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书上写的他是大别山一带的人
是河南或者湖南的人
从他和和尚的交情看他应该是河南信阳人
但他说话的方言有没有河南的味道
所以应该是片里河南的河南人
书上有几次都写道李云龙的故乡
李云龙在上军校时候
曾经诙谐的用河南方言调皮
李云龙怀念故乡的时候常会查地图
大别山
等等 因为没有带着书,没法给你写的多么详细
呵呵,但我确定作者的意图就是河南人
但是大家都知道,李云龙是个虚构的人物
是好几个人的综合体
所以不必介意他是哪里的人的
百分百湖北人,就是湖北红安、麻城、黄陂人,红安人可能性50%,麻城30%,黄陂20%,因为小说中提到了17岁参加黄麻起义。黄麻起义的历史背景就是汉口的八七会议并由湖北省委组织的1927年以黄安(红安)、麻城、黄陂三地农民武装的起义军,所有***都是当地人,林帅等著名将领就是那时候出来的。说河南安徽的穿越了,那里起码要晚十几年,而且河南所谓的起义军也是当时的湖北省境内组织发生的,建国后把那部分划给河南省了。后来的大别山根据地就是以黄麻起义的班底为主力并发展起来的,黄安(红安)在划给河南省一部分之前,是全国第一将军县,断层领先,现在好像是第二,不太记得了。
甲 你会看,瞧不出来我是怎么个人吗?
乙 您恕我眼拙。
甲 我是个学生。
乙 学生啊!
甲 啊。
乙 咱们哥儿俩拉拉手。
甲 你也是学生。
乙 我是畜生。
甲 那差多啦!
乙 有你这样脑袋的学生?
甲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念过书。
乙 是啊!
甲 我还念过书,我还开过讲。
乙 还讲过书?
甲 就这《三字经》我讲过通本。
乙 《三字经》不过是一部《纲鉴》嘛。
甲 要那么讲起来,不成笑话了吗?得按照新闻讲。
乙 能讲出新闻来?
甲 啊。当初有一座山。
乙 叫什么山?
甲 你没有念过《三字经》啊?
乙 没有。
甲 叫“有连山”。
乙 有这么一句。
甲 你没有去过吧?
乙 我没有去过。
甲 你爸爸去过。
乙 我爸爸去过?
甲 光绪二十六年他逃难到那儿,在山底下藏着过。
乙 有这么一句吗?
甲 “有归藏”嘛。
乙 有龟藏,我爸爸在那儿藏着?挨骂!
甲 山左有一个地方。
乙 什么?
甲 叫“此四方”。
乙 唔。
甲 那儿住着亲哥儿俩。
乙 亲哥儿俩姓什么?叫什么?
甲 大爷姓人,叫“人之初”。
乙 哦!
甲 二爷姓人,叫“人之伦”。
乙 这是亲哥儿俩?亲哥儿俩呀怎么这样不挨着?
甲 分居,不在一块儿过。
乙 因为什么分居?
甲 大爷是个做官的,二爷是个混混。
乙 大爷做什么官?
甲 “著六官”。
乙 呀!
甲 二爷在前门里头后门外头混混。
乙 干吗在前门后门混?
甲 《三字经》上写着呢,“南北混”,南边踏实在南边混。
乙 北边踏实呢?
甲 在北边混。
乙 南北都不踏实呢?
甲 那就上青岛忍着去吧。
乙 青岛混?
甲 大爷“人之初”的太太娘家双姓。
乙 姓什么?
甲 复姓赢秦,“赢秦氏”,二太太娘家复姓有左,“有左氏”。
乙 哦!
甲 大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六岁,叫“人所同”,二爷跟前的少爷今年十二岁,叫“人所食”,大所、二所亲叔伯哥儿俩。
乙 叫你都给对付到一块儿去啦。
甲 不信你问问去。
乙 我问谁呀?
甲 “人之初”拜了二位把兄弟,大爷姓习叫“习相远”,没在北京,是外任的县知事。
乙 做哪儿的县知事?
甲 做“终于献”的知县。
乙 终于县属哪儿管?
甲 属于战国。
乙 走一天?
甲 一天到不了,坐火车不通,得坐船,坐“十八传”,借点儿“日国风”,使上“当讽咏”,架上“日水火”,走了“四百年”,才到了“终于献”。
乙 四百年才到终于县?
甲 一去四百年,回来四百年,凑到一块儿“八百载”。
乙 那怎么去啊?
甲 南苑有飞机,坐上飞机,四个钟头就到了。
乙 南苑有飞机呀?
甲 唔。
乙 《三字经》里没有飞机。
甲 有哇,“创国基”。
乙 创国基,是飞机?
甲 闯过那一国就过去啦。习相远上任了没携带家眷。
乙 是啊。
甲 “习相远”的太太在西河沿住家。
乙 习相远的太太是谁呀?
甲 “昔孟母”。
乙 昔盂母和习相远是公母俩?
甲 那是夫妻俩。
乙 好么。
甲 把兄弟二爷姓窦,叫“窦燕山”。
乙 窦燕山也是做官的吗?
甲 乡下财主,种地的。
乙 种多少地?
甲 “有义方”,就种一方。
乙 这么个一方啊!
甲 方才我讲的你听明白了没有?
乙 我听明白啦!
甲 窦燕山家中很阔呀!
乙 唔。
甲 人财两旺。
乙 怎么?
甲 跟前有六个儿子。
乙 这不对。
甲 怎么不对?
乙 燕山五桂,是五个儿子。
甲 不错,地根儿是五个儿子。
乙 怎么你告诉我六个?
甲 后来“长幼序”,又续了一个。
乙 长又续,又续了一个?
甲 你说的那五个的小名儿我都知道。
乙 叫什么?
甲 都叫扬:大杨、二扬、三扬、四扬、五扬。
乙 《三字经》有这么一句?
甲 “教五子,名俱扬”,小名都叫扬儿。
乙 是啊!
甲 六少爷不叫扬儿。
乙 叫什么?
甲 叫融儿。
乙 多大啦?
甲 今年才四岁。
乙 《三字经》有这句?
甲 “融四岁”。
乙 哦。
甲 知道“曰仁义,礼智信”,“讲道德,说仁义”。
乙 哦。
甲 买个梨呀,他都不吃。
乙 怎么样?
甲 有叔叔大爷让让,要不怎么圣人爱他,写上了“融四岁,能让梨”,让大家吃梨。
乙 要是吃香蕉呢?
甲 那就“融四岁,能让……”他不爱吃香蕉。
乙 不爱吃香蕉?
甲 那年请个教书的师爷,教这哥儿六个念书。
乙 教书的是谁呀?
甲 若先生。
乙 官印?
甲 “若梁灏”。
乙 若梁灏教学?
甲 若先生在东单牌楼裱褙胡同住,门牌九号,家里头新近还安了电话啦,电话东局“八十二”。
乙 东局八十二?
甲 “若梁灏,八十二”。这是电话号码八十二。
乙 梁灏八十二岁中状元。
甲 哎,那是错误,这是正根儿。
乙 不知哪儿是正根儿。
甲 窦燕山把若先生请了来啦,说:“六条小犬,恳求先生,教训成名,大展雄才。”
乙 唔。
甲 先生说:“不要客气,跟我念书啊,只要‘学且勤’,只要他们‘尚勤学’。”
乙 你听。
甲 “‘教不严’为‘师之情’,‘幼不学,老何为’。”
乙 是。
甲 “后天上学,明天约你吃个饭罢。”
乙 吃饭?
甲 若先生说:“不要花钱啦,人多我去,人少我不去。”
乙 好热闹。
甲 窦燕山请客。
乙 请谁呀?
甲 “为人子”、“乃曾子”、“夏传子”、“方读子”、“身而子”、“子而孙”、“自子孙”、“至玄曾”、“乃九族”、“人之伦”,一大群,全去啦。
乙 也不知道这都是谁跟谁。
甲 前门外头煤市街吃的饭。
乙 煤市街哪个馆子呢?
甲 叫“三易详”。
乙 三易详谁开的?
甲 三个掌柜的开的,因此叫三易详。
乙 三个掌柜的都姓什么叫什么?
甲 我认识一位姓周,叫周易。
乙 周易,这才俩字,不对呀!
甲 三个掌柜的不是有他嘛!
乙 是呀!
甲 “有周易”,开“三易详”。
乙 周易究竟是谁呀?
甲 煤市街馅儿饼周。
乙 馅儿饼周叫“周聚成”。
甲 北边分号叫三易详。
乙 由性儿糟改!
甲 大伙儿下了电车,进三易详,里头请坐吧。“友与朋”,刚落座,又进来六位做陪的。
乙 哪六位?
甲 宋四爷、梁三爷、彼五爷、至六爷、金二爷、及老爷,进来了这么六位。
乙 宋四爷是谁呀?
甲 “宋齐继”。
乙 梁三爷是谁呢?
甲 “梁陈承”。
乙 彼五爷呢?
甲 “彼既成”。
乙 及老爷?
甲 “及汉周”,六十多岁,大胖子,有点儿近视眼。
乙 至六爷呢?
甲 “至孝平”。
乙 金二爷是谁呀?
甲 金二爷在东交民巷当过牧师。
乙 《三字经》没有那么一个金牧师。
甲 有,“木石金”。
乙 你给反了过儿啦!
甲 不反过来我哪儿找去呀?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