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蜗居》让演员张嘉译火了一把,他饰演的宋思明衬得文章演的小贝像个小朋友。好像从这个电视剧之后,中年大叔开始成为了女青年们艳羡和追求的新对象。朋友小静在与几个同龄人终结了几段不靠谱的恋情之后,便坚定地成了一名大叔控。
很多女孩子喜欢比自己年长的男人,理由是:有安全感。有人说,中国的女人更容易有恋父情结,因为中国的父亲常常在子女的成长中缺席,女孩幼年得不到足够的情感滋润,就把这份失落和期待放到了自己爱情的清单上。她们在年长男人的身上寄托了对父亲和恋人的两种情感,企图通过恋爱就解决自己人生的两种饥渴。但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产生了这种父亲的土壤也很难产生那种父亲兼老公的完美情人。小静虽然收获大叔父爱般的关心和照顾,但热恋期过后再难找到恋爱的感觉。
前不久她认识了一位快四十岁的大叔,工作还算体面,属于爱干净、有品位的那种。独居,离过婚,女儿归前妻抚养。刚认识那会,他每天下班来单位接她一起吃饭,然后兜风散步。她也很快就被他的用心所打动,但还没等她好好享受被追的感觉,大叔就将结婚之事常挂嘴边。刚开始小静以为这是大叔负责任的体现,后来她才明白是大叔没工夫谈恋爱。
雷锋就在我身边
一次,我去公共厕所。那里面真是恶心极了,又脏又臭,还有那么多的蚊子,苍蝇。原有的好心情一下子就变得糟透了。真是太臭了,我一秒钟也待不了,我得快点离开这儿。
这时,一个瘦小的老头儿走了进来,手拿着一瓶药水,喷了起来,嘴里还念叨着:“小伙子,忍一忍吧!厕所就是这样的,不要抱怨。”他一定是这儿的清洁工吧,卫生搞成这样还叫我忍一忍?我的心中充满了愤怒:“这里实在是太恶心了呀!我看你还要做得认真一些,扫得干净一点!”只见他点点头,冲我微笑。旁边一个男青年也看不过去了,“大叔,还得下一番工夫呢!这样可不行呀!你得为大家着想呀!”瘦老头儿又点点头,微微一笑,继续喷药水。我真怀疑他到底有没有听进去。
后来,那个厕所一天比一天干净了。
过了几天,我再去那个厕所。哇!我真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是以前的那个厕所吗?地上,墙上,都是干干净净的,难闻的气味也几乎不见了。我真想快点见到那个老人好好地夸奖他一番。如果,所有的厕所都能够像这样的话,空气都会变得更加清新。那个老人到底用了什么魔法?今天怎么没有看见那个老人呢?
又是一天,我走进那个厕所,见到了那个老人,他正在干活。这时,一个穿着西装的中年人走了进来。他走到老人身旁,轻声说道:“爸,你怎么又来了呢?才休息了一天,又来了。这儿又脏又臭,搞卫生又没有钱拿,这种义务工作别再做了。”边说边把那老人往外拉。老人却不愿意走,“这是尽义务啊!以前没人来打扫的时候,多脏,多臭呀,你看现在,多干净,来上厕所的人都很开心。我也很开心。”“可是爸,不知道的人还以为你是清洁工呢,那多没面子。”“这是做好事。只要大家开心,面子?我是老人协会的头儿,我就要带头做好事,每天来个三五次,也不累。”听到这,我感觉面红耳赤,真是太惭愧了。刹那间,老人那瘦小的身躯变得异常高大。他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
第一篇思路1很多时候我们做事情往往只追求结果而不注重过程,其实只有不断的积累,才会实现我们的目标。2事情不能只注重结果,更重要的是在做好这件事的过程中所得到的感悟,它会另我们成长。
第二篇:我们都知道鸡是不会游泳的,鸭子反而是游泳高手,但是这个材料里所反映出来的恰恰相反,说明某些人总是不懂装懂,但是真正的高手,却懂得谦虚的去接受自己不知道的事。
岁月无痕,当我们蓦然回首,翻阅着自己的心灵,总有一段段记忆在生命中留下深深的痕迹,无法忘却,每当我们拾起它时,心里总涌动着一丝久违的冲动,这便是感动。
其实,在生命的长河中,每时每刻都有感动存在。父母牵挂的目光、一天一天憔悴的背影是一生一世的感动;朋友的信笺、一条祝福的短信是温暖心灵的感动;口渴了,同事帮你打回一杯水,这是感动;劳累了,女儿给你捶捶背,这是感动;夕阳中,看着一对满头白发的夫妻相互搀扶着走向路的尽头,这也是感动……
感动无处不在。纽约曼哈顿街头,有一个小女孩守在一棵树下不肯离去,原来她在等待秋天最后一片树叶落下,孩子是纯真的,她会为一个平凡的自然更替而感动。
然而,行色匆匆中,多数人被生活磨砺得开始变得粗糙,开始渐渐冷漠,不愿停下脚步去倾听心灵的跫音,更不愿去回味那感动带给心灵的慰藉。有段时间,我似乎也忘记了感动的滋味。整日忙于工作,埋头学习,不是坐在电脑前打字,就是整理资料。朋友提醒我:叶子,离开电脑,休息一会儿,做做运动!简单的话语,让我疲惫的心开始温暖,让我冷漠的心开始融化;生活中遇到不顺心的事,心情变得烦躁、郁闷,甚至忍不住落泪,这时朋友又告诉我:流泪并不代表脆弱,只是缓解一下内心的不快,哭吧!那一瞬间,我被感动了,被朋友朴实的语言感动了。随后我也开始改变自己,也尝试着去关怀别人,也许只是一个眼神,也许只是一句话,但别人从我这里获得了快乐,从我这里得到了温暖,回报我以感动的微笑。那一瞬间,我突然明白了,原来快乐及关怀是可以相互感染的。
感动是什么?可能一千个人有一千个答案。但,无论是谁,都无法对一个毫无感情的人说出感动究竟是什么。因为感动不是用嘴说出来的,而是用心品出来的。
也许,感动是夏日一缕凉爽的清风,是冬日里一轮暖暖的太阳,是沁人心脾的甘泉,是芳香四溢的一杯热茶……拥有了感动,我们的心开始变得明亮、宽敞、纯净。
感动不是单纯地落泪,不是肤浅地感时伤怀,而是一种内心的感受,是人与人之间心灵上的共鸣。当你在感动别人的时候也会让自己感动。所以朋友,当你心灵感到寂寞的时候,请腾出一点点时间来回味一下那一次次让你无法忘怀的感动吧!那个时刻,你的精神家园将开满美丽动人的花朵。并指引着你走向前方。
感动,是自然母亲赐予我们的神奇力量,是人类对自然永恒的情结。
以“心境”为话题作文
常扫心境
地面不常扫,就不会有一个干净清洁的庭院,落叶越积越多、尘埃越落越厚,庭院便成垃圾场了。
人生也如此。一个人如不常清扫自己的心境,久了,财、色、利、赌、贪、懒等等,就会在心灵中在思想上积重难除,也就无从有一个宁静宽舒的心境了。
清扫心境,是认识自己、改正错误、提高自己的有效途径。就如同一股清泉,将思想里的浅薄、浮躁、消沉、自满等污垢涤荡干净,重奏清新、激扬的旋律,让生命重放异彩,生机勃勃。
孔子的学生曾说“吾日三省吾身”,一天3次清洗自己的心境,所以他很少犯错误,成了一位学识渊博、品德高尚的贤人。
心境常扫的人,心灵才会时刻保持清洁光明。假若发现一点落叶与尘埃而没能及时清除,便是罪恶的开始。“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不要小看尘埃的淤泥,存得久了,就很难再清干净了。时下常见到某些执法者丢官下狱的报道,便是不常扫心境的例证。
懂得清扫心境,是大智;敢于清扫心境,是大勇。如果你扫除了心灵的欲念与烦恼,你便是个智勇双全的人。
读书的心境
我读书一向随心所欲的,视心情的好坏、心境的不同而阅读不同的书籍。读书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乐趣,在充实与欢愉中体味人生真谛。
关于读书与心境的关系,我比较喜欢张潮在《幽梦影》一书中描述的:“读经宜冬,其神专也;读史宜夏,其时久也;读诸子宜秋,其致别也;读诸集宜春,其机畅也。”四季往往影响着人的心境,古人读书,竟与季节有关系。春宵一刻值千金,梨花新月,东风如惠,花香袭人,自是读诗歌散文的好时节。夏夜,晚风习习,星垂平野,月光如水,此时找几本科幻、历史小说或武侠小说来读,其乐也融融。秋夜月明星稀,桂香浮动,秋声四起,一册名著在手,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书卷多情,忧乐相亲,此中真意,不足为外人道也。冬天朔风劲吹,天寒地冻,一个人呆在家中,打开刚好可架在脚上的取暖器,选择一个最舒服的姿势,捧一本萨特的存在主义或老子的道德经,带着些许满足与倦意掩卷沉思,一种抑制不住的淡淡的怅惘和美丽的寂寞便会油然袭上心头。
对于白日里不断要为五斗米而折腰的我来说,夜读是最常用的方式,四周寂静无声,全世界就好像只有自己存在一般,读书入微,另有一番深刻境界。我曾买过一本台湾作家羊令野的集子,在自序中有自撰的一副书联:日耕九百亩,夜读五千年。当然,联语中的“九百亩”不是指田地,而是指文稿纸的方格,即九百字之意。总觉得在平淡的日子里,能簇拥着每晚的静,有书香伴我左右,连梦都会因此变得绚丽而充实。
至于阴雨天,不论是春天的潇潇微雨,还是夏天的倾盆大雨;不论是秋天的绵绵细雨,还是冬天的瑟瑟冷面,都会无端地平添几分读书的兴致,风声、雨声、读书声混成一片,书趣与雨趣合而为一,情与境会,心与时同,不亦快哉?尤其是夏日骤雨初发或细雨连绵,淹没了尘世的喧嚣,带来了清新与清凉,有助于静心读书。对我来说,读书便是听雨听到字里行间之外、时间空间之外、人生际遇之外、得失荣辱之外。
我一直希望每天都有好的书来读,都有好的心境来读好的书,两者若兼得,“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那便是人生一大幸事了!
环 境 • 心 境
究竟是环境影响了心境还是心境创造了环境,一时难以辨明。
宠辱不惊,闲看门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花开花落云卷云书,这是大自然赠给我们的礼物吧,质朴却又高贵,看者不同,它的美便要随心境变化了。诗人可以看出“宠辱不惊”,品味“去留无意”,农夫或许正为风调雨顺而快乐,这同样的环境竟成全了不同的心。
试问愁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南方的小雨,细腻得可以让诗人们掏出心田最温和柔软的那一方净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地,怎一个愁字了得?这一场雨,又将江南的雨推至了温和、凄冷的极至。是这雨点叩击出了诗人们的情怀吗?不,是诗人的心成就了这绿肥红瘦的雨。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这是一个游子的心境,创造出了一个充满亲情的乡,这样的乡,又望断了多少远乡人的肠?从前是那么地喜欢这句诗,一个“更怯”,一个“不敢”,透露出出门在外者多少复杂的心事,这心境又让我们从中窥出了多少催人感怀的景啊!然而心境一旦变更,美景也就荡然无存。不知是哪位史学家,经多方探求,得知此时这位宋大诗人正在被贬偷逃之中,怯乡之情一下子化为乌有,取而代之的是逃亡路上做贼心虚的紧张,这样的事实创出截然不同的心境,截然不同的情景,用东坡的话说,真是煞风景。
何以同是一样的物,成全出不同的心?何以同样的心,感伤着不同的景?何以同样一句诗,知其景与不知其景会得出天壤之别的感触?这就是环境与心境吧,相互扶持着,相互包含着,相互融合着。
环境是心境的家,而心境是打开这小屋的门;环境是一片让心境休息的沃土,而心境就是在这片沃土之上为我们开出的或平淡或绚烂的花。当行路人走过时,我们已难辨环境,心境。
快乐是一种心境!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无非是为了使自己更加快乐幸福而已。
我一直都是这么想的。认真地过好自己的每一天,就必须用心去感受生活的点点滴滴,从每一件小事情去寻求小快乐,生活一定会更加充实。
曾记得哪位作家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如果说你喜欢保持你的性格,那么,你就无权拒绝你的际遇。”因为,人的一生无论怎样艰苦困难,都必须自己亲身经历,别人是无法代替的,生活是属于自己的。
而一个人只有在真正认识和了解自己之时,才能拥有一个独立自主的性格,才有资格去选择自己的爱好和习惯,不要把快乐寄托在任何人的身上,快乐是自己寻找的。
学会快乐的生活,最重要的是要摆正自己的心态。其实每个人都有感情的波动,每个人都会有脆弱和坚强的一面,苦乐全凭自己的判断。每件事情的好与坏,各人自有各人的看法,各人自有各人的道理。
不是有句成语:“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如果一个人做任何一件事情总是患得患失,顾前想后,那肯定会影响自己的判断能力,这并不是说是个缺点或者是软弱的表现,但有时候这种犹豫不决的态度,优柔懦弱的性情确实会使你带来更多的烦恼和痛苦。
该舍得就舍,该留得还是应该留,不要即想留也想舍,那样,你永远会被这种思想负担所累,而无法找到真正的快乐。
每天多给自己一点快乐的理由,不要为过去的烦恼所牵连。要学会用自己的思想理念和生活方式去寻找快乐的手段和目的。
事情的对与错、是与非,应该有自己特有的思想和观点,如果自己认为这样做值得的就行了,不必太在乎别人的看法,然后坚定不移地就朝这个方向去追求去努力,正确把握大方向,才能有心情去寻求每一天的快乐之源泉。
我没有什么超然的人生境界,也不想去追求什么人生的成功与荣誉,也不必去探讨什么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我不敢说自己有着怎样高深的思想境界以及豪迈豁达的胸襟。
然而,我会用一颗纯洁的心灵,乐观的心情和善良的心肠真实地去对待,用心去感受生活的可贵,领悟生活的真谛。
平时多给自己创造小机会,保持一种恬淡的心情,轻松地去享受人生的一些小乐趣就已足够。
人不可能每天都很快乐,困难的时候要学会超越痛苦,然后,给自己一个微笑,你愿意与我一起享受我的快乐吗?
因此,快乐就是一种心境,而且必须是发自内心的。
因此,快乐从每一件小事做起,才能拥有今天的幸福。
心 境
最近看了一篇散文,是李国文老先生写的《人之老》。他在文中说到老的标准,认为:“人之老,应该是从心上老起来的。”反过来说,人即使年纪大了,只要心还年轻,那么他就不能算真老。我想,这心,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心境。心境在是微妙又真实的东西,不仅能让你变老变丑,能让你变忧愁,也能让你变年轻和可爱。
喜欢看林清玄的散文,有篇记得很清楚,是“梨花的两种面目”。他有一位朋友,院子里栽种着一株梨树,新婚时写给林一封信,说道:“我真是爱极了院子里的这颗梨花,早晨醒来站在窗前看梨花落了一地,实在美丽非凡。”而有一天,朋友又寄来一封信给他:“每天抬头看到窗外的梨花落了一地,心里真是感到凄凉。”梨花还是盛开的梨花,同样的洁白如云,但朋友的感受却大不一样,原来是他经历了婚变,看花时的心境自然就不同了。
心境的变化来自于对生活的认识,既然不能相忘于江湖,那么做到心如止水又真是不容易。在岁月中行走,在感情中穿梭,心境的迁徙也就在所难免。同样是听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段的滋味会断然不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风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年龄由小到大,经历由薄到厚,感悟由浅到深,心境不知不觉也由激到缓。情感的河流,有时的确载不动压在心中的惆怅。
生活的挫折和磨炼,可以磨砺人的心志。有的心由此长满老茧,坚硬得没有知觉,而有的心却依然柔嫩如初,敏感地触觉到那怕是细微的变化。大悲大痛后的平和和安定,则又是另一种境界。李清照晚年,由于对世俗无求,心态安宁,因此“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过去看书,是生活、抱负和梦想,而现在,则为消遣;过去游春盼晴天,现在则有雨最佳。即使寂寞也没有关系,还有木犀花相伴。浪漫虽然远去,但随意而在的闲情逸致,照样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又想起了网上情缘,心境的起伏在这里有了更好的注脚。我们聚于网上,是为缘,散于网上,也是为缘。相聚固然令人欣喜,离散也不应有过多的忧伤。但感情的潮水却由于心境的不同而涨落无序,生活因此阴晴圆缺,我们的身边就多了长吁短叹。如果我们把网上情缘比作一朵花,不同的人心中,就会盛开不同的花,不同的心境,花开的姿态也会不同。玫瑰花也好,狗尾巴花也好,其实只要在心中长过、开过,即使现在凋零了,记忆深处的那一份温情,也会于某个时候,乘着平静的心水时缓缓袭来。
有许多东西你能感觉得到,有许多东西你却感觉不到。就如月亮,你走,它也走,无论你感情的小舟驶向何处,无论你生活的空间有何变化,心境迁徙的方向,总会有着它洒下的清辉。我想,在这样的夜晚,即使你面对的是物是人非,也不必未语泪先流。
营造美的心境
青春,她热情、美好、纯洁、浪漫。青春有欢笑、有眼泪、有遐想。十四五岁、 十五六岁是多么美好的年龄,充满渴望,期待探索,什么都感到新鲜,什么都产生兴趣。青春应拥有美好的心境,那么怎样才能营造美的心境呢?
俗话说,境由心生。确实,心境的好坏,是由人的内在因素营造的。
学习时,心是重锤,锻打出学业的圆满;休闲时,心是彩蝶,酿造出生活的温馨; 奉献时,心是红烛,燃放光明一片;收获时,心是玫瑰,心花怒放,其乐无穷
美好的心境,不取决于人处在什么样的生存环境,而取新决于人能否将自已的智慧化作无穷的力量,使自己的心境永远开朗。衡量一个人的苦乐,尽管有其客观的尺度,但只要你是有心人,只要你的精神充实,就会造就另一种崭新的环境,使一切都充满活力,生机勃勃。
人活着,应活得坦坦荡荡,从从容容,应活出一分乐观豁达的好心境。马克思说: “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楚。”莎士比亚说:“旷达者长寿,忧伤足以致命。”心境的舒畅快乐是无价之宝,如果失去了快乐的心境,纵然是拥有名声、权利与财富,也绝不会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和幸福。
拥有一份好心境,实在是一种气魄。不是么?好心境能化干戈为玉帛,能化疾病 为健康,能帮助你奋进,帮你解忧,长你志气。拥有一份好心境,就会拥有真正幸福的人生。当然,好心境是由人格、品质、道德、学识、修养、才智和爱心共同营造的,它需要不断地用心去呵护,去调理,去滋养。一个斤斤计较的、或不学无术、或表里不一、或居心叵测的人,绝不会拥有美的心境。
好的心境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生活的沉重、学习的繁杂、日子的艰辛,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为自己营造好的心境。这样,青春才会纯洁、浪漫,大放异彩!
豁达,是你一生所持的心境
很喜欢两句话:“宠辱无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那份豁达,是你一直在追求着的,也许,用了一生的时间,也未必达到那种高远的境界,但你既有了那追求,便也真懂了其中的奥妙……
因为豁达,你不必再为调职晋级苦苦争斗,自知平日里已努力做了属于自己的那份工作,或许也有不尽如人意,或许也有错误与疏漏。总之,尽力了,评说之事虽在旁人,却从不为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所累。因为豁达,你相信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即使这次会有偏差,还有下次呢,下下次呢!哪怕永远偏差下去,你不也少了诸多争斗的劳苦,而惟留下一颗宁静淡泊的心境吗?那种感觉,自然是旁人可望而不可及的!
因为豁达,你会暂放下自己的处境,去维护一种公正,哪怕你所维护的是极少数人的观点与意见,也许会因此而使自己更为孤立无援,或者被人所睨视,但你执著地坚信着,公正最终是公正的!
因为豁达,整日里可以看到你笑得通红的脸,看到你无忧无虑的神情,看到你专注于学识的眼神,看到你宽敞明亮的心胸!
因为豁达,你从不羡慕虚荣;因为豁达,你真诚地赞许别人的才能;因为豁达,你从不掩饰你从农舍里走出;因为豁达,你有很多的朋友,他们也许无权无钱,却可以在你困境的时候伸出援手;因为豁达,你会为朋友的冤屈出证言,哪怕置自己于被误解被冤屈的境地;因为豁达,你爱着每一个善良的人,不管是街头修鞋的大叔,还是报亭里那个下肢残疾的年轻人;
因为豁达,你恨着每一个邪恶的灵魂,不管与你的利益是否相干,哪怕他的财权可以把你淹没;因为豁达,你把机会让给更需要的人;因为豁达,你用自己的双手创造机会。
……
因为豁达……
豁达,是宠辱无惊,是去留无意,是你一生所持的心境。
圣洁的心境
毕业了,三年的初中生活就这样匆匆结束了,但在我的记忆深处,永远也忘不了我们的政治老师——古老师。因为在她的心里有一块圣洁的地方,那就是她的心境。记得上第一堂政治课时,古老师夹着大大小小的书走进教室,我一看不由有些疑心,疑心她是个古板的人,因为不管是从她的姓氏还是行为,总给我这样的感觉。然而,事实却出乎我的意料,古老师亲切地对我们微笑着,我用孩子的目光发现,她笑的眼神很清秀,也很有神,在这目光中孕育着多少期望啊,在我求知的心里扎下了根。
日子长了,她讲的课越来越多,渐渐地我发现我们所学的课本上枯燥、无味的知识都被古老师用板书的形式和生动的语言给我们讲解,就连一些分析说明题的答案都是经过她细枝末节的修改,以便给我们更清晰的思路。最令我们感动的一次是学校发参考书,由于预定有误,我们班少了一本,古老师知道后,便把自己的那本给了我们班,而自己却用手抄的方法写了厚厚的六十多叶,当我们不解地笑她古板时,她却说:“抄一遍,等于详细地分析了一次教学提纲,以便给你们更好地复习。”我们听了,都不由得哽咽了。我深深地知道,这是一种心境,一种老师对学生伟大的心境。古老师,她不仅是我们的好老师,也是我们的知心朋友。因为她爱我们,也了解我们。
老师再认真,欠作业的同学也是少不了的,这已成为了每个班的问题。我也有过那么一回,还记得那天上课,古老师像往常一样清查我们的预习作业,我心里感到十分害怕,知道这回是逃不了了,其实,惩罚我并不怕,只是不想在班上当着全体同学丢面子罢了!然而,古老师清查完后,并没说什么,我正暗自得意,以为逃过了。谁知下课后,古老师把我叫住,问我作业。我知道在老师的心里,我一直是个心清如水的学生,而且从没拖欠过一次作业,便随意撒了个谎说是没带。她也十分信任地对我说:“别忘了下午带来。”我心里很内疚,但又十分感激古老师太体谅我们的心事了。后来,我无意中发现古老师常常看一些很厚的书,全是心理学等方面的书,难怪她那么了解我们,我不免又一次感动,是发自内心地,为我们老师的心境而感动。现在,古老师虽然不教我们了,但她那慈祥的面庞会永远在我面前浮现,谆谆的教诲会永远在我耳边萦绕。因为我知道在古老师的心中,有一块圣洁的地方,那就是她的心境。
心 境
有时需要一种心境,一种可以与自然真诚对话的心境。
我想起了陶渊明,他定然躺在一张破席上,轻轻吐出“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佳句然后睡去,去梦他的世外桃源。何等洒脱、自然。他是一个把心灵交拖于自然的人。
境由心造,五柳先生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与自然对话的心境。
我也需要这样的一种心境。在微雨的时候,静静地走在小巷中,看秋雨浸湿红润的枫叶。
不打伞,敞开衣襟。让雨侵入五脏六腑,让心灵接受一次自然真诚的洗礼。
心境因此而变得平和宁静。
心止如水,一种状态。
还记得彼得•潘的“永无乡”吗?那个可爱的小男孩与自然交流的虚拟场所。
趴在阳台上看天的时候,心境特别明朗,静静地在心里咀嚼着优美的词句:“置心于何处,无何有之乡,藐姑射之山,望之在近旁。”意境幽怨。
我常常想去流浪,到空间的终点,有多远走多远,去看大自然的风韵;金黄的油菜花田,高耸入云的山峦,云雾缭绕的林间,还有恢弘寂然的大漠……,与小鸟讲述自己的心情,告诉黑鹰我相信它是永生的,俯在大自然的耳朵旁,让它知道我心里充满了对它的敬畏和赞美。
我真的想去流浪,到时间的起点,追寻远古的自然风,去看宋时繁华的江南,唐时风靡的皮影,汉时古老的城墙,秦时苍冷的明月,轻轻地聆听大自然的耳语,在心里默默刻下大自然曾经的辉煌。
一种别样的心境。
然而这不是心灵的堕落,这是心灵是升腾。
我常常想起一位散文作家的文字:在我心灵的殿堂里,我为她(自然)加冕,让她坐在我的王位上。因为她是我的女神,雍容,典雅、高贵,圣洁。她热爱自然,虔诚地与自然对话,就如她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与众不同朴实圣洁的心境。
境由心造。
让我们都有一颗真诚的,能与自然对话的心境吧。
音乐是一种心境
音乐是一种心境。当朋友们告诉我,他们如何对交响乐、奏呜曲、室内乐一筹莫展的时候,我这样对他们说。
肖邦让黑白相间的钢琴键轻轻起伏,当清澄的和弦与如歌的旋律从中飞逸出来的时候,你有没有感受到他那一腔柔情?他在向你诉说一个流亡者的孤独,诉说爱情带来的惆怅,还有那莫名的、却永远弥漫的大乐队轰然作响,当铿锵嘹亮的号角音调震撼整个大厅的时候,你有没有体会到那股英雄的豪气?他在向全世界宣告人类的理想,人类的力量,他伸出巨大的拳头,猛击在命运布下的锁链上!柴可夫斯基深情地唱起俄罗斯农民的曲调,他是在告诉你,那广袤的土地上,有着多么深重的、三套马车印下的辙迹。舒伯特也把一个独行旅人的背影,悄悄印在菩提树的绿荫间,你看到他吗?别闭上你的心扉,瞧,他们正向你走来,凝视着你的眼睛,握住你的手。
音乐是一代又一代人的心境。
很久以前,人们就懂得,对上帝齐声的赞颂和祈祷,有着多么不可思议的力量,他们的灵魂会因之震颤,也会因之归于安宁。于是,在一座座或简陋如石窟、或华丽如圣殿的教堂四壁中,回荡起和谐庄重的歌声。但如果步入今天世界各地的基督教堂,你可能会惊异地听到迥然不同的祈祷和赞颂--强劲的律动、狂热的嗓音、混杂着爵士乐的布鲁斯音调……人群也不再是低头下跪、喃喃念诵的人群,而是无数向天空挥动着的黑色的、白色的、**的和棕色的手臂,是无数张渴望自由和欢乐的、热切的面孔。巴赫在他的赋格曲中,以美妙的和谐、均衡、严谨体现了建立秩序、树立权威的“巴罗克”时代风貌,他引着你走进的,是宏伟壮丽、坚固精巧的殿宇。而柏辽兹却用《幼想交响曲》中狂热的音浪裹挟着你左奔右突,直到古典的形式扭曲、变形、坍塌,然后,听他高唱挣脱灵魂桎梏、摧毁旧日城堡的浪漫主义赞歌。……循着音乐之声,不知不觉中,走进深邃而迷人的历史幽境中去,每一扇被你推开的大门后面,都有不同的歌声为你响起,那就是一代又一代人心境的回声。
音乐是你自己的心境。
在拥有了贝多芬、莫扎特、肖邦、柴可夫斯基这么多的朋友以后,在穿越了历史的隧道,把无数充满了爱与恨的旋律装满行囊,这个时候,音乐就是你自己的心境。
一个男孩告诉我,曾有一个黄昏,他和一个女孩静静地坐在湖边。只想坐坐,看看夕阳,不说什么。可不知从什么地方,传来了柴可夫斯基的钢琴曲《船歌》。他说,那旋律太美了,太脆弱了,让人只想依偎到一种温柔中去,于是--他后来有些怪怪地笑着说--爱情,主宰了那个黄昏。隔了很多日子,他再一次听到那首《船歌》,却无论如何也找不到那种让人不能自已的感觉了,为此他失落了好一阵。这个男孩选择听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的日子,也很特别。那是一个夏日的中午,刚刚还睛朗如少女面庞的天空,只几秒钟便昏黄得可怖,卷着灰沙的狂风呼啸着钻进所有的门窗、楼道,到处是乒乒乓乓和措手不及的人们惊叫的声音。这个男孩从容不迫地把《命运》磁带塞进录音机,然后提到门口,旋到最大的音量,按下了放音键。刹时,整个楼里灌满了这伟大的、压倒一切的声音,窗外弥漫着的沙和东倒西伏的大树,也都变得非同寻常的壮观。那以后,他很久不敢再听《命运》,唯恐丢失记忆中那惊心动魄的体验。
这一幕幕体验犹如一幅幅画。有时候我真恨自己不是个画家,否则,我会用油彩把那种体验记录下来。比如听肖邦《雨滴》前奏曲时,我“看”到的--雨中繁茂葱翠的草木,乡村修道院屋檐的一角,那只淋湿了的、静静悬挂着的钟……还有内蒙古乌兰布和沙漠上,清冷的晨风中升起的朝霞,地平线那边一架马车的剪影,赶车人悠长婉转的歌声……在听音乐的时候,你和我都可能是出色的诗人、画家、舞蹈家。
一位指挥家在一次排练中对他的演奏员大声说:“音乐不在谱子里,它在你的心里!”我想,他的意思是让这位演奏员把自己的情感调动起来,进入一种心境,这样,他的琴声才能称之为音乐。同样,对我们这样听音乐的人来说,进入一种心境也是极其宝贵的。别怕那些交响乐、奏鸣曲、室内乐之类的名词,那只是作曲家所选择的、表达他们心境的某种形式而已。什么时候,你同这些作曲家、演奏家和演唱家成了朋友,什么时候,你听见了他们在音乐中向你诉说的一切,什么时候,你获得了涌遍全身心的、无以替代的激情,我想,你就绝对是一位听音乐的内行了,因为你找到了他们的心境,也找到了你自己。
影响
生活中,处处都会受到影响。影响是一种鼓励,是一种激励,更是一种动力。
当我们在学习工作中,正是它把我们推向了成功的彼岸。一代帝王成为霸主,是群臣影响了他;一支球队赢得冠军,是教练影响了他们;而我能有今天的好成绩,是妈妈影响了我。
我的妈妈中等个,一头乌黑浓密的短发和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更衬托出她的干净利落。我的妈妈十分好学,她十分相信这样一个成语——“勤能补拙”,她也常常对我说:“咱们虽然不是最聪明的,但是只要咱们勤奋刻苦,就一定会有所成就,你看,不是有句话叫‘笨鸟先飞早如林’吗!”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每当在阅读中遇到好词好句和国家大事,她总会将它们小心翼翼地裁下,贴在她精心准备的小本上,如果是在书刊上发现的好词好句,不能撕下,她便工工整整地抄在本上。有时候,她看书上了瘾,一晚上不睡觉,坐在床头如饥似渴地朗读着,半夜起来,我便看见对面的屋内灯光朦胧。
妈妈的工作也十分敬业,每天上班不迟到,不早退。她还多次被评为“先进”呢!当她读一本书是,手中总是拿着一根铅笔头,一边阅读一边勾画出重点。
正是妈妈的这种好学的精神感染了我,我也变得好学了,也养成了积累好词好句的习惯。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妈妈就好比是我的一面镜子,她指引着我迈向成功的彼岸!
影响
在世界上,影响我们成长的因素有很多,任何一种都有可能对你的人生造成决定性的影响,使我们终身受益这种影响有可能是朋友的帮助,也有可能是名言的启迪,更有可能父母的呵护。而对于我来说却是老师的教诲。
吴老师是我们的英语老师他个头不高,一米七几的个头,眼睛上总架着一副眼镜整个人显得很精神,可是别看他外表并不出众,论起知识来足以用学腹五车来形容,最令我感动的就是他经常在学习和生活上照顾我们尤其是在一次升旗仪式上,早上我的车出了毛病,修车耽误了很多的时间,等我到了学校时,连大气都没来得及喘一口的我,那熟悉的运动员进行曲便从我的儿边响起,于是我立刻站直了身体。忽然,一阵无力感迅速侵蚀了我的身体,我心中暗叫不好,我知道我现在的状况一定是因为早上过度运动导致的无力感使我眼前不断地眩晕,吴老师很快就发现了我的异样,扶我过去休息,还拿来了热水壶,让我喝点热水,并对我说道:“丁杨明,你先休息一会,如果还不行的话一会我带你去医务室看一看。”我连忙说:“不用的老师,我没太大的事情。”喝着老师送来的热水,那热水不仅温暖了我的胃,更温暖了我的心。回到班后老师那句:丁杨明你好点了吗?更让我感受到了师生间春风般的温暖。
正如同学生最重要的事是学习一样,老师最重要的职务就是教给学生知识,吴老师知道我们建华班的英语成绩很低,吴老师为了提高我们的成绩可为是费尽了心,他从各处找来练习题给我们做。让我们进行巩固提高。留的作业更是收上去仔细的修改,那时正是期末每天的作业量都是平常的两倍,那时侯每当我们上体育课的时候都会看见吴老师与那小山一样高的代批作业“奋战着”,一天再老师利用他的休息时间为我补习时,我在他低头的那一刹那看到了他头上的白发那是因给我们操心操的呀。这时,我不禁想起了这样一句话: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矩成灰泪始干。吴老师,您就像那蜡烛,燃烧了自己,却为我们点起了指路的灯。
吴老师,您的教诲将永远指引着我的成长,您的辛劳为我扬起了理想的风帆。
影响我的"重要他人" 每个人的成长,总会受他人的影响。有些人的影响不怎么重要,是不怎么重要的他人;有些人的影响很重要,是"重要他人"。 "重要他人"可能是自己的父母、爱人或朋友,也可能是一个或几个老师。 就老师来说,也并不是所有的老师都是影响学生的"重要他人"。能够对学生的成长发生积极的重要影响的,往往是那些善于鼓励、赏识、宽容学生的老师。 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我遇到过不少"重要他人"。尤其在我遭遇"成长危险"的时候,这些"重要他人"把我从艰难中"拯救"出来。以前我母亲喜欢找算命的先生为我预算前程。据说,在我的人生的某个阶段,会遇到某些危难,但"在危难时有贵人相助"。母亲为此很感慨,很浓重地酬谢了算命的先生。 我不信算命先生的话语,但我知道,在我的经历中,确实总是有人帮助我度过难关。 小学的胡老师,是第一位帮助我的贵人。 小学三年级以前,我的成绩很糟糕,属于老师心目中的四个笨蛋之一。 我在小学三年级读了两年。这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留级,也是最后一次留级。 被通知"留级"的感觉很糟,在周围的同学看来,几乎就是被"判刑"。后来看到报纸上报道某人被"判刑"一年,我立刻就想起"留级"这个词。 好像是在"散学典礼"后,一位姓赵的老师通知我"留级";也可能是放假一个星期后,接到"成绩单"时,上面显示的结论是"留级"。有些细节我忘记了,但有一点我可以确定:得到通知的那天下很大的雨。那年夏天家乡连续下雨,四处都是雨水。那天我是淋着雨水回家的。别的同学都把凳子搬回家了,我没有拿我的凳子。大概是因为心情不好,没心思去搬那张凳子。(后来一位朋友提醒我说:你怎么也那么俗气,你心情不好,天就开始下雨。我申辩说那天真的下雨了啊。他就不信。现在**、电视里面下雨的场景多了,弄得真下雨也成假的了。) 那张凳子是由一个大树桩做成的,用油漆漆成**,很结实。大树桩是父亲在屋后的菜园里挖出来的,然后拿到村里的张师傅(村里最有名的木匠)家请他做成凳子。在一个割麦子的季节,父亲从张师傅家里搬回那张凳子。我走过去,凳子差不多齐我的肩膀。 父亲说:"你下次上学时,就用这张凳子。" 那张凳子显然是全校最漂亮的凳子。我父亲知道我在学校地位不高,属"差生"。家里"成分"不好,整个家庭在村里的地位就很低,父亲由此差不多就可以判断我在学校的日子不会好过。我猜想父亲大概是希望用一张漂亮的凳子来提高他的儿子在学校的地位。 可惜,那张凳子我只用了不到半年的时间。那年"留级"时,我把那张凳子也一同留在了那间教室。后来就再也没有见到那张凳子了。 我回家后,父亲虽然没怎么骂我,但那年我一直有一种很沉重的失败感。 直到第二个三年级的某一天,我忽然成了班上的英雄人物。 那天我们的数学老师去了亲戚家,学校的胡老师临时作为代课老师走进了我们的教室里。 胡老师是我的邻居。我们两家关系说不上好,但好像也不怎么差。 在那节课上,胡老师猛烈地鼓励我、赞赏我。这似乎是湖北人的毛病,他一旦喜欢某个人,就猛烈地喜欢他。 我呢?就开始猛烈地喜欢他的样子,喜欢他的数学课。 那天放学后,胡老师让我检查其他同学的作业,凡是经过我检查合格的,就可以回家。如果不合格,就留下来更正。 几个星期后,胡老师推荐我参加全镇小学生数学竞赛。事先我并不知道这事,那天早晨我上学迟到了,没赶上出发的时间。远远地看见胡老师骑车带着两个学生离开了村庄。当时听说胡老师推荐了我,因为等不及了,才临时换了一个人。我心里虽然将信将疑,但莫名其妙地兴奋了整整一天。直到今天我都坚持:所谓好老师,就是能够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兴奋整整一天的人;所谓坏老师,就是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让他的学生莫名其妙地痛苦整整一天的人。 自从遇上了胡老师,我后来的小学生活一路阳光雨露。考上大学后,每年回湖北老家,我都想去拜访胡老师。当然,至今也没怎么去拜访。后来总结出一条教育口号:你要是觉得哪个人对你好,你应该在第一时间勇敢地表达你对他的感激。哪怕是肉麻,也让他去麻吧。 我相信:当学生陷入自卑的深渊时,教育要么成为折磨虐待、落井下石的别名,要么成为拯救落难、维护尊严的义举。在我的人生道路上,胡老师是拯救、维护过我的人。 长期以来,我对胡老师一直心怀感激。直到今天,只要遇到姓胡的人,我立刻就有好感。后来我喜欢读胡适的书,敬仰胡适的人格魅力,可能潜意识里与胡老师有关。我一直认为中国近现代一百多年以来,鲁迅和胡适是两个可以并列的值得后人尊敬的学者和思想家。我曾经在北京大学校园看到过鲁迅的雕像,但四处寻找之后,找不到胡适的雕像。很奇怪。 小学毕业后,我进了镇上的中学。在中学,我遇到一位姓王的女老师。她教我们英语。 王老师中师毕业(那时中师是最好的"大学",优秀的初中生考中师,成绩一般初中生读高中然后再考大学),常给我们讲她在中师时,总是早起,然后躲在操场外边的芦苇丛里读英语。在我的印象中,大学就是一个长芦苇的地方。1988年我到大学报到的第一天就去找芦苇,可惜没找到。王老师本人大概也没有想到,她说了那么一句话,竟然会成为我们考大学的原始推动力。她随意地讲那么一个生活事件,我们却当真。我的想象是:有那么一个大学,有那么一个大操场,不像我们中学是一个小操场。操场外面是一大片芦苇丛,一阵风吹过来,就可以看到有一群美女躲在芦苇丛里面读英语。这意味着一定要考上大学,否则就什么也看不到。 王老师很漂亮,准确地说,是很有女性的魅力。我坚信:能够拯救中国教育的一条基本的道路,是让很多美女当老师。你看见了没有,现在还有多少美女在当老师?有些女老师看上去像个老板娘,就不像老师;有些男老师看上去像坏坏的村长。 一个老师是否美丽,实在不在于肉体的可观,而在于他/她的精神气质是否动人。有些人看上去比较可观,可是实际上不过是一堆能够移动的肉;有些人看去上其貌不扬,可是有精神气质。你一眼望去,就可以断定那是一个好老师。 王老师在我们眼里,是典型的美女老师。记得我们班里一帮男生都自不量力地暗地里喜欢她。自信一些的男生总是找借口往王老师的办公室里跑,比如问一个英语语法问题;去交作业;或者问她明天英语学什么内容。 王老师人长得飘飘然样子,教学却严谨。要是谁没有完成作业,她会生气。她的口头禅是"你们这帮鬼人!"她这样的女老师一旦生气,往往比男老师更有威力。于是我们班没有不按时完成她的作业的。 既暗地里喜欢老师,又明摆着充满敬畏。这里面好像有一种神奇的力量,我们班的英语成绩总是超出别的班级一大截。 后来在填报高考志愿时,我们班很多同学报考了外语系。这里面自然有王老师的原因。 不过,除了王老师,还有另外一位很特别的老师也起了作用。 这位老师姓涂,男的。王老师之后,我们的英语老师是涂老师。 涂老师长得上齐下齐,粗脖子,圆腰,整个身子象个吹足了气的塑料袋。他的左腿好像有点毛病,走路总是一高一低的波动。班上有几个男生一致认为绝不是他的腿有问题,而是路不平。所以背后叫他"路老师"。 涂老师身体长得太圆满了,说话也就不灵巧,简直就笨嘴笨舌(他的嘴唇很厚,感觉比正常的比例大了一号)。这样的人竟然教我们英语,你说是不是很滑稽? 最初他一开口说英语,我们在下面就偷偷地笑。凡是我们笑的时候,他就很高兴,认为是他自己讲课幽默的效应。 他为什么自我感觉那么好,我们好长一段时间没弄明白。 但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班上几乎每个同学都喜欢上这位白白胖胖的"路老师"了。这是事实。 事情也很简单。这位涂老师对我们好。 也说不上究竟对我们有什么好,可是全班同学分明都感觉涂老师对我们好。 比如,如果哪位同学上课开小差了,他会拿出一脸的治病救人的样子,说:"哎--我讲得这么好,你不听,就有点可惜了嘛。" 比如,班上有位同学上课总喜欢打瞌睡,他会走到他的身边,使劲地带着我们读英语。等到他醒了,涂老师就很满脸善良地怂恿他:"快,我们正在读这一段了,跟上!" 作为一个男老师,人又长得如此的厚重,对他的学生竟然如此的宽容。我们喜欢他。换了你,你如何能够不喜欢他?关于"朋友"的几个词语:我的教育日志 在中学,我遇到一些同学和朋友(同学既可能进化为朋友,也可能退化为背景)。在这些同学和朋友中,有一位叫姚明的同学对我影响、帮助最大。 我也帮助过很多人,在这点上我和姚明是一致的。但事实上我很少帮姚明做过什么事。姚明帮助过我,我帮助别人,只有一次例外。那年春节期间,姚明不在家,我代替他去谢仁乡(我家属于施港乡)看望他年迈的父母。 姚明给我的帮助与几个词语相关。 第一个词语是"过河"。在湖北的乡村,春末夏初是割麦插禾的季节,那时往往阴雨天和晴天交替,雨水很多。那个周末我和姚明一起回家,然后一起返校。在回家的路上要经过一条因暴雨而涨水的水沟,需要卷起裤管涉水过河。我前几天右脚受伤,不能下水。姚明动作快,他先下水,建议我不必脱鞋,他背我过去。第二天他先到我家,然后我们一起返校,途中他复制前一天的做法,背我过河。自此,"过河"这个词语和情境对我来说有了独特的意义。后来我到中小学听课时,对中小学课本中有关"过河"(包括"小马过河")的情境一直比较敏感。 第二个词语是"磁带"。高中一年级时他从他哥哥(他哥哥是军人)家里拿来几盘"鹦鹉牌"的空白磁带作为我的生日礼物送给我,让我复制英语课本的录音。我第一次见到空白磁带,视若珍宝。后来他又到商店买回几盘空白磁带送给我。事实上这些磁带当时并没什么用处,因为我可以直接借用英语老师的原版磁带,不需要复制。可是等到高中三年级时,这些磁带派上了用场。那年闵老师从仙桃市买来一批耳机(他克服了一些障碍和非议,"自费"乘车去买那些耳机),从我们班挑出一帮人天天听录音,准备报考"外语专业"。据说那年报考外语专业时要求有"听力测试"作为参考分。别的同学只是听老师提供的录音,我因为有空白磁带,翻录了另外的资料。这对我后来报考外语系起了作用。 第三个词语是"呕吐"。高中毕业后,姚明进了湖北中医学院针灸系,我到了湖北师范学院外语系。寒暑假回家时,我往往会到他的学校住一个晚上。那天在车上经过几个小时的颠簸,一路寒风,到他那里时已经很晚。他先带我去吃夜宵,炒了一盘虾,喝啤酒,然后回到他的宿舍睡觉。可能那盘虾有些问题,半夜时,感觉胃痛,剧烈呕吐。姚明的寝室里共住6个人,他的床铺是上铺。从上铺往下喷射式地呕吐,整个寝室立刻弥漫难闻的气味。姚明翻身起床,赶紧收拾。我很快入睡,第二天早晨起床时,寝室已经恢复原先的秩序。我只发现我鞋子湿了,经过了冲洗。 第四个词语是"寄钱"。大学毕业后我到西南师范大学继续"读书",姚明到一家油田医院工作。那时他的工资不多,大概每月300元。他不定期地给我寄钱。有一次寄了400元,他说是医院下发的奖金。那年我回家过春节,他到我家,亲手给了两百多元(面额为十元的崭新的纸币)。几天后我带着这些钱到镇上把祖父取回来。祖父打麻将输了钱,欠了别人的赌资和房租。 第五个词语是"中医"。他的专业是"中医学",每次聚在一起,他都会给我讲一些浅近的中医学知识和他所崇拜的老子哲学。他带我进入过他们学校的解剖室,让我观察那些已经被解剖的尸体。他带我去听过中医学的课,我一直向往那样的课堂和那样的主题。姚明说我适合学医,他是对的,我每次在他的学校都不想离开,我自己知道我是那样的迷恋医学。有一年暑假我把他的《中医学》课本借来阅读。整个暑假我都在读那本书,我阅读后做了详细的笔记。后来我到中山医科大学工作,这与姚明对我的影响有很大的关系。 第六个词语是"数感"。我到广州工作后,给姚明寄了1千元。后来我到了上海"读书",忽然有一天我收到姚明的来信,他说最近遇到一点麻烦,希望我再寄给他1千元。他补充说:"曾经收到你寄来1千元,但我以前给你寄的钱好像是2千元。"我很震惊,我那次给他寄钱时,估计他以前给我邮寄的那些钱大约共计1千元。但我知道,很可能是我估计错了。姚明貌若粗犷,实际上他直觉发达,而且"数感"良好。我对数字向来不敏感,至今做教育研究时总是有意无意地躲避"量化研究"。我赶紧给他寄去1千元。补充说:"非常抱歉,我弄错了。如果以后有困难,请一定告诉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