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褚(zhǔ)》姓起源

百家姓《褚(zhǔ)》姓起源,第1张

11 褚(zhǔ)

11 褚(zhǔ)

寻根溯源

褚姓的主要来源有三种:一是以地名为氏。周代有褚地,当地居民就以褚为姓。二是以官职为姓。相传春秋时期的来宋、卫、郑等国都有一个名为褚师的官职,负责掌管城市的集市贸易。后来,担任这些官职的人的后代便以官职为姓氏,姓褚师,再后来又简化为单姓褚。三是出自他族。今彝、傈僳族有褚姓。

变迁分布

汉代时期,主要在河南、山东、江苏等地分布。隋唐之前,在河南郡(今河南省洛阳市)形成褚姓望族,阳翟(今河南禹州)、钱塘(今浙江杭州)褚氏名人辈出。明清以来,在东北、河北、上海、浙江、广东、云南等地均有分布。

名人荟萃

褚少孙:西汉史学家。颍川(治今河南禹州)人,寓居沛县(今属江苏)。元帝、成帝时博士,曾补写过司马迁《史记》,今本《史记》中“褚先生曰”就是他的补作。

褚裒:东晋大臣。河南阳翟(今河南禹县)人。女为晋康帝皇后。永和初年,进号征北大将军、仪同三司。

褚亮:唐代大臣、诗人。杭州钱塘人。秦王李世民文学馆十八学士之一。官至通直散骑常侍,封阳翟侯。褚亮为太宗朝宫廷诗人,其诗文与虞世南齐名,卢照邻称其所作“风标特峻”。常侍从太宗征战,多有进谏。被史学家称为江左名流。卒陪葬昭陵。

褚遂良:唐代宰相,着名书法家。钱塘(今浙江杭州)人。褚遂良博通文史,精于书法,以善书由魏徵推荐给太宗,受到赏识,后任谏议大夫。他曾劝谏太宗暂停封禅,并对朝政提出过许多积极建议。褚遂良与欧阳询、虞世南、薛稷为初唐四大书法家。

河南望族; 江左名流。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晋·褚裒。下联典指唐·褚亮。

春云比润; 秋月齐明。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宋·褚渊,官吏部尚书,人称其“丰仪与秋月齐明,音徵与春云比润”。

洛阳世泽; 经学家声。

——佚名撰褚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全联典指西汉·褚少孙,官至博士。创鲁诗褚氏之学。

梦惊飞凤; 性不畏龙。

——佚名撰褚姓

问题一:褚作为姓氏再怎么读 褚(chu)琴

燃烧的岁月有这个名字,所以才知道的

问题二:人名姓褚读什么 chu第三声

我一同学就是这姓

问题三:褚字用在姓上怎么念? 答:只有chu(第三声)是用在姓上的。还有一个读音:zhu(第三声)是指衣服的铺丝棉或者是指口袋。

问题四:褚时健的褚在姓氏里面读音是什么? ”褚“在姓氏里面读chǔ。

一、zhǔ

1 用丝绵装衣服。

2 囊袋。

3 古同“储”,贮藏。

4 古代覆盖棺材的红布:~幕。

二、chǔ

姓。

问题五:谁知道褚姓怎么读我们那里怎么读xu 跟 楚 同音 这个是标准读音 肯定不能按照您地方话说

问题六:人名姓褚读什么 褚chǔ姓。

褚zhǔ 1用绵装衣服。亦指绵衣。 2指所装的绵絮。 3囊袋。 4储藏。 5古代棺饰名。大夫以上所用的形如宫室紧贴棺身的棺罩。

褚zhě 1古代称兵卒。

问题七:中国姓褚的有多少人?姓褚的在中国姓氏排名榜怎么样 我国最常见是100个汉族姓氏都有哪些呢?最新研究表明, 全国汉族姓氏中以李姓最多,约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 其次为王姓和张姓,分别约占百分之七点四和百分之七点一。 1李 2王 3张 4刘 5陈 6杨 7赵 8黄 9周 10吴 >> >> >> 11徐 12孙 13胡 14朱 15高 16林 17何 18郭 19马 20罗 >> >> >> 21梁 22宋 23郑 24谢 25韩 26唐 27冯 28于 29董 30萧 >> >> >> 31程 32曹 33袁 34邓 35许 36傅 37沈 38曾 39彭 40吕 >> >> >> 41苏 42卢 43蒋 44蔡 45贾 46丁 47魏 48薛 49叶 50阎 >> >> >> 51余 52潘 53杜 54戴 55夏 56钟 57汪 58田 59任 60姜 >> >> >> 61范 62方 63石 64姚 65谭 66盛 67邹 68熊 69金 70陆 >> >> >> 71郝 72孔 73白 74崔 75康 76毛 77邱 78秦 79江 80史 >> >> >> 81顾 82侯 83邵 84孟 85龙 86万 87段 88章 89钱 90汤 >> >> >> 91尹 92黎 93易 94常 95武 96乔 97贺 98赖 99龚 100文 >> >> >> 101庞 102樊 103兰 104殷 105施 106陶 107洪 108翟 109安 110颜 >> >> >> 111倪 112严 113牛 114温 115芦 116季 117俞 118章 119鲁 120葛 >> >> >> 121伍 122韦 123申 124尤 125毕 126聂 127丛 128焦 129向 130柳 >> >> >> 131邢 132路 133岳 134齐 135沿 136梅 137莫 138庄 139辛 140管 >> >> >> 141祝 142左 143涂 144谷 145祁 146时 147舒 148耿 149牟 150卜 >> >> >> 151路 152詹 153关 154苗 155凌 156费 157纪 158靳 159盛 160童 >> >> >> 161欧 162甄 163项 164曲 165成 166游 167阳 168裴 169席 170卫 >> >> >> 171查 172屈 173鲍 174位 175覃 176霍 177翁 178隋 179植 180甘 >> >> >> 181景 182薄 183单 184包 185司 186柏 187宁 188柯 189阮 190桂 >> >> &g>>

问题八:储做姓时怎么读 百家姓: 芮(ruì) 羿(yì) 储(chǔ) 靳(jìn)

赵(zhào) 钱(qián) 孙(sūn) 李(lǐ)

周(zhōu) 吴(wú) 郑(zhèng) 王(wáng)

冯(féng) 陈(chén) 褚(chǔ) 卫(wèi)

蒋(jiǎng) 沈(shěn) 韩(hán) 杨(yáng)

朱(zhū) 秦(qín) 尤(yóu) 许(xǔ)

何(hé) 吕(lǚ) 施(shī) 张(zhāng)

孔(kǒng) 曹(cáo) 严(yán) 华(huà)

金(jīn) 魏(wèi) 陶(táo) 姜(jiāng)

戚(qī) 谢(xiè) 邹(zōu) 喻(yù)

柏(bǎi) 水(shuǐ) 窦(dòu) 章(zhāng)

云(yún) 苏(sū) 潘(pān) 葛(gě)

奚(xī) 范(fàn) 彭(péng) 郎(láng)

鲁(lǔ) 韦(wéi) 昌(chāng) 马(mǎ)

苗(miáo) 凤(fèng) 花(huā) 方(fāng)

俞(yú) 任(rèn) 袁(yuán) 柳(liǔ)

酆(fēng) 鲍(bào) 史(shǐ) 唐(táng)

费(fèi) 廉(lián) 岑(cén) 薛(xuē)

雷(léi) 贺(hè) 倪(ní) 汤(tāng)

滕(téng) 殷(yīn) 罗(luó) 毕(bì)

郝(hǎo) 邬(wū) 安(ān) 常(cháng)

乐(yuè) 于(yú) 时(shí) 傅(fù)

皮(pí) 卞(biàn) 齐(qí) 康(kāng)

伍(wǔ) 余(yú) 元(yuán) 卜(bǔ)

顾(gù) 孟(mèng) 平(píng) 黄(huáng)

和(hé) 穆(mù) 萧(xiāo) 尹(yǐn)

姚(yáo) 邵(shào) 湛(zhàn) 汪(wāng)

祁(qí) 毛(máo) 禹(yǔ) 狄(dí)

米(mǐ) 贝(bèi) 明(míng) 臧(zāng)

计(jì) 伏(fú) 成(chéng) 戴(dài)

谈(tán) 宋(sòng) 茅(máo) 庞(páng)

熊(xióng) 纪(jì) 舒(shū) 屈(qū)

项(xiàng) 祝(zhù) 董(dǒng) 梁(liáng)

杜(dù) 阮(ruǎn) 蓝(lán) 闵(mǐn)

席(xí) 季(jì) 麻(má) 强(qiáng)

贾(jiǎ) 路(lù) 娄(lóu) 危(wēi)

江(jiāng) 童(tóng) 颜(yán) 郭(guō)

梅(méi) 盛(shèng) 林(lín) 刁(diāo)

钟(zhōng) 徐(xú) 邱(qiū) 骆(luò)

高(gāo) 夏(xià) 蔡(cài) 田(tián)

樊(fán) 胡(hú) 凌(líng) 霍(huò)

虞(yú) 万(wàn) 支(zhī) 柯(kē)

昝(zǎn) 管(guǎn) 卢(lú) 莫(mò)

经(jīng) 房(fáng) 裘(qiú) 缪(miào)

干(gān) 解(xiè) 应(yīng) 宗(zōng)

丁(dīng) 宣(xuān) 贲(bēn) 邓(dèng)

郁(yù) 单(shàn) 杭(háng) 洪(hóng)

包(bāo) 诸(zhū) 左(zuǒ) 石(shí)

崔(cuī) 吉(jí) 钮(niǔ) 龚(gōng)

程(chéng) 嵇(jī) 邢(xín>>

1褚蒜子、褚飞燕、褚遂良、褚少孙、褚庆观等。

2褚蒜子:河南阳翟人,晋康帝司马岳的皇后。

3褚蒜子出身于官宦世家,祖父褚洽是武昌太守,父亲褚裒官拜卫将军、徐兖二州刺史。

4褚蒜子天生丽质,加上家庭良好的文化修养,从小就见识开阔,气度宽宏。

5十余岁便被选为琅琊王司马岳的妃子。

6褚飞燕:东汉末黑山军首领。

7张燕剽捍,敏捷过人,军中称为“飞燕”。

8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

9死后其子张方袭爵。

10褚遂良:字登善,杭州钱塘人,祖籍阳翟,唐朝政治家、书法家。

11褚遂良博学多才,精通文史。

12隋末时追随薛举,为通事舍人。

13归顺唐朝后,历任谏议大夫、黄门侍郎、中书令,执掌朝政大权。

14贞观二十三年,和长孙无忌同受太宗遗诏辅政,升尚书右仆射,封河南郡公。

15后出为同州刺史。

16褚少孙:西汉经学家,颍川(今河南禹州)人,西汉中后期时做过博士。

17汉成帝年间,褚少孙和张长安、唐长宾一同参加博士殿试,即有提问,对答如流,均升为博士。

18由于三人都有独到的学术见解,因此《诗经》四大家之鲁家流派中有三人的学说。

19褚庆观:1950年1月生,山东枣庄人。

20中共党员。

211977年2月毕业于山东师范大学外语系,省委党校研究生毕业,中央党校进修班毕业。

221987年至1997年,历任枣庄市山亭区委副书记、副区长、区长、区委书记。

231997年9月调任济宁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1、褚读音(chǔ)。

2、褚氏,子姓,殷后,宋共公时名为子石者为褚师,遂以褚师为氏,后世略去师,遂为褚氏,卫国大夫褚师圃也为褚师氏,此说出自郑樵《通志氏族略》。清人陈廷炜根据《左传》“王宿于褚氏”,《后汉书·郡国志》“洛阳······有褚氏聚”的记载,认为大约周有褚地,居之者以为氏,望出河南。

褚姓是占中国人口较多的第二百‘二十五位姓氏,江浙、渤海湾是褚姓比较集中的地区。当代褚姓人群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 总人口大约有36万

褚的名义

褚,古代指士兵,以其穿赭衣得名。赭,红褐色。褚,也为地名,在今河南洛阳南。

褚姓的起源与演变

褚姓出自子姓。春秋时宋共公之子名段,字子石,食采于褚,故地在今河南洛阳南之褚氏亭,号日褚师,生公孙肥,子孙因以为褚氏。子姓褚氏约有2500多年的历史。

外族基因的流入

褚姓在历史上血统单一,一直没有发生其他民族改褚姓之事,直到近代在蒙古族、满族、回族、傈僳族中才出现褚姓。

历史上褚姓的分布和迁移

宋朝时期,褚姓大约有2万8千人,主要分布于河北、湖北、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朝时期,褚姓发展到3万2千人,当时浙江、江苏、山西、河北为褚姓比较集中的地区。

当代褚姓的分布和图谱

当代褚姓的人口大约有36万,为第二百二十五位大姓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029%。目前褚姓的第一大省为浙江,大约占全国褚姓人口的18%,浙江、辽宁、山东、江苏、河南是褚姓的主要分布区,五省褚姓大约占全国褚姓人口的59%。其次分布于河北、湖北、上海、山西等省市。全国基本形成了以江浙、渤海湾为重心的褚姓的重要聚集地。

褚姓在人群中分布频率示意图表明:在苏沪皖、浙江大部、江西北端、鄂豫鲁大部、山西中部、河北南部和东北、辽吉、黑龙江西南、内蒙古东部、贵州东部、重庆东南、湖南西部、广西北端、四川西部、云南北部,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为006%以上,中心地区可以达到03%以上,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67%,居住了大约69%的褚姓人群。在浙江南端、闽台北部、江西中部、湖南西部和北部、黔桂西部、云南东部、四川中部、渝陕大部、湖北西部、河南西端、山西南段和北部、内蒙古中部、宁夏北部、甘肃中部、青海东部、黑龙江北部,褚姓占当地人口的比例在004%006%之间,以上覆盖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248%,居住了大约22%的褚姓人群。

褚姓的传统文化

郡望和堂号 褚姓的郡望和堂号均为河南。河南堂号典出唐朝名臣褚遂良。褚遂良博涉文史,尤其书法卓绝,流芳千古。唐太宗时为起居郎,后升谏议大夫,受遗诏为宰相,并被封为河南郡公。

楹联 有关褚姓的重要楹联有以下五副:

春云比润,秋月齐明。

江左名流,河南望族。

遂良文史,季野春秋。

散骑学士,海鹤风姿。

封霜铁石,伟哉社稷之臣;云月春秋,隽矣瑰琦之器。

家谱 目前上海图书馆收藏褚娃族谱5部,全国其他单位的图书馆还收藏褚姓族谱13部。

名人频率和宗族先贤

《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了褚姓历代名人47名,占总名人数的01%,排在名人姓氏的并列第一百六十三位;褚姓的著名文学家占中国历代文学家总数的016%,排在并列第一百零九位;褚姓的著名医学家占中国历代医学家总数的006%,排在并列第一百八十七位;褚姓的著名美术家占中国历代美术家总数的012%,排在并列第一百三十三位。

古往今来,褚姓也产生过不少著名人物:西汉史学家褚少孙,梁相褚大;东晋征北大将军褚裒;南朝宋会稽太守褚淡之南朝齐南康郡公、尚书令褚渊,散骑常侍褚炫;唐朝散骑常侍、阳翟县侯褚亮,书法家、宰相褚遂良,舒国公、左散骑常侍褚无量;北宋宣和进士褚承亮;清乾隆进士褚廷璋;当代电工学家褚应璜。

褚姓血液

褚姓人群总的血型分布是:O型占331%,A型占291%,B型占288%,AB型占9%。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808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