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逝世28年,二婚娶徒弟被“骗”多次,功勋教练陈忠和现状如何?

妻子逝世28年,二婚娶徒弟被“骗”多次,功勋教练陈忠和现状如何?,第1张

陈忠和现在已六十好几,身体硬朗,生活惬意,常常打高尔夫以自娱,平时也喜欢与人喝茶谈天。

说到中国女排,大家都很关注。大家记得郎平教练以及一些主力队员的名字。但有一位六旬老人,他的面孔估计大家都很熟悉,却叫不出他的名字。他就是曾带领中国女排夺得2003年的世界冠军和2004年的奥运冠军的主教练陈忠和。

陈忠和19岁时就成为了排球运动员。因为身高不够18米,他是队里的一名替补。但他身形灵巧,动作灵活,在场上也很敢拼,也得到了队友们的认可。总的来说,因为不是主力队员,陈忠和作为排球运动员的生涯并不长,很快便转入了教练员的队伍。

在做球员的时候,没想到有一位女队员向陈忠和表白,两人彼此爱慕,很快,便组成了家庭。婚后的陈忠和在事业上也迎来了转机,成为了国家队的陪练。陈忠和的性情温和,他的善于观察和冷静分析给予了女队员们许多帮助,因而他在女队员们中有了“中国第一陪练”的称号。做陪练,收入并不高,但陈忠和却乐在其中。

一转眼之间,八年时间,一晃而过。在这段时间中,虽然夫妻俩相聚的时间并不多,但一直关系和睦。后来,陈忠和和妻子有了一个女儿。陈忠和刚好被调回家所在的福建女排做主教练,在家的三年时间他用心带领福建女排的实力的进步,也难得地花时间照顾好自己的家庭。三年时间过去,国家队又召唤他回到国家队做助理教练,陈忠和毅然决然地再次离开家,来到北京。家中的妻子也表示理解,安心照顾孩子和家。直来后来传来妻子因搭火车而意外身亡的消息,陈忠和的生活暂时停滞了。他为妻子的离世痛苦了很久,这也是他人生的最低谷。

这时,得知陈忠和妻子亡故的噩耗后,陈忠和曾经的徒弟,李东红来到了师父的身边。她一直开导、鼓励师父重新拾起生活的勇气,并为他承担家务。陈忠和明白了她的心意,却不想拖累她。因此,一直没有接受李东红。但最终陈忠和被李东红的真情打动,两人再组了家庭。恰逢此时,郎平邀请陈忠和再次带领国家队出征。而此时的李东红已有身孕,为了不影响陈忠和专心为国效力,她没有告诉陈忠和,默默去做了流产。得知实情的陈忠和觉得十分对不住为爱“欺骗”的妻子,但命运之神没有忘记齐心协力,为国作出牺牲的两夫妻,后来他们有了一个儿子,让这个小小的家庭更加温暖。

女排的成绩在不断地提高,陈忠和也就这样逐渐地成为了带领女排为国冲锋陷阵的主心骨——主教练。终于,陈忠和和女排运动员的努力没有被辜负。在2003年,陈忠和率领的中国女排在时隔十七年后重新夺得世界冠军。在2004年,更是一举夺得了奥运会冠军。在两度夺冠后,陈忠和褪去了中国女排主教练的光环,回归家庭,过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7月4日,中国女排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清晨,伴着阵阵凉风,中国女排教练员、运动员,在领队赖亚文和主教练郎平等的带领下,参加北京天安门的升旗仪式。他们身着红色运动服,与国旗融为一体,蓝天下,伴着庄严地国歌,他们行军礼,目送着五星红旗缓缓升上天际。

观看完升旗仪式,女排一行人参观了国旗护卫队的营房、荣誉室,观看了介绍国旗护卫队、三军仪仗队的短片,与国旗护卫队的官兵们进行了座谈、交流。当看到营房外摆放的执勤、训练时所穿的马靴,郎指导很有经验的拿起一只,观察鞋底、鞋跟的磨损情况,听说他们每年要穿坏这样的四双靴子,郎指导不禁感叹官兵们训练的艰辛。在座谈会中,女排的姑娘们你一言我一语,向小伙子们抛出各种问题,“你们挑战了什么不可能“,”训练时受过伤吗“,这下给平常严肃腼腆的官兵们问懵了,一边回答问题,一遍略显羞涩与紧张。

上午九时,国旗护卫队的成员们开始了一天的常规训练,在炎炎烈日下,战士们穿着整齐的军装,在地面上踏出如一人的脚步声。几十人的阵容,整齐划一,让女排的成员们赞叹不已。在安排下,女排的成员也被分为两队,加入到训练之中,亲身感受战士们的艰辛与不易。部队的领导关心女排队员,担心天气炎热,对于女生难以承受。但是女排的队员们还是坚定的表示,要与战士们一样在太阳底下训练。

过程中,女排的队员们感叹战士们的辛苦。女排的队员和教练员都有周日可以休息,但是三军仪仗队的战士们每天都要执行任务,且任务繁杂。毕竟,升国旗每天都要升,这是不可停止的。

女排的队员们对于战士们的意志也是赞叹不已。她们说:“战士们在烈日炎炎下训练、执勤,流下那么多的汗水,也有的战士被伤病一直磨练着……我们有一些小病、小伤,不能有一点疼痛就产生心理上的反应,而是要向他们去学习,像他们那样去坚持。”

面对三军仪仗队,女排姑娘们虚心学习。这样别开生面的爱国主义教育,为接下来女排备战亚运会、世锦赛,增加信心,增加为国争光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一字履善,号文山,南宋庐陵(今吉安)人。

南宋末年,朝廷偏安江南,国势弱小,北方蒙古族于1271年结束了内部争夺皇位的自相残杀局面,建立了元朝,接着把侵略矛头直指南宋。1273年,丞相伯颜统20万大军攻下襄、樊,以此为突破口,顺江而下,两年不到,便后临南宋首都临安的近郊。蒙古兵所过之处,尸横遍野,血流成河,农田荒废,百业凋敝,这是一场空前残暴的野蛮的侵略战争,南宋面临着亡国灭种的严重威胁,文天祥就是在这种形势下出现的抗击侵略的伟大民族英雄。

南宋朝廷长期为投降派所把持。还在1259年,宰相贾似道便以称臣、割江北地区和岁纳银绢各20万两匹为条件,暗中屈膝求和。伯颜却意在灭宋,并不停止南侵。1275年,将贾似道十三万大军消灭,朝廷便再无可用之兵。此时宋恭帝在位,年仅四岁,太皇太后谢氏临朝听政,不得不发出“哀痛诏”,号召天下四方迅速举兵“勤王”。文天祥当时正担任赣州知府,他“捧诏涕泣”,并立即行动,在两三个月内便组织了第一支“勤王”队伍近万人,几经周折,赶到了临安。而在成千上万大小地方官中,带兵勤王的只不过他和张世杰三人而已,这个政权腐朽到什么程度,可见一斑。1276年正月十八日,伯颜兵临皋亭山,左相留梦炎早已投降叛变。其他大臣或已投降。伯颜虽愿受降,却要右相陈宜中去元营洽谈,陈哪有这个勇气?当天晚上便逃之夭夭。谢太后唯珂派人只剩下一个文天祥。他毅然临危受命,但不是去投降,他考虑是“战、守、迁皆不及施”,“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他甚至借此机会观察一下敌营的虚实以谋“救国之策”。但是他没有想到,正当他指斥伯颜扣押不能返回宋营,他的义兵则在同时被投降派命令解散。敌人的凶残不曾使文天祥受困,昏庸的朝廷和无耻的投降派却使他遭到了第一次严重的挫折。

1276年二月初九日,文天祥被押送去大都(今北京),行至京口(今镇江),在义士的帮助下,逃脱了虎口,据他在《指南录后序》所记,至少有十六次幸免于死,经过千辛万苦,于四月初八日逃到了温州,此时他听说度宗的两个儿子(即恭帝的两个兄弟)已逃到福州,于是立即上表劝进。不久,被诏至福州,任右丞相兼枢密院事,后又命为同都督。七月,文天祥便在南剑州(今福建南平)打起帅旗,号召四方英雄豪杰,各各起兵,民复失地。1277年三月,文天祥统兵进军江西,收复南部数十州县,同时围困赣州,湖南、湖北皆起而响应,震撼了江南,鼓舞了人民的反侵略意志,使元统治者大为惊慌。元忙调40万大军来解赣州之围,另派兵五万追 击文天祥。文部不过五千余人,这年八月,空坑一战,遂致大败,部将数人牺牲,文妻及子女皆被俘,赵时尝在紧急中假扮文天祥,吸引了元军,文才得乘间逃脱。赵随即被杀。这是文天祥在一年多时间内所遭到的第二次重大挫折。

但是文天祥并没有灰心丧气,他下定决心抗元到底。1278年11月,他收拾残军,加以扩充,移兵广东潮阳,不幸于十二月二十日兵败五坡岭,文天祥自度难以逃出重围,当即吞服随带的冰片,以求一死,免遭污辱,但他并未死,而在昏迷中被俘了。这是他遭遇的最后一次严重的挫折。从此以后,文天祥便再也不能统领义军在战场上与元军拼杀。

文天祥被俘后,打定主意,只求义死而不求苟生。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还在伯颜将他扣押北营时,他便明白地告诉对手:“宋状元……所欠一死报国耳,宋存与存,宋亡与亡,刀锯在前,鼎镬在后,非所惧也,何怖我?“1279年十月,元平章阿合马来文天祥囚所劝降,文天祥长揖就坐,不把他放在眼里,阿合马却要他下跪,文天祥说:”南朝宰相见北朝宰相,何跪?“阿合马以胜利者自居,傲慢地说:“你何以至此?”文天祥嘲讽地说,南朝若早用我为相,你去不了南方,我也不会到你这里来,你有什么可神气的阿合马用威胁口气对左右说:“此人生死尚由我。”文天祥正义凛然道:“亡国之人,要杀便杀,道甚由不由你。”阿合马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同年年底,元丞相孛罗审问文天祥。孛罗一来就摆威风,要文跪下,遭到文拒绝,左右便用武力强使文天祥作跪拜状,文凛然说道:“天下事,有兴有废,自古帝王以及将相,灭亡诛戮,何代无之?天祥今日……至于此,幸早施行。”临刑前夕,皇帝忽必烈亲自出马劝降,以宰相之职作为诱饵,妄图使文天祥投降,但遭文天祥严厉拒绝。忽必烈只好问他,那你究竟要什么呢?文天祥回答说:“愿以一死足矣!”文天祥这种以身殉国,视死如归的的伟大精神使得敌人束手无策,一筹莫展。这实际上等于宣布了反侵略战争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和他自己所赞颂的“正气”的胜利。也等于宣布侵略者的失败,是一切投降派和卖国贼的失败。

在国家民族危亡紧急时刻,文天祥无时无刻不把国家民族利益看作最高的利益,对投降派和奸佞之徒从不留情。1259年,元军渡江围鄂州,皇帝宠幸的内侍董宋臣怂勇宋帝迁都,文天祥勇敢地上疏,乞斩董宋臣。1275年,朝廷追封投降元军大将吕文德为和义郡王,又提拔他的侄子吕师孟为后部尚书,投降气氛一时弥漫京城,文天祥又上书乞斩吕师孟,以稳军心。文天祥被俘后,留梦炎一班降贼都曾硬着头皮来劝降,文一律唾骂之置,就连先已投敌的宋恭帝前来劝降时,也被置之不理。文天祥明确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他并不对帝王愚忠,而只无条件地忠于国家和民族。

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在大都柴市口英勇就义。他死后留下了大量诗文,其中如《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狱中所作的《正气歌》以及死后从其衣带中 发现的“衣带诏”(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都已成为光照日月、气壮山河的绝唱,成为民族精神财富的宝贵部分。文天祥也因此成为永垂不朽的民族英雄。

邓世昌(1849年10月4日—1894年9月17日 ),原名永昌,字正卿。

如果仔细查找当时的文献,宣传材料中的邓世昌其实并不全面。

真实的邓世昌是一个人情世故通达的高级军官。邓世昌是那批赴英留学生中年龄最大的,而最小的是后来大清最后一代海军军门:萨镇冰。同时,他也是唯一有社会经验的。在加入马尾学堂成为军人之前,邓世昌是一个商人,而且是一个港商,他的人情练达超过了他所有的同学

他在北洋水师中,本来有着先天的不足。邓世昌是北洋水师舰长中唯一的非闽籍汉族军官。而福建人的排外,是连丁汝昌也头疼不已的事情。后来,直到抗战胜利,中国中央海军始终被冠为“闽系海军”,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

而邓世昌就能够和闽系军官们很好的相处,使他们能够对他较好的接纳。因此,他在同辈中才能够脱颖而出,丁汝昌对他倚若心腹,这可以从邓世昌的头衔看出来。甲午战争前夕,北洋水师的军官中,最高军官丁汝昌是海军中将-提督,以下是刘,林两海军少将-总兵,一般的舰长,都是海军上校(副将),比如济远的方伯谦,经远的林永升,军舰小的就更低些,比如超勇巡洋舰的舰长林履中,就是中校(参将),还有少校(守备)的,比如平远巡洋舰舰长李和。而邓世昌则比一般舰长要高,他的职务应该是海军准将(中军副将记名总兵),和杨用霖持平,地位仅次于李鸿章青眼关照的刘步蟾和林泰曾。而邓的致远巡洋舰属于轻巡洋舰(快碰船),其实档次低于邱宝仁的来远和林永升的经远,它们都是重巡洋舰(炮塔舰),邓能够得到这样的头衔,显然不是由于统带军舰的重要,而是因为他作为中军副将,带有参军长或副官长性质的职务和中枢更为接近。如果他没有丰富的社会经验,署理这个位置是很难想象的。

值得一提的是刘,林,邓,杨这四名优秀的中国第一批现代军官,全部在甲午战争中以身殉国。可见,在对军官的基本品质选择上,传统的教育和官僚体系,也自有它独到的地方。

真实的邓世昌同时又是一个勇敢而多少有些鲁莽的军官。他练兵有方,勤奋过人,出海常在大洋上作演习而闻名,他带兵非常严格,甚至近乎苛刻。在大东沟海战前,他正在受到审查,理由就是治军太严,而“鞭打士兵致死”。他带船多年,事故率在北洋水师各舰长中最高,他担任镇字号炮舰舰长的时候,曾经在风浪中把军舰搁浅,担任扬威舰舰长的时候,一次煤带的不足,在海上漂流了许久,一次因为不熟悉水情,螺旋桨叶片刮底受损。这些记录因为他另有敢做敢为的精神而没有影响他的升迁,但是作为舰长,邓大人也难辞其咎。

在水兵中因此称邓世昌为“邓半吊子”,意思大概是“太酷了”。北洋水师的官兵起外号挺有水平的,比如称方伯谦为“黄鼠狼”,就惟妙惟肖。

对邓世昌最后牺牲的描述其实并不十分清楚,比如他“扼犬浩叹”“义不独生”等等,都只能是当时救援水兵的印象,是不可能派记者潜到水下找邓大人核实的。但是几乎所有人都忽略了两个重要的细节。

第一,邓世昌的致远舰为什么会身负重伤,舰身倾斜。

那是因为邓世昌下令突出阵前,独自抵抗日军本队和第一游击队的几乎全部炮火。他并不是疯狂,而是履行自己的职责。当时北洋水师摆成的队形类似一个八字,旗舰定远在最前面,因此顿成日军集火射击的目标,北洋舰队没有想到日军炮火如此准确和凶猛,顿时被打掉了指挥部,全军陷入混乱。

邓世昌的致远在定远左侧后方,他的职务是“中军副将”,现在说法,直属队的指挥官,他和其他舰长不同的责任就是救护和掩护旗舰,面对日军的狂攻,他毅然采用了一种富有个性的做法来完成自己的职责--冲出队前,升旗吸引敌人火力。关于邓升旗的目的还有一些争议,但基本结论是他并不是要接管指挥,而是升起类似将旗,或者日本海军Z字旗那样的旗帜,表示挑战。

结果对致远舰是灾难性的,因为致远号属于英国制造的轻巡洋舰,装甲薄而机动灵活,拼防御力是它的弱点。但是,它的牺牲换得定远镇远从最初的慌乱中清醒过来,重整旗鼓,如果不是丁汝昌这时已经负了重伤,此战胜负还很难料。邓世昌是尽到自己的职责了。

第二,邓世昌为什么去撞击吉野

弹药垂尽应该是文人的杜撰。真正的原因是邓世昌冷静的在采取里萨海战的撞击战术,这是甲午海战前最近的一次大规模海战,也是最能参考的吧,那一战,意大利人就依靠撞击一举改变了战局--当然,邓世昌无从知道这也是海战史上最后一次成功的主力舰撞击作战。这表现了邓世昌优秀的战术素养,他的致远舰速度是北洋舰队最快的,而且船首下暗藏冲角,他也了解对手,所以直扑日本巡洋舰吉野,而不是比睿这种装甲舰,吉野是火炮射速快,但是装甲较薄的英国军舰,如果真的撞上吉野,他应该是比较有把握送它到海底的。

事实上十年以后,吉野号也的确是被撞沉的,它被日本海军自己的战舰误撞,立即就沉没了,邓世昌选择目标相当的冷静。

至于吉野号比致远号快,那不是问题,因为日军当时是首尾鱼贯阵,吉野是在队列之中,面对撞击它不能随便改变位置和航速,否则就有会和前后的日舰相撞的危险。这相当于一个死靶子!

确切的说,致远对吉野,不是“追”,而是“截”,所以,吉野就算快,也无法发挥它的机动优势。

邓世昌不愧是一个优秀的职业海军军官!

致远舰是功败垂成,传统认为它是被日军鱼雷击沉,而实际资料显示日军并没有在海战中发射鱼雷,当时的鱼雷水准很低,还不适合于攻击机动目标,中国福龙号雷击舰对西京丸的攻击也一样失败,此时的鱼雷,更适合攻击锚泊固定目标。由于致远舰沉没太象典型的中雷沉没,现在的普遍看法是日军炮弹引爆了致远舰的鱼雷。

我个人认为,致远的沉没,邓世昌不够细致的性格和战斗作风或许也起了一定因素。因为北洋舰队接战之前,曾经明令各舰把鱼雷投弃水中,以免殉爆,而致远舰由于某种故障,恰恰无法投放自己舷侧发射管中的鱼雷(致远水兵证实)。而邓世昌对此的反应是:随它去吧。没有积极采取措施排除故障,带着这个“危险品”就急切的投入了战斗,恰恰是这颗随它去吧的鱼雷,造成了致远舰的覆没。

也许真实的邓世昌,才是有血有肉的。对他的评价,还是让光绪给他写的诗句来说吧:“此日漫挥天下泪,有公足壮海军威。”

吴冠希520发文表白张常宁点赞 ,亲吻排球证实恋情。

北京时间5月20日,江苏肯帝亚球员吴冠希凌晨发文隔空表白,随后女排名将张常宁点赞。中午,江苏队官博发布520主题海报,吴冠希的照片中他亲吻着排球,明显也在证实这一恋情

“520快乐,爱永远(爱表情)(4ever=forever)。”今天凌晨1点01分,吴冠希在个人微博上这样写道。随后,女排名将张常宁点赞,之前有媒体曾曝光她与吴冠希同游迪士尼,此番也算是证实两人恋情。

中午,江苏肯帝亚篮球俱乐部官微发布520海报,图中“冠希亲吻着排球”,证实吴冠希与张常宁的恋情。

上赛季,吴冠希共为江苏肯帝亚队出战41场,场均上场185分钟,可以得到79分52篮板03助攻08抢断13盖帽。凭借上赛季的出色表现,吴冠希入选国家男篮红队,目前正在随队训练。

来源:搜狐体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66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