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思.壹|网上聊天的时候你更倾向于发文字还是发语音?

青思.壹|网上聊天的时候你更倾向于发文字还是发语音?,第1张

文|雁宸

图|网络

由于性格偏内向,和朋友在网上聊天的时候一般发文字,另外我觉着打字比较简单,无需特定的场景,比较随意,聊天记录也方便回看。

后来在网上看到一篇文章,大致意思是层次高的人都发文字,而不是语音,因为文字能让对方迅速抓住你言语中的关键词,省时省力,而听语音往往时间稍微长些,而且可能不能及时地get到重点,效率往往不高。

那时的自己看到那篇文章,心里竟有点小高傲,“看,我和你们不同吧,我就常常发文字。”

于是聊天时文字发的越来越多,但偶尔也发发语音,对方的回应往往是“我在忙,听不了语音,能不能打字?”

渐渐地,文字占了我聊天记录的百分之九十九,我也“引以为豪。”

偶然认识了笔友沐然,闲的时候我们也经常在微信上聊天。

有一次,我突然感觉很沮丧,因为周围好像没有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就特地找他聊了聊。

他给我发了一串串语音,一个个地点开,听完,站在走廊上不停地点头。

其中他说了这样一句话,“你应该多和别人接触,多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不是打出来。以前问你为什么不试试发语音,你说你习惯了,我想也是。你发现没,我聊天一般都是在发语音,因为我觉得语音里包含的情感比文字要丰富、直接、更有感染力,让人感觉更加亲切……我觉得你可以试试发一下语音。”

的确,沐然和我聊天的时候百分之九十九都在发语音,每次听他的声音都感觉很安心、很踏实,好像他就在我身边;而我,一方面,本身性格有点内向,再加上和他也只是在网上认识,安全感有一点缺乏,所以也不是那么能放的开,另一方面,发文字能够更好地隐藏自己,在别人面前也不至于暴露地那么多。

可是我也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性格确实应该改变一下,比如从发语音和别人进行言语的交流开始,而不是一味地打字。

我发了两条语音过去,讲了一些自己过去的经历和从他的话中所体会到的真心,那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发语音。

后来,他回我了一句语音,大意是夸我的声音好听。

我兴奋了一阵,鼓起勇气按下了我语音的播放键,那是我第一次如此认真地去听自己的语音,感觉真的还不错。

原来,我也可以找到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表达情感的方法。

和我同在一个学院的朋友小承,每次和他在网上聊天的时候聊得天花乱坠,一见面两人就冷场,话少得可怜,仅有的一两句都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

后来慢慢地我就不想在在网上和他说太多的话,因为感觉网上聊得再嗨,现实生活中无话可说这种感觉真的很可笑。总不能明明走在一起,尴尬之时双方同时蹦出一句话,“要不我们线上聊吧!”

有一次在网上问他我近期有没有什么变化或者是有没有做一些让你觉得不舒服的事。

消息一发过去,他立马就回了,“我等下写篇回忆录。”

我顿时无语,又不忍心阻拦,次日看到那篇发过来的名为“回忆录”的word文档,迟迟不想接收。

“我还是想听你亲口说。”

我又发了条消息过去。于是我们约好时间准备听他好好说一说,没想到到了约定的时间,他却说他在别处,让我接收文件,我无奈地接了。

大段大段的文字,且不说有没有跑题,书面语还有点强,不知道的还以为在写作文呢?

之所以想听他亲口说,一是增进感情,二来总觉得让别人当面指出你的不足之处自我意识会更深。

没想到以此败局结尾,见面还是和原先一样,除了say hello,别无他话。

讲真,文字还可以表达出许多无法说出来的情感。例如,在朋友生日时发一些比较肉麻的话,和同学吵架时发一些道歉的话,或者是遇到喜欢的男生或女生想表白时,文字总能起到超乎寻常的作用。隔着屏幕,没有言语的交流,没有肢体的接触,没有眼神的互动,仅凭文字的输入输出,就能轻松摆平一切尴尬,达到自己的目的。

情书中甜言蜜语再多也不及一句当面说句“我爱你”,吵架时道歉的文字发的再多也不及当面说声“对不起”。相比语言,即使文字中的感情异常饱满,也略显苍白。

可能是因为每天更文,本就打字略多,也可能是因为沐然的提醒,我突然发现自己不太想在爱好之外的时间都被文字充满,不想让自己只活在文字中。

毕竟,文字和生活,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生活可以促成文字,但文字不可能成为生活的全部,即使是作家,也需要聊聊天,说说话。

聊天中的文字和语音,适当的场合,适宜的选择。若无硬性规定,不如多发发语音,或许你会发现原来聊天还可以有这样非同寻常的感觉,那是语言所无法超越的境地。

day97  [第二期―100天写作打卡训练营]正在进行中,为我加油吧!

其实在很多女生心里,都希望表白要有一个仪式感,这个仪式感并不是说需要有多盛大,只是说至少是需要一个面对面交流的过程。

如果今后你们开始回忆你们在一起的那一天,一定是想要充满甜蜜的,充满画面感的,而不是隔着手机,发的那句简简单单的话。所以生活还是需要仪式感,你们需要让你们在一起的这天,显得跟其他的日子与众不同。

我想一般选择在微信告白的人,都是害怕当面告白可能会被拒绝,害怕失败之后两人之间尴尬的气氛,想要给自己留有一个余地。

但是一般女孩都会认为在一起是一件经过慎重考虑的事情,虽然说在微信上发并不代表着你没有经过深思熟虑,但是从女孩的角度就会觉得,你可能不够认真。亲口和女孩说出我们在一起吧,绝对比你在微信上花时间打字来的诚恳。

不论是情书还是口头表白都只是一个形式。

两个人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感觉,没有尴尬。

如果你的表白或者是情书万一失败了呢

那你们岂不是很尴尬,对双方都不好啊。

真正的表白是什么,两个人在一起,没有隔阂,没有那种尴尬感觉,自然而然的就恋爱了就相爱了。

当面告白更有诚心。

毕竟恋爱是一个互相交流,互相理解,学习的过程,有些东西电子产品是替代不了的。

以我个人经验来说,我更愿意接受当面告白的人,对方会给我更明确的感受。如他的性格,人品,他告白的计划和诚心,我是否有交往的意愿等等。

告白的过程不止有说出自己的心意吧,还要通过两人的对话体现一些言谈举止之类的。我个人很看中。

如若告白成功,两人在一起也可以聊一些别的什么,聊理想,聊未来等。

手机告白好还是当面告白好一直都是一个很受争议的问题,有的人认为当面告白才有诚意,而有的人则认为当面就不好意思讲出来了,那么,到底哪种表白方式更好呢?

手机告白还是当面告白好

很多人说男生不喜欢当面表白,是因为男生和女生对于是否在一起这个界定,看法不一样。

男生觉得,既然我们俩都互相喜欢了,那我跟你说一句我喜欢你,就等于表明我自己的心意,你要是也喜欢我自然就会和我在一起。

女生认为,你在社交软件上跟我说了,那句话发出来的瞬间,我只感觉到自己有多激动,多高兴,多么满脸通红心脏砰砰砰。但我感受不到你,我不知道你是抱着怎样的心情跟我说出这句话的,是认真吗

但其实,当面表白这件事,无关男女,只在于对你有多在意。

当面告白好还是微信告白好

生活需要仪式感,告白也不例外,我认为当面告白比较好!

如果连表白这种事,都只需要动动手指发条消息的话,那还能指望他在其它方面对你用心吗一场有仪式感的表白,不是为了让他证明多爱你,而是为了让他表达出他爱你。 一个足够爱你的人,也一定会好好把握这个机会,让它成为你余生美好的回忆。

有人说,之所有选择在微信上表白,是因为害怕当面表白被拒绝会很尴尬,所以想给自己留有余地。那回问一句如果你连一句“我爱你”都不敢亲口跟她说,又怎么好意思说以后会为她遮风挡雨,照顾她一生呢。

记住真正爱你的人,他一定会当面说出他对你的喜欢。因为他知道只有面对面两人眼神交互的时候,他对你的爱才能完全表达出来。也许没有鲜花和浪漫,但也胜过微信上的千言万语,你要相信世界上总会有一个人怀着一颗炽热的心走向你。 他会站在你面前,牵着你的手,用最真诚的眼神望着你,告诉你:“我爱你”。

为什么当面告白更好

首先,如果对方不接受你,无论你是通过哪种方式告白,都可能连朋友都做不成,与其隔着手机,发着冷冰冰的文字,不如,站在TA的面前,认真地对TA道出心里的感受,比文字更能打动人。

其次,见面沟通才是最有效的告白方式。因为面对面,你才能清楚地传达心中的想法,还一定能得到回应。比起你发微信,忐忑不安地等回复,要好很多。

若是喜欢一个人,喜欢到想跟TA一起去经历人生,那就约TA见面,认真告白吧。

为什么有的人不喜欢当面告白

有的人选择不当面告白,是为了给自己留余地,避免当面被拒绝的尴尬,躲在屏幕后面会更加有安全感。这样的人往往缺乏自信,预判对方能同意的概率不高,抱着“死马当活马医”的态度尝试告白,算是给自己一个交代,就算被拒绝了,也能自我安慰说“我尽力了”。

如果你还算喜欢这个人,也不要轻易接受他这种怯懦的告白方式,因为他绝不会因为你接受了就喜出望外,只会产生“原来可以如此简单”的心理,在一起之后也不会懂得更加珍惜你。

不想彻底拒绝他,你可以给他指明一条努力方向,让他知道如果加把劲去追求你,是有效的,比如说“你很不错,但我想要更了解你一些,如果喜欢我的话,多约我出来见面吧,可能以后你捧着鲜花来告白我会高兴哦”。

有些人表白,只敢在微信/QQ上表白,还只敢打字,不敢发语音,总怕会暴露出什么。

有些人上课,不爱上视频直播课,总觉得比线下课少了些什么。

在美国的高校,有些女生会穿着波卡(全蒙面式罩袍)上课,但在某些互动性的课堂上这样的着装会被禁止。

到底是少了些什么呢?

语言学家David Abercrombie曾指出:我们用发音器官说话,但我们用整个身体交谈。

非语言交际是交际者运用自身的自然特征和本能向对方传递信息,表达思想的语言交际之外的一切表现形式。如:面部表情(眼神、手势、身势、微笑、没有表情的表情);空间利用(身体的接触,讲话人之间的距离);穿着打扮;声音暗示(讲话的音量、沉默)……等等。它不像语言交际需要遵循严谨的语言结构,也不像语言交际使用特定的符号,不一定非要在说话时才能进行,也不一定是有意而为。

一个人独自工作时打哈欠,不能算非语言交际;而一群人工作时,某个人打哈欠,则可以算作是非语言交际——暗示工作太累了(当然,这可能是有意或无意)。

非语言传达的信息比我们想象得要多。我们巴拉巴拉说那么多,其实只占了信息的一部分,或者一小部分(有说法是语言信息占30%,非语言信息占70%;也有说35%和65%,还有说10%和90%)。

有人质疑,哪有70%,要真这么夸张,哪会有纯用打字交流的“网恋”这种事?

其实,在某些情况下,非语言信息还不止70%。

先不说恋爱,说说看病吧——为什么我们生了病一定要去找大夫当面诊断,而不在微信上用打字交流?

因为当面看病才可以讲“望闻问切”中的“望、闻、切”。很多病症,大夫一眼看过去,心中就有七八分数了。同样,“问”的过程其实也存在很大一部分非语言信息——病人说话是气若游丝呢,还是铿锵有力呢?喉咙是沙哑呢,还是清亮?

就算是微信打字,也存在很多非言语表达的信息——他好久没回,是不是生气啦?是不是跟别人聊天去啦?奇怪,他刚刚显示“对方正在输入”,忽而又没了,他是不是欲言又止?他是不是有事想瞒着我?分分钟脑补一出宫斗剧。

列维布留尔在《原始思维》中有这样一句话:

他认为,原始社会的手势语比现代社会要多得多,那些原始人用手势语,并不是(或至少不完全是)为了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我的话:这是一本有趣的哲学书籍,涉及一部分语言学,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去看一看哦)

其实,现代人用手势语,也不一定是为了弥补有声语言之不足,有时候反而是对有声语言的全盘否定。

当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相矛盾时,我们会依赖非语言信息。这就是为什么你的女朋友在对你说“滚”时,你不会真的“滚”,因为你能够看到她眼里流露出的爱意。

这就是非语言交际的一大功能:否定功能。

“嘴巴会说谎,身体却很诚实”。就像弗洛伊德说的,“虽然我们可能会用嘴唇来说谎,但秘密会在皮肤的每个毛孔慢慢泄露出来。”

为什么敢用打字表白却不敢面对面表白?因为当面对面时,眼神里流露出来一切紧张的举动都好像是“我爱你”的补充说明。

很多时候,信息流是由非语言交际控制的。比如上课上得差不多了,老师看了看表,我们就知道要下课了。老师一脸严肃看着我们,我们就知道马上要发成绩单了。

不管是点头还是点赞,我们都没有发生言语行为,因为点的那个“赞”已经替代了说的那个“赞”。(如果你明白了,默默地给这篇文章点个赞吧)

打出个“赞”字是语言交际,但把“赞”的字号加大加粗以表明更强烈的赞,就属于非语言交际的强调功能。

尽管非语言交际如此广泛地运用在我们生活中,但它的规则是一种文化层面的规则,并不适用于所有人和所有情况。

前面说的北美印第安人之间能够用非言语“交谈”半日之久,那是因为他们之间本就存在很多共通的文化习惯,换个中国人去跟他们这样“交谈”,恐怕很难。

我们中国人习惯用握手问候;日本人习惯用鞠躬;阿拉伯人习惯用脸贴脸……这其中,不乏有的中国人也不习惯握手,有的日本人也不习惯鞠躬等情况。科学研究表明,中国女性对同性之间的身体舒适距离远小于欧洲,但事实上也有很多中国女生非常讨厌手挽手走路。同民族之间非语言交际行为也不一定能相通。

这就是我们研究非语言交际的必要性之一:减少跨文化交际中的误解,提高交际效率(所谓“跨文化”不单单指跨国、跨民族)。

在真正的日常交流中,我们的非言语信息和语言信息时常是两者交融的,彼此依赖构成了我们全部的交流内容。它们究竟是如何互相影响、互相辅佐的?这其中有太多奥秘,有待我们去探索,去发掘。

相关阅读

大脑中人类特有的语言功能区

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汉诗英译,谁译得“好”?

语言融合的成因

中西方谚语趣味小异同

查看更多,请点击主页菜单“语言学概论→语言学杂货文汇总”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biaobai/385622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29
下一篇2024-03-29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