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仁杰是谁啊

于仁杰是谁啊,第1张

于仁杰??愚人节??

应该是狄仁杰吧??

狄仁杰(630年-700年),字怀英,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宰相

狄仁杰刚正廉明,执法不阿,以身护法。狄氏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一万七千人,无冤诉者。狄氏有知人之明,先后举荐了张柬之、桓彦范、敬晖、窦怀贞、姚崇等数十位干练的官员,皆为唐朝中兴之臣,朝中政风为之一变。有人对他说:“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狄仁杰回答:“举贤为国,非为私也”。狄仁杰甚至敢于犯颜直谏,力劝武则天立唐嗣,唐祚得以维系。狄仁杰的一生在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的武则天时代,为国贡献卓著。

狄仁杰为唐代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狄村人,出生于一个官宦之家。高祖狄湛,随宇文泰西走咸阳。祖父狄孝绪任贞观时期的尚书左丞;父亲狄知逊,任夔州长史。

狄仁杰通过明经科考试及第,出任汴州判佐。时工部尚书阎立本为河南道黜陟使,狄仁杰被吏诬告,阎立本受理讯问,他不仅弄清了事情的真相,而且发现狄仁杰是一个德才兼备的难得人物,谓之“河曲之明珠,东南之遗宝”,推荐狄仁杰作了并州都督府法曹。在此任内,狄仁杰通晓了吏治、兵刑等封建典章和法律制度,这对他一生的政治活动都有重大影响。

唐高宗仪凤年间(676年—679年),狄仁杰升任大理丞,一年中判决了大量的积压案件,涉及到1.7万人,无冤诉者,一时名声大振。

武则天垂拱二年(686年),狄仁杰出任宁州(今甘肃宁县、正宁一带)刺史。当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与少数民族的关系,深得人心。

垂拱四年(688年),张光迅奏狄仁杰出言不逊被贬为复州(今湖北沔阳西南)刺史,入为洛州司马。天授二年(691年)九月,狄仁杰被任命为地官(户部)侍郎、同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平章事(宰相),开始了他短暂的第一次宰相生涯。

长寿元年(693年)正月,武承嗣勾结酷吏诬告狄仁杰等谋反,将他们逮捕下狱,狄仁杰立刻服了罪:“反是实!”仁杰拆被头帛书冤,置棉衣中,请狱吏转告家人去其棉,得其冤状。仁杰子狄光远持书上告朝廷。女皇召狄仁杰等大臣面询:“承反何也?”狄仁杰答曰:“向若不承反,已死于鞭笞也。”又问:“何为做谢死表?”答曰:“臣无此表。”武则天弄清楚是伪造的。于是释放此案七人,俱贬为地方官,仁杰贬为彭泽令(今江西彭泽)。

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今河北临漳)。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今河北大名一带)刺史。

神功元年(697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召回朝中,官拜鸾台(门下省)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女皇治理国家大政的左右手。

圣历元年(698年),狄仁杰以政治人物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曰:“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武则天曰:“此联家事,卿勿预知。”狄仁杰答曰:“王者以四海为家。四海之内,孰非臣妾?何者不为陛下家事!君为元首,臣为股肱,义同一体。况臣位备宰相,岂得不预知乎?”皇帝采纳了狄仁杰的意见,为表示心迹,亲自迎接庐陵王李显回宫,立为皇嗣,赐武姓,使李唐得以维系。

圣历元年(698年)秋,突厥南下骚扰河北。女皇命太子为河北道元帅、狄仁杰为副元帅征讨突厥,迅速恢复了河北的安定。

久视元年(700年),狄仁杰病故,朝野凄恸,女皇哭泣着说“朝堂空也”。赠文昌右丞,谥文惠。唐中宗继位,追赠司空。唐睿宗又封之为梁国公。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51286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3-05
下一篇2024-03-0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