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三国名将排行榜,云长第三,翼德第八,榜首是何人?

十大三国名将排行榜,云长第三,翼德第八,榜首是何人?,第1张

三国时期著名的谋士有卧龙、凤雏、麒麟、冢虎、鬼才、毒士等。他们这些人随便拉一个出来,都至少是军中二把手的人物,卧龙诸葛亮枯坐草庐已分三分天下。冢虎司马懿更是笑傲天下,熬死曹魏三代掌门人,最终权宜行事,一举夺取曹魏大权。而,鬼才郭嘉那更是不得了,为曹操平吕布,定袁绍,平辽东。

而毒士贾诩呢?他更恐怖,在宛城之战中数败曹操,让郭嘉都急眼儿,而且毒士最终还能伴随曹操左右,曹老板还不得不给他高官厚禄!与这些谋士相比起来,在三国时期的武将,就显得要实在得多。他们,以武力为根基,以格局为导向,最终帮助主公平定城池,谱写佳话。

在三国时期的名将如云,但就功劳与名声、影响力、成就感等综合因素来看的话,只有以下几个人可以位列前十。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排名第十位的名将是谁?

第十名:曹真

在三国时期曹真乃是,曹操所收义子。或许很多人都不知道其实曹真乃是曹操的义子,恐怕吕布到死都不明白,曹操当年为什么不答应收吕布为义子,原来曹老板早就已经有了义子了。《三国志》:曹真字子丹 ,太祖族子也。太祖哀真少孤,收养与诸子同,使与文帝共止。这个资料可真是一个猛料啊,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原来曹操还有一个义子存在。

或许在很多人眼里曹真只是一个“窝囊废”,但在真实的历史上,曹真真的是一个没用的人吗?答案是否定的,其实在攻打董卓之时曹真便已经成为曹操手底下的猛将。曹真有多猛呢?在《三国志》中有这样的记载:常猎,为虎所逐。顾射虎,应声而倒。太祖壮其鸷勇,使将虎豹骑。说的什么意思呢?很简单,说的就是在一次狩猎时,曹真等人被后面的猛虎追赶,当时曹真直接是拿出了弓箭,把老虎给当场射死。随后曹真便被升任为,“灵寿亭侯”,而且统领曹操的虎豹骑。

在公元228年时,曹真因为先发制人,派遣郝昭在陈仓修长防御工事,成功抵御了诸葛亮的突然北伐。当时郝昭在陈仓城的所有军事防御完全是按照曹真的意思来修筑的,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想到,诸葛亮在经历过第一次北伐失利之后,会再次组织兵马进行第二次北伐。但是,曹真却想到了。

总之,曹真在曹魏集团乃是核心人物。在曹丕上位之后,曹真更是持节上任,被任为镇西将军,成为曹魏军权最大的人。南下败吴,力挫诸葛亮,成为曹丕的托孤重臣,这样的曹真他真的是一个窝囊废吗?

第九名:魏延

说到魏延,他可不是一般人,也并非一般人能够驾驭得住他。当年,蜀汉官员杨戏对魏延做过这样的评价,文长刚粗,临难受命,折冲外御,镇保国境”,说的也就是他魏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将,也是一代名将。但是,他的性格却与关羽有几分相似。

魏延,乃是由刘备一手提拔起来的,早就刘备前往襄阳之时,魏延就打算投奔刘备。只不过,魏延当时效力于荆州。好在,最终魏延流落到了长沙,最终呢,还是被刘备收入囊中。刘备这个人别的本事没什么,但是最善于识拔人才。刘备当时,硬着头皮向诸葛亮求情,称魏延这个人你最好给我留着。他绝对是一匹黑马,后来,魏延果真为刘备立下大功。

在入川之战时,魏延也是身先士卒,阵获头功。在汉中之战后,更是替刘备镇守汉中,率先提出并实施“错守诸围之法”,不但把汉中治理得井井有条,而且也让曹魏兵马望而远之。随后还在诸葛亮北伐之时,提出了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并且大破费瑶和郭淮,让司马懿胆寒。如果,诸葛亮大胆采用魏延所提的子午谷战略,我想战局未必会大败。

但是像魏延这样一匹黑马大将,最终却冤死,真是死得窝囊。

第八名:张飞

在三国时期排名第八的名将乃是张飞,蜀汉名将张飞他的一生可以说是颇具传奇色彩,在当阳挡曹军,一场大喝便让曹操手底下十多位一流猛将不敢乱动!而且在帮助刘备进取益州之时,还用计收取了严颜,给刘备完全占据益州提供了不可替代的推进作用。

除此之外,在瓦口关击败张郃,葭萌关打平马超,而且之前还敢单人匹马与吕布交手。但是在历史上,张飞的治后能力其实并没有多少体现,更多的则是他的武力值的描写。

在刘备打下汉中立稳脚根之后,张飞主要镇守阆中,这个阆中地位置比较特殊,可以即时东征,亦可以随时支援汉中,而且还可以随时转头回到成都。但是,刘备把张飞安排在阆中,其实主要目的就是让张飞作为蜀汉一支灵活的机要部队,哪里需要他,他张飞就会出现在哪里。

不过,在关羽战死之后,张飞其实也没有独活多久。他死于自己的火爆脾气之下。因此,张飞虽然是三国时期一代名将,但是他的排名离真正的大将,真正可以独当一方的将才,还是差上一点点感觉的。

第七名:陆逊

陆逊,乃是东吴第四任大都督,他的能力突出,而且遇事非常冷静,常常可以以己之长克敌之短。当年刘备率领大军攻打东吴,但是最终却败在了陆逊之手。让刘备无法报仇不说,还让刘备痛定思痛,最终殒命白帝城。

当年陆逊在夷陵之战中,首先采用“敌进我退”权宜之计。然后,再采取“敌疲我打”的战略,主动进行出击。其实在陆逊决定反攻刘备时,他早已经把刘备的平生用兵方法总结了个遍,陆逊认为刘备一生打仗,总是胜少败多。其实刘备他是不怎么会用战略的。起初,刘备水陆并进,这确实是陆逊无法阻挡的,因此只能退,后来,刘备舍弃舟船,全部选择用步兵,这无异于是自毁一臂,因此陆逊果断出击。

除了打败刘备之外,陆逊还在石亭之战中,利用“以假乱真”之计,成功诱骗曹休,《吴录》:假陆逊黄钺,吴主亲执鞭以见之。可以看出,在孙权心中陆逊的地位丝毫不在鲁肃、周瑜等人之下的。后来由于陆逊战略成功,把曹休所带的人马击杀一万余在石亭,而且此战之后曹休也因为气愤发病而死。

综合来看,陆逊这个人是绝对合格的一员统帅,亦是一位名将。

第六名:邓艾

在三国末期,同样是帅斗阵法,将斗战略。而邓艾无异于是后三国时期最为耀眼的一颗将星,他多次阻止诸葛亮爱徒姜维的北伐,而且邓艾生平最值得一说的就是他成功收降了刘禅。但是邓艾唯一做得不好的就是太过于居功自傲了,他个人直接以朝廷的名义,还给蜀汉的将军、王侯给封位赐官。这确实是做得太不地道,也不合乎规矩。

然而,邓艾的带军能力,还是非常出众的。他早年主要治理魏国西方,《三国志》:艾以为“田良水少,不足以尽地利,宜开河渠,可以引水浇溉,大积军粮,又通运漕之道。”,可以通过史料可以看出,邓艾的水平,绝对是要高出姜维的。当时,邓艾提出屯田制,并且把黄河引水注入淮水和颍水,颍南、颍北等地,从而修成很多陂田。后来,曹魏的军粮就越来越多,不曾出现像蜀汉一样,老是军粮短缺的情况。

而邓艾的带兵能力,更是不用多说。蜀汉大将军乃是诸葛亮传人,也就是姜维,姜维一生只注重军事、战略,但是姜维在邓艾面前丝毫占不了便宜。这能说明什么?《三国志》: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后期姜维北伐,基本上都是邓艾带兵阻止其继续进兵。除了蜀汉实力的原因,再就是姜维这个统帅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来对付邓艾。

第五名:姜维

姜维起初乃曹魏将领,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被诸葛亮收服,从此便成了蜀国的大将。诸葛亮发现姜维用兵灵活,而且极具领导的天分,因此特意把姜维当成是自己的接班人来培养。诸葛亮在数次北伐一直都带着姜维,而姜维也不负诸葛亮,终于实战经验得到得一步提升。

公元253年,在蜀汉几任统事皆死后,姜维开始走上了他的军事生涯。正式接手诸葛亮未完成的北伐战略,但是很可惜,后主刘禅由于没有人可以牵制他,也缺乏了像诸葛亮这样的相父管教。在后期的刘禅,亲近宦官,朝政松懈,导致蜀国国力大减。

而姜维在前线用兵,需要粮草、军械、兵力的不断扩充,但是这对于蜀国来说是一个天然的短板。最终姜维是败在了刘禅的无知手上,因为当时姜维得知钟会伐蜀的消息之后,立马就向刘禅报告。只是刘禅,听了黄皓的意见,并未第一时间采取防御措施。

后来,姜维所率领的军队,不得不投降于钟会。虽然策反钟会,但最终匡扶汉室的计划还是以失败告终!

第四名:周瑜

三国时期的第四名大将,乃是周瑜。周瑜可以说是东吴的用兵始祖,当年周瑜跟随孙策四处征战,帮助孙策几乎一统江东六郡。

在公元208年时,周瑜又提出赤壁抗曹的战略,从周瑜所提出的几点战略思想来看,他是一个完美的大将、统帅之才。首先周瑜指出曹操兵士大为北方人士,其水土不服,就算是有20万兵马实际上最多能够出力的也就10万上下。

再者,马超、韩遂可为曹操后患。只要一放风说马超、韩遂二人有异动,曹操必然分心。其次,曹操收取了之前刘表的几万大军,军心尚未归附曹操。因此,算下来曹操也就几万大军可以真正出战、出死力!

周瑜替孙权分析过后,孙权立马说了这样一句话。“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此乃是孙权真正下定决心要和曹操彻底撕破脸皮。后来,周瑜带头与刘备人马配合,在赤壁果真打败了曹操。而且周瑜顺势还在南郡打败了曹仁,随后周瑜提出征伐益州的战略方案。只可惜当时周瑜并没有来得及真正实施,如果周瑜真的带兵攻打益州,那么后面的三国天下就没有刘备什么事儿了。

第三名:关羽

排名第三的正是被后世奉为“武圣”的关羽,众所周知周瑜关羽的武艺在三国时期算是数一数二,除了吕布之外,恐怕也就是赵云、张飞、马超能勉强与之一战。但这真的是好事吗?其实不然,这也导致了关羽心高气傲的态势。

在赤壁之战过后,关羽主要负责镇守荆州,以实现诸葛亮《隆中对》战略,但是在刘备打了汉中之战过后,关羽便傲得不行,率领荆州兵马大举进攻曹仁,最终被东吴趁虚而入,把荆州给一锅端了!

关羽一生,虽然堪称独当一面的大将,但是由于性格问题,最终还是大事未成。即使是白马斩颜良,襄樊擒于禁、杀庞德、威震华夏那又如何呢?最终,还是归于尘土。刘禅封给关羽的谥号就叫,“壮缪侯”,可以看出,刘禅在心里面还是不安逸他这个二叔关羽的。

第二名:张辽

排名第二的名将乃是张辽,张辽原本是吕布手下的猛将,但是后来却成为了曹操手底下的王牌大将。张辽一生,斩蹋顿,大破乌桓;后来又在合肥之战中,险些活捉孙权,更是以800精壮兵士,冲破了孙权当时所带领的10万大军的气势。

让孙权辛辛苦苦带领的10万大军白跑一趟,而且还差点把孙权给活捉。在合肥一战过后,天下人无不知道张辽的大名。而“张辽止啼”也成为千古流传的佳话,张辽以区区7000人便能克服孙权所带领的10万大军,这简直让人不敢想象!

第一名:吕蒙

那么,谁才有资格做三国时期第一名的宝座呢?这个人堪称完美,此人在早年几乎和蜀汉的大将王平一样,他大字不识几个。但是后来,经过老板的建议,他便开始看书,从一张白纸到饱览兵书,让人刮目相看。

而今天要说的这员名将,也与一个成语“刮目相看”有关,这个成语的主人公其实就是三国时期第一名将也就是吕蒙。吕蒙在前期基本上是几个无脑英雄,大字不识,更不懂得战略。但是在后来,听了孙权的话,他便发奋学习,就连鲁肃后来与他交流,想要咨询吕蒙如何对付关羽,当时吕蒙便说。“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其实在鲁肃时期,吕蒙便已经在开始如何图取关羽了。只是,当时鲁肃并不知道,鲁肃对于吕蒙有如此才能也感到惊讶。

后来,吕蒙做了东吴的大都督,便趁关羽北伐之际,便先采用“以假乱真之计”,然后再来了一个暗渡陈仓之计,最终兵不血刃把关羽盘踞多年的荆州给拿下了。吕蒙的故事说明了什么呢?一个大将如果真正开始学习、开始读兵书之后,他的潜在力确实是让人害怕的。

吕蒙一生助孙权攻皖城;取三郡;袭荆州,为东吴的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像吕蒙这样一个人,不但鲁肃对他刮目相看,就连蜀汉的丞相诸葛亮估计也害怕他,毕竟他再也不是之前的吴下阿蒙了

说到名将的话,首先自然是确定一个标准的,否则是不是可以说任何一个打过胜仗的武将都能够算得上名将了,其实标准也很简单,一个自然是有着出彩的战绩,而且胜绩一定要远远高过败绩,有着优秀的统帅能力,第二就是谋略方面要突出,可以说这两个条件看起来很简单,但是真正能够称得上名将的人,却不会太多,在唐宋时期有着武庙的六十四名将和七十二名将的说法,这些人都是古代名将中极具代表性的存在,当然宋朝之后的名将不在此列。

顾名思义,白起绝对是名将,而且还是古代的顶级名将,也就是“名将中的名将”,提到他就能够让人想到“战国四大名将”,除了白起之外,另外三人也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分别是秦国的王翦、赵国的廉颇和李牧,能够被给予这么高的称号,自然是代表着白起的实力了,要知道战国是一个乱世,名将的数量可不仅仅是他们四个,其他像吴起、乐毅、田单、司马错、赵奢等等都是名将,能够在这些名将中脱颖而出,本身不就是代表着他的地位了吗?

所以白起不但是名将,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名将中的典型代表,在名将排行榜中绝对是靠前的存在,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名将排行榜,白起绝对是能够占据前十的位置,这是毫无争议的,在唐朝的武庙十哲中,白起名列其中,也就是在唐朝的君主的看法中,白起绝对是前十的名将,当然在宋朝的时候,赵匡胤以白起杀戮太大为理由,将白起挪出武庙十哲,不过这里有着赵匡胤个人的政治考虑,毕竟他本人就是杯酒释兵权,不管是真心不想要杀害武将还是做做样子,都与白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自然不会支持白起了,但是白起的能力却不是赵匡胤一句话能够抹杀的。

白起的外号是“杀神”,可以说正是白起的存在,让秦国能够迅速的成为战国的胜利者,一生担任主将30多年的时间,光是为秦国攻破城池就达到了70多座,期间通过伊阙之战直接将韩魏联军击败,最重要的就是通过伐楚之战和长平之战,将秦国统一道路上最重要的两大对手楚国和赵国给与了重创,让它们无法与秦国一争长短,如果没有白起的存在,也许秦国还能够统一六国,但是进程无疑会大大延长,这是不争的事实,而在唐肃宗祭祀的武庙十哲中,白起名列其中,同时代仅仅有吴起和乐毅上榜,其实已经证明了他的名将地位了。

而且白起还是古代顶级名将的标准,在唐朝之前的历史上,人们在说到古代顶级名将的时候,基本上都会说到白起、韩信、卫青和霍去病,就连唐朝的皇帝李渊都是这样的看法,在评价唐朝第一名将李靖的时候说过:李靖是萧铣、辅公祏膏肓,古之名将韩、白、卫、霍,岂能及也!(旧唐书记载)就连李世民也说过: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也就是说在那个时代,韩白卫霍就是顶级的名将,当然唐朝能够比肩的名将也就是李靖、李绩以及郭子仪了,后世能够比肩的名将也就能够多一个徐达而已,可见这样的标准太高了,按照这个标准去看的话,宋朝的岳飞、狄青的人的战绩也就显得大巫见小巫了,而白起、霍去病、卫青、李靖和徐达这些人,都能够打出那种决定性的战役,这是岳飞等人不具备的,虽然时代不同,但是白起的顶级名将的说法不会改变。

中国古代名将辈出,但是在民间流传最广、最为老百姓津津乐道的一个历史时期,却莫过于三国。而三国被谈论最多的还是三国时期的名将了,这一时期诞生了许多名将,可谓是星汉灿烂。尤其是经过演绎演化和民间传说之后,这一时期的名将,尤其是蜀汉名将甚至都披上了神秘的无敌光环。今天,我们就来再次回看一下三国时期名气最大的24个名将,不过这24位名将的排名一直都有争议,以前我们都只注重武力,今天呢我们就尽量全面客观来看作一个排名,既然想客观全面,那就必须尽量面面俱到,所以这三国24名将就有了3种排名方式,一向高居榜首的吕布也仅占据一项第一,而光环最强的五虎上将一项第一也没有占据,反而此人倒是在两种排名中都是公认的第一。那么具体情况是怎么样的,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需要确定两件事:第一件事是24位名将名单,名单如下(在此排名不分先后):关张赵马黄、吕、典、许、二张、二夏侯、孙、太、徐、庞、甘、周、魏、文、颜、邓、姜、张。这份名单出自民间话本、演义流传最广的三国24名将歌。

第二件事是我们需要给出一个标准,既然对象都是武将,主要参考指标当然也都跟武力和武功有关,这样以便于给出一个公平客观的排名。笔者给出的三项考量标准为:个人武力值、个人统兵能力、个人武功(或个人战争功劳)。

以下我们就以此3项标准对流传最广的24名将做一粗略排名,请各位看官指正:

第一种排名方式:以个人武力值为指标。

吕布当之无愧是第1,演义中的三英战吕布,一项战绩就足以奠定吕布无敌三国排名第一的地位。一般来说,都是第一难排,可是三国武将排名最大的难题却不是第一,反而是第二,那吕布第一,谁第二呢?能够入选第二的至少有三个人,分别为赵云、张飞、马超。不过依照演义来看,赵云的武力值显然略高一点。尤其是在张国良的《平话三国》中,赵云和张绣都是一代高人童渊的弟子,不过张绣仅练得百鸟朝凤枪法,而赵云则在此枪法的基础上又独创了一套更厉害的枪法,叫七探盘蛇枪,并且斩杀了师兄张绣,另外在演义中赵云更有长坂坡七进七出的战绩,所以赵云位列第2。

第3当属马超,至少马超曾被誉为不亚吕布之勇,并且在演义中仅马超单挑猛将最多,分别和许褚张飞都有大战,并且战平。第4典韦,典韦勇壮,号称恶来,排在这里当之无愧。第5张飞。第6颜良,一个被秒斩之将搁在这里,或许会引发部分看官的不服,可是颜良被秒斩并不代表颜良能力不行,只是他运气不好,以个人武力值来看,颜良的武力还是极其强悍的,若公平对战,关羽未必是颜良的对手。第7文丑,河北这两大猛将,一直因为跑龙套般很快消失,所以其实力一直被低估,然后如果仔细客观来看,我们都会发现,文丑能够轻松击退徐晃和张辽,绝对等闲之辈。第8关羽,第9黄忠,黄忠和关羽大战三次,结果战平,不过不平等的地方是黄忠比关羽年龄大,倘若年龄值设定为同龄,其战绩结果或许关羽要略逊一筹了。第10许褚,作为曹魏战营的一员虎将,他的实力是不容小觑的,尤其是有裸衣战平马超的战绩。第11孙策。第12太史慈。第13张辽。第14徐晃。第15庞德。第16甘宁。第17周泰。第18夏侯渊。第19张郃。第20魏延。第21夏侯惇。第22姜维。第23邓艾。第24张绣,张绣之所以搁在最后,是因为除了《平话三国》外,张绣不管是在演义还是别的版本都出场很少。

这个武力值排名,肯定存在很大争议,因为一些武将的战力值本身都有争议。比如喜欢赵云的朋友们都认为赵云搁在第二位是绝对没问题的,可是喜欢马超的朋友,则更认为马超应该放在第二。总之,众口难调,不能面面俱到满足所有看官的喜好。如果确实存在争议处,还请各位看官留言探讨。接下里我们继续进行第二种排名。

第二种排名方式:以个人统兵能力为指标。

若论统兵能力,这第1当属孙策。小霸王孙策的统兵作战能力,不管是在袁术麾下时,还是独自领兵前往江东开疆拓土时,都堪称三国最顶级的,算是诸侯级别的帅才。第2邓艾,堪称三国末期的军事奇才。

第3应是张辽,作为五子良将的张辽,其个人统兵能力还是非常杰出的,算是文武兼备的将才。第4吕布,吕布能统兵,也能打仗。第5赵云,个人认为赵云的武力值或许有夸大虚假的成分,但是他的统兵能力,个人认为还是极其不俗的,尤其是玩的那个“空城计”。第6姜维,应是蜀国后期最好的将才。第7徐晃,魏国之将,虽然武力不是最强,但是集体综合能力比较好,尤其是统兵作战的能力,徐晃被曹操誉为周亚夫,其治军的水平也是非常不错的。第8关羽,关羽治军以爱护士卒被赞。第9张郃,以三国最善利用地形排兵布阵之名将。第10甘宁,这位锦帆贼的统兵能力也很不俗。第11马超,马超的个人统兵能力是有的,可是他打的仗却很尴尬。

第12魏延,作为仅次于五虎上将的一员猛将,他的统御兵马的能力长期以来都被低估或漠视。第13黄忠。第14夏侯惇。第15夏侯渊。第16庞德。第17太史慈。第18张飞,张飞对待士卒太粗暴,被部将所杀,使他的个统能力大打折扣。第19周泰。第20典韦,典韦作为护卫队长,其带领卫士忠于职守,血战到底,说明其领导小分队的能力还是不错的。第21许褚,虎侯的职责跟典韦相同,没有带领大部队作战。第22颜良,颜良搁在这里,看似有点屈辱,实则一点也不,他被关羽秒杀的最大问题,就怪他战场治兵不严。第23文丑,阿丑也因治兵不行,一见曹操丢下的物资就没了纪律,结果被曹军反杀,搞死。第24张绣。

第三种排名方式:以战场功劳或武功功绩为指标。

第1依然是孙策,想来是没有争议的吧,孙策的战功最高,因为他凭借武力开拓了江东基业,为以后的东吴打下了一片足以鼎足三国的稳固地盘,而且他只用了短短5年时间,如此速度、如此成就,足以傲视三国,无人能与其争锋。

第2要属邓艾,孙策是建国者,而邓艾则是灭国者,他以奇兵击破蜀军的最后防卫,逼迫刘禅投降,宣告蜀国灭亡。

第3张辽,在守城战方面,张辽堪称典范。他的过人之处,不是因为死守,而是因为合肥期间,反守为战,战而再守,守而再战,一鼓作气搞垮了孙权的十万进攻大军,威震逍遥津,成为东吴妈妈们吓唬小孩的一个手段。这个战绩非常了不起,足可独步三国了。

第4关羽,关羽戎马一生,在末了总算辉煌了一把,玩了一个水淹七军,一时间威震华夏,可惜的是关羽的成功更像是靠运气,就像他斩颜良一样,可是不管怎样,不能因运气好就低估了关二爷的实力。至少在刘备的旧部中,关羽的统兵能力还是最好的。

第5吕布,吕布带着一支兵马四处纵横,乱打乱撞,不过还有兵将誓死效忠,说明吕布的统兵水平也是不能小瞧的。比较他好歹做过一方诸侯。

第6徐晃,他带兵打败了关羽。第7马超,他毕竟在马腾离开后,做过短暂的一方老大,统兵作战是没问题的,主要是心眼有点缺,不是被别人坑,就是脑子一热自己坑自己,结果搞得战绩直线下掉。第8颜良、第9文丑,把他们合在一起说,是因为虽然演义中没有单独说他们的战绩,但却承认了颜良文丑为袁绍麾下排在前二的猛将,其实也间接指出了他们二人的战绩,那就是袁绍广袤的四州之地不是凭空而来,那是这些猛将们打下来的,如果颜良文丑战功不高,是不会被袁绍特别重用的。第10赵云,两次救刘禅,参加益州之战等,战场功劳还是比较大的。

第11甘宁,百骑劫曹营,算是很浪的表现。第12姜维,他作为蜀国后期的支柱型将领,虽然北伐胜少败多,但其重要意义还是不能小觑的。第13张飞,拒水断桥、破城后义释严颜等。第14典韦,击退吕布的围攻大军,濮阳城恶战吕布之将高顺等率先埋伏好的大军,救出曹操,宛城再救曹操,力战而死。第15黄忠,长沙大战关云长,定军山斩杀夏侯渊。第16夏侯渊,曹魏集团的西部总司令,打跑马超,镇守长安、汉中等地。第17夏侯惇,曹操的后方总司令,曹操出征,后方的军事事务基本交由夏侯惇处理。第18太史慈,单枪匹马搬救兵救北海孔融,单枪匹马酣战小霸王,投奔孙策后,因为早逝,立功有限。第19许褚,裸衣战马超,数次保护曹操脱离生命危险。第20庞德,马腾马超时期,庞德已经有威名,堪比吕布麾下之张辽,在加入曹操后,最令人难忘的战绩就是关羽水淹七军后,庞德死战。第21张郃。第22魏延,镇守汉中功劳卓著。第23周泰,为救孙权身中数十处伤。第24张绣。

结语:依照武、统、功绩三项指标来排名,仍然有极大难度。虽然花了不少时间做此排列,但笔者本人也觉得一些武将的排名颇为艰难,故而有争议也是不可避免的。不过真诚希望各位看官能够提出更好的建议或排名意见,以飨更多读者。最后因为文中内容繁多,查看比较费力,笔者把三项排名的名单罗列如下,以方便各位看官朋友查看和批评指正。

以武排名名单:吕布、赵云、马超、典韦、张飞、颜良、文丑、关羽、黄忠、许褚、孙策、太史慈、张辽、徐晃、庞德、甘宁、周泰、夏侯渊、张郃、魏延、夏侯惇、姜维、邓艾、张绣。

以统排名名单:孙策、邓艾、张辽、吕布、赵云、姜维、徐晃、关羽、张郃、甘宁、马超、魏延、黄忠、夏侯惇、夏侯渊、庞德、太史慈、张飞、周泰、典韦、许褚、颜良、文丑、张绣。

以功绩排名名单:孙策、邓艾、张辽、关羽、吕布、徐晃、马超、颜良、文丑,赵云、甘宁、姜维、张飞、典韦、黄忠、夏侯渊、夏侯惇、太史慈、许褚、庞德、张郃、魏延、周泰、张绣。(张绣这个人,除了在《平话三国》里拽了一回外,在其他演义中算是个打酱油的角色,但是限于征文要求的名单,只得罗列在此。)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76621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8-16
下一篇2023-08-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