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木能做根雕吗?

杨木能做根雕吗?,第1张

杨木可以做根雕。根雕原料有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阴沉木、枣木等。

传统的竹雕制品,大凡圆雕几乎全部采用竹根为雕刻材料,木雕制品则选用优质木材或主干基部、树根及树瘿。

如此选材,其主要原因是看重材料肌理色调,不易腐裂,细腻适刻等特性。同时在保证造型完整的前提下巧妙地借用根形根态创作

扩展资料

根雕发展历史:根雕艺术在新宾可谓源远流长。早在元、明时期、女真人就有用树跟做台、架摆放什物的先例。后来一些人便把那奇形怪状的树根,随形就意雕琢成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品,并逐渐形成了根雕艺术,一直流传至今。

现存最早的根雕作品,是战国时期的“辟邪”和角形器。在1982年湖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

-根雕

十二星座的花精灵王

白羊座

绮丽

夹竹桃花精灵王

金牛座

山梦

瑞香花精灵王

双子座

撞羽朝颜

牵牛花精灵王

巨蟹座

蝴蝶花精灵王

狮子座

椿

山茶花精灵王

处女座

百结

丁香花精灵王

天秤座

苜蓿花精灵王

天蝎座

曼珠沙华

彼岸花精灵王

射手座

安娜肠尝斑妒职德办泉暴沪托利亚

玫瑰花精灵王

摩羯座

初音未来

绿牡丹花精灵王

水瓶座

玛格丽特

小雏菊花精灵王

双鱼座

红雨

桃花精灵王

根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中国的传统审美观里,自古以来就崇尚自然并以自然为师,自然界蕴藏着魅力无穷的美,根雕艺术,正是用奇根异木创造出来的艺术,是自然美学与技术美学高度结合的综合反映。它的美是天人合一、与天同创的美,是天然造化与人为加工“奇”“巧”结合的美。根生于泥土当中,大地孕育、造化了它的自然质朴的美。陵川根雕之美妙,在于它的自然形态,似人,似花,似果。在于它的自然结构,或险奇、或嶙峋,或层云叠翠、或纵横交错、或粗犷突兀、或光滑圆润;在于它的色泽,**、白色、黑色、灰白色;在于它的纹理,像流云、像湍流、像缕缕青丝、像细雨飘落。

“自然往往是最平凡也是最难达到的东西”,根雕艺术之美的极致也正在于自然的美。在根雕艺术创作中若不能更多保留和顺应根的自然美,那么根雕艺术独特的魅力必然也会大为逊色。根雕,是以树根、树身、树瘤等位置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在根雕大师的眼里、手里,这些以另一种生命形态呈现出来的物我合一、人天同构,展现得淋漓尽致,光华夺目。

任何艺术都有它的创作规律,根雕艺术的创作规律就是注重自然,顺其自然,首先要善于寻找和发现具有自然美的根材,然后在加工制作上的整个过程中,依根的自然形态、自然结构、自然色泽、自然纹理、传自然之神韵,抒作者之情怀,用一切可能调动的加工手段,让根的自然美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着色上漆、命名等八个步骤,以集自然之美、塑造化之妙的形式和风格创造出魅力无穷的艺术氛围,在创作中巧藉自然,妙施雕琢,以多种多样的表现形式、技法营造神奇的艺术境界。著名美学家王朝闻先生议根雕艺术时指出:千姿百态的树根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尊重原材料的富裕变化的形态和有趣特色的前提下,再经过顺应自然而又显示了创造加工而形成的作品,具备了非人为的、更为自由的创造出来的一种区别于一般雕塑具备的,更足以显示原材料没的特性和自然、质朴的审美价值。

作为一种三维艺术,根雕突破了空间约束,将“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美立体化地呈现出来,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展现到了人们的眼前,对视觉冲击更强,让人们更加贴切的感受到自然的气息。根艺作品力求简约与神韵的结合,流溢浓厚的人文底蕴,折射深邃的哲理光华,妙趣天成,立意深远,于无声处显神奇,具有丰富而清新的艺术表现力的感染力。

根雕的搭配的知识

根雕的搭配的知识,生活中,说起根雕可能许多人都不了解,其实根雕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品,还能起到辟邪的作用,所以很受大家欢迎。如果你想更了解根雕,下面是根雕的搭配的知识介绍,希望对有帮助!

根雕的搭配的知识1

一、根雕的搭配的知识

1、防止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表面蜡层熔化,漆膜老化而脱落,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根雕作品在过阴暗潮湿环境中存放,湿度过高,易滋生霉菌和病虫害,造成霉变、虫蛀、产生腐烂空洞现象。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二、根雕与产品的搭配

巧藉天然要贯穿于创作的始终。当选到一块具有自然形态美和创作价值的根材时,有的可以一目了,确定创作主题,但这种情况极少。大多数是第一印象觉得其形态美,可以利用来创作点什么,但究竟创作什么并不清楚。对于一个七枝八杈、形态复杂的根体。经过作者推敲确定主题后,下一步就是制作阶段。

在制作时要贯彻“三分人工,七分天成”的制作原则,围绕着主题思想的要求,巧用心计,合理而慎重地取舍。除对局部作少量的修饰和必要的雕琢外,重点应放在巧妙地利用根的自然形态上,如枝、须、洞、节、疤、纹理、色泽、态势等,尽量使这些天然特点和神韵,在已确定的艺术形象中得到合理的利用和充分的体现。

在这种创作思想指导下,因材施艺,进行取舍、雕琢、磨制等一系列精到的加工,做到巧藉天然,美有所用,使自然美的“奇”与人工美的“巧”,自然地结合起来,实现原定的创作设想。由于根雕要巧藉天然,虽经施艺但不留明显痕迹,使整个作品的艺术风格浑然一体。

三、根雕的清洁

根雕的清洁一般就是要清理灰尘,可以用一些小扫子把灰尘扫掉,难以扫除的地方可以用吹风机来吹。如果一些缝隙位置不小心染上污物,则可以用牙签轻轻剔掉。定期用棉布擦拭,保持表面光滑整洁。

四、根雕的保养

根雕必须经常清理灰尘,防潮,保持干爽整洁。隔一段时间可以给根雕打点蜡,更有利于它的保养。平时摆放可以用透明的盒子装着,既可以观赏又方便打理。

根雕的搭配的知识2

一、根雕如何选购?

1、看材质,选购时请注意: 一不要相信所谓的缅甸鸡翅木,非洲鸡翅木或者其他国家的鸡翅木,因为树根目前除了缅甸老挝外,其他国家必须通过海关才能进来,而树根是无法通过国家生物监测的,国家不会为了这点利益让树根进来,再个树根装箱数量非常少,运费非常昂贵,在各即使缅甸老挝过来,运输成本也很高,国内的鸡翅木根雕价格决定了国外的没有市场销路。

那云南鸡翅木如何选,同样是鸡翅木,那要看是新料还是老料,任何家具或者木制工艺品都是老料比较好,老料就是时间够久,自然腐烂干燥脱脂过,那如何鉴别:很简单,老料由于木头里面的成分自然氧化过,一般色泽较正常木头偏暗,再个由于时间久远,木头的营养层(白色表皮)一般已经自然腐烂,或者被虫吃掉,剩下的深色的树心,也就是说,深色的,表皮没什么白色的,木头比较好。

2、看整体性: 再个很多树根为了保证实用性,材料纹路的美观性,就很难保证桌子的支撑脚于树根是一个天然整体,一般来说,大部分是后来用同样材料接上去的,当然部分是天然整体的桌子,如果再是老料的话,那当然是上好选择,当然价格也比正常的普通材料价格高很多。

二、根雕日常方面的保养

1、要保持表面清洁。 因其完全暴露在外,易沾灰尘,尤其是雕刻部分,更易积灰,而灰尘中带有种种氧化物及杂物,要及时将它清除掉,否则就会造成工艺品表面受腐蚀。在收藏中要尽量避免撞击与碰击,尤其是金属器具的碰撞。特别是透雕部位,应该要重点保护。

2、防蛀防虫。 虫害多为各种蛀木虫和白蚁。收藏爱好者可采用化学防蛀法,如放置樟脑丸,或者可以用平时喷蚊子用的喷雾剂对准有蛀虫的部位喷几次。

根雕制品容易受到环境和气候的干扰而发生变质和腐败,所以摆放环境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要防止潮湿对跟对的危害,很多根雕会因为潮湿而出现长毛的现象,这样一件根雕制品就很难复原了。同时日常的保养,防虫和表面清洁也是不能少的。

三、根雕的搭配的知识

精美木雕,既是一种观赏性很强的艺术品,又是可以收藏升值的收藏品,还是有着众多寓意的辟邪祈福品。所以,红木家具配雕,是比较常见的选择。木雕又主要包括这几类:

1、根雕

“三分雕琢七分天成”,根雕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家中放几个根雕,则增添许多自然、奇趣。

2、神、佛像

神佛像请回家后,不要摆在卧室,神佛见不得脏东西,要摆在客厅,位置高于椅子,但也不能太高。

3、动物摆件

各有各的讲究,你可以根据自己需要摆设,比如牛市勤恳厚道的代表;马是能力、才干与成就的象征;而龙则有化煞生财的寓意等等,具体摆放时,可以请教一下专门的人士。

1谁知道根雕的知识简介

要正确欣赏一件艺术品,欣赏者也要有一定的艺术修养,艺术感悟力,有一定的美学知识,根的妙在于似于不似之间,只有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才能从形里找出他的神韵,找出他的奇、特、怪、妙之处,只有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才能领略创作者创作的意图,甚至可以突破作者的思路,找出更深刻的内涵。

同时根艺与其他类艺术相比,又有一些自己的特性,其中最特出的一点是自然性。其他类艺术大都是艺术家们主观创作而成的,而根雕的艺术则是根据原材料的自然形态,因势造形、因才施艺“七分天成,三分人工”制作而成,集中体现了他的自然美,而且由其自然性又导出了他的唯一性,大多数艺术品经过高手仿制达到乱真的地步,而根艺品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力量中的体现,是人难以仿制的,可以说每一件根艺品在世上都是唯一的,所以他的收藏价值在此可见一斑。

根雕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可谓是源远流长。早在原始社会时期,人们就已经会雕刻木像做装饰品。

在1982年河北省荆州地区博物馆清理马山一号楚墓时发现了我国战国时期的根雕艺术作品《辟邪》。据国家文物部门考证,该文物制作于战国晚期,约在公元前340年到公元前270年之间,距今2300年。

其形为虎头、龙身、兔尾的四足怪兽,极富动势神韵,色彩古雅朴实。到了隋唐时期,根艺发展已趋于繁荣。

《李泌传》里有李泌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爪"献给皇帝的记载。清时时期的根艺作品《玉玲珑麒麟》、《凤凰》等作品更是在上海豫圆陈列至今。

这些作品"三分人工,七分天成",把根艺作品的神韵表现得淋漓尽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国家振兴,经济繁荣,根艺事业也蓬勃发展。

1983年《根的艺术》纪录片拍摄后,1985年在中国美术馆举办了"中国根的艺术联展",并成立了中国工艺美术学会根艺研究会,使中国根艺美术走上了正规化、学术化的发展道路。1994年9月经国家民政部批准,由二级学会晋升为中国文联所属的一级学会----中国根艺美术学会。

而且已在全国各地发展了四十多个根艺团体。福建、浙江、安徽、江苏等省的根雕艺术厂家不断增加,根艺生产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根艺创作水平更是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并且,它以其独具匠心、妙趣天成的艺术感染力,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2根雕方面的资料

一、采集根材。根雕贵在自然,好的根材并不是随处可见。山崖,山林,河畔甚至老百姓的柴堆,都是有一定天然造型的原料。

二、去皮清污。去皮的方法有两种:鲜剥法和浸泡法。鲜剥法是将树根用水洗净后露天放置2-3天,让根部水分蒸发一些,然后用刀从断口处撬起剥除树皮。浸泡法适用于放置时间较长的干枯根料,其方法是将根料浸入水中数天,直至可剥除为止。小心不要损伤根材和破坏纹理。

三、构思造型。先不要急于动手雕刻,应根据生活经验,仔细琢磨,观察其造型。

四、雕刻成型。构思好后,就可动手加工,裁截掉多余的根须,断面用火浇加工成自然洞穴,凸面加工成瘤状,达到自然美的效果。要以抽象、夸张、朦胧的形象体现树根的天然形象。有些根料残缺不全时,可选用同一质地的根料进行拼接,手法要精巧,不要留痕迹。

五、打磨。用粗砂布将根料打磨一遍,将伤口痕迹磨平,再用细砂布抛光,使表面光亮可鉴。用砂布打磨时用力要均匀,避免破坏它原有的色泽和纹理。

六、上色。上色的原料是清漆,反复在根材上涂3遍即可,实用根雕工艺品如花盆架、电视架等,可上调和漆,使其古色古香。最后一段工序是命名。好的根雕作品配上好的名字,可为其增值不少。

3怎样做根雕/

一般说来进行木雕创作的工具,如锯、木锉、凿子、刻刀、扁铲、斧头、木钻、木锤、刨子等,都可以用来进行根雕创作。

除此之外还需要剪刀(剪枝用的剪刀)、刀子、毛刷、砂纸(布)、粗细布、棉纱、绳 子等基本用具。 特殊加工时,如火烤、蒸煮、防虫处理时还需要一些用具,一般家庭常有的可以代用,不一 定另备。

用以根雕制作的材料,主要是根材。除此之外,还有些辅助材料,如胶(水胶、乳胶)、石蜡、漆(清漆、生漆、漆片)等。

需要着色时,还要准备所需的颜料。根雕创作的基本手法,就是运用夸张、幻想和抽象等手法反映现实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具体地说,就是对所选定的根材作全面而细致的观察,进行巧妙构思。借其形态、纹理、节疤、凹凸、曲张、窟窿、等然殊姿异态,进行虚实结合的大胆设想。

以多种题材和内容来寻找材料本身的可用价值,并善于从平凡中找非凡,逐步确定创作的整体形象。明确创作思想,大胆地想象,对根世创作是至关重要。

根雕的制作应强调“三雕七借”和意向造型,不管是什么根材,创作什么题材,必须遵守这个原则。 在雕琢为辅,使雕磨过的部分和根形态尽量融为一全,不露雕琢的痕迹。

根雕作品是供人们欣赏或使用的艺术品,一旦开裂或被虫蛀,便会影响它的欣赏价值和使用价值。因此,根材的防裂、防虫的处理就来得十分重要。

防晒处;自然干燥去、蒸煮法、烘干法、浸泡法。 在防裂蒸煮时加上适当的漂白粉、六六粉等,可将里面的虫菌杀死。

用经过防裂、防虫、防霉变处理的材料制作的作品,一般不会出现干裂、变形、虫蛀、腐烂、变色的现象。干剥:氢放在水中浸泡几个小时,使表皮变软,然后再用以上工具肃,比较省时、省力。

许多根艺家都用自己的去皮方法,只要不损坏或少损坏木质,制作者不心拘泥于以上方法。有时根据创作需要可不去皮或保留一部分表皮,加以利用。

剔朽,主要是把藏污纳垢的朽烂部分剔掉,目的在于除去根上的污垢和隐藏的虫菌,增加材质的洁净和美感。

4崖柏根雕有哪些保养常识

1、防止崖柏根雕作品阳光下直接照射更忌阳光长期照射,过强的光照会使作品颜色褪化,甚至出现材质开裂等现象。

2、防止崖柏根雕作品放置在极潮湿或者极干燥的室内——在很潮湿的环境里,部分木雕工艺品就会长“毛”。太干燥的环境,木雕工艺品有的可能会部分出现开裂的现象。

崖柏根雕作品一般不宜水洗,更忌水中浸泡,注意空气流通。 3、防止化学物质腐蚀性的东西接触崖柏根雕作品,以免发生化学反应,引起根雕表面保护膜毁坏或起壳等现象。

4、在室内摆放的位置应远离门口、窗口、风口等空气流动较强的部位,更不要受到阳光强烈直射。 不宜放置于明火、火墙、火炕、火炉的附近。

冬季不要摆放在暖气附近,切忌室内温度过高。 5、要保持表面清洁。

因其完全暴露在外,易沾灰尘,尤其是雕刻部分,更易积灰,而灰尘中带有种种氧化物及杂物,要及时将它清除掉,否则就会造成工艺品表面受腐蚀。 6、日常可用含蜡质的或含油脂(如核桃仁油)的纯棉毛巾揩擦。

建议半年打一次蜡,然后再用干棉布去油抛光。注意不宜用带水的毛巾擦拭,这样会使根雕工艺品过于潮湿,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还会伤害到根雕作品。

7、避免创伤。在收藏中要尽量避免撞击与碰击,尤其是金属器具的碰撞。

特别是透雕部位,应该要重点保护。 。

5什么叫根雕呢,怎样入门呢

根雕,是以树根(包括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

根雕艺术是发现自然美而又显示创造性加工的造型艺术,所谓“三分人工,七分天成”,就是说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应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修饰,因此,根雕又被称为“根的艺术”或“根艺”。历史 根据考古发现,我们的祖先不仅采用木、玉、骨、石以及贝壳等物制作装饰品,同时也采用树根或竹根制作装饰品。

1982年,从湖北江陵马山一号楚墓出土了战国时代的根雕作品“辟邪”,作为镇墓兽的这件根雕作品,虎头龙身,四足雕有蛇、雀、蛙、蝉等纹样,富有动势,显示出两千三百多年前我国古代根雕艺术品已达到了自然形态和人工雕琢巧妙结合的水平。西汉时期,孔子的后裔曾利用楷木自然弯曲的形态制作拐杖。

南北朝时期,已出现了不少利用树根制作的杖头、笔筒、佛柄、抓背、烟斗等实用品和家具。隋、唐以后,根雕不仅在民间普遍流传,同时也得到皇室贵族的青睐,据《新唐书·李泌传》记载:“泌尝取松樛枝以隐背,名曰‘养和’,后得如龙形者,因以献帝,四方争效之。”

说的是唐时邺官李泌采用天然树根,制作龙形抓背献给皇帝一事。韩愈在《题木居士》中有“火透波穿不计春,根如头面干如身。

偶然题作木居士,便有无穷求福人”的诗句。诗中的“木居士”,就是一件被视作“神佛”形象的根艺作品。

宋、元时期,根的艺术不仅在宫廷和民间流行发展,同时还出现在石窟、庙宇之中。在我国的一些石窟和庙宇内,至今仍然保存着根雕的佛像,这些树根雕刻的佛像,可与泥塑、石雕的媲美。

四十多年前被毁的苏州饮马桥堍关帝庙内的关帝像,就是用树干带根雕成的。 明清两代,根雕技艺已趋成熟。

明代有以竹根雕著称的濮仲谦为代表的金陵派和以朱鹤为代表的嘉定派。根艺家们不仅利用木、竹根创作出供人欣赏的摆设,而且还雕刻具有实用价值的家具及其他实用品。

从明代苏州画家仇英绘制的《金古图》、《桃李园图》、《赚兰亭》等画中,可观赏到画家细致描绘的树根太师椅、树根拐杖等多种根雕艺术品。明代谢肇淛著的《五杂俎》中记载:“吴中以枯木根作禅椅,盖本于此。”

这证明吴地当时根艺制作的水平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 苏州博物馆内藏有清代早期的黄杨花几、笔筒,是巧妙利用天然树根形态创造的根雕作品。

上世纪50年代初,苏州文管会曾收集到数堂树根家具,其中一堂树根椅是明末四公子冒辟疆的遗物。苏州昆曲专家顾笃璜先生家藏有一件“郎榆花瓶”,也是明代遗存的根雕精品。

由此可见,根雕艺术在苏州历来受到人们的珍爱。 民国时期,根艺制作和生产日渐衰落,许多艺人改行或转业,根雕技艺到了濒临灭绝的境地。

建国以后,特别是上世纪70年代末,根艺在全国复苏并蓬勃发展,从事根艺创作的人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1980年后,随着苏派盆景的发展繁荣,带动了苏州的“根艺热”,出现了一批从事根艺创作的专家和能手,并相应建立了根艺研究和创作的学术团体——苏州市根雕艺术研究会和苏州市职工根艺研究会,积极开展各项根艺研究的学术、创作和展览活动。

近几年,在根艺创作上发扬吴文化的优秀传统,不断推陈出新,艺术构思不落俗套,造型简洁明快,传神寓意,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产生了一批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根雕艺术作品,如方建庆的《草枯鹰眼疾》、《寒塘弧影》、《寒梅古瓶》、《绣球》,王留根的《真正像》、《升腾》,张克俭的《头像》、《风采》,王良的《婆娑弧影》、《临寒独放》等,都曾获过全国和省级大奖。创作 根艺创作是一项艰苦的劳动,从选材、造型、构思和制作,直到命名,需历时一年半载,甚至更长时间方可完成。

选材是根雕制作的第一步。根雕用材必须选择材质坚硬、木质细腻、木性稳定、不易龟裂变形、不蛀不朽能长久保存的树种,如黄杨、檀木、榉木、柏木、榆木等都是根艺造型的上好材质品种。

被水淤泥淹没或深埋土中的死根,经数百年碳化形成的古老阴沉根木,其质坚几乎接近化石,更是根艺的佳材。 巧雕 根材造型的选择标准可概括为“稀、奇、古、怪”四种类型,此类素材在自然界极为难得。

一般生长在平原或土层较厚山地的树根,因水和养分充足,生长快,木质纤维也较松,难以形成奇特形态。只有生长在恶劣环境中的根材,如背阳生长或悬崖峭壁石缝中,并经雷劈、火烧、蚁蚀、石压、人踩、刀砍而顽强生存下来的树根,由于光照不足缺土少水乏养分,久长不大渐渐变形,年愈久,质愈坚,造型也愈奇崛遒劲,是根艺的理想用材。

根艺创作的构思,必须着眼于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之形,溢自然之美,而一切人为艺术的再创造的痕迹需藏于不露之中。构思中应对根材作多角度的全面观察,反复揣摩,依形度势,深思熟虑后方能定型。

如构思未成熟一时难以立断的根材,可搁置一段时间,常有经过一年半载后方能发现意外的收获。 根雕的制作一般可分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打坯、修官、粗。

6学习根雕需要具备什么条

人类文化的起源和手工造物与对自然材质的利用是从同一个起点上共同发展起来的,火的运用,促进了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进化,劣土技术到砖块的运用,完善了古代建筑的工艺技巧,促进了造物工艺的思想发展,中国古代传统工艺一直是“寓美于用”地表达着每个时代的文化意识工艺巧施,即“工巧”,是传统工艺加工中人们对自然造物手段的能动表现,木工的工具赋予了我国木雕工艺内容题材的广泛与形式的多样,技艺的精湛和雕刻美的旋律显现,同时也带动了根雕工艺的发展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根雕的工巧,多借助于地方木雕的工具,因为根材是木质的,选择工具当然是铲、刨、磨、锉等形制,自然还应准备一些适合于根材制作的专用工具,如下图有好的工具就善于施艺,再加上创作者的审美因素,便可达到好的“工巧”境界。

“因材施艺”是根雕创作者重要的创作技巧,相应的根材使用相当相应的技艺,相应的部位用相应的程序和工具,这样才能制作出优良的作品,所以,正确的创作方法,应该是有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小到微的妙用技巧总之,“工巧”是根雕创作的原则,“材美”是选材的要素,但是只有这两方面是不够的,应该融入自身的创作思想,就是创作者文化的修养、审美的水准以及艺术的造诣。 感谢你的耐心阅读,点击关注,每天收获更多精彩的根雕知识内容,你的点赞、收藏与转发,就是对我最大的认可,期待与你携手共进。

根雕是以树根,或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人物、动物、器物等艺术形象作品。在根雕创作中,大部分是利用根材的天然形态来表现艺术形象,少部分进行人工处理,因此,它又被称为“根的艺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857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12
下一篇2023-07-1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