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虎行(诸本有赠李宗闵字)

猛虎行(诸本有赠李宗闵字),第1张

原文

猛虎虽云恶,亦各有匹侪。群行深谷间,百兽望风低。 身食黄熊父,子食赤豹麛。择肉于熊豹,肯视兔与貍。 正昼当谷眠,眼有百步威。自矜无当对,气性纵以乖。 朝怒杀其子,暮还食其妃。匹侪四散走,猛虎还孤栖。 狐鸣门两旁,乌鹊从噪之。出逐猴入居,虎不知所归。 谁云猛虎恶,中路正悲啼。豹来衔其尾,熊来攫其颐。 猛虎死不辞,但惭前所为。虎坐无助死,况如汝细微。 故当结以信,亲当结以私。亲故且不保,人谁信汝为。

译文

暂无译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ài)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 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编辑本段]注释

<1>臣密言:开头先写明上表人的姓名,是表文的格式。当时的书信也是这样。

<2>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 以:因。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夙:早年。

闵凶:闵,通“悯”,可怜悯的事。凶,凶丧。指病患和凶丧之事。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3>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见,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不再用作被动,类似结构为见谅,译为"我"的意思。

<4>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 行年,经历的年岁;夺,夺走,剥夺。母志:母亲守节之志。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5>悯:怜悯。躬亲:亲身。

<6>成立 —— 成人自立。

<7>既无叔伯,终鲜兄弟 —— 叔伯:叔叔、大爷;终:又;鲜:少。

<8>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 门衰祚薄:门户衰败,福分浅薄。祚:zuò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9>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没有什么近亲。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近的亲属。强近,勉强算是接近的。

<10>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 本句指:在内,就连一个可以照应家门五尺小童都没有。

<11>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 婴:缠绕;蓐:通“褥”。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 本句:而自己的祖母刘氏,平素疾病缠身,常卧在床。

<12>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 逮:及,到。 奉:恭奉。 圣朝:指当时的晋朝。 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当朝的清平教化。

<13>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 察:考察。孝廉:孝顺,品性纯洁;这里非指古时“孝廉”科职。 举:推举。秀才: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这里是优秀人才的意思,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14>郎中 —— 官名,尚书曹司的长官。

<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 寻:不久。 除:拜官,升职; 洗(xiǎn)马:太子冼马是辅政太子 教太子政事,文理 冼马官 官居3品。本句: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典,为臣晋升为洗马官职。

<1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 猥:鄙,谦词。

微贱:卑微低贱。 东宫:太子居处,借指太子。 本句:凭我这样微贱的人,担当侍奉太子重任,即使臣的人头落地也不足以报答。 有书注此“猥”为“顿时”之意,谬误也。

<17>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 切峻:严厉。逋慢:怠慢不敬,不遵法令。

<18>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 伏惟:表示恭维地伏在地上去思忖、心想、认识,是古时下对上陈述己见时的谦敬之辞。译为通俗词语,即:在下以为、在下认为。 矜育:怜悯养育。 特为尤甚:情况尤其特殊。

<19>且臣少仕伪朝 —— 伪朝:蔑称,指被灭亡蜀朝承认的前朝政府。 本句:而且臣年轻时,曾在前朝就职。

<20>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 郎署:尚书郎的官衙。宦达:官场上发展。不矜:不看重。矜:夸耀。

<21>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 拔擢(zhuó音浊):提拔。盘桓:犹豫不决,

希冀:期望、他想。 宠命: 恩宠任命。 优渥(wò):恩惠优厚。 本句: 蒙受过分的提拔,圣命恩宠优厚,哪还敢犹豫不决,另有图谋。

<22>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 更(gēng)相:相继,相互。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本句:祖孙两人,相依为命,所以我不能放弃祖母的侍奉而远远的离开她

<23>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 乌鸟:即乌鸦;人类很看重其反哺生母之情,故有“乌鸦反哺”一词,喻传于民间。本句:乌鸦还有反哺的私情,我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24>二州牧伯 —— 二州:指梁州(在今陕西省汉中地区)、益州(在今四川省)。牧伯:地方官。

<25>矜悯:怜悯。听:这里意思为听允。庶刘侥幸:此语衍化于“庶几侥幸”,庶几:或许可以,表示希望或推测。保卒:确保过完。本句:愿陛下怜悯我愚诚之心,满足臣微小志向,这或许是刘

氏的侥幸,得以保全终年。

<26>结草:典故,出自《左传》。见成语“结草衔环”,此不赘述。 表示死后也会像结草老人一样来报答恩情

<27>不胜:怀着。胜(shēng):能承受,能承担。

[编辑本段]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臣子因命运不好,小时候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奶奶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又多病消瘦,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有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直到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的人才。臣下因为没有人照顾我祖母,就都推辞掉了,没有遵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立刻为国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维谷,处境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以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惜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而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伪蜀汉的官,历任郎中和尚书郎,本来图的就是仕途通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实在卑微到不值一提,被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另有所图呢?但是只因为祖母刘氏已是西山落日的样子,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朝不保夕。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因为自己的私爱,停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臣下我今年四十四岁了,祖母今年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以求闻达。

[编辑本段]作者介绍

李密,一名虔,字令伯(224—287年),西晋犍为武阳(今四川彭山)人。晋初散文家。

李密的祖父李光,曾任朱提太守。李密从小境遇不佳,出生六个月就死了父亲,四岁时舅父又强迫母亲何氏改嫁。他是在祖母刘氏的抚养下长大成人的。李密以孝敬祖母而闻名。据《晋书。李密传》说:祖母有疾,他痛哭流涕,夜不解衣,侍其基右。膳食、汤药、必亲自口尝然后进献。李密幼时体弱多病,甚好学,师事谯周,博览五经,尤精《春秋左氏传》,以文学见长。年轻时,曾任蜀汉尚书郎。晋灭蜀后,征西将军邓艾敬慕他的才能,请他担任主簿。李密以奉养年迈祖母为由,谢绝了邓艾的聘请。泰始三年(267年)晋武帝立太子,慕李密之名,下诏征密为太子洗马(官名)。诏书累下,郡县不断催促,这时,李密的祖母已九十六岁,年老多病。于是他向晋武帝上表,陈述家里情况,说明自己无法应诏的原因。这就是著名的《陈情事表》,或称《陈情表》。

《陈情表》辞语恳切,委婉动人。表到朝廷,晋武帝看了,为李密对祖母刘氏的一片孝心所感动,赞叹李密“不空有名也”。不仅同意暂不赴诏,还嘉奖他孝敬长辈的诚心,赏赐奴婢二人,并指令所在郡县,发给他赡养祖母的费用。《陈情表》以侍亲孝顺之心感人肺腑,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广为传诵,影响深远。文中的一些词句如“急于星火”、“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等,直至今天人们还经常引用。

李密在祖母去世服期满后出仕。在任温县(今河南温县)令时,政令严明,政绩显著,刚正见称。过去,中山诸王每过温县,必苛求供给,当地人民以此为患。李密到任后,中山诸王进过境仍苛求如故。李密以理力争,使诸王过境不敢苛求,为百姓办了件好事。

李密本望到朝廷任职,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由于朝中无人推荐,最后只做了汉中太守,一年后罢官归田。后病卒,终年六十四岁。

[编辑本段]课文研讨

一 整体感知

理解本文,首先要对写作背景有所了解:司马氏集团灭蜀后,为了笼络西蜀人士,大力征召西蜀名贤到朝中做官,李密也是其中之一;李密是亡蜀降臣,如不应诏,会被误认为“矜守名节”,不与司马氏王朝合作,招来杀身之祸。司马氏集团通过阴谋和屠杀建立了西晋政权,为了巩固统治,提出以“孝”治理天下。李密至孝,与祖母相依为命,写此奏章,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文中所写,皆是真情实意。为了唤起武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切婉转地表明心意,围绕着“情”“孝”二字反复陈述自己家庭不幸,和祖母相依为命的苦况亲情,表达对新朝宠遇的感激涕零,以及孝顺祖母的哀哀衷情。

第一部分陈述家庭的不幸和祖孙相依为命的情形。先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概括自己的坎坷命运。然后讲述幼年时期失父失母,孤苦多病,全赖祖母抚养,说明“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再述家门人丁不旺,祖母疾病缠身,说明“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这段内容,是陈情不仕的惟一事实根据。作者写得凄切尽情,以使武帝对自己由恼怒峻责化为同情怜悯。

第二部分写朝廷对自己优礼有加,而自己却由于祖母供养无主,不能奉诏的两难处境。先以“逮奉圣朝,沐浴清化”表达自己对晋武帝的感激之情,再历叙州郡朝廷优礼的事实。然后明确提出奉诏奔驰和孝养祖母的矛盾,为下文留下悬念。

第三部分提出了以孝治天下的治国纲领,陈述自己的从政经历和人生态度,并再次强调自己的特别处境,进一步打消了武帝的疑虑,求得体恤。针对上文留下的孝顺祖母和回报国恩之间的两难选择,这段首句即言以孝治天下是治国纲领,言外之意是孝养祖母虽为徇私情,却也不仅合情亦合理合法,并为下文乞终养给出了理论根据。随后说自己出仕蜀是图宦达,不矜名节,打消武帝疑虑。再以祖母病笃,说明自己确实不能远离出仕。

第四部分明确提出陈情的目的“愿乞终养”,先尽孝后尽忠。作者先比较自己和祖母年岁,说明尽孝之时短,尽忠之日长,然后提出“终养”的要求。再极其诚恳地说明自己的情况,是天人共鉴。表达自己对朝廷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忠心。

亚里士多德说:“只有在适当的时候,对适当的事物,对适当的人,在适当的时机下,以适当的方式发生的感情,才是适度的最好的感情。”作者正是运用了最恰当的抒情方式,终于打动了晋武帝,使他看了表章后说“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诏”,允其不仕。

需要指出的是,作者愿意“尽节”于皇帝,是出于感恩图报的心情,不能跟报效国家同日而语。

二 鉴赏要点

1融情于事。强烈的感情色彩是本文的一大特色,但作者无论是述自己的孤苦无依之情,还是述自己和祖母相依为命的深厚亲情,都是通过叙事来表达的。而自己对朝廷恩遇的感激和对武帝的忠敬之心,也是以充满情感的笔调来写的。

2语言形象生动,自然精粹。本文虽然用了不少四字句、对偶句,有骈文的整俪之工,但语言却绝不雕琢,而是十分自然真切,仿佛是从肺腑中流出,丝毫不见斧凿痕迹。文章语言十分生动形象,如第一段写孤苦无依之状,第二段写州县催迫之景,第三段写祖母病笃的惨苦之象,都如在目前。此外本文在语言上还十分精练准确,有些词句,成了成语。

解题指导

一 设计此题,一是为了使学生在诵读中,注意本文陈情于事、文笔委婉的抒情特点。

《古文观止》的评语,点出本文抒情真实自然(“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作者在文中所陈之情,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二是对“诏书切峻,责臣逋慢”的不满情绪,三是对祖母刘氏的孝情。正因为作者所写的都是“至性之言”,所以才会产生“悲恻动人”的效果。

二 设计此题,意在使学生注意文中重要的字词,正确理解其含义。参考答案如下: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险衅:指命运不好。夙:早时。凶:不幸。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见背:离开我。背,背离、离开。

3门衰祚薄,晚有儿息。薄:浅薄。息:子。

4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除:授予官职。

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盘桓:徘徊不进的样子。希冀: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6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听:准许。卒:终。

三 这是一道开放题。意在让学生讨论一下对“孝”的看法。一方面,封建统治者提倡“以孝治天下”的伦理观,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自己的统治,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另一方面,孝敬父母长辈,又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传统道德,至今仍未过时。此题没有标准答案,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即可。

教学建议

一 注意体会作者的真挚感情。

本文是写给皇帝的信,以叙事为主。在叙事中包含着作者真挚的感情。诵读时,要注意文章的层次,做到有表情地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注意体会文中抒发的感情。

二 本文多四字句(五至七字句,可以看作加统领字的四字句),读来容易朗朗上口,铿锵有力。但在以四字句为主的同时,又杂以其他句式,构成了句式的错综变化,音韵和谐。诵读时要加以体会,读出文章的节奏感。

三 注意下列加点字的读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门衰祚薄茕茕孑立床蓐猥以微贱非臣陨首

责臣逋慢犹蒙矜育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编辑本段]写作背景

《陈情表》, 西晋人李密所著,是他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请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三国魏元帝(曹奂)景元四年(263年),司马昭灭蜀,李密沦为亡国之臣。司马昭之子司马炎废魏元帝,史称“晋武帝”。泰始三年(267年),朝廷采取怀柔政策,极力笼络蜀汉旧臣,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时年44岁,以晋朝“以孝治天下”为口实,以祖母供养无主为由,上《陈情表》以明志,要求暂缓赴任,上表恳辞。

李密早有孝名,据《晋书》本传记载,李密奉事祖母刘氏“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武帝览表,赞叹说:“密不空有名也”。感动之际,因赐奴婢二人,并令郡县供应其祖母膳食,密遂得以终养。

南宋谢枋得《文章轨范》引安子顺之说:“读《出师表》不哭者不忠,读《陈情表》不哭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哭者不慈”,此三文遂被并称为抒情佳篇而传诵于世。

[编辑本段]重点字词

(1)重点解释

1 臣以险衅:灾难祸患。险:艰险,祸患。衅:祸患。

2 夙遭闵凶:夙:早。

3 夙遭闵凶:闵凶:忧伤的事,常指父母之丧。

4 慈父见背:背弃我。见:代词,第一人称,我。背:背弃。

5 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6 祖母刘悯臣孤弱:怜悯,爱怜。

7 躬亲抚养:亲自。

8 终鲜兄弟:少,没有。

9 门衰祚薄:门庭衰微,福分浅薄。祚:福气,福分。

10 晚有儿息:子女。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勉强。

12 茕茕孑立:孤单。

13 形影相吊:安慰。

14 而刘夙婴疾病:缠绕着(被……缠绕)

15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逮:及,到。 奉:承奉。

16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考察后予以推荐。

17 诏书特下:特地。

18 拜臣郎中:授予官职。

19 寻蒙国恩:不久。

20 除臣洗马:除旧官,任新官,受职。

21 猥以微贱:谦辞,表示自己的谦卑。

22 臣具以表闻:详尽。

23 诏书切峻:急切而严厉。

24 责臣逋慢:逋:拖延,迟延。慢:怠慢。

25 急于星火:比。

26 则刘病日笃:病重。

27 欲苟顺私情:姑且。

28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俯伏思量。(谦敬之辞)

29 犹蒙矜育:怜悯。

30 且臣少仕伪朝:再说了。

31 不矜名节:夸耀。

32 至微至陋:极,其。

33 过蒙拔擢:提升。

34 宠命优渥:厚。

35 岂敢盘桓:徘徊,逗留。

36 但以刘日薄西山:迫近。

37 无以至今日:没有用来……的。

38 更相为命:交互。

39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是以:这是因为。区区:拳拳之情,形容自己的私情。

40 实所共鉴:明察。

41 矜悯愚诚:怜悯。

42 听臣微志:听任,请允许。

43 庶刘侥幸:或许。

44 保卒余年:终。

45 臣不胜犬马怖俱之情:禁不住。

(2)通假字

1夙遭闵凶。闵,通“悯”。

2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单的样子。

3臣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

4常在床蓐。蓐,通“褥”,草席。

(3)词类活用

1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上:名词作状语,向上。

2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犬马:名词作状语,像犬马一样。

3 则刘病日笃。 日:名词作状语,一天天。 笃:形容词用作动词,加重。

4 夙遭闵凶。 闵凶:形容词用作名词,忧患不幸的事。

5 猥以微贱。 微贱:形容词用作名词,卑微低贱的身份。

6 臣少多疾病。 疾病:名词用作动词,生病。

7 臣具以表闻;谨拜表以闻。 闻:使动用法,使……闻,使……知道。

8 臣少仕伪朝。 仕:名词作动词,做官。

9 历职郎署。 职:名词作动词,任职。

10 谨拜表以闻。 表:名词作动词,上奏表。

11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外:名词作状语,在家外。

12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内,名词作状语,在家内。

13臣之进退。 进退:动词作名词,进退两难。

14凡在故老。 故老:形容词作名词,年老而有功德的旧臣。

15无以终余年。 终:使动用法,使……终。

16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远:形容词作动词,离开。

17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孝廉,秀才:名词作动词,做孝廉,做秀才。

(4)成语

1孤苦伶仃

2茕茕孑立

3形影相吊

4急于星火

5日薄西山

6气息奄奄

7人命危浅

8朝不虑夕

9结草衔环

10乌鸟私情

(5) 特殊句式

1急于星火 状语后置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状语后置

3而刘夙婴疾病 被动句

4拜臣(为)郎中 省略句

5前太守臣逵察臣(为)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为)秀才 省略句

6今臣亡国贱俘 判断句

7则告诉不许 被动句

(6)重点虚词

以:(1)臣以险衅 以:因为

(2)臣以供养无主 以:因为

(3)臣具以表闻 以:用

(4)猥以微贱 以:和地位搭配时,译为“凭借”

(5)无以至今日 无以:没有的办法

(7)古今异义

1、九岁不行:不能走路

2、至于成立:成人自立

3、举臣秀才:优秀人才

4、非臣殒首所能上报:报答恩情

5、臣欲奉召奔驰:奔走效劳

6、有所希冀:非分的愿望

7、臣之辛苦:辛酸苦楚

8、则告诉不许:告诉,报告申诉。

9、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10、至于成立:至于:一直到 成立:成人自立。

11、臣侍汤药:古,食物和医药。今,用水煎服的中药。

(8)一词多义

1、行:①行年四岁(动词,经历)

②九岁不行(动词,走路)

2、矜:①犹蒙矜育(动词,怜惜)

②不矜名节(动词,夸耀)

③愿陛下矜悯愚诚(动词,怜悯)

3、至:①至微至陋(副词,极其)

②无以至今日(动词,到达)

4、以:①臣以险衅(连词,因为)

②臣以供养无主(连词,因为)

③谨拜表以闻(连词,相当于“而”)

④猥以微贱(介词,凭身份)

⑤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介词,用)

⑥臣具以表闻(介词,用)

5、见:①慈父见背(见用在动词前,表示他人行为及于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6、亲:①躬亲抚养(代词,亲自)

②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名词,亲戚)

7、日:①日薄西山(名词,太阳)

②报养刘之日短(名词,日子)

8、当:①当侍东宫(动词,任,充当)

②死当结草(副词,应当)

9、薄:①日薄西山(动词,迫近)

②门衰祚薄(形容词,微薄,少)

10、拜:①拜臣郎中(动词,授官)

②谨拜表以闻(动词,奉上)

11、于: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介词,比)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

12、夙:①夙遭闵凶(名词,很早,幼年)

②夙夜忧叹(名词,早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闵”通“悯”,忧患)

2、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蓐”通“褥”,草褥子,草席)

3、零丁孤苦,至于成立(“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4、臣密今年四十有四(“有”通“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辞意恳切,真情流露,语言简洁,委婉畅达。

此文被认定为中国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扩展资料: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成人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

在外面没有比较亲近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

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

郡县长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

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

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闵慰的词语解释是:怜悯安慰。

闵慰的词语解释是:怜悯安慰。 结构是:闵(半包围结构)慰(上下结构)。 注音是:ㄇ一ㄣˇㄨㄟ_。 拼音是:mǐn wèi。

闵慰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引证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⒈怜悯安慰。引宋苏舜钦《祭舅氏文》:“语言煦煦,_慰兼该。”

二、网络解释

闵慰闵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是mǐnwèi,是指怜悯安慰。

关于闵慰的成语

促膝谈心慰藉心灵差可告慰堪以告慰词不达意闵乱思治差慰人意

关于闵慰的词语

慰情胜无聊以自慰聊以慰藉自我安慰大含细入堪以告慰澡慰故俗闵乱思治百般抚慰差可告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闵慰的详细信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5949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03
下一篇2024-01-03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