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

《亮剑》中李云龙的人物形象分析,第1张

李云龙是深受广大观众喜爱的另类英雄形象。

李云龙敢爱敢恨,从不隐藏自己的感情;他“明知不敌也要敢于亮剑”的精神,恰恰是中华民族“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富贵不能*、威武不能屈”等传统精神的真实再现。

李云龙性格复杂,个性多姿多彩,具有一定传奇与喜剧色彩,这恰恰符合观众的审美心理需要。总之,《亮剑》突破以往影视作品英雄人物塑造的程式化限制,使李云龙这一形象愈发丰满高大,真实可爱。

李云龙的结局

李云龙是都梁小说《亮剑》中的虚构人物,历史上并没有这个人物,在书中李云龙最后自杀了。

1968年,李云龙由于文化大革命时期下令镇压武装红卫兵“井冈山兵团”,而被打成“刽子手”,并谢绝孔捷让其去东北避一避的好意,仅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和赵刚的四个子女托付给孔捷。

而后妻子田雨前来看望李云龙,然后故意说出反动的话被关进监狱,后李云龙在一次被送去公开批斗的路上被梁山分队的段鹏、林汉和梁军三人救出,但是他拒绝逃避,最后在家中开枪自尽,田雨也在几天后割腕自杀。

http://hibaiducom/lsp22/blog/item/6c31fbb4d2aa287b8bd4b2ffhtml 自己看吧。

一九三七年十月三日,受命于津浦北段予敌以节节抵抗的德州守军运其昌旅四五八团,在日寇的夹攻之下,与山海关守军一样,据城死战,全团殉国。

一九三七年十月在山西忻口大战中,国民革命军郝梦麟军长与刘家祺师长两位将军壮烈牺牲

一九三八年三月,在津浦县南段为堵击敌军南下的藤县保卫战中,我守城国民革命军师长王铭章将军在发出“决以死拼以报国家”的最后电文之后,即于破城后的巷战中,与参谋长赵渭滨将军、邹绍孟将军同时壮烈殉国。

一九三八年台儿庄大战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总司令孙连仲对师长池峰城所言“士兵打完了,你就自己填进去!你填过了,我就来填进去!”的话,足以催人泪下。后来冯玉祥后来称赞该役说:“……日本人想不到张自忠将军的军队那么听命令,那么勇敢……把日本军队打得落花流水。”

一九三九年五月,在随枣会战士兵据壕死守,即以血肉之躯与敌人坦克相搏斗,官兵的勇者竟攀登敌人的坦克之上,以手榴弹向车里投掷,作战的勇敢与牺牲的壮烈,笔难尽述。

一九四一年三月,在上高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王耀武军与敌军鏊战十四日,终日与敌搏斗,各处高地屡得屡失,毙敌一万。我王部将士牺牲一万人以上。

一九四一年四月,在浙赣战役海门国民革命军守备部队指挥官蒋志英率军死战倭寇,与众多将士一起壮烈牺牲。

一九四二年一月初,在长沙会战中,国民革命军第十军师长黄钟将军在其“三战长沙”的日记中记曰:……终日在激烈战斗中,刘阳门、北大马路均起巷战,新军路肉搏四次;本师为夺取陈家山牺牲百余名。下午四时火起,烟雾弥天;尤以北大路附近为尤烈;野外无鸟兽,城内无行人;此为激烈日,亦为决战日,鹿死谁手,唯在能守。在最后五分钟,得最高统帅电:“……敌人孤军深入,后方断绝,同时我主力正向敌人四周围击,我第十军如能抱定与长沙共存亡之决心,必能摧毁强敌,获得无上光荣。”电中有七个“我第十军”,何等亲热,士气大震。经一日之壮烈牺牲,死伤二千余,我寸土未被夺……。

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在常德保卫战三位师长壮烈牺牲,国民革命军第五十七师一万五千名将士中,生还者仅三百人。

一九四四年春月,在中国远征军和驻印军向滇缅边境及缅甸北部反攻的战斗中,其翻越崇山峻岭,强渡怒江,叠克敌军坚固据点龙陵、腾衡,直捣畹町之艰苦作战,及其“穿越山野,沿途给养不继,所受饥渴不是笔墨所能描述的”。远征军激于民族义战,同仇敌忾,士气旺盛,转战东西南北,与敌搏斗,同古战斗、斯瓦逐次抵抗战、仁安羌解英军之围、国民将领卫立煌、戴安澜、廖耀湘、宋希濂、李弥、杜聿明、余韶、甘丽初、彭壁生、吕国铨、刘伯龙、马维骥、张珍、孙立人等名将皆悉数参加。戴安澜将军以身殉国。

从中国军队入缅算起,中缅印大战历时3年零3月,中国投入兵力总计40万人,伤亡接近20万人。中国远征军用鲜血和生命书写了抗日战争史上极为悲壮的一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4208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