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隋文帝杨坚晚年,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然而,他的二儿子杨勇心中很窝火,他恼怒的是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为此杨广和杨勇展开了激烈的太子争夺战。
因为精心谋划,杨广很快把朝中元老级人物杨素拉到麾下。结果在杨广的全力攻势下,杨勇屡次失利,很快被杨坚认为是“扶不起的阿斗”。
当然,如果杨勇把自己关在府里安安静静地反思倒也罢,问题在于,他虽然躲在府里,心里却并不平静,为了平息心中的驿动,他终究还是选择了“高鸣”—请来了一些道士巫师之类的世外高人,希望他们用法术为自己解开一切心魔。
太子府里的一举一动早已在杨广的监视之中,杨勇的举动很快成为杨广最后一击的利箭,他的眼线马上向杨坚打了这样的小报告:杨勇躲在府中干 “蛊惑”之事。
自作孽不可活。杨坚终于下定决心废太子,当然,在废太子前,他也来了个“投石问路”。杨坚第一个投石问路的人很特别,是一个相士。
“你看我的这几个儿子中,谁最具皇帝相啊?”杨坚问。
“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相士唯独对晋王进行了点评。
杨坚很满意地点了点头。
杨坚第二个投石问路的人很特殊,是一个学士—上仪同三司韦鼎。
“你看我的这几个儿子中,谁可以继承嗣位啊。”杨坚问。
“这个臣不敢妄下定论啊,皇上、皇后最喜爱的那位公子应该可以嗣位。”韦鼎的回答看似模棱两可,其实早已说得清清楚楚了。
两次投石问路,无疑让杨坚吃了两颗定心丸,他开始对太子下黑手了。为了稳重起见,首先,他以“另有重用”为由,将太子府上的精锐禁军全部调走,只留一些老弱病残来充当门卫。
解除了太子府的武装,太子杨勇就像脱毛的凤凰不如鸡,被废只是时间问题了。果然,公元600年9月27日,杨坚在大兴殿召开太子听证大会。
作为会议的主持兼司仪,杨坚一开始就抛出了会议的主题:废立太子。当然,一向老成稳重的杨坚是带着含沙射影的口气说的:“仁寿宫离这里不远,但我每次回到京城,都像进入了敌国,须得防备防备再防备,才会心里稍安。我现在的肠胃不好,晚上经常闹肚子,本想住在后殿上厕所方便些,但一到那里眼睛就跳得厉害,怕有什么危险,还得睡到前殿来,看来宫里存在一些安全隐患啊。”
皇上话中带话地进行暗示后,朝中元老级人物杨素也不是吃素的,立马就对太子进行了“炮轰”,陈述了太子前后愆衅、昵近小人、性识庸暗、仁孝无闻五大“过失”
杨素的话一出炉,就赢得了包括杨坚在内的“废太子派”经久不息的掌声。杨坚眼看时机已到,决定直奔主题—宣布废除太子杨勇。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拥太子派”上场了,此时这派的人物虽然寥寥无几,但实力也不容小觑。
率先出场的便是杨坚一手打造的双子星座成员,也是朝中现在的一把手高颎。他作为太子杨勇的亲家,自然不能容忍杨素夸大其词的诽谤,他站出来,说了这样一句话:“长幼有序,岂可废乎?”
应该说高颎的话虽然简短却有力,避开了和杨素进行无谓的口舌之争,一针见血地指出,废长立幼的下场是取乱之道。
“废太子派”出场的是朝中“二把手”杨素,而站出来反驳的是朝中“一把手”高颎,都言之有理,言之有据。因此,双方第一轮PK算是打成了平手。
接下来上演第二轮PK。
也许是受高颎的影响,这一次“拥太子派”率先出场发言,出场的是左卫大将军五原公元旻,他是这样说的:“废立太子不是儿戏,而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的大事,要深思熟虑才行啊,如果贸然施行,将来恐怕追悔莫及。”最后对杨坚提出了自己的忠告:国家有边际,谗言没边际;人心不可查,陛下须明察。
面对元旻的“陛下须明察”,杨坚显得胸有成竹,他使了一个眼色,早已被杨素收买的太子东宫总管姬威出场了。他的话也是条条清晰,句句有理,直析太子的罪行。
这一轮的PK,显然姬威的话更具分量些,毕竟姬威的身份和地位非同小可,他是太子身边的大总管,连他都说太子不好,那看来太子的人品真的不太好啊。
果然,怕夜长梦多的杨坚没有让这场辩论会再继续下去。他乘着姬威的“强势反击”,立马就进行了总结性的发言,为了表明自己的结论是无奈之举,他还从眼角强挤了几滴泪来做掩盖,然后才极为悲伤地道:“哪个儿子不是父母生的,哪个父母不疼爱自己的儿子,但是太子的所作所为,跟禽兽有何差异,他到了这种地步,根本就不配做我的儿子啊。”
虽然听证大会最后没有下达废太子诏书,但杨坚的话已经表明,他要大义灭亲,和杨勇脱离父子关系,划清阶级界线。
果然,听证大会后,“废太子派”把枪口一致对准了“拥太子派”的两位代表人物高颎和元旻。考虑到高颎的特殊地位和实力,杨坚不好对他直接下手,只好采取另一个办法—疏远,从此,高颎成了一个毫无实权的“古董”。而在杨素和元胄这两位重量级人物的“共同推荐”下,元旻很快就被砍掉了脑袋。
高颎和元旻这两位“拥太子派”的代表人物倒台后,废立太子再无悬念可言。
开皇二十年(公元600年)十一月三日,杨坚举行了隆重的废立太子大典。
杨坚坐在武德殿,左边是朝中的文武百官,右边是皇亲国戚,杨勇和他的亲属站在中间,众人屏神息气,全都定定地望着杨坚,谁都不敢吭声,气氛庄严而凝重。良久,内史侍郎薛道衡打破了这个几乎令人窒息的“沉默是金”。
他宣读的是杨坚授给他的废立诏书,诏书在历数杨勇的种种罪行后,最后宣布废除太子杨勇,杨勇和他的儿女都贬为庶人,改立杨广为太子。
宣判结束后,原本以为杨勇会不服“上诉”的,但出人意料的是杨勇温顺得像一只绵羊,并且说出一句这样的话来:“我本来应该暴尸于东市的,给后人引以为戒。今天侥幸得到你们的哀怜,才得以保全性命啊。”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观者无不动容,纷纷以“及时雨”来表达对杨勇的同情和悲悯。
说起中国古代的朝代,可能很多人第一个想到的是秦朝、汉朝、唐朝、明朝、清朝等等,估计很少有人能够想起隋朝,这个朝代和秦朝一样,短暂而繁荣,二世便灭亡了,我们都知道能够成为开国皇帝的,他必定有异于常人之处,那么我们今天便来看看隋文帝杨坚的性格是怎样的。
一、极度俭朴。我们都知道,作为皇帝,肯定不能和老百姓一样,那一定要高大的宫殿,优美的服侍,以显示帝王身份的尊贵,但是隋文帝的生活却是极度俭朴的,甚至还比不上大臣的生活水平。他自己的御用车架、器具很多都是经过多次修补的旧物,每次吃饭,如果不是王宫宴席,他的肉菜不会超过三个,和清朝皇帝的满汉全席想比,真的只能用寒酸这个词来形容了。更难能可贵的是,这不仅是他一个人这样,而是整个后宫、子女全部按照这个标准执行。
二、勤政爱民。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能够从北周的手里夺得天下,与他的爱民有很大的关系,他在位期间,多次减轻赋税,缓解百姓的压力,比如平定陈朝后,他下令免除江南十年赋税,并且他轻徭役,五十岁以上者便不用服劳役了。杨坚是少见的没有花架子的皇帝,他经常微服私访,切身体会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面对自然灾害,他下令开官粮赈济百姓,他在位期间,主张休养生息,百姓得以安居乐业,他的种种做法,让久经战乱的老百姓得以安居乐业,繁衍生息。
三、果敢决断。在宇文赟在位时期,他手握军权,手下将领都劝他登基称帝,但是为了不背负弑君的骂名,他没有这样做,等到宇文赟驾崩后,他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于是率领军队,占领了皇城,逼迫年幼的皇帝禅让,最终坐上了皇帝的宝座。
杨坚是我国历史上一位极其有名的皇帝,虽然他开创的隋王朝只坚持了两代皇帝,但是即使只经历了两任帝王,这个时期国家的发展依然是很可观的,后来的唐朝发展多年而不及。那么这位开创了开皇之治的隋文帝杨坚他的成长历程又是怎样的呢?
杨坚经历过黑暗的北周时期,他的祖先是汉族,但是在鲜卑族的统治之下,杨家也能保住自己的家族不灭,他的父亲杨忠还曾经是西魏的大将军,杨家积极的帮助朝廷实施他们的鲜卑化政策。杨坚有一个鲜卑名字,姓普六茹,小字为那罗延。 隋文帝杨坚是在一个尼姑庙里出生的,他从小就受到浓浓的佛教文化的熏陶。有一个尼姑叫智仙,就是这个智仙将我们的隋文帝养大的。不知为何,杨坚到了十三岁的时候才回到自己的家里。在尼姑庙的这十三年里,杨坚的亲生母亲不能接触自己的儿子,甚至也不能问关于杨坚的任何问题。在杨坚很小很小的时候,他的母亲见到他,很想要抱抱他,但是只要被智仙看见了,智仙就会大声的呵斥她,还会说,为什么她要来碰自己的孩子,她不允许。估计这个智仙是把杨坚当做自己的儿子在养,还是有很深的感情的,所以害怕杨坚被抢走。 从小就在寺庙里长大的杨坚,对佛教文化十分喜爱,受到了佛教文化的深深的熏陶。隋文帝建立隋朝之后,还一度大肆兴建土木,修建寺庙。 公元601年6月30日这一天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它是我们伟大的隋文帝杨坚的破壳日,为了庆祝自己的诞生,他下了大手笔,下令在30个州修建30座寺塔。 仁寿年间,隋文帝下了三次关于兴建塔寺的诏令,当时全国上下一共有113个州,然后文帝就下令修建了113个寺庙,而且每个寺庙并不是修好了就完了,还必须要有和尚或者是尼姑在里面才行。于是隋文帝就下令征集那些愿意出家的男男女女,史书记载有,隋文帝在位期间,整个大隋一共有三十多万人都是出家人,当时的大隋总共才多少人啊,总共才四千多万人,离五千万还有那么多数呢,就有这么多的佛教子弟,可见隋文帝时多么崇尚佛教文化呀,好像恨不能让全国所有人都出家一样。 有了寺庙也有了和尚和尼姑,接下来当然还要有观看诵读的经书才行。我们知道,佛教是从印度传到我们这里来的,当时的隋朝,文帝就下令让人摘抄誊写佛教经文,数量竟达到十三万卷之多。文帝喜欢佛教,他还喜欢和出家人交往,于是就出现了和尚不仅可以随意进出皇宫,还可以随驾巡幸这种情况。更有甚者,朝堂中如果有某一个官员拒绝和这些出家人交往的,杨坚就会发怒处罚。 隋文帝虽然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佛教徒,在宗教的传播方面也下了很大的功夫,但是他本人却是一个极其吝啬的人。隋文帝在各地都设置了粮仓,到饥荒之年使用,据统计,隋王朝储存的粮食可以供全国的人吃五十多年。这是一种什么概念呢,举个实实在在的例子吧,到唐朝贞观11年,四十多年已经过去了,隋朝两京府库的粮食却都还没有用完!可是即使这样,抠门的隋文帝不知为何,在开皇十四年的旱灾饥荒中却不开仓放粮,即使这些粮食在粮仓里都损坏了。王夫子就这样评价隋文帝“隋文帝,锱铢之主也。文帝之俭,非俭也,吝也!”,真的是一语中的,杨坚那哪是节俭,这就是抠门吝啬的表现。 此外,在隋文帝晚年的时候,他还滥杀无辜大臣,上柱国史万岁就是这样冤死的。他不但没有实行佛文化中的慈悲渡人,还对人实施暴虐,真是一个大写的讽刺。
节俭勤政 孜孜不倦 果断 谨小慎微 深沉猜疑 冷酷绝情 从个人感情世界来看 ,他既有冷酷绝情的一面 ,又有对父母的挚爱和对其妻温情的一面 ;从经济角度看 ,节俭与贪吝的性格并存 ;从用人为政方面看 ,统治前期知人善任 ,后期多疑善猜 ,终受蒙蔽 ;从统治手段来看 ,血腥残忍的性格表现得尤为充分 ,但也偶发仁恻之心。隋文帝的矛盾性格使他在治国施政中表现出独特的风格 ,他的性格特征渗透到他的政治活动中 ,在一定程度上对当时社会产生了影响。对于隋文帝杨坚的性格 ,前人也曾予以了一些评述。《隋书·高祖纪》中用了“性严重、外质木而内明敏、有大略、务存节俭、自强不息”及“天性沉猜、喜怒不常、过于杀戮、雅好符端、暗于大道”等等的词句来描绘隋文帝。清代学者王夫之眼中的隋文帝却是虚伪狡诈、吝啬贪婪
杨坚是接受了北周静帝的禅位登上皇位的。
杨坚公元541年的7月21日在弘农郡的华阴出生,是汉太尉杨震的第十四世孙子,他的父亲原本是西魏和北周时期的贵族,在北周武帝在位期间,他的父亲被封为了随国公。
杨坚的父亲去世以后杨坚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并且在北周静帝时期被封为了上柱国和大司马,公元581年的二月,杨坚被晋升为隋王。
同时北周静帝以杨坚众望所归为理由把皇位禅让给了杨坚,杨坚三次推让以后接受了皇位,并且在临光殿登基为皇帝,同时改国号为隋。
扩展资料:
公元568年,杨忠死,杨坚继承随国公的爵位。577年,北周灭北齐,杨坚立下战功,又进封柱国。公元578年,杨坚出任定州总管,不久转任亳州总管。
在任地方官期间,杨坚没有突出政绩,地位却扶摇直上,这自然引起了一些人的嫉恨。北周武帝宇文邕亲政后。
他的弟弟宇文宪曾向他进谏:杨坚相貌异常,我每次瞅见他浑身都不自在,恐不是久居人下者,不如趁早把他除掉吧。
谁知这话没有引起宇文邕的重视,他反而将杨坚的长女杨丽华许配给了皇太子宇文赟。公元578年,宇文赟即位,是为周宣帝。
杨丽华顺利地被封为皇后,已近不惑之年的杨坚则以国丈的身份为掩护,利用周宣帝大肆屠杀重臣的机会,迅速填补了朝中权力真空,一年内连升三级,官至大前疑,位极人臣。
—杨坚
中国:
魏武帝曹操(公元155年7月18日~公元220年),字孟德,小名阿瞒、吉利,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汉族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丶治家、军事家、文学家、诗人。庙号太祖。
蜀汉昭烈帝刘备(161—223)字玄德,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公元221—223年在位。政丶治家,庙号烈祖。
汉武帝刘彻(公元前156年7月14日—公元前87年),字通,汉朝第7位皇帝,中国古代伟大的政丶治家、战略家、诗人、民丶族英雄。
隋文帝(西元541六月癸丑阳历7月21日-604年)杨坚,汉族,鲜卑赐姓是普六茹,小字那罗延。隋朝开国皇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到隋统一前近300年的分丶裂割据状态,实现了自西晋灭亡衣冠南渡以来中国又一次统一,使北方重启汉化,南方经济发展,使隋代获得了“国计之富者莫如隋”的赞誉,为中国封建社会隋唐盛世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咸丰帝奕詝,爱新觉罗氏,道光十一年(1831年7月17日)生于北京圆明园,宣宗逝世后,己未,咸丰帝即位,颁诏覃恩,以第二年为咸丰元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8月22日)病故。在位11年。
吴丶邦丶国,男,汉族,1941年7月生,安徽肥东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丶大常委会委员长。
董丶建丶华,男,汉族,1937年7月生,浙江舟山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全国政协副主丶席。
马丶英丶九,1950年7月13日出生于香港,台丶湾地区***,中国国丶民丶党主丶席
外国:
路易十一(1423~1483)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61~1483),法兰西国土统一的奠基人。
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一位来自德国东部的女博士(物理),在德国统一后迅速“崛起”,在短短的15年中,一举成为德国历史上的第一位女总丶理。
奥斯卡一世(1799年7月4日—1859年7月8日)瑞典和挪威国王(1844年—1859年在位)。他是拿破仑麾下大将贝纳多特(后为瑞典国王卡尔十四世•约翰)唯一的儿子,生于巴黎。1810年,他的父亲当选瑞典国王。
唐纳德•亨利•拉姆斯菲尔德 (Donald Henry Rumsfeld) 1932年7月9日生于芝加哥。他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两次出任国防部长的人。
腓力一世 Philippe Ier(1052年5月23日~1108年7月29日)卡佩王朝的法国国王(1060年~1108年在位)。
克拉拉•蔡特金,德国社会民丶主党和第二国际左派领袖之一,国际社会主义妇女运动领袖之一,德国共丶产党创始人之一。1875年7月5日,生于萨克森地区一教师家庭。
阿尔瓦罗•乌里韦•贝莱斯1952年7月4日出生于哥伦比亚第二大城市、安蒂奥基亚省首府麦德林市,哥伦比亚一个多世纪以来第一位获得连任总统。
阿西夫•阿里•扎尔达里(乌尔都语: )是巴基斯坦已故前总丶理贝•布托的丈夫。他1956年7月出生于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一个有产阶层家庭,2008年9月9日布扎尔达正式宣示就任巴基斯坦第11任选举总统。
乔治•让•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1974) 法国政丶治家,法兰西第五共和国总丶理(1962~1968),总统(1969~1974)。1911年7月5日生于法国中部康塔勒省蒙布迪夫市一小学教员家庭。
哈桑•维拉尤达(Hassan Wirayuda),印度尼西亚现任外交部长。出生于1948年7月9日。
腓特烈一世[1](Friedrich I,1657年7月11日—1713年2月25日),全名腓特烈•威廉•冯•霍亨索伦(Friedrich Wilhelm von Hohenzollern),普鲁士的第一位国王(1701年至1713年在位),得到国王的称号前为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
朱利叶斯•尼雷尔(斯瓦希里语:Julius Kambarage Nyerere,1922年7月19日-1999年10月14日),坦桑尼亚政丶治家,也是坦桑尼亚建国后的第一任总统。
森喜朗 (森喜朗、もり よしろう、1937年7月14日— )是日丶本前任内阁总丶理大臣,日丶本自民党内森派领袖。
约翰•卡尔文•柯立芝(John Calvin Coolidge,1872年7月4日—1933年1月5日),美国第30位总统(1923年8月3日——1925年3月4日,1925年3月4日——1929年3月3日)。他还当过沃伦•G•哈定的副总统和马萨诸塞州州长。
贡萨洛•桑切斯•德洛萨达(Gonzalo Sánchez de Lozada),玻利维亚前总统。1930年7月1日出生于玻利维亚拉巴斯市。
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革命家,民族解放运动领袖。是意大利建国三杰之一(另两位是撒丁王国的首相加富尔和号称“两个世界的英雄”加里波第)的1805 年6月22日生于热那亚,1872年3月10日卒于比萨。
法国国王路易十二(1462-1515)路易十二(人民之父)Louis XII le Père du Peuple(1462年6月27日—1515年1月1日)法国瓦卢瓦王朝国王(1498年—1515年在位)。他属于该王朝的奥尔良支系。即位前的封号是奥尔良公爵(称路易二世,1465年起)。
亨利八世,英国都铎王朝第二任国王,也是爱尔兰领主,后来更成为爱尔兰国王。
乔治•沃克•布什(George Walker Bush,1946年7月6日~),即小乔治•布什,习惯称为小布什,实为大布什(其弟,曾当选佛罗里达州州长的杰布•布什才是小布什)他是美国第43任总统。
乔治•让•蓬皮杜(Georges Pompidou,1911年7月5日-1974年4月2日),又译庞毕度),法国总统(任期1969年至1974年,于任内去世)。
努尔苏丹•阿比舍维奇•纳扎尔巴耶夫 (Nursultan Abishevich Nazarbayev19407-)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原苏共哈萨克加丶盟共和国委员会第一书丶记。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