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曲主要代表人物的诗词 要赏析的

元曲主要代表人物的诗词 要赏析的,第1张

关汉卿,最著名的为窦娥冤,第一部分:

  开折,通过监斩官和其他人的行为,描写了一副阴森肃杀的刑场气氛。窦娥便在这种气氛下以犯人的身份上场了。一上场,窦娥便唱了两只曲子:[端正好]、[滚绣球]窦娥首先把自己的冤枉呈现出来,说明自己无辜被判死刑,冤屈惊天动地,临死之前,把控诉的对象指向了天和地。窦娥控诉天地一场戏,极具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好文章,千古流传。我们来看一看这段唱词:“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一句是说现实世界有它固有的统治秩序,人们的命运掌握在天地的秩序之中。下一句,一个“天地也!”一声感叹,蕴涵着窦娥无限的感情。有愤激,有委屈,有埋怨,有抗争,有指责,有期待。下一句“只合”“可怎生”两个表强烈反问语气的词,表达了窦娥对天地强烈的质问。作为主宰万物、维持现实世界秩序的最高统治者——天地,本应该使社会清明,公正无私,却是非不分,曲直不明。“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福贵又寿延。”用非常肯定的语气直接指明现实中存在的不公平现象:坏人得志,好人受欺。这种现实世界的不公平和天地间应该存在的公理形成鲜明的对比,不禁使人对主宰万物的天地产生怀疑。“天地也!作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这一句是对前几句的总括性结论,指明了天地并不象人们期望或相信的那样维持现实的公平合理,相反,却和社会上的邪恶残暴的坏人一样,助纣为虐,为虎作伥,残害善良弱小的平民百姓。这句指责,推翻了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崇高而神圣的地位,对人们现实和精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天地——作了深刻的批判。紧接下来,悲愤之气达到极点,便是对天地的直接而强有力的指责和痛斥。“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这不仅是要推翻天地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更进一步要推翻天地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这种对天地的大胆的指责批判在古代以天为上的社会里是不多见的,中国古代人民因为以农业为生,特别重视“天”。现实世界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被认为是承接天的命令,代替天来行使统治权。因此被称为“天子”。窦娥的这一段唱词,把自己受冤屈的原因直接归结到了天的身上,矛头直指封建统治者所赖以维系的精神支柱。既是对整个封建专制制度的彻底否定,也是对传统的封建专制思想的否定。具有很强的民主主义精神。这种思想也是关汉卿借窦娥之口抒一己之愤。最后一句“哎,只落得两泪涟涟。”是愤怒的控诉达到极点之后的转折,无法改变自己命运的悲愤而又无奈的叹息。

  这段话之所以具有非常高的艺术感染力,是因为它用精辟而非常概括的语言表达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不平等的强烈愤慨。表达了普通老百姓要求维持社会公平,惩恶扬善的愿望。在句式上,几乎全用口语,既贴近老百姓的语言,又自然流畅,气势充沛,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因此,千百年来盛传不衰。

  在去刑场的途中,窦娥向刽子手提出一个小小的请求,要求从后街走,原因是怕婆婆看见伤心难过,这个小小的细节显示了窦娥的善良细心。在蔡婆婆将张驴儿父子领回家中,劝说窦娥答应张驴儿父子招亲的要求时,窦娥宁死不从,而且批评了蔡婆婆的软弱和苟且行径。窦娥被张驴儿陷害,又被贪官桃杌不分青红皂白问成死罪,经受残酷拷打,拒不承认,当贪官要拷打蔡婆婆时,窦娥顾念到婆婆年迈,经不起酷刑,就含冤承认了贪官要她承认的药死公公的罪行(这在重视纲常伦理的封建社会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在将要赴刑场处斩的路上,窦娥还牵挂着婆婆,怕她看见自己受刑而伤心难过,经不起打击。这个细节虽小,却充分反映了窦娥的善良、孝顺。也是对造成冤案的贪官桃杌的强烈讽刺,象这样一个在临死都记挂着婆婆的孝顺媳妇,怎么可能犯下药死公公的大罪呢?而贪官桃杌却是非不明,连这样一个简单的案子都审不明白,糊里糊涂就用酷刑把善良的百姓判成死罪,如此草菅人命的狗官在后文中竟然得到升迁,可见社会是多么黑暗无道。

  第二部分:

  刑场哭别一场戏,是表现窦娥的性格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内容,也是本剧悲剧因素组成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刑场上,窦娥再次重申了事实真相和自己的冤情。最后,窦娥向蔡婆婆提出了请求,希望婆婆能在自己死后看在婆媳情分上祭奠一下自己的坟墓。这段哭诉,哀哀怨怨,与前面的愤怒控诉形成鲜明的对比,是窦娥性格的另一方面的体现。也是窦娥在现实中的真实生活和真实性格的写照。它说明窦娥在日常生活中,只是一个勤劳善良,命运孤苦,没有过多要求的普通劳动妇女。她忍受了命运最艰难困苦的打击,从小失去母亲,七岁时又与相依为命的父亲分离,作了蔡婆婆家的童养媳。结婚两年后丈夫又去世。在这种种的命运打击面前,窦娥都忍受了,她只希望能够和婆婆相依为命,过安安稳稳的日子。但现实是如此黑暗,即使这样对生活最起码的要求也难以得到满足,最后落得个无辜受刑的结局。窦娥的请求,体现了作为一个普通人的最基本的要求,也增强了人们对窦娥的同情,对社会黑暗的愤怒。最后,窦娥劝解婆婆,说自己是“没时没运”才落得“不明不暗,负屈衔冤。”这只是窦娥安慰婆婆的话,并不是说窦娥自己没有怨恨了。因为她的冤屈完全是人为造成的,是因为社会的黑暗,官吏的腐败,邪恶势力的横行。窦娥也从自己身上认识到这一点,所以在临刑时提出了三桩誓愿。

  第三部分:

  关汉卿从“东海孝妇”的传说中得到启示,由之生发开来,采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概括丰富的现实社会内容,大胆而精巧地构思出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一步步递升,创造出浓厚的悲剧气氛。

  窦娥是无辜的,是冤大屈深的,她不甘心屈从于现实的压迫,她坚信自己的死定会“感天动地”,在人间以奇迹的方式显示出来。第一桩,“血飞白练”,通过这种方式,窦娥向世人显示她的清白无辜。在唱词中,窦娥提到两个典故: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表明她死得和苌弘一样冤屈,和望帝一样凄惨。第二桩,“六月飞雪”,如果说第一桩是通过她自身的奇迹来表明她的冤屈,第二桩则是通过违反常规的自然现象来证明社会的不公平,社会上人为制造的黑暗。“飞霜六月因邹衍”的冤狱故事,更表明了窦娥所遭受的是人间冤狱。第三桩,亢旱三年。引用“东海孝妇”的故事,矛头更直接地对准昏聩的官府,“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窦娥希望通过第三桩誓愿,直接惩诫残暴昏聩的官府,也希望有一天自己的冤屈能够象“东海孝妇”一样,得到昭雪。三桩誓愿,从时间的延续上,一桩比一桩更久长;从空间范围上,一桩比一桩更扩大。三桩誓愿依次递进的过程,也是窦娥反抗精神依次上升的过程,是她斗争的矛头更加明确的过程。行刑尚未开始,第二桩誓愿就已显示出预兆,更说明了窦娥的冤屈感天动地,社会的黑暗已引起上天的震怒。三桩誓愿的实现是窦娥反抗的最终结果,也是悲剧高潮的结束。窦娥死去了,但给人间留下了一个勤劳善良、坚强不屈、富于反抗精神的感人形象。也给人间留下了一曲对黑暗社会以死抗争的回肠荡气的悲壮歌曲。

马致远,最著名的是汉宫秋, 汉元帝因后宫寂寞,听从毛延寿建议,让他到民间选美。王昭君美貌异常,但因不肯贿赂毛延寿,被他在美人图上点上破绽,因此入宫后独处冷宫。汉元帝深夜偶然听到昭君弹琵琶,爱其美色,将她封为明妃,又要将毛延寿斩首。毛延寿逃至匈奴,将昭君画像献给呼韩邪单于,让他向汉王索要昭君为妻。元帝舍不得昭君和番,但满朝文武怯懦自私,无力抵挡匈奴大军入侵,昭君为免刀兵之灾自愿前往,元帝忍痛送行。单于得到昭君后大喜,率兵北去,昭君不舍故国,在汉番交界的黑龙江里投水而死。单于为避免汉朝寻事,将毛延寿送还汉朝处治。汉元帝夜间梦见昭君而惊醒,又听到孤雁哀鸣,伤痛不已,后将毛延寿斩首以祭奠昭君。《汉宫秋》全名《破幽梦孤雁汉宫秋》,流传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名家杂剧》本、明顾曲斋刻《元人杂剧选》本、《元曲选》甲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曲大观》本、《元曲四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

  取材于王昭君出塞的历史故事。昭君出塞的故事,从西汉到元初,经历了一个演变过程。它最早见于《汉书·元帝纪》和《匈奴传》。大致情节是:西汉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元帝以宫人王嫱赐呼韩耶单于为阏氏;昭君入匈奴,生二子;呼韩耶死,从成帝敕令,复为后单于阏氏。元帝时,汉强匈奴弱,昭君出塞,是元帝主动实行民族和睦政策的具体表现。

  鉴赏

  自汉以来,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都经常提及昭君的故事。其中,晋代葛洪的《西京杂记》(一作西汉刘歆撰)记载昭君故事时,增加了画工图形及毛延寿、陈敞、刘白等画工多人,因受贿作弊而同日弃市等情节。但是,比《西京杂记》稍后的《后汉书》并未采用这一传说;而此后的笔记小说和文人诗篇,却不仅采用这一传说,而且还把受贿作弊的画工,集中到毛延寿一个人的身上。唐代敦煌的《王昭君变文》是昭君故事在民间流传过程中的重大发展。《变文》一反正史的记载,把元帝时代的民族矛盾的形势描绘为匈奴强大、汉朝虚弱;把昭君出塞看作是朝廷屈辱求和的表现。其中,叙述了画工图形,单于按图求索,以及昭君到匈奴后,因思念乡国,愁肠百结,终不可解,直至愁病身亡等情节。

  马致远的《汉宫秋》显然不是取材于正史,而是在《王昭君变文》的基础上,汲取历代笔记小说、文人诗篇和民间讲唱文学的成就,然后确定自己的创作意图,构思剧本的情节和人物的。

  《汉宫秋》特别渲染了强凌弱的气氛。匈奴的使臣,竟然敢于当面勒逼汉元帝:“(单于)特遣臣来,单索昭君为阏氏,以息两国刀兵;陛下若不从,俺有百万雄兵,刻日南侵,以决胜负。”强敌压境,尚书竟只能规劝“陛下割恩断爱,以社稷为念,早早发送娘娘去罢!”元帝更是束手无策。于是,王昭君只落得“待不去,又怕江山有失;没奈何,将妾身出塞和番。”把王昭君放在匈奴强大、“专事攻伐”,汉朝虚弱、“只凭佳人平定天下”的特定历史条件下,这样写,一方面有利于揭示出产生爱情悲剧的社会根源,暴露封建王朝的腐败无能;另一方面又有利于激发当时生活在金、元之际的汉人,使之回顾南宋灭亡前后的痛苦经历,便于借他人杯中酒,浇自己胸中愁。《汉宫秋》中所描写的上述形势,与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形势相比,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例如:金宣宗时,成吉思汗兵围中都,金王朝曾被迫以歧国公主和亲;元世祖时,伯颜丞相兵围临安,曾向南宋王朝强索大批宫女;灭南宋时,更是掳掠了大批后妃宫女北上。

  《汉宫秋》还别出心裁地把汉元帝作为全剧的主人公,并把发生这场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归结到他的身上来。这一点,对于深化作品的主题,对于启发人们深入思考金元之际国内民族斗争的历史性变化,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汉元帝一出场,就自夸“联继位以来,四海宴然,八方宁静”,心中只为“后宫寂寞”而发愁。“百般巧诈,一味阿谀”的中大夫毛延寿投其所好,劝他“遣官遍行天下,选择室女”,正中他下怀。待毛延寿已叛国投敌,单于使者带着美人图,强索王昭君之时,元帝还在做他的太平天子、风流皇帝的美梦。只知标榜自己:“忠臣皆有用,高枕已无忧。”根本无心理政:“我虽是见宰相,似文王施礼;一头地离明妃,早宋玉悲秋”。到兵临城下之时,他又火烧眉毛干着急:骂宰相、斥武将,说什么“满朝中都做了毛延寿”!但是,朝中文臣武将都不买他的账,尚书居然假借“外国”人之口,说出了“陛下宠昵王嫱,朝纲尽废,坏了国家”的客观事实。因此,尽管元帝斥文臣、骂武将,尖锐刻薄,毕竟还是无济于事!他仍然是被迫“割恩断爱”,做了一个“别虞姬楚霸王”。

  《汉宫秋》还特别创造了王昭君在番汉交界处舍身殉难的情节。由于王昭君的慷慨殉难,既保全了民族气节和对元帝的忠贞,又达到了匈奴与汉朝和好,并使毛延寿被送回汉朝处死的目的。因此,王昭君以身殉难的悲壮之举,与那“只凭佳人平定天下”的屈辱求和之举,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全剧用明妃一女人的正气,充分地反衬出那些以“女色败国论”来文过饰非者的怯懦与无耻。昭君既有对元帝的眷恋之情,又能为“国家大计”而毅然地“出塞和番”,并不惜以身殉国难,这就充分表现了作者对她的深切同情和高度赞扬;而对于以元帝为首的封建王朝来说,则只是深刻的揭露与辛辣的嘲讽!

  在《汉宫秋》中,毛延寿不再是一般的索贿作弊的画工,而是平时“一味谄谀”取宠、当阴谋败露时又不惜叛国投敌的中大夫。因为他,单于才能够于“遣使进贡,欲请公主”之际,按图指名,强行“求索王昭君”。因此,昭君是否出塞,不仅是元帝与朝廷文臣武将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而且还是匈奴与汉朝之间矛盾冲突的焦点。所以,元帝与昭君的爱情悲剧已由个人的悲剧而深深染上了国家的民族的历史悲剧的色彩。真挚的爱情因朝廷无力抗御外侮毁于一旦,而“朝纲尽废,坏了国家”的昏君,“只凭佳人平定天下”的庸臣,却正是导致这出爱情悲剧的元凶、祸首。昭君“为国家大计”而出塞和番,又为保全民族气节和爱情忠贞而殉难的壮举,便成了对这帮元凶、祸首的深刻揭露与辛辣嘲讽。这一方面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另一方面又是“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鲁迅全集》第一卷297页),于是在悲剧之中又渗进了喜剧的意味,使人感到以汉元帝为首的封建统治集团的狼狈相极为可笑。这两方面相互映衬,不仅使剧本的情节更生动、丰富,而且使其思想内容也更真实、深刻。

  作者在第三折、第四折,还浓墨细笔地描写了元帝与昭君的生离死别,是怎样地使元帝悲怆凄恻,愁思郁结,无可排解。作者尽力刻画了风流皇帝温柔多情的一面,让他尽情倾吐了由生离死别而郁结于胸的哀痛。风流皇帝的温柔多情,不仅仅以其真挚深沉的感情引起观众对他的同情和怜悯,而且,还能激励读者认真思索:为何堂堂天子,大汉皇帝,连自己的爱妃都无力保全?

  我们还应该注意,《汉宫秋》对于元帝与昭君的爱情描写,是比较深刻准确的。《长生殿》的作者洪升曾说:“情之所钟,在帝王家罕有。”因为帝王之家,钟情总是意味着玩弄女性。就《汉宫秋》来说,元帝对昭君的倾心相爱,首先是为昭君的琵琶声所吸引,接着便是为昭君的姿色所倾倒。技艺和姿色,是元帝爱昭君的基本原因和主要内容;对于王昭君舍身赴国难的精神,元帝却毫无感动之情,更无特别器重之意。霸桥饯别之后,他之所以“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也仅仅是因为“猛到椒房,那一幅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可见,作者并没有过分美化元帝对昭君的爱情,而是如实地写出了元帝爱昭君的具体内容及其局限性。这样,元帝对昭君的温柔多情与他对于治理国家社稷的昏庸无能,便构成了复杂而又和谐的整体,自然而又逼真地刻画出元帝爱昭君的鲜明的个性特征。

  显然,汉元帝这样的艺术形象,对于我们理解历史上的风流皇帝,如陈后主、宋徽宗之流,无疑是具有深刻而普遍的认识意义的。元帝一类的昏君庸帝,作为国家社稷的代表,必然会导致“朝纲尽废,坏了国家”,落得国土难保全,民族失尊严,而他们对后妃的倾心相爱,也只能落得个蒙羞受辱,毁于一旦。因为,作为风流皇帝欲保全真挚爱情的愿望与作为昏君庸帝所造成的“朝纲尽废,坏了国家”的严酷现实,这二者已构成了不可调和的矛盾。这就是《汉宫秋》所写的爱情悲剧的实质,也是产生汉元帝这样的艺术形象的社会基础。

白朴,最著名的是墙头马上,写尚书裴行俭的儿子裴少俊与总管李世隆的女儿李千金的恋爱故事。李千金独居深闺,心里苦闷,于春暖花开的季节到花园中游玩,在墙上看望,遇见品貌兼优的裴少俊坐在马上经过。两人一见倾心,私下结成夫妻,并生了子女。但裴少俊怕被父亲知道,便把李千金及子女藏在自家花园之中,住了七年。后来被裴行俭发现,斥李千金为娼妓,把她赶走。裴少俊后来进士及第,去接她回来,她坚决不肯。这时裴行俭夫妻也去恳求,她也不允。最后由于儿女的痛哭哀求,才夫妻团圆。

这篇作品具有强烈的反封建意义,裴、李的自由结合反抗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封建礼教。他们不顾家长的压迫,坚持不屈,表现了青年要求婚姻自由的坚强意志和对爱情的忠贞。裴少俊进士及第后,他的父亲就改变了对他们的态度,这就揭露了作为封建礼教的代表者的虚伪和势力。

李千金是莺莺式的人物,生活在闺阁之中,而对自己的环境不满,要求冲破这种环境,争取婚姻自由。但与莺莺也有所不同,她的反封建要求更明确,在封建势力面前更大胆,当她在花园中被翁姑发现之后,受到多方面的刁难和辱骂,她都矢志不屈,和封建势力展开正面的斗争。可是作为一个典型性格,从它概括的社会历史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看,却远不如莺莺这个人物。这本戏无论从人物刻画、情节安排、艺术处理方面,都是学习了《西厢记》而创作的。但又有它自己的特色。 

郑光祖,倩女离魂 郑光祖在《倩女离魂》一剧中,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对爱情忠贞不渝,感情真挚热烈的少女形象,因而使这一剧堪与《西厢记》相媲美。也正由于此,使郑光祖“名香天下,声振闺阁”。

   《倩女离魂》又称《迷青琐倩女离魂》,是郑光祖的代表作,也是元后期杂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剧本以唐朝陈玄佑的《离魂记》小说为素材,其大致情节是:秀才王文举与倩女指腹为婚,王文举不幸父母早亡,倩女之母遂有悔约的打算,借口只有王文举得了进士之后才能成婚,想赖掉这门婚事。不料倩女却十分忠实于爱情,就在王文举赴京应试,与倩女柳亭相别之后,由于思念王文举,倩女的魂魄便离了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奔赴京城。而王文举却不知是倩女的魂魄与他在一起,还以为倩女本人同他一起赴京。因此,当他状元及第三年后,准备从京城启程赴官,顺便打道去探望岳母,便先修书一封告知倩女的父母,王文举偕同倩女魂魄来到了倩女身边,魂魄与身体又合一,一对恩爱夫妻得到团圆。 

   《倩女离魂》最为人称道的莫过于离魂这一巧妙安排。倩女的魂魄与躯体分离后,一方面可以细致的表现魂魄无拘无束的大胆和执著,写出其不愿受封建道德伦理的束缚而追求婚姻幸福的真性情:倩女的魂魄代表了女性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在当时社会情况及伦理束缚下,许多倩女想做却无法做的事倩女的魂魄却可以实现。倩女的魂魄追寻到文举时对他说的话都是很大胆很真诚的。如大胆的表白“待和伊同走天涯”“思量心,几时撇下”“我本真情,非为相唬,已决定心猿意马”;如追随文举的义无反顾“做着不怕”;又如倩女的真爱,她爱的是文举本人,不在乎文举有无功名,“你若不中阿,妾身荆钗裙布,愿同甘苦”。另一方面,则通过倩女的病体所受的折磨,反映现实中多情女子相恋的痛苦,倩女“一会家飘渺阿,忘了魂灵;一会家精细阿,使着躯壳;一会家混沌阿,不知天地。”“愁心惊一片乌啼,薄命趁一春事已,香魂逐一片花飞”自感叹,自伤情,自懊悔,被折腾得死去活来,半人半鬼。这样就把当时闺阁女子渴望恋爱却要忍受礼教禁锢的现实压抑感惟妙惟肖地表达了出来,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当文举高中状元,寄信张家,告知“同**一时回家”时,倩女悲痛欲绝,生不如死“气得我痛如泪血流难尽,争些魂逐东风吹不回”。显然,既渴求爱情婚姻又面对礼教禁锢,这便是封建时代女性的真实处境。她们唯有在非常的情况下,才能挣脱束缚,实现理想。而一旦“灵魂出窍”精神获得自由,她们便表现得热情似火,敢作敢为,而倩女的离魂正是这种非常情况。我们不得不肯定并佩服郑光祖的让离魂和躯体有不同表现的这种艺术处理。

    全剧集中刻画了倩女追求婚姻自主,忠贞于爱情的形象和性格,在婚姻上,决不轻易任人摆布。当她的母亲想要悔约,要她与王文举兄妹相称时,她便一眼看穿了母亲的用意,表示了坚决的反对。当倩女的魂魄离开真身,追随王文举一起赴京路上,王文举以为倩女本人奔来,先是说怕倩女的母亲知道,劝她回去,倩女果敢地说:“他若是赶上咱,待怎样?常言道,做着不怕!”王文举劝阻行不通,使用礼教来教训她,说什么“聘则为妻,奔则为妾”,说她“私自赶来,有玷风化”。倩女更坚定地说:“你振色怒增加,我凝睇不归家。我本真情,非为相谑,已主定心猿意马”。表现了她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和鄙视。

    在艺术描写方面,《倩女离魂》具有浓厚的抒情气息,笔墨细腻但并不感纤巧,文词精美却不显雕琢。第二折写离魂月夜追赶王文举的情景,曲词和宾白水乳交融,如行云流水,一气呵成,把倩女焦急盼望的心理,慌忙赶路的情形,以及江岸月夜的景色都描绘得十分细致逼真。尤其是写离魂追到江边的几支曲,充满了诗情画意。

    《倩女离魂》的情节和人物形象,受到《西厢记》的启发,而又对《牡丹亭》有较大的影响。在这两大名剧之间,它似乎有一种过渡的作用。

黄卿如花似玉颜

静候佳音真情言

雯儿情丝缠心看

我卿爱深种笑莞

喜笑颜开真情赞

欢歌载舞抚琴谈

你我凤求凰音弹

一往情深幸福伴

生华丽人心花绽

一缕情丝来羁绊

世间连理真情挽

1 关于元曲的诗句

关于元曲的诗句 1描写元曲的诗句

描写元曲的诗句

例如: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①,霎时间月缺花飞②。

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③。

刚道得声“保重将息”④,痛煞煞教人舍不得⑤。

“好去者⑥。望前程万里!”

注释

①咫(zhǐ)尺:形容距离近,此处借指情人的亲近。

②月缺花飞,比喻情人的分离。

③阁:同“搁”,放置,这里指含着。

④将息:调养身体。

⑤痛煞煞:非常悲痛。

⑥好去者:好好地去吧。

2关于元曲的诗词有哪些

关于元曲的诗词有 1《立斋挽诗》 年代: 宋 作者: 陆文圭 少日增庭秀,暮年山泽胩。

吟魂绕花竹,客咏渍江湖。莫唱贞元曲,空遗洛社图。

绝娄埋片玉,幸喜产双珠。 2《宫词》 年代: 明 作者: 李先芳 玳瑁琵琶缀玉环,为囊盛裹绣双鸾。

自从学得朝元曲,不对君王不敢弹。 3《挽张龙山》 年代: 宋 作者: 马廷鸾 诸公莫唱贞元曲,老子曾闻正始音。

寂寞吴王堤上路,白杨花落昼多阴。 4《贺新郎 箜篌曲为良佑所亲赋》 年代: 元 作者: 元好问 赴节金钗促。

爱弦间、冷冷细语,非琴非筑。别鹤离莺云千里,风雨孤猿夜哭。

只雌蝶、雄蜂同宿。汀树诗成归舟远,认宫眉、隐隐春山绿。

歌宛转,泪盈掬。吴儿越女皆冰玉。

恨不及、徘徊星汉,流光相属。破镜何年清辉满,寂寞佳人空谷。

人世事、寻常翻覆。入塞新声愁未了,更伤心、听得开元曲。

呼羯鼓,醉红烛。 5《贺新郎·梦冷黄金屋》 年代: 宋 作者: 蒋捷 梦冷黄金屋。

叹秦筝、斜鸿阵里,素弦尘扑。化作娇莺飞归去,犹认纱窗旧绿。

正过雨、荆桃如菽。此恨难平君知否,似琼台、涌起弹棋局。

消瘦影,嫌明烛。鸳楼碎泻东西玉。

问芳悰、何时再展,翠钗难卜。待把宫眉横云样,描上生绡画幅。

怕不是、新来妆束。彩扇红牙今都在,恨无人、解听开元曲。

空掩袖,倚寒竹。

3元曲的诗

[南吕]四块玉 天台路 采药童,乘鸾客,怨感刘郎下天台。

春风再到人何在?桃花又不见开,命薄的穷秀才,谁叫你回去来。 [南吕]四块玉 浔阳江 送客时,秋江令,商女琵琶断肠声。

可知道司马和愁听。月又明,酒又醒。

客乍醒。 [南吕]四块玉 马嵬坡 睡海棠,春交晚,恨不得明皇掌中看。

霓裳便是中原乱。不因这玉环,引起那禄山,怎知蜀道难! [南吕]四块玉 巫山庙 暮雨迎,朝云送,暮雨朝云去无踪。

襄王谩说阳台梦。云来也是空,雨来也是空,怎捱十二峰。

[越调]清江引 野兴 东篱本是风月主,晚节园林趣。一枕葫芦架,几行垂杨树。

是搭儿快活闲住处。 [越调]夜行船 秋思 百岁光阴一梦蝶,重回首往事堪嗟。

今日春来,明朝花谢。急罚盏夜阑灯灭。

[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衷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

纵荒坟横断碑,不辩龙蛇。 [庆宣和]投至狐踪与兔穴,多少豪杰。

鼎足虽坚半腰折。魏耶晋耶? [落梅风]天教你富,莫太奢。

没多时好天良夜。富家儿更做道你心似铁,争辜负了锦堂风月。

[风入松]眼前红日又西斜,疾似下坡车。不争镜里添白雪,上床与鞋履相别。

莫笑巢鸠计拙,葫芦提一向装呆。 [拨不断]利名竭,是非绝。

红尘不向门前惹,绿树偏宜屋角遮,青山正补墙头缺。更那堪竹篱茅舍。

[离亭宴煞]蛩吟罢一觉才宁贴,鸡鸣时万事无休歇。何年是彻?看密匝匝蚁排兵,乱纷纷蜂酿蜜,急攘攘蝇争血。

裴公绿野堂,陶令白莲社,爱秋来时那些:和露摘黄花,带霜分紫蟹,煮酒烧红叶。想人生有限杯,浑几个重阳节?人问我顽童记者:便北海探吾来,道东篱醉了也。

破幽梦孤雁汉宫秋 第三折(选) [双调步步娇]您将那一曲阳关休轻放,俺咫尺如天样。慢慢的捧玉觞,朕本意待尊前捱些时光。

且休部劣了宫商,您则与我半句儿俄延着唱。 [殿前欢]则甚么留下舞衣裳,被西风吹散旧时香。

我委实怕宫车再过青苔巷,猛到椒房,那一会想菱花镜里妆,风流相,兜的又横心上。看今日昭群君出塞,几时似苏武还乡? [七弟兄]说甚么大王,不当,恋王嫱,兀良,怎禁他临去也回头望梅!那堪这散风雪旌节影悠扬,动关山鼓角声悲壮。

[般涉调]耍孩儿 借马 近来时买得匹蒲梢骑,气命儿般看承爱惜。逐宵上草料数十番,喂饲得膘息胖肥。

但有些秽污却早忙刷洗,微有些辛勤便下骑。有那等无知辈,出言要借,对面难推。

[七煞]懒设设牵下槽,意迟迟背后随,气忿忿懒氢鞍来鞴。我沉吟了半晌语不语,不晓事颓人知不知?他又不是不精细,道不得“他人弓莫挽,他人马休骑“。

[六煞]不骑呵西棚下凉处拴,骑时节拣地皮平处骑。将青青嫩草频频的喂。

歇时节肚带松松放,怕坐的困尻包儿款款移。勤觑着鞍和辔,牢踏着宝蹬,前口儿休提。

[五煞]饥时节喂些草,渴时节饮些水。着皮肤休使粗毡屈,三山骨休使鞭来打,砖瓦上休教稳着蹄。

有口话你明明的记;饱时休走,饮了休驰。 [四煞]抛粪时教干时抛,尿绰时教净处尿。

拴时节拣个牢固桩橛上系。路途上休要踏砖块,过水处不教践起泥。

这马知人义,似云长赤兔,如益德乌骓。 [三煞]有汗时休去檐下拴,渲时休教侵着颓。

软煮料草铡底细。上坡时款把身来耸,下坡时休教走得疾。

休道人忒寒碎。休教鞭飙着马眼,休教鞭擦损毛衣。

[二煞]不借时恶了弟兄,不借时反了面皮。马儿行嘱咐叮咛记:鞍心马户将伊打,刷子去刀莫作疑。

则叹的一声长吁气,哀哀怨怨,切切悲悲。 [一煞]早晨间借与他,日平西盼望你,倚门专等来家内。

柔肠寸寸因他断,侧耳频频听你嘶。道一声“好去“,早两泪双垂。

[尾]没道理没道理,忒下的忒下的。恰才说来的话君专记,一口气不违借与了你。

-------------------------------------------------------- 王实甫元曲全集 十儿月尧民歌 别情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水粼粼。见杨柳飞棉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

怕黄昏不觉又黄昏,不消魂怎地不消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裙带宽三寸。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二本 第一折(选) [仙吕。混江龙]落红成阵,风飘万点正愁人。

池塘梦晓,阑槛辞春。蝶粉轻沾飞絮雪,燕泥香惹落花尘。

系春心情短柳丝长,隔花阴人远天涯近。香消了六朝金粉,清减了三楚精神。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一本 三折(选) [越调。斗鹌鹑]玉宇无尘,银河泻影。

月色横空,花阴满庭。罗袂生寒,芳心自警。

侧着耳朵儿听,蹑着脚步儿行。悄悄冥冥,潜潜等等。

[拙鲁速]对着盏碧荧荧短檠灯,倚着扇冷清清旧帏屏。灯儿又不明,梦儿又不成。

窗儿外淅零零的风儿透疏棂,忒楞楞的纸条儿鸣。枕头儿上孤零,被窝儿里寂静。

你便是铁石人,铁石人也动情。 崔莺莺待月西厢记 第四本 第三折(选) [正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滚绣球]恨相见得迟,怨归去得疾。柳丝长玉骢难系,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

马儿迟迟的行,车儿快快的随,却告了相思回避,破题儿又早别离。听得道一声“去也“,松了金钗。

遥望见十里长亭,减了玉肌。此恨谁知! 四丞相高会丽春堂 第三折(选) [越调。

斗鹌鹑]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披着领箬笠蓑衣。

4关于元曲的诗词

天净沙·春

朝代:元代

作者:白朴

原文: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大德歌·春

朝代:元代

作者:关汉卿

原文:

子规啼,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则见双燕斗衔泥。

清江引·春思

朝代:元代

作者:张可久

原文:

黄莺乱啼门外柳,雨细清明后。能消几日春,又是相思瘦。梨花小窗人病酒。

西湖杂咏·春

朝代:元代

作者:薛昂夫

原文: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醉太平·寒食

朝代:元代

作者:王元鼎

原文:

声声啼乳鸦,生叫破韶华。夜深微雨润堤沙,香风万家。画楼洗净鸳鸯瓦,彩绳半湿秋千架。觉来红日上窗纱,听街头卖杏花。

阳春曲·春景

朝代:元代

作者:胡祗遹

原文: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5有关古诗(元曲

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幽闺儿女惜颜色,坐见落花长叹息 今年花开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为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春江花月夜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有谁能够知道 为何相逢不早 人生际遇难知 有梦也应草草 说什么愿为连理枝 说什么愿为比翼鸟 原就是那浮萍相聚 可怜那姻缘易老 问世间情为何物 笑世人神魂颠倒 看古今多少佳话 早被浪花冲了 人生如此 浮生如斯 缘生缘死 谁知谁知 情终情始 情真情痴 何许何处 情之至 跟随有情人 做快乐事 别问是劫是缘 声声慢 寻寻觅觅 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 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 正伤心 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 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 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武陵春李清照 风住尘香花已尽 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 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 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 鹧鸪天 醉拍春衫惜旧香,天将离恨恼疏狂。

年年陌上生秋草,日日楼中到夕阳 云渺渺,水茫茫,征人归路许多长,相思本是无凭语,暮向花笺费泪行 春观浣溪沙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 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 无边丝雨细如愁。

宝帘闲挂小银勾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徘徊 蝶恋花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欧阳修 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寸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木兰花晏殊 绿杨芳草长亭路,年少抛人容易去。

楼头残梦五更钟,花底离愁三月雨 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 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 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 关于春梦几时多,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

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 水龙呤 似花还是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

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

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周落红难缀 晓来雨过,遗踪何在?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 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青玉案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数,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风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归田园居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茺南野际,守掘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暖暖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空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无题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烛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呤应觉月光寒 蓬山些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春 见也不容易 别也不容易 相对两无言 泪洒相思地 聚也不容易 散也不容易 聚散难预期 魂牵梦也系 问天天不应 问地地不语 寄语多情人 莫为多情系 春来无消息 春去无痕迹 寄语多情人 花开当珍惜 走近秋天 我可以感飘零 走近黄昏 我可以感到膝陇 当我走近你 却什么也说不清 心里想着月季 眼睛却望着无形的风 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 我才明白 原来这是一份思念 很浓很浓 问远方 望天上云卷霞飞 看地上小桥流水 有一件心事不知说与谁听 问远方的人何时回归 走过了春花秋月 经过了冷寸寒霜 有一件心事谁人能懂 问远方的人何时重逢 何时回归 何时重逢 共彩西山枫叶红 不要问我为什么惆怅 不要问我为什么无言 你知道有些事情难以说清 我只想独自品味孤单 不必向我诉说春天 我的心里并没有秋寒 不必向我解释色彩 我的眼中自有一片堪蓝 我叹世事多变幻 世事望我却依然 许诺 不要太多相信许诺 许诺是时间结出的松果 松果尽管美妙 谁能保证不被季节打落 机会凭自己争取 命运靠自己把握 生命是自己的画板 为什么要依赖别人着色 是否你已把我遗忘 不然为何杳无音信 天各一方 是否你已把我珍藏 不然为何微笑总在装饰我的梦 留下绮丽的幻想 是否我们有缘 只是缘头水浅 难以相见 是否我们无缘 岁月留有给我们的将是 愁绪萦怀寸断肝肠 相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 便害相思身似净云 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余香在此 盼千金游子何之 症候来时 灯半昏时 月半明时 明知相思无用处 无奈难解相思苦 有情又似无情时 斜风到晓穿朱户 问君知否此时情 只恐梦魂别处住 无言可诉一片心 唯祝好梦皆无数 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 鹊桥仙 宋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

6元曲,唐诗,宋词,现代诗,诗经,各两首快

元曲 马致远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元曲 张可久:花声·怀古 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将军空老玉门关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 唐诗 李商隐: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唐诗 王维: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宋词 李煜: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刘克庄:长相思 寒相催暖相催催了开时催谢时丁宁花放迟 角声吹笛声吹吹了南枝吹北枝明朝成雪飞 现代诗 再别康桥(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 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 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 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 在我的心头荡漾 软泥上的青荇, 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桥的柔波里, 我甘心做一条水草! 那榆荫下的一潭, 不是清泉, 是天上虹 揉碎在浮藻间, 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寻梦?撑一支长蒿, 向青草更青处漫溯, 满载一船星辉, 在星辉斑斓里放歌 但我不能放歌,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 夏虫也为我沉默, 沉默是今晚的康桥!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来; 我挥一挥衣袖, 不带走一片云彩 口供(闻一多) 我不骗你,我不是什么诗人, 纵然我爱的是白石的坚贞, 青松和大海,鸦背驮著夕阳, 黄昏里织满了蝙蝠的翅膀 你知道我爱英雄,还爱高山, 我爱一幅国旗在风中招展, 自从鹅黄到古铜色的菊花 记著我的粮食是一壶苦茶! 可是还有一个我,你怕不怕── 苍蝇似的思想,垃圾桶里爬 诗经第一首 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第二首 子衿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7唐诗宋词元曲各5首

唐诗

送元二使安西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襟。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宋词

虞美人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

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

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剪梅(李清照)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元曲

马致远《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山坡羊·潼关怀古

8有没有元曲的诗呀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净沙·春

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

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山坡羊·骊山怀古

张养浩

骊山四顾,阿房一炬,当时奢侈今何处?

只见草萧疏,水萦纡。

至今遗恨迷烟树,列国周齐秦汉楚。

赢,都变做了土;输,都变做了土!

这些都是中学 学的元曲

9求唐诗,宋词或元曲的经典名句

乡思离情 。

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 3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汉古诗十九首>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唐孟郊> 5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唐宋之问> 6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唐王维> 7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唐李白> 8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 9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唐王建> 11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 12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贺知章> 13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唐贺知章> 14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 15悲莫悲兮生别离------战国楚屈原> 16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汉> 1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隋薛道衡> 18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南唐李煜> 19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 20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李煜> 21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 22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 23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高适> 2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 2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 26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唐李商隐> 27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 28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 29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宋黄庭坚> 30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同来望月人何在?风景依稀似去年------唐赵瑕> 31不应有恨,何时长向别时圆?------宋苏轼> 3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宋苏轼> 愁恨悲欢 。

1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2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唐陈子昂> 3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唐李白> 4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唐杜甫> 5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南唐李煜> 6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南唐李煜> 7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唐李白> 8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唐杜牧> 9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唐李商隐> 11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唐白居易> 12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唐白居易> 13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唐王之焕> 1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宋李清照> 16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宋李清照> 17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宋李清照> 18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宋辛弃疾> 19人到愁来无处会,不关情处总伤心------宋黄庭坚> 20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清黄仲则> 21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唐白居易> 22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唐孟郊> 23陶陶然乐在其中------唐杨炯> 2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唐杜甫> 25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唐杜甫同上。

关汉卿《南吕四块玉·双调沉醉东风·双调碧玉箫·双调大德歌·双调·双调大德歌·双调大德歌·双调大德歌·双调大德歌·南吕一枝花·南吕一枝花·南吕一枝花》题解|注释|鉴赏

关汉卿

关汉卿(1220?—1300?),元曲四大家之首,我国古代伟大的剧作家。号已斋(一作一斋)。大都(今北京)人。或曾任太医院尹。一生主要从事戏剧创作活动。他是大都杂剧写作组织“玉京书会”里最著名的书会才人,与杂剧作家杨显之、纪君祥、康进之,散曲作家王和卿和杂剧女演员珠帘秀等都有交往。南宋灭亡(1279)后,曾南下漫游,到过杭州、扬州等地。关汉卿多才多艺,尤其精通音律,不仅致力于杂剧剧本创作,而且还能亲自登台演出。共写60多种剧本,今存18种。散曲现存14首,小令35(一说57)首。大抵是抒写离愁别恨、记叙爱情生活、描绘自然景物或都市的繁华,也有述志遣兴的自我表白。或率真本色,或婉丽俊美,语言浅近,诗意浓郁。

南吕四块玉

闲适

南亩耕①,东山卧②,世态人情经历多。闲将往事思量过。贤的是他,愚的是我,争甚么!

题解

《闲适》共四首,此为第四首。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已往的事情已亲身经历过,现在仔细思量,还是“南亩耕,东山卧”为好,也即归隐田园才是惟一出路。本支曲子的所谓“闲适”,表达的就是对贤愚颠倒的险恶人世的强烈不满,和逃避现实的遁世情绪。

注释

①南亩——农田。古人田土多向阳开辟,因南方向阳,利于作物生长,因以“南亩”泛指农田。

②东山——旧属会稽,在今浙江上虞县西南,为东晋谢安早年隐居处。后“东山”成为隐居处的代称。

双调沉醉东风

咫尺的天南地北①,霎时间月缺花飞②。手执着饯行杯,眼阁着别离泪③。刚道得声“保重将息”,痛煞煞教人舍不得。“好去者望前程万里④!”

题解

“双调·沉醉东风”共五首,此为第一首。这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小曲。曲中女主人公的恋人就要离她远去,她感到痛苦万分,含着热泪边深情叮咛,边殷勤寄语。小曲用洗练的语言,简洁细腻又有层次地表现了多情女子极度痛苦而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理情感。

注释

①咫(zhǐ)尺——喻距离之近,古代以八寸为咫。

②月缺花飞——喻指分离,与“花好月圆”为团聚相对。

③阁——同“搁”,停放,此处为“含着”的意思。

④好去者——送别时的习惯语,好好去的意思。者,语助词。

忧则忧鸾孤凤单①,愁则愁月缺花残。为则为俏冤家②,害则害谁曾惯③。瘦则瘦不似今番,恨则恨孤帏绣衾寒④,怕则怕黄昏到晚。

题解

本支曲子为“双调·沉醉东风”之第二首。抒写别后的孤独与凄凉。曲中分别从不同角度,把主人公忧、愁、怨、怕等复杂心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篇中带叠字的排比句式的运用,更使得表达的感情回环往复,绵远悠长,节奏急迫连贯,其表现手法的别致新颖,使本支曲子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效果。

双调碧玉箫

笑语喧哗,墙内甚人家?度柳穿花①,院后那娇娃。媚孜孜整绛纱②,颤巍巍插翠花③,可喜煞,巧笔难描画。他,困倚在秋千架。

题解

“碧玉箫”,北曲属双调宫曲调,正格句式为四、五、四、五、三、五、三、三、六,共九句。南曲则入“大石调”。原作共十首,此为第十首。本支曲子描写一位少年听到自家院后的笑声而引起好奇的窥探过程。院后墙内的场景使他入迷,美丽姑娘们的嬉笑玩耍使他流连忘返……本支曲就是一幅充满青春活力、情趣盎然的速写画。笔墨洗练流畅,描摹生动逼真。

注释

①度柳穿花——指在花柳之间穿行玩耍。

②媚孜孜——即美滋滋,身心欢悦的样子。绛(jiàng)纱,深红色的披纱。

双调大德歌

子规啼①,不如归,道是春归人未归。几日添憔悴,虚飘飘柳絮飞。一春鱼雁无消息②,则见双燕斗衔泥③。

题解

“大德歌”,属双调宫曲调。正格句式为三、三、五、五、五、七、五,共七句。传说此曲调为作者在大德年间创制的新曲调。大德,元成宗年号(1297-1307)。“大德歌”中咏春、夏、秋、冬四首,题名虽为“四季”,但重点并不是在描写四季自然风光,而是在写一位思妇对远去不归的意中人的思念;题材与内容倒是与现代**《马路天使》中的“四季歌”很相似。本支曲子选择“子规啼”、“柳絮飞”、“燕衔泥”等春天所特有的物象,映衬思妇在春日里别离哀思,尤以末句“双燕斗衔泥”更为贴切,更能抒写思妇睹物伤情的愁思。

注释

①“子规”二句——子规,杜鹃鸟,传说为蜀帝杜宇死后所化,其叫声若“不如归”,声音凄厉,闻者断肠。

②鱼雁——即书信。古代传说鱼与雁均可传递书信,其典分别出自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与《汉书·苏武传》。

③斗——争相之意。

双调

俏冤家①,在天涯,偏那里绿杨堪系马②。困坐南窗下,数对清风想念他③。蛾眉淡了教谁画④,瘦岩岩羞带石榴花⑤。

题解

思妇在夏日里无精打采地坐在南窗下,多次对着清风思念“俏冤家”;她想念,又有怨意,在远方是什么拴住了他的心,使他久不归家呢?她百无聊赖,懒于梳妆,她形容憔悴,减了玉肌。“绿杨”、“石榴花”这些夏日特有物象的应用,也很好地映衬了思妇的愁思。

注释

①俏冤家——对心上人的昵称。

②偏——偏是,单单是,疑问副词。

③数——多次。

④蛾眉——女子眉毛的美称,语出《诗经·卫风·硕人》。教谁画,用汉张敞为妻子画眉的典故,见《汉书·张敞传》。

⑤瘦岩岩——清瘦的样子。

双调大德歌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睡不着①。懊恼伤怀抱②,扑簌簌泪点抛③。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④,淅零零细雨打芭蕉⑤。

题解

本支曲子写思妇在秋夜的愁怀。女主人公在秋夜里所听到的风声、雨声、虫声,都是带有季节特征的凄凉景象;她愁绪万千,翻来覆去睡不着,其内心凄苦的难捱是难以想像的。

注释

①陈抟——北宋隐士,据传他常长眠百日不起。全句意谓即便做了像陈抟那样能睡的人也睡不着。

②懊恼——澳恨烦恼。

③扑簌簌(sù)——纷纷落下的样子。

④噪——虫鸟乱叫。寒蛩(qióng),蟋蟀。

⑤淅零零——拟细雨声。

双调大德歌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那里是清江江上村①。香闺里冷落谁瞅问②,好一个憔悴的凭栏人。

题解

在大雪封门的冬日里,思妇还是登楼倚栏翘望,她在痴心地盼望心上人的到来。但“江上村”的人儿什么时候能归还呢?她苦思苦念,如江梅那样的瘦损,但有谁来可怜、关心她这个孤独的香闺人?她只能在这令人断魂的季节里继续凭栏远眺……

注释

①江上村——指心上人所在地。

②瞅问——看望、询问,即关心、关怀之意。

双调大德歌

绿杨堤,画船儿,正撞着一帆风赶上水。冯魁吃的醺醺醉,怎想着金山寺壁上诗?醒来不见多姝丽①,冷清清空载月明归。

题解

本支曲子咏宋元间流传甚广的双渐、苏小卿故事。庐州名妓苏小卿与书生双渐相爱,双渐进京应试,茶商冯魁趁机用巨金买走了小卿。茶船南下途经镇江金山寺,小卿乘冯魁酒醉,在壁上题诗留意。双渐状元及第后,寻访小卿至金山寺,见小卿留诗,即一夜千里直到临安,夺回小卿,结为夫妻。事见《永乐大典》卷2405“苏”字韵。宋元无名氏及王实甫、纪君祥等都有杂剧敷演此事,惜皆佚。

注释

①多姝丽——美女,此指苏小卿。

双调大德歌

雪粉华,舞梨花,再不见烟村四五家。密洒堪图画,看疏林噪晚鸦。黄芦掩映清江下,斜揽着钓鱼艖①。

题解

本支曲子写烟村雪景。前四句描摹大雪纷飞、天地一片的高远景色;“堪图画”三字表现作者对雪景的喜爱心情,在结构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后三句以一“看”字领起,写疏林晚鸦,清江鱼艖,全曲色调淡雅,写法上动静结合,黄白间色,是一幅出色的冬日风景画。

注释

①艖(chā)——小船。

南吕一枝花

赠朱帘秀

轻裁虾万须①,巧织珠千串;金钩光错落②,绣带舞蹁跹③。似雾非烟,妆点深闺院,不许那等闲人取次展④。摇四壁翡翠阴浓⑤,射万瓦琉璃色浅⑥。

〔梁州第七〕富贵似侯家紫帐⑦,风流如谢府红莲⑧,锁春愁不放双飞燕⑨。绮窗相近⑩,翠户相连(11),雕桃相映(12),绣幕相牵(13)。拂苔痕满砌榆钱(14),惹杨花飞点如绵(15)。愁的是抹回廊暮雨潇潇(16),恨的是筛曲槛西风剪剪(17),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娟娟(18)。凌波殿前(19),碧玲珑掩映湘妃面(20),没福怎能够见。十里扬州风物妍(21),出落着神仙。

〔尾〕恰便似一池秋水通宵展,一片朝云尽日悬。你个守户的先生肯相恋(22),煞是可怜,则要你手掌儿里奇擎着耐心儿卷(23)。

题解

“一枝花”,属南吕宫曲调。正格句式为五、五、五、五、四、五、五、七、七,共九句。又名“占春魁”。常与“梁州第七”、“尾声”组成套曲。朱帘秀,一作珠帘秀,元代著名的女艺人,其杂剧表演在元代独步一时。本套曲句句在写“珠帘”,又句句是在写朱帘秀。朱帘秀秀美的容貌,出色的技艺,高洁的人品,在作者的笔下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作者尊重她,爱戴她,同情她,字里行间流露出挚友的真切感情。借物咏人,语带双关,是本套曲主要表现手法;工丽典雅,词藻华美,是本套曲艺术风格特点。

注释

①“轻裁”二句——虾万须,古人称竹帘细小如虾须条条下垂;轻裁虾万须,指剖开编帘的细竹篾。二句隐含“珠帘”,同时也是在暗射朱帘秀的秀美。

②金钩——珠帘的挂钩。

③翩跹——形容舞姿轻盈,此处指绣带飘扬。

④“不许”句——意谓不许俗人等任意展看。取次,轻易,随便。展,展看,展玩。

⑤“摇四壁”句——翡翠,浅淡的青葱色。全句意谓珠帘摇动,四壁如同披上翡翠的浓浓阴影。

⑥“射万瓦”句——射万瓦,指珠帘的光反射到瓦上。全句意谓珠帘放射出的光彩使琉璃瓦都显得色淡。

⑦侯家——显贵之家。下句的“谢府”意同。紫帐,紫罗帐。

⑧红莲——红莲幕。

⑨“锁春愁”句——珠帘锁住飞燕,不让它飞去。意喻朱帘秀的多愁善感。

⑩绮(qǐ)窗——装饰美观的窗户。

(11)翠户——青绿色的门。

(12)雕栊——雕刻华美的窗棂。相映,互相映衬。

(13)绣幕——绣花的帐幕。

(14)“拂苔痕”句——珠帘的摆动拂掉了台阶上的青苔,却又堆满了榆荚。砌,台阶。榆钱,即榆荚。

(15)“惹杨花”句——指杨花沾到珠帘上。以上二句暗喻朱帘秀受到世俗之徒的侵扰。

(16)回廊——曲廊。

(17)筛——穿过,透过。曲槛,曲折的栏杆。剪剪,言风的凛冽。

(18)长门——汉官名,汉武帝的皇后陈阿娇失宠后所居的冷宫。娟娟,此处形容月光清丽美好的样子。

(19)凌波殿——唐代宫名,即凌波宫。

(20)碧玲珑——形容珠帘。湘妃,指传说中的湘水女神娥皇和女英。舜南巡死于苍梧,二妃痛哭不已,泪洒竹上形成斑痕,称湘妃竹;其竹制成帘子,称湘帘。此处“湘妃”喻指朱帘秀。

(21)“十里”二句——唐杜牧《赠别》诗:“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作者借用杜诗赞美朱帘秀的才情出众。妍,美丽,出落,出脱。神仙,喻比朱帘秀。

(22)守户的先生——当家的道士。元代称道士为先生。据说朱帘秀后来嫁给一位道士,作者希望道士能真诚爱她。

(23)“则要你”句——要爱惜地捧着,耐心地将帘舒卷。此是告诫道士要对朱帘秀倍加呵护的话。

南吕一枝花

杭州景

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①,大元朝新附国,亡宋家旧华夷②。水秀山奇,一到处堪游戏③,这答儿忒富贵④。满城中绣幕风帘,一哄地人烟凑集⑤。

〔梁州第七〕百十里街衢整齐,万余家楼阁参差⑥,并无半答儿闲田地⑦。松轩竹径⑧,药圃花蹊,茶园稻陌⑨,竹坞梅溪⑩。一陀儿一句诗题(11),一步儿一扇屏帏。西盐场便似一带琼瑶(12),吴山色千叠翡翠(13)。兀良望钱塘江万顷玻璃(14)。更有清溪、绿水,画船儿来往闲游戏。浙江亭紧相对(15),相对着险岭高峰长怪石,堪羡堪题(16)。

〔尾〕家家掩映渠流水,楼阁峥嵘出翠微(17)。遥望西湖暮山势,看了这壁(18),觑了那壁,纵有丹青下不得笔(19)。

题解

本套曲用写实的手法,生动逼真地描写了杭州风景的美丽宜人。在作者笔下,杭州水秀山奇,处处如诗似画,“普天下锦绣乡,寰海内风流地”,是对杭州城景貌的高度概括。读着这曲子,很容易使人想起北宋词人柳永的咏杭州词《望海潮》(江南形胜);二者异曲同工,相互媲美。

注释

①寰海内——即海内,“普天下”之意。风流地,对地杰人灵的美称。

②华夷——疆域。

③一到处——每到一处,即处处之意。堪游戏,值得游赏。

④这答儿——这地方。忒,太。

⑤一哄地——形容热闹的样子。

⑥参差(cēncī)——高低错落的样子。

⑦半答儿——半块地方,半点儿。

⑧松轩竹径——青松掩映其间的长廊、翠竹遮盖的小路。轩,长廊。

⑨稻陌——稻田间的小路。

⑩坞——四面高中间凹下的地方。

(11)“一陀儿”二句——一陀儿,一块块、一处处。扇面屏帏,画有扇面画的屏风。二句意谓,杭州城处处可入诗,处处可入画。

(12)西盐场——地名。琼瑶,美玉。

(13)吴山——又名胥山,在杭州近郊。

(14)兀良——语气词,无意义。全句谓钱塘江面如同玻璃一样透明。

(15)浙江亭——据《乾道临安志》,“浙江亭在钱塘旧治南,到县一十五里。”

(16)堪羡堪题——使人欣羡,又使人想为它题诗。

(17)翠微——此指青山。

(18)这壁——这边。

(19)“纵有”句——意谓杭城之秀美非画笔所能描绘。丹青,绘画的颜料。

南吕一枝花

不伏老

攀出墙朵朵花①,折临路枝枝柳②。花攀红蕊嫩,柳折翠条柔。浪子风流,凭着我折柳攀花手,直煞得花残柳败休。半生来折柳攀花,一世里眠花卧柳③。

〔梁州第七〕我是个普天下郎君领袖④,盖世界浪子班头⑤。原朱颜不改常依旧⑥,花中消遣,酒内忘忧,分茶竹⑦,打马藏阄⑧,通五音六律滑熟⑨,甚闲愁到我心头。伴的是银筝女银台前理银筝笑倚银屏⑩,伴的是玉天仙携玉手并玉肩同登玉楼(11),伴的是金钗客歌金缕棒金樽满泛金瓯(12)。你道我老也,暂休,占排场风月功名首(13),更玲珑又剔透(14)。我是个锦阵花营都帅头(15),曾玩府游州。

〔隔尾〕子弟每是个茅草岗沙土窝初生的兔羔儿怎向围场上走(16),我是个经笼罩受索网苍翎毛老野鸡踏踏的阵马儿熟(17)。经了些窝弓冷箭铁枪头(18),不曾落人后。恰不道人到中年万事休(19),我怎肯虚度了春秋(20)。

〔尾〕我是个蒸不烂煮不熟捶不扁炒不爆响珰珰一粒铜豌豆,恁子弟每谁教你钻入他锄不断斫不下解不开顿不脱慢腾腾千层锦套头(21)。我玩的是梁园月(22),饮的是东京酒(23),赏的是洛阳花(24),攀的是章台柳(25)。我也会吟诗,会篆籀(26);会弹丝(27),会品竹(28);我也会唱鹧鸪(29),舞垂手(30);会打围(31),会蹴踘(32);会围棋,会双陆(33)。你便是落了我牙,歪了我口,瘸了我腿,折了我手,天赐与我这几般儿歹症候尚(34),兀自不肯休(35)。则除是阎王亲自唤(36),神鬼自来勾(37),三魂归地府(38),七魄丧冥幽(39),天哪,那其间才不向烟花路儿上走(40)。

题解

关汉卿是一个杰出的戏剧作家。在元代特定的社会环境中,作为一个高度市民化了的知识分子,他不仅多才多艺,并且常常粉墨登场,和女艺人、歌妓们亲密来往,显示了和传统封建文人迥然不同的精神面貌和性格特点。这支套曲就是作者生活情趣和思想性格的真实写照。作者用极通俗幽默的语言,采用极度夸张的笔法,语气上一贯而下,表现了作者“响珰珰一粒铜豌豆”的倔强性格和“不伏老”的坚定意志,也在一定程度上展示了他对黑暗现实的反抗。全曲如大河奔泻,基调昂扬,风格明快泼辣,音韵铿锵,衬字的运用出神入化,是元代散曲中具有显著艺术特色的代表作品之一。

注释

①出墙朵朵花——喻指青楼女子。

②临路枝枝柳——意同“出墙朵朵花”。

③眠花卧柳——指与青楼女子相狎。

④郎君——原指贵公子或女子对丈夫的尊称,此处意同嫖客。

⑤浪子—— 。班头,头目、领袖。

⑥朱颜——此指少年容颜。

⑦分茶——均匀地为客人注茶, 给客人泡茶的一种巧艺。竹,摇动一种竹制的筹码,使之一根根簸出来,为饮宴时行酒令之用,也为 待客的巧艺。

⑧打马——古代博戏,今已失传。李清照《打马图序》:“按打马世有二种:一种一将十马者,谓之关西马;一种无将二十马者,谓之依经马。”藏阄(jiū),古代饮宴时的一种游戏,猜手中藏物多少,类似今日之猜拳。又名“藏钩”。

⑨五音——亦称“五声”,为我国古代五声音阶中的宫、商、角、徵(zhǐ)、羽五个音阶。六律,古代以竹管定声音高低清浊,共有十二律,从低到高依次为黄钟、大吕、太簇、夹钟、姑洗、仲吕、蕤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yì)、应钟。其中单数为六律,双数为六吕;六律均为阳声。

⑩银筝女——弹银筝的女子。

(11)玉天仙——指漂亮的 。

(12)金钗客——头戴金钗的女子,指歌女。金缕,古曲调名,指《金缕衣》,相传唐金陵女子杜秋娘善歌此曲,有“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之句,以此名曲。又词调《贺新郎》亦名《金缕曲》。金瓯(ōu),金制酒杯。

(13)排场——指身份、地位。风月,指男女之间情事。

(14)“更玲珑”句——意谓在男女风情方面我更谙悉、更得心应手。

(15)锦阵花营——喻指众娼妓优伶。都帅头,即总头领。

(16)“子弟每”句——意谓那些没见过世面的后生们就像“茅草岗”、“沙土窝”中初生的兔儿向风月场中走来。每,们。围场,原指事先围好的打猎场所,此喻指风月场。

(17)“我是”句——蹅(zhā),踩。阵马儿,战场。全句意谓,我是个经过笼罩、网套索捕捉过的老野鸡,各种战场我都熟悉。

(18)窝弓——猎人们藏在暗处用以射杀猎物的弓弩。

(19)恰不道——意即人都说。

(20)春秋——指岁月。

(21)恁——你们这些。锦套头,用锦绳结成的套子。比喻表面热情内里狠毒的圈套。

(22)梁园——汉代梁孝王建造的园林,又称兔园。这里指汴京,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23)东京酒——北宋都城汴京称东京。此处指京都所产好酒。

(24)洛阳花——指牡丹花。洛阳盛产各种名花,牡丹最负盛名。

(25)章台柳——指青楼里自己爱的美人。章台,汉代长安街名,娼妓集居之地。唐代诗人韩翊曾将宠姬柳氏安排在京郊,自己出外三年后,曾作《章台柳》一诗寄给柳氏。诗云:“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纵使长条似旧垂,亦应攀折他人手。”

(26)会篆籀(zhòu)——指能书会写。篆籀,都是古代汉字字体名。篆,指小篆;籀,即大篆。

(27)会弹丝——弹奏各种弦乐器。丝,指古代弦乐器。

(28)会品竹——会吹奏各种管乐器。品,吹奏。竹,指箫、笛之类管乐器。

(29)鹧鸪——本是一种鸟名,此处指《鹧鸪天》等曲调。

(30)垂手——指《大垂手》、《小垂手》等舞蹈。

(31)打围——打猎。古时围场打猎,故名。

(32)蹴鞠(cù jū)——古代一种踢球游戏。

(33)双陆——古代一种类似赌博的下棋游戏。

(34)几般儿歹症候——指上文所说掉牙、歪嘴、瘸腿、断手等残疾病症。几般儿,几样,几种。歹症候,凶顽的疾病。

(35)尚兀自——还是,仍然。自,语助词,无义。休,罢休,停手。

(36)则除是——除非是。

(37)勾——勾魂。古人迷信,认为小鬼来勾去人的魂,人就没命了。

(38)三魂——道家认为人有三魂。地府,道家称阴间为地府,是人死后魂魄所归之处。

(39)七魄——道家认为人有七魄。冥幽,即佛教所说的地狱,人死后去的地方。

(40)那其间——那时候。烟花路,指在妓院的风流生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6956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