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年轻人该不该“躺平”这一话题,白岩松和储殷教授的看法是相反的。储殷教授觉得肯努力,肯奋斗哪怕是选择“躺平”也行。生活就是苦一点,熬一熬,熬出来的。
对于白岩松和储殷的说法,我会选择储殷的说法。躺平学在我眼中不是emo学,不是放弃学,而是一个降低欲望的生活哲学。我的躺平并不是在期待天上掉馅饼,也不是只挑单一变量来解读这个哲学。
社会会很复杂,人的行为都是欲望驱动的。虽然也知道降低欲望会让人方方面面都变得迟缓起来,但是并不代表不努力。要知道过高的欲望有的时候不见得是个好事。就拿工作积极性来说,很多工作积极性高的,都会选择自发熬夜加班,他们的目的很明确就是为了跨越阶级。他们想要升职加薪,但是这些结果都是靠着消耗自己的身体健康为代价的。越来越多人因为长期熬夜加班而进入ICU了。反观,你去看那些欲望低的人,他们的生活满意度普遍比较高。
白岩松对于躺平学的抨击很多程度上是因为大家思想观念的不同,他的那个年代教育出来的都是艰苦奋斗,勤劳致富的。他虽然是媒体人,但是很明显还没有完全适应新时代的思想变化。这就跟你的父母和你思想上的代沟一样不可逾越的。他只是浅显地理解了一下躺平的概念,没有深究其内核。
每一种新思潮出现的背后必然跟社会的变迁有着莫大的联系,你可以保持你的观点,我也可以坚持我的想法,互不干扰就好。不要想着利用华丽的词藻堆砌出一段文字,然后读一读就想要影响一批人,很明显这是不可能的。对于这个事情,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看法,坚持自己就好了!
董宇辉是目前最火的带货主播
随着网络购物的兴起,越来越多的居民购物都会选择在网络上,不仅仅不用出门,同时商品质量也能够得到保障;但是在目前很多的网络带货主播都只会选择大声叫卖,这也让网络带货主播成为了一个没有文化的代名词,但是董宇辉则是一个清流,他在带货的时候都会使用一些比较有文化素养的语句进行宣传,所以这也让董宇辉成为了目前最火的带货主播,也有着很大的粉丝群体;但其实董宇辉的真实文化素养并不是粉丝们心中那么高的。
储殷教授的说法并没有问题
随着董宇辉的爆火之后,在网络上也有很多的学者和教授开始评论董宇辉的文学水平,而抖音上的学者储殷教授给出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他认为董宇辉的文学素养和读者文摘的水平类似;但是正因为储殷教授的评价让董宇辉的粉丝出现了极大的心理落差,在网络上进行了很多的争论和辩解,甚至还对储殷教授进行了严重的网络暴力,整个事件的情况已经变得比较严重,需要相关部门对网络环境引起重视。
网络并不是法外之地
随着网络深入到了大部分居民的生活之后,在网络上也出现了很多的水友,这些网友最喜欢不分青红皂白就对一个事件或者是人物的行为进行批判,他们都认为这是正义的行为,但其实这就是网络暴力的原因;而此次储殷教授在网络上对董宇辉的评价是十分中肯的,其实也肯定了董宇辉的文学素养,在网络带货主播中也算是佼佼者,但是依旧遭到了网络暴力,足以说明我国的网络环境急需要进行整治;希望相关部门能够重视对网络环境的管理,不要让网络暴力出现。
世界上每一样东西的存在,我们都会给它赋予一个意义。这个意义往往是随着我们的年龄、认知和经验而发生改变的。
就好像我们小时候不知道蛋糕是面粉做的,饭是由米做成的一样。长大之后,这些不过是人人皆知一个常识而已。
小时候,我们看到“蛋糕”就是一个真相,一个现实,长大之后,我们知道真相中真相是:蛋糕不是蛋糕,它只是面粉的发醇物;饭不是饭,它只是把米的通过蒸煮而变成的一种食物。
绝对意义的真相和现实是不存在的,它是一个时刻被刷新的认知和经验。
而所谓的现实更多只是主观世界的一个反映,就像书中所说的: “我可能知晓的唯一实相是当下我所感知和体验的世界。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上有多少个人,就有多少种真实的世界。”
有人把这些认知和经验比喻成一块滤镜,每个人的滤镜的厚度都是不一样的。当我们戴着这副独一无二的滤镜去看待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的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世界。通常,我们就把这个所看到的世界认定为是“现实”、“真相”,甚至“命运。”
但偏偏,我们会根据主观世界的反映来做出我们的行为,所以就会产生各式各样不同的观点和冲突,就像最近热播的《奇葩说》一样,只不过无数个价值观之间的冲突和争辩。
今天看了储殷教授和佳凝进行辩论,从选题时,佳凝就说我不看题目,就针对人,之所以选储殷教授为对手,是因为他与马薇薇的一次争论让她很不爽。于是她企图去改变对方的认知和固执。
整场辩论中,她都带着很强烈地个人情绪对打这场辩论,哪怕到最后输掉离场时,她始终认为她所说的每一句都是对的,她无悔,因为做到更好的自己。
可以看出,佳凝一直深深地活在自己的价值观里,认为自己所看到的,所认为的,就是真实的储殷教授(哪怕仅仅是因为一次辩论),而死死地守着这个认知,死撑到死。
从选题开始,储殷教授其实无数次作出让步,甚至有降低姿态求和的举动,可是佳凝都不为所动,站在自己的立场里,认为所有跟自己对立的观点都是错误的。
那我们就没有可能看到每个人都能接受的真实的世界吗?我们想看到实相和现实,就像我们假设世界是和平的一样。到那一天,所以的观点都被统一,所有的价值观都被认可,没有冲突,也没有战争,那些可能的实相和现实才会得以呈现。可是,就几乎是不可能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这些实相和真相是可以成为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一个推动力,让我们能够探索到更加的未知和可能。所以我们要勇于跳出已知,去探索新的未知,才能接触到更多的真相和现实。
比如,在沟通中,我愿意站在你的立场去理解你,我接纳你与我的不一样,接纳你的不完美,我虽然觉得我比你有道理,但我觉得你也很不错;我可以从你的角度去看到事物更独特的一面,并不断拓展自己。就像书中所说: 我们要做到的不是“我关心你是因为你和我是一样的人”,而是“我珍视和珍爱你因为你跟我的不同。”
在我看来,真正的实相和真相是不存在的,就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立的人格,所以我们也不要去苛求能完全得到他人的认同,去证明我们看到的都是真实的,而是时刻保持好奇之心,尝试更多的可能。这样,才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真相,越靠近更客观、更全面的真相。
我认为他这么说谈不上客观公正,因为他只是从个人角度来点评。储殷教授说董宇辉是读者文摘的水平引热议
储殷作为网红教授,其言论曾多次受到吐槽。日前储殷教授在视频中用90年代读者文摘的水平来评价董宇辉,这一评价在网络上掀起了争议和骂战。董宇辉的粉丝认为这一评价是轻蔑和侮辱,因而对储殷教授极度不满。双方你来我往,事件一直在升级。
虽然后续储殷教授对此事表示道歉,并称自己也很喜欢董宇辉。但该事件引发的热议并未轻易消散,有网友认为储殷教授是在蹭流量,也有网友认为青年文摘的评价并不算低。
我认为这样说并不是客观公正的评价,因为我觉得储殷教授没有资格评价青年文摘。作为一个普通人,我对储殷教授和董宇辉的了解都来自于网络,他们在各自擅长领域都可以算是优异者,有资格在自己擅长的领域对别人作出评价。但是对于并不处于自身领域的人,他们的评价既没有什么意义,也会显得自己很无知。
储殷教授对于董宇慧的点评,我个人觉得谈不上客观公正,因为两者并不处于同一个领域中,储殷教授对他人的评价只能算是从个人角度和个人文学素养出发的一种点评,说评价都有点过分。尤其是提到了读者文摘,作为一个看了很多年读者文摘的普通人,我觉得读者文摘的文学地位比储殷教授要高,我并不认为他有资格来评价这本杂志。如果储殷教授也能有这样一本读者过亿的杂质,那我可能会改变自己的看法。
其实在这个互联网时代当中,谁都能对别人作出评价,但是在评价的时候就应该做好被反驳的准备。在如今这个时代当中,权威已经不足以说服大众了,更别说连权威都算不上了。
人们总是肆无忌惮的在这个时代中评价别人,可却从未想到自己有一天会变成被评价的主角。网络从来都不是人们肆无忌惮的地方,在批判他人的同时也要做好被批判的准备。
成年人有权利做个废物,家长们不希望孩子是废物是因为他们还有未来,过了35岁以后做废物还是挺舒服的。那么在中国什么样的人被称为废物?什么样的人叫躺平?
小县城一套房,有可能是父母留下来的,也有可能是父母拼了老命攒了一辈子攒下来的,有个稳定的工作3000左右,上班做自己的事情,下班打游戏,追剧。有一辆10万左右的小破车,不泡夜店,偶尔抽点烟喝点酒,不赌博,不打架,这样的人在我们县城有人称为躺平,也有人叫他们废物。如果这都能被称为废物的话,实际上做个废物还挺舒服的,反正这点工资不吃不喝30年也买不起一套房,更别提娶老婆生孩子了。估计相亲的时候,女方都不带正眼看你的。
同时,中年人要安于做个废物,到了老年也不要因为自己是个废物而心怀愧疚。老了没用就没用了,也没有什么不好意思的,我们老了不都没用吗,你那么老了,谁还愿意用你,我用你干嘛啦。在怎么努力也看不到希望,高物价,压迫无力感,在拼命劳动还是贫穷,图什么啦,有的劳累年轻就挂了,有的病倒在医院,活着图什么。奋斗根本就看不见希望,不管你怎么挣扎,最后一看身体垮了,进步没多少,最后一毛钱看病都没了,不如安逸过日子。及时看清楚自己的平庸,悠哉度日,未必是坏事,回归生活,不要把自己逼得很苦。
现在,储殷从大学离职了,是不是“教授”一说存疑。至于说是不是专家,他曾身处高位,学术方面肯定还是有所成就,称其为学者也没有什么问题。他说出这样的言论来,让人大跌眼镜。关键在,他在视频前的表情和说话时的神态,与那些博流量的低层次自媒体无异。如果不是他的这个身份,发表类似观点,很多人就一笑而过了。但正因为他的身份,就让人感觉到了悲哀。不管是作为学者的储殷,还是作为粉丝达千万的大V,他怎么就“看破红尘”了,认同大家当废物,甚至还说当废物挺舒服的呢?这是不是他发自内心的观点呢?
有网友发出灵魂考问:“那为什么你天天这么拼?又是上节目,又是日更小视频的。躺平不就完了么?”这位网友的言外之意,倒不是让他首先躺平,而是怀疑他在语不惊人死不休,借机炒作博流量。就说要流量和粉丝吧,作为一位学者,为什么要发表如此观念去“抢食”,需要这么不堪吗?35岁以后做废物很舒服这件事,就是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根本不值一驳。如果说,储殷自己对人生的理解突然出现偏差,自己愿意当“废物”当然没有谁去责怪,但作为一名公众人物,好歹也要有个积极上进的样子吧。再说,“废物”这一词语,是对人的尊重吗?不怕一个人吐露真言,发表哪怕并非“真知灼见”的道理,就是怕为了吸引粉丝,语不惊人死不休,丢掉了本我。积极向上才是人生的意义,当个“废物”怎么能舒服得起来?人生短暂,过得充实有意义,突破自我、追求自我才应该是主旋律。我们也注意到,以往有一些评论称,他看起来更像一个流量明星而不是专家教授。令人讽刺的是,在他以往发布的短视频中,多次表达“希望出身平凡的年轻人努力工作别躺平”的观点,怎么突然就和过去“告别”,批判起自己来了?就怕观点如此反复,就是在吸引公众注意。甚至,连舆论的批评也不当回事,反正也是“红”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