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狐外传师太是好人吗

飞狐外传师太是好人吗,第1张

是。《飞狐外传》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1960年—1961年首次连载于《武侠与历史》杂志。在小说中她是红花会反清人仕是好人。《飞狐外传》主要讲述《雪山飞狐》主人公胡斐的成长历程,可以看作是《雪山飞狐》的前传。

  1、《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这三部之间人物联系比较紧密,一般被称为“射雕三部曲”,尤其是前两部。郭靖、黄蓉、东邪、西毒、南帝、北丐、老顽童等等都在两部书中出现频率较高,只是第二部的主角是杨过、小龙女这些年轻一辈的江湖人物。《神雕侠侣》的最后带出了一个新的小人物--张君宝,还讲述了觉远大师口述九阳神功的事情,这些都是后来《倚天屠龙记》的主线。至于《倚天屠龙记》,书中一开始就讲了郭襄走遍大江南北寻找杨过的事情,还有张君宝(也就是张三丰)创立武当,郭襄创立峨嵋,倚天剑、屠龙刀从何而来,故事由此展开,但是《倚天屠龙记》中很多事情看似和前两部没有什么联系,只是后来出现了一个神秘的黄裳女子,据她所说的话,应该是杨过和小龙女的后人。

  2、《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

  两书从情节上来说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书剑恩仇录》讲的是红花会总舵主陈家洛率同众人反清的故事,其间讲述了陈家洛、香香公主、霍青桐三人之间的爱情。而《雪山飞狐》《飞狐外传》讲的是胡斐为报父仇苦心学武,并同袁紫衣、程灵素、苗若兰之间的爱情。但是《书》中的很多人物在《雪》中均有出现,如陈家洛、赵半山、心砚等红花会众人,还有福康安这个朝廷的重要人物,在《书》中他曾被红花会虏走作为人质,在《雪》中仍然是个反面人物,招募江湖败类对付红花会,企图借此控制中原武林,还辜负了马春花,马春花为他生的儿子也被陈家洛带回塞外抚养。

  3、《碧血剑》《鹿鼎记》

  这两部是在时间上有联系,《碧血剑》讲的是明末,满清、李闯王对当时天下江山的角逐,袁承志作为明末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因父亲被崇祯所杀,决定学好武艺,为父报仇,后长大后帮助李闯,对抗清朝,同时对抗满清皇太极。在此期间,认识了温青青、阿九(也就是长平公主),最终,看到李闯为权力杀害一直帮助他的李岩、红娘子,对李闯失去信心,看到大明王朝气数已尽,李闯难成气候,而满清摄政王多尔衮雄才大略、心狠手辣,袁承志带着温青青离开中土,前往海外浡尼国开始新的生活,还有他收的女徒弟--五毒教主何铁手。

  《鹿鼎记》讲的则是康熙年间的故事,扬州的无赖韦小宝机缘巧合认识少年康熙,两人联手铲除敖拜、平三藩、灭神龙教、破察哈尔叛军、定俄罗斯边境,书中所讲的故事和《碧血剑》没有太大联系,只是人物有关联,如韦小宝其中一个师傅--九难师太,就是《碧血剑》中的长平公主,韦小宝的护身宝衣就是袁承志的那件,还有归辛树就是袁承志的师兄,而韦小宝的逃跑轻功是九难师太教的,九难师太的这套轻功是木桑道长教的,木桑道长曾教过袁承志武功,所以当归辛树看到韦小宝的轻功后非常吃惊,一直追问是谁教的。

  五毒教主何铁手在鹿鼎记里也出现过,是她救了庄家的女人,并教他们武功,而且后来韦小宝和归心术一起到庄家鬼屋的时候,是她用的迷药迷翻了归心术一家人,因为归辛树是老江湖,而世上只有五毒教主的毒能够用得出神入化,让归辛树毫无察觉。所以她迷翻他们之后不敢见他们,因为她怕她师傅(也就是袁承志)知道后会责怪她。其他人物就没有什么联系了。

  再补充一点:《鹿鼎记》里面也出现了李闯(李自成),还有一个人物李西华,电视剧一般都没演,书中写的,李西华是李岩和红娘子的儿子,武功高强,一直爱慕陈圆圆,他为了能待在陈圆圆身边,几十年装作一个不懂武功的仆役,对于陈圆圆和他说过的三十几句话记了一辈子,是个超级痴心的人。他见到李自成后本打算为父报仇,但最终没有动手,天地会众人认为他空负了一身武艺,不去开创大事业,只会待在一个女子身边,但韦小宝却引以为知己。

  《飞狐外传》(1959)

  是和《神雕侠侣》同时创作的,补《雪山飞狐》之不足,写胡斐这个人的成长过程。在《外传》中,胡斐才是真正的主角。悬念迭起,情节精彩纷呈,成功塑造了一位有侠义心肠有有一般人弱点的少年英雄胡斐。天真、调皮、机智、不拘小节,胆子大,在大是大非上善恶分明。从陈家洛、袁承志到胡斐,是金庸小说中的正面人物形象的一次大突破。胡斐形象的唯一缺点是莫名其妙地爱上袁紫衣,程灵素的死让许多读者伤心落泪。(推荐你看看这部原著)

  《雪山飞狐》(1957)

  突破了《书剑》的“群戏”,隐约继承了《碧血剑》中的双线发展和倒叙的结构。将整部小说的结构,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通过一连串的倒叙,倒叙出自每一个人的口中,有每一个人之间的说法,有极度扑朔迷离的情形下,将当年发生的事,一步一步加以揭露。《雪山飞狐》中真正的人物,并不是胡斐,而是倒叙中的胡一刀夫妇。也是金庸作品中引起争论最多的一部,有两点:第一,多个人物叙述一件若干年前的故事,各人由于角度、观点的不同,由于各种私人原因,随着各人个人的意愿,而说出不同的事情经过来。使人对所谓“历史真相”,觉得怀疑。每一个人既然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为自己的利益作打算来叙述发生的事,那么,事实的真实性究竟有多少呢?第二,就是结局中那一刀究竟是砍还是没砍?

  《连城诀》(1963)

  金庸作品中最独特的一部。初次发表时名为《素心剑》,修订后用现名。是一部内容残酷、基调最沉闷、回味最苦涩的作品,写出了人性的丑与恶。在结构上大起大伏,伏笔甚多。写情太苦,尽管添了一条光明的尾巴,但还是超出了审美主体的接受能力如果说,《连城诀》是一部“坏书,写尽天下各色人等的“坏”。整部《连城诀》中,充满了人的各种各样的恶行。而所有的恶行,为的是一大批宝藏,结果,人人都为宝藏癫狂。在写尽了人的恶行之后,放了一把火,将这些恶行放在火里。但人的这种恶行实实在在的存在,火也烧不尽。当然,也有美丽的一面。丁典和凌霜华的爱情,在金庸所有作品的爱情描述之中,以此为最。书中人物遭遇之苦,简直有令人掩书不忍卒读。对《连城诀》中一切恶行用的词句,甚至也不是强烈的,只是淡淡的旁观。口角挂着不屑的冷笑,一定比咬牙切齿的痛骂,更加有力。

  《天龙八部》(1965)

  我最喜欢的一部金庸小说。金庸的作品,到了《天龙八部》,又是一个新的巅峰。其想象力又进了一步,更不受拘束,更放得开,浪漫激情更甚。一开始就释名:八部者,一天,二龙,三夜叉,四乾达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罗迦。可是,哪八个人,是代表这八种道神怪物的!哪一个人代表哪一种,曾经详细下过功夫去研究,都没有结论。在结构上采取了写完某一个人之后,再写另一个人,而又前后交错,将不同的人联结起来的一种独特结构。在一个一个写主要人物出场的前后衔接上也到了天衣无缝的地步。每一个人物都极其出色,其中写了一个悲剧人物,尤其是惊天动地这个悲剧人物是大英雄,大豪杰,有力量可以做一切事,但是却无法改变他自己的悲剧命运。萧峰的故事,是典型的悲剧。故事离奇曲折,人物众多,历史背景广泛,想象力丰富。悲剧人物是乔峰。喜剧人物是段誉。奇遇最多的人是虚竹。失望最多的人是慕容复。最幸运的人是鸠摩智。最不幸的人是风波恶、包不同、邓百川。最痴情的人是游坦之。最无情的人是玄慈。最滥情的人是段正淳。最专情的人是叶二娘。最诚实的人是南海鳄神。最虚伪的人是耶律洪基。

  《射雕英雄传》(1958)

  金庸作品中被普遍接受的一部,最多人提及的一部。自《射雕》之后,再也无人怀疑金庸的小说巨匠的地位。历史人物和虚构人物的揉合,又有了新的发展。郭靖自小就和成吉思汗在一起生活,后来更曾统率蒙古大军西征。对所写的小说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刻的研究和心得。最成功之处,是在人物的创造。“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有传统武侠小说的影子,但也成了无数武侠小说竞相仿效的写法。还在强调群众力量,强调集体,尽在个人力量之上,热闹、情节曲折动人、人物生动丰富,是雅俗共赏的成功作品。

  《白马啸西风》(1960)

  是金庸作品中两个短篇之一,也是一篇别具一格的武侠散文诗。情节虽不够曲折,但处处有伏笔。描写师、徒之间的尔虞我诈。李三之死,李文秀的感情波澜,华辉与马家骏的师徒恩仇,都有巧妙的铺垫。人物形象鲜明,不仅书中主角李文秀的遭遇写得极其感人,而且写苏普与阿曼一家四人皆有个性。主题比传统武侠小说那种快意恩仇的主题深刻。全书以情孽为主线。白马李三之死,看来是为了一张地图,其实是死于情敌史仲俊之手。马家骏出手相救李文秀也是为情而舍命;华辉临终前想杀死李文秀,只是李文秀无意中问起他的心中恋人阿曼母亲的容貌,心灵颤抖使华辉下不了毒手。因情而活,为情而死,情之所在,孽之所在。“白首相知犹按剑,朱门早达笑弹冠。”这一联,是《白马》的主题。金庸原意,可能想通过华辉的遭遇,写出世情的险恶。

  《鹿鼎记》(1969-1972)

  金庸小说的封笔之作。倪匡称它为不是武侠小说的武侠小说,应为武侠小说中的极品,又断言称得上是古今中外第一好小说。但也有不少武侠小说爱好者对此持截然相反的观点。写一个一无所长的人,因缘附会,一直向上攀升的过程。但仔细看下来这个人又决不是一无所长,而是全身皆是本领。在塑造人物形象上有大胆的创新与突破。韦小宝的机智、油滑以及无赖的本色都表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从妓院走向宫廷的无赖(完全不懂武功),居然成为武侠小说中的第一主角,这是金庸的一大创新。超出了江湖恩怨、武林夺宝的旧模式,通过壮阔的画面与多彩的人物个性,运用调侃的语言,去表现中国“国民的悲剧”与“文化的悲剧”。所有武侠小说的主角,都是武功超群,都有一个从武功低微到武功高超的过程,但是,《鹿鼎记》的主角却一直不会武功,只学会了一门逃跑的功夫,创自有武侠小说以来未有之奇。康熙大帝在《鹿鼎记》中突出了这个中国历史上三个最英明的君主之一,在书中可见他的英明之处。韦小宝什么事都干,唯独出卖朋友不干。但结果,他不免被朋友出卖,真是调侃世情之极。

  《笑傲江湖》(1967)

  没有任何历史背景,纯叙江湖上事。在一连串的曲折、奸谋之中,逐渐暴露伪君子的面目,解决了正、邪的真正意义,这是一部写尽人性的小说。岳不群所代表的理和令狐冲代表的真性情,在交锋之下,理溃不成军。岳不群被作为“君子”的代表,但事实逐步揭发是伪君子。令狐冲和天下正派人物为敌,但依然是一个可爱之极的人物,因为他本着自己的本性行事对于外界的评议一概置之不理,我行我素他为自己活着。《笑傲江湖》中有日月神教,地位和《倚天屠龙记》中的明教相若。令狐冲和任盈盈相恋,情形和张翠山与殷素素相恋也相若。《笑傲江湖》中写了权力令人腐化的过程。任我行对属下本来是兄弟相称的,可是在听到了“千秋万载,一统江湖”之后,在得到了教众的拜见之后,想要阻止,一转念间,觉得高高在上,也没有什么不好。一开始,就是魔教长老曲洋和刘正风的友谊,两人琴萧合奏了一阕《笑傲江湖》,正、邪之间的分野究竟如何,是根据世俗的人云亦云来分野,还是根据个人的意愿来分野,还是照自己的判断来分野。一开始,就提出了一连串发人深省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全书中又各有了答案,这是《笑傲江湖》最不同凡响之处。还有一些十分精彩的情节:令狐冲坐着和田伯光对快刀一段,桃谷六仙捣乱武林大会一段,田伯光被不戒和尚惩戒一段,天王老子(向问天)独战群豪,令狐冲仗义相助一段,武当掌门率领两大高手和令狐冲比剑一段,为任盈盈而率领三教九流,呼啸上少林一段……

  《书剑恩仇录》(1955)

  金庸的第一部武侠小说。是“群戏”,主角是“红花会”,一共有十四个“当家”,突出了其中的几个,文泰来、余鱼同、骆冰、徐天宏都有戏,但全书缺少一个震憾人心的大英雄,第一主角陈家洛是个失败的艺术形象。采用了“乾隆是汉人”的传说,借乾隆这个人物,写出了既得权力和民族仇恨之间的矛盾。几个次要人物,活龙活现,令人击节赞赏。众多的人物,千头万绪的情节,安排得有条不紊。开始,李沅芷、陆菲青的师徒关系那一段,应该是受了王度卢《卧虎藏龙》首段的影响。史实与艺术的结合,武侠与奇情的交融。语言之生动流畅,人物群像多姿多彩,故事结构以平铺直叙为主。

  《神雕侠侣》(1959)

  主题是一个“情”字。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 是其主旨。创造出了两个极其突出的人物:一个是完全不通世道人情、种种社会规范的“小龙女”,一个是深诸人情世故、身怀绝技,但是却无视于自己所熟悉的环境的压力、一意孤行的“杨过”。这两个人,一个是自然而然,不自觉地反抗着社会,一个是有意要做社会的叛逆,并通过杨过与郭靖代表的礼法的矛盾冲突,去表现社会与人的本性不可调和。 书中所写的各种男女之情,各种不同性格的人所遇到的不同爱情,有的成为喜剧、有的成为悲剧。杨过历尽种种艰苦,而成为一代大侠,接受了郭靖“侠之大者”的训言,但是杨过还是杨过,没有改变他的本性。小龙女和杨过在不能不分开的情形下分开,黄蓉编了一个谎言,使杨过充满希望,等了十六年。十六年后,小龙女、杨过重逢,喜剧收场。杨过在《神雕》中,自始至终,是一个悲剧性格的人物,小龙女也是,因为他们和当时社会,完全不能相合。《神雕》中表现了一种观念上的矛盾。一方面,是人性的自然发展,另一方面,是为国为民的传统思想。这种矛盾,在杨过的任性和郭靖的忠诚上,屡起冲突。

  《侠客行》(1965)

  这部小说不怎么喜欢。由两个面貌极度相似的人而引出故事。写了一个完全不识字、完全不通世情的人,反而能领略到上乘武功的真谛,而许许多多博学之士,反倒钻进了牛角尖中,走不出来。拙中有大巧这一观念的形成,至巧不如拙,再蠢笨的人,也有自他的的际遇,《侠客行》中表现的哲理至深。

  《倚天屠龙记》(1964)

  主角是明教,其人物众多,一个一个介绍出场,直到六大派围攻光明顶,才总其成,其间过程繁复,头绪万千,但有条不紊,组织结构之佳,皆属罕见。更是将一个重要人物,明教的光明右使,留在最后出场,石破天惊。写成功明教的同时,他写成功了张无忌。形成了群戏中有个体、个体和群戏结合的最佳范例。明教经文:焚我残躯,熊熊圣火。生亦何欢,死亦何夺?为善除恶,能光明教,喜乐悲愁,皆归尘土。怜我世人,忧患实多,怜我世人,忧患实多!这是全书的主旨。

  最无可奈何的是结局:大仁大勇的胸襟,落在朱元璋这样的野心家手中,让张无忌去替赵明(敏)画眉。《倚天》中有一对欢喜冤家:王难姑和胡青牛。王难姑学用毒,胡青牛学医病,两人争强,王难姑甚至自己服了剧毒,要胡青牛去医。还有一段动人的恋爱,杨逍和纪晓芙。杨逍是明教的光明左使,正派心目中的大魔头。纪晓芙是峨嵋派的弟子。杨逍、纪晓芙之恋,和一开始的张翠山、殷素素之恋前后相辉映,和张无忌、赵明之恋前后相呼应。

  《碧血剑》(1956)

  真正的主角是明末的忠臣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夏雪宜,原著中还附有《袁崇焕评传》,很值得一看。以深入浅出的文字写袁崇焕,对于明末的历史,作了极详实的叙述,也写出了一个历史上英雄人物,因为性格而铸成的悲剧的那种悲壮而无可奈何的境况。着墨最多的主角袁承志,与陈家洛一样叫人失望。成功之处,是运用倒叙形式来展示故事的起伏曲折。真正的主角夏雪宜自始至终没有出场,他的个性特点以及有关他的故事,全部依靠温仪与何红药两个女人的动人回叙。《碧血剑》第二个贡献,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了一个半正半邪的艺术典型。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一形象的诞生,大大丰富了武侠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而另一个特色是金庸采真实的历史和虚构情节的揉合发挥得更成熟,崇祯的女儿长平公主,可以在江湖上行走。

  《鸳鸯刀》(1961)

  金庸小说中别具面目的艺术作品,是金庸的另一短篇,情形和《白马啸西风》相似。在这幅江湖谐趣图中,武林英雄、江湖好汉,个个妙趣横生。武侠小说中文字之调侃,非《鸳鸯刀》特有。出色的是四个喜剧人物:太岳四侠,四个武功低微的小人物。这是金庸小说中第一次出现这样的喜剧性质的人物。表现“武”与“侠”的场面不够淋漓尽致,情节中巧合太多,人物感染力稍逊,结尾落入“大团圆”的窠臼。

  《越女剑》(1970)

  篇幅很短,主要讲阿青、范蠡、西施之间的故事。

  其中联系十分紧密的有:

  《书剑恩仇录》&《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

  按年代排名(我所知道的涉及到年代的几部小说)

  《越女剑》

  《天龙八部》

  《射雕英雄传》

  《神雕侠侣》

  《倚天屠龙记》

  《碧血剑》

  《鹿鼎记》

  《书剑恩仇录》

  《飞狐外传》

  《雪山飞狐》

  是袁紫衣

  程灵素:伤情最让人难忘和怜惜

  排名第一

  容貌:★ ★ ★

  武功:★ ★ ★

  智商:★ ★ ★ ★ ★

  情商:★ ★ ★

  悲情指数:★ ★ ★ ★ ★

  攻击力:★ ★ ★

  《飞狐外传》中写得最成功的女主角非程灵素莫属,她最让人难忘,最让人怜惜,最让人同情,也最让人为之感到不平。

  《飞狐外传》在金大侠的小说中排名绝对要在前六名之后,但程灵素这个人物却很有分量,能与金大侠的那些重要的大部头作品中的女主色同列一席,得到超过其所在小说排名的更好的名次。

  程灵素让人最难忘的特点在于她并不漂亮,这在金大侠小说的女主角中,是难得的一例。胡斐初次见到程灵素,印象是容貌平平,肌肤枯黄,脸有菜色,头发也是又黄又稀,双肩如削,身材瘦小。惟一可取之处是其眼睛明亮之极,眼珠黑如点漆。女人最大的悲剧便是没有美貌。程灵素不漂亮,所以这就是她致命的悲剧。尽管她聪明、能干、温柔、体贴、善解人意,但在爱情的天平上,砝码却不会向她倾斜。程灵素爱上了胡斐,但胡斐还是忘不了那个古怪、爱耍性子、捉摸不透但美丽的袁紫衣。

  为了寻找毒手药王治苗人凤的眼睛,胡斐遇上了程灵素。胡斐天性中的仁厚侠义,打动了程灵素,几次特殊的考验之后,程灵素终于把胡斐当自己人了,而胡斐的风趣和乖巧,更是赢得了程灵素的芳心。胡斐虽然对程灵素也有好感,能体会到她别有一种“妩媚的风致”,但一听程灵素讲起毒药花经,恍然大悟后马上“对这位姑娘大起敬畏之心”,一个男人对一个女人有了敬畏之心,这爱情二字就提也甭提了。

  程灵素还有三个师兄,慕容景岳、姜铁山和薛鹊,此三人学毒学得太久,心灵也变得毒了,三人各有各的古怪,各有各的阴险,程灵素能制服他们,也真是不容易。这样的一个年纪轻轻的小姑娘,要承受这么多的压力,心理素质已是一流,所以后来爱情上失意的打击,她也能承受得住。

  少女最善钟情,最善怀春。胡斐说把程灵素当作好朋友,因此才让她感觉他的好处,这是胡斐的宅心仁厚,并非要讨姑娘的好。程灵素却想得太多了,你看她提问的方式:“胡大哥,你为什么一直待我这样好?”分明就是要证实,要引胡斐就范。这种少女的小小计谋,往往自以为聪明,其实是误导自己和他人。

  胡斐这一边,我们也不忍深责他。他毕竟没有什么主动的暗示(像袁紫衣送玉凤凰的那种),他只是太优秀了,太容易让别的少女动心。他随便的言谈,都有一种可贵的仁侠风范,自然让程灵素一再心喜,芳心暗动。胡斐的仁厚,在他以为程灵素要以七星海棠之毒杀死她师哥师姊之时,不管程灵素的师哥师姊们是如何胡闹,但听到杀人,则生出恻隐之心,就一心要阻止,这是胡斐仁侠的最好证明。胡斐虽是误解了程灵素,程灵素却因没有看错人而更加心喜。

  程灵素问胡斐:“幸亏这蓝花好看,倘若不美,你便把它抛了,是不是?”这是聪明的试探,是有悟性的一问。胡斐没有答出来,他顾左右而言他。胡斐是诚实的,他实在没有肯定或否定回答的信心。

  这是一个小小的寓言和暗示。程灵素不算美,虽然她和那蓝花一样有着许多可贵和可爱的品质,但胡斐会接受她的情意吗?胡斐的回答已给出了答案。他只是一个正常的男人,他有着男人的弱点,他宁愿喜欢美貌的女子,即使这女子的才德并不值得称赞。

  倪匡先生推其为金大侠小说伤情女子之榜首,极有见地。程灵素识大体,不奢求不过分,虽然心中爱慕胡斐,但知其不可为之时,亦不去强求,只是黯然神伤而已。爱情是不能勉强的,这是程灵素的高明之处。得不到之时也不因爱生仇,这是她境界不俗的觉悟之处。她只是尽一份心意,忠实于内心的这一份珍贵的感觉,细心地呵护,就是死也无怨。这样的女子,其实是最知冷知热,最懂得爱的真谛的人。胡斐没有看中她,是胡斐自己没有福气。

  为了救中了石万嗔毒的胡斐,程灵素献出了自己的生命。程灵素真是体贴至极,她知道胡斐对她并没有爱情,他们都是所爱非人,爱错了人,其实他们都是同病相怜之人。

  金大侠的这部小说,似乎专门要写所爱非人,不仅是胡斐、程灵素,还有苗人凤、马春花、徐铮、商震宝……,这部书,是爱情的错误之书。程灵素只是奉献,只是为人着想,直到她临死之前,还要安排好,给胡斐一个活下去的理由,告诉胡斐石万嗔与胡斐父母中毒有关,要胡斐活下去,为父母报仇。

  正像胡斐想到的那样,程灵素正像一只蜡烛,蜡炬成灰泪始干,燃烧自己点亮他人。胡斐这时才后悔,才想要待她好,才想她活着时没能好好待她!可是,一切已追悔莫及,此情只待成追忆。

  在十大悲情女上榜人物中,程灵素排名第一。

  苗若兰:像春阳一般将人照暖照亮

  排名第七

  苗 若 兰

  容貌:★ ★ ★ ★

  武功:——

  智商:★ ★ ★ ★

  情商:★ ★ ★ ★

  可爱指数:★ ★ ★ ★

  攻击力:——

  苗若兰出场,简直就是公主一般的排场,气派大得惊人。

  **未露面,先上来的丫鬟、奶妈、厨娘,咭咭呱呱,��嗦嗦,只顾自说自话,全不管那剑拔弩张,真枪实弹的紧张危急局面,就已先声夺人,让雪山上座中群雄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发作不出来。又写鸟笼、狸猫、鹦鹉架、兰花瓶,写书籍、皮裘、衣柜,丫鬟奶妈只顾着收拾,商量要这要那,这样行那样不行,实在与座中场面不相称。雪山上群雄舞刀弄剑之处,忽然翻作温柔儿女之乡,此意外之笔调,轻松幽默,调节了故事情节推进的节奏。

  及至苗若兰亮相,真是遮也遮不住其高贵脱俗的世外仙姝的气质。一身黄衣,清秀之极,明珠美玉般的人品,让人不能逼视。这是真正有深厚家学渊源的大**,柔而不弱,大气得体,手无缚鸡之力,却有主见,有担当。一上手就像春阳一般将人照暖照亮,让人不由自主地跟着她转,听她的主张和安排,她根本不管场面是如何的紧张危急,只是按自己的大**脾气行事,“别打架了,我最不爱人家动刀动枪的”。她已经习惯了一切以自己为中心,按自己的方式来处理问题,她去内堂拜见伯母,换衣裳,喝茶,用套着锦缎套子的白铜小火炉暖手,吩咐丫头去点香,还要挑剔香用的不对,一切都是旁若无人,只是出于自然,丝毫没有矫饰作态之处。她自作主张,但是却出手大方,又机智又聪明伶俐,送给两个小僮玉马,使得小僮回嗔作喜,这才解决了局面的紧张和难堪。有这样出色的女儿,又映衬了父亲金面佛苗人凤是何等世间少有的龙凤般人物。

  雪山上一帮自许豪杰的武林人物没有担当,敢于出头露面的却是不会武功的千金**苗若兰。任他天大危急场面,苗若兰只是镇定自若,视若等闲,给人以信心和安宁。

  苗若兰和胡斐一照面,给人的感觉恍若是胡一刀夫妇再生,两对之间竟有惊人的相似和暗合:胡斐是胡一刀的翻版,满脸虬髯,根根如铁,浓发散乱,粗豪恶猛,只不过胡斐文武全才,更多一些书卷气和洒脱潇然的随意;苗若兰文秀清雅,弱态生娇,娇滴滴的一个美人,与胡一刀夫人惟一不相同的只是不会武功而已。胡斐一怔,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苗若兰也想错了,她本想怜惜悲悯这个身世漂零的苦孩子,不料这英武的大汉却反能让人信赖和依托。

  苗若兰还是依着自己那大**身份脾气行事,哪怕胡斐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见了胡斐,先取酒菜出来,要与胡斐饮上几杯。胡斐是飞狐,狡黠多智应是他的本色,和其父胡一刀又有不同。他并不一味相信人,并不卖弄盲目的坦荡大方,他暗中相试苗若兰会不会武功,又口中含有解毒药丸,所以根本不在乎酒中是否有毒。血的教训,教会了他防备和多疑。但他能坦言自己这样“倒是我胸襟狭隘了”,是他的真处,他一点没让人觉得“狭隘”。

  酒还不足以助兴,还要雅琴相酬,苗若兰把胡斐完全当成客人,先入之见的好感,已油然而生。这有些像《神雕侠侣》中风陵夜话的那一段,先是心慕其人,及至相见,更是从此割舍不下,美人爱英雄,古今皆然。

  诗酒对答,胡斐的豪侠之气中更多了些风流。倏然而来,飘然而归,真如神仙般人物。凝望着胡斐远逝的背影,苗若兰若有所失,芳心已跟随斯人而去。

  因苗若兰的本色机智和聪明伶俐,在十大可爱女上榜人物中,苗若兰排名第七。

  袁紫衣

  项庄先生认为金庸女子最不可爱者,袁紫衣应入三甲。我不讨厌她,只觉得角色牵强,莫名奇妙。

  “袁紫衣”不是她真实姓名,她自幼出家,法名“圆性”,因俗家打扮时穿着紫色衣裳,故自称“紫衣”,后来金庸又添一蛇足,说是“缁衣”谐音,暗示是出家人,随意制成的假名,偏说许多意义,便是牵强。她原为出家人,偏作俗家打扮,解释是“方便”行走江湖,当然牵强:岂有妙龄美貌单身女子比出家人“方便”之理?这改装还涉及戴假发,绝不易办。若然“方便”,为何到了高潮的掌门大会,她又突然回复尼姑装束?这次连解释也没有。她与胡斐说是情根深种,却又不肯为他还俗,她的解释是有誓言约束,他的解释是她本心向佛,两人解释一般牵强。(是极是极,我最讨厌的也是袁紫衣,摆明了是玩弄胡大哥的感情--东方剑)只是她出场时若不是俗家女子打扮,胡斐自然不会白害相思;她后来若不以出家人装束出现掌门大会,又不能造成那样戏剧化的效果。她要不是爱胡斐,胡斐爱她便不能引起读者共鸣;但她要是为他还俗,又不能收到黯然别离的悲剧效果,更引不出那几句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忧患,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没有这几句佛偈,又有谁记得住这位袁紫衣女士?

  袁紫衣在《飞狐外传》的作为漫无意义。开始是不停作弄胡斐,接着是不断抢掌门人做,若她是出家人,为何任性胡闹若此?又为何主动向单身男士赠送玉凤凰?出家人居然随身携着一对玉凤凰,又有什么解释?不停抢掌门人做,解释是跟福康安的掌门大会捣蛋,但天下门派这么多,她抢得几成?这解释难道不牵强?其实,她三救凤天南,故事也牵强得很。这许多牵强,不外为制造一堆不大有趣的情节,不大动人的戏剧场面。

  胡斐认为程灵素自悲容貌不美是不必要,其实他爱袁紫衣,主要却是因她容貌娇俏,这样无限的感情形容成刻骨铭心,也令人大有“为赋新词强说愁”之感。

  袁紫衣是个空洞角色。

  恒山三定

  《笑傲江湖》中有三位出色的师太,就是“恒山三定”的定逸、定静、定闲。

  定逸师太是仪琳的师父,她性情刚烈,脾气暴燥,开口骂人,毫不容情,又生得身材高大,更加神威凛凛,令人敬畏,但是她在刚烈的脾气之下,却有一颗慈爱的心,她对仪琳的呵护,宛如慈母。

  定静是“三定”之中的第二,她虽是师姊,却推荐师妹定闲做掌门人,不但有眼光,而且有胸襟,她带着恒山女弟子,在十八铺为假扮魔教的嵩山派埋伏袭击,她沉着应战,最后虽然不敌而死,但是她的行事策略,莫不以照顾门下弟子为重,不愧是个领袖人物。

  定闲出场最迟,所占篇幅不多,但短短几节,已充分刻画出这位恒山派掌门人的风范,在读者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她第一次出场时是恒山子弟在水月庵遭嵩山子弟围攻,令狐冲赶到时已是惨烈恶斗了数天,定逸、定闲及一批女尼在铸剑谷被大火围困,令狐冲首先见定逸师太自石室冲出,满身血迹,当门持剑而立,他当即急问定闲师太下落:“只听得一个苍老的女子声音说道:‘有劳挂怀!’一个中等身材的老尼从火圈中缓步而出,她的月白色衣衫上既无血迹,亦无尘土,手中不持兵刃,只左手拿着一串念珠,面目慈祥,气定神闲。“的确不愧是掌门人的气度,然而她爱护门下的弟子,与定逸定静实无分别,只是强敌当前,必须自制,而定闲师太的自制能力过人;强敌既退,她才让悲痛和所受的内伤表露出来,泪水滚滚下,身子向前直摔下去。”恒山三定“都是气概更胜须眉的领袖人物,定闲师太被岳不群暗算,濒死念念不忘的是恒山派的安危,全不想到自己。”三定“一般可敬,我特别喜欢定逸,因为她可敬之外,还十分可爱,她在火场中厉声骂敌人,”她袍角着火,向上延烧,她却置之不理,于嫂过去替她扑熄。“表现出她的脾性,也可见平常她的弟子对她怎样爱戴。

《倚天屠龙记》中黎姿曾饰演过“赵敏”和“周芷若”这对情敌,而周海媚饰演“灭绝师太”和“周芷若”这对师徒。

至于徐锦江嘛,两度出演“金毛狮王”。

一次是在2003年苏有朋、贾静雯版本中,一次是在王晶执导的**版《倚天屠龙记》。

据王晶所言,这部**目前已经杀青,终于实现了27年前许下的诺言,此后再也不用被观众诟病说放鸽子了。

徐锦江的面相凶恶,和计春华、杜玉明一样,都是眼神透露杀机,大光头一枚。

像他出演的角色也是如“鳌拜”,“豹头”“恶通天”等狠角色。

其实人前人后的他有着鲜明的反差。

徐锦江虽然成名于香港,但他却是一名地道的东北汉子。

1961年他出生于黑龙江的医药世家,父亲有意让他继承衣钵,不过他在却不喜读书。

在一个书画展上对艺术产生浓厚兴趣后,徐锦江拜师岭南画派传人关山月,成为其关门弟子。

后来投身演艺事业后,他还拜相声大师唐杰忠为师,所以说徐锦江全身充满艺术细胞,我们都被他的表面给骗了,他并不是一个糙汉子。

在影视圈混迹37年,徐锦江洁身自好,在剧组中与其他女演员保持正当的距离,并没有传出什么绯闻。

他和妻子蚂蚁(殷祝平)结婚26年,相濡以沫,感情一直都很好。

说起他与妻子的感情故事,着实令人咋舌。

1994年,当时徐锦江在云南拍片,中途休息的时候,闲来无事下,他往窗外看去,刚好有一群女兵从窗前走过。

在人群中,他一眼看中一个青春靓丽的女兵,没错,这就是他后来的老婆——蚂蚁。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徐锦江瞬间觉得那个女孩就是自己想要的人。

于是他冲上去,喊住蚂蚁。

直接开门见山地说:“我是香港演员徐锦江,我喜欢你,我要和你结婚”。

平白无故被一个直男表白,遇到这样的事情,不管是谁都会无法接受。

周围的战友看着他们俩,蚂蚁当时立马羞红了脸,白了他一眼,留下一句“神经病”扬长而去。

不得不佩服徐锦江的艺术家思维,在当时那个年代,如此调戏女性,没有被当做流氓抓起来,那就算好的了。

也许他们俩之间被月老缠住了红线,没多久,他们在北京又相遇了。

当时蚂蚁听说黎明在一个剧组拍戏,小女生嘛,听到天王在拍戏,就兴冲冲地跑过去看。

徐锦江当时也在这个剧组,他一眼又看到了这个令他心心念念的姑娘。

于是他把手头的事情暂时搁置一边,戏服没脱,脸上还带着妆,跑到蚂蚁跟前。

"我是徐锦江,我们上次见过,我想和你结婚。请你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如果你觉得可以的话,在我们第一次见面的地点,你等我。"

一个星期后,徐锦江在云南酒店门口准时出现,发现蚂蚁也在那里。

谈及当时为什么会去,蚂蚁说:“那时候很奇怪,我就有一个心态,想去看看这个人到底会不会来,就是一种好奇心就去了,结果过去一看他就在那边,那我就什么都不用想了,好吧,那就过去结婚吧。”

当天,他们将登记结婚的地点选在贵州的黄果树,至于为什么选在那里,蚂蚁说:“我觉得我的感情,就像黄果树一样,一泻万里,没的回头。”

就这样,一见钟情当场求婚。

见面不过3次,说了3句话,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1个小时,三面定终身,他们就结婚了。

每次回想起这段感情经历,蚂蚁总会一脸幸福地说:“下辈子我都还想再这样来一次。”

结婚后,徐锦江是一个好演员,一个艺术家,同时也是一个好丈夫。

虽然私底下他的话不多,不过他却独宠妻子26年。

先结婚,再恋爱,还好蚂蚁遇到了一个好丈夫,这样的感情故事,简直比琼瑶的言情剧还要齁甜。

我是一个金庸迷,上小学的时候就看金大侠的小说,现在又是一个远迷,所以说对《新雪山飞狐》的期待是非常大的,可能正所谓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吧,咳。。。。。。。

首先说造型,实在是不能给人美感,如果说紫衣姐姐的刺猬头让人看着难受,那苗人凤一头的东西简直就是让人想吐了,至于说到狐狸的造型,也幸好我们这位是天大的帅哥,换个人搞成这样真是没法看了,尽管如此,老狐狸还是给人很臃肿的感觉。

演技就不说了,我对聂同学的演技从来都是有十足的信心的,或许这也是这部剧唯一成功的地方吧,当然,特技也还可以。

下面说到重点,剧情,汗。。。。。。我也不是说一定要非常忠于原著,不能改动,关键是王晶导演的改动也真是邪了门了,把原著中精华的东西都去掉了,替换上些庸俗不堪的情节。

小说中的程灵素虽然相貌平平,但冰雪聪明,机智巧妙,再加上对胡斐的一片痴情,深深的打动过我,小说中有大量篇幅描写胡斐和程灵素携手闯荡江湖,电视剧中这些精彩的情节都只是随便带过,主要着力于表现表现胡、袁、程三人之间的感情纠葛,而且还居然搅进一个十几岁的小苗若兰,这样的处理大大削弱了胡斐侠义的形象。

小说中程灵素为救胡斐而死,我认为这一情节是精华,程灵素没有给胡斐选择的余地,所有的一切她自己就做主了,读到这一段的时候,心中只有四个字“干净利落”,真是奇女子呀,一直到现在我都还记得原著中这样一段话“很凄凉,很伤心,可是干净利落,一了百了,那正不愧为毒手药王的弟子,不愧为天下第一毒物七星海棠的主人”。电视剧中却加上了程灵素献身这样庸俗不堪的情节,完全破坏了原著中程胡之间感情纯美的意境,而且小狐狸还因为这个问题左右摇摆,这样的情节实在是俗的不能再俗!

电视剧安排程灵素为了救袁紫衣牺牲了自己,表面上看是又提高了一个层次,但却让人感到总是搅和在三角恋里面,牵强俗套,完全没有了原著给人的洒脱的感觉。

以上是飞狐外传部分的修改,虽然这么多的败笔,但勉强还能看看,至于雪山飞狐部分的修改那就是让人吐血了,不仅俗不可耐,很多时候让人觉得不合情理,被人传为笑柄的坠涯,田归农成了苗人凤的克星这些都不说了,首先紫衣莫名其妙的离开狐狸,又莫名其妙的回来已经给人死缠烂打的感觉,接着又安排一个更加莫名其妙的情节,紫衣死于若兰之手,这样的安排真是悲剧色彩大大削弱,觉得有点儿戏了,让人哭笑不得。

小说中对胡苗之间的情感描写可是一大亮点呀,虽然有了飞狐外传,觉得这段感情有点突兀,但是太美了,是心与心的交融,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的爱情,对于苗若兰,那更是惊为天人,超凡脱尘,不食人间烟火,电视剧中的苗若兰除了有漂亮的外表,实在是。。。。。。

再说说老狐狸,七年前的小狐狸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英雄,经过七年的锤炼,那应该成长为一代豪气干云的大侠了,说得夸张一点跺跺脚大地都要震颤一下,但不知道怎么回事,剧中的老狐狸武功好像没有进步,智商也在倒退,而且一直处于倒霉阶段,实在是让人看得憋气呀,主要的工作是纠缠于紫衣和若兰之间,咳,真是英雄气短,儿女情长啊!!!!

出自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原文为,

风陵渡口初相遇,

一见杨过误终身。

只恨我生君已老,

断肠崖前忆故人。

是郭靖的女儿郭襄在风陵渡遇到了杨过后,一见钟情,但是是单相思。杨过只喜欢小龙女,所以他们没有结果。但郭襄却用一生守住了这份相思,终身未嫁。

扩展资料:

《神雕侠侣》是作家金庸创作的长篇武侠小说。

郭襄,金庸小说《神雕侠侣》和《倚天屠龙记》中的人物。郭靖和黄蓉的二女儿,与郭破虏是龙凤胎,郭芙的妹妹。外貌又三分像黄蓉,七分似外婆。名字出于父母镇守襄阳城的信念。自打出生起便历经危险,是喝豹奶养大的。她幼年便天真胆大,喜结江湖人士,不存偏见,不拘小节,行事纵性,与外祖父东邪黄药师相类,遂有"小东邪"之称。

十六岁时遇到杨过,杨过送她三枚金针,并为她在丐帮盛会中大办生日,使她终生难忘。郭襄因和家人志向不同,18岁离家出门游历,一生追寻神雕侠未果。少林派觉远大师圆寂之际,模糊地呓语部分《九阳真经》经文,郭襄默记了部分。襄阳城破时,家人殉亡,她持倚天剑逃生。四十岁顿悟出家为尼,终生不嫁。后来成为峨嵋派的创派祖师。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323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