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手游mp5白羊座怎么样

cf手游mp5白羊座怎么样,第1张

       回答问题之前,先在心里默默念了一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马列主义旗帜,做一个无神论者。然而并没什么用,对于星座个人认为还是有一点点准的看,但也不可全信,虽然有些话每个星座都是大同小异但有些极其明显的特征还是挺符合的,至于到底是为什么,这个属于玄学范畴或者说心理学范畴,我也说不清了。介绍几个我比较熟悉的星座吧。

1白羊座

       说说我自己,典型的白羊座。跟星座书上的介绍差不多,生活中的我大大咧咧不拘小节,性格热情做事冲动,有点大男子主义,做事三分钟热度,这个是真的啊,从小到大,钢琴吉他毛笔字街舞我真是什么都尝试了遍,但哪个都是一瓶不满半瓶晃荡。白羊座的能力?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同道大叔出品的星座歌曲之白羊座,白羊座热衷于为爱情鼓掌,无时无刻不在发情。是不是说的有点含蓄?不过,你懂的,这么说自己真是好羞耻。白羊座把第一视为理所当然,有强烈的事业心,虽然不是说样样第一,但在我自己擅长的领域从来不甘于屈居人下,不过这个毛病也挺不好的就是了,有的时候别人确实比自己强但永远是死鸭子嘴硬不肯承认。

2巨蟹座

       我初恋的女生是巨蟹座,星座书上说巨蟹座善良而又敏感极其恋家,是理想的贤妻良母。我觉得这说的也对,最初喜欢上她也不过是因为烈日炎炎的夏天,她蹲在路边拿矿泉水瓶盖和火腿肠喂几只流浪小狗的那一幕。她是个十分安静贤淑的人,我俩的约会都是一起在咖啡厅安安静静的看书,或者在林间散步看书!!!现在回想起来真是心绞痛!!她特别重视自己的家庭,在我们还叛逆跟父母顶嘴离家出走的年龄就好像已经明白了父母的辛苦,跟父母的关系特别融洽。要说巨蟹座的能力,应该是“温柔一刀”吧,就是这样一个温柔的人分手时的冷酷和绝情真的是让人望尘莫及。

3狮子座

       后来处过一个狮子座的女友,她也真的是属于那种狮子座个性张扬光芒四射的类型,气场强大到让人无法忽视。星座书上说白羊座和狮子座最配啊喂!然而我俩只处了一个月我就被劈腿了。被!劈!腿!了!摔!!!差评!

4摩羯座

       再后来,处过两个摩羯座女友,性格真是特别像,也是典型的摩羯座,一样的刀子嘴豆腐心,一样的把自己的自尊和骄傲看的比什么都重要,特别固执又喜欢多管闲事,遇到个什么事情,恨不得马上“路见不平一声吼”立马拔刀相助,我也因此没少替她们善后。能力算是睁眼说瞎话吧,只要是隔着屏幕,什么话伤人说什么。但要是面对面就是另一副样子了。

5金牛座

       接着说说金牛座,现女友是金牛座,说到金牛座大家第一想到什么,抠!!抠!!!抠!!!以前没觉得直到处了这个女友,与其说是抠更贴切的应该说是精打细算,她会算好我俩一切的吃穿用度,取消一切不必要的开支,所以我玩游戏再也不剁手了呢!有些时候这个单位真的精确到几分钱。当然除了这点,金牛还有很多优点,踏实努力,温厚老实,现女友就是一个大学霸,又认真又自律,成绩很好,总拿奖学金。

6双鱼座

       上面好像说的都是女友,接下来换一个,我有个铁哥们,双鱼座,双鱼座的特质是敏感浪漫牺牲自己,没仔细了解过男女差异,但我这兄弟高一就处了一个女朋友处了三年到高三毕业分手,分手后我们问他和这个女生发展到哪一步,高中发生关系不算稀松平常的事情但也不是大惊小怪的事情,毕竟两人在一起三年,何况他对这女生也是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好的都没话说。但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他跟这个女生始终没有发生点什么,在我们有点挖苦的笑他的时候,他只是挺憨的说了一句:“我就怕万一我俩睡了但最后走不到一起,那她怎么办呢?”我发誓这不是**电视剧小说,而是真的活生生的发生在我身边的事情,听到这话的时候我就在想,这应该就是浪漫了吧。

        说了很多好像都在讲身边的人和事,有时候我们把典型当做普遍,我也有很多朋友,跟自己的星座性格不符甚至完全相符,星座这种东西只能当做茶余饭后的消遣而不能当做信仰,如果星座说你今天运势好,你姑且一信,但如果说你今天大凶之兆一笑了之便罢不必在意,当然,其实星座运势基本是不会说运气差到爆的,顶多会说今天有点小不顺,于是,你下意识的把今天发生的一些再细小的烦心都当做是星座的预测甚至因为看了预测而惶惶不可终日,这都是徒劳的,了解一个人从来不是靠星座,了解一个人需要听他说了什么看他做了什么,你的家人朋友爱人,你自己都不了解,远在几千几万里之外的星座撰稿人又怎么会知道呢。要知道亲近的人,需要靠自己去维系。

地球的内部结构

地球内部结构是指地球内部的分层结构。今天探测器可以遨游太阳系外层空间,但对人类脚下的地球内部却鞭长莫及。目前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也不过12公里,连地壳都没有穿透。科学家只能通过研究地震波、地磁波和火山爆发来提示地球内部的秘密。一般认为地球内部有三个同心球层:地核、地幔和地壳。

地壳是地球的表面层,也是人类生存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场所。地壳实际上是由多组断裂的,很多大小不等的块体组成的,它的外部呈现出高低起伏的形态,因而地壳的厚度并不均匀:大陆下的地壳平均厚度约35公里,我国青藏高原的地壳厚度达65公里以上;海洋下的地壳厚度仅约5~10公里;整个地壳的平均厚度约15公里,这与地球平均半径6371公里相比,仅是薄薄的一层。

地壳上层为花岗岩层,主要由硅-铝氧化物构成;下层为玄武岩层,主要由硅-镁氧化物构成。理论上认为过地壳内的温度和压力随深度增加,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1℃。近年的钻探结果表明,在深达3公里以上时,每深入100米温度升高25℃,到11公里深处温度已达200℃。

目前所知地壳岩石的年龄绝大多数小于20多亿年,即使是最古老的石头 丹麦格陵兰的岩石也只有39亿年;而天文学家考证地球大约已有46亿年的历史,这说明地球壳层的岩石并非地球的原始壳层,是以后由地球内部的物质通过火山活动和造山活动构成的。

地壳下面是地球的中间层,叫做“地幔”,厚度约2865公里,主要由致密的造岩物质构成,这是地球内部体积最大、质量最大的一层。 地幔又可分成上地幔和下地幔两层。一般认为上地幔顶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推测是由于放射元素大量集中,蜕变放热,将岩石熔融后造成的,可能是岩浆的发源地。下地幔温度、压力和密度均增大,物质呈可塑性固态。

地幔下面是地核,地核的平均厚度约3400公里。地核还可分为外地核、过渡层和内地核三层,外地核厚度约2080公里,物质大致成液态,可流动;过渡层的厚度约140公里;内地核是一个半径为1250公里的球心,物质大概是固态的,主要由铁、镍等金属元素构成。地核的温度和压力都很高,估计温度在5000℃以上,压力达132亿千帕以上,密度为每立方厘米13克

美国一些科学家用实验方法推算出地幔与核交界处的温度为3500℃以上,外核与内核交界处温度为6300℃,核心温度约6600℃。

地表的变迁

地球行成的初期,当地球冷却下来以后,地球的表面是一片汪洋大海,经过后来的造山运动后形成了陆地和山脉,然后是生命的出现,生命在海里诞生,经过进化后才登上陆地,繁衍演变成诸多的物种,在加上各种自然力量的作用,如日光,风化等作用后形成了现在的地表

地球以外有生命吗

在银河系180亿个行星系中,假如1%的星系有生命的可能,那么概率是18亿多;在这18亿中,假如1%有生物,那么概率是180多方;在180万中,假如有1%是有智慧生物,那么概率是18万。如果算上河外星系,概率会高得吓人。因此,"人类是宇宙独苗"的想法是幼稚可笑的。

每当繁星灿烂的夜晚,我们仰首苍穹,一道白练般的银河横亘天际,北极星旁的仙女座星云隐隐向人们诉说着那耳听不见的故事。此时,牛郎织女的神话、嫦娥奔月的传说、北极仙翁的故事,早已在心头环绕,追随屈原问天的古音,我们斗胆问苍天:苍茫浩宇,可有亲朋?

宇宙之中除了星辰以外,还有生物吗?有没有像人类这样伟大的智慧生物?宇宙没有回答!是默认,还是不屑一顾?

这不能怪伟大的宇宙,只能怪渺小的地球人,因为我们在宇宙回答之前,甚至在我们提出问题之前,在我们的心中早已有了一个确定不疑的答案,那就是:地球是宇宙中唯一的独苗。

地球是宇宙独苗的看法自古就有。大家不会忘记,中世纪时候的西方,宗教神学认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因为万能的上帝就居住在地球上。当然,这不仅是西方的问题,几乎在全世界各民族中都有类似的看法。中国人就认为,中国是世界的中心,所以才叫"中国"。实际上,大家心里都明白,我们歌颂地球,并不是真正歌颂地球的伟大,而是变着法子歌颂人类的伟大,"世间万物,惟人为大",这才是最根本的目的。"地球是宇宙中心","人类是宇宙的独生子"的观念早已深深根植于人们的脑海。

如果说以上的观念产生于认识的落后,尚有情可原,但问题是这同人们的认识似乎没有关系。事实上,直到今天还有相当多的人抱有同样的看法,现代科学在打倒迷信的时候,似乎也无意消除地球中心论观念,相反,许多科学家都在积极寻找证据,来证明地球人类是宇宙独生子的宗教观念。因此,关键在于人类自高自大的本性。

然而,不论人们如何小心翼翼维护着那易于破碎的自尊心,科学本身的发展正一下又一下,一点又一点,将那本来早已千疮百孔的自尊心敲得粉碎,人们正被迫接受如下事实:

正如我们今天把世界看成一个整体一样,实际上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完美的整体,我们地球及太阳系只是这个整体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几乎小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同样的,正如目前所有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不能脱离世界整体性影响一样,在宇宙中各星系的存在与演变也存在着相互的作用。当我们的文明正冲破地球引力迈向宇宙文明之际,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在整个字宙中,能够有意识地影响地球发展的绝非仅有人类(人类影响地球的历史充其量只有200万年的时间,仅占地球时间的1/2500),浩浩的宇宙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生命的生成与毁灭,乃是宇宙运行中必不可免的日常小事。

让我们先来看一下宇宙中存在生命的概率:现代天文学公认,我们所处的银河系大约有3000亿颗恒星,至少有180亿个行星系,假如这其中只有1%的行星系可能存在生物,那么数字依然是庞大的,乃有18亿之多。再假如,这其中1%的行星系上有生物,那么我们得到的数字仍将是180万。让我们再进一步假设,每100颗有生命的行星,只有贝颗居住着智力水平与人类相等的生物,那么我们的银河系有可能存在高级生命的行星仍有18万之多。这才是仅仅我们一个银河系,宇宙中间又存在多少个类似银河系的巨大星系呢?恐怕是一个吓人的天文数字。

因此,单从概率的角度讲,地球人是宇宙间唯一智慧生物的观点是幼稚可笑的。毫无疑问,宇宙间有数不清的与地球类似的行星,有类似的混合大气,有类似的引力,有类似的植物,甚至有类似的动物。早在公元前4世纪,古希腊哲学家米特罗德格斯就曾说过:"认为在无边的宇宙中只有地球才有人居住的想法,就像播种谷子的土地上只长出独苗一样可笑。"

1997年,美国生物学家在地球上发现一种太古生物,这种生物能在极冷或极热的极端环境下生存,并且它具有细菌和包括动植物及人在内的所有真核生物两种特点,是地地道道的第三种生命形式。此种生物的发现证明,人类对生命所具备的特点了解得相当不够。请不要忘记,这仅仅是在地球的环境之内,在广大的宇宙中间,生命的形式更为复杂,用地球生物观点来品评宇宙生物的存在是最不可取的做法。美国宇航局最近宣布,他们在地球附近的波雷尔利斯恒星周围发现了一颗绕其公转的新行星,这颗行星与太阳系最大的行星木星的大小差不多。新发现的行星距离恒星3700万公里,是地球距太阳的1/4,比水星离太阳的距离还要近,其表面温度估计达到200℃-260℃,在这种温度下,地球生物是很难生存的,但宇宙中可能存在耐高温的生物。这颗行星的发现,使人们增强了信心,太空中很可能有大量存在生命的行星。

1969年,在陨落于澳大利亚的碳质球粒陨石中,发现了地球上不能天然形成的右不对称氨基酸,显示了地球以外孕育生命的可能性。就在最近,美国宇航局宣布,从哈勃太空望远镜中得到的照片显示,一直被认为不稳定的木星上发现有大气,还有潮湿的土壤,这说明木星已经具备产生生命的基本条件。1996年,美国宇航局从一块落在亚利桑纳州来自火星的陨石中发现,这块陨石中存在古代微生物,火星存在生命的古老传说再一次被人们所重视。

1963年,科学家利用射电天文望远镜在人马座发现了有机分子甲醛分子的光谱,这一发现具有重大意义。因为,有机甲醛分子可以转化为氨基酸,而氨基酸乃是生命物质的基本组成形式。有机甲醛分子的发现,再一次证明,地球生命决不是宇宙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人类也不应该是宇宙的独生子。

越来越多的发现为我们指示出了一个确定不疑的方向:宇宙中确实存在生命,即使是我们最熟悉的生命形式,也有可能在宇宙的某个角落中产生。现在的问题已经不是证明这些生命的存在,而是要想办法寻找它们。

本世纪70年代,美国率先发射了"旅行者1号"和"旅行者2号",其目的就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寻找可能存在的生命形式,并与之对话。此时,两艘宇宙飞船正以每秒172公里的速度向外太空飞去。1986年,当它们穿过冥王星后,即飞离了太阳系,成为一颗真正的宇宙行星。假如不出意外的话,它们分别于147万年和555万年后飞抵太阳系以外的另一个星系。

"旅行者号"带有录制着我们地球人特征、地球风貌及美国前总统卡特向外星文明致意信息的铜制镀金唱片。这位美国前总统在致文中这样写到:"我们向宇宙传送这一信息。10亿年后,当我们的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地球的面貌大为改观时,这一信息可能依然存在。在银河系3000亿颗恒星中,一些(也许有许多)恒星的行星上有人居住,并存在着遥远的宇宙文明。如果一个这样的文明截获了'旅行者号',并能理解它所携带的录制内容,就请接受我们如下的致文……。"很明显,"旅行者号"是为了寻找地外文明而发射的,换句话说,美国人是以地外文明存在的假设为前提条件的。

1994年,当苏梅克一列维彗星撞击木星时,科学家发现,当撞击发生时,有大量水蒸气出现,这说明,这颗彗星上带有大量的固体水。有水就有生命。苏梅克一列维彗星在宇宙中是颗很平常的彗星,它们在宇宙中穿行,产生生命的可能性是极大的。

实际上,问题还不单单在这里,生命的存在究竟需要怎样的自然环境?难道必须拥有与地球相似的自然条件吗?地球的生物观普遍适合宇宙中所有的星球吗?事实证明,生命只能在类似地球的行星上存在和发展的观点是站不住脚的。

地球上一共有200多万种生物,在我们已知的120万种中,有9000多种井不需要一般的自然环境。厄里希·丹尼肯在其著作《众神之车》中曾介绍了布里斯托尔大学昆虫学家欣顿和布鲁姆在这方面所做的试验,这两位科学家把一种蠓在100℃的高温下烤了几小时,马上又放进液氮中(一270℃),经过强辐照后,他们又把这些试验品放回到正常的生活环境。这些蠓很快便恢复了活力,并且繁殖出了健康的后代。这个试验充分说明,生命只有在地球的条件下才能存在的说法是错误的。

地球生物观认为,阳光、水分、氧气是生命的三要素。然而,人们却在几千米深的海底及北极冰层下发现了不需要阳光的生物,也发现了不需要氧气的细菌,它们叫厌氧细菌。多年前曾有一则报道,人们从完全封闭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沉睡数万年的青蛙,在正常的自然条件下,它们竟然恢复了生命的活力。生命真是不可思议,它顽强到远远超出人的想象之外,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入,我们已经发现了许多在完全意想不到环境下存在的生命,比如,在放射性极强的核物质周围也同样有生命存在。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地外文明"是存在的,他们很可能比我们的进化早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今天,我们不但能够登上月球,而且'还能探测整个太阳系,那么,一个比我们发达不知多少倍的文明,他们也完全有可能跨越星系来考察,在与我们的先民接触当中,留下一些遗迹,传授一些知识。在这一思想下,产生了"远古接触论"。

远古接触论的创始人是美国的福特·恰尔兹·侯,他一生中孜孜不倦地搜集能够推翻流行理论的资料和信息,提出"让科学从科学家的垄断下解放出来"的口号。他的基本思想是:宇宙间存在巨大的生物,对于这些生物来说,我们世界的大小只介于饲养箱与实验室之间。他甚至说:"我推测,我们是某些生物的私有财产。我觉得地球本来不属于任何人,但后来它被勘察,沦为了殖民地。"

回答了三个 不错吧 给我加分吧 谢谢啊

一、星座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模式

两千多年前希腊的天文学家希巴克斯为标示太阳在黄道上运行的位置,就将黄道带分成十二个区段,以春分点为0,自春分点(即黄道零度)算起,每隔30为一宫,并以当时各宫内所包含的主要星座来命名,依次为白羊、金牛、双子、巨蟹、狮子、处女、天秤、天蝎、射手、魔羯、水瓶、双鱼等宫,称之为黄道十二宫,总计为十二个星群(座)。

人们发现,在地球运转到每个等份(星座)时所出生的婴儿,长大后总有若干相似的行为特质、性格特征。有“智者”将这些信息联想、串联,加入神话的色彩,把每个人与十二星座对应起来,归纳出不同星座的人在人格气质、基本性格、健康与疾病等方面的特征,并据此预测一段时间内各星座人职业、工作、生活、婚恋诸方面的发展走势(即所谓运程),向人们提出“忠告”类建议。星座预测、星座占卜成为西方发达的占星术的一个重要组成内容。随着人们对“星座”的迷恋加深,更有将血型、生肖与星座结合,组合成更多不同的类型,由此催生出丰富多彩的星座文化。

不知何时,这种古老的星座文化在我国大陆青少年中开始成为时尚,迅速演变成一种广为传播的流行文化现象。星座情缘、星座配对、星座占卜、星座运程等神奇功能,加上塔罗牌、心理测试、周公解梦等测试、算法,星座文化以神秘莫测、变化多端的形式和五花八门、贴近生活实际的内容吸引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走近它、体验它。

星座文化的兴起与流行模式,具有青少年文化传播的典型特征。面对形式新颖、内容特别的星座知识及其衍生内容和文化产品,青少年出于好奇而被深深吸引进而主动涉及。

十二星座是星座文化的根基与核心,将人归属于十二星座即按人的出生时节把人分成为十二种类型,并在经验(比如通过长期观察发现不同星座的人在生理发育、性格特征方面的差异,这类经验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科学(比如受孕时间不同,胎儿发育的气候环境、营养条件也就不同,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人的先天素质)和模糊化(即采用不精确甚至模棱两可的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赋予不同星座的人以各自不同的基本性格、易患疾病以及在处理职业与金钱、恋爱与婚姻等方面问题时的特点,使每一个人都能对星入座。应当承认,正是因为十二星座文化对人的性格特点、人生发展的这种解释力给人以“科学感”,这也正是占星术由古至今长盛不衰并得到不断发展的原因。

对于涉世不深的青少年来说,看到星座文化对自己性格特点、个性缺陷、健康素质甚至未来职业、婚恋的“准确”解读,觉得“很有道理”、“基本符合”,便由不得自主地对“星座”深信不疑,把个人“命运”托付与星座,为人处世逐渐依赖于星座的“分析”与“忠告”。青少年群体的互动性强,一个人的喜怒哀乐就是大家的喜怒哀乐,一个人信奉“星座”就会带动周围的同学、朋友去了解星座知识、相信星座预测、涉足星座文化。有研究表明,“校园星座文化一般只在初级群体(寝室或亲密朋友圈)中传播”,青少年接触星座文化大多是受身边朋友的影响。

星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程度不可低估。据上海市科教团工委2006年3月发布的《当代上海市青少年科学素养调查报告》显示,在接受调查的近千名年龄为1428岁的青少年中,2199%的人完全相信算命,阅读过星座、占卜等书籍杂志的青少年占调查总数的3/4。

二、迷恋星座文化的心理动因

(一)认识自我

“我是谁”这个古老的斯芬克斯之谜,从古希腊开始就一直困扰着人类。关注自我,了解自我,一直是个体在发展过程中要追逐解决的问题。“一个人只有深刻地、全面地认识自己,才有可能充分地、合理地发展自己。这一点,对于成长中的青少年来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青少年正处于埃里克森所说的自我同一性发展期,处在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并臻于成熟的阶段,他们非常希望能对自我的人格特质,如性格、气质、态度倾向、能力水平等,有更多的了解。

星座文化对不同星座的人的性格、命理的分析、归类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青少年自我认知的需要。通过出生日期查找到对应的星座即可获得该星座的人的一般性格特征――星座文化以操作简单的方式、神秘主义的色彩和不可质疑的权威口吻吸引了不少青少年的注意。正如有些青年所说的:“喜欢看星座之类的东西,因为可以让自己更了解一点自己,看着别人怎么说,心理上也有种感觉,越看越觉得说得像自己。”

各类星座读物的内容,主要是为不同星座的人群选择了个性化的“人生箴言”、生活禁忌,进行每日、每周运势以及本月本年的运程预测,提供从为人处世到生活态度、从职业选择到个人理财、从“何时走桃花运”到“合适的(丈夫)妻子人选”等方面的指导、建议。这些内容以先验的、权威的形式陈述,赢得青少年的信任、依赖,仿佛知晓这一切就意味着完全彻底地了解了自己。

(二)寻找另一半

人际交往、群体生活,是青少年发展的重要内容。慎交友、交好友,是青少年基本的交友取向。通过“十二星座”对性格特征的不同分析,青少年能轻而易举地对周围的人进行星座上的对号入座,了解交往对象的性格特点,以便自己对交往对象进行甄别、选择。

在那些对星座文化推波助澜的网站、图书和时尚杂志中,诸如“如何与不同星座的老师、同学、恋人、上司相处”等内容比比皆是,这对于缺乏人际交往技巧,急于解决群体生活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的青少年具有极大的吸引力。

比如,处女座的人一般被描述成“爱唠叨,有洁癖,敏感,经常处于紧张的状态中”,因此,“与这一星座的人相处要注意整洁,给其以安全感”。这些具有普遍适用性的建议,很容易被证明是“有道理的”。而这一旦被自己的生活体验和交友经历所证明,青少年就会主动寻找更多的相关信息,并奉为金玉良言、行动指南。

“星座速配”、“星座配比度归因”等,是星座文化产品必不可少的内容。它们指出不同星座的人之间的协调性大小、配比度高低,不同星座的人适合同哪些星座的人恋爱、结婚,等等。

如有的青年会说:“我是白羊座的,最怕看见摩羯座的,一见就有不好的预感。”有了这样的先见之明,自觉与不同配比度的人交往就有了主动权,与配比度比较高的人交往能轻松自如、充满自信,而与配比度低的人交往则会有一种先入为主的防卫意识。正因为如此,星座文化之流行更多地流行在青少年谈情说爱的过程中,“星座文化的主体是单身贵族或在情感边缘徘徊者”。

(三)预知未来

在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急剧转型、社会高速现代化的过程中,为人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咨询辅导的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明显滞后,远未建立健全,在许多地区、行业甚至尚未提到议事日程。成年人面临的发展困难相对较少,依靠自己的人生经验、社会阅历、人际关系,基本上可以应对破解。

面对升学、择业、爱情、婚姻等人生发展重大问题上的多种可能性,而青少年限于知识、能力、人生经验的局限,经常陷入对未来的美好向往与对现实的难以把握的矛盾之中,迫切需要足够的关于未来的信息建构自己人生选择的基础。

“星座文化”极力彰显的“预知未来”功能正好满足了青少年这个特殊时期的特殊需要。“不知道将来定位在哪里,所以总喜欢看运程,做星座测试”,“喜欢看星座,想从中找到未来的方向,找一些建议,给自己一些信心”,这正是青少年信奉、参与星座文化的一种典型心理状态。

远古时代,人们为了指示方向、确定时间和季节,而对太阳、月亮和星星进行观察,确定它们的位置、找出它们变化的规律,并据此编制历法。公元前3000年左右,巴比伦人把较亮的星划分成若干“星座”,古希腊人以神话中的人物和动物为星座命名。人们依据星座变换安排农耕,靠星座的引领出海远行在科学尚不发达的古代,人类在对星座的日日仰望之中进化、成长、行进,天文学因此成为人们最先掌握的最古老的自然科学学科之一。

然而,5000年后的中国青少年还得继续做仰望星座的前行者吗?

古老星座变化多端的组合,现代星座文化蕴含的丰富有趣信息,奠定了星座文化的可人魅力,容易吸引人沉溺其中。特别是面对现实生活不确定性的困惑和对未来发展确定性的追求,青少年对投己所好的各类星座文化产品青睐有加,也就自在情理之中。

对于绝大多数的青少年来说,热衷于星座文化并不是出于信仰而是对形式的喜爱、对心理抚慰的需求。星座文化宣扬的涉及人的性格、恋爱、婚姻、职业、金钱、健康等方面的预测性知识,用一些概括性强、模棱两可的语言作出的普适性描述,充分肯定与善意鼓励的劝诫与忠告,能一次一次地按摩现代青少年焦虑的心,起到减压的作用,更多的时候就像一碗碗充满精神养分的心灵鸡汤。在笔者所作的访谈中,就不止一次地听到这样的心声――“我喜欢星座(知识),并不是因为我信仰它,而是喜欢看那些很多鼓励人心的句子”。

专家认为,如果只是把星座当作是一种消遣、娱乐,满足心理上的某种需求,不会产生多么严重的后果。如果星座从某种程度上引导了他们的行为,他们也奉星座为人生助手甚至导师,这就接近于迷信的状态,是一种亚迷信。一味生活在星座所描述的世界中,亦步亦趋地按照“星座运程”、“星座配对”来安排自己的生活,选择自己的人生道路,只可能更加看不清未来的方向,甚至迷失自我,失去奋斗的决心与勇气。显然,在依赖星座指引前行的背后,投射着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问题。

三、热潮之中的沉思

星座文化在青少年中的流行,一个显而易见的原因是它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青少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和疑虑,满足青少年人生发展进程中的某些需要。当代青少年迫切需要了解自己、了解社会,他们对未来感到迷茫、对人生选择存有困惑,他们需要一种外在的力量给他们以贴近实际的扶持和引领,帮助他们缓解生活的压力和心理的焦虑。

但是,我们现行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大众文化能在多大的程度上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呢?当青少年深陷某些困惑,而社会预制的教育机构、青少年组织和主流文化机构及其文化产品不能给予及时而有效的帮助时,他们转而寻求星座的解释和“忠告”,就是既合乎人的本能又合乎人的理性的行为。在满足青少年发展需要方面,若主流文化不能提供具体的、速效的解决方法,流行文化就有可能取而代之发挥作用。

在这种意义上,星座文化的流行恰恰是对社会所提供的青少年服务产品(尤其是优质服务产品)匮乏的一种补偿。关注青少年的现实需求,大力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完善服务于人的发展的咨询辅导工作体系,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应该尽快纳入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日程。

在各大网上商店里,从绚丽多彩的星座服装到另类怪异的星座文胸,从五花八门的星座玩具到样式别致的星座文具,以及星座手机、星座优盘等数码产品应有尽有,星座产品高强度地刺激着青少年的购买欲望。这些聪明的商家显然瞅准了星座文化带来的商机,他们开发出的这些星座系列产品在为他们赢得丰厚利润的同时,无疑对星座文化的流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互联网、商业性机构和组织主动介入青少年文化建设,是近年来值得我们高度重视的一种现象。

星座文化的兴起与流行,再次证明了这一点。这也从另外一个角度启发我们,在为青少年创造、提供社会服务产品,在青少年文化建设特别是把握和引领青少年流行文化发展趋势方面,我们可以转换思路,改进方法,充分发挥互联网以及各种社会组织的作用,尽量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力量,为青少年的成长发展呈现更多的社会服务项目,提供更优质的文化产品。

星座文化的渊源是古老的占星术,但占星术不是科学,对星座文化的过度迷恋实质是一种迷信。“迷信是傻子遇到骗子的结果”(伏尔泰语),当代中国的青少年不应该成为这样的傻子。进行科学教育,对科学普及事业给予更多支持,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科学素养,应该成为青少年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只有科学才是迷信最好的解药,避免迷信泛滥的最好办法,就是向青少年普及科学知识。只有用现代科学知识武装起来的一代新人,才会用科学的世界观看待世界,以积极的人生态度投入改造世界和改造自己的伟大实践之中。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53020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22
下一篇2023-07-2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