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运营好大学里的表白墙?

怎样运营好大学里的表白墙?,第1张

好好制造气氛。经常放一些情感的话题。

“在学校里没表白墙,我不敢想象。”南京大学2018级本科生孙源说。

随着校内论坛(BBS)逐渐式微,同学将对生活的不满搬到了知乎,校内生活进入公众视野。但在BBS和“知乎治校”之间,一些学校发展出了这第三条路径:表白墙。

一方面,技术的迭代让部分高校的校园论坛呈现颓势;另一方面,知乎、微博等公共平台与社会舆论直接相关。对于学生们日常生活中一些非社会性议题,并不适合在公共平台进行讨论。于是,各校学生自发组建虚拟社区“表白墙”,成为本校学生吐槽的聚集地。

本文对华东五所高校(复旦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表白墙内容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探究大学生如何使用表白墙,以及表白墙如何发挥其功能。

五所高校中,有三所高校(南大、浙大、中科大)的“表白墙”,是以QQ账号的方式存在,内容放在QQ空间里。有两所高校(复旦、上交)的“表白墙”,是以微信公众号的方式存在。无论哪一种方式,都要有人运营:即学生投稿,运营人再将学生投稿公布在“表白墙”上。

本文共搜集345份有效问卷,涵盖大学本科1~4年级。

一、“表白墙”上都“表白”什么?

孙源说:“表白墙更像是一个朋友”。打开她和QQ账号“南京大学表白墙”的聊天记录,在2020年最后三个月,她对表白墙投稿28次:双十一凑不齐的满减、冬至时的食堂饺子、初雪时的浪漫憧憬……像是在对自己的密友倾诉日常。

表白墙不仅仅可以“表白”,学生还关注上边的“热点”和“互助”。通过表白墙,表达看法,抒发情感,“表白”的含义被远远发散了。

表白墙一点也不完美,但还是有其存在的价值的。我就曾经在学校表白墙发过,想想当时还挺稚嫩的哈哈哈。

我们还是不要对表白墙本身有太多要求吧,要肯定它确实是符合大学生实际情况的这么一个事物,其产生的原因不就是广大少年少女在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备战高考”之后亟待解决的情感问题吗?

谁的大学梦里没有“谈一场甜甜的恋爱”这一项呢?刚踏入大学校门的萌新们,在生理和心理上都渴望着特别的“异性友谊”啊,而且没有了家长老师的“早恋”高压线有部分,获得了大义名分之后,那还不是脱缰的小马驹,奔驰在希望的原野上(蜜汁脸红)

虽然有部分踩过高压线的“熟手”们目标明确行动迅猛,但是许许多多的萌新却还是倒在了第一关啊:我不敢,我不行,我连小哥哥/**姐是哪个院的都不清楚啊,嘤嘤嘤,要不还是放弃吧,万一被直接拒绝就真的丢死个人了等等等。

而高校表白墙则能通过本校学生关注者,获取目标信息,起到网络红娘的作用。

当然,这种基于眼缘的表白其实实质上不算是表白,严格意义上也就是“交个朋友”――递给你一片绿箭口香糖。

“相亲式”交友会在对方也对你有眼缘的时候触发,然后展开“相亲”聊天和“相亲”约会等,大部分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后就会“分手”,恋爱有效转化率低。

个人觉得它就是起到培养一点恋爱方面经验的作用,而且大家没什么情感负担,好聚好散(或者干脆拒绝连开始都没有)

当然,不可否认,也是有那么一小撮人各方面都比较对头,真就发展为长期的恋爱了!

…………………………………………………

事物皆有两面性,这种方式的上述优点也会转化为缺点。

“上墙表白”给部分人带来困扰――不是谁都能接受被街上、操场或教室内的某个陌生人拍照上传到公墙贴“寻人启事”的。

毕竟,感情的事是无关第三人的私事。这样公开了总不好直接拒绝,总得礼貌接触,迂回曲折一下,对方能知难而退就是最好了。

基于“眼缘”的上墙表白没有相应的情感基础,很“纯粹”――纯粹的喜欢外在(馋你的身子)。

一个****,对于真心喜欢的人好像也不是什么问题,显得表白墙很是鸡肋。

其实,有人追的和在追人的都不需要墙,也就是一些憨憨需要它吧(都怂成这样,谈个球的恋爱啊,糟心!)

基于这种“救救孩子们吧”的友善想法,墙还是留着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22990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6-30
下一篇2023-06-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