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 好意思哈。。。不知道湖南哪里有养鸽场。。。但是希望下面的文章能鼓励你创业哈 昌江80后中专生自建养鸽场 年产值过百万 金融危机下,工作岗位日趋成为一种稀缺资源,诸多80后大学毕业生为工作焦灼奔波之时,同属80后、学历仅为中专的钟香伟,回到村里自主创业,不仅为自己闯出了一条路子,还带动了12名农村劳动力就业。
积累
在昌江昌化镇大风村鸽子养殖场,钟香伟正在搅拌饲料。记者张杰 特约记者曾高文 摄
4月22日上午,在一片“咕咕——”叫声中,家住昌江黎族自治县昌化镇大风村的钟香伟,正在养鸽场里给鸽子调配饲料,饲料由玉米、豌豆、高粱、小麦等搅拌而成,据说鸽子吃后肉嫩味鲜美。搅拌完毕,他又和工人分头查看种鸽笼外面挂的生产记录卡,卡片上分别记录着种鸽产蛋日期、出仔只数、并转窝等多项内容。
尽管未到而立之年,皮黑眉浓的钟香伟的头发已开始谢顶。1999年7月从五指山市一所中专学校畜牧兽医专业毕业后,钟香伟进入五指山养鸽场打工,月薪800元。和一般人不同,他一边在养鸽场工作,一边学习养鸽技术,还买来大量相关书籍自学。4个月的打工经历使他初步具备了养鸽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以后办养鸽场奠定了基础。
挫折
2000年10月,钟香伟自筹1万多元购买了160多对美国白羽王鸽进行养殖,仅10个月后就发展到1200多对。他接着向昌江县农行贷款10万元,同时自筹资金5万元改造场房,扩大养殖规模,逐渐形成全县最大的养鸽大户。
自主创业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05年台风“达维”使他几乎遭遇灭顶之灾,台风掀掉了石棉瓦铺就的鸽笼屋顶,掀翻了鸽笼,3000对种鸽要么被砸死,要么飞走,鸽蛋则泡在水里坏掉,雇用的3个工人集体离职。“损失高达20多万元,我几乎心灰意冷,准备放弃宣布破产。”钟香伟回忆。
致富
和哥哥商量后,钟香伟决定咬紧牙关从头再来。银行不肯贷款,他就通过民间借贷解决。“我就是不服气,一场台风打不倒我,也不能让别人笑话我破产!”钟香伟对海南日报记者说。
养鸽场重新恢复正常后,钟香伟起早摸黑,每天给鸽子打扫卫生、消毒、配饲料、饲养、登记种鸽生产记录卡,夜间查看鸽子情况,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一个人干几个人的活。
几年功夫下来,他的养鸽场再次发展成昌江最大的种鸽和肉鸽生产供应商,现有种鸽6000对,乳鸽7000多只,鸽子总数近2万只,年产值144万元,年利润45万元。
“所借的钱款已于去年连本带息全部还清,还以每人月薪1000-1200元雇用了12名村民到养鸽场打工。”钟香伟说,现在他每月卖乳鸽约7000只,每只价格16-17元,主要销往昌江、东方和儋州。
2008年8月,钟香伟发起成立昌江县昌化镇大风田园养鸽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由5个农户共同出资300万元组成,目标是一年提供18万羽肉鸽,带动周边乡镇共同致富。此外,今年初,昌江县决定协调金融机构贷款给钟香伟30万元用于扩大养殖规模。
“人活一口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如今的钟香伟有些踌躇满志。 桐城新渡镇双墩村青年民兵刘志成,前些年一直在湖南省某农场做工。现在刘志成的养鸽场已有5000对肉鸽,并在本镇徐河村又建起一处养鸽分场,每年纯收入6万元。自打建起“农家书屋”,很多农民开始告别传统的生活习惯,学文化、学科技的越来越多,思发展,想致富的与日俱增,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明显改变。 桐城新渡镇双墩村青年民兵刘志成,前些年一直在湖南省某农场做工。2007年回家过春节,到家门口的“农家书屋”走一遭,翻阅一些养肉鸽的书籍被深深吸引,便萌生养鸽的念头。说干就干,刘志成倾其所有10万元,从湖南购买种鸽100对,建起养鸽场。刘志成边去“农家书屋”看书边养殖,摸索经验。现在刘志成的养鸽场已有5000对肉鸽,并在本镇徐河村又建起一处养鸽分场,每年纯收入6万元。 自打建起“农家书屋”,很多农民开始告别传统的生活习惯,学文化、学科技的越来越多,思发展,想致富的与日俱增,农村的生产生活习惯明显改变。不少村以“农家书屋”为依托,大力组织开展“多读书、读好书”、“讲文明、树新风”等评选活动,通过典型带动形成学科技、树新风的良好风气。走进新渡镇新城村“农家书屋”,20平方米的书屋内,东面书架上摆放着各类图书1500多册,西面挂着30多种杂志、报纸,北面码放着100多种电子音像制品,屋的三方摆放了一排长条桌子,周围四五位村民正在认真看书。 建“农家书屋”是我市35项民生工程之一,去年省、市两级财政投资66万元,在33个村建起“农家书屋”。今年省、市财政又投资80万元,再建40个“农家书屋”,可望年底前陆续向村民开放。“农家书屋”的建成,使农民不用出村就可以读书、看报、学知识,越来越多的农民像刘志成一样,从“农家书屋”这项民生工程中挖到了“金元宝”。农家书屋,正成为农民精神文化的乐园和科技致富的加油站。很多农民深有感触地表白,建金屋,建银屋,不如给老百姓建个书屋! 办生态养鸽场 科学养殖致富房前的鱼塘里,成群的鱼儿在自由自在地遨游;屋后的山上,树林葱茏;屋边的菜地里,西红柿随风摇摆;不远处传来鸽子“咕咕咕”的欢叫声。这是笔者在江山市虎山街道江山底村朱园园创办的生态养鸽场看到的景象。
朱园园的老家在峡口镇峡周村,初中毕业的她曾打过工、搞过货运,2004年6月,朱园园决心另辟蹊径创业。朱园园有位表姐从养鸽起步,靠辛勤打拼,逐步走上了致富路。朱园园决心也走养鸽致富之路。2005年7月,朱园园东借西凑筹集5万多元钱,买来400对鸽种,租用本镇峡里村空闲旧屋,因陋就简办起了养鸽场。刚开始时,由于缺技术无经验,半年后,许多鸽子得了蛔虫病,出现食欲减退、体质下降和免疫力降低及羽毛散乱等现象,不久便夭折10多只。朱园园一时吓得六神无主。幸亏母亲是位“养鸽能手”,多年在朱园园表姐处帮忙养鸽积累了一些经验,朱园园立即请来母亲帮忙。接着,朱园园一边加强鸽舍卫生及管理工作,一边起早摸黑精心喂养照料。功夫不负有心人,到第二年7月,朱园园就出售鸽种600多对,加上卖鸽蛋等,共收入6万多元,一年后便收回了全部投资,场里存栏鸽子650多对。第三年,她的养鸽收入达8万多元,鸽子存栏量突破700对。
尝到养鸽的甜头后,朱园园从此与鸽结下了不解之缘。随着鸽子的繁殖量与日俱增,朱园园又萌生了规模化生态养鸽的念头,但苦于老家鸽舍狭窄场地有限。去年上半年,朱园园走亲访友时发现,虎山街道江山底村养鸽条件得天独厚,抱着试试看的心情,朱园园找到江山底村党支部书记毛小忠。令朱园园意料不到的是,毛小忠对她的创业设想大力支持,当即放下手中的活,带朱园园踏看养鸽场地,几经辗转,终于为朱园园落实了场地。于是,朱园园投资20多万元,在虎山街道江山底村建起了两幢鸽舍,养起450对鸽子,并又挖了两三个鱼塘养鱼,走上了用鸽粪种玉米、青菜及青饲料,又用玉米喂鸽,用青菜、青饲料喂鱼的生态养殖之路。不久,朱园园又碰到了养鸽场地不够的困难,毛小忠闻讯后,又上门动员一位村民把一幢空置的养猪场租给朱园园养鸽。
朱园园在异乡养鸽坚持走自繁自养和科学生态养殖发展之路,她先后买来了有关书籍、碟片学习,虚心讨教养鸽技术。结果别人养1对鸽收入50元左右,而她每对收入达80多元。到目前止,朱园园养鸽场的鸽子存栏数已达1800多对,鱼塘里养鱼3万多条,已售的鸽蛋及优质鸽种的收入达10万多元。养鸽场步入了生态养殖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