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上泉多大了

梁上泉多大了,第1张

梁上泉

梁上泉(19316-),男,汉族,四川达州人。中共党员。1950年达县高级中学毕业前夕参军,历任川北军区文工团、西南军区公安部队文工团创作组副组长,军委公安军文工团创作员,重庆市歌舞剧团编剧、市文联专业作家,曾任四川省及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文学创作一级。中国音乐文学学会、诗歌学会、歌谣学会理事,重庆音乐文学学会会长,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全国第七届人大代表。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56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中文名:梁上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四川达州

出生日期:1931年6月

职业:作家、诗人、戏剧

毕业院校:达州市第一中学

主要成就: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重庆音乐文学学会会长

代表作品:《山泉集》、《神奇的绿宝石》、《小白杨》等

个人作品

梁上泉近有新诗集《不老草》出版。著有诗集《喧腾的高原》、《开花的国土》、《云南的云》、《寄在巴山蜀水间》、《红云崖》、《大巴山月》、《山泉集》、《长河日夜流》、《火云鸟》、《在那遥远的地方》、《高原,花的海》、《飞吧!信鸽》、《多姿多彩多情》、《爱情·人情·风情》、《梁上泉诗选》、《六弦琴》、《献给母亲的石竹花》、《梁上泉诗词手书选》、《梁上泉短诗选》(中英对照)等26部,作品集《梦之花》,歌剧剧本《红云崖》和与人合作的《大巴山游击队》(合作)、《熊猫咪咪》、《小萝卜头望着我》,影视文学剧本《神奇的绿宝石》、《媚态观音》、《远方的星》、《熊猫与我同行》,选编《李冰如诗选》、《李冰如诗文书信选》。歌曲《茶山新歌》、《月落歌不落》、《我的祖国妈妈》、《峨眉酒家》、《小白杨》等选入全国高等院校音乐教材。歌曲作词《放牛》及合作的《龙灯闹新春》(合作)、《今天我满十岁》等获全国奖。

有歌剧《红云崖》和与人合作的《熊猫咪咪》、《小萝卜头望着我》及影视剧本《神奇的绿宝石》、《媚态观音》、《熊猫与我同行》等多部;另有大量歌词被谱曲传唱,如《茶山新歌》、《我的祖国妈妈》、《小白杨》已入选全国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材;自撰诗词书法作品也多次参加全国、省市的展出。有的文艺作品已译为日、英、法、意、朝、阿拉伯、马来文等刊行。国内外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均有专节论述。

和小白杨的故事

创作小白杨

1982年梁上泉应部队老战友之邀,到新疆乌鲁木齐军区访问。新疆的白杨树多,看到公路边一排排的参天白杨,翠绿威风,笔直挺立,给人一种壮美的感觉。8月1日建军节,梁上泉在观礼台上看乌鲁木齐军区大阅兵,一个方阵又一个方阵,一条直线又一条直线,绿军装,挺立的战士,这不是一排排的白杨树么随后在新疆各处访问旅行,规定的一个月时间到了。梁上泉要求再延长一个月。部队同志笑着说:延长一个月可以,但你必须为部队写一首歌词。梁上泉答应了,这是一个庄严的承诺。但直到他离开新疆,这首歌词还没写出来,他带着承诺回了重庆。

1983年7月,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一批歌词作家到内蒙和大兴安岭采风,梁上泉参加了。在呼伦贝尔的中苏边境,梁上泉看到一个细节:一个战士捧着军用水壶走到哨所旁的小树边,给小树浇水。梁上泉问战士,你浇的是什么树呀战士说:小白杨,是我从家乡带来的。

电石火花,灵感的火星点燃了梁上泉的激情,新疆的白杨树和哨所小白杨叠在一起。他匆匆回到房间,20分钟后,《小白杨》诞生了。

“微风吹得绿叶沙沙响,太阳照得树叶闪银光,来来小白杨小白杨,它长我也长,同我一起守边防。”

将军的军礼

那年梁上泉到北京参加全国人代会,散会后他随湖北代表团的专车到武汉。梁上泉的软卧包间,还有一位解放军首长,看那肩上的金星是位将军。首长问梁上泉是干什么工作的,梁回答搞写作。首长问写过些什么东西,梁报了自己出版的几部诗集的名字,又报了几部电视剧的名字。这时车厢正放音乐,播音员正预告:下面请欣赏歌曲《小白杨》。梁上泉随口说:这支歌也是我写的。首长和梁上泉交谈时,已摘下军帽,正解军衣扣子。听了梁上泉的话,首长立即系上军装扣子,戴好军帽,在包间里立正站好,“啪”地向梁上泉敬了一个军礼,说:“谢谢你为我们军人写了一支好歌!”

社会职务

1、中国作协、剧协、民协、音协会员

2、中国诗歌学会、音乐文学协会理事

3、西南民族学院客座教授、重庆市书协会员

4、重庆市作协、文史书画研究会顾问

5、重庆市文史研究馆馆员

6、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个人生活

其长子梁芒承继世家风范,系我国著名歌词作家。

获得荣誉

2017年11月,梁上泉获“中国新诗百年”全球华语诗人诗作评选“杰出贡献奖”。

马彦祥(190775~198818)中国戏剧活动家,戏剧导演,戏剧理论家。原名履,笔名尼一、司徒劳,马衡之子。原籍浙江鄞县,生于上海,卒于北京。1981年加入中国***。1925年入复旦大学中文系,1928年毕业。在复旦大学学习期间从洪深学习戏剧理论和欧洲古典戏剧名著,并参加复旦剧社的演剧活动。曾参加申酉剧社。1929年参加上海剧艺社。1930年去广州,参加广东戏剧研究所,主编《戏剧》双月刊,1932年在天津主编《戏剧**周刊》。1934年后与田汉等筹组中国舞台协会,与曹禺等创办半职业剧团中国戏剧学会。1934年后任齐鲁大学副教授、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导师,参加组织中国戏剧协会,导演《雷雨》、《日出》、《汉宫秋》等,演出《回春之曲》等。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上海参加 《保卫卢沟桥》的集体创作, 并和洪深一起导演,任上海救亡演剧一队队长。继至桂林,主编《抗战戏剧》半月刊,导演《夜光杯》、《黑地狱》等剧。1937年底被选为中华全国戏剧界抗敌协会理事,1939年去重庆,先后导演《残雾》、《国家至上》、《李秀成之死》等剧,创作导演《国贼汪精卫》,兼任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教授。1942年到江安国立戏剧专科学校任教,1943年到重庆任中央青年剧社社长,演出《南冠草》、《少年游》等剧。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北平主编《新民报》副刊《天桥》,任中华全国文艺界协会北平分会秘书长。1948年赴华北解放区,出席第一届华北人民代表大会,华北人民政府成立后被任命为戏剧音乐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49年后任文化部戏曲改进局副局长、艺术局副局长、艺术研究院顾问、文化部顾问,中国文联第一至四届委员。后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第一、二届常务理事和第三届副主席等职。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马彦祥曾有四段婚姻,其中三任妻子是闻名全国的艺术家,他们是哈尔滨京剧院的云燕铭、上海**厂的白杨,石挥的遗孀童葆苓。童葆苓小马彦祥24岁。还有一任妻子,就是复旦才女沉樱。

云燕铭本姓罗,生父算是生意人;母亲、继父都是京剧演员。她的老师有冯子和、吴富琴、王瑶卿等名家,还是周信芳的干女儿。

白杨,著名**演员,本名杨成芳,是小说《青春之歌》作者杨沫的姐姐。

童葆苓,京剧**《智取威虎山》中杨子荣的扮演者,童祥苓的姐姐,与童寿苓、童芷苓、童祥苓并称为童家四杰。 父亲——马衡

第一任妻子——沉樱

第二任妻子——白杨

第三任妻子——林斐宇

第四任妻子——云燕铭

第五任妻子——童葆苓

女友——李可苒

岳母——新兰秋(云母)

岳父——童汉侠(童父)

内兄——童霞苓、童寿苓

内弟——童祥苓

妻姐——童芷苓

女儿——马伦(沉樱生)、马思静(云生)

儿子——马思猛(林生)

连襟——陈力

  《青春之歌》作者杨沫

  著名作家杨沫,曾任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文联委员、全国作协理事、北京市文联主席、北京文学》主编等职务。她在青年时代曾在北大旁听,《青春之歌》的创作就有她在北大旁听生活的影子。她原名杨成业,1914年8月25日生于北京。她的三妹杨成芸,就是后来成为著名**演员白杨。她因父母不和,只能独自寻欢作乐。儿女既得不到父爱,也得不到母爱。

  林道静出生于一个大地主的家庭,是一个中学生毕业生,为了反抗封建家庭的束缚,她毅然出走,只身逃到了北戴河谋生。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和打击之后,她对前途绝望了,在这样的时刻,那个在她眼中具有“骑士兼诗人”风度的余永泽闯入她的生活,成为她生活的伴侣。然而,渴望着“独立生活”做“自由的人”的林道静并不满足于做余永泽的家庭主妇。她对下层劳动人民的同情,使她同那个冷酷自私的余永泽感情上出现了裂痕;余永泽的蝇营狗苟也使她看清了这个自私、平庸的男子的本来面目。更为关键的是,通过同***员卢嘉川等人的交往,革命的新天地更使她感到同余永泽的格格不入。终于,林道静斩断了小资产阶级感情的羁绊,离开了余永泽,从此义无反顾地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她参加游行、散发传单、宣传鼓动群众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并经受了铁窗的考验,最后迎着敌人的水龙大刀,和革命队伍一道勇往直前。小说生动地描绘了林道静由一个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逐步成长为一名无产阶级革命战士所经历的曲曲折折、反反复复的人生历程,从中透视出整整一代革命知识分子所走过的艰苦道路。

秦腔铁嘴属于秦腔四大名旦为国家一级演员李梅、李娟、齐爱云、柳萍,是2004年陕西(发起)、新疆、宁夏、甘肃、青海电视台联合主办中国秦腔打造****的秦腔大赛活动中,评选的当代四位优秀秦腔旦角演员。

二十世纪后期涌现出了很多的秦腔名家,譬如郭明霞、陈仁义、贠宗翰、闫振俗、任哲中、周辅国,王辅生,马友仙等等不胜枚举。新世纪秦腔名家继往开来,在群众都有着非常高的人气,如张兰秦、窦凤琴、刘随社、侯红琴、徐松林、李小峰、张安学,贺忠宏等等。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h5.hunlipic.com/biaobai/323659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15
下一篇2024-02-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