1844年)、《奥里昂姑娘》(1845年)、《阿尔吉拉》(1845年)、《阿蒂娜》(1846年)、《麦克白》(1847年)、《强盗》(1847年)等水平不一的歌剧。

1848年初,在巴黎革命的影响下,意大利各地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威尔第认为,现在意大利最需要的是“大炮的音乐”,他应该用歌剧的方式“发出爱国的炮弹”。于是,威尔第创作了《莱尼亚诺之战》,剧中的主人公费鲁乔被威尔第称之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斗争的最伟大的受难者”。1849年的狂欢节期间,《莱尼亚诺之战》在罗马上演,“人们像旋风一样冲人大厅,剧院挤得水泄不通。威尔第在舞台上谢幕20次。第二天,无论是一张票,还是一份载有歌剧内容的节目单,都无法弄到--全部卖光了。当第一幕的合唱《意大利万岁》响起时,全场的观众挥舞着旗帜,起立高唱,而扮演占领者的演员差点儿遭到观众的毒打。

1849年12月,威尔第创作完成了歌剧《露易莎·米勒》。这部歌剧中的几首歌曲,如男高音咏叹调《当晚上一片寂静的时候》,是音乐会保留曲目。

威尔第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

1849年底,威尔第回到故乡布塞托。以后,他接连写出了3部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威尔第在回故乡前,被雨果的剧本《国王寻乐》深深吸引,并兴奋不已。1851年初,威尔第用了40天创造完成了《利哥莱托》(又译《弄臣》)的全部音乐。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女人善变”就在该剧第四幕里。这是一部关于驼背弄臣、好色公爵和一个叫斯帕拉弗奇莱的职业刺客的歌剧。《利哥莱托》的歌剧脚本取材于维克多·雨果的话剧剧本,该剧几年前冒犯了巴黎观众的道德观念。起初,官方审查员不允许威尔第写这部作品,但他改了改人物的名字就蒙混过关。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为了在首演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威尔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演员。果然,首演一再被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打断。《弄臣》和《女人善变》不胫而走,传遍了意大利各地。罗西尼在观看了演出后感慨地说:“在这部作品中,我终于看出了威尔第的天才。”而在此前,这两位歌剧大师多少有些貌合神离。

1853年,威尔第度过了他最好的一年。这年,他创作了两部最成功的歌剧《游吟诗人》和《茶花女》。 他写《游吟诗人》仅用了28天。就是在这部歌剧中,第二幕有一段“打铁”合唱,还有乱成一团的吉卜赛的咒骂声。 1853年2月19日,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杰作《游吟诗人》在罗马首演。它所取得的成果和《弄臣》相似。

在结束了《游吟武土》的创作后,威尔第立即着手《茶花女》的创作。这部作品仅花费了威尔第一个月的时间。1853年3月6日,《茶花女》在威尼斯首演。《茶花女》1853年3月在威尼斯的首演彻底砸了锅。男高音患了重感冒,一直沙哑着声音。最主要的是,观众认为威尔第的悲剧是他们多少年来听过的最滑稽可笑的东西。扮演患有肺痨的维奥莱塔的女高音萨尔维尼·多纳泰利十分粗壮健康,因此她一开口,观众就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这可不是好兆头。由于演员选择不当,观众并未认可。但威尔第是笑到最后的人,《茶花女》在一年以后重新演出时,获得巨大成功,并很快风靡全欧。在全世界(包括威尔第在一封信中写到的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演出)的演出都赢得了巨大的掌声。

《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成就和声望,迅速超过唐尼采蒂和贝利尼,甚至连罗西尼都屈居其后。威尔第从此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阿依达》、《奥赛罗》、《福斯塔夫》更上一层楼

1868年6月,威尔第拜访了他心仪已久的83岁的老作家曼佐尼。1870年,声望卓著的威尔第当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但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庄园里享清福,很少去罗马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此间,威尔第还创作了《梅菲斯特费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创作的《命运之力》。

1869年此时的威尔第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关注歌剧的脚本,使剧情更富于创造力,完全改变了以往歌剧家的形象。他接受了埃及的赫迪夫(1867-1914年间土耳其苏丹授予埃及执政者的称号--译注)的邀请,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写了一部歌剧《阿依达》。苏伊士运河如期开通了,但这部歌剧却没有如期上演:由于普法战争,所有的布景和服装都压在了巴黎。这部歌剧于1871年12月24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古埃及传说为背景的歌剧《阿依达》在开罗首演。健壮的女主角儿们大显身手。赫迪夫对这部歌剧倍加喜爱。威尔第因为晕船没有参加首演式。

两个月后,《阿依达》又在意大利的米兰举行了首演,著名女高音泰雷萨·斯托尔兹饰演阿依达。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阿依达》是一部精彩的歌剧。再一次掀起了对威尔第的狂热。观众的情绪极其亢奋,60岁的威尔第出台谢幕竟达40次。

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悲痛万分的威尔第没有勇气出席他的葬礼。他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为死者创作了一部《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威尔第亲自指挥。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惟一享有盛誉的作品。

在此后大约13年的时间中,威尔第几乎没写过任何东西。他轻松度日,各处走走,看看这部歌剧或那部歌剧的演出,在首演夜总要把胡子梳理得整整齐齐。农场的事物总是让他忙活。

1887年为了证明威尔第的音乐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古稀之年的威尔第再次拿起笔,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创作了《奥赛罗》,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并亲自挑选演员、排戏、指挥合唱、审查服装、道具,检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1887年2月5日,《奥赛罗》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首演的场面激动人心,一些国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观众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74岁的威尔第和主要演员的谢幕花费了15分钟。散场后,欢腾的人群抬着大师回到住所。威尔第几次到阳台上与人们挥手告别,直到扮演奥赛罗的演员塔马尼奥高声清唱了一曲《欢腾吧》之后,热情的观众才陆续散去。

1893年,眼见着亲朋故交相继离开人世,威尔第自感来日不多。这位高龄的老人以每天工作7、8个小时的超常效率,又完成了一部杰作--《福斯塔夫》。这既是威尔第最后一部喜歌剧,也是他漫长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完成厚厚三大本总谱后,威尔第在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完”字,并意味深长地写到:“去吧,去吧,往前走--往前走!别了!!!”1893年2月9日,《福斯塔夫》的首演获得了与《奥赛罗》相同的成功。

威尔第的一生,写过的成功的歌剧比我们有些人一生看过的还要多。他始终是最著名的和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逝世。意大利举国哀痛,人们倾城出动,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送别这位最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

瓦格纳

浪漫歌剧对于瓦格纳来说绝不是简单歌剧和音乐剧,而是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的“大歌剧”风格,“它是一种行为表现、是神圣的戏剧,或者也可以什幺都不是,”瓦格纳就这样描述自己的歌剧作品,因此也就有了背叛的理由,还没有人能够为音乐史带来如此彻底的革命,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是合唱、歌唱家和乐队的指导和指挥,是艺术、习俗和人生的导师。他的歌剧作品应该是德意志民族、西方音乐,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期盼已久的成熟的硕果。他成功地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那是典型希腊式的悲剧。他对韦伯略感兴趣,在审视着贝里尼同的时又欣赏着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传统歌剧的最佳作品,也只是美妙的音乐。然而,新的歌剧音乐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美丽动听的音乐,它应该摆脱自我孤立的音乐。

过去的歌剧音乐总是考虑多样化的形式和剧本的要求,而现在,瓦格纳则把哲学、宗教和道德编织在戏剧和音乐之中。瓦格纳的新歌剧,就是神话和宗教。因为他所表现的是古代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上帝和神灵,恶毒凶残的男人们和背信弃义的女人们,伟大感人的英雄豪杰和救世主般的伟大女性。在他的作品中给观众眼前展现了生与死、好与坏、拯救与摧毁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高精神境界。它是超凡人生的真正检验,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创作的歌剧属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后来他渐渐对这种样式的歌剧感到不满,认为歌剧这一形式,应该是各种艺术的结合,并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理论,创立了“乐剧”的形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而且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是空前绝后的,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后来他省去了“威廉”)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警官家庭。出生于莱比锡。他的母亲原来叫约翰娜·帕茨,是面包师的女儿,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警官,名叫弗里德里希·瓦格纳,他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再嫁给剧作家、演员盖伊,举家迁往德累斯顿。 童年的查德以盖伊为姓,直到十来岁时才又改回到瓦格纳这个姓氏。继父对幼年瓦格纳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瓦格纳从小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戏剧和德国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继父的关系,瓦格纳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剧院,这对他未来的乐剧创作大有裨益。瓦格纳和继父的感情甚笃,当他得知继父在临终时希望他成为音乐人才后,便发誓从此要怀有在世界上获得成就的抱负。1827年14岁的瓦格纳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一部长长的、错综复杂的歌剧剧本,他把这部叫做《洛巴尔德》的剧本看成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作品。从而显示了这位少年的戏剧创作才华。在这部歌剧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剧中的主人翁也见到了被暗杀的父亲的鬼魂。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洛巴尔德采取了更直接的复仇行动:他几乎杀死了所有有的人,最终成了疯子。在第四幕结尾时,死去的人太多,瓦格纳不得不在第五幕中让一些人作为鬼魂回来,以使剧情发展下去。

瓦格纳断断续续地听过一个叫米勒的人的音乐课,但瓦格纳主要是自学的。瓦格纳极其推崇贝多芬的音乐,他对少年瓦格纳产生决定性影响。瓦格纳曾抄录了这位大师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特别是他在1829年观看了《菲德里奥》的演出后,对音乐和歌唱家的演唱感触极深,并称是这次演出决定了他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命运。即使在睡梦中,瓦格纳也曾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激动地泪流满面。正是这两位伟大人物,奠定了瓦格纳以后从事乐剧创作的坚实基础。

19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读书。此间,他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向作曲家魏利格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

瓦格纳早期的歌剧作品

1833年,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歌剧团做合唱指挥。尽管他担当此职的资格差一些,但他们还是雇用

Romantic Instrumental 浪漫主义器乐流派 (浪漫主义音乐指大约在1830-1900年间创作的作品,该时期作品注重感情和形象的表现而削弱对形式或结构上的要求,因此成为古典主义的对立面。)

Composers: Berlioz (伯辽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评论家。1803-1869)

代表音乐家: Mendelssohn (门德尔松,德国作曲家,钢琴家,管风琴家和指挥家1809-1847)

Smetana (斯美塔那,波西米亚作曲家、钢琴家和指挥。1824-1884)

Mussorgsky (穆索尔斯基,俄国作曲家。1839-1881)

Chopin (肖邦,波兰作曲家,钢琴家。1810-1849)

Brahms (勃拉姆斯,德国作曲家,钢琴家。1833-1897)

Liszt (李斯特,匈牙利作曲家,钢琴家。1811-1886)

Tchaikovsky (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指挥家。1840-1893)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Berlioz-Symphony Fantastique (幻想交响曲)

建议聆听的作品: Mendelssohn-Hebrides Overture (赫布里底群岛序曲)

Smetana-Ma Vlast (我的祖国)

Mussorgsky-Night on Bare Mountain (荒山之夜)

Brahms-Piano Quintet in F minor, op34 (F小调钢琴五重奏,Op34)

Liszt-Piano Sonata in B minor (b小调钢琴奏鸣曲)

Tchaikovsky-1812 Overture (1812序曲)

Beethoven-Symphony No 6 (第六交响乐,田园)

主要音乐概念: 对死亡、超自然、神话、民间传说等精神层面概念的追捧,大型的管弦乐队,新器乐,标题音乐(讲述故事、表现文学概念或描绘场面、场景的器乐作品),主观意识,奏鸣曲式的扩展,惯用作曲模式,钢琴及钢琴小品的重要性,指挥角色的提升,半音阶的使用

Romantic Vocal 浪漫主义声乐流派

Composers: Rossini (罗西尼,意大利作曲家。1792-1868)

代表音乐家: Bellini (贝利尼,意大利作曲家。1801-1835)

Donizetti (多尼采蒂,意大利作曲家。1799-1848)

Verdi (威尔第,意大利作曲家。1813-1901)

Schumann (舒曼,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和评论家。1810-1856)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Verdi-Rigoletto (利哥莱托)

建议聆听的作品: Mahler-Song of a Wayfarer (旅行者之歌)

Weber-Der Freischutz, Act 2 (韦伯:魔弹射手,第二幕)

Schubert-lied-Erlking, Gretchen at the Spinning Wheel (舒伯特:纺车旁的格丽卿)

主要音乐概念: 浪漫主义歌剧,民谣地位的提升,主导主题(指在“固定乐思-'idee fixe'”基础上发展出来的织体富交响性的主题)的出现,连续的舞台艺术表演形式,歌曲小品,无穷乐段。

LATE ROMANTICISM 浪漫主义后期lots of analysis available, relate the music back to the influence of Richard Wagner

心得体会:可以找到很多有关这个时期的音乐分析,需要把这些音乐于瓦格纳的影响联系起来。

Composers: Mahler (马勒,奥地利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1860-1911)

代表音乐家:Richard Strauss (里夏德施特劳斯,德国出生的作曲家、指挥家和钢琴家。1864-1949)

Bruckner (布鲁克纳,奥地利作曲家、管风琴家。1824-1896)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Mahler-Symphony no 1 (3rd movement)(第一交响乐,第三乐章)

建议聆听的作品: Mahler-Symphony no 2 (5th movement)(第二交响乐,第五乐章)

Strauss-Til Eulenspiegel (蒂尔恶作剧)

主要音乐概念: 庞大的管弦乐队编排,配器法,管弦乐写作技巧,标题音乐,半音阶的广泛使用,极端情绪表现。

IMPRESSIONISM 印象主义流派 (特指德彪西和他的追随者的音乐,原指1874年后的绘画艺术)

Composers: Debussy (德彪西,法国作曲家、评论家。1862-1918)

代表音乐家:some Ravel (拉威尔的一些作品,拉威尔,法国作曲家、钢琴家,1875-1937)

Dukas (杜卡,法国作曲家,1865-1935)

early Stravinsky (斯特拉文斯基的早期作品。斯特拉文斯基,俄国出生的作曲家、指挥家、钢琴家和作家。1882-1971)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Debussy-The Engulfed Cathedral (Piano Prelude)(钢琴前奏曲:被颠覆的教堂)

建议聆听的作品: Debussy-Prelude to the afternoon of a Faun (牧神午后前奏)

Stravinsky-Firebird Suite (火鸟)

主要音乐概念:世情的表现,五声音阶和全音阶的使用,平行和声的出现,肖像感与情绪感的表现,不和谐音的新用,音乐形态。

SERIALIAM 序列主义流派 (序列主义是20世纪作曲技术革命中所应用的术语,序列音乐即在音乐中用一个音列的结构“系列”支配整个乐曲的发展。该主义是从根本上改变传统作曲原则的一次发展。)

Composers: Schoenberg (勋伯格,奥地利出生的作曲家、指挥家、教育家。1874-1951)

代表音乐家: Berg (贝尔格,奥地利作曲家。1885-1935)

Webern (韦伯恩,奥地利作曲家、指挥。1883-1945)

Boulez (布莱兹,法国作曲家、指挥家。1925-?)

Stockhausen (施托克豪森,德国作曲家。1928-?)

Suggested Listening Works: Schoenberg-Variations for Orchestra, op 31 (变奏曲,作品31号)

建议聆听的作品: Webern-Five pieces, op 10 (五首小曲,作品10号)

Berg-Violin concerto, Wozzeck (沃采克)

Stockhausen-Gruppen (群)

Key terms: Atonality, 12 tone, tone row, retrograde, inversion, form

主要音乐概念:无调性,十二音体系,音序,倒叙性,倒置性,体裁的变改。

心得体会:容易找到音乐资料,但比较难明白它音乐上的价值——不要迷失在十二音系的数字序列性上

成人声乐考级一级曲目:《送别》

女高音考级:

1级:花非花 D,问 G

2级:康定情歌 F,月之故乡 G

3级:二月里来[降]A,牧羊姑娘F

4级:塞外村女E,燕子[降]B

5级:渔光曲[降]A 卖布曲[降]E 尼娜[降]A 红梅赞[降]B(唱其中两首)。

6级:思乡[降]D ,梅娘曲G ,玫瑰三愿E ,曲蔓地[降]B ,铁蹄下的歌女[降]A,红豆词[降]G ,茶山新歌[降]B, 阿玛丽莉[降]B ,在我心里[降]A ,摇篮曲F ,致音乐D (共唱三首,任意自选一首,按各自声部在下列选两首)

7级:杏花天影C, 岁月悠悠[降]D ,我爱梅园梅D ,春思曲F ,天伦歌[降]E,拉骆驼的黑小伙[降]B 小河淌水[降]E ,二月里见罢到如今G,长江之歌[降]B ,玛依拉E ,黄水谣E ,西班牙女郎[降]A ,紫罗兰D ,我亲爱的爸爸[降]A (共唱三首,按声部选三首)

8级:阳关三叠[降]A ,送上我心头的思念[降]G ,春天来了F ,大森林的早晨A ,乡音乡情[降]E,我住长江头G ,岩口滴水[降]B ,清晰的记忆F ,春---祖国的春天F ,我爱你中国F,我为共产主义把青春贡献 ,歌剧《江姐》[降]B (共唱三首,按声部选三首。)

漫步街头 歌剧《艺术家的生涯》米塞塔的咏叹调E,啊!人们叫我咪咪歌剧《艺术家的生涯》咪咪的咏叹调D,为艺术,为爱情 歌剧《托斯卡》托斯卡的咏叹调[降]G,当晴朗的一天 歌剧《蝴蝶夫人》巧巧桑的咏叹调[降]G

9级:黄河怨A ,古老的歌F ,沁园春雪F ,科学的春天到来了F ,秋--帕米尔我的家乡多么美[降]E,我爱你,中华F ,啊!我的虎子哥 歌剧《原野》[降]G,风萧瑟 歌剧《伤逝》[降]G,我听到美妙的歌声 歌剧《塞尔维亚的理发师》F,珠宝之歌 歌剧《浮德士》C,亲爱的名字 歌剧《利哥莱托》吉尔塔的咏叹调 E (共唱四首,按声部选四首,外国歌曲用原文演唱)

扩展资料: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将分两大项进行:一是声乐、器乐的专项音乐表演技能考试,二是音乐基础知识考试。为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双方已重新组织专家,对各项音乐表演技能的考试标准,在以往考级基础上进行了更为科学合理的调整,编排了新的教程;

此外,还特别设置了较为规范的“音乐基础知识”考试项目,并为此专门编写出版发行了教材《乐理视唱练耳分册-初级-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音乐知识分册-初级-全国音乐等级考试音乐基础知识》。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将分两大项进行:一是声乐、器乐的专项音乐表演技能考试,二是音乐基础知识考试。为保证考试的顺利进行,双方已组织专家对各项音乐表演技能的等级考试编排了新的教程,设置了“音乐基础知识”考试项目,编写了相应教材,制定了考试标准。

参考资料:

全国音乐等级考试-

艺术考级-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法国喜歌剧

  在梅耶贝尔以后的一个时期里,在意、德歌剧的冲击下,法国大歌剧出现颓势。可幸的是一直受法国人喜爱的喜歌剧仍保持着发展的势头,并从19世纪中叶开始,逐渐出现两个分支,即以流行曲调为主的讽刺性轻歌剧和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人为题材的抒情歌剧。喜歌剧成为19世纪下半叶法国歌剧的主流,这一时期的法国歌剧作曲家,大多是喜歌剧的作曲家。奥芬巴赫和托玛便是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

  奥芬巴赫

  雅克·奥芬巴赫(1819-1880年),德裔法国作曲家。奥芬巴赫出生在德国,原姓埃伯斯特,后以原居住地奥芬巴赫为姓。他父亲是科隆大教堂的合唱指挥,并成为奥芬巴赫的音乐启蒙老师。1833年,父亲送24岁的奥芬巴赫进入巴黎音乐学院学习,此后他便定居于此。奥芬巴赫曾从阿莱维学习过作曲。他担任过巴黎喜歌剧院的演奏员、法兰西歌剧院指挥,创办了巴黎人的轻歌剧院。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他移居到意大利和西班牙。1876年到美国参加世界博览会,并作访问演出。 1880年,奥芬巴赫在《霍夫曼的故事》排练期间去世。

  奥芬巴赫最主要的成就是轻歌剧,直19世纪中叶,他在20多年里创作了近100部轻歌剧,这些作品在巴黎盛极一时。奥芬巴赫于1853年写成了第一部喜歌剧《佩皮托》。1858年10月21日,他创作的《奥菲欧在地狱》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该剧取材于古希腊神话,奥芬巴赫将其改编得面目全非,当局指责这部作品亵渎了古代文学,影射政府。但观众却很买帐,票房直线上升,这使作为剧院经理的奥芬巴赫喜大于忧。

  奥芬巴赫最著名的喜歌剧是《霍夫曼的故事》,1881年2月10日在巴黎喜歌剧院动上演后很受观众欢迎。这部喜歌剧有三个独立的故事组合而成,讲述了霍夫曼与三位女子的爱情遭遇,情节滑稽、怪诞。剧中的《木偶之歌》、船歌《美丽的夜》《啊,上帝,多幺迷人》等,都很优美动听。

  奥芬巴赫其它的喜歌剧还有《美丽的海伦》(1864年)、《巴黎人的生活》(1866年)、《盖罗尔施泰因公爵夫人》(1867年)、《拉·佩丽肖尔》(1868年)等。

  奥芬巴赫是法国轻歌剧的奠基人和杰出的代表。他面向大众,把舞台剧的传统,喜歌剧的形式,巴黎林荫略的活报演出与城市民谣相结合。他的曲调贯穿着大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情调,广泛采用生活舞蹈,如华尔兹,加洛普舞 、康康舞的节奏。他的轻歌剧充满嘲笑与讽刺的内容:帝国的当权者在政治和道德上的腐败。但也有迎合权贵口味的一面,娱乐性强,甚至有色情性的表现二重性也正是他的艺术所以能在第二帝国存在的原因。奥芬巴赫的音乐对奥地利的苏佩、施特劳斯、沙利文匈牙利的、莱哈尔以及现代的美国音乐剧都有影响。

  托玛和他的喜歌剧

  夏尔·路易·昂布鲁瓦茨·托玛(l811-1896年),托玛出生于音乐家庭,托马幼年随其父学习小提琴和钢琴,17岁进巴黎音乐学院,1832年21岁的托玛获罗马大奖。从1837年开始创作了歌剧第一部喜歌剧《双层梯》,曾获柏辽兹的赞赏,很快获得成功。1849年即以《总督》占上当时喜歌剧作曲家的榜首。但是此后连续出现一些败笔之作,最后新创作的时期才来到。毫无疑问地,那是受古诺《浮土德》的刺激。从这样的体验而于1866年孕育出的,就是使托玛之名留传青史的《迷娘》,《迷娘》1866年11月17日在巴黎喜歌剧院首演,此剧则获得空前的成功。随后的半年间居然上演一百次之多。此剧的法语剧本,是由巴毕耶和卡雷共同执笔。这两位当时颇负盛名的作家,《迷娘》一剧中最著名的《君知否南国》是直接从原作的诗翻译的。它是根据歌德的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年代)改编,剧情梗概是:到处卖艺的吉普赛女艺人迷娘,与富有的大学生威廉相爱。而剧团的老演员洛塔里奥对迷娘也怀有好感,他为了阻挠这对年轻人的爱情,竟企图烧死迷娘。威廉计划把迷娘带回自己的故乡意大利,并为她卖一座豪华城堡。而这座城堡唤醒了洛塔里奥的回忆,他便是城堡原来的主人,而迷娘则是他的女儿。最后,父女相认,迷娘和威廉终成眷属。它的音乐体现了托玛旋律优美动听,感情缠绵的风格。这部喜歌剧中有不少精彩的唱段,如迷娘的《你可知道那个地方》、菲利雅的《我是蒂塔妮娅》、迷娘和洛塔里奥的二重唱《轻盈的燕子》等。《迷娘》是一部深受观众欢迎的喜歌剧,在19世纪的后30年里,它上演了1000多场,并始终保持了很好的上座率。

  过了一年多后,也就是1868年3月9日首演于巴黎喜歌剧院的五幕歌剧《哈姆雷特》再获佳评。这部作品除了音乐创作相当成功外,还是第一部把萨克斯管引进乐队的歌剧。《迷娘》和《哈姆雷特》这两部作品显然都和古诺有关。也由于这两剧的成功,他才得以替代古诺担任巴黎音乐院长。托马一生作有20部歌剧,他的作品旋律优美,抒情性与戏剧性有机结合,富有传奇色彩,但在表现上缺乏应有的深度。

  杰出抒情作曲家古诺

  进入19世纪的后半期,法国歌剧的抒情性加强,大歌剧逐渐衰弱,而适合现实生活的喜歌剧形式--可以夹带对白的、主要人物不多的简洁的歌剧形式--与意大利风格结合,得到发展,它不仅用以表现喜剧性的内容,甚至可以表现悲剧性的内容。一批创作个性和美学观念并不相同的作曲家们以自己的作品形成了法国的抒情歌剧流派。古诺即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夏尔·弗朗索瓦·古诺(1818-1893年),法国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古诺出生于巴黎,自幼随母亲学习音乐,向雷哈学习作曲。1836年进入巴黎音乐学院,他的老师有阿莱维、勒絮尔、齐默尔等当时最著名的作曲家。入学第二年,即获得该院的音乐大奖--罗马大奖的第二名,又过两年,他以压倒多数的选票荣膺罗马大奖的第一名。1839年,获奖后的古诺赴罗马学习进修,并访问了维也纳、柏林、莱比锡等地,接触到各国著名的音乐作品和音乐家。古诺于1852年出任巴黎最大的奥菲翁合唱协会的指挥。1858年任职于巴黎抒情剧院,在那里创作出了第一批歌剧。古诺最著名的歌剧是《浮士德》。这部典型的抒情歌剧作于 1859年,在巴黎抒情剧院上演,但演出效果并不理想。于是,古诺用10年时间对其做了修改。1869年3月,《浮士德》在巴黎歌剧院再度公演,从此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歌剧之一。成为抒情歌剧的第一部典范。在以后的8年里,仅巴黎歌剧院就上演了1000场,而在20世纪头10年中,它在德国共演出了3000多场。《浮士德》取材于歌德的同名戏剧,但故事情节与原作相去甚远,只是采用了其中浮士德和玛格丽特爱情故事的框架。《浮士德》的音乐较多地吸取了城市通俗歌曲的曲调,对玛格丽特内心情感的描绘十分成功。她的咏叹调《珠宝之歌》是一首旋律优美华丽,能够充分表现花腔女高音才华的优秀歌曲。在重演时,古诺将原来的对白改为宣叙调,增加了法国人最爱看的芭蕾舞场面,更使这部作品熠熠生辉。

  古诺其它主要的歌剧作品还有《萨福》(1851年)、《萨巴女王》(1862年)、《米雷叶》 (1864年)、《鸽子》(1866年)、《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年)等。

  1870年普法战争爆发后,举家迁往伦敦避难,由于他成功地创作了歌剧《浮士德》而成为英国王室的贵宾。1874年,古诺回到法国,创作了一批优秀作品。例如《波里厄特》(1878年)、《萨莫拉的贡品》(1881年)等。

  古诺是杰出抒情作曲家,他共写过12部歌剧,除《浮士德》获得过辉煌成功之外,《罗密欧与朱丽叶》(1867)也十分出色。古诺缺乏剧场感觉和经验,尽管旋律优美,由于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新鲜感,因而影响了歌剧应有的魅力。

  19世纪下半叶的歌剧

  浪漫主义歌剧在19世纪下半叶发展到了顶峰,在欧洲三个音乐大国中,都出现了世界级的杰出作曲家。

  在意大利,威尔第使歌剧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并因此成为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最重要和最伟大的作曲家是德国的瓦格纳。如果说他以前的浪漫主义作曲家只是在某一方面或某些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的话,那么瓦格纳是他们的集大成者。他对19世纪歌剧事业做出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也不会过分。法国的古诺和比才虽然与瓦格纳、威尔第不能相提并论,但他们的作品对世界产生的影响绝不能低估。特别是比才,由于在创作中表现出了自然主义的倾向,实际上成为浪漫主义终结和真实主义兴起的接力者。

  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歌剧

  罗西尼跨越两个时代,即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时代。威尔第则是完全属于19世纪的艺术家。他出生于1813年,卒于1901年。19世纪是一个在人类文明和文化方面都充满决定性的世纪。威尔第从1839年至1893年为舞台而创作,在这期间,他走过了19世纪浪漫主义的全部领域。

  威尔第的歌剧作品洋溢着炽热的情感旋律,其成就代表了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高峰。他的歌剧中的合唱被改编成爱国歌曲,在意大利国家统一运动中表达着自由与独立精神。威尔第非常注重题材的选择和舞台效果的处理,但有时也因其太过标新立异,导致不能通过当时的检查。

  朱塞佩·威尔第(1813-1901年),1813年10月10日出生于意大利北部帕尔玛公国布塞托市的小镇隆科莱。父母经营着一家兼做杂货铺的小饭馆。他们沉默寡言、忧郁孤僻的性格,遗传给了威尔第,并成为他一生中的“种子”性格。威尔第出生时,帕尔马正遭到奥地利人的大肆侵犯,他们想赶走拿破仑的军队(19世纪早期欧洲大陆的大部分时间不是遭受拿破仑的侵略,就是遭受那些想赶走拿破仑的人的侵略,总归是脱不了拿破仑的干系)。由于当地条件和家庭经济状况所限,威尔第没有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但这并没有妨碍他对音乐的爱好。 1925年, 12岁的威尔第开始做管风琴师。威尔第的父母希望扩大孩子的音乐视野,于是把他送到附近的布塞托城,他在那里住在另一个名叫安东尼奥·巴雷奇的食品杂货商家中,安东尼奥·巴雷奇掌管着当地的音乐会社。年轻的威尔第很快就为该城的乐队写起进行曲和其它音乐,不过更多是写为他自己和巴雷奇招人喜欢的女儿玛格丽塔弹奏用的钢琴二重奏。

  1828年的威尔第从布塞托音乐学校毕业。他选择音乐作为其终身职业,并尝试创作了几部协奏曲,他为在布塞托剧院上演的《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写了一首序曲,引起了小城的轰动。此间,巴雷奇为威尔第的成名立业,甚至生活起居,都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支持和资助。这种支持和父爱般的关怀,一直持续到他逝世。

  到1832年威尔第19岁了,巴雷奇认定在音乐上他已经没什幺可以教威尔第的了,因此鼓励他申请人米兰音乐学院。

  1832年6月,威尔第来到米兰。他以极大地热忱报考米兰皇家音乐学院,米兰音乐学院的教师们对威尔第的天赋印象颇深,但规矩就是规矩:他们说他超龄四岁,太大了不能接收。从此,威尔第就再没有接受过正规音乐教育。除了师从著名的歌剧作曲家拉维尼亚进行私人学习外,还大量抄写了巴赫、亨德尔、莫扎特、贝多芬等音乐大师的作品,并观摩了唐尼采蒂、贝利尼歌剧的演出。

  对米兰音乐学院的决定,威尔第深感羞辱,以至于一生中对此都不能原谅。当威尔第许多年后成了世界闻名的作曲家时便对米兰音乐学院还以颜色,断然拒绝了他们以威尔第的名字命名这家音乐学院的请求。他说:“他们没有接受年轻的我,那么也不能要老年的我。”事情就是这样。

  威尔第的初创期

  1836年4月,威尔第和相爱已久的巴雷奇的女儿玛格丽塔结婚之后,便开始了艰难的创作生涯。1839年初,威尔第夫妇移居米兰。同年11月,他的第一部歌剧《博尼法乔的奥贝尔托伯爵》在斯卡拉歌剧院上演,这部作品非常成功观众和舆论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称威尔第是一位了不起的年轻的歌剧作曲家。《奥贝托》虽然算不上是一部杰作,但在威尔第的创作生涯中有着重要的影响。后来剧院经理巴尔托诺米欧·梅雷里结账后请他再写一部歌剧,这次是要一部喜剧。

  但不幸的是,1840年夏,威尔第的小儿子和与威尔第患难与共的爱妻玛格丽塔,在三个月内先后被病魔夺去生命。威尔第在巨大的打击面前,坚持创作完二幕喜歌剧《假斯坦尼斯拉奥》,后更名为《一日之王》。遗憾的是,这部喜歌剧遭到了观众的冷遇,舆论对此也进行了抨击。由于《一日为王》的失败,威尔第在以后的50年里,再也没有写过喜歌剧。

  妻儿的亡故加上《一日之王》的失败使威尔第有点打不起精神来。他离家出走,闷闷不乐约有三年光景。梅雷里最终设法让他又开始了工作,他用一个有发展前途的意大利诗人塞米斯托克利斯·索莱拉的一个新颖的歌剧脚本来吸引威尔第。 这部新的歌剧脚本是《纳布科》,讲的是一个巴比伦的疯国王皈依犹太教的故事。是一部以反映意大利民族主义情绪为主题的歌剧。威尔第为这部歌剧的第二幕作了一首激动人心的合唱,还为第三幕作了另一首令观众喜欢的唱段--“飞吧!思想插上金色的翅膀”。

  1842年3月9日,《纳布科》,在首演后大获成功。它在客观上煽起了意大利人的爱国热情,主人公在异族统治下的反抗,引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罗西尼称威尔第是“我们当中惟一能写大型歌剧的人”;《米兰日报》《费加罗报》纷纷给予高度评论,说威尔第“具有极大的可以说是宏伟的创造力”,“歌剧震撼了观众,他们疯狂鼓掌,不断喝彩”。《纳布科》在几个月里连续上演,其中的合唱《飞翔吧思想,展开金色的翅膀》,是欧洲歌剧艺术中最伟大的合唱曲之一,并在威尔第逝世后的葬礼上被成千上万的人们吟唱。《纳布科》的成功,使威尔第登上了意大利歌剧之王的宝座。

  威尔第的探索精神

  就在1842年排练《纳布科》的时候,威尔第开始对朱塞平纳·斯特雷波尼产生好感,这位女高音塑造了疯国王狡诈的女儿阿比加耶这一角色。不过一直到几年后斯特雷波尼告别舞台在巴黎教学时,他们才开始同居。最后他们还结了婚。威尔第叫她佩皮纳。

  后来,威尔第以惊人的速度写出一部又一部歌剧。写完《纳布科》的歌剧脚本后,索莱拉又与威尔第合作了《伦巴第人》、《阿蒂拉》和《焦万娜·达尔科》。其中一些作品不是太好,这他也知道。但这些作品对于增加他的知名度是很有益的,并为他挣得了足够的钱,使他在过去踏足的土地--布塞托的乡间买一个农场。每当威尔第又完成一部歌剧,他就种上一棵树庆祝一下。

  1844年3月,威尔第具有强烈震撼力的歌剧《厄尔南尼》,再次赢得声誉。这部洋溢着青春气息的歌剧,被青年人竞相传唱。此后,威尔第在荣誉和观众的呼声中,无法停下创作活动。他几乎成为一个“音乐苦役犯”,连续创作了《福斯卡里父子》(1844年)、《奥里昂姑娘》(1845年)、《阿尔吉拉》(1845年)、《阿蒂娜》(1846年)、《麦克白》(1847年)、《强盗》(1847年)等水平不一的歌剧。

  1848年初,在巴黎革命的影响下,意大利各地也相继爆发了革命。威尔第认为,现在意大利最需要的是“大炮的音乐”,他应该用歌剧的方式“发出爱国的炮弹”。于是,威尔第创作了《莱尼亚诺之战》,剧中的主人公费鲁乔被威尔第称之为“一个顶天立地的形象,为意大利的自由而斗争的最伟大的受难者”。1849年的狂欢节期间,《莱尼亚诺之战》在罗马上演,“人们像旋风一样冲人大厅,剧院挤得水泄不通。威尔第在舞台上谢幕20次。第二天,无论是一张票,还是一份载有歌剧内容的节目单,都无法弄到--全部卖光了。当第一幕的合唱《意大利万岁》响起时,全场的观众挥舞着旗帜,起立高唱,而扮演占领者的演员差点儿遭到观众的毒打。

  1849年12月,威尔第创作完成了歌剧《露易莎·米勒》。这部歌剧中的几首歌曲,如男高音咏叹调《当晚上一片寂静的时候》,是音乐会保留曲目。

  威尔第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

  1849年底,威尔第回到故乡布塞托。以后,他接连写出了3部震惊世界的歌剧作品。威尔第在回故乡前,被雨果的剧本《国王寻乐》深深吸引,并兴奋不已。1851年初,威尔第用了40天创造完成了《利哥莱托》(又译《弄臣》)的全部音乐。其中最著名的唱段之一“女人善变”就在该剧第四幕里。这是一部关于驼背弄臣、好色公爵和一个叫斯帕拉弗奇莱的职业刺客的歌剧。《利哥莱托》的歌剧脚本取材于维克多·雨果的话剧剧本,该剧几年前冒犯了巴黎观众的道德观念。起初,官方审查员不允许威尔第写这部作品,但他改了改人物的名字就蒙混过关。1852年3月31日,《弄臣》在威尼斯首演。为了在首演中给观众一个惊喜,威尔第直到演出的前一天,才把那首著名的歌曲《女人善变》的乐谱交给演员。果然,首演一再被观众的欢呼声和掌声打断。《弄臣》和《女人善变》不胫而走,传遍了意大利各地。罗西尼在观看了演出后感慨地说:“在这部作品中,我终于看出了威尔第的天才。”而在此前,这两位歌剧大师多少有些貌合神离。

  1853年,威尔第度过了他最好的一年。这年,他创作了两部最成功的歌剧《游吟诗人》和《茶花女》。 他写《游吟诗人》仅用了28天。就是在这部歌剧中,第二幕有一段“打铁”合唱,还有乱成一团的吉卜赛的咒骂声。 1853年2月19日,威尔第的浪漫主义杰作《游吟诗人》在罗马首演。它所取得的成果和《弄臣》相似。

  在结束了《游吟武土》的创作后,威尔第立即着手《茶花女》的创作。这部作品仅花费了威尔第一个月的时间。1853年3月6日,《茶花女》在威尼斯首演。《茶花女》1853年3月在威尼斯的首演彻底砸了锅。男高音患了重感冒,一直沙哑着声音。最主要的是,观众认为威尔第的悲剧是他们多少年来听过的最滑稽可笑的东西。扮演患有肺痨的维奥莱塔的女高音萨尔维尼·多纳泰利十分粗壮健康,因此她一开口,观众就爆发出一阵阵笑声。这可不是好兆头。由于演员选择不当,观众并未认可。但威尔第是笑到最后的人,《茶花女》在一年以后重新演出时,获得巨大成功,并很快风靡全欧。在全世界(包括威尔第在一封信中写到的在美国纽约的一次演出)的演出都赢得了巨大的掌声。

  《弄臣》《游吟武士》和《茶花女》的问世,使威尔第在歌剧界的成就和声望,迅速超过唐尼采蒂和贝利尼,甚至连罗西尼都屈居其后。威尔第从此成为意大利最伟大的歌剧作曲家。

  《阿依达》、《奥赛罗》、《福斯塔夫》更上一层楼

  1868年6月,威尔第拜访了他心仪已久的83岁的老作家曼佐尼。1870年,声望卓著的威尔第当选为意大利众议院议员,但他宁愿呆在自己的庄园里享清福,很少去罗马参加他不感兴趣的政治活动。在这前后的一段时间里,他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此间,威尔第还创作了《梅菲斯特费勒斯》,修改了他以前创作的《命运之力》。

  1869年此时的威尔第出现在世人面前,他关注歌剧的脚本,使剧情更富于创造力,完全改变了以往歌剧家的形象。他接受了埃及的赫迪夫(1867-1914年间土耳其苏丹授予埃及执政者的称号--译注)的邀请,为庆祝苏伊士运河开通写了一部歌剧《阿依达》。苏伊士运河如期开通了,但这部歌剧却没有如期上演:由于普法战争,所有的布景和服装都压在了巴黎。这部歌剧于1871年12月24日。威尔第创作的以古埃及传说为背景的歌剧《阿依达》在开罗首演。健壮的女主角儿们大显身手。赫迪夫对这部歌剧倍加喜爱。威尔第因为晕船没有参加首演式。

  两个月后,《阿依达》又在意大利的米兰举行了首演,著名女高音泰雷萨·斯托尔兹饰演阿依达。几乎所有的人都认为《阿依达》是一部精彩的歌剧。再一次掀起了对威尔第的狂热。观众的情绪极其亢奋,60岁的威尔第出台谢幕竟达40次。

  1873年5月,曼佐尼病逝。悲痛万分的威尔第没有勇气出席他的葬礼。他怀着无限的崇敬之情,在家中专心致志地为死者创作了一部《安魂曲》。在曼佐尼逝世一周年之际,《安魂曲》在圣马尔科大教堂演奏,威尔第亲自指挥。这部杰作是威尔第除歌剧之外惟一享有盛誉的作品。

  在此后大约13年的时间中,威尔第几乎没写过任何东西。他轻松度日,各处走走,看看这部歌剧或那部歌剧的演出,在首演夜总要把胡子梳理得整整齐齐。农场的事物总是让他忙活。

  1887年为了证明威尔第的音乐生命并没有就此结束。古稀之年的威尔第再次拿起笔,用了几年时间,构思创作了《奥赛罗》,为此他倾注了全部的精力,并亲自挑选演员、排戏、指挥合唱、审查服装、道具,检验每一个细微的环节。1887年2月5日,《奥赛罗》在斯卡拉歌剧院首演。首演的场面激动人心,一些国家的政要、文化名流和观众一起,如痴如醉地沉浸在剧情中,欢呼声、掌声震耳欲聋。74岁的威尔第和主要演员的谢幕花费了15分钟。散场后,欢腾的人群抬着大师回到住所。威尔第几次到阳台上与人们挥手告别,直到扮演奥赛罗的演员塔马尼奥高声清唱了一曲《欢腾吧》之后,热情的观众才陆续散去。

  1893年,眼见着亲朋故交相继离开人世,威尔第自感来日不多。这位高龄的老人以每天工作7、8个小时的超常效率,又完成了一部杰作--《福斯塔夫》。这既是威尔第最后一部喜歌剧,也是他漫长而辉煌的创作生涯中的最后一部作品。在完成厚厚三大本总谱后,威尔第在最后一页写下了一个“完”字,并意味深长地写到:“去吧,去吧,往前走--往前走!别了!!!”1893年2月9日,《福斯塔夫》的首演获得了与《奥赛罗》相同的成功。

  威尔第的一生,写过的成功的歌剧比我们有些人一生看过的还要多。他始终是最著名的和最受爱戴的歌剧作曲家。1901年1月27日,威尔第在米兰逝世。意大利举国哀痛,人们倾城出动,情不自禁地涌上街头,送别这位最伟大的歌剧艺术大师。

  瓦格纳

  浪漫歌剧对于瓦格纳来说绝不是简单歌剧和音乐剧,而是从名称上就能看出来的“大歌剧”风格,“它是一种行为表现、是神圣的戏剧,或者也可以什幺都不是,”瓦格纳就这样描述自己的歌剧作品,因此也就有了背叛的理由,还没有人能够为音乐史带来如此彻底的革命,瓦格纳不仅仅是音乐作曲家,而且还是一个知识分子和诗人,剧作家和思想家,是合唱、歌唱家和乐队的指导和指挥,是艺术、习俗和人生的导师。他的歌剧作品应该是德意志民族、西方音乐,甚至整个人类文明期盼已久的成熟的硕果。他成功地指挥演奏了贝多芬的第九交响乐曲,那是典型希腊式的悲剧。他对韦伯略感兴趣,在审视着贝里尼同的时又欣赏着格鲁克的作品。他认为传统歌剧的最佳作品,也只是美妙的音乐。然而,新的歌剧音乐绝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美丽动听的音乐,它应该摆脱自我孤立的音乐。

  过去的歌剧音乐总是考虑多样化的形式和剧本的要求,而现在,瓦格纳则把哲学、宗教和道德编织在戏剧和音乐之中。瓦格纳的新歌剧,就是神话和宗教。因为他所表现的是古代典型的事件和人物,上帝和神灵,恶毒凶残的男人们和背信弃义的女人们,伟大感人的英雄豪杰和救世主般的伟大女性。在他的作品中给观众眼前展现了生与死、好与坏、拯救与摧毁这一系列人世间最高精神境界。它是超凡人生的真正检验,具有重要的道德意义。

  他在歌剧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早期创作的歌剧属浪漫派大歌剧样式,后来他渐渐对这种样式的歌剧感到不满,认为歌剧这一形式,应该是各种艺术的结合,并按自己的美学理想和理论,创立了“乐剧”的形式。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音乐家和歌剧改革家,而且是积极的社会活动家和著名的思想家。他在政治思想、音乐戏剧美学上的著述,对当时的社会政治生活和文化生活起过重要的影响。在这方面,他是空前绝后的,是任何一位杰出的音乐家无法比拟的。

  威廉·理查德·瓦格纳(后来他省去了“威廉”)1813年5月22日出生于莱比锡的一个警官家庭。出生于莱比锡。他的母亲原来叫约翰娜·帕茨,是面包师的女儿,她当时的丈夫是一个警官,名叫弗里德里希·瓦格纳,他在瓦格纳出生后不久就去世了。不久后,母亲再嫁给剧作家、演员盖伊,举家迁往德累斯顿。 童年的查德以盖伊为姓,直到十来岁时才又改回到瓦格纳这个姓氏。继父对幼年瓦格纳的艺术启蒙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他的影响下,瓦格纳从小就对古希腊神话、莎土比亚戏剧和德国民间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继父的关系,瓦格纳在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出入剧院,这对他未来的乐剧创作大有裨益。瓦格纳和继父的感情甚笃,当他得知继父在临终时希望他成为音乐人才后,便发誓从此要怀有在世界上获得成就的抱负。1827年14岁的瓦格纳他把大部分时间用于写一部长长的、错综复杂的歌剧剧本,他把这部叫做《洛巴尔德》的剧本看成是莎士比亚式的悲剧作品。从而显示了这位少年的戏剧创作才华。在这部歌剧和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一样,剧中的主人翁也见到了被暗杀的父亲的鬼魂。与哈姆雷特不同的是,洛巴尔德采取了更直接的复仇行动:他几乎杀死了所有有的人,最终成了疯子。在第四幕结尾时,死去的人太多,瓦格纳不得不在第五幕中让一些人作为鬼魂回来,以使剧情发展下去。

  瓦格纳断断续续地听过一个叫米勒的人的音乐课,但瓦格纳主要是自学的。瓦格纳极其推崇贝多芬的音乐,他对少年瓦格纳产生决定性影响。瓦格纳曾抄录了这位大师的几乎所有的作品。特别是他在1829年观看了《菲德里奥》的演出后,对音乐和歌唱家的演唱感触极深,并称是这次演出决定了他作为职业作曲家的命运。即使在睡梦中,瓦格纳也曾为贝多芬和莎士比亚激动地泪流满面。正是这两位伟大人物,奠定了瓦格纳以后从事乐剧创作的坚实基础。

  1931年,瓦格纳进入莱比锡大学读书。此间,他用短短6个月的时间,向作曲家魏利格学习作曲理论和技法。

  瓦格纳早期的歌剧作品

  1833年,瓦格纳在马格德堡找到了一份工作:在一个小歌剧团做合唱指挥。尽管他担当此职的资格差一些,但他们还是雇用

故事发生在十六世纪意大利的曼图亚。

第一幕

威尔第为这部歌剧写了一首很短的前奏曲,冰冷的铜管音色和不协和的和声充满了不祥之兆——悲剧气氛即由此奠定。

然而,当大幕拉开时,我们看到和听到的,却是一派狂欢的情景。在豪华的贵族大客厅里,正在举行盛大的宴会。来者都是些上流社会的骑士、贵妇人,他们穿着华丽的服装,有的还戴着假面具,在轻快的音乐声中跳着宫廷小步舞。宫廷主人曼图亚公爵从一扇门里走出来,他一只手举着酒杯,另一只手比比划划地对侍臣包尔萨谈起他前些日子看见的一个可爱的姑娘。他说,那姑娘非常漂亮,又很文静,每天都要到教堂里去。听人说她住在很远的一条街上,而有个男人每晚都去那里。曼图亚公爵决心一定要把她弄到手,他笑着说: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正说着,妖艳的切普拉诺伯爵夫人从他身边走过,曼图亚公爵向她大献殷勤。尽管切普拉诺伯爵也在这里,可他却毫不在意,挽起这位女士的胳膊快活地唱道:

“这位**,或那一位漂亮太太, 在我看来,都一样有风采, 对于她们,我从来不偏爱, 我也不会以真心相待。 上帝将这么多美人恩赐给我, 使我的生活像鲜花般盛开。 如果今天,我爱上了这位, 也许明天,又另有所爱。 人们都说,对爱情要无限忠诚, 这样恋爱,我可不能容忍。 就让傻瓜去保持那份忠诚! 若没有自由,就没有爱情。 不顾丈夫们嫉妒的怒火, 不管情人们怎样受折磨, 哪怕大家横着眼睛看我, 我也不会拒绝爱的诱惑!”

威尔第为公爵写的这首咏叹调透着一股子玩世不恭的劲儿,一下子 就把他高傲轻浮的个性凸现出来了。只见他拉着已经被他深深吸引的伯爵夫人的手,跳起了优雅的小步舞,而一旁的伯爵瞪着眼睛,气得呼呼的。

一个丑陋的驼背家伙凑到伯爵跟前,他就是曼图亚公爵的弄臣利哥莱托。他幸灾乐祸地戏弄伯爵,嘲笑他的嫉妒。可实际上,他对主人的做法也有点不以为然,他私下里对包尔萨嘀咕:公爵做得实在过分。

弄臣是个可悲的角色,他必须不断地为主人找乐,帮助主人实行一切寻欢作乐的计划,因而遭到他人的厌恶和鄙视。对这一切他心里很明白,却无可奈何,谁让他无钱无势无地位,只得以此谋生!你瞧他,浑身披挂着稀奇古怪的装饰物,头上戴着尖顶帽子,脸上画得五颜六色的,一副丑态。最引人注目的是他的驼背,严重的残疾使他有着与生俱来的悲剧性,加上他的特殊地位,更显得怪诞而毫不令人同情了。

利哥莱托走开了,怒火中烧的切普拉诺伯爵和身边的几个贵族商量说,今天夜里请大家和他一起行动,他要让这个该死的弄臣倒霉(他们只敢在利哥莱托身上发泄一下,对罪魁祸首公爵大人却不敢动丝毫,也是一群可鄙的小人!)。

突然,一阵吵闹声打断了宴会厅里欢乐的气氛,原来,是蒙特罗内伯爵闯了进来。这老头儿厉声指责曼图亚公爵玩弄了他的女儿,他气得浑身发抖,说到自己心爱的女儿,又是老泪纵横。厚颜的公爵满不在乎,利哥莱托则更是可气,他在一边油嘴滑舌地帮主人的腔,嘲笑这位伤心的父亲。蒙特罗内伯爵对他怒骂道:

“我作为父亲,向玷污女儿的人发怒,你竟然毫不理解。好吧,我诅咒你!你将遭老天的报应!”

不知怎的,这话击中了利哥莱托的心,他一下子呆住了,两眼直愣愣的,说不出一句话来。在众人面前失态,这在他还是第一次呢。公爵火了,他让随从们把这个疯疯癫癫的老头儿拉出去,然后命令乐队奏乐,大家继续跳舞,客厅里恢复了刚才的狂欢气氛。

在欢乐的舞曲声中,弄臣利哥莱托悄悄的离开了众人。他满面愁容,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原先那股子邪劲儿全然不见了。他低垂着脑袋沿着宫廷的围墙向外走着,消失在浓浓的夜色中。

场景换成了夜晚的大街。

街上静极了,只有利哥莱托一个人在匆匆赶路。他嘀嘀咕咕地反复念叨着:“有个家伙他诅咒了我,”看来,他是真的受到刺激了。突然,暗影里闪出一个人来拦住了他的去路,只见那人蒙着面罩,手里还提着一把剑。利哥莱托吓坏了,以为是劫道的,赶忙掏兜想送上买路钱。可是那人自我介绍说,他是个刺客,是专门替人除掉仇敌的。他问利哥莱托是否有仇人,他可以效劳,而且价格公道,收费低廉。利哥莱托摇了摇头,绕开他,继续往家走。他思忖道:

“我俩都一样! 我用舌头,而他用刀枪。 我教人笑破肚肠, 他制造死亡! 哦,人类和那自然, 你们使我变得邪恶不善。 做小丑,多么的可恼, 成残废,多么的难看。 我每天都必须强颜欢笑, 不能用眼泪解除忧愁和烦恼。 我侍奉的这位主人,年轻又漂亮, 每晚临睡都要对我发号施令: '讲个笑话来听听!' 我立即就得遵命。 啊,多么痛苦! 经常污辱我和蔑视我的侍臣, 我真恨不得咬死你们! 我的邪恶啊,是由你们造成! …… 那老头儿的诅咒总是不断地扰乱我的心房。 我将会遭到灾殃? 不!不会!我不必恐惧!”

他一边走一边想着心事。音乐渐渐起了变化,从阴暗不祥的变成了明亮温柔的,原来,他已经走到了家门口。利哥莱托从口袋里掏出钥匙,打开院子的大门。

一个年轻姑娘从门里迎了出来,她扑入利哥莱托的怀里,高兴的叫道:

“我的好爸爸,你回来啦!”

这是吉尔达,利哥莱托的掌上明珠。她那天真可爱的样子一下子驱散了父亲心中的阴影。利哥莱托紧紧地抱住女儿,感慨道:

“能和你在一起是我最大的幸福,女儿啊,你是我的一切!”

他又想起了刚才那个老伯爵的诅咒,连忙问吉尔达:

“最近你都去过哪儿?”

“除了教堂,我哪儿都没去。”

利哥莱托松了一口气。接着,他嘱咐女儿好好在家里呆着,除了去教堂做礼拜,不准离开家门一步。吉尔达向父亲问起母亲,利哥莱托摇摇头,他不愿意提起伤心的往事:

“她已经死了,在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如今你是我最大的安慰。”

他温柔地搂住女儿的肩膀。吉尔达又问父亲,他到底叫什么名字,为什么从不对她说起。利哥莱托说:

“你没有必要知道我的名字,只需记住我是你最亲爱的爸爸就行了。”

作曲家为这个温情的场面设计了一段相当动人的二重唱,表现了这对父女之间的深厚感情。利哥莱托此时是一位慈爱的父亲,和他在宫廷里玩世不恭的、恶毒的样子判若两人。看来,任何人都有善良的一面,这话不假。

女儿吉尔达像是有什么话要对父亲说,可是又很难说出口,而父亲今天也有点心不在焉。他喊来了保姆乔万尼,问她是否有人来过这里,然后又再三叮嘱她一定要关好大门,防止有人溜进来。 可就在他们说话时,一个人蹑手蹑脚地走进了院子,藏到了树丛中,谁都没有发现他。这人透过树丛一看,倒是大吃一惊:“怎么?是利哥莱托?”

利哥莱托和吉尔达告别,匆匆走出了家门。藏在树丛中的人看到没有危险了,便走了出来。原来,他就是好色的曼图亚公爵,现在装扮成了大学生的模样。他是来寻找在教堂门前看见过的美丽姑娘的,没想到,她就是弄臣利哥莱托的女儿。不过,这并不妨碍他的追求。保姆乔万尼先发现了他,公爵塞给她一个鼓鼓囊囊的钱包,保姆立刻走开了。然后,他快步走到吉尔达前面,跪下来向她表白爱慕之情。吉尔达吓了一跳,连忙大声呼唤乔万尼,可是哪里叫得出来。她想跑回屋子里去,却又被公爵拉住了手。她低下头一看,呆住了:这不就是常常在教堂门口碰见的那个人吗?吉尔达的心猛烈地跳着——她想和父亲谈的就是他,这个温文尔雅、潇洒英俊的青年人。

曼图亚公爵开始他的惯用伎俩了,他温柔而又热情地唱道:

“爱情是灵魂的太阳, 它凌驾于一切之上。 可爱的姑娘,爱我吧, 就像我深深地爱你一样。”

天真的吉尔达被他的歌声打动了,情不自禁地感叹道:

“温柔的话语充盈了我那少女的心,它就好象是天上神圣的声音。”

两人的歌声和谐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优美的二重唱。

公爵告诉吉尔达,他是一个贫穷的大学生,名叫瓜尔蒂马尔德。正想再多谈几句,大门外传来了脚步声,吉尔达以为是父亲回来了,便催促“马尔德”赶紧离开。在爱的誓言中,他们恋恋不舍地分手了。

门外的人不是利哥莱托,而是带戴着假面具的鬼鬼祟祟的几个人:切普拉诺伯爵、包尔萨和随从。他们是来寻机报复公爵的帮凶利哥莱托的。他们爬上墙头,向里面张望。嗬,一个多么漂亮的姑娘啊!她在阳台上站着,好象在想什么心事。——一定是利哥莱托的情人!想不到他还有这份艳福呢。这几个人小声议论着。

吉尔达的确是在想心事,她心情激动地向着夜空呼唤着:

“瓜尔蒂马尔德,我最亲爱的名字,将永远铭刻在我心里。啊,我是多么爱他!”

她唱了一首美丽动人的咏叹调,作曲家威尔第成功地表现了少女对爱情的向往,初恋时光的心态:

“多可爱的名字啊,你使我的心激动, 爱的幸福和欢乐,永远牢记在心中! 我的一切思想和愿望,都跟随着你飞翔, 即使是死我也不会忘记,你已铭刻在我的心上。 瓜尔蒂·马尔德,瓜尔蒂·马尔德, 你永远铭刻在我的心上!”

吉尔达陶醉在自己的感情里,墙外的那几个人也几乎要陶醉在她的美丽和优雅中了。不过他们还没忘记此行的目的。就在他们打算开始行动——去绑架“利哥莱托的情人”的时候,利哥莱托本人走回家来了。包尔萨灵机一动,对他说,他们是来找他去干一件有趣的事儿的:公爵不是对切普拉诺伯爵夫人十分感兴趣吗?现在他们要去把那位夫人绑架来,送到公爵府上去。对这类事儿,利哥莱托干得多了,他很高兴地答应了。包尔萨又说,必须像他们一样,戴上假面具,免得被人认出来,于是,利哥莱托的脸被严严实实地遮住了,甚至于什么都看不见了,他只得由别人领着才能走路。

他们“出发”了——利哥莱托被人领着,在原地转了几个圈,然后,说是到了。他们把一架梯子靠在院墙上,让利哥莱托扶着,一个接着一个翻进了墙里。利哥莱托忠实地扶着梯子,等那群人回来,开始过了半天还是没有动静,最后,他终于忍不住了,扯下了眼罩,天啊!他一下子楞住了:这不是他自己家的后墙吗?不祥之兆使他的心慌得乱跳,他急忙爬上梯子,翻过院墙,一边喊着女儿的名字,一边往屋子里冲。

屋里没人——女儿不在了!院门大敞着。利哥莱托在地上发现了一条头巾,是吉尔达的。他捡起来,把脸埋在头巾里,突然,他抬起头来:是那个诅咒!它应验了!

大幕在利哥莱托扭曲的脸前落下。

第二幕

公爵在客厅里踱来踱去。他满脸不高兴,因为他刚才又去找可爱的吉尔达了,却不料,她失踪了。多情的公爵颇感失落,他唱道:

“到哪里去了,我心爱的美人? …… 仿佛我看见热泪,正涌出你的眼睛, 在那危难的时刻,你感到恐惧担心, 想起我们的爱情,呼唤着我的姓名。 若能使你幸福,我情愿献出生命。 让天堂里的天使也羡慕你的幸运。”

大概任何人,包括最最薄情的好色之徒,在堕入情网的时候,都会有几分真诚。伯爵的这段咏叹调听上去还是挺感人的。

一群人笑着涌进客厅,他们就是绑架了吉尔达的包尔萨、切普拉诺伯爵和几个侍臣。他们高兴地嚷道:

“ 我们把利哥莱托的情人给您抢来了!她可是真够漂亮!”

公爵一听,来了兴致:

“利哥莱托的情人?怎么回事儿?”

这群人七嘴八舌地讲述了他们干的好事:在傻瓜利哥莱托的帮助下,他们翻过墙头,绑架了年轻漂亮的姑娘。现在,这倒霉的弄臣一定在咬牙切齿地骂人呐。

公爵明白了:他们抢来的,肯定是吉尔达!他急急问道:

“这可怜的姑娘她在哪儿?”

“就在这里!”

公爵喜出望外,他扔下这几个人,大步走出了客厅。

望着公爵急匆匆的背影,侍臣们笑了。

就在这时,利哥莱托来了。他神情紧张,脸色憔悴,好象生了重病似的,可嘴里却还像以往那样啦啦啦地哼着小调。那几个人有的略显不安,有的却是幸灾乐祸,其中一个问道: “今天有什么新闻吗?我们亲爱的小丑?”

利哥莱托一边四处巡视,一边装做满不在乎的样子:

“是啊,今天我发现你特别可恨!”

背过身去,他小声嘀咕道:

“他们把她藏在哪儿呢?”

他仔仔细细查看桌子上的一条手帕,又对其中的一位突然问道:

“昨天晚上你睡得好吗?”

“很好,谢谢!”

一个童仆奉公爵夫人之命来找公爵,有人告诉他,公爵在睡觉,不愿意让任何人打扰。另一个却说,他一早就去打猎了。不知内情的童仆很奇怪:他怎么没带侍从,也没带猎刀?

站在一旁的弄臣恍然大悟:女儿一定是和公爵在一起!他一下子控制不住了,愤怒地大声喊道: “她就在这里!你们昨天晚上从我家抢走的那姑娘!”

“你说谁?什么姑娘?”

“我的女儿!我的女儿!”

侍臣们大吃一惊。愤怒的利哥莱托颤抖得几乎站不住了,他声泪俱下:

“你们这些狗强盗, 得到了多少财宝, 将我的女儿卖掉? 你们认为金钱很重要, 可要知道, 女儿是我的无价宝! 如果你们不把她交还给我, 我定要和你们拼个你死我活! 为了保护我女儿的名誉, 强暴面前我决不示弱。 让我进去,刽子手 们, 快快开门!”

这位可怜的父亲差不多是疯了,他拼命地撞通往公爵内室的门,那群人使劲儿把他拉住。一番搏斗之后,他全身都瘫软了:

“啊,天啊,你们都反对我,损害我,都在侮辱我!”

利哥莱托的口气变成了恳求的:

“诸位老爷,请你们可怜我吧, 快把心爱的女儿还给我吧。 你们并不付任何代价, 可对我她却是整个世界! 啊,把她还给我吧, 请可怜我吧,老爷们,可怜我吧!”

威尔第为利哥莱托写的这一大段咏叹调真是感人至深,把一个痛苦的父亲的内心表现得淋漓尽致。

通往公爵内室的门突然开了,冲出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吉尔达。她头发散乱,衣衫不整,满脸都是泪。父女俩紧紧拥抱在一起。可怜的父亲安慰女儿道:

“我的天使,不用害怕,这只不过是个玩笑,我刚才哭过,可你看,现在我又笑了。”

可是女儿却回答说:

“爸爸,我受到了屈辱!”

这话让利哥莱托的心发颤:

“怎么,你在说什么?”

“让我单独和你说吧。”

利哥莱托对一旁的人喝斥道:

“都给我滚!”

人们走了。留下这一对悲哀的父女在客厅里。吉尔达哽咽着向父亲讲述起事情的全部经过:

“每一个礼拜天的早上,我都要去到教堂, 有一个漂亮的青年,热情地向我张望。 彼此并不说话,却用目光表达了心里的愿望。 就是在昨天晚上,他独自前来访问, 激动地向我表明,他是个贫穷学生。 他满怀深情,表白了他那热烈的爱情。 他走了不久,当我心里充满了希望和欢乐, 突然闯进一群人,竟将我拖出家门, 把我拖到宫廷里,啊,我痛苦万分!”

利哥莱托对女儿说:

“我的天使,一切都已明了。我向上帝恳求,一定要报这冤仇。哭吧,女儿,你辛酸的眼泪,就流在我的心头。”

他决定尽快离开这个可恶的地方,但在此之前,要办好几件事情。女儿点头答应了。

一个老头儿被公爵的侍从押着,走过客厅。他就是诅咒过利哥莱托的蒙特罗内伯爵。老头儿向墙上挂着的公爵画像狠狠地瞪了一眼,而一旁的利哥莱托的眼光比他更加狰狞,吉尔达很害怕,她对父亲说:

“宽恕他吧,爸爸,就像上帝宽恕我们一样。”

而她又自言自语道:

“伟大的神明啊,我爱他爱得多么真诚,但他对我却如此薄情。我求您哀怜这负心的情人!”

第二幕到此结束。

第三幕

第三幕的场景换成了郊外。夜晚的景色十分荒凉,秋草在风中摇摆,小河里的水看上去仿佛是黑色的,它无声地流着,散发出一种不详的味道。

近处是一座破败的小房子,看得出是一个乡村小客栈,敞开着窗户。昏黄的烛光下,是我们在第一幕中看到过的刺客斯帕拉夫契列。他正在擦着一把长剑。

门外,利哥莱托和吉尔达在谈话。女儿向父亲承认:她仍然爱着公爵。做父亲的无奈地摇头:

“可怜天下女人心!如果我使你相信,他早已负心,你是否仍然那样痴情?”

“我说不清,但他会对我忠诚。”

“他?那你就等着瞧吧!”

有人往这边走来,父女俩躲到了墙边。

“啊,爸爸,这是他!”

不错,这是公爵,不过,这一次,他装扮的不是大学生,而是骑兵模样。只见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小客栈,朗声对里面的斯帕拉夫契列吩咐道:

“一间卧房,一瓶好酒!”

看上去,他神情很愉快。利哥莱托对他可太熟悉了——不用说,又是一场艳事。他暗示女儿别出声,然后,他们悄悄走到另一个窗口,向里面张望。公爵正在宽衣。只听他得意洋洋地唱起了歌:

“女人爱变卦,像羽毛风中飘, 不断变主意,不断变腔调。 看上去很可爱,功夫有一套, 一会儿用眼泪,一会儿用微笑。 你要是相信她,你就是傻瓜, 和她在一起,不能说真话。 可是这爱情,又那么醉人, 若不爱她们,岂不是辜负了青春。”

这歌声真是愉快、轻飘,窗外的吉尔达却是心如刀割。利哥莱托让她接着往下看:斯帕拉夫契列走进来,把一瓶酒和两只酒杯放在桌上,随后,一个漂亮的年轻姑娘也走了进来。公爵笑容满面,一把将她揽如怀中。姑娘挣脱出来,但是并不走开。斯帕拉夫契列出去了,公爵把她拉住,开始唱一首甜蜜的歌:

“美人凭我的记忆, 有一天我曾和你相遇, 以后我到处找你, 今天终于和你在一起, 今后我这颗心, 也只能属于你。”

窗外的吉尔达痛苦至极。若不是父亲有意让她再多听听,她肯定会跑走了。

窗里的那个姑娘可不像吉尔达那么天真:

“哈哈,你这么容易忘记, 从那时起,你已经追逐过两打以上的妇女。”

她根本不相信公爵的甜言蜜语,弄得公爵更加急切了:

“对我温柔点好不好?欢乐和爱情已来到,别愚蠢地把它放跑。”

然后,他又以更加热情的语气唱道:

“赞美你,美丽的爱神, 我是你忠实的仆人; 你一句话就能消除我的痛苦, 只有你能给我带来欢欣。 快来,靠近我的胸怀, 听我的心跳得多么厉害。”

这时,那个姑娘——她叫玛德莱娜——也在一起唱着:

“哈哈,你开这样的玩笑, 我觉得十分好笑, 它有几分可信, 我心里完全明了。 漂亮的老爷, 类似的谎言我已听过不少。”

作曲家威尔第巧妙地让窗外的父女也加入进来,形成了一首虽然歌词和情感各不相同、但音乐十分和谐的四重唱。吉尔达唱道:

“多么丑恶啊, 同样的谎言,我曾倾听,我曾相信。 心儿受欺骗,多么不幸,多么伤心! 我怎么会爱上这样一个人!”

父亲利哥莱托安慰道:

“安静,安静,你何必泪流不停。 他欺骗了你,这已经得到证明。”

这首四重唱写得极其精彩:公爵以高亢而甜蜜的腔调大谈爱情,玛德莱娜满不在乎地打着哈哈,吉尔达悲伤地叹息,利哥莱托则一边安慰,一边狠狠地发誓要为女儿报仇。

现在,吉尔达对公爵的为人已经清清楚楚了,利哥莱托达到了带她来此地的目的。他让女儿马上回家,穿上男式服装,准备好马,等他“办完事”一同离开这座可恶的城市。

吉尔达走了。利哥莱托走到另一边墙根下,和等着他的刺客斯帕拉夫契列商量起来。

刺客告诉了利哥莱托他的行动计划:午夜时分,他将把受委托杀掉的那个人扔到河里。利哥莱托反对:

“我要亲手处理。”

“好吧。那人叫什么名字?”原来他并不知道公爵是什么人。

“你是不是还想知道我是谁?告诉你,他姓罪恶,我姓惩罚!”

利哥莱托恶狠狠地回答,然后转身走了。

天色越来越阴沉,一场暴风雨即将来临。刺客不见了。屋子里传出玛德莱娜的声音:

“你走吧。我哥哥来了。”

可是公爵此刻哪里肯走。他看到玛德莱娜有些惊慌,还以为是她已被他吸引,不能自持了,他心里十分快意。

刺客走了进来,对公爵说:假如不嫌弃,可以住他的房间,只要付二十块金币就行。公爵高高兴兴地跟着他上楼去了,临走是还对玛德莱娜悄悄耳语,意思是等一会儿她也上去。

玛德莱娜一个人留在楼下,她显得非常不安。

公爵的确是累了,他刚一躺下,就睡着了。

楼下,斯帕拉夫契列和妹妹玛德莱娜在昏暗的烛光下面对面坐着,喝着公爵剩下的那瓶酒。玛德莱娜轻声说:

“这人长得挺英俊的,真让人着迷。”

“不错,他还让我赚了二十块金币。不过,还会更多些的。”

玛德莱娜完全明白,哥哥下一步是做什么——他们俩就是以此为生的,一个以美色诱惑,一个杀人赚钱。可是这一次玛德莱娜多少有点恻隐之心。尽管她不相信任何甜言蜜语,但她对这位客人却还是欣赏的。

风雨大作。破败的房子到处发出唧唧嘎嘎的声音,令人害怕。 一个人出现在门外,身穿骑士服装,大大的斗篷遮住了脸。只听这人自言自语道:

“啊,我已不再有理智,任凭爱情驱使!原谅我吧,亲爱的父亲!”

原来,这是乔装的吉尔达。她来做什么? 里面的兄妹俩还在议论:

“哥哥,你放过他吧。他就像太阳神一样可爱。”

“去,把麻袋给我补好。”

“做什么?”

“去宰了你的太阳神,然后装进麻袋,扔进河里。”

“你这个魔鬼!听我的:那驼子不是已经给了你一半酬金?你等他再来,把他干掉,另外十块金币也同样归你。”

斯帕拉夫契列火了:他们干这一行的也有规矩,怎能杀雇主?

这一番对话都被门外的吉尔达听得清清楚楚。她吓了一跳。

门里的斯帕拉夫契列准备行动了,玛德莱娜拦住他的去路:

“我去叫他逃跑!”

“金币不想要了?”

“宁可不要!”

“算了,让开!”

“不!”

当哥哥的想了想:

“找个替死鬼怎么样?如果午夜钟声响起之前有人来敲门,我就杀了他顶替。”

“有谁会在这种天气来这里?”

吉尔达心一动:

“一个念头诱惑着我的心,为负心人献出生命!也为了你,我亲爱的父亲!啊,上帝啊,可怜我这不幸的人吧!”

只听斯帕拉夫契列说道:还有半个钟头。再没人来,我就上楼去。

玛德莱娜哭了:“再等等!”

门被敲响了。兄妹俩都吃了一惊。

“谁?”

“我是个可怜的乞丐,请让我进来吧!”

这声音是颤抖的,就像是行将倒毙的人一样。

玛德莱娜和哥哥对视了一下。斯帕拉夫契列提着剑走向门口,此时,吉尔达在门外叹道:

“我这样年轻,就要结束生命, 上帝啊,请饶恕这些罪人! 亲爱的父亲,原谅女儿的不幸! 我要用你给予的生命, 去救我所爱的人!”

门开了,吉尔达不顾一切地挺身冲进去,正撞在斯帕拉夫契列手中的剑上。一声都不吭地,她倒下了。

利哥莱托从风雨中走来,他满怀快意地唱道:

“报仇的时刻终于来到! 我整整等了三十天! 无可奈何我装出一副笑脸, 暗地里以泪洗面。 天上狂风暴雨, 地上密谋杀人! 哈,我很伟大,绝非庸人!”

远远传来午夜的钟声,这是他和刺客约定好的时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门开了,斯帕拉夫契列走出来,看见是利哥莱托,便让他稍等,然后进屋,拖出一个沉重的麻袋。

“这里是你的仇人,他完了。”

“太好了!把灯给我。”

他很想看一看公爵大人此刻的表情。可是刺客不同意,他拿了钱,便回屋去了。

利哥莱托拖着沉重的麻袋,一边往小河那边走去,一边自言自语:

“死啦?哈,没错,是死了。有必要看一下吗?……肯定是他。看,一个小丑的力量有多大!我的主人现在倒在我的脚下。好啊,我的痛苦现在已被复仇的欢乐替代,那波涛是他的墓地,这麻袋是他的寿衣,快,扔进河里去!”

正当他要把麻袋扔下河去的时候,突然,传来一阵歌声。这歌声十分轻快,却足以让利哥莱托打心眼里发抖:

“什么声音?莫非是鬼魂?不,不,那是他,是他的声音!”

是的,的确是公爵的声音,他又在唱那首快活的歌了:“女人哪爱变卦……”

利哥莱托哆嗦着手,解那只麻袋:

“是谁做了他的替身?”

麻袋打开了。利哥莱托大叫一声:“天啊,我的女儿!”

他揉揉眼睛:

“这不可能,她已经听我的话,去了维罗纳城。是幻觉在捉弄我!”

可是,很不幸,眼前这张苍白的脸就是吉尔达!

利哥莱托悲痛地扑倒在女儿身上,绝望地喊道:

“我的吉尔达呀,告诉我,是谁把你杀害的,你说话呀!孩子!”

吉尔达真的发出了声音,但是非常微弱,几乎听不见:

“我的好爸爸……”

“你伤得厉害吗?快告诉爸爸!”

“刺中了我的心……”

吉尔达拼尽最后的一点力气,对父亲说:

“我欺骗了你,罪在自身;是我的爱情,要我为他去牺牲!”

抱着越来越虚弱的女儿,利哥莱托心如刀绞:

“我可爱的天使,看看你的爸爸,他在跟你说话。你别闭上眼睛,说话呀,吉尔达!”

吉尔达用细若游丝般的声音唱起全剧最后一首歌,其动人的力量却是令人震撼:

“在那遥远的天堂里,有天使在飞翔, 我将去那里,去母亲身旁, 我们将在一起,为你祈祷上苍。 请你一定原谅他,宽恕他…… 永别了,爸爸, 在天堂里,我们为你……”

利哥莱托不断地狂呼女儿的名字,直到吉尔达再也没有一点声音,直到他自己倒在女儿的尸体上。

大幕在管弦乐队强烈的悲叹声中合上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52469.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9
下一篇2024-01-0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