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电影的影评~~100分找原创!!!

《半生缘》电影的影评~~100分找原创!!!,第1张

十八载过后春如旧

比起好评连连的**和收拾甚佳的电视剧《半生缘》,我更偏爱那部原来曾叫《十八春》的小说。

所谓这半生的一个缘字,最后也终是不免了了的凄婉结局。若说错肩而过的几对人儿,分明是有缘无份。

时光荏苒,在要与不要的选择中挣扎十几年,感情便一沉再沉,变作了平静河面下的汹涌流沙。但只等稍不留神,这一生的隐忍苦痛和哀伤就出来翻江倒海一回。

人是矛盾到不能再矛盾的动物。一边怀恋着过往的温情,声声断断地念着青春华年,另一边流连着膝下的半童,支支吾吾地舍不得眼下长久的安宁。

世钧与曼祯,叔惠与翠芝,还有豫谨与曼璐,那些恋爱都全然没有轰轰烈烈,甚至过于平淡和暗哑。然而短短的篇幅发展下来,竟也千回百转,几番错过的遗憾累加而成的巨大落寞,无疑使人更盼梳理清那幽幽曲径的走向,却不晓得这兜兜转转之后,终点才看见最广阔久远的苍凉。

爱与错过,如同两条平行线,你走在这一面,我走在那一面,以为并肩却远隔天涯无边。莫说相爱,曼璐与曼祯这对共生的姐妹,也同样一个当是百般安稳的归宿,另一个却看不入眼。抛开世钧与曼祯的数度失之交臂不提,那叔惠和翠芝仅隔着一桌之遥时,照例脱不开背后友情与家庭的负累,对面不敢说爱。而豫谨离开了曼璐,又得不到曼祯的爱,即便终是找到个可疼惜的女子,仍失去了。曼璐更是如此,一生苦苦挣扎,到底丢了爱人圈不住男人,连最亲的妹妹也恨透自己,凄然离世。

这些在缘字上纠缠不清的人们,没有一个幸福结局,没有一个真正遂了所愿。

所谓人生,大致也就如此吧?

直到某天,眼瞧着从前爱得心碎的那个人从身边走开去,从此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说到底,电视剧总是由对白撑起的场面,可这般平淡清远的情感河流又岂是絮絮叨叨能说得清?反而是无声的默默相对,隔了十年八载的时光之后,曼祯能对世钧说的不还是只有一句:我们回不去了……

也许对于曾经爱过的那个人,等上个十八春,也不外是为了最后说一句保重。

只有真正地告别过,那些记忆、那段时光,才肯在生命中淡去,才是个完满的Ending。

至于欢欣抑或是哀愁,自己明白。

1、故事发生在三十年代温婉、凄迷的旧上海。顾曼桢、许叔惠、沈世钧三人同在一个纺织厂工作,曼桢个性温柔坚强,叔惠开朗活泼,在相处中,曼桢与温和敦厚的世钧相爱了。曼桢的姐姐曼璐为照料全家老小7人,十七岁时离开初恋情人豫谨开始了舞女生涯,但家人并不能真正理解曼璐,认为她丢尽了家人颜面。如今曼璐年华老去,为了后半生有所依靠,决定嫁一个靠得住的人,这个人就是祝鸿才。从此,维护“祝太太”这个名分成了她最重要的生活支柱。

2、世钧与曼桢的爱情也受到了世钧母亲的极力反对。沈母一直希望世钧能与青梅竹马的南京名门石家**石翠芝结合,不料与世钧同来南京的叔惠却与石翠芝相爱,但由于石母的门第之见,叔惠伤心之余出国留学!婚后的祝鸿才原形毕露,花天酒地,曼璐为保住名分,决定生一个孩子来留住祝鸿才,然而以往的多次堕胎使她有心无力,觉察到丈夫看上了妹妹曼桢后,曼璐策划出一条姐妹共伺一夫的毒计。懦弱的顾母默许了曼璐的做法,趁世钧回南京之际,祝鸿才强暴了曼桢。

3、从南京回来的世钧从顾母处听说曼桢嫁给了豫谨,郁闷中接受了与石翠芝的婚姻,而备受凌辱的曼桢在生下一个男孩后终于逃离祝公馆,去了一个小地方教书。曼璐积郁成病,不久于人世,曼桢为照顾亲生骨肉又回到祝鸿才身边,和平生最痛恨的男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十八年一晃而过,世钧与曼桢又在上海重逢,然而世事沧桑,二人恍若隔世,都知道已经无法回到过去,人生就是如此。

什么是缘分已尽?是决绝的分道扬镳?是心里再也没有了他的位置?还是你们之间已再无爱情可言?我赞同曼桢的回答:我们再也回不去了。

情虽在,但缘已尽,于是我们回不到过去了。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给了曼桢与世钧一辈子的深情,却只给了他们半生的缘分,剩下的半生,她们之间,只有回不去的曾经。

曼桢与世钧,曼璐和豫瑾,翠芝同叔惠,就连世钧的父母,曼桢的父母,谁人不是空有一世情,怎奈只有半生缘。兜兜转转,哪里还能回到当初?不是不爱,是爱着又如何。被种种东西牵绊的我们,等到再相遇,只能空叹: 我们回不去了 。

我曾因曼璐为笼络一个祝鸿才,为保住家庭地位,竟牺牲了自己的亲妹妹,而将曼璐恨得牙痒痒。可是随着渐渐长大才明白,其实曼璐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她又何其容易,难道因为长姐的身份,她就要放弃所爱,牺牲自己,去为家人挣口吃的?她不是天生就肩负着这样的责任,她却这么做了。

起初的曼璐是大义而善良的,但将人性琢磨的透彻的张爱玲知道,当嫉妒的黑血冒上心头时,亲人也会变成嗜血的恶魔。我可以将你培养成一个纯美的大学生,也可以将你变成一个被你不怎么喜欢的男人玷污了的脏女人。

我曾以为是曼璐拆散了曼桢和世钧,后来才明白,其实所有的分开,都是必然。

年少时的我们,觉得谈钱的感情都不是真爱,长大后才明白,人生原来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

热恋中的我们,觉得以五花八门的理由分开的人,都是爱的不够深,经历了分手才知道,人间原来有那么多的无能为力。

我们不顾一切的去爱,会付出冲动的代价;我们为了道义和责任去坚守一段苟延残喘的婚姻,要忍受爱而不得的憋屈。 人生啊,哪来的那么多的圆满,我们一辈子不过是在努力弥补和减少遗憾罢了!

“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曼桢写下这段话的时候,就将自己一生的爱,都交付给了世钧,怎奈她,同他只有半生的缘分。

曼桢的一生都在等待,也被所等待的辜负了一生。

年少时,曼桢想等着自己将来大学毕业了,担起养家的责任,不料工作后,只能拿着微薄的工资,即便她同时做几份工作,家里的日子也依旧过的捉襟见肘。

遇到世钧后,曼桢想等弟弟妹妹长大了,在同世钧结婚,但没想到被姐姐姐夫囚禁。被姐夫霸王硬上弓之后,曼桢给那个她无比讨厌的男人生了一个孩子。“我爱他,我愿意为他生个孩子。”想到这句话,更觉得曼桢的憋屈和可怜。

被关在姐姐的大别墅了,曼桢像一只被囚禁的小鸟,她渴望飞出来,她等待着她的世钧来还她自由。她终是没等到那个她期盼的人,生了孩子,在临床的产妇的帮助下逃离姐姐姐夫的魔爪之后,拖着虚弱的身体,却得知了世钧结婚的消息。曼桢没看到雨后彩虹,却迎来了晴天霹雳。

曼桢后来过着浑浑噩噩、忍辱负重的日子,但她一直等着世钧的出现。世钧出现了,她们却真正的永远分开了。不见时,我可以想你,我可以在心里将你念叨千万遍,将我的爱全都给你,因为我从未给你说过分手,那你就还是我的人。见了,都不是曾经的模样了,被生活牵绊的彼此,只剩下了爱而不得。

世钧,终是辜负了那个承诺要永远等她的曼桢。生活,亦是一次次地辜负了对它爱的深沉的曼桢。

曼桢所等待的东西一直都很纯粹,可她从来都没法纯粹。

曼桢只是想要一个爱她的人,一个有奔头的家。但是她在一个复杂的家庭中长大,她没法简简单单的去爱世钧,也不可能只为自己打着想,她得考虑姐姐的舞女身份,她得负责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度,她等不到世钧,是必然,而不仅仅是被姐姐所害。

等待,每次都心怀期望的等待,即便每次都因等待而遍体鳞伤,但还是要继续等下去,这是曼桢,也是每个不屈不挠的我们。 明知道会失望,但我们仍要心怀期望的等待,万一下个路口,会柳暗花明呢? 万一我们遇见的那个沈世钧,他不是一杯温吞水,他给予我们轰轰烈烈的爱,可以融化囚禁我们的冰屋呢?

“但是翠芝总觉得他对她也不过如此,所以她的结论是他这人天生的一种温吞水脾气。世钧自己也是这样想。”温吞水,不冷不热的水,有着温吞水性格的世钧,爱没那么浓烈,讨厌也没那么彻底。

淑慧的母亲曾以为,世钧抢了淑慧的女朋友曼桢,曼桢于是向世钧开玩笑道:“幸而叔惠不喜欢我,不然你就一声不响,走得远远的了。我永远也不会知道是怎么回事。”曼桢太了解世钧的性格了,世钧就是一杯温吞水,不然的话,他也不会永失曼桢。

世钧曾将曼桢视为自己最爱的女人,也曾无比讨厌翠芝,但世钧最后和翠芝结婚了。

曼桢和世钧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人,曼桢爱世钧,爱的赤诚热烈,她之所以会和祝鸿才结婚,和世钧选择与翠芝结婚的原因完全不一样。

曼桢一来被世钧结婚的事实打击到了,二来不忍心孩子受欺负,曼桢结婚时是心灰意冷的,对她而言,爱的人不能成为枕边人,那枕边后来躺的是谁,其实已不大重要了。

而世钧结婚,很随意,甚至有很大赌气的成分,让你和豫瑾结婚,那好吧,我也要结婚,我还要和一个我曾讨厌的女人结婚。有着温吞水性格的他,连去求证曼桢是否已婚,都没有信心,都觉得多余。

最后,曼桢还是和祝鸿才离婚了。但是世钧,他知道她不爱翠芝,但两个孩子,足已让世钧的人紧紧跟着翠芝。

是世钧的温吞水般的性格,让他真正的永失了所爱。他听到曼桢和豫瑾结婚的消息,不去求证;他拿到曼桢的戒指,就对曼露说的话信以为真;他知道自己不爱翠芝,还能一直将就着生活。如果有那么一刻,他能够勇敢一次,曼桢也不会等了他半生,他却让曼桢失望了一生。

最初的曼桢,像一杯沸水,对生活、对爱情,她都充满了热情。得知世钧结婚之后,她这杯沸水,和她的心一起,瞬间冷到了冰点,而祝鸿才是将她的冷体会的最深的那个人,他也最该去承受她的冷。

“她扶着窗台爬起来,窗棂上的破玻璃成为锯齿形,像尖刀山似的。窗外是花园,冬天的草皮地光秃秃的,特别显得辽阔。四面围着高墙,她从来没注意到那围墙有这样高。”曼桢站在曼璐家窗前,她盯着高高的围墙,想念着围墙外面的世钧,但是横亘在世钧与曼桢中间的,远远不止这一堵墙。

两人之间的高墙,有双方的家人筑起的,有两人自身建起的,也有社会赋予的 。

曼桢年少丧父,家里的吃穿用度全靠做舞女的姐姐来维继,而世钧是个富家少爷,世钧的父亲一眼就看出来曼桢长得像自己玩过的舞女曼璐,世钧的母亲也甚是看不起曼桢,更是将曼桢写给世钧的信偷偷烧毁,而曼桢家里面,则更希望曼桢嫁给豫瑾。在双父母那里,都为两人筑起了高高的墙。

知道曼桢被姐夫祝鸿才强暴之后,曼桢的母亲说:“这种事怎么能嚷嚷出去,自己也没脸哪。”在母亲那里,一家人的脸面,比曼桢的幸福重要的多。曼璐许诺母亲,将来要给大弟弟谋个好前程之后,母亲于是彻底打消了了给曼桢讨回公道的念头。她是曼桢悲剧人生的推手,将曼桢推入了无底深渊。

在我们的生活中,两个人要走到一起,每个人都要越过无数堵墙,如果有缘,这些墙,他们都能越过去,最终走到一起。如果无缘,就会像世钧和曼桢一样,一个在墙里,一个在墙外,念念不忘却不能相爱与相处。

家人、环境等会有意无意的给很多相爱的人,建造出很多横亘在彼此中间的高墙,如果爱,不妨勇敢一点,越过高墙,带着你爱的人回家。

一个回不到过去的现在

“她一直知道的。是她说的,他们回不去了。他现在才明白为什么今天老是那么迷惘,他是跟时间在挣扎。从前最后一次见面,至少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天从这里走出去,却是永别了,清清楚楚,就跟死了的一样。”

曼桢最终等到了世均,但世钧已不再是她心心念念的模样,他们回不去了。

他们之间,无数次的幻想过彼此再见面的场景,虽然都知道再见不会是当初的模样了,但毕竟心里还存有想见的念想,可自此一别,他们,就再也没有可能了。

我们当初爱的轰轰烈烈,可如今,我们连在心里想见彼此都不能够了。孩子的一句爸爸,一声妈妈,都可能让我们对心里的念想惭愧良久。

生者永别,爱者分离,对于爱的难舍难分的人们来说,该是这世间最痛苦的事了吧!

曼桢与世钧之间,已被这样那样的人,这样那样的事,竖起了层层高墙,这些穿不过去的墙,一些墙昨天让他们没能在一起,一些墙让他们今天无法回到过去。

我一直都爱你,可我们就是没能在一起。我一直都在等你,可是我们回不去了。

不是他们懦弱,试问我们有多少人,可以挣脱藩篱,爱的义无反顾,爱的坦坦荡荡?

有的时候,我觉得擦肩而过,其实也挺好。

我早上起来,蓬头垢面的邋遢模样你没见过;我做饭时,被油烟熏呛的狼狈模样你没见过;我老了,皱纹丛生的丑陋模样你没见过。你一直爱者最美年华里那个最美丽可爱的我,多好 !

你经常是加班,忙的忽略我的焦灼模样我没见过:你不停我话,让自己的臭袜子臭鞋子满天飞的脏乱模样我没见过;你老了,用漏风的嘴向我唠叨着的苍老模样我没见过。我一直爱者最美年华里那个最阳光帅气的你,多好 !

其实,我知道,不管我多丑多老,你都不会嫌弃。不管你多忙多累,都会将我放在心上。所有的也挺好,只不过是我们越不过那一堵堵迫使我们分离的高墙,用来安慰自己话语而已。

没能和那个最爱的人相伴终生,我们终究是会遗憾终生的。

怎奈情深缘浅,空留遗憾。

兜兜转转,我们终究是回不去了。

我们回不去的时候,其实才是缘分已尽的时候。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来说,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功夫,这几年里面却经历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张爱玲喜欢写悲剧,所以开头就已经平平淡淡地交代出了结局,之后的所有文字其实都是在揭开这个伤疤。但是因为她写的太大方稳重,我都没有意识到这个故事已经是板上钉钉的悲剧,也不明白什么叫“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曼桢问世钧,他是什么时候喜欢她的。他当然回答说“第一次见你的时候。”说那个话的时候是在那样一种心醉的情况下,简直什么都可以相信,自己当然绝对相信那不是谎话。其实他到底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见她的,根本就记不清了。

以旁观者身份叙写一份感情的时候,永远是理性冷静的。这与那个身处爱情旋涡中,愿意低到尘埃里的张爱玲是截然不同的。之后的故事,就在张爱玲细腻的叙述里铺展开来。

张花了很多笔墨写生活中的细节、写两个主角的家庭、写叔惠、翠芝、曼璐、鸿才,却迟迟不写两个主角之间的浪漫。仿佛总是在细化填充两岸的景色,却不着墨于中间江流要如何流淌、又要去往何方。

“曼桢有一个习惯,她一旦拥有一件东西,她就会越看越好,只有此物最好”。所以温暖和煦的世钧哪怕不够果断勇敢,在曼桢眼里却是最好的。曼桢本来是一个世故的人,有时却又显得那样天真,有时候又羞涩得过分。这样的矛盾在世钧看来也是因为对自己的喜欢。

恋爱中的世钧和曼桢就和我们中间普通的情侣一样,过着自己的小日子,丝毫没有主角的样子。善于遣词造句的张爱玲也没有给恋爱中的他们安排热烈的情话。只有到感情最浓烈的时候,她才第一次直白地描写世钧的内心想法。

“这是他第一次对一个姑娘表示他爱她,他所爱的人刚巧也爱他,这是第一次。他所爱的人也爱他,想必是极普通的事情,但是对于身当其境的人来说,却好像千载难逢的巧合。”

爱情中的男男女女大多类似,世钧也觉得自己的感情和别人的恋爱都不一样。 “别的那些事情从来不使他想到他和曼桢。他相信他和曼桢的事情和别人的都不一样。跟自己一生中发生过的所有事情也都不一样”。

或许正是这份平易近人,让我觉得细水长流的他们最后会水到渠成地迎来一个好结局,甚至忘记了一开篇作者就给整个故事打上了悲剧的烙印。

和很多作者不同,张爱玲把这段感情的美好写得很稀松平常,所有的浪漫描写都几乎是藏匿于其他人物和琐事的叙述中,甚至让人觉得她们爱得不够或者根本意识不到她们已经处于热恋中。《半生缘》里写叔惠和翠芝看**,却不写曼桢和世钧看过**。最烂漫的描写大概是世钧送曼桢去当家教的那个晚上,她们已经预备要结婚了,等待曼桢下课的世钧在月色中想着“待会儿无论如何要吻她”。

咖啡馆里送出温暖的人声和人气,世钧站在门外,觉得这样的心情下不可能走到人群里去。因为他太快乐了。 太剧烈的快乐和太剧烈的悲伤是有共同之处的——都需要远离人群。

以前世钧在读书的时候,星期六这一天特别高兴,因为期待着星期日的到来。他没有知道他和她最快了的一段光阴将在期望中度过,而他们的星期日永远没有天明。

当所有的美好都美好过了,就该是悲剧上演了。

曼桢的悲剧开始是由家庭造成,到最后这样一个独立坚强的人也选择放弃了。世钧也缺乏勇敢,对他们的这段关系不够有信心,最终只有面对现实,迎来暮霭沉沉的结局。张爱玲一直都没有结束这个故事,就像是江水义无反顾日夜奔流入海,不管中间有怎样的波折起伏、分离重逢。

故事要结束了,张爱玲才让与世钧结婚的翠芝带出热恋时曼桢写给世钧的一封情书。

“随便看见什么或是听见别人说一句什么话,完全不相干的,我脑子里会马上转几个弯,立刻就想到你。世钧!我要你知道,这世界上有一个人是永远等着你的,不管是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

临近曲终人散了我们才知道他们的感情里还有过这样热烈的告白,就连那些吻都是重逢时通过曼桢的回忆知晓的。张爱玲没有写出的浓情蜜意,我们只能根据遗漏出的细节自行想象。他们的感情里没有百转千回,只一桩苦难就造成了永远的遗憾,自由恋爱里这或许是最悲戚的一对。

再次重逢的时候,曼桢问世钧,“你幸福吗”

世钧沉默后回答:“我只要你幸福。”

也许爱不是热情,也不是怀念。不过是岁月,年深月久成了生活的一部分。从前的最后一次见面是突如其来的,没有诀别。今天从这里出去,却是永别了。

爱情里不只有“白首不相离”这一种好结局,“愿得一人心”就已经很让人怀念了。

“我们再也回不去了”,那,就不回去了。

他和她一定没有想过,在那寒冷的早上,二人因意见不合拌了嘴,他赌气一走了之,她只能呆坐著看他远去的背影,之后,他们再次见面,竟然是在天地悠悠的十一年后。

他是沈世钧,她是顾曼桢。他们是一对恋人。

他和她真正相熟,是有一次三个人到郊外拍照,回程时曼桢丢了一只手套,世钧一个人冒雨走著一步一滑的泥泞路,替她把手套拾回来。翌日当他把红色的手套交还给曼桢时,她的脸也跟著红了起来。是失而复得的喜悦?还是第一次感受到拥有某种东西的快乐?

故事开始时,他和她虽然在同一家工厂上班,但世钧对曼桢却没什么印象。是到了有一天,世钧与好友许叔惠在一个吃午饭的地方碰见曼桢,经叔惠介绍,他们才开始做起朋友来。

只是世钧是个优柔寡断的人,不论曼桢如何给他鼓励,他还是对很多事情想了又想──虽然他告诉自己只要他是爱她的,一切都不会有问题。问题却没他所想的简单,尤其曼桢的“身世”。在与世钧交往初期,她已坦白告诉他家里的情况,原来她的姊姊顾曼璐因负担家庭生活曾当舞女。世钧虽认定不会因此嫌弃曼桢,但他没有想到,他的父亲沈啸桐与曼璐有过一段过去。加上曼桢希望能独力挑起家庭的担子,故不愿负累在事业上才刚起步的世钧而婉拒他的求婚,致令世钧多次感到沮丧和失落。

而且世钧心里有著别的想法:他以为曼桢是爱上了曼璐从前的未婚夫、在乡下里当医生的张豫瑾。世钧的猜疑,是他的自卑,也是他的家庭背景所造成。出身富裕家庭,他喜欢曼桢的独立、坚强,连带自己都得到某种动力,但他又因此而觉得豫瑾与曼桢更合衬:两个都是踏实的人。

许是这缘故,他特别讨厌和他背景、年龄相若,可说是青梅竹马的千金**石翠芝。偏偏家里的人总是要撮合他们。每次看见翠芝,他对她都很冷淡,倒是后来叔惠陪世钧回家探亲,与翠芝发展出一段若即若离的爱情。只恨爱一个人不一定就能跟他在一起。翠芝和叔惠相爱,然而叔惠最后孓然一身。世钧从小不喜欢翠芝,可是阴差阳错,他的伴侣不是曼桢,却是翠芝。

至于曼桢,那天与世钧拌咀之后,她等了一整天他都没有来找她,连电话也没有打来,结果她去了探姊姊曼璐的病,在那儿遇上了改写她一生的一件事情,使她与所爱的人天各一方,使她成了最恨的人(姐夫祝鸿才)的妻子,使她纵使在十一年后等到与世钧的重逢,终于有机会把那个早上之后发生的悲剧一桩一桩的告诉他──曼桢却只听见自己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

《半生缘》将于2004年3月18日在北京首都剧场演出。

         

       张爱玲原著小说《半生缘》。

主要内容:叙述了一段漫长的不了情。曼桢与世均注定的情深缘浅,世均与翠芝两个不相爱的人结了婚。叔惠去了后方,翠芝对叔惠情深几许,却是“汉之广矣,谁可泳之?”曼桢怀着自杀般的心情嫁了祝鸿才……流年似水滔滔逝去,那些曾经刻骨铭心的爱,慢慢淡去;那些曾经撕心裂肺的痛,已然远去;而那些曾经摧肝裂胆的恨,也变得轻如飞絮…

       电视剧《半生缘》

导演:石重天

演员:

林心如 顾曼桢; 蒋勤勤                       

顾曼璐;

谭耀文

沈世均 ;                         

胡可

石翠芝 ;                         

李立群

祝鸿才                         

       **《半生缘》

导演:许鞍华

演员:

沈世钧黎明​顾曼璐梅艳芳​顾曼桢吴倩莲​祝鸿才葛优​许叔惠黄磊​张豫瑾王志文​

石翠之

 

 

吴辰君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91017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4-02
下一篇2024-04-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