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起源于上古时代,是以北斗星的斗柄指向确定,斗柄绕东、南、西、北旋转一圈,为一周期,谓之一“岁”(摄提);每一旋转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
发展沿革
一、斗柄指向
上古时代以北斗星斗柄所指的方位作为确定季节的标准,称为斗建,亦称月建。斗柄旋转依次指向“十二辰”,称为“十二月建”(或“十二月令”),“建”代表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
二、平气法
到了西汉时,“二十四节气”名称首见于文献《淮南子·天文训》。汉武帝时期,将“二十四节气”吸收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采用“平气法”划分节气。
“平气法”划分出的每“节气”之间日期相同,每月分为两段,月首叫“节”,月中叫“气”。将一个太阳年,划分为季、节、气、候,1年=4季=12节=12气=72候。
三、定气法
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西洋教士订立的“定气法”,而从西洋教士定《时宪历》之后直至今的“农历”,“二十四节气”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定的;
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24等份,每15°一等份,以春分点为0度起点(但排序仍习惯上把立春列为首位),按黄经度数编排。
扩展资料一、历史价值
二十四节气,是上古农耕文明的产物。它在我国传统农耕文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是我国古代人民对天文、气象进行长期观察、研究的产物,其背后蕴含了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
二十四节气中既有表现寒暑往来物候变化的,也有反应气温高低降雨状况的,古人通过它能够直观、清楚地了解一年中季节气候的变化规律,以此掌握农时,合理安排农事活动。它不仅在农业生产方面起着指导作用,同时还影响着古人的衣食住行,甚至是文化观念。
二、日期计算公式
通式寿星公式——[Y×D+C]-L
Y=年代数的后2位、D=02422、L=闰年数、C取决于节气和年份。
21世纪立春的C值=387
例如:2017年的立春日期
[17×02422+387]-[(17-1)/4]=79874-4=3
所以2017年的立春日期是2月3日。
三、二十四节气歌
立春雨水渐,惊蛰虫不眠,春分近清明,采茶谷雨前;
立夏小满足,芒种大开镰,夏至才小暑,大暑三伏天;
立秋处暑去,白露南飞雁,秋分寒露至,霜降红叶染;
立冬小雪飘,大雪兆丰年,冬至数九日,小寒又大寒。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歌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