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粮地产系整体上市卡壳 ?

中粮地产系整体上市卡壳 ?,第1张

11月1日,中粮集团宣布,未来5年,中粮将在全国复制30个大悦城项目。这是继2010年年中以来,中粮集团董事长宁高宁宣布“中粮计划未来5-10年内在全国建设20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后,中粮集团再次加码大悦城的发展规划。

  而此前,中粮地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粮地产”)不断拍卖金融资产,集中精力做主业,却始终未改颓势。早前财政部公告会计违规问题时,中粮地产更是榜上有名,存在资产不实、负债不实和利润不实等问题。尽管时过境迁,中粮地产的资金链问题依然不容乐观。今年3月,宁高宁参加全国“两会”时,更是透露,中粮集团拟分拆房地产业务在香港或内地A股上市,希望今年内能完成该计划。然而,距离年底只有不过一个半月,中粮系的大整合却始终未见端倪。

  然而,因为缺钱,原定去年完成的中粮系旗下资产整合计划,已经逾期一年了还未完成。中粮地产虽然到处拆借,仍然难以缓解资金的渴求。人们担心,为了大悦城的大跃进,中粮的投资额将远超千亿元,这对于资金捉襟见肘的中粮来说,是否有点好高骛远。

  到处拆借难解资金之渴

  出售金融资产、辗转信托融资、频繁委托贷款—中粮地产的融资动作就不曾间断过。

  早在2009年,中粮地产就通过二级市场出售中汇医药、江西铜业、中国宝安、招商银行等公司的股权。值得注意的是,根据2010年年报,中粮地产2010年投资收益比2009年度增长达18943%,主要是因为出售招商银行、招商证券股票收益及收到招商银行、招商证券分红等。

  今年以来,中粮地产已三番抛售招商证券部分股权:1月5日,出售招商证券约1651万股,补充近22亿元流动资金;3月30日,抛售970万股,税后利润达129亿元;9月30日,再次出售逾521万股,获得4000万元税后利润;合计389亿元。

  据时代周报记者统计,截至目前,中粮地产持有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有:招商证券80327112万股,若以11月7日收盘价1225元计算,总价值为984亿元。

  且中粮地产亦持有中国光大银行股份有限公司4835354万股,若以11月7日收盘价302元计算,总价值逾146027万元;中粮地产所持有的金瑞期货经纪有限公司股权亦由10%降至490%。

  不可否认的是,此类投资收益已是中粮地产报表中的一抹亮色。尽管如此,中粮地产高层却多番向时代周报记者强调,“这是中粮集团的既定方针,所持有的非主业资产,包括股票资产和期货资产,都将逐渐处理掉,在适当的时机和价格出售变现”。

  即便如此,中粮地产依旧是大张旗鼓地腾挪资本。10月29日,中粮地产董事会同意向中粮万科假日风景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申请续借2010年8月的部分委托贷款,共计235亿元。

  7月22日,中粮地产董事会同意公司向控股股东中粮集团下属公司(包括上海鹏利置业发展有限公司、上海万良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粮鹏利(成都)实业有限公司、广州侨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德鸿物业发展(深圳)有限公司以及杭州世外桃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申请37亿元委托贷款额度,期限3年。

  与此同时,中粮地产再次向中粮集团连续续借自2008年8月起的2067亿元的委托贷款中的1575亿元,仍旧是用于北京顺义区后沙峪项目的开发与建设。

  至此,不计中粮地产子公司贷款,今年以来,中粮地产委托贷款逾551亿元。

  然而,中粮地产到处拆借来的资金,仍然难以满足其对资金的渴求。

  回溯2010年,中粮地产共斥资6296亿元,在北京、成都、深圳、杭州、沈阳拿下了6幅地块。2011年年初至今,中粮地产仅于10月12日斥资1087亿元连续两次竞得上海两幅地块。另外,在2010年岁末的两个月间,中粮地产还斥资共计1484亿元收购北京中粮万科50%股权、苏源集团江苏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的股权、上海加来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51%的股权。

  其实,以上三项股权收购,是中粮地产自2009年11月20日拟通过配股融资议案收购整合集团旗下住宅开发房地产公司股权,计划融资35亿元。无奈,融资方案至今未能成行,中粮地产不得不自行筹资收购,然而至今,该部分资产尚未收购完毕。

  从20个向30个大跨越

  与近乎捉襟见肘的中粮地产相比较,中粮集团商业旗舰中粮置业却是阔绰很多。

  “我们做第一个西单大悦城,当时北京西城区区委书记林铎已经去了哈尔滨做市长,他刚去一个礼拜,一个晚上很晚给我打电话,说高宁,我在哈尔滨,支持我一下,来这里搞大悦城。”宁高宁毫不讳言。

  11月1日,中粮集团宣布,未来5年,中粮将在全国复制30个大悦城项目。

  而2010年6月23日,中粮置业宣布“中粮集团计划未来5-10年在全国拓展20个大型商业地产项目(即大悦城),总资产达到700亿元规模,占中粮集团总资产的30%”。

  相隔逾一年,宁高宁就超越了自己当初的设想。然而,由此却不难看出宁高宁的商业地产情结。

  “近者悦、远者来。”或许,宁高宁未曾想过,夜读《论语·子路》的灵光一现竟成就了如今这般商业地产版图。

  其实,早在1998年掌舵华润集团之际,宁高宁即在西单夺下大幅土地,希望未来开发商业地产。2003年,在宁高宁的主推下,华润万象城拔地而起,这正是宁高宁仿照东京银座建设运营的一个商业综合体。

  孰料,2005年,一纸批文,宁高宁“空降”中粮集团。承载着宁高宁城市综合体雄心的万象城,不得不戛然而止。彼时,中粮集团在北京已经十年没有开发新的商业地产项目。这意味着,一切必须重新开始。

  如今看来,第一个西单大悦城亦是宁高宁未竟之志的延续。

  据透露,对比2010年的21亿元销售额,2011年,西单大悦城所有租户销售额保守估计应该能达到28亿元,稳步增长的商业份额,令西单大悦城成为中粮地产板块的样板。

  目前,中粮大悦城在以北京、天津为核心的环渤海都市圈的基础上,辐射东北与西南,拓展长三角、珠三角,着力在全国范围内发展更多大悦城品牌城市综合体项目。

  中粮置业常务副总经理韩石此前接受采访时透露,北京西部、南部两地的发展速度较快,加之这两大区域精品购物中心项目稀缺,中粮有意向在这两个区域物色地块。

  截至2011年1月,中粮大悦城在全国范围内已拥有近10个城市综合体项目。未来3年,中粮大悦城将在北京安定门、成都、烟台、深圳,以及天津中粮大道总计有5个项目面世。

  不过,从“未来5-10年20个大悦城”到“未来5年30个大悦城”的大跨越,无疑充满了大跃进的色彩。就在简单数字更迭的背后,却是资本的暗潮迭起:20个大悦城计划规模700亿元,投资额超过600亿元,30个大悦城的投资额将远超过千亿元。

  股权整合所剩日期无几

  时代周报记者发现,在大悦城的扩张路径中,亦可见中粮地产的资金踪迹。

  就在7月22日的中粮地产向集团旗下公司申请37亿元委托贷款时,中粮地产拟将不超过98亿元委托贷款额度划拨给成都悦城实业有限公司。记者查阅“商务高地·宜居武侯”建设重点项目计划表发现,其开发项目则是中粮成都大悦城城市综合体。

  同业竞争的相煎、集团的一弛一张,中粮地产与中粮置业之间若即若离的微妙制衡,在整合未竟之时,还远未终结。

  一个未经证实的消息是,中粮置地将成为中粮集团地产业务的唯一平台,涵盖旗下中粮地产、大悦城购物中心、亚龙湾旅游地产、凯莱酒店等资源,中粮地产以及中粮置业都将被置入。

  按照宁高宁的A+H计划,即保留中粮地产内地A股的上市地位,同时在H股实现整体上市,后者极有可能是A股公司的股东。事实上,这一未来上市公司已有雏形—未来的中粮置地。

  正略钧策管理咨询顾问康桄瑀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大悦城运作模式已经比较成熟,内部管理比较稳定,在这个时机打开内外融资渠道可以快速扩张。现在这个大环境还是比较不利,不过商业地产可以突破,但是要注意节奏。”

  正如中粮相关人士透露,宁高宁经常给中粮集团地产系对标的企业是凯德置地、西蒙等开发商,中粮置地将是极富“分域而治”的凯德色彩或西蒙色彩:持有性的商业物业为主要业务,再到资本市场运作的。这与擅长思考“中粮有多少个业务单元合适?分多少个利润点”的宁高宁逻辑,几乎是不谋而合的。

  其实,目前成立的事业管理部,可以说是中粮置地的前身。

  2010年年底,在宁高宁的主导下,中粮集团组建“地产酒店业务板块”,涵盖集团下属的住宅开发、酒店商业运营、旅游地产运作的所有业务,即中粮地产和中粮置业的所有业务。

  值得注意的是,该业务板块的高层则是由中粮地产与中粮置业的原高管团队交叉构成。其中,中粮置业董事长史焯炜担任该板块总裁,而该业务板块的总经理,则由中粮地产原总经理周政担纲。时至2011年1月4日,周政就任中粮地产董事长。可以说,各就各位。

  按照宁高宁的中粮地产系“三步走”,即人员整合、股权整合、资产整合,第一步的人员整合,已经水到渠成。其中,专司商业物业的中粮集团商业项目推进小组人员已于3月陆续报到,9月全部到位,其中,近1/3来自于中粮地产,负责旗下商业项目的招商、推广和运营等。

  除了商业项目推进小组外,还有住宅营销协调小组,主攻中粮地产和中粮置业两家公司住宅业务,前者是纯住宅项目,后者是大悦城综合体中的住宅项目。

  然而,第二步,股权整合却非一帆风顺。

  值得注意的是,原计划配股融资议案收购整合集团旗下住宅开发房地产公司股权中,尚有苏州苏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90%股权和万科中粮(苏州)置业有限公司49%股权未收购。离上一轮收购,其实已逾一年。

  实际上,这还是尚未完成的“股权整合”。也就是说,距宁高宁翘首以盼的“2011年年底完成”的整合日程,已经所剩无几。

  国信证券房地产行业首席分析师方焱对此则表示:“调控的大背景下,证监会是不会批(中粮集团)赴港上市的。”

  作为中粮集团旗下第10家上市公司,中粮肉食(01610)即将登陆港交所主板。

 智通财经获悉,此次上市,中粮肉食发行9756亿股,其中90%为国际配售,10%为公开辟售,另有15%超额配股权。每股发行价200至265港元,每手1000股,预期11月1日上市。按招股价中位数计算,所得款项净额为2158亿港元。

 从中粮肉食前两天的招股情况来看,虽然国际配售已获足额认购,但是孖展情况并不热烈,19日展仅录得73万港元,20日更是浮现“抽飞”的情况。两日下来,中粮肉食孖展认购累计增至168万港元。

 国际配售与孖展情况的冰火两重天,也从侧面反映了投资者对中粮肉食未来发展的疑虑。

 事实上,在中粮肉食宣布上市后,就绿澍有分析人士对其业绩状况、盈利能力和业绩易受猪肉价格影响等问题提出质疑。甚至有媒体报道指出,先前连亏两年的中粮肉食在中粮集团内部显得越来越鸡肋,此番IPO也是为了尽快让该板块陷入市场,拓宽融资渠道。并且除盈利能力外,该集团旗下的部分养猪场还存在竣工手续不尽整的情况。

 若IPO后,上述质疑若没有得到较好的解决主意,或将成为影响中粮肉食未来业绩的隐忧。

 连亏两年2015年扭亏为盈

 资料显示,中粮肉食旗下的业务包括猪肉业务和国际贸易业务。猪肉业务主要利用垂直整合平台养殖生猪、生产鲜猪肉及肉制品,国际贸易业务主要为寒冻肉及副产品的进口和销售。

 上述两大类业务可细分为生猪养殖、畜肉、肉制品和国际贸易四个分部。中粮肉食自称其垂直整合的业务模式笼罩了猪肉行业价值链——生猪养殖分部生产的生猪大部分供应赠畜肉分部,剩下生猪售予外部客户;畜肉分部向肉制品分部提供生鲜猪肉作为原材料;国际贸易分部进口的寒冻肉类也会向肉制品分部进行对内销售,供后者生产相关产品。

 截至2016年9月19日,中粮肉食在国内共有47个生猪养殖场、2个屠宰加工工程及2个肉制品加工工厂。该集团的肉制品分为“家佳康”和“万威客”两个核心品牌。“家佳康”主要推销小包装生鲜猪肉产品,在华中、华东及华北地区销售。“万威客”主要是高端低温肉制品,在华南和华东地区销售。

 因主营业务大多与猪肉有关,近三年中粮肉食的纯利润受生猪及饲料的价格波动影响,起伏较大。2013至2015年,中粮肉食分辞录得收益3733亿人民币(下同)、3746亿及5056亿,重合年均增长率为164%。

 相较于增长中的收益,利润的表现就显得不尽人意了。招股书透露,2013及2014年,中粮肉食分辞录得亏损24亿和41亿,2015年扭亏为盈录得15亿元纯利。

 中粮肉食表示,2013、2014年的亏损主要是销售渠道拓展产生项目销售开支、生猪价格下跌、生猪业务提升等缘故所致。

 截至2016年4月,中粮肉食录得收益1968亿元,较2015年同期增长43%;录得纯利约465亿,2015年同期则录得166亿元的亏损。

 为上市剥离亏损业务

 2016年前四个月的纯利远超2015年全年,还未上市,中粮肉食就先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就单。

 不仅如此,据智通财经知道,为了让上市后的财务报表更好看,中粮肉食可谓煞费苦心——2016年2月,中粮肉食投资的全资附属公司中粮禽业注册成立。紧继而,中粮肉食将旗下的中粮肉食(宿迁)、中粮肉食养殖(山东)及中粮肉食(山东)各自100%的股权转让赠中粮禽业。4月18日,中粮肉食与群合(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群合(香港)”)订立股权转让协议,将中粮禽业100%股权转让赠群合(香港)。尽成转让后,中粮禽业成为群合(香港)的全资附属公司,不再是中粮肉食的一部分。

 对于抛售上述三家公司,中粮肉食在招股书中解释说,为精简产品供应令集团专心于贯通整条猪肉产业价值链的业务,考虑到禽肉业务的财务占比,集团决心将中粮肉食(宿迁)、中粮肉食养殖(山东)及中粮肉食(山东)淘汰。

 智通财经获得的资料显示,上述被中粮肉食抛售的三家公司在过去三年的盈利状况都表现不佳。招股书披露,2013至2015年,中粮肉食(宿迁)、中粮肉食养殖(山东)及中粮肉食(山东)三家公司下属的生鸡养殖、屠宰及销售业务共录得亏损162亿、6160万及5880万。

 实际上,这也不是中粮肉食唯独一次“抛弃”表现不佳的业务。2014年时集体并入中粮集团的华孚集团旗下的肉食业务此次也未能与中粮肉食集体上市。然而,就在今年3月,曾有媒体报道,华孚集团的肉类业务已并入中粮集团的子公司中粮肉食投资有限公司。

 中粮肉食则在招股书中表示,目前华孚集团的生猪业务由孤立于中粮肉食的管理团队管理,中粮肉食在对华孚猪肉业务进行审查后以为,该业务的资产质素及财务表现不符合集团请求的标准,因此集团决心不向中粮集团收购华孚猪肉业务。

 肉价仍不稳定 易影响业绩

 上市前的整装待发能否帮助中粮肉食潞傍维持盈利它又将面对一个怎样的行业现状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研究报告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猪肉生产及消费市场,2015年猪肉产量及消费量分辞占全球生产及消费市场的492%及502%。我国的猪肉产量预计将以25%的重合年均增长率从2015年的5490万公吨增长至2020年的6220万公吨。猪肉消费量则预计以24%的重合年均增长率从2015年的5570万公吨增长至2020年的6260万公吨。

 随着消费者可支配收入增添、中产阶级群体崛起及饮食习惯相应地更加西化,国内的肉制品消费量也在稳步增长,预计将自2015年的1450万公吨增值2020年的1940万公吨,重合年均增长率为6%,较2010至2015年的数据增添14个百分点。

 消费者需求不断增大对中粮肉食而言无疑是利好消息。但生猪价格通常呈周期性变动,尤其近几年波动幅度较大,或将赠中粮肉食的业绩带来许多不稳定因素。数据显示,国内年度均匀生猪价格由2013年的每公斤1491元下降至2014年的每公斤1319元,之后又上升至2015年的每公斤1523元,2016年4月国内均匀生猪价格进一步上升至每公斤2008元,但8月时又下降至1851元。

 据智通财经知道,生猪价格一方面反映了市场供需变幻,若当年生猪产量增添,均匀生猪价格将随之下降,反之亦然。另一方面,相应价格受到饲料原料的价格、爆发猪疾病或媒体报道猪疾病等多因素影响。而近几年,生猪主要饲料原料玉米的国内均价也在不断波动。

 中粮肉食坦言,集团的经营业绩受到生猪及肉类产品的售价及主要原材料的采购价影响,而集团无法保证能及时将中粮肉食的任何成本增幅所有或部分转嫁赠客户,或者根本不能转嫁,约摸对集团的经营业绩造成重要不利影响。

 盈利能力亟待提高

 从中粮肉食近三年的业绩来看,可以说是亏也肉价、赚也肉价,集体业绩受行业状况影响较大。那么中粮肉食自身的盈利能力在行业内是什么水平

 兴许这一组数据可以说明:2013年至2015年和2016年前四个月,中粮肉食的毛利率分辞为5%、32%、23%和11%。纯利润率方面,因2013和2014年的亏损业绩而录得负值,2015年纯利润率为41%,2016年纯利润率为234%。

 智通财经查询同行业内的双汇和温氏股份的财务数据获悉,2015年,双汇实现营收约447亿,归属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为4256亿,净利润率约为10%。温氏股份的营业收入约为482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约为6205亿,净利润率约为13%。相较之下,同期中粮肉食的纯利润率仅为41%,盈利能力相对较弱。

 有分析人士以为,与其他同行业企业相比,中粮肉食最大的特点是产业链尽全打通。但是全产业链的布局反而降低了各环节效率最大化,同时增添了成本。这也导致中粮肉食的盈利水平低于同行企业。

 对于自身的盈利能力,中粮肉食表示,除生猪价格等行业大环境带来的影响外,影响其盈利能力的另一个主要缘故是业务提升,增添新的生产厂房导致集团产生固定成本及开支,而新生产厂的产量及利用率依然较低,提升产量及降低单位经营开支仍需要一定光阴。并且中粮肉食绝大部分生猪养殖场自2011年开始成立,或正在建设当中。

 随着产能的提升,生猪养殖效率的提高,单位经营开支减少及均匀饲料成本降低,该集团的盈利能力或将得到改善。

 部分养猪场存环保瑕疵 或成隐患

 截至2016年10月9日,中粮肉食有5个在建的新生猪养殖项目,所有预期在2016年底前尽工,预计到年底该集团生猪年产能将提高到约350万头。中粮肉食的目标是到2020年底将年产能扩大至550万头,实现2015至2020年193%的重合年均增长率。

 为实现这一目标,中粮肉食此次集资所得款项的65%(约14亿元)将潞傍用于建新的生猪养殖场及饲料加工厂。

 中粮肉食称,集团以为中国猪肉行业价值链上游,尤其是生猪养殖的发展机会更大,因此,近年来中粮肉食花了较多的精力扩大生猪产能且将潞傍发展生猪养殖业务,进一步强化垂直整合业务模式,以此来提高其维持质量控制及确保食品安全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司旗下的工厂在环保领域存有瑕疵。例如,旗下位于内蒙古赤峰市、河北省张北县、吉林省长岭和江苏省盐城的猪场,投入运营前未办妥环保竣工验收手续,同样赤峰、张北和盐城的猪场还未领取污染物排放允许证。

 此外,该公司亦在东台沿海经济产业区及盐城国家自然保护区附近拥有总年产能35万头的生猪养殖场,目前仍在办理环保竣工验收手续。

 尽管中粮肉食表示,上述不合规事件受行政处罚的约摸性极低。但该集团也在“风险因素”一栏坦言,倘若遭堤湫政处罚,或将对集团的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不利影响。

 如此看来,上市后,中粮肉食既要想着如何提高盈利能力,还要想着保证养猪场建设、运营的合规合法,着实有一番忙碌。

中粮黑龙江酿酒有限公司是中粮集团全资白酒企业(中粮集团白酒板块中唯一全资持有的白酒企业),酒厂位于拥有800余年酿酒历史的金代御酒发源地——松嫩平原中部的肇东市。

中粮酿酒传承百年大规模固态发酵窖池,与金代传世古酒制法,于1943年创建“王家烧锅”商号,1949年收为国有,2002年被华润集团收购,2005年并入中粮集团,更名为中粮黑龙江酿酒有限公司(简称中粮酿酒)。

          北纬45度松嫩平原

      世界粮仓,原粮产地限定

好粮成就好酒,中粮酿酒原料精选自中粮集团优质粮食产区的上等生态有机粮食。中粮酿酒精选北纬45度中国粮仓——松嫩平原上出产的上等生态有机粮食。

  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主要原料是粮食,同一种原料,品种和质量不同,酒质、酒香和出酒率也会大相径庭,中粮酿酒选用优质高粱、上等小麦、大米等为原料,精心酿造而成,酒香自然浓郁飘逸。

    依托中粮集团在粮食产区环节上无可比拟的天然优势,酿酒用粮更为考究、精细,确保每一滴中粮白酒都蕴含无限的自然力量,与尊贵品质。

真粮好酒,品质安全,喝得放心

国标检测和中粮集团抽检构筑品质安全双红线,中粮集团作为中央直属企业,质量安全一直是企业红线不容侵犯。

  中粮集团制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食品安全隐患排查治理指南》等制度,在国标检测之外,中粮集团食品安全部门特设质量抽检制度,由集团质检人员从市场中随机购买产品进行抽检,以双重保障夯实质量安全红线。

中粮酿酒振兴金代古酒酿酒工艺

  时间成就经典,只为成就一瓶醇香浓郁,甘绵适口,回味悠长的好酒。

  中粮酿酒地处世界三大“寒地黑土”之一的黑龙江省肇东市。当地气候温润,拥有酿酒所必备的丰富微生物群。中粮酿酒遵循金代传世古酒制法,历经新鲜富氧空气、生态原粮、陈曲、窖泥的驯化,让亿万有益微生物菌群在传世的生态窖池中持续活跃发酵,时间成就经典,在漫长的酿酒过程,每一轮新投入的粮食与老糟相互融合,混合生香,再经多年窖藏,才能成就一瓶醇香浓郁,甘绵适口,回味悠长的好酒。

  黑龙江肇东地区具有800多年的酿酒历史,金太宗天会八年(1130年)为纪念老狼王金太祖阿骨打“肇基王绩于此,遂建为州”称肇州(今肇东),产生了许多能工巧匠和酿酒大师,精湛的工艺和技术已经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央企正能量,推动中高端白酒进入亲民时代。

  中粮酿酒,拒绝暴利,以同等的价格,超越平级白酒一个档次的决心,让白酒性价比合理回归,同样的价格,喝更好的酒!推动中高端白酒真正进入亲民时代。

  秉承中粮集团“忠于国计、良于民生”理念,中粮酿酒根据中粮集团白酒板块的品牌部署,复兴拥有辉煌历史的“忠良”、“东方春”“老古坊”等名酒品牌,加速推进民生白酒战略落地,深化全国市场布局。

业务范围不同,伊利地位较高。

1、业务范围不同。中粮集团是一家拥有多元化业务的大型企业集团,其主要业务涉及食品、农业、物流等领域。而利集团则是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两者业务范围和定位上并不相同,导致不收购。

2、伊利地位较高。伊利集团则是中国最大的乳制品生产企业之一,拥有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地位,导致中粮不收购该公司。

每日粮油收到的最新消息显示,日前我国商务部门发布中巴高委会第六次会议成果清单,其中对于玉米、豆粕及花生等大宗商品贸易市场有所推进。

根据清单内容,我国海关目前已经与巴西农业部门正式签署《巴西玉米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巴西花生输华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正在积极推进《巴西大豆蛋白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和《巴西豆粕植物检疫要求议定书》等协议文件。

这表明,我国对巴西玉米、花生、豆粕的进口正在逐渐打开。

收藏我们的朋友会清楚,我国粮食进口虽然高达16亿吨,位居全球第一的位置,但进口粮食的来源地却相对集中,特别是单个品种的进口方面,主要集中在少数一到两个国家。

以大豆为例,去年进口的9600多万吨的大豆中,有9000多万吨都是来自巴西和美国。

而近年来,随着我国玉米进口数量的增加,这种趋势也开始在玉米市场蔓延。

来自海关的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玉米进口总量总计达到2800多万吨,其中95%以上来自美国和乌克兰。

但众所周知,今年因为俄乌冲突,导致我国采购自乌克兰的一些玉米运输方面存在风险,在四月份的到港数据中,来自乌克兰的玉米数量约为70万吨,较一季度400万吨的水平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

但在全球市场,玉米出口并不仅仅之一美国和乌克兰,巴西是长期位居第三位的玉米出口国,而在最新的美国农业部报告中,更是将巴西玉米出口提升至4450万吨,一举超越阿根廷,成为全球第二大的玉米出口国。

实际上,了解我国粮食进口市场格局的朋友也会清楚,自我国中粮收购来宝农业、尼德拉之后,在全球粮食贸易中的布局开始加速,而南美市场则是中粮国际国际贸易业务中的核心。

资料显示,巴西目前是中粮海外投资布局最多的国家之一。

其中,中粮旗下负责农粮业务的唯一海外统一采购、调配、投资和发展平台中粮国际在巴西拥有较大的粮源掌控及中转物流能力,拥有2家大豆压榨厂、4家糖厂、1家转运站、2个码头、12座筒仓,总投资规模近50亿美元。

此次中巴相关协议的推进,也将进一步扩宽中粮国际的贸易渠道,为维护我国粮食供应安全提供重要保障。

截至2021年1月20日,并没有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被外资收购的相关消息对外进行公开报道。中粮集团和鲁花集团的相关介绍具体如下:

中粮集团属于世界500强企业,中国最大的粮油食品企业,中央企业,也是中国领先的农产品、食品领域多元化产品和服务供应商,致力于打造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粮油食品企业,建设全服务链的城市综合体。

中粮集团利用不断再生的自然资源为人类提供营养健康的食品、高品质的生活空间及生活服务,贡献于民众生活的富足和社会的稳定。

鲁花集团的主要产品有鲁花牌5S压榨一级花生油、剥壳压榨葵花仁油、芝麻香油、酿造酱油、酿造糯米香醋、矿泉水、FD食品等产品。鲁花经过多年的积累与发展,现已形成科技、品牌、营销网络、规模四大优势。

扩展资料:

中粮集团的掐他介绍:

中粮集团从粮油食品贸易、加工起步,产业链条不断延伸至种植养殖、物流储运、食品原料加工、生物质能源、品牌食品生产销售以及地产酒店、金融服务等领域,在各个环节上打造核心竞争能力,为利益相关者创造最大化价值,并以此回报全体客户、股东和员工。

中粮不断加强与全球业务伙伴在农产品、粮油食品、番茄果蔬、饮料、酒业、糖业、饲料、肉食以及生物质能源、地产酒店、金融等领域的广泛合作。凭借其良好的经营业绩,中粮持续名列美国《财富》杂志全球企业500强,居中国食品工业百强之首。

-中粮集团有限公司

-鲁花集团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313128.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07
下一篇2023-12-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