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高中生物,第1张

必修一

一、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涉及几个重要科学家

1、虎克:英国人,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他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的木栓组织,发现由许多规则的小室组成,并把“小室”称为cell——细胞。

2、列文虎克:荷兰人,他用自制的显微镜进行观察,对红细胞和动物精子进行了精确的描述,但没用“细胞”来描述其发现。

3、19世纪30年代,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指出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

4、维尔肖:德国人,他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出“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二、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涉及的科学家

5、欧文顿:1895年他曾用500多种化学物质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地上万次的试验,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了膜由脂质组成的假说。

6、罗伯特森:1959年他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结合其他科学家的工作,提出了生物膜结构的“单位膜”模型。

7、桑格和尼克森:在“单位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流动镶嵌模型”。强调膜的流动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为多数人所接受

三、与酶的发现有关的科学家

8、斯帕兰札尼:意大利人,生理学家。1783年他通过实验证实胃液具有化学性消化作用。

9、巴斯德:法国人,微生物学家,化学家,提出酿酒中的发酵是由于酵母菌的存在,没有活细胞的参与,糖类是不可能变成酒精。

9、李比希:德国人,化学家。认为引起发酵时酵母细胞中的某些物质,这些物质只有在酵母细胞死亡并裂解后才能发挥作用。

10、毕希纳:德国人,化学家。他从酵母细胞中获得了含有酶的提取液,并用这种提取液成功地进行了酒精发酵。

11、萨姆纳:美国人,化学家。1926年,他从刀豆种子中提取到脲酶的结晶,并用多种方法证明脲酶是蛋白质。荣获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2、20世纪80年代, 美国科学家切赫和奥特曼发现少数RNA也有生物催化作用。

四、光合作用的发现涉及的科学家

13、1771年, 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可以更新空气。

14、1779年,荷兰科学家英格豪斯做普里斯特利的实验,发现只有在阳光照射下才能成功;植物体只有绿叶才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15、1785年,发现了空气的组成,明确绿叶在光下放出的气体是氧气,吸收的是二氧化碳。

16、1845年,德国科学家梅耶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将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

17、1864年,德国科学家萨克斯,通过实验证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

18、 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通过实验证明叶绿体释放氧气,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9、20世纪,30年代,美国科学家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中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20、卡尔文:美国人,生物化学家,植物生理学家。在20世纪40年代,他及其合作者开始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研究光合作用,经9年左右的研究,最终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的碳的途径,这一途径称为卡尔文循环。

必修二

一、遗传方面的科学家

21、孟德尔:奥地利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进行了长达8年的豌豆杂交实验,通过分析实验结果,发现了生物遗传的规律。1866年他发表论文《植物杂交试验》,提出了遗传学的分离定律、自由组合定律和遗传因子学说。豌豆杂交实验运用假说演绎法。

22、约翰逊:丹麦人,植物学家。1909年给孟德尔的“遗传因子”重新起名为“基因”,并提出表现型和基因型概念。

23、魏斯曼:德国人,动物学家。他预言在精子和卵细胞成熟的过程中存在减数分裂过程,后来被其他科学家的显微镜观察所证实。。

24、萨顿:美国人,细胞学家。1903年,他在研究中发现孟德尔假设的遗传因子的分离与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的分离非常相似,并由此提出了萨顿假说—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类比推理)

25、摩尔根:美国人,遗传学家,胚胎学家。他用果蝇做了大量实验,发现了基因的连锁互换定律,人们称之为遗传学的第三定律。他还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为现代遗传学奠定了细胞学基础。

26、18世纪英国著名的化学家和物理学家道尔顿,第1个发现了色盲症,也是第1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

二、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27、1928年,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通过实验推想,已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某种“转化因子”,使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体内转化实验)

28、1944年,美国科学家艾弗里和他的同事,通过实验证明上述“转化因子”为DNA,也就是说DNA才是遗传物质。(体外转化实验)

29、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在噬菌体中,亲代和子代之间具有连续性的物质是DNA,而不是蛋白质。(同位素标记实验 32P35S)三、DNA分子的结构和复制

30、1953年,美国科学家沃森和英国科学家克里克提出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1957年克里克提出中心法则提出DNA半保留复制的假说。(同位素标记法 密度梯度离心)

31、尼伦伯格和马太成功破译了第一个遗传密码。

四、进化:

32、拉马克:法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先驱。最先提出了生物进化的学说,认为生物是不断进化的,生物进化的原因是用进废退和获得性遗传。

33、达尔文:英国人,博物学家,生物进化论的主要奠基人。1859年,他出版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书中充分论证了生物的进化,并明确提出自然选择学说来说明进化机理。他创立的进化论的影响远远超出了生物学的范围,它给予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以致命的打击,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提供了有力的武器。

必修三

一、内环境与稳态

34、贝尔纳:法国人, 1857年,他提出“内环境”的概念,并推测内环境的恒定主要依赖于神经系统的调节。

35、坎农:美国人,生理学家。1926年,他提出了“稳态”的的概念,并提出了稳态维持机制的经典解释:内环境稳态是在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共同作用下,通过机体各种器官、系统分工合作、协调统一而实现的。

36、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二、动物激素的调节

37、沃泰默:法国人,生理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把通向狗的上段小肠的神经切除,只留下血管,向小肠内注入稀盐酸时,仍能促进胰液分泌。但是他却囿于定论,认为这是由于小肠上微小的神经难以剔去干净的缘故。

38、斯他林:英国人,生理学家。1902年,他和贝利斯从小肠黏膜提出液中发现了促使胰液分泌的物质——促胰液素。1905年,他们提出 “激素”这一名称,并提出激素在血液中起化学信使作用。

39、巴甫洛夫:俄国人,生理学家,现代消化生理学的奠基人。1891年开始研究消化生理,在“海登海因小胃”基础上,他制成了保留神经支配的“巴甫洛夫小胃”,并创造了一系列研究消化生理的慢性实验方法,揭示了消化系统活动的一些基本规律。为此,他荣获1904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20世纪初,他的研究重点转到高级神经活动方面,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

三、生长素的发现过程

40、1880年,达尔文通过实验推想,胚芽鞘的尖端可能会产生某种物质,这种物质在单侧光的照射下,对胚芽鞘下面的部分会产生某种影响。

41、詹森:丹麦人,植物生理学家。1910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顶尖产生的刺激可以透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

42、拜尔:匈牙利人,植物生理学家。1914年,他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顶尖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

43、温特:美籍荷兰人,植物生理学家。1928年,他用实验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的刺激是一种化学物质,他认为这可能是和动物激素类似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

44、1934年,荷兰科学家郭葛等人从植物中提取出吲哚乙酸— — 生长素。

四、种群与生态系统

45、高斯:生态学家。他通过实验发现草履虫种群数量增长的S型曲线。

46、林德曼:美国人,生态学家。他通过对一个结构相对简单的天然湖泊——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的定量分析,发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流动、逐级递减两个特点,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的传递效率大约是10%~20%。

选修

47、动物细胞工程 1976年,阿根廷科学家米尔斯坦和德国科学家柯勒,通过细胞融合制备出单克隆抗体。

48、斯图尔得用胡萝卜韧皮部的细胞培养成了胡萝卜植株,证明了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49、韦尔穆特等在体外条件下将羊体细胞培养成了成熟个体,证明了哺乳动物体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PS

高中生物科学研究方法

分离各种细胞器的方法:研究细胞内各种细胞器的组成成分和功能,需要将这些细胞器分离出来。常用的方法是差速离心法:将细胞膜破坏后,形成由各种细胞器和细胞中其他物质组成的匀浆;将匀浆放入离心管中,用高速离心机在不同的转速下进行离心,利用不同的离心速度所产生的不同离心力,就能将各种细胞器分离开。

模型方法:模型是人们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的描述,这种描述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有的借助于具体的实物或其他形象化的手段,有的则通过抽象的形式来表达。模型的形式很多,包括物理模型、概念模数学模型等。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沃森和克里克制作的著名的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它形象而概括地反映了所有DNA分子结构的共同特征。

提出假说:膜的成分和结构的初步阐明,最初都是先根据实验现象和有关知识,提出假说,而不是通过实验观察直接证实的。假说的提出要有实验和观察的依据,同时还需要严谨的推理和大胆的相像。假说需要通过观察和实验进一步验证和完善。

控制变量:实验过程中可以变化的因素称为变量。其中人为改变的变量称做自变量,上述实验中氯化铁溶液和肝脏研磨液,都属于自变量,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变量称做因变量,上述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就是因变量。除自变量外,实验过程中可能还会存在一些可变因素,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这些变量称为无关变量。

除了一个因素以外,其余因素都保持不变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实验中只有反应条件是改变的,对照实验一般要设置对照组和实验组,在对照实验中,除了要观察的变量外,其他变量都应当始终保持相同。

对比实验: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的比较分析,来探究某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这样的实验叫对比实验。

同位素标记法:同位素可用于追踪物质的运行和变化规律。用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化学性质不会改变。科学家通过追踪同位素标记的化合物,可以弄清化学反应的详细过程。这种方法叫做同位素标记法。

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假说——演绎法 在观察和分析基础上提出问题以后,通过推理和想象提出解释问题的假说,根据假说进行演绎推理,再通过实验检验演绎推理的结论。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结论相符,就证明假说是正确的,反之,则说明假说是错误的。这是现代科学研究中常用的一种科学方法,叫做假说——演绎法。想一想,这种方法与传统的归纳法有什么不同?

萨顿假说 类比推理:这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方法之一。19世纪物理学家研究光的性质时,曾经将光与声进行类比。声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其原因在于它有波动性。后来发现光也有直线传播、反射和折射等现象,因此推测光也可能有波动性。上面介绍的萨顿的推理,也是类比推理。他将看不见的基因与看得见的染色体的行为进行类比,根据其惊人的一致性,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应当注意的是,类比推理得出的结论并不具有逻辑的必然性,其正确与否,还需要观察和实验的检验。

荧光标记法确定基因在染色体上:现代分子生物学技术能够用特定的分子,与染色体上的某一个基因结合,这个分子又能被带有荧光标记的物质识别,通过荧光显示,就可以知道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样方法:估算种群密度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

标志重捕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将这些个体进行标志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志个体占总捕获数的比例来估计该种群的数量。是种群密度的常用调查方法之

生物高中必背知识点如下:

1、细胞: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

2、细胞膜:细胞膜是细胞的保护屏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

3、细胞核: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负责遗传信息的传递和维护。

4、DNA: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储存和传递分子,具有双螺旋结构。

5、RNA:RNA是DNA的转录产物,负责将DNA信息传递到细胞质,实现蛋白质的合成。

6、基因:基因是DNA储存的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控制个体的生长、发育和遗传特征。

7、酶:酶是生物体内的生物催化剂,能够促进化学反应的进行。

8、细胞呼吸:细胞呼吸是生物体利用有机物氧化释放能量的过程,包括糖类的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过程。

9、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过程,包括光化学反应和暗反应。

10、遗传学:遗传学是研究遗传规律和遗传变异的学科,包括孟德尔遗传定律、基因和染色体等。

11、进化论:进化论是揭示生命演化的学科,以及所涉及的相关遗传、自然选择、适应和物种形成等。

12、生物分类学:生物分类学是以特定的分类标准和方法,对生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学科。

13、植物形态学:植物形态学主要研究植物的外部形态结构、器官的组织构造和解剖学等。

14、动物生理学:动物生理学是研究动物生命活动的机制和过程的学科,包括神经、内分泌、循环、呼吸、消化等方面的研究。

15、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及其系统结构和功能、平衡和破坏的学科。

除了以上知识点,生物高中还需要学习环境保护、生物技术、疾病预防等与生物相关的知识点。另外,生物学的科学研究方法和科学道德标准也是必须掌握的内容之一。掌握这些知识点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生物世界的复杂性和美妙性,也有助于为个人的健康和生活提供科学的参考和指导。

高中生物的重要性

1、了解及保护生态环境:生态学是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在高中生物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与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和依存关系,这不仅有助于我们掌握环境保护知识,也可以引导我们积极参与实践行动,维护生态平衡。

2、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高中生物需要学习人体各器官的构造、功能及其相互关系。掌握这些知识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人体生理机能的原理,更好地保持健康。

3、了解遗传与进化:生物进化是生物学的核心课题,高中生物主要学习遗传与进化方面的内容。深入学习遗传与进化规律有助于培养我们理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有益于揭示生命演化的奥秘。

4、了解生物技术:生物科技是当今最前沿的科学领域,高中生物需要学习基因工程、克隆技术等前沿领域的知识,这对未来的职业规划和发展提供有用的帮助。

1 生活中的高中生物常识

生活中的高中生物常识 1高中生物知识集锦

生物的6个基本特征有: 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有严整的结构),都有新陈代谢,都有应激性,都有生长、发育、生殖现象,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都能适应一定和环境和影响环境 。

生物与非生物的最基本区别,生物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新陈代谢,生物科学发展的三个阶段是 描述性生物学阶段、实验生物学阶段、分子生物学阶段,生物发展的两个方向是 宏观方面、微观方面,其中微观方面已经从细胞水平发展到分子水平。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大量元素:C、H、O、N、P、S、K、Ca等微量元素:Fe 、Mn 、Zn 、Cu 、B、Mo等生物界与非生物界是统一的:组成生物界的元素都可以在自然界找到,没有一种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他们的差异性表现在:组成生物体的元素,在生物体内与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原生质是指:细胞内的有生命物质,它分化为 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代谢越旺盛,自由水的比例越大,活细胞内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水,干细胞最多的化合物一般是蛋白质,无机盐可维持细胞的渗透压和酸碱平衡,血液中钙盐含量太低,就会抽搐。

主要的能源物质是 糖类,储存能量的主要物质是脂肪,体现生命的主要物质是 蛋白质,单糖有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果糖、半乳糖等,动物特有的糖是 半乳糖(单糖)、乳糖(二糖)、糖元(三糖),植物特有的糖是果糖(单糖)、蔗糖、麦芽糖(二糖)淀粉、纤维素(多糖),动物最重要的多糖是 糖元,植物最重要的多糖是 淀粉 、纤维素 ,动物、植物共有的糖:葡萄糖、核糖、脱氧核糖。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属于 固醇,脂类(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包括 脂肪、类脂、固醇3种。

有机物 元素组成 功能糖类 C、H、O 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脂质 C、H、O(N、P)注:脂肪只含C、H、O 脂质中的脂肪主要是生命体内储存能量的物质,此外,动物体内的脂肪还具有保温、减少摩擦和缓冲压力作用;类脂中的磷脂是生物膜成分;固醇类物质调节生物体的新陈代谢和生殖蛋白质 C、H、O、N(主) 是细胞和生物体的组成成分;具催化、运输、调节、免疫等作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核酸 C、H、O、N、P 是一切生命的遗传物质氨基酸的通式 ,肽键通式 -CO-NH- ,某蛋白质分子有氨基酸n个,由x条肽链组成,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是128,问在形成此蛋白质过程中脱水数目和肽键数目: n -x (氨基酸的数目— 肽链的数目=肽键的数目=脱去的水分子数)。此蛋白质的分子量是 128n-18(n-x), 蛋白质的特性由哪些方面的不同引起:氨基酸是种类不同,数目多、排列次序变化多端,肽链的空间结构差别大 核酸存在于 细胞核 和 细胞质 ,肯定含N的化合物有 蛋白质 、核酸等 ,另外固醇也含N,肯定含P的化合物有磷脂、核酸 、ATP等 ,只含C、H、O的化合物有糖类 、脂肪。

还原性的糖遇斐林试剂(01g/mL的NaOH和005g/mL的CuSO4)可以产生砖红色沉淀Cu2O。注: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后再使用。

脂肪遇苏丹3染成橘**。蛋白质遇双缩尿试剂(01g/mL的NaOH和001g/mL的CuSO4)变成紫色。

第二章 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除病毒外,生物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是细胞,酵母菌、霉菌类、衣藻、蘑菇类属于真核生物,细菌、蓝藻、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属于 原 核生物,有核糖体没有高等细胞器。细胞膜是单层膜,主要成分是 磷脂 和 蛋白质 细胞膜的机构特点是具有流动性,细胞的功能特点是具有选择透过性,细胞膜上的 糖蛋白(糖被)具有识别作用,物质进出细胞膜的方式主要有自由扩散、主动运输 ,方式/项目 浓度 载体 能量 实例自由扩散 高到低 不需 不需要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 水、O2、CO2、甘油、乙醇、苯等主动运输 低到高 需要 细胞代谢释放的能量(ATP) 带电的离子、氨基酸、葡萄糖、尿素等单层膜的细胞器有内质网、高尔基体、液泡、溶酶体,双层膜的细胞器有 叶绿体 、线粒体 ,另外,具有双层膜的细胞结构还有 核膜 ,无膜的细胞器有 核糖体、中心体 ,具有中心体的生物有 动物和低等植物细胞,与能量的转化有关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线粒体是 有氧呼吸的中心,它的数目与细胞能量代谢的水平有关,核糖体主要功能是 合成蛋白质 。

动、植物都有但功能不同的细胞器是高尔基体 ,可以产生水的细胞器是;叶绿体、线粒体、核糖体。 核 孔可以通过RNA,染色体(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细胞核是 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 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是细胞质基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最重要的区别是是否具有 核膜 ,原核生物的细胞壁成分是肽聚糖(蛋白质与糖类的聚合物)。

真 细胞壁(膜)核 细胞质基质细 细胞质胞 细胞器 细胞核细胞增殖(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最主要方式是 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概念: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 完成 开始,到下一次分裂 完成 为止。间期最大特点是完成 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 前 期与 末 期相反,这两个时期的2消失2出现分别是 前期核仁、核膜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 ,赤道板和细胞板。

2高一生物知识总结有哪些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97 条 绪 论 1 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 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 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 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 基础。 4 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 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 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 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 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 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 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 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 这个 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 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 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 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 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 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 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 极重要作用。

15 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 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 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 细胞就 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 —— 细胞 16 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 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 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 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 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 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 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 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 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高中各年级课件教案习题汇总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 25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 制中心。 26 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 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 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 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 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 生命活动。

27 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 基础。 28 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 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 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 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 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 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 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 质,少数酶是 RNA 33 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 度和 pH 值等条件。

34ATP 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 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 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

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 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 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 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 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 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 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 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 叫稳态。

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 件。 41 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 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 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 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 端下面的一段。 43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

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 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 可获得无子果实。 45 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 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 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3求生活中的生物的10个例子

生物是指的是这门学科的还是单单狭窄的指的是有生命的物体如果指的是学科的话,那很广的1、中午不宜用冷水浇花因为这时气温高,蒸腾作用强,根系要不断吸收水分,但浇冷水会使根毛受到低温 ,阻碍水分正常吸收2、茶水被摇后有泡沫跟它的茶皂素有关3、剥洋葱会使人流泪切洋葱产生某种气体酶……4、二手烟可致痴呆5、公鸡打鸣褪黑素的相关6、发烧的意义7、蚊子喜欢咬什么人,由基因决定8、莲藕有许多小空洞主要用来输送气体9、寝室内晚上不要放植物盆景有氧呼吸10、夏天放久的肉或水果易腐烂微生物滋生。

可以的,当然可以。其实你现在表白应该也可以。但是应该在不耽误自己学业的情况下。而且这种事情应该在思想,而不是让别人都知道。这样如果别人都知道。会造成你和他的朋友。引起疯言疯语。也许等到你毕业以后成熟后,你就会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真正喜欢的是什么?

在青春期这个阶段,强行控制反而容易起到反作用,首先家长应该主动跟生物老师以及学校联系,得到学校以及老师的帮助,共同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并且这样的举措也能阻止生物老师因为自身原因导致你女儿爱上他所引发的后果,学校知道后假设生物老师想对你女儿做什么都会有所顾忌。

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这种情况不要紧张也不要过度反应,因为孩子的爱情是纯洁的,值得保护的,但是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对于爱情的认知可能会发生偏差,我认为家长应该正面去面对,去解决,并且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爱情观。这样既让孩子享受了学生时代纯洁的爱情,又有效地保护孩子免受不好的伤害。

可以在百度文库中查到,现举一例:

绪 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对于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有极重要作用。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学生时代,特别是现在还在读高一,应该以学业为重,把情感放一边,对老师的喜欢应该是崇拜、尊重,即使是真的爱也应埋藏在心底,等学业完成后再考虑,希望你把这种爱的力量化成学习的动力,争取考上自己理想的学校,实现自己的梦想,到那时再去追求真正的爱。

我劝你不要去追求这种师生恋,年龄差别资历差别,心理差别,生理差别,认知差别,等等。我是高校教师,我见过太多的师生恋,当然也有成功的,但成功者背负的各种压力太大了。你还是高中生,真正的人生阅历还没开始,我不想你在起步的时候就面临失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722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7
下一篇2024-0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