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献帝是东汉时期的一个皇帝,其名叫刘协,他在位的时候因为政治腐败、军事败北和自己缺乏才干等原因,导致天下大乱,百姓苦不堪言。为了平息民怨,献帝在东汉末年宣布放弃皇位、罢黜自己的官位,意味着他引咎辞职、退位让贤。
“献”通常有“奉献”、“贡献”、“胁献”之意,献帝的“献”指的是他主动放弃皇位、让位于他人,这是一种为民请命、赴汤蹈火的英明举动,是一种为国家和百姓奉献的表现。而其尊号“献帝”,也直接来源于其退位让贤的历史行为。
刘协是汉献帝。
汉献帝刘协(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1-2],东汉末代皇帝(189年—220年在位),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
汉献帝,字伯和,出生于河南郡雒阳县,东汉王朝末代皇帝,汉灵帝刘宏次子,汉少帝刘辩异母弟,母为灵怀皇后王荣。他幼时被董太后抚养;汉少帝即位时,被封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
曹操,曹丕父子挟持汉献帝四十多年,表面上看是苦大仇深,但他们确是很亲的亲戚关系,不过这种关系是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听小编慢慢道来。
我过得好难啊
曹操能和汉献帝成为亲戚,并不是为了攀龙附凤,跟当时发生的一件事有很大关系。
曹操请汉献帝带文武百官打猎,看见一只梅花鹿,汉献帝这个窝囊废连射了三箭,也没有射中,曹操就把汉献帝的弓和箭要了过来,一箭射倒了梅花鹿,皇帝用的箭和大臣用得不一样,用得是金鈚箭,众臣一看是皇帝的箭,以为是皇帝射得,都大呼万岁,这时候曹操催马上前,挡住了汉献帝,接受众人的称贺,这明显就是欺负皇帝了。
汉献帝回去后,想想自己当皇帝这几年,先让董卓欺负,后来又遭李傕,郭汜之乱,受尽了苦难,好不容易得到曹操,以为是社稷之臣,哪知道又是个专权祸国的人,和伏皇后夫妻两人哭上了,伏皇后说:“朝里这么多大臣,都吃国家俸禄,就没有给皇帝办事的,”这时候国丈伏完来了,他对汉献帝说:“别指望朝里的文武,那都是曹操的人,要找为朝廷办事的,只能指望皇亲,我没有实权,不能办什么事,我保举车骑将军,国舅董承可以托付大事。”于是汉献帝咬破手指,写了一份诏书,藏在衣带里,把这衣带赐予国舅董承,让他筹划灭曹的大事,这就是衣带诏事件。看起来关键时刻还得指望实在亲戚。
这些皇亲实在可恶,不如我做皇亲心里踏实
董承接受衣带诏后,秘密组织了反曹同盟,有刘备,马超的父亲马腾,还有朝里的吴硕,吴子兰,太医吉平等人。可惜被曹操知道了,就把这些人都杀了,只有刘备逃亡在外。曹操又闯进皇宫要杀董承的妹妹董妃,当时董妃已经有五个月身孕了,汉献帝乞求等董妃生下孩子在杀,曹操说:“你想留着孽种将来为他母亲和舅舅报仇吗。”命令武士把董妃勒死在宫门外了。这一门实在亲戚被灭门了。
曹操杀了国舅董承,心里还是不踏实,汉献帝如果在封个贵妃,贵人的,那不又添一个亲戚吗,还得反我,于是他打定主意,把自己的三个女儿都嫁给了汉献帝,曹操成了国丈,儿子成国舅了,这样就断了汉献帝利用亲戚谋害自己的想法。曹操还有一个想法,把女儿安排在汉献帝身边,监视汉献帝的一举一动,汉献帝有反自己的计划,女儿就能告诉曹操。应该说这个做法还是奏效了。
曹操想称魏王,遭到了谋士荀攸的反对,曹操很生气,有杀荀攸之意,这荀攸跟随曹操多年,出了不少的好计策,现在看曹操对自己这样,心里也觉得憋屈,不久就郁闷死了,曹操心里也觉得不是滋味,厚葬荀攸后,放弃了当魏王的计划,不过心里也是不痛快,看谁都不顺眼。这一天,曹操带剑入宫,看见汉献帝和伏皇后在一起坐着,就上前把汉献帝训斥了一顿。
曹操离开后,汉献帝身边的人说:“听说曹操想自立,可能不久就要篡位了,”伏皇后说:“我父亲伏完早有杀曹操的心,我现在就给他写封信,秘密送给他,要他除掉曹贼,”汉献帝想起国舅董承那档子事,心里害怕想要阻止。伏皇后说:“咱们这样天天心惊胆战,如坐针毡的活着,还不如早点死了。”于是把信写好交给一个叫穆顺的人送给了国丈伏完。
汉献帝刘协是汉灵帝之子,是汉朝最后一位皇帝。
汉献帝刘协(公元181年4月2日---234年4月21日),字伯和,又字合。汉族,祖籍丰县(今江苏丰县,即高祖刘邦出生地),生于洛阳(今河南洛阳)。
汉灵帝之子,东汉最后一任皇帝,公元190-220年在位。公元196年,曹操控制了刘协,并迁都许昌,“挟天子以令诸侯”。公元220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传位于曹丕。公元234年,刘协病死,享年54岁。
中平六年(189年),灵帝病重,遗诏将刘协托付给宦官上军校尉蹇硕。四月,灵帝去世,立刘辨为帝,是为少帝。何皇后也改称为何太后,临朝处理政务。但国家大权实际上已为何进掌握,从此内宫宦官和朝中重臣展开了争权夺利的斗争。董卓自认为和收养刘协的董太后同族,加上刘协本身比刘辨有才能,于是从这时起,董卓就想废少帝,另立刘协为皇帝。
董卓的军队完全控制了局势后。于是董卓逼着少帝策免了司空刘弘,自己身居其位。接着,董卓又以司空的身份召集百官开会,议改立陈留王刘协为皇帝。百官们大惊失色,但慑于董卓的*威,谁也不敢表示反对。第二天,董卓宣布废除少帝刘辨,立陈留王刘协为帝,是为献帝,时年9岁。从此,刘协开始了他作为傀儡皇帝的漫长生涯。
立献帝后,董卓自封为相国,后又加封为太师,完全控制了中央政权。董卓的军队在洛阳劫掠财物,奸*妇女,无恶不作。次年即初平元年(190年)春天,各地的州郡牧守以讨伐董卓的名义纷纷起兵。兴平二年(195年),李傕杀樊稠而与郭汜相攻。刘协趁李傕、郭汜二人内讧之际逃出长安,在杨奉、董承等的护卫下,进驻安邑。
次年,时任兖州刺史的曹操迎接刘协入驻洛阳,刘协赐曹操节钺,标志着了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时代开始了。随后曹操胁迫刘协迁都到许,改称许都。但刘协依然是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曹操虽然利用刘协来试图实现他统一中国的目的,却不敢直接取代他而自立为皇帝。
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刘协不满曹操大权独揽,不甘心作为傀儡,乃暗下衣带诏,令董贵人的父亲车骑将军董承设法诛杀曹操。董承遂与左将军刘备、长水校尉种辑、将军吴子兰、王子服等一起密谋,结果事情败露,董承等人都被曹操诛杀,怀孕的董贵人也被绞杀。
伏皇后畏惧曹操,于是写信给她的父亲伏完,尽数曹操残暴不仁之事,希望伏完能够效仿董承,铲除权臣,但伏完始终未敢行动。
延康元年(公元220年),魏王曹操去世后,新魏王曹丕继位,他要兑现其父要他做周武王的期权。其时,虽然有孙权、刘备的不断犯边,但基本不成气候,中原腹地的和平已成定局。除旧布新,建立新朝,已经是人心所向。各种力量都在推动曹丕采取行动。而曹丕本人也没有其父的道德包袱,年轻人的勇气和虚荣心也在激励着他向皇帝的宝位冲击。
那些曹氏部属也在设想着如何弹冠相庆,如何分新朝一杯羹。于是便有小臣去逼去劝汉献帝效唐虞旧例,把帝位禅让给魏王。“率我唐典,敬逊尔位”,公元220年12月10日,逼迫刘协禅让帝位给他,刘协告祭祖庙,使张音奏玺绶诏册,禅位于曹丕。
曹丕在繁阳亭登上受禅坛,接受玉玺,即皇帝位。随即进入许都,改建康元年为黄初元年,国号为魏,追尊曹操为武皇帝,庙号太祖,封逊帝刘协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曹丕还同时给刘协留了句客气话:“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刘协的帝王生涯是具有悲剧色彩的,在中国古代众多的亡国之君中,他是个例外,有心力挽狂澜,却无力回天。东汉末年,汉室危机,看似是从黄巾之乱开始的,但事实上,黄巾之乱只是导火索,从黄巾之乱开始,汉室开始显示出王朝末年的种种乱象。而这背后的原因,一是土地兼并流民众多,二是豪强实力增强,门阀士族的力量过大,这种力量过大不是单纯的指有足够财力,不仅仅是物质上富裕,同时也极有文化,因家传学问而几世为官者,比比皆是。在东汉末年的时,最有名的例子便是弘农杨氏和汝南袁氏这样的世家大族。与此同时,帝国统治阶级力量逐渐丧失。当这两个原因相结合的时候,汉室王朝已如朽木,树大中空,摇摇欲坠。
汉献帝刘协最后的结局是寿终正寝。
建安二十五年,曹操病死,刘协被曹丕控制,随后被迫禅让于曹丕。在刘协禅位后,曹丕并没有将其杀害,而是封其为山阳公,允许他在其封地奉汉正朔和服色,建汉宗庙以奉汉祀。汉献帝刘协被贬为山阳公,居住在山阳城(今焦作)。
他此时终于大彻大悟,抛弃了一切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和所谓的帝王之尊,做起了一个农民,在田地劳作。同时他充分发挥了自己医学才能,从窝囊的傀儡皇帝,摇身一变成为悬壶济世的郎中。公元234年,刘协寿终正寝,走完了自己传奇的一生,魏明帝曹叡率群臣亲自哭祭。
后世纪念
汉献帝死在葬于禅陵,其地位于今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方庄镇古汉村南,南距修武县城约23公里,北依太行山,其余三面皆为平原。陵东南400米处有一低矮山丘,因禅陵在此而得名,曰古汉山。北约5公里的太行山中有一幽静凹区,曰百家岩,内有一高约10米的高台,当地群众相传,汉献帝常来此避暑游玩,高台上建有汉献帝庙。陵北500米处是因陵而得名的古汉村。
汉献帝陵坐北朝南,陵内有两个陪葬墓。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北130米处。此冢封土原比禅陵略小,但大部分已被平掉,所剩封土平面直径约2米,高约1米。另一个陪葬墓位于禅陵东南80米,封土呈半圆状,筑夯,现有高度约25米。
—刘协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