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论语》十则翻译谁知道啊?有急用,大家帮帮忙,谢谢了。

高中语文选修课本《中国文化经典研读》中的《论语》十则翻译谁知道啊?有急用,大家帮帮忙,谢谢了。,第1张

原文 太宰问于子贡曰:“夫子圣者与?何其多能也?”子贡曰:“固天纵之将圣,又多能也。”子闻之,曰:“太宰知我乎?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君子多乎哉,不多也。”

译文 太宰问子贡:“老师是圣人吗?为什么如此多才多艺?”子贡说:“老天本来就要他成为圣人,又要他多才多艺。”孔子听说后,说:“太宰了解我吗?我小时候生活艰难,所以会干一些粗活。贵族会有这么多技艺吗?不会有的。”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人走路,必有人可作为我的老师。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借鉴他的缺点进行自我改正。"

原文 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的仁心就很少了。”

原文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明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原文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问孔子问道:“有没有一个字可以终身奉行的呢?”孔子回答说:“那就是恕吧!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强加给别人。”

原文 子张问政。子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原文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 颜渊、子路两人侍立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你们何不各自说说自己的志向?”子路说:“愿意拿出自己的车马、衣服、皮袍,同我的朋友共同使用,用坏了也不抱怨。”颜渊说:“我愿意不夸耀自己的长处,不表白自己的功劳。”子路向孔子说:“愿意听听您的志向。”孔子说:“(我的志向是)让年老的安心,让朋友们信任我,让年轻的子弟们得到关怀。”

原文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 颜渊问仁。孔子说:"用坚强的意志、顽强的拼搏精神,主持正义、捍卫道德、维护和平,这就是仁。一旦做到了这一点,普天下的人都会崇敬你、追随你、向你学习。为崇高理想而奋斗要靠的是自己,难道还能靠别人吗?"颜渊说:"请问其详?"孔子说:"违反礼法的事不要看、不要听、不要说、不要做。"颜渊说:"我虽不才,愿照此办理。"

原文 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译文 孔子说:“管理国家要以身做则。如同北极星,安然不动而众星绕之。” 813

原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就关于知道的真谛。

原文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要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要反省自己。"

原文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收获,就可以做老师了。"

原文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不到苦思冥想时,不去提醒;不到欲说无语时,不去引导。不能举一例能理解三个类似的问题,就不要再教他了。

原文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有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译文 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与正直的人交朋友、与诚实的人交朋友、与见多识广的人交朋友,有益处;与走邪门歪道的人交朋友、与谗媚奉迎的人交朋友、与花言巧语的人交朋友,有害处。

原文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 孔子说:“君子有三件事要警戒:年轻时,血气还不成熟,要戒女色;年壮时,血气正旺盛,要戒争斗;年老时,血气已衰落,要戒贪婪。”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总是胸怀宽广,小人总是忧愁悲伤。"

原文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译文 孔子说:"三军可以剥夺主帅,匹夫不可剥夺志向。"

原文 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译文 孔子说:"天冷时,才知道松柏最后凋谢。"

原文 子贡问为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

译文 子贡问怎样实现仁,孔子说:"工人要做好工,必先磨好工具。生活在那里,就要追随那里的品德高尚的领导,结交那里的仁义之士。"

原文 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怎样的人,子路不回答。孔子说:"你怎么不说:他这个人啊,发愤学习就忘记吃饭,高兴起来就忘记了忧愁,不知道快要变老了等等?"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天生就有学问的,只是个喜欢读书、勤奋敏捷地追求知识的人。

原文“点,尔何如?”鼓瑟稀,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

译文“曾点,你怎样”曾皙弹琴正接近尾声,他铿地一声放下琴,站起来说:“我与他们三位不同。”孔子说:“说说有什么关系只是各谈各的志向而已。”曾点说:“暮春三月,穿上春天的衣服,约上五六人,带上六七个童子,在沂水边沐浴,在高坡上吹风,一路唱着歌而回。”夫子感叹说:“我欣赏曾点的情趣。”

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有所建树,四十岁不困惑,五十理解自然规律,六十明辨是非,七十随心所欲,不违规。"

原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孔子说:"读书不想事,越学越糊涂;想事不读书,越想越头痛。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意思是:“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其中内涵是指:

聪明人通达事理,反应敏捷而思维活跃,性格活泼好玩如流水,用水来喻智者,认为智者天性容易亲近水并以水为乐。

仁厚的人安于义理,仁慈宽厚而不易冲动,性情好静,像山般沉稳,用山来喻仁者,认为仁者天性自然亲近山,并因恬静自安而得以长寿。

拓展知识

1、出处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

译文:孔子说:“聪明的人爱好水,有仁心的人爱好山;聪明的人好动,有仁心的人喜静;聪明的人快乐,有仁心的人长寿。”

2、《论语》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关于想象力的句子_经典语录_

想象力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也是人间进步的动力,人如果没有想象力,世界必然一片空白,人生将会无限的单调乏味。所以,人从儿童时期开始,就要给小孩子一些想象力的教育;到了青年,要让他们去创造、实践自己的想象力。即使在想象中碰壁,也无所谓,因为有想象才有事实,有想象才能成功。

想象力往往来自于现实事相的启发,例如莱特兄弟看到鸟飞,因此创造发明飞机,这就是想象力;禅师看到花开花落,就能见到无常苦空而悟道,这也是想象力。牛顿看到苹果掉落地上而发现地心引力,如果没有想象力,即使整树的苹果掉光,他也无所感,无从发现,所以创造就是要靠想象力。

人类登陆月球,也是要靠想象力;因为想象力,阿姆斯特朗的一小步,终于开启了人类的一大步,也因此让人认识月球的真正面目。

印象派的画家,靠想象力成就许多名画,可惜一般人大都看不懂,这就必须赏画的人也要有想象力,才能欣赏。男女谈情说爱,结交笔友、网友,也是靠想象力;一旦约会见面,幻想破灭,不堪想象。

最富有想象力的人,就是小孩子和诗人。甚至文学家、小说家写的科幻小说、侦探小说,尤其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古今中外的童话故事,如爱丽丝梦游仙境、白雪公主、哈利波特、桃太郎、西游记、夸父追日、嫦娥奔月、月下老人,乃至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以及古人的画饼充饥、望梅止渴、现代网络上的虚拟世界等,都是发挥想象力的结果。

科学家发明许多东西,都是靠想象力。但是大胆想象,也要小心求证。现代人都极富想象力,所以小说、**的结局,往往留给人一个想象的空间,让观众自己编写结局,发挥想象力,从戏剧中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因为有梦想而伟大,梦想也是想象力;有想象力,人生才会多彩多姿。

发挥想象力编制的搞笑短语

1、叫你偷看本主公洗澡……叫你偷看本主公洗澡…敢不敢承认自己把主公看成了公主。

2、上课犯困时最提神醒脑的一句话是“下面找一位同学上黑板来做这道题”

3、每天很早来学校,表面是爱学习,可有几人知道,我们是来抄作业的

4、某主持人赛前讲注意事项:“大家要等我说完‘开始’以后在抢答。”然后又进一步强调说:“一定要等我的‘始’出来后在抢哦!”

5、记得我大一的时候追的第一个女孩儿,那晚我给她发信息:我喜欢上你了,怎么办?她回了我三个字:暗恋着!

6、车站碰到个要饭的,他手里拿着一张纸,写着:我是一个聋哑人,请你施舍一点给我。我怀疑他是骗子,于是我就说了一句:对不起,我不认识字。然后他就开口说话了:兄弟,我的钱包被人扒了没钱买车票回家了,你借我点钱吧。我惊讶:你不是聋哑人吗?他也很吃惊:你不是不认识字吗?

7、毕业典礼,一同学唱歌。平时他都拿黄瓜练歌,练完就是一口下去。昨天看他彩排他拿着麦唱完,全场回荡着“铛”的一声。

8、对于那些天天玩的很疯的童鞋,我只想说四个字:请联系我!

9、建议国家把上课用的椅子换成和中国好声音一样的转椅,学生觉得老师讲得好就转过来听。

10、每次在聊天中收到“呵呵”“哈哈哈”的回复,真想跑到对方电脑旁把他的“H”键给他抠下……

11、一天夜班结束,刚刚睡着,电话一阵猛响,看是一陌生号,一直响不停,于是接通,只听有人说:你是小王吧?TMD。我这一听气不打一处来,“你是老王八!”华丽挂电话,然后感觉自己亏了……

12、从小我就有个宿敌叫别人家孩子,从来不聊QQ,回回年级第一。我恨这个别人家孩子!

13、有人考试靠实力、有人考试靠视力、我考试完全靠想象力。

14、今天见到一个哥们在街头卖唱……突然爱心崛起……鼓起了点勇气……走到他面前时拿出了我深藏已久的5毛钱……依依不舍的给了他……刚走……他便发话了:“老子这表白呢!你这5毛钱什么真思?!”……

15、小时候吵架真单纯:“你是猪”“你才是猪”“反弹!”“反弹无效!”

16、同学面试一大公司,录取二人大概五六十个人报名。考题是:让考官在最短的时间内记住自己。我同学一句没说上去给考官一嘴巴,调头跑了。第二天通知他去上班。他思索许久放弃了。

17、上电脑课,一同学的机器有问题,于是大喊;“老板,换机子!”

18、“你的这条裤子怎么这么特别,是什么牌子的?”“皮尔卡丹!”“你上当了吧,这怎么会是皮尔卡丹呢?”“不会错,我感觉得到。”“你怎么会感觉得到呢?”“因为后面夹屁股,前面卡蛋!”

19、课间无聊,玩提问。诗仙是谁?答:李白。诗圣是谁?答:杜甫。那诗王呢?众人默然。旁边一过路的脱口而出:辛巴

20、我不会为你哭,我的睫毛膏太贵了。

21、我把冰箱上贴着的“国家免检产品”的标签撕下来,然后再粘在我的暑假作业上。

22、同学要去日本,大家都在送行告别,一哥们说:老大以后再见到你,估计只能下载啦!!!

23、小明送女友回家,在门口问:我可以亲你一下吗?才认识一个星期的女友回答:不要脸!小明说:不要脸?那我亲嘴好了!

24、弄QQ头像千万别弄自己的要不然下线跟遗照一样

25、昨晚在火车上吃老坛酸菜面吃得正香,后座的一个七八岁的小男孩伸头过来,之后说了一句让我吐血的话:妈妈,叔叔在吃脑残酸菜面,我也要吃。次奥,孩子你让我该怎么吃啊……

关于理想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整理关于理想的名言: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以供大家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感谢大家的阅读与支持!

篇一:关于理想的名言:穷人是没有梦想的人

1、梦是一种,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2、梦想是给人生一个期许。

3、有梦想的地方地狱也成天堂。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只小船,梦想是小船的风帆。

5、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6、一个实现梦想的人,就是一个成功的人。

7、梦想,是坚信自己的信念,完成理想的和永不放弃的坚持,是每个拥有她的人最伟大的财富。

8、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9、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

10、梦是一种,想是一种行动。梦想是梦与想的结晶。

11、梦想是人生活的目标。

12、梦想,是一个目标,是让自己活下去的原动力,是让自己开心的原因。

13、心存希望,幸福就会降临你;心存梦想,机遇就会笼罩你。

14、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

15、梦想无论怎样模糊,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这些梦想成为事实。

16、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17、梦想绝不是梦,两者之间的差别通常都有一段非常值得人们深思的距离。古龙

18、一个人如果已经把自己完全投入于权力和仇恨中,你怎么能期望他还有梦古龙

19、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杜鲁门卡波特

20、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21、努力向上吧,星星就躲藏在你的灵魂深处;做一个悠远的梦吧,每个梦想都会超越你的目标。

22、一个人有钱没钱不一定,但如果这个人没有了梦想,这个人穷定了。

23、要想成就伟业,除了梦想,必须行动。

24、穷人并不是指身无分文的人,而是指没有梦想的人。

25、现在的一切都是为将来的梦想编织翅膀,让梦想在现实中展翅高飞。

26、没有一颗心会因为追求梦想而受伤,当你真心想要某样东西时,整个宇宙都会联合起来帮你完成。

27、梦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为现实。我们不就是生活在梦想中的吗丁尼生

28、梦想一旦被付诸行动,就会变得神圣。阿安普罗克特

29、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30、梦想不抛弃苦心追求的人,只要不停止追求,你们会沐浴在梦想的光辉之中。

31、用强烈作为达成梦想的后盾,使变得狂热,让它成为你脑中最重要的一件事。

32、一个有事业追求的人,可以把梦做得高些。虽然开始时是梦想,但只要不停地做,不轻易放弃,梦想能成真。

33、很难说什么是办不到的事情,因为昨天的梦想,可以是今天的希望,并且还可以成为明天的现实。

34、要抒写自己梦想的人,反而更应该清醒。

35、梦想无论怎么模糊,它总潜伏在我们心底,使我们的心境永远得不到宁静,直到梦想成为事实。

36、人有了物质才能生存,人有了梦想才谈得上生活。你要了解生存与生活的不同吗动物生存,而人则生活。

37、无论哪个时代,青年的特点总是怀抱着各种理想和幻想。这并不是什么毛病,而是一种宝贵的品质。

38、很多时候,我们富了口袋,但穷了脑袋;我们有梦想,但缺少了思想。

39、有时你的梦想达到是一种幸福,有时梦想破灭也是一种幸福。

40、平凡朴实的梦想,我们用那的坚持信念去支撑那梦想。

篇二:关于理想的励志名言

1、人类的幸福和欢乐在于奋斗,而最有价值的是为理想而奋斗

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3、理想的实现只靠干,不靠空谈

4、男儿不展风云志,空负天生八尺躯

5、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6、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

7、理想是反映美的心灵的眼睛。

8、理想即寻觅目标的思维。

9、理想是世界的主宰。

10、只有知道了通往今天的路,我们才能清楚而有智地规划未来。

11、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12、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

13、理想不是一只细磁碗,破碎了不有锔补;理想是朵花,谢落了可以重新开放。

14、理想就在我们自身之中,同时,阴碍我们实现理想的各种障碍,也是在我们自身之中。

15、立志要如山,行道要如水。不如山,不能坚定,不如水,不能曲达。

16、理想是力量的泉源、智慧的摇篮、冲锋的战旗、斩棘的利剑。

17、人生的真正欢乐是致力于一个自己认为是伟大的目标。

18、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

19、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20、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

21、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2、人生之理想,在求达于真理。

23、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24、有理想的、充满社会利益的、具有明确目的生活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和最有意义的生活。

25、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26、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

27、你们的理想与热情,是你兴航行的灵魂的舵和帆

28、在理想的最美好的世界中,一切都是为美好的目的而设的。

29、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

30、生活不能没有理想。应当有健康的理想,发自内心的理想,来自本国人民的理想。

31、你在希望中享受到的乐趣,比将来实际享受的乐趣要大得多。

33、理想是美好的,但没有意志,理想不过是瞬间即逝的彩虹。

34、伟大的理想只有经过忘我的斗争和牺牲才能胜利实现。

35、为了将来的美好而牺牲了的人都是尊石质的雕像。

36、把理想运用到真实的事物上,便有了文明。

37、理想对我来说,具有一种非凡的魅力。

38、扼杀了理想的人才是最恶的凶手。

39、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40、理想犹如太阳,吸引地上所有的泥水。

41、沉思的人有一个目标,幻想的人却没有。

42、人的愿望没有止境,人的力量用之不尽。

43、人类的心正是凭借着希望而得到宽慰,一直生活到生命的最后时刻。

44、艺术的大道上荆棘丛生,这也是件好事,常人都望而却步,只有意志坚强的人例外。

45、知了的吟唱为何使人厌烦因为它只会重复自己的名字。

46、如果你曾经把失败当成清醒剂,就千万别让成功变成汤。

47、扭曲的身影,企望太阳光来赐予正直,那是徒劳的。

48、大丈夫行事,论是非,不论利害;论顺逆,不论成败;论万世,不论一生。(明)黄宗羲

49、一个人的真正伟大之处就在于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渺小。保罗

50、岁月可以赢去我们的生命,却赢不去我们一路留下的欢声笑语,我们的祝福,无尽的爱意。杏林子

51、人生应该如蜡烛一样,从顶燃到底,一直都是光明的。萧楚女

52、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吉鸿昌

53、但愿每次回忆,对生活都不感到负疚郭小川

54、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

55、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

56、生活这杯浓酒,不经三番五次的提炼呵,就不会这样可口!郭小川

57、沉沉的黑夜都是白天的前奏。郭小川

58、冬天已经到来,春天还会远吗雪莱

59、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别人才会相信你。屠格涅夫

60、如烟往事俱忘却,心底无私天地宽。陶铸

61、常求有利别人,不求有利自己。谢觉哉

62、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孔丘

63、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陶渊明

64、志不强者智不达。墨翟

65、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66、志当存高远。诸葛亮

6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曹操

68、燕雀戏藩柴,安识鸿鹄游。曹植

6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王勃

70、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李白

71、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72、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

73、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陆游

74、贫不足羞,可羞是贫而无志。吕坤

75、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张闻天

76、理想的人物不仅要在物质需要的满足上,还要在精神旨趣的满足上得到表现。黑格尔

77、生命的全部的意义在于无穷地探索尚未知道的东西。左拉

78、活着的时候,疑虑牵挂着死;死的时候,又眷眷恋栈着生。无怪乎有太多的人一生都活得不安然,活得好累。杏林子

79、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该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美)莫尔兹

80、人活着总是有趣的,即便是烦恼也是有趣的。(美)亨利门肯

81、人生最困难的事情是认识自己。特莱斯。

82、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苏格拉底

83、理想如晨星,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史立兹

84、悲观的人,先被自己打败,然后才被生活打败;乐观的人,先战胜自己,然后才战胜生活。汪国真

85、没有风浪,就不能显示帆的本色;没有曲折,就无法品味人生的乐趣。

86、落叶树叶撒下的泪滴,既已落下,何须再弯腰拾起;与其肩负苦涩的回忆,不如走向明天,淋浴春雨。

87、人们似乎每天在接受命运的安排,实际上人们每天在安排着自己的命运。

88、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

89、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诸葛亮

9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况

91、春天不播种,夏天就不生长,秋天就不能收割,冬天就不能品尝。海涅

92、做人不可有傲态,不可无傲骨。(清)陆陇其

93、白日莫闲过,青春不再来。林宽

94、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

95、人类的心灵需要理想甚于需要物质。雨果

96、抱负是高尚行为成长的萌牙。莫格利希

97、在理想的最美好世界中,一切都是为最美好的目的而设。伏尔泰

98、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伏尼契

99、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车尔尼雪夫斯基

100、人的理想志向往往和他的能力成正比。约翰逊

篇三:关于理想的名言:理想就在你的脚下

1笨人寻找远处的幸福,聪明人在脚下播种幸福。詹姆斯奥本汉

2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孔子

3真正的幸福包含了一个人能力与天资的完全运用。道格拉斯斐杰斯

4幸福不是被巨大的灾难或者是致命的错误扼杀的,而是被不断重复出现的小错一点点分解掉的。欧内斯特蒂姆尼特

5野心终止了,幸福就开始了。佚名

6幸福就像香水,不是泼在别人身上,而是洒在自己身上。拉尔夫沃尔多爱默生

7如果你希望别人快乐,那么请你学会同情。如果你希望自己快乐,那么也请你学会同情。喇嘛

8你可以用爱得到全世界,你也可以用恨失去全世界。一切伟大的行动和思想,都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开始。

9不论你在什么时候开始,重要的是开始之后就不要停止。不论你在什么时候结束,重要的是结束之后就不要悔恨。

10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第二个的青春是靠自己努力的。少一点预设的期待,那份对人的关怀会更自在。

11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12因害怕失败而不敢放手一搏,永远不会成功。

13要克服生活的焦虑和沮丧,得先学会做自己的主人。

14你不能左右天气,但你能转变你的心情。

15孤单寂寞与被遗弃感是最可怕的贫穷。

16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17漫无目的的生活就像出海航行而没有指南针。

形容自己很穷的段子说说 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力

1 好几天没有吃肉了,昨天去超市摸了几把猪肉回家在锅里洗个手直接烧了碗肉汤。

2 我曾经跟一个人无数次的擦肩而过,衣服都擦破了,也没擦出火花。

3 不要同一个傻瓜争辩、否则别人会搞不清到底谁是傻瓜。

4 我太穷了,连我家里的耗子都哭着搬家了

5 穷的我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省着用。

6 每天吃糠咽菜,穿补丁衣服,用破电脑。

7 早饭没吃饱,晚饭不知哪里找。

8 口袋比脸干净!

9 裤兜比脸还干净。

10 刚看到小强,又有肉吃了。

11 终于找到一片可以做裤头的树叶了。

12 我天天只能啃指甲过日子。

13 下雨天捧着脸盆疯了一般跑出去接水,抱着脸盆大笑又可以少付水费了。

14 想要饭都没碗。

15 买个包子的钱都没有。

16 两袖清风无一文,囊中羞涩缺半两。光脚踏遍四海路,赤膊敢把五湖闯!

17 对不起,你拨打的用户已结婚。

18 作为失败的典型,你其实很成功。

19 不要迷恋哥,嫂子会揍你。

20 多谢你的绝情,让我学会死心。

21 上班的心情比上坟还要沉重。

22 别说我很高傲,只昰我拒绝与禽兽打交道!

23 都说女人是衣服,姐是你们穿不起的牌子。

24 哥,不寂寞。因为有寂寞陪着哥

25 姐从来不说人话,姐一直说的是神话。

26 知识就像内裤,看不见但很重要

27 世上只有妈妈好,爸爸也不错。

28 性别:男,爱好:女

29 还没来得及去沾花惹草,就被人拔光了。

30 你是我的优乐美这样我喝完就可以把你扔掉咯。

31 谁是谁的老公, 都他M的是临时工!

32 你搞艺术,我搞你,这叫深入艺术。

33 原来悟空一直很性感:史上最强豹纹短裙+红色丝袜+黑色长筒靴+钢管

34 暗恋是成功的哑剧,说出来就成了悲剧!

35 格式化自己,只为删除你。

36 我在马路边,看到一分钱,刚要弯腰捡,一看是口痰!----我靠,谁吐这么圆!

37 我没逼你长成曼玉嘉欣,你没理由逼我盖过李嘉诚。

38 我又不是人名币,怎么人人都爱我。

39 清明节,买朵鲜花,祭奠那死去的爱情。

40 只想优雅转身,不料华丽撞墙!

既不是智者乐水,仁者乐山,也不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而是,“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说起这两句话很多人都知道。上网一查对这两句话的解释,几乎是众口一词: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古时候知、智通假,所以,这两句话实际上是一句话。但是,它们都不对!!

在读《论语别裁》以前,对这两句话一直没有认真想过,只是偶尔会觉得奇怪:山水各有其性,为何智者偏要爱水,仁者偏要爱山?难倒爱山的人就不智,爱水的人就不仁了吗?如果山水都爱者,又当如何呢?

直到在《论语别裁》中看了南怀瑾大师的讲述,才觉得恍然大悟,原来,我们都上当了!

那么,南师究竟是怎么说的呢,好文不敢独吞,愿与大家分享:

不在山水之间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爱心?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这几句话,一般的人说,“知者乐水”的意思是说聪明的人喜欢水,因为水性流动。“仁者乐山”是说仁慈的人喜欢山。如果这样解释,问题大了。套用庄子的口吻来说,“知者乐水”,那么鳗鱼、泥鳅、黄鱼、乌龟都喜欢水,它是聪明的吗?“仁者乐山”,那么猴子、老虎、狮子都是仁慈的吗?这种解释是不对的。正确的解释是“知者乐,水。”知者的快乐,就像水一样,悠然安详,永远是活泼泼的。“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像山一样,崇高、伟大、宁静。这是很自然的道理,不是我故意作此解释的。

为什么不是我故意的?再看下文就知道,他说知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知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坡,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知者乐”,知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古文是没有逗句的,同一句话,标点一变,往往意思就变了。不知何年何月哪位“高人”,把标点点错了,以至于一直到现在,很多人仍旧大受其害。现在,是否应该有所悟了呢?

说起逗句引起的误会,实在还有很多,比如大家都熟悉的讲述客店老板与客人之间的笑话:

一天,一位客人在一家客店用餐,客人好像是个哑巴,老板问他吃什么,他向老板要来笔墨纸砚写道:“没有肉鱼也可以没有鸭鸡也可以”。没用标点。老板一看,哦,“没有肉鱼也可以;没有鸭鸡也可以。” 那吃素就行了。于是,给客人准备了一餐素饭。客人一看,愣了,他原来的意思是,我要求并不高:“没有肉,鱼也可以;没有鸭,鸡也可以”。可既然已经端上来了,只好忍了。

恰巧在他刚刚吃完饭的时候,下去了大雨,于是,客人就想留宿。于是,就在纸上写下十个字:“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然后交给客店老板。老板拿过来一看,没说话,拿起笔在十个字的后面打了一个问号。客人一看,也拿起笔,在十个字中间点下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老板一看笑了,又拿起笔,把客人的标点涂了,自己重新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客人一看急了,忙又拿起笔来,重新标点:“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老板一看,这位客人实在执著,于是也就勉强答应了。

这不过是生活中的一个笑话,版本很多,无伤大雅。但是,若涉及到学问,就不同了。大学中有一句名言大家或许都知道:

“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这里面的道理暂且不论,光字面的逗句就是一个问题,南师在《原本大学微言》中引述了一个笑话:

为了研究《大学》,昨天刘雨虹老师还为我讲了个笑活,从前有一个乡村里的财主,开了一个家塾,请了两位先生来教书,一位先生带一班学生在楼上,一位先生带一班学生在楼下。楼上楼下,都先教学生读《大学》。楼上的先生教的是,“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啊哟,怎么少了一个“得”字呢?楼下的先生也正在教《大学》,“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啊哟!怎么多了一个“得”字呢?有一位学生就说,先生,楼上的先生说少了一个“得”字,这位先生一听便说,那好,我们把这个“得”字借给楼上好了!

故事很有趣,好像瞎编的,其实,过去时代确有这样一类似通不通的教书先生。我在童年的时候,听过很多这一类的故事,现在,我也算得是其中的一个。

南师说自己是其中的一个,不过是自谦而已,我们不必当真。南师讲述的最著名的句逗故事,恐怕莫过于“破愣严”了。

《楞严经》上有几句很重要的话:“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

宋朝温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禅师,天天看佛经念佛。他看到前面这一段,忽然心血来潮,把原来的句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改了标点,变成“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槃。”自己因而大彻大悟。后来他自称“破楞”,改了圈点破开来读以后,自己忽然开悟了,大彻大悟,明心见性。“知见立”,有知有见,有个清净有个觉性,“知即无明本”,这一知,本身就是无明本,就是烦恼。“知见无”,一切皆空,理也空,念也空,空也空,“见斯即涅槃”,见到这个就是悟道了。这是他悟了道,自己楞严破句,就懂进去了。

但愿大家都能像这位大师一样。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的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几乎是所有中国人都耳熟能详的一句话。这句话出自《论语》,孔子当时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其意思是说,仁爱之人像山一样平静,一样稳定,不为外在的事物所动摇。在儒家看来,自然万物应该和谐共处。作为自然的产物,人和自然是一体的。孔子说:“智慧的人喜爱水,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懂得变通,仁义的人心境平和。智慧的人快乐,仁义的人长寿。”另一理解为“智者乐,水”——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乐,山”——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原文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他的才能可以治理一个国家。”

解读冉雍,姓冉,名雍,字仲弓,是孔子的一个弟子,是孔门“德行”科的优秀学生。南面,是面朝南,古时候认为坐北朝南是尊贵的位置,天子、诸侯等官员坐堂听证都是面朝南。在这里孔子既是评价冉雍的德才足以胜任治国理政的条件,又是对弟子德才的赞美。

原文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冉雍问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这个人还可以,处世简约。”冉雍说:立身庄重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如果自己做事简单,又以这样简单的方法办事,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的话说的对啊。”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与弟子冉雍很有针对性的谈话。实际上是师徒俩探讨“简”的境界和理解问题,因为孔子赞许冉雍有“可使南面”之才,其才能之中包含了处世简约这样的品德,但冉雍感到自身的“简”与子桑伯子的“简”有不同,而子桑伯子并不被当时的人所认同,所以冉雍有这样的疑问。冉雍是想借孔子对子桑伯子的评价,弄清楚“简”的差别。孔子笼统地评价了子桑伯子的“简”。但冉雍更进一步的分析了个人行为的“简”与办理行政事宜的“简”的问题,实际上说的还是一个度的问题。孔子认为冉雍的理解是对的。

原文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弟子谁最好学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好学,他从不迁怒于人,不犯相同的错误。可惜不行短命早死了!现在再也没有了,再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了。”

解读这一章是借鲁哀公之问,通过孔子的口说出什么样的学生才算好学的人。一方面讲人的学问重要的是个人修养,不在记问之学。张居正讲解说“迁,是移,本怒于人,而又移于他人,叫做迁怒”,贰是重复。也就是说颜回从不抱怨、牢骚,不迁怒于人,还能不妨同样的错误。这些大都是个人修养的范畴,正如张居正所说“圣贤之学不在词章记诵之末,而在身心性情之间矣!”另一方面,孔子言外有意,试图告诫鲁哀公作为君王迁怒于人和贰过的害处,治理国家和百姓不可不慎之又慎。

原文64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为子华的母亲要粮食。孔子说:“给她一釜吧。”冉求请求再多一些。孔子说:“那就给她再添一庾吧”。(结果)冉求给了子华的母亲五秉的口粮。孔子说:“冉求这次出使齐国,坐着好马驾的车,穿着上好的皮装。我听说,君子周济急难而不做锦上添花的事。”

解读《论语》记载这一段的事情很有意思。事情发生的时间大致是孔子担任鲁国的司空司寇职务的时候,他派弟子子华出使齐国,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小孔子42岁。冉子是孔子的学生,公西赤的同学,姓冉,名求,字子有,小孔子29岁。釜、庾、秉都是当时的计量单位,一釜大致合六斗四升,一庾合二斗四升,一秉为十六斛,一斛是十斗。子华外出,冉有为同学子华的母亲请口粮,代为照顾同学的母亲,同学之情实是很难得,但问题是子华的家境并不困难,冉有却借这样的机会为子华的母亲多申请了口粮,孔子念及他二人的同学之情,和师生之间的情感,同意在增加一些。而冉有却利用这样的机会多给了许多。而孔子说的一句话“君子周急不继富”既是对冉有的教育,又成了几千年来人们理财借往的一个原则。仔细斟酌其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情感很值得玩味。

原文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相党乎!

译文原宪作孔子家的总管,孔子给他九百斛谷米,原宪辞谢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可以给你的邻里乡亲啊!”

解读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小孔子36岁。与上一章对比,我们可以体会原思和冉有的为人,同样的事,孔子不给冉有却主动要,而原思是给了不要。孔子的给,一个嫌少,一个嫌多。两种态度,对待钱财,是不是反应了两类人呢?

原文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

译文孔子评论仲弓时说:“黄黑色毛的牛产下全身通红两角端正的犊,即使不想用它祭献神灵,山川之神会舍弃他吗?”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对弟子冉雍的评价。仲弓,姓冉,名雍,字仲弓,小孔子29岁,鲁国人。可能是仲弓因为父亲品行不好而自卑,而仲弓仁笃厚道,孔子称赞他有“南面”临民为政之才,孔子的这句话一方面是对仲弓的安慰,另一方面则是以发展的眼光看待人的成长。并非以出身看待人的成长。

原文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译文孔子说:“颜回呀!他的心可以做到三个月不违背仁德;其他的人只能做到一个月或者一天不违背仁德罢了。”

解读孔子高度赞扬了颜回的学习和为人。这里的关键是对“仁”的理解与践行,“仁”是孔子全部思想和学问的核心,它构成了整个儒家文化的大背景。孔子讲“君子不器”,告诉弟子要做一个全人,不可以拘泥,其做全人的重要方面就是健全的人格,而健全的人格与“仁”密切相关,因为“仁”又是多种美德的总和,因此其本身又是很活跃的元素,但另一方面孔子有主张不违仁,实际上是说不要违背人性向善的规律。但人性之中善与恶总是并存的,若要“仁”常在,就需克服内心里不仁的。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到孔子的教育理想之高,而又对“仁”的把握理解之难。

原文68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赐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译文季康子问道:“仲由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说:“仲由办事果断,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又问:“子贡可以让他从政吗?”孔子回答说:“子贡言辞通达,对于从政有什么不可以呢?”又问:“冉求能从政吗?”孔子说:“冉求多才多艺,从政有什么困难呢?”

解读我们可以把这一章看作是用人单位(季康子)来向孔子招聘从政人才的对话。作为用人的一方询问的是这三位学生能不能胜任从政的工作,而作为老师的孔子给出的答复,则是实事求是的。孔子极力给出的答案都是学生身上的长处,或者说是特色或者是突出的才华。事实上也正是这样,子路性格刚毅,办事果断,而子贡这个人司马迁在《史记》中赞扬自贡说:“子贡一出,存鲁乱齐破吴强晋而霸越。子贡一使,使势相破,十年之中,五国各有变。”可见其言语的才华畅达。而冉求掌握了多种的技能,当然可以胜任他们擅长的从政工作的不同方面的需要了。这里我们看到的是孔子个性化的教育结果,而从政只要用其所长,就一定会有成就。孔子介绍弟子的长处,也在告诫选人者要用其所长。不象今日推荐就业,常谈哪一个名校毕业、哪一个高人的学生、多高的学历,却很少问及所选的人的本事如何。

原文69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译文季氏要请闵子骞做费地的总管。闵子骞告诉来的人说:“请替我好好的这件事吧!如果还来找我,那么我就一定会逃到汶水北岸去了。”

解读闵子骞是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因为季氏不忠于鲁国国君,所以闵子骞拒绝去他那里做官。孔门教育目的之一就是谋取官职,赡养父母,以尽孝道。但在道义与富贵之间,孔子还是注重道义在先。闵子骞为此也会经过内心痛苦的挣扎,最终选择了道义,把老师孔子提倡的仁德理想,作为自己一生的追求目标,并身体力行。但与伯夷叔齐、伊尹、柳下惠和老师孔子相比,其修为还有差距。德虽高,却无益于社会。在那样的一个邦无道的社会中,其选择不过就是一种退守之策,还不能是最佳的选择。

原文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译文冉伯牛生病,孔子去看望他,从窗户上拉着他的手说:“恐怕治不了了吧,这真是命啊。这么好的人竟得这样的病!这么好的人竟得这样的病!”

解读这一章记载孔子探望生病的学生冉伯牛的言行。冉伯牛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7岁,鲁国人。是孔子弟子中德行科的高材生。从孔子的话语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孔子对冉伯牛情感的深厚。

原文611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孔子说:“真正贤德的人,是颜回啊!一盒饭,一瓢水,居住在简陋的街巷,一般的人都无法忍受的贫困,颜回却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快乐。真是贤德啊,颜回!”

解读这一章记载了孔子对颜回安贫乐道精神的高度赞扬。儒家的思想很是讲究快乐的体验的,我们这里看到的是颜子之乐,看孔子之乐则是“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两者之乐还有高下之别,孔子之乐是圣人之乐,颜子之乐是贤人之乐。

原文612冉求曰:“非不说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女画。”

译文冉求说:“我不是不喜欢老师的思想,是我没有能力做到啊。”孔子说:“所谓的能力不足,是走到半路走不动了。现在是你自己停止不前的。”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与他的政事科的高材生冉求的对话。反映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学习做事贵在持之以恒的问题,冉求说不是不喜欢老师的理论,力不足也,说的还是理论与实践结合之难,因为畏难,所以冉求便有了放弃的想法。孔子帮他分析问题,告诉他不是你的能力不够,实是你不够坚持之故。做任何事,坚持到底实在是重要。

原文613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

译文孔子对子夏说:“你应该做君子那样的儒者,不要做小人那样的儒者。”

解读子夏是孔门文学科的高材生,此章师生对话有不同的看法。其一,是说孔子告诉子夏要做君子那样的儒者,不要做小人那样的儒者。这里就存在了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问题,儒者是指有知识有文化的人。其二,是指孔子告诉子夏要做君子的老师,不要做小人的老师。具体来说孔子的本意是什么样还要看子夏性格中有哪些不足,因为孔子之言都是很有针对性的。而我的看法更接近第一类。

原文614子游为武城宰。子曰:“女得人焉耳乎?”曰:“有澹台灭明者,行不由径,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也。”

译文子游担任武城的长官。孔子说:“你在这儿得到什么人才没有?”子游说:“有一个叫澹台明灭的人,其行为从来不走小道,不是公事,从没有到我的办公室里来。”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与他的文学科高材生子游关于人才的对话。古人为政一方,选贤任能,是很重要的事情,所以孔子才这样问子游。而子游回答老师的提问,说到了澹台明灭这个人,说这个人的行为不比其他人,从不走后门,不拉关系,光明磊落,不是因为公事,不会到他的办公室。言外之意,这样正直的人是很难得的。也有人说澹台明灭也是孔子的学生,所以司马迁在《史记仲尼弟子列传》中有“吾以言取人,失之宰予;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记载。说的就是澹台明灭这个人。传说澹台明灭相貌非常丑陋,孔子第一次看见这个人,很不喜欢,但听说他的政绩和品德,孔子自我反省才说了那样的话。但从此文来看,这个时候的澹台明灭还不是孔子的学生。

原文615子曰:“孟之反不伐,奔而殿,将入门,策其马,曰:‘非敢后也,马不进也!’”

译文孔子说:“孟之反不自夸,和军队一起败退时他勇敢地断后,要进城门的时候,他却鞭打自己的坐骑并且说:‘不是我敢殿后,而是我的马跑不动啊!’”

解读孟之反是鲁国的大夫,鲁哀公11年,齐鲁一战,鲁国败退,孟之反主动殿后,掩护部队撤退。孔子在这一章高度赞扬了孟之反推功揽过,不自夸的美德。这正是孟之反身上的贤处,意在告诫和教育弟子“见贤思齐”。安德义先生解读此章说人类有四大毛病:“克伐怨欲”。克,都强好胜;伐,自我夸耀;怨,怨天尤人;欲,贪得无厌。总结得很好,这些都是常人身上的毛病。人想要成功,非去除这四大毛病不可。

原文616子曰:“不有祝鮀之佞,而有宋朝之美,难乎免于今之世矣。”

译文孔子说:“如果没有祝鮀的口才,宋朝的美貌,是很难在这样的社会里避免灾祸的。”

解读祝鮀是卫国的大夫,凭借巧言邀宠于卫灵公。宋朝,是宋国的公子,凭借美色获得了卫灵公夫人南子的宠幸。孔子的意思是说,在这样一个衰乱之世,只有那些巧言令色、阿谀奉迎的人,才能免于灾祸。

原文617子曰:“谁能出不由户?何莫由斯道也?”

译文孔子说:“谁能走出屋外不经过房门呢?为什么没有人走我说的道呢?”

解读这一章表明的是孔子对世风的慨叹。没有人走出屋子会不经过房门,这是基本的常识。也就是说这是生活中的正道。从这一句话孔子引申到社会的正道、人生的正道,孔子为人指出的人生、社会正道就是仁义之道,但却没有人走。孔子正是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发出的慨叹。

原文618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孔子说:“一个人的自然本性超过他的文化修养,就会表现粗野;一个人的外在文化修养超过内在的质朴,就会表现矫揉造作。人的内在本性和外在的文化修养协调统一,这才是个君子。”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内容与形式的问题。说的是内容超过形式和形式超过内容的表现。只有内容与形式协调统一的状态,才是最好的状态。做人也是一样,仅注重内容,不注重形式,就会表现粗野;一味的注重形式,而忽视内容就会虚浮。只有二者协调统一,才是最佳的状态。这也体现了儒家的“中庸”和谐之道。

原文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译文孔子说:“人的生存是因为真实正直,不正直的人能够生存,是他侥幸地避免了灾祸。”

解读“直”是儒家文化的重要道德范畴,是对人道德的基本要求。孔子所言的“直”与我们今天谈论的“正直”的“直”有所区别。孔子的“直”是人的情感的真实状态,在《子路第十三》篇有:“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这样的记载。这正是孔子理解的“直”,这种“直”是基于一个人内心真实的情感,而非外在的法制参照。此章孔子认为“罔之生幸而免”,是说那些情感不真实的人侥幸免于灾难。其原因就是,说谎话的人往往会越说越乱,难以自圆其说,最终不得不承担说谎的代价。之所以没有遭受灾难,实在是侥幸之故。这里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人生道理,那就是要诚实做人,不诚实做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即便不付出代价也是侥幸。其实,人世间之所以复杂,就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够诚实,总是有人说假话,所以本来不复杂的人生,就是因为“罔之生”的人的存在。

原文620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解读这一章孔子谈论的是人的情感世界在学问事业中的作用。知之者、好之者、乐知者之所以存在不同,就是因为这三者对所从事的学问、事业用情的深浅不同而致。对于读书学习,用情深的人,一定会是兴趣浓的人,有了兴趣就有了持续的动力。与读书学习而言,知之者未必会用情,好之者虽能用情,但与实践还有距离,只有乐知者,既能用情于读书学习的过程中,还能以实践其学习的知识为乐趣。足见乐知者便是知行合一、学用结合的人。这样的人才有创造,才有幸福的人生。做事亦是如此。明代宰相张居正在《张居正讲评论语皇家读本》对这三者关系的认识有很精彩的论述——“夫是三者,以地位言,则知不如好,好不如乐。以功夫言,则乐原于好,好原于知,盖非知则见道不明,非好则见道不明,非乐则体道不深。”可供参考。结合《论语》中的思想,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知”只是一般的了解,心未能深度的参与认知活动,这种认知还谈不上情感的参与;“好”则有“好德如好色”之好的味道,个人的情感与心灵以高度的参与了认知活动;而“乐”则是儒家所追求的最高准则,是孔颜之乐的“乐”,这样的乐,不但体现了心与情感高度参与了认知活动,更体现在这种认知活动与改造实践与自我的结果。

原文621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

译文孔子说:“中等资质以上的人,可以和他讲高深的学问;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不可以和他谈论高深的学问了。”

解读安德义解读《论语》谈论这一章说得很好。他讲的是孔子因材施教,识人、察人的问题。这不仅体现在教学生活中,也体现在日常的生活中。作为教师要能区分资质不同的学生才可以因材施教,这是基本的前提。作为生活中的一员,与人交往至于区分不同人的资质,才可能找到心灵共鸣的人。为政做官也是如此。我体会到孔子以此一句话将知识概括到形而上与形而下两部分,与此行对应生活中就会存在两类人,那就是一类深谙形而上之道的人,一类就是只知形而下生活琐事的人。事实也是如此,对那些倾心于形而上大道的人谈论生活琐事,他会不屑一顾的;而对那些以家庭琐事为乐的人谈论形而上的道理,就好像对牛弹琴一样,自讨无趣。

原文622樊迟问知。子曰:“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问仁。曰:“仁者先难而后获,可谓仁矣。”

译文樊迟问怎么才算聪明。孔子说:“致力于百姓趋向道义,严肃地对待鬼神而又远离鬼神,这就是聪明。”樊迟又向孔子问什么是仁。孔子说:“仁德人先要艰苦努力,然后收获,这就是仁德。”

解读樊迟是孔子的学生,小孔子46岁,春秋末期鲁国人。这一章记载的是孔子回答樊迟关于聪明与仁德的问题。从《论语》的记载中看,樊迟勤学好问。樊迟问仁《论语》中有三处,除此章问仁外,还有两处,我们可以放在一起来看。《颜渊第十二》篇:“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问知。子曰:‘知人。’”《子路第十三》篇:“樊迟问仁。子曰:‘居处恭,执事敬,与人忠。虽之夷狄,不可弃也。’”樊迟三次问仁,而孔子三次的回答都不一样,以至于樊迟都没有理解。这大概是因为樊迟三次所处的情境不一样之故,于此我们可以看出孔子施教不但因材,还要因时因地施教。而每次回答不一样,却都体现了仁的本质。此外,樊迟还向孔子问知、问孝、问“崇德、修慝、辨惑”、问学“稼圃”,好像无所不问,似乎是孔子弟子当中最好问的学生了。也难怪樊迟会有那么多的问题,实在是因为他年龄太小什么都不懂的缘故,在孔门弟子中除子张外没有人再比他小了。孔子去世的时候,他才27岁。

原文623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孔子说:“智者喜欢水,仁者喜欢山。智者活跃,仁者宁静。智者快乐,仁者长寿。”

解读这一章反映的是古代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人的生命特点与大自然的特点和谐统一。

原文624子曰:“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

译文孔子说:“齐国一旦变化,就会成为鲁国这样;鲁国一旦变化,就会归于仁道。”

解读这一章说的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影响问题。齐国的开创者是姜太公,鲁国的开创者是周公。孔子从“复礼”的角度将上述这番话的。

原文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译文酒杯不是酒杯,酒杯啊!酒杯啊!

解读这一章记载的大概是孔子在酒桌上拿着酒杯,慨叹当时世风日下,道德滑坡,不遵循礼节的社会风气。就像今天有人说“老师不像老师,学生不像学生”一样的心情。其中饱含着巨大的无可奈何!

原文626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译文宰我问孔子说:“一个仁者,如果有人告诉他说:‘井里掉下去一个人’,他会跳下去救他吗?”孔子说:“为什么要这样呢?君子可以去救人,但不能使自己陷进去;可以被欺骗,但不可以被无理愚弄啊。”

解读宰我长于言辞,是孔门言语科的高材生。这段对话,宰我是想难为自己的老师,给自己的老师出了一道难题。实际上是想弄清楚真仁德与愚仁的关系,孔子的回答正是告诉他真正的仁者是不可以被愚弄的。

原文627子曰:“君子博学于文,约之以礼,亦可以弗畔矣夫!”

译文孔子说:“君子广泛地学习各种文献知识,用礼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也就可以不至于离经叛道了。”

解读 这一章孔子讲的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也是知行的关系问题。礼是人们在生活中共同遵守的行为规则,一个人学习了知识,如果不能以礼的标准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就会离经叛道。所以,广泛的学习重要,按照礼的要求约束自己同样重要。只有这样一个人才能保证自己一辈子走在人生的正道上。

原文628子见南子,子路不说。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无厌之!无厌之!”

译文孔子去见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路很不高兴。孔子发着誓说:“我如果做了不该做的,老天会厌弃我的,老天会厌弃我的。”

解读这一章记载孔子与南子相见一事,孔子的形象极为可爱。在孔子的弟子中子路是年龄比较大的一个学生,与孔子只差9岁。师生之间十分亲近,子路常不离老师的左右。据说南子貌美,但品行不端正,名声不好。正因为如此,子路很不高兴,不明白老师为什么要见这样的一个人。因为孔子总是教育他的学生要“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子路一不高兴,孔子情急之下,不知如何表白,于是发誓说,如果我做不该做的事,老天会厌弃我,老天会厌弃我。憨态可掬,也可以看到师生之间的那种朋友式的关系。

原文629子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

译文孔子说:“中庸这种美德,已经到了最高的境界了!人们缺乏这一美德已经很久了啊。”

解读这一章是孔子对中庸在道德方面的评价。中庸思想集体现在道德论中,更体现在处世的方法论中。绝不是简单的不好不坏中间的概念。中庸的本质应该是和谐的意思。

原文630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这样一个人,能广泛地给老百姓好处,又能帮助他们生活得很好,怎么样?可以算是有仁德吗?”孔子说:“何止于是仁德,简直就是圣人啊!尧和舜都难以做到呢!对于仁德的人来说,自己想立身于世就要让别人也立身于世,自己想要事事通达就该让他人也事事通达。能够从身边的小事一点一点地做起,这就可以说是实践仁德的方法了。”

解读这一章孔子与子贡讨论的是仁与圣的区别。子贡对仁的认识超出了一般人的标准。孔子讲“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述而第七》篇),说的就是每一个人想要做都能做到的事情。所以,孔子告诉子贡这样的仁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孔子的“恕道”。

孔子讲水的德行的一段话

逝者如斯夫 不舍昼夜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出自于 《论语子罕篇》。 孔子在河岸上看着浩浩荡荡、汹涌向前的河水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是:时间就像这奔流的河水一样,不论白天黑夜不停地流逝。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出处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论语》雍也篇)

《论语别裁》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他说智者的乐是动性的,像水一样。仁者的乐是静性的,像山一样。这不是很明白吗?硬是断章取义,说“智者乐水”是喜欢水,“仁者乐山”是喜欢山,这是不对的。有些人的学问修养,活泼的,聪明人多半都活泼,所谓“杨柳岸,晓风残月”、“滚滚长江东逝水”就是这么个气魄,这么个气度。仁慈的人,多半是深厚的,宁静得和山一样。所以下面的结论:“智者乐”,智者是乐的,人生观、兴趣是多方面的;“仁者寿”,宁静有涵养的人,比较不大容易发脾气,也不容易冲动,看事情冷静,先难而后获,这种人寿命也长一点。这是连起来的意思,千万不要跟着古人乱解释:聪明的人一定喜欢水,仁慈的人一定喜欢山。那问题就很大了。

《论语》《大学》《弟子规》中关于道德,品行修养的名句

“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论语·卫灵公》) “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里仁》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学而》 “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学》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大学》 “君子无所不用其极。” “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 “为人君止于仁;为人臣止于敬;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与国人交止于信。”(《大学》) 《弟子规》: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孔子论语。礼仁中写道与德行好得人怎样交往的是

《论语里仁》记载,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应当就是您需要的与德行好得人怎样交往的原则和方式吧!这句话听起来简单,但古往今来,真正能够这样做到的实在很难见到。如果真正能够身体力行,那可以说是“不亦君子乎”了!

在论语 季氏中 孔子认为有德行的人最讨厌怎么样的人

孔子曰:“侍于君子有三愆(1):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2)。”

注释

(1)愆:音qiān,过失。

(2)瞽:音gǔ,盲人。

译文

孔子说:“侍奉在君子旁边陪他说话,要注意避免犯三种过失:还没有问到你的时候就说话,这是急躁;已经问到你的时候你却不说,这叫隐瞒;不看君子的脸色而贸然说话,这是瞎子。”

其实在《论语·阳货篇》里,对于有德之人讨厌的人有更明确的阐述

子贡曰:“君子亦有恶(1)乎?”子曰:“有恶。恶称人之恶者,恶居下流(2)而讪(3)上者,恶勇而无礼者,恶果敢而窒(4)者。”曰:“赐也亦有恶乎?”“恶徼(5)以为知(6)者,恶不孙(7)以为勇者,恶讦(8)以为直者。”

「注释」(1)恶:音wù,厌恶。

(2)下流:下等的,在下的。

(3)讪:shàn,诽谤。

(4)窒:阻塞,不通事理,顽固不化。

(5)徼:音jiǎo,窃取,抄袭。

(6)知:同“智”。

(7)孙:同“逊”。

(8)讦:音jié,攻击、揭发别人。

「译文」

子贡说:“君子也有厌恶的人吗?”孔子说:“有厌恶的人。厌恶宣扬别人坏处的人,厌恶身居下位而诽谤在上者的人,厌恶勇敢而不懂礼节的人,厌恶固执而又不通事理的人。”孔子又说:“赐,你也有厌恶的人吗?”子贡说:“厌恶偷袭别人的成绩而作为自己的知识的人,厌恶把不谦虚当做勇敢的人,厌恶揭发别人的隐私而自以为直率的人。”

标签:作文经典 上一篇:人教九上课内外古诗词 九上课内外古诗词赏析 下一篇:中华传统美德孝敬名句 中华传统美德名言名句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6466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2
下一篇2023-07-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