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 姓mu的有哪几个字(如穆)

百家姓里 姓mu的有哪几个字(如穆),第1张

1,穆姓

穆姓在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姓氏,历史上名人辈出,为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穆姓在宋朝人编的《百家姓》中排 98位,在当今人口统计中排第230位。

2,木姓

木姓是现行较常见姓氏。今浙江温州,上海松江,天津武清,河北鸡泽、辛集,山东东平、平邑,辽宁清原,山西太原,陕西韩城,广东澄海,云南泸水、河口、邱北以及大理北部等地均有分布。

3,沐姓

沐姓有回族沐姓和汉族沐姓。记载于《通志氏族略》。

4,牧姓

牧姓源于春秋,以封地为姓。据《路史》载,春秋时期,周武王的同母少弟、卫国大夫康叔被封于牧(今天的河南省淇县南部),他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地名作为姓氏,称为牧氏。

5,慕姓

慕姓出自慕容氏,源自高辛氏,是帝喾的后裔,为慕容氏所改。远古时,有个黄帝后代叫“封”,他到东北部去建立了鲜卑国。他取姓慕容,是意在远离中原之地发扬光大传统文化。后来慕容姓的后人,有的地区又简化为慕姓。

-慕姓

-牧姓

-沐姓

-木姓

-穆姓

穆氏是中国人口众多的第288个姓氏,在山东、贵州等地颇有影响。今天木姓的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013%,总人口约17万。

木材的名称和图腾:

木材,树,也称为木本植物,后来包括草本植物。木是象形文字。甲骨文中有一种木字,顶部有树干,笔直向上,左右有树枝,底部有分叉的根,像是从地里长出来的树。人们应该把树看作氏族崇拜的原始图腾。木是五行之一,水、火、木、金、土。木在中间,说明植被刚刚发芽,种子的外壳开裂脱落,钻出地面。一切生物都是从幼芽开始的,所以是在中间。木是古代八音之一。金、石、土、皮、丝、木、竹也是声音的元素,有简单朴素的意思。因此,在古代,人们的名字中经常使用木材。

穆氏的起源与演变:

当代汉族有两个木姓:姬姓和子姓。

第一个来源于姬姓。春秋时期,郭玮人端木词是孔子的弟子。他的后人报仇,改姓端木为穆氏。吉姆的姓氏已经有2500多年的历史了。

第二个来自孩子的姓。春秋时期,宋人孔以子为氏,名。孔子的父亲,孔子的父亲,是孔子的祖先。先是春秋时期,宋之子从木门挑食,为木门大夫,后是穆之子,姓穆,约二千六百年。

外来基因的流入:

外族加入穆族事件主要发生在唐朝以后,当时东北半岛的百济大臣有穆族,西南古代藏族有穆族,相继进入中原。尤其是明清时期,西南地区的土司中有不少木姓。今天的纳西族、回族、独龙族、傈僳族、景颇族、白族、蒙古族、东乡族等少数民族都有木姓。

历史上木姓的分布和迁徙;

宋朝时,木姓约有12000人,中国的木姓主要集中在山东、浙江等地。明朝时期,穆姓人口锐减,在中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浙江、湖南等地。

当代木姓的分布:

穆姓当代人口约17万,为第288大姓氏,约占全国人口的0013%。自宋代以来,中间一千年间,穆氏人口增长率呈形趋势。目前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山东、贵州、浙江、河北、河南、云南、江苏等地。山东是穆姓第一大省,穆姓人口占总人口的一半。

木姓分布在山东、河北南部、山西东南部、河南大部、湖北、安徽和江苏、陕南和甘肃、四川和云南大部、重庆和贵州大部、湖南和广西大部、江西北部、浙江和福建交界处。当地人口中木姓比例普遍在003%以上,中心区达到07%以上。上述地区约占陆地总面积的236%,约有88%的木姓居住在那里。

木姓的传统文化:

郡县名和厅名是吴兴,郡县名就是它的厅号。三国时的吴郡,辖吴城。其老城区在浙江湖州南部,辖区相当于浙江省的临安、余杭、德清等地。

与木姓有关的重要对联如下:

官声传至浙东,理学阐发南宣。

名人频率和家族贤人:

从755年到79000年,姓穆的名人有6位,占名人总数的0013%,在名人姓氏排行榜中排名第471位;著名文学家穆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01%,排名第325位。著名的医学家名叫阿木

  穆姓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关于其起源有源于子姓、源于藏族、源于鲜卑族、源于蒙古族等说法。以下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穆姓的来源介绍,希望你喜欢。

穆姓源出

 1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国君宋宣王的弟弟子和,属于以谥号为氏。“穆”,是古代帝王诸侯逝世后的谥号,是“布德执义,中情见貌”的意思(贤良,和气)。按周礼规定的宗庙制度,父居左为“昭”,子居右为“穆”,系由子传,因此“穆”还具有“血脉世系延传”之意。

 2源于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藏族”,是汉语的称谓,在藏语中称为“博”,藏民族自称为“博巴”。“博巴”又按不同地域分别有不同的称谓,西藏阿里地区的藏族自称为“兑巴”,西藏日喀则地区的藏族自称为“藏巴”,西藏拉萨地区的藏族自称为“卫巴”,四川西部地区的藏族自称为“康巴”,而青海、云南、川西北等地区的藏族则自称为“安多娃”。

 3源于鲜卑族,出自鲜卑拓拔部丘穆陵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南北朝时期,北魏“代北八族”之首为丘穆陵氏,即鲜卑拓拔部核心八部之一,为北魏王朝贵族之首。

 4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5源于回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回族穆氏,主要来自穆斯林伊斯兰教经名首音,如经名“穆萨”、“穆罕默德”、“穆罕麦”、“穆八剌沙”都可取“穆”。例如在元朝时期,回回世家穆古必立的后裔大多改为汉姓穆氏。此外,在清朝时期归附的回回呢牙咱木,任职内务府,后也改汉姓为穆氏,遂为穆氏回族的又一支。

 6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7源于鄂温克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鄂温克族穆鲁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Muru Hala,汉义“梁”。

 得姓始祖

 穆赞:唐贞元年间,穆宁长子自河南洛阳来泉州任刺史,以德政著名,得民爱戴,遂建居于泉。厥后子孙或散居龙湖亭,或分派永宁卫、泉州城郊花园头、永春、德化、延平、沙县、浯屿、大营、后深坑等地。历经沧桑,至今晋江穆氏仅有聚居深沪山头一支八户数十人。是为福建泉州穆氏始祖。

穆姓迁徙分布

 穆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群体,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二百零六位,人口约五十五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34%左右。

 穆姓的迁徙始于春秋时期。公元前609年,宋国发生内乱,一些穆姓家族被迫逃出宋国,四处流亡,穆姓自此开始向全国迁徙繁衍。后来在楚国、鲁国都有了穆姓家族的人口。例如,汉高祖刘邦的弟弟楚元王刘交有一个同窗好友姓穆,史称穆生,一直在楚国内任中大夫,深受刘交的器重,这说明秦末汉初时期,穆姓已从中原迁至华东地区。当然,也有不少穆生后裔在中原地区繁衍下来,民国时的《许昌县志》记载,汉朝穆生的后裔散居在许昌各乡。北魏时期穆姓家族又开始了一个迁徙高峰。北魏的穆姓得姓于北魏孝文帝改革时期,由原来的丘穆陵氏改为穆姓,但北魏时期穆姓的迁徙却不能只从孝文帝改革时算起。因为丘穆陵氏在北魏是一个大姓,该族人一直跟随北魏皇族东征西讨,因此家族中身居高位的人数不胜数,到北魏孝文帝改革时,丘穆陵氏家族的人已在许多地方做官了,因此丘穆陵氏改为穆姓后,穆姓也随之遍及北魏所辖境内。唐朝的肃宗时期,“杨、穆、许、李”被目为四个大的世家,其中穆家的光辉,是由当时的侍御史穆宁所创,而由他的四个儿子发扬光大。宋朝之后,穆姓的迁徙范围更加广泛。

 当今中国穆氏族人广泛分布在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内蒙古、湖南、广东、云南、四川等地。

穆姓姓氏 文化

 郡望

 河南郡:秦朝时期名为三川郡。西汉高宗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为河南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其时辖地在今河南黄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北部原阳县一带地区,辖二十二县,大致相当于今河南省孟津、偃师、巩义、荥阳、原阳、中牟、郑州、新郑、新密、临汝、汝阳、伊川、洛阳等县市。东汉时期既都洛阳,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吏不称太守而称尹。隋朝初年被废黜,后又复为豫州河南郡。唐朝时期为洛州河南府,其辖境都远小于汉朝时期的河南郡。元朝时期为河南路,明、清两朝时期均为河南府。民国时期建为河南省。

 汝南郡:西汉高祖刘邦四年(戊戌,公元前203年)置郡,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颍河、淮河之间、京广铁路西侧一线以东、安徽省茨河、西淝河以西、淮河以北,包括偃城县、上蔡县、平舆县、项城县一带地区,治所在上蔡(今河南上蔡)。东汉时期(公元25~220年)移治至平舆(今河南平舆)。

 河内郡:古以黄河以北为河内,以南、以西为河外。春秋末期楚、汉之际,约在公元前三世纪末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涉),当时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黄河以北、京汉铁路以西一带地区,包括汲县。魏文帝黄初年中,河内郡析置朝歌郡(今河南淇县)改属冀州(今河北冀县),四县随之改属、后又回归河内郡。属司州河南尹的有卷(今河南原阳)、原武、阳武三县。属兖州(州治廪丘,今山东鄄县)陈留国的有封丘、酸枣、平丘、长垣四县,属兖州东郡的有燕。西晋时期移治野王(今河南沁阳)。隋朝时期于野王为河内县,隋、唐两朝的河内郡即怀州。元朝时期设为怀庆路。明、清两朝为怀庆府,河内县之名不变,常为治所。民国政府时,改河内县为沁阳县。

 堂号

 河南堂:以望立堂。

 河内堂:以望立堂。

 汝南堂:以望立堂。

穆姓家族名人

 穆修:(979~1032),宋代散文家。字伯长。郓州(今属山东)人。他热心于古文,因他研究成绩卓著,很得当时得大文学家欧阳修,赞赏。著有《穆参军文集》。

 穆修己:著名唐朝诗画家。 唐玄宗执政时期,会内殿牡丹开。唐玄宗问穆修己曰:“今京邑盛传牡丹诗,谁为首出”穆修己对曰:“中书舍人李正封诗曰:‘国色朝酣酒,天香夜染衣’可为首出。” 唐玄宗感慨不已,嗟赏。

 穆崇:著名南北朝时北魏大臣。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流寓独孤部时,他曾往来送过给养,从此受到器重。北魏建立后,他又参与统一北方的战争,官至太尉,封宜都王。儿子穆观、孙子穆寿、曾孙穆平国、玄孙穆能,世袭宜都王。穆观字闼拔,北魏明元帝时官至太尉;穆寿,北魏太武帝时官至侍中、中书监。

 穆宁:河内人,著名唐朝大臣。 安史之乱时,穆宁任河北采访使,肃宗时官至秘书监。 穆宁个性刚直,奉公守法。他中明经科后调任盐山尉时,安禄山谋反时,他联合各州县并力捍御。穆宁家教很严,让儿子从小熟读礼法,要求儿女一言一行不可失礼。他和韩休两人都以家教严格出名,所以有 成语 形容有家教得人家称“韩穆二门”。

 穆相:字伯寅,三元人。著名明朝沂水令穆相, 字伯寅,三元人。正德进士,授沂水令。外书“六事”、内书“四知”以自勉,政绩著闻,升监蔡御史。抗言直谏,人称“真御史”。

 穆孔晖:(1479~1539) 明代官员,理学家,心学学者。字伯潜,号玄庵。山东堂邑(今聊城市东昌府区)人。弘治十八年(1505)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检讨、南京礼部主事、翰林院侍讲学士、南京太常寺卿等官。穆孔晖是继承和传播王守仁心学最早的山东学者。他一生著述颇丰,主要是研究考据学的著作,重要的有《读易录》、《尚书困学》、《大学千虑》、《玄庵晚稿》,另外还有研究史学的著作,如《前汉通纪》、《读史通编》等。穆孔晖对稍晚兴起的山东王学学派学者有一定的影响。

 穆占:(公元~1683年),满洲正黄旗人。著名清朝。清顺治年间,他跟从都统卓洛等驻防云南、湖广等省讨吴三桂。吴三桂死后,他又跟从贝子彰泰规征取云、贵地区,围攻昆明。直逼吴三桂之孙吴世璠自杀后,云南始平。穆占班师还朝后,因功被清朝廷授予蒙古正黄旗都统、议政大臣。

 穆铁柱:(1949——2008),1949年出生于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中国国家队前主力中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3531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8
下一篇2024-01-08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