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团年饭一般是什么时候吃

家里的团年饭一般是什么时候吃,第1张

一般情况下来说,家里的团年饭都是大年三十,初一前一天晚上除夕吃的,大家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的一顿晚饭,所以叫做团年饭。

正确使用词语对不同的节日,进行详细的描述和精准的表达,才可以让大家能够清晰的理解他的具体情况和细节。

正确使用词语需要注意辨析以下几点: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与特长

;“发现”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3.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无论是不是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年夜饭寓意一家人团团圆圆。

年夜饭有哪些寓意好的食谱

饺子,除夕夜,十二点钟声敲响,就开始吃饺子,因此时正是子时,取其新旧交替,子时来临之意。

馄饨,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地才有了宇宙四方。

年糕,年糕又称“年年糕”,与“年年高”谐音,寓意人们的工作、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1、北京除夕夜品八宝饭讨彩头。八宝饭是北京的特产,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将糯米蒸熟后,与白糖、猪油和开水和匀。蜜枣等放入碗内时,排列成图案,中间豆沙及桂花,再铺上糯米饭,塌平,入上笼蒸一小时,食时铲出就好了。各地的配方大同小异,基本上糯米、糖、油、桂花、红枣、薏米、莲子、桂圆、等。相传,民间除夕夜品八宝饭是图个吉祥如意,讨个八的彩头。

2、辽宁难忘农村的血肠。血肠是辽宁人的特产,在辽宁农村,一到农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血肠是绝对不能少的。血肠除了自家吃,热情的主人还会把灌好的血肠分给客人带回家。

3、黑龙江吃带硬币饺子交好运。过年吃饺子是北方人的习俗。大年三十晚上辞旧迎新,一定要吃饺子,但黑龙江人还要在饺子中包上几个带有硬币的,谁吃到了这样的饺子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4、吉林年夜饭后吃冻梨。由于东北天气寒冷,一些水果冻过之后,就另有一番滋味。最常见的是冰梨和冻柿子。据了解,最纯正的是冻秋梨,在吉林有一种梨叫秋梨,这种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就把这种梨采摘下来直接放在树下,盖上一层树叶,经过冰冻之后的秋梨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冻梨在吃之前要放在水里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5、湖北传统风味“吉祥如意宴”。湖北人对吃饭颇有讲究,其特点是无丸不成席、无鱼不成席、无汤不成席。极具湖北传统风味的团年饭当属“吉祥如意宴”

6、山西吃鱼说鱼吃余剩。农历十二月三十日,俗称过年,一般与初一春节连过,民间视为最重要的节日。此日,人们早起,换桃符、贴门画对联。年饭或在中午,或在晚上。饭前设香案,上列猪头、酒菜,果品祭祖。年饭尽其所有,尽其所好。吃饭时,指点菜肴说吉利话,如吃鱼说鱼吃余剩,吃豆腐说豆腐都富,吃猪肠说肠吃常有,吃猪舌头说“吃赚头”等,以期来年兴旺发达。

7、福建一碗长寿面寓意寿长百年。福州人素有吃长寿面的习惯,每当除夕这一天,许多家庭在吃年夜饭前都要来一碗长寿面,寓意寿长百年。

相传这一习俗始于汉武帝时期,那个时候的人信奉“人脸人中长,寿命长”的说法,而脸即面,“脸长即面长”,于是人们就借用长长的面条来祝福长寿。渐渐地,这一过年习俗还演化成为生日吃面条的习惯。

除夕。

一般来说,年夜饭是在年尾的最后一天吃,也就是除夕这一天。年夜饭大多是在除夕的下午四点到八点之间,基本上人们从中午的时候就会开始准备年夜饭。年夜饭主要源于古时候的年终祭祀仪式,人们会在吃年夜饭之前祭拜神灵与祖先,等到祭拜仪式完毕之后就会开始吃年夜饭。

年夜饭,又称年晚饭、团年饭、团圆饭等,特指年尾除夕(春节前一天)的阖家聚餐。在外工作的人都会在除夕来临之前回老家和家人团聚。中国人的年夜饭是家人的团圆聚餐,这顿饭是年尾对一家人来说最重要的一顿晚餐。年夜饭是每年新年前的重头戏。

鱼香肉丝所需材料:猪里脊肉半斤、水发木耳1小碗、胡萝卜半根、尖椒2个、油盐适量、泡椒1汤匙、葱1段、姜2片、大蒜2瓣、白糖1汤匙、淀粉15汤匙、米醋2汤匙、酱油2汤匙、料酒半汤匙、鸡精1茶匙、

做法步骤:

1准备好所需材料,木耳要提前泡发、胡萝卜去皮洗净,尖椒洗净去蒂去籽,猪肉选用里脊肉,吃着口感比较嫩。

2木耳,胡萝卜尖椒都切成丝,葱姜蒜切末,泡椒切末。

3把里脊肉切成丝,加入料酒,少许盐,半勺淀粉,抓匀,腌制10分钟,肉丝加入淀粉和料酒腌制,这样做出的肉丝吃着口感嫩,没有腥味。

4下面来调鱼香汁,鱼香汁比例:鱼香汁要调好,首先准备两个勺,一大一小刚刚好。白糖、淀粉一大勺,醋和酱油两大勺,只有鸡精一小勺,最后加水三大勺,六种配料记得清,保证鱼香味道好。

5锅内加入油烧热,温油下入肉丝,把肉丝迅速拨散开,将肉丝翻炒至颜色变白,将肉丝盛出待用。

6锅内再添加少许油,下入泡椒碎,小火炒至出红油,再下入葱姜蒜末炒香。

7下入胡萝卜丝、尖椒丝、木耳丝,一起翻炒,将几种蔬菜炒至颜色变深,变软。

8下入肉丝翻炒均匀,淋入调好的鱼香汁,大火翻炒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即可。

肉末豆腐所需材料:北豆腐1块、猪肉100克、尖椒1个、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大蒜2瓣、红烧酱油半汤匙、生抽1汤匙、鸡精1茶匙、料酒1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准备好所需材料,猪肉选五花肉,或者带点肥肉的猪肉,味道更好。豆腐选用北豆腐,北豆腐就是老豆腐,不容易碎。

2把豆腐切成小块。

3猪肉剁成末,尖椒切成丁,葱切葱花,姜切末,大蒜切片。

4锅内加入水烧开,加入少许盐,下入豆腐焯水,水开后煮2-3分钟,将豆腐盛出待用。豆腐焯下水可以去除豆腥味,加些盐,豆腐不容易碎。

5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葱姜蒜爆香,再下入肉末翻炒,将肉末翻炒至颜色变白。

6淋入红烧酱油,生抽,料酒,把肉末翻炒上色。料酒可以去除猪肉的腥味。

7下入豆腐块,加入少许水,再加入盐,鸡精,烧开,把豆腐烧制入味1-2分钟。

8加入尖椒丁,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好吃下饭的家常肉末豆腐就做好了。

家常麻辣豆腐所需材料:豆腐1块、猪肉100克、油盐适量、葱1段、姜1片、大蒜2瓣、郫县豆瓣酱1汤匙、生抽1汤匙、白糖少许、花椒面1茶匙、料酒半汤匙、水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豆腐先切成15厘米厚的片,再切成15厘米左右见方的块。

2猪肉切成末,葱切葱花,姜切末,大蒜切末。把郫县豆瓣酱剁一下,这样炒出油的颜色更红一些。

3锅内加入水烧开,加入少许盐,下入豆腐焯水,水开后煮2-3分钟,把豆腐捞出,放到冷水中投凉,捞出沥净水分,豆腐焯水可以去除豆腥味,焯水时,在水中加入盐,豆腐烧制时就不容易碎,做出的豆腐形状完整,有卖相。

4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葱花,姜末,蒜片爆香,再下入肉末煸炒,将肉末煸炒至颜色变白。

5将肉末拨至一边,下入郫县豆瓣酱小火炒制,炒出红油,炒出香味,再把肉末和豆瓣酱一起翻炒均匀。

6淋入半碗水,再加入生抽,白糖,少许盐,料酒。

7下入豆腐,大火烧开,转中小火烧制入味2-3分钟,淋入适量的水淀粉勾芡,大火加热至汤汁变得黏稠,关火,盛出装盘,撒上花椒面和葱花即可,一盘色香味俱全的麻辣豆腐就做好了。

青椒炒肉丝所需材料:青椒2个、猪肉150克、油盐适量、葱1段、姜2片、大蒜1瓣、料酒半汤匙、生抽2汤匙、白胡椒粉半茶匙、淀粉适量、

做法步骤:

1把青椒去蒂去籽,切成粗丝。

2葱切葱花,姜切丝,大蒜切成片,猪肉切成丝,放在碗内,加入料酒、白胡椒粉抓匀,再加入淀粉,少许水,抓匀,给肉丝上浆,这样炒出的肉丝,吃着不腥,滑嫩不柴。

3锅内加入油烧热,下入肉丝翻炒,将肉丝炒制颜色变白,将肉丝盛出待用。

4锅内再添加少许油,下入葱花,姜丝,蒜片爆香,下入青椒丝大火翻炒1-2分钟。

5下入肉丝,加入盐和生抽,大火翻炒1-2分钟,关火盛出装盘即可,一盘好吃下饭的青椒炒肉丝就做好了。

年夜饭又称团圆饭。

是农历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一餐。这一天人们准备除旧迎新,一家相聚,共进丰盛晚餐。家人们忙碌一整年,往往只有在年夜饭的时候才能够聚在一起分享过去这一年的工作、生活。

一年一度的团圆饭表现出中华民族家庭成员的互敬互爱,这种互敬互爱使一家人之间的关系更为亲密。新年里,晒晒家里的新春气息,与家人一起共进年夜饭。

年夜饭上的美食

1、脚踏糕在年夜饭上,脚踏糕是不可缺少的一道美食。南方的脚踏糕是用糯米粉制作的,非常的大,吃的时候把它切成片,放在油锅里面炸,蘸着糖吃。或者直接把糕切片后放在油锅里面,加入酱油,白糖,味精炒着吃,味道是非常不错的。

2、爆鱼爆鱼是用青鱼切成块后放入油锅当中炸酥,然后浸泡在汤汁里面,外酥里嫩汁水多,特别好吃。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这一道菜肴也是相当受欢迎的。

3、羊肉冬天是吃羊肉的季节,所以在年夜饭的餐桌上自然也要准备美味的羊肉。羊肉可以和萝卜放在一起炖汤,可以红烧,还可以做成烤羊肉,不管哪种烹制方法都是十分鲜美的。当然羊肉还可以制作成羊肉馅料,包饺子或者包馄饨都是可以的。

我国人民有过除夕的习惯。大年三十从年夜饭开始。这顿晚餐要慢慢吃,晚餐要在元宵时间举行。有些家庭不得不吃到深夜。据宋巴《荆楚岁时记》年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期,有年夜饭的习俗。

守年夜饭的习俗,既是对过去岁月如水的珍惜,也是对即将到来的新年的期盼。古人在一首诗《守岁》中写道:‘邀阿荣家守岁,烛火红洒碧沙;‘三十六年过去了,今夜我怀念我的时光。’爱惜光阴是人之常情,所以大诗人苏轼写了《守岁》句:‘明年无一年,愁废;今晚尽力吧,年轻人还能夸!由此可见除夕的积极意义。

三十岁,俗称‘熬年’。为什么叫‘忍年’呢?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代代相传:在古代,有一个凶猛的怪物分散在山区和森林中,人们称他们为年。‘年’外表狰狞,本性凶残。它只吃鸟、动物和介壳虫。它每天都在变味道,从磕头虫到活人,让人谈年色变。慢慢地,人们掌握了‘年’的活动规律。原来,它每隔365天就会赶到人们居住集中的社区去品尝新鲜的食物。而且天黑以后来来去去,黎明时公鸡一叫,它们就回山里去了。当'过年'的日子定下来后,男男女女就把这个可怕的夜晚当成了'除夕',想出了一整套'年夜饭'的方法:每天晚上,每家每户都提前做好晚饭,关好火,把炉子打扫干净,然后把所有的鸡圈和牛棚都捆好,然后封好家门,躲在屋里吃'年夜饭'——因为这顿晚饭很凶。吃完饭,谁也不敢睡,挤在一起聊天壮胆。

天快黑了,年跳出了深山老林,摸到了人住的村子。只见家家户户的家门紧闭,门前堆着芝麻杆,街上却不见一个人。经过半个晚上的‘年’,我一无所获,只好嚼些芝麻秆充饥。过了一会儿,公鸡叫了,这些残忍愚蠢的怪物只好怏怏而归。熬过“除夕”的人喜出望外。他们要感谢天地之祖的保佑,祝贺对方没有被‘过年’吃掉,打开大门放鞭炮,还要去见邻居和亲戚祝贺人们见面时互相鞠躬,互相祝贺,庆幸自己没有被年兽吃掉。过了许多年,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人们放松了对年兽的警惕。有一年的三十号晚上,年兽突然跳进了江南的一个村子里。村民们都快被年兽吃光了,只有一对红帘红衣的新婚夫妇安然无恙。还有几个孩子气的人在院子里点了一堆竹子玩。火是红色的,竹子燃烧后‘啪’的一声。年兽转到这里,一见火起,掉头就逃。从此,人们知道年兽怕红,怕光,怕噪音。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贴红纸,穿红袍,挂红灯,敲锣打鼓,放鞭炮,年兽就不敢再来了。在《诗经小雅庭燎》篇中,有‘燃庭之光’的记载。所谓的“亭寮”是用竹竿之类的东西制成的火炬。竹竿燃烧后,竹节内的空气膨胀,竹腔爆裂,发出爆裂声,这就是‘鞭炮’的由来。但有些地方村民不知道年兽怕红,经常被年兽吃掉。后来,它传到了天上的魏紫,他决心为了拯救人类而消灭年兽。有一年年兽出来,用火球把它打倒,然后用粗链子锁在一根石柱上。从此每逢过年,人们总要烧香请紫微星来下界保平安。

这种现象逐渐成为‘大年初一’和‘大年初一’的习俗,不断流传下来。‘大年初一’的习俗内容丰富,通常的顺序是:‘先拜天地,后拜祖先,再拜高堂,再出门拜亲友。还有各种讲究,比如第一天走亲戚,第二天走亲戚,第三天走亲戚等等,一直到正月十五。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1071953.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9-07
下一篇2023-09-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