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将军这词语怎么来的,将军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古代将军这词语怎么来的,将军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第1张

古代将军这词语怎么来的,将军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司令和将军的词语来源,什么意思,谢谢了

古代没有将军,掌管军事的官职叫司马那时国家军队数量并不多,天子只有六军(每军2500人),诸侯最多不超过三军各军的统帅叫卿,卿以下叫大夫(师),大夫以下叫士到了春秋时代,诸侯为了扩大势力范围,不断增加兵力,大国诸侯常常拥有三军以上的兵力,而在编制上诸侯只能有三军,只能设三卿于是,就把扩充军的统帅称做“将军”,意即率领一军的意思 “司令”的词语来源说,“司”,是掌管,支配的意思“令”,就是命令所以字表意思就是掌管并发布命令(的人)而一个部队里能够掌管并发布命令的人必然是最高长官但是这只是相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军长可以是司令,师长可以是司令,团长也可以是司令因此严格意义上来讲,“团长”和“司令”并不是一个集合范围内的,不能单纯的比较只能说在一般时候,身为“司令”的人,要比“团长”的军衔更大

道德这词道德什么意思,词语怎么来的谢谢了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描写古代将军盔甲的词语和句子

案兵束甲放下兵器,捆束铠甲。指停止作战。按甲不动甲:铠甲,古代战士的护身衣,引申为甲士,借指军队。使军队暂不行动,以待时机。按甲寝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按甲休兵收拾起铠甲武器。比喻停止军事行动。丢盔弃甲盔、甲:头盔和铠甲。跑得连盔甲都丢了。形容打败仗后逃跑的狼狈相。负坚执锐负:以背载物;坚:铠甲;执:拿着;锐:兵器。穿着坚固的盔甲,拿着锐利的武器。

规律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规律(1)自然界和社会诸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law;regular pattern(2)有节奏的;不是杂乱的 :rhythmical1规章律令。2事物之间的内在的必然联络,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向。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3谓整齐而有规则。另有马哲中的规律:亦称法则。

教养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教养

教养,表现在行为方式中的道德修养状况。是社会影响、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个人修养的结果,尤指在家庭中从小养成的行为的道德水准。 礼貌是指言语动作谦虚恭敬的表现;教养是指一般文化和品德的修养。

愧疚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愧疚,指感觉对不起他人,很歉疚;很惭愧。惭愧不安。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科举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科举制,又称科举、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士子应举,原则上允许‘投牒自进’,不必非得由公卿大臣或州郡长官特别推荐,这一点是科举制最主要的特点,也是与察举制最根本的区别。

衬托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衬托 [chèn tuō]

[释义] 用另外一些事物放在一起以形成对照,使事物的特色更突出

意义这词语什么意思,谢谢了

意义 [ yì yì ]

基本释义

1语言文字或其他讯号所表示的内容

2价值;作用

3美名,声誉

黄维刚,郑国范郢、襄城、镇山、人。1919年毕业于保定军校第六期,1922年调入冯玉祥西北军第十一师。历任第二军司令部排长、连长、营长、旅长、参谋长,第二军军官子弟学校校长。1937年,38师扩编为59军。曾任38师师长,1940年晋升为59军军长。先后在喜峰口、临沂、河南、湖北等地与日军作战。黄伟刚当兵一辈子,抗击外敌十几年。他于1943年8月3日因过度劳累而去世。46岁病逝于湖北省南漳县,葬于家乡范营。重庆国民政府明确褒贬追金。曾获蓝天勋章、保定四大勋章、保定三大勋章、云辉四大勋章、陆海空甲兵一等奖、华蓥荣誉勋章等。

国民党历史上唯一第二次获得“蓝天勋章”的人。

黄维刚将军与他的老上司张自忠将军共事了很长时间。由于张将军是民族英雄,是在抗日战场上牺牲的总司令,他的贡献被大大地掩盖了。黄将军为人正直,作战勇猛。他是国民党历史上唯一第二次获得“蓝天白云勋章”的人。一是黄将军任旅长期间,因在长城抗日战争中的突出功绩,荣获蓝天白云勋章;另一位将军黄,在豫西战役中担任统帅,收复南阳时立下“义章”。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仅授予166枚抗日功勋蓝天勋章,而黄维刚将军仅获得两枚勋章,充分显示了黄将军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

我亲自带领敢死队取回了张自忠将军的尸体。

1940年5月16日,中国第五战区国民革命军第33军总司令张自忠将军在湖北枣阳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时年49岁。张自忠将军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反法西斯联军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也是现代战争中唯一牺牲的将领。在得知老司令员半路牺牲的消息后,黄伟刚决定成立行刑队找回尸体。当晚,黄伟刚赤手空拳,手里拿着一箱枪,突袭陈。经过两天两夜的反复厮杀,200多人的伤亡,终于找到了张自忠的坟墓,打开棺材,取出忠骨,抢了回来。

因积劳成疾,病逝于南漳。

七七事变以来,黄维刚将军跟随张自忠将军转战南北,很少离开部队。结果他过度劳累,生活不能自理。1942年,他的上级派专机送他去重庆治疗。冯玉祥将军听说后,经常带饭去医院看望他。黄伟刚病愈后,继续参加军事训练,战斗在前线,直到病情恶化,突然发高烧,昏迷不醒。不幸于1943年8月3日病逝于湖北南漳安家基金华寺。他才46岁。政府表扬并提拔他为中将,并公开了他的生平。

1945年5月8日,在德国柏林近郊卡尔斯霍尔特,举行了德国无条件投降仪式,德国最高统帅部代表,在美、英、法、苏四国代表面前签署投降书,宣告了德国的失败,也意味着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事的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这其实是德国政府的第二次投降。就在两天前,即1945年5月7日,在法国东北部小城兰斯,已经举行过一次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当时德国政府派出约德尔上将为签字代表。

这个约德尔上将来头不小,乃是德军最高统帅部作战局局长,参与策划德军的各项军事行动,进攻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他的代表作。而约德尔的结局也不好,因为他曾签发了有关屠杀苏军战俘的军令,所以在战后遭到了盟军的逮捕,并被执行绞刑。

在签字仪式上,英美盟军、苏联以及法国,都有代表出席并且签字。按理说,这件事儿就算完了,就该向世界正式宣布战胜德国的消息。

但是,苏联那边不同意。因为当时签字的地方是在英美盟军总司令部,苏联方面在这里并没有什么高级将领,而英美盟军方面也没有事先通知,所以出席的代表仅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苏斯洛帕罗夫少将,如此一来,整个签字仪式上,苏联的存在感变得非常低。

这对于苏联人来说,无疑是不能接受的。毕竟苏联和德国鏖战了四年,付出了数千万人伤亡,同样也牵制并击败了德国的主力。作为击败德国的主要功臣,在投降仪式上却沦为配角,面子上挂不住。

所以,苏联方面不承认这次投降,也不答应宣布战胜德国。他们要求,对于德国的投降仪式,应该由苏联主持,并且要在苏军占领下的柏林举行。

英美盟军方面虽然不乐意,但是却也没有必要和苏联在这件事上面过多争论,毕竟后面在远东战场上,还要靠苏联人对付日军。此外,苏军在欧洲战场上的贡献确实是有目共睹,无论是付出的伤亡还是给德军带来的杀伤,都配得上主角这个位置。

最终,英美盟军和苏联方面达成一致,决定于次日在柏林,由苏联主持再举行一次投降仪式。这次投降仪式确实要隆重许多,双方都派出几乎最高级别的官员出席。苏联方面从少将变成了朱可夫元帅,英国代表则是空军上将泰德、美国代表是斯巴兹将军和法国代表是德朗西将军。

德国方面则是派出了三位签字代表,分别是最高统帅部参谋长凯特尔元帅,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和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这个阵容基本上算是当时德国海陆空三军的最高级别了。

德国方面这样做的目的很明显,其实就是为了安抚苏联人。用最高规格对待,以换取苏联方面的尊重。可是,苏联人好不容易赢得的胜利,怎么会放过羞辱失败者的机会。

在签字仪式现场,凯尔特元帅以自己受过伤为由,想要让随从将文件拿过来,坐在自己原本的位置上签字。然而这遭到了朱可夫元帅的拒绝,他悍猛地站起来,对着德国代表们吼道:

“要他们过来,到我面前签字。”

俗话说在人屋檐下得不低头,战争是赢者通吃的游戏。凯特尔虽然高傲,但在此形势之下,也不得不放下自己的高傲,妥协般的走到朱可夫的桌前,乖乖的签了投降书。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1940年6月,在同战败的法国谈判中,凯特尔任德国代表团团长,迫使法国代表接受屈辱的贡比涅停战协定的条件。没想到,风水轮流转,这时候又轮到他了。

对于凯特尔来说,签完字意味着战争结束了,但并不意味着他就没事儿了。凯特尔作为德军高级将领,是希特勒的忠实支持者,是希特勒最亲信的军事顾问。对于希特勒发动战争,他是最为积极的执行者之一。

凯特尔支持并鼓励屠杀犹太人和战俘,他曾宣称:

“为了确保胜利而不受限制地使用任何方法,甚至是对付妇女与儿童的,都是合理的,并且是军队的义务。任何宽恕行为都是对德国人民的犯罪。”

在柏林战役中,凯特尔是坚定的主战派。凯特尔的种种行为,让他无法在战后逃脱审判和制裁。从1945年10月开始,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审判在纽伦堡拉开序幕,凯特尔作为一级战犯站在了审判席上。最终,凯特尔被判处死刑,并绞刑处决。

而出席投降仪式的其他两位德军代表中,海军总司令弗里德堡将军的结局也不太好。作为希特勒的忠实信徒,在投降后便被盟军关押。弗里德堡同样是希特勒的忠实信徒,他都在一生追随希特勒,犯下了许多罪行,所以他知道等待自己的是什么命运。他怕在法庭上被法官宣读自己的罪行,也害怕受到落到苏联人手里受侮。于是弗里德堡没有等到盟军审判他,便在关押他的学校里自杀了。

空军司令施通普夫将军的结局相对要好一些,他并没有被当做战犯处决,而是在盟军的战俘营里待了两年,于1947年被释放,一直活到了1968年,也算是善终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7548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4
下一篇2024-01-0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