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在群星灿烂的唐代诗歌的天空中,李白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一个星座。在整个中国诗歌史上,李白也是最伟大的几个诗人之一。他那豪放不羁的个性,排山倒海的气势,出神入化的想象,生动自然的语言,创造出一片雄奇瑰丽、五彩缤纷的诗境,使他成为继屈原之后最杰出的浪漫主义诗人,成为豪放派文学最优秀的代表。凡是有点中国文化基础的人(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可以随口背诵几句李白的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州”;“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声,白波九道流雪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诗人的豪情逸兴,如同滚滚大江,长流天地,长流人心。
此刻,我想起了那首脍炙人口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诗情是那样豪迈,格调是那样轻快。可是,你能想到么,这首充满生气和文采,给人愉悦和振奋的诗,却是李白晚年之作,是他五十九岁时以衰病之身写下的作品?
唐玄宗天宝十四年(755),标志着“开元盛世”结束,使大唐王朝从此走向衰落的“安史之乱”爆发。次年(756),叛军攻占长安,玄宗仓皇逃往蜀中,太子李亨自行即位,是为肃宗,尊玄宗为太上皇。国家的危难,人民的困苦,使隐居于庐山的李白寝食不安,他渴望投入平叛的战斗之中。这时,永王李璘奉玄宗之命,以抗敌平叛为号召,在江陵(今湖北省荆州市)起兵,率师东下,并一再派人邀请李白入其幕府。李白出于一片爱国热忱,慨然接受了永王的邀请。在这羽檄交驰的战斗氛围里,青年时代那“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雄心又在他的胸中鼓动,他把自己想象为在淝水之战中指挥若定、大获全胜的东晋宰相谢安(字安石),乐观而自负地唱道:“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永王东巡歌》其二)然而,永王李璘却企图乘机扩充自己的势力,与其兄唐肃宗发生了矛盾,不久就被肃宗的军队所消灭。这一来,一心杀敌报国的李白竟莫名其妙地成了“叛党”,被投入浔阳(今江西九江)监狱。经人营救出狱以后,又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一带)。这时,李白已经五十八岁。接踵而来的残酷迫害,数千里艰险坎坷的长途流放,使这位一向乐观豁达的老人倍感辛酸。在凄风苦雨的流放途中,他曾悲愤地写道:“平生不下泪,于此泣无穷。”但是,李白毕竟是李白,尽管屡遭挫折,身陷困境,却改变不了他的一身傲骨、满腔豪情,消磨不了他的济世壮志、爱国热忱!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行至夔州白帝城(在今重庆市奉节县),遇赦获释。怀着意外的惊喜,他立即乘舟东下江陵,并在归途中写下了这首名作。
大多数读者可能都是在少年时代就记住了这首诗,并从此牢牢铭刻于心。“朝辞白帝彩云间”,多么明丽的景色;“千里江陵一日还”,多么迅捷的速度;“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更以具体而生动的形象,把舟行之轻快与诗人心情之畅快融为一体,写得既空灵飞动,又富有哲理,令人悠然神往,堪称千古名句。整首诗明白晓畅,琅琅上口,带给人浓郁的诗情画意,使与诗人相距一千几百年的少年读起来也毫不费力。那时,你幼小的心灵,一定充满了对这位才气横溢的伟大诗人的敬仰和羡慕。
不过,当你有了一定的人生体验,又了解了李白写作此诗的来龙去脉以后,再来细细品味这首诗,你的感受必定会有所不同。“朝辞白帝彩云间”,不仅写出了清晨明丽的自然景色,而且烘托了诗人摆脱流放苦境的愉快心情。“千里江陵一日还”,固然写出了轻舟顺流直下的迅捷,更写出了诗人向苦难告别的急切。“江陵”并非李白的故乡,此时的李白,已是孑然一身,无家可归,不过暂借江陵栖身而已。这里的“还”字,无非表现了一个垂暮老人从长流夜郎(在唐代尚被视为蛮荒之地),死无葬身之处的噩梦回到能够正常生活的世俗社会的些许欣慰,由悲转喜,喜中含悲,可谓意味深长。“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既是写实,又带有象征意义:让权贵的诬陷、小人的诽谤都像那匆匆而过的猿声一样抛在脑后吧,诗人的心中还燃烧着希望之火,还将继续奋力向前!事实也正是如此:在他回到江陵之后,还时时想着为国家效力。直到六十岁时,听说叛军气焰复炽,平叛名将李光弼出镇临淮,他又主动请缨北上,可惜因病半道而返。此后,贫病交加的诗人依靠族叔、当涂令李阳冰勉强维持生计。宝应元年(762),六十二岁的伟大诗人卒于当涂(今属安徽)。回顾诗人艰辛的晚年,再反观《早发白帝城》这首诗,你当然仍会敬佩诗人那挥洒自如的天才,但你更会被诗人那至老不衰的浪漫主义豪情所震撼。正因为如此,有过李白那样流放边远地区的经历、并从李白诗中吸取过营养的明代著名蜀中诗人杨慎(杨升庵)极力称赞这首诗“惊风雨而泣鬼神矣”。
确实,像李白这样毕生充满自信,历经磨难而豪情依旧,始终保持着高亢而嘹亮的歌喉的诗人,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是极其罕见的。与李白同时的杰出诗人王维,年轻时也曾写过一些豪迈的诗篇,留下了“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被人广泛传诵的名句。但经过一番宦海风波,他的豪情便大为消减,转而专意于恬淡清丽的山水田园诗的吟咏,后来更是“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只有李白,哪怕被严酷的现实碰得头破血流,被明枪暗箭弄得伤痕累累,却一如既往地昂着高傲的头颅,唱着豪迈的诗章。这惊天动地的豪情,来自酷爱自由的天性,来自冲决一切罗网的勇气,来自对祖国的无比热爱,乃是中华民族伟大气魄的突出体现。
李白豪迈壮丽的浪漫主义诗歌,将中国文学的浪漫主义传统推向了新的高峰。还在李白在世时,著名诗人贺知章便惊叹其为“谪仙人”。与李白齐名的伟大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对他深怀敬意,推崇备至:“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继杜甫之后,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韩愈对李白十分尊崇,并将李白与杜甫相提并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人们仰慕李白豪放飘逸的诗风可望而不可及,将他尊为“诗仙”。一千三百多年来,李白的诗风沾溉了历代诗人,流播于五湖四海,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值得中国人民永远引以自豪,巴蜀儿女当然更应为此而骄傲。
李白——巴蜀人民的杰出先贤。
李白——中华文化的光辉代表。
(二)李白是一个狂人,也只有李白的狂放能举起诗歌的火炬来照亮辉煌壮丽的唐代文明;李白是一个诗人,也只有诗歌的国度能缔造李白的不凡来灌溉茫茫无边的诗歌之土。时势造“英雄”,也只有唐代,这个空气中也弥漫着诗香,土地里也耕耘着自由的时代。缔造了超然的李白;缔造了狂放的李白,更吸引着我走近李白。
唐代是中国诗坛的珠穆朗玛峰,李白则是峰顶的一块坚石,伟岸而不可动摇。唐代是中国诗坛的长江与黄河,李白则是浪尖的一股劲流,凶猛而不可阻挠。失去了巨峰基垫的坚石,拥有不了自身的伟岸;失去了巨浪烘托的劲流,拥有不了自身的凶猛。于是我们了然失去了时势后盾的“英雄”拥有不了自身的不凡。
唐代的历史环境缔造了超然的李白。“昔乘匹马去,今驱万乘来”,自认为是老子李茸后裔的李世民来了,骑着那昭陵六骏,如一阵风,兴盛了“站在九天绝顶看人间”的老庄道家,兴盛了自魏晋至南北朝便勃兴的佛教。没有过往的思想芥蒂,没有过往的言论束缚。于是,李白也插上了梦想的羽翼在自由的天空飞翔。他是“其翼若垂天之云”的大鹏,不屑于做儒家的信徒;他是“双晴曜宿,六翮垂云”的大鹗,昂首观宇宙把视野扩大到最大限度。他是云,必须飞到天顶去探测天空的浩渺;他是水,必须奔何大海去扬起海上的狂涛。于是他“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用超然物外的态度来对待生活中的一切哀苦。生活的超然使他耐得住身为百姓的凡,受得住皇帝召见的喜,挺得住无情流放的悲。诗格的超然使他写得出岑参、高适大气磅礴的边塞诗“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使他写得出王维恬静优美的山水诗“对酒不觉暝,落花盈成衣。醉起步溪月,鸟还人亦稀。”使他写得出孟浩然写意田园的田园诗“跪进雕胡饭,月光明专盘。令人惭漂母,三谢不能餐。”更使他写得出独绝古今,无人匹敌的《将进酒》等等。宋代诗歌评论家严羽,说别人写诗是用笔一句句写下来,李白则只要把心里那股气一张口喷出来就行了。我想这就是我看到的时代造出的超然李白吧!
唐代的政治环境缔造了狂放的李白。高唱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的李白昂首挺进皇宫。但他毕竟是完全生活在梦中的诗人,梦一旦醒来,留下的就只是失望。他不明白只有诗人屈从政治家,断没有政治家屈从诗人;他不明白唐代的政坛需要的绝不是一个梦化了的诗人,更不是一个不可一世的诗人。于是,他叫喊出“君王虽爱娥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他呐喊出了“安能催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想的羽翼一次次被无情地伤害,现实的荆棘一寸寸不停地蔓延。是累了还是倦了?你停下了曾想憧憬的一切一切。但政坛的失意成就了你诗坛的得意;无尽的踌躇成就了你无边的自由。你明白了“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你明白了“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你奔跑,从那现实的荆棘奔向无边的草原;你狂放,从那没有被人的心智造成阻隔的天地到完美的不容丝毫卑屈的人格。狂放的你,眼里的长江是“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眼里的黄河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未必真那么险峻的蜀道也“噫吁嘘,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算不得多高峻的天姥山也“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狂放的心智,狂放的李白,我想这才是我看到的时势造出的狂放李白吧!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月光,剩下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这是李白,站在巨峰顶上遥望的李白;挺在巨浪尖前进的李白;超然狂放的李白;我走近的李白,我想更是唐代缔造的李白,时势造“英雄”,诗场“英雄”的李白。
(三)我一直固执地认为李白是狮子座的。因为我是狮子座,而我又喜欢李白,所以总希望能硬扯上点关系,好象这样就沾到什么光似的。但我也不是没有根据!李白的大气、洒脱、豪放,几乎目空一切的傲慢,哪一点都像极了。这让同为狮子座的我羡慕又嫉妒,明显地,羡慕大于嫉妒。
“凤凰虽大圣,不愿以为臣”。哪像其他那些酸文人,被贬后就成天郁郁寡欢,怨天怨地。
李白自小才气过人,年少时就辞亲远游,事业路上可谓扶摇直上。贺知章说他“子谪仙人也”。唐明皇见了他的诗后对他又盛汤又送钱,这都是古代的。现代更不得了,法国总统希拉克去年来华时说:“李白和杜甫属于同一时代的,都是伟大的人民诗人,我都很喜欢。但我对李白更有特殊感情。”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他还深受江阳我的赏识,开玩笑!
他诗仙的名号气死徐志摩,急死毛泽东,古往今来始终是无法逾越的高高高高峰,而且我觉得他还无形中完成了对中国旅游事业的宣传工作,如果李白能活到今天,肯定是中国旅游形象大使。他毛笔一挥,大好河山浮然纸上,让我们跟随他的诗句,用眼睛走路,用心灵游览,踏遍神州。他笔下的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他笔下的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他笔下的三峡“巫山夹青天,巴山流若兹”;他笔下的黄山“风生万壑振空林” !
云游四海,对酒当歌。这样的李白原来自己也顿觉心胸开阔,不过游山玩水的背后当然少不了背井离乡的哀愁。说到乡愁,就不得不提一下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诗的流行趋势几千年来居高不下,上至八旬老人,下至黄毛小儿,影响力直逼SARS。身为中国人,可以不知道比尔·盖茨是扫地的还是种田的,可以不清楚乔丹是长发还是光头,但绝不会不熟悉《静夜思》是李白写的。
《静夜思》是李白写的,但李白写的不止是《静夜思》。豪放的他卸下侠骨,柔情也不少。“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情景交融,诗里飘出酒香,透出月光,无一字提及思乡,却字字隐着心中的挂念。的确哀,但一点也不衰,李白还是李白,无论是哪个李白都是不卑不亢的,谁让他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李白呢?只是有些孤独吧!“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迷恋李白的诗,就像李白对月亮的迷恋。就冲他李白的大名,让我背起来心情不一样就是不一样,值了!
(四)“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床前明月光,凝是地上霜。”小时候,爸爸常教我读这些脍炙人口的诗句,他对我说:“这些诗句都是唐代的一位大诗人写的,这位大诗人的名字叫作李白,李白?这一个陌生的名字从那时起便深深地映在了我的脑海中。
当我再大点的时候,爸爸又对我说:“铁棒磨成针”的故事,这个故事也像诗歌一样,飘进了我的心中,一起飘进去的,还有我对李白的一丝嘲笑:原来李白也那么淘气!
随着我的成长,我所接触的李白的诗也越来越多,好奇心驱使我去了解李白:李白,字太白,号清莲居士,唐代浪漫主义诗人,他官至供奉翰林,却因性格孤傲,不为权贵所容,于是他将一腔的热血投入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之中,写下了许许多多的脍炙人口的千古名篇,缔造了古代积极浪漫主义的文学高峰,为唐诗的繁荣与发展打开了新局面,批判继承前人传统并形成独特风格。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
当我在外旅游时,我总会想起李白的诗:“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句诗很好的表达了我对故乡的怀念。不知在几千年前,李白是否是因触景生情而写下来这首诗。
当与朋友分别时,我总是想对朋友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句诗蕴含了我对朋友的无限不舍,也许在百年以后,还有人会时常吟诵这诗句。
当我面向黄河,我总会仰头大声地朗诵:“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的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全在诗中表现出来了。
李白孤傲,对荣华富贵毫不在意,李白洒脱,落得个诗仙美名,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脊梁。他的傲骨,他的超凡,是一般人遥不可及的,他的诗丰富了我们的精神世界,是文学史上的“常青树”!
望采纳。
1 小学有篇寻找石狮子的课文叫什么名字
小学的课本里叫《捞铁牛》,意思和它相近。
你说的故事是纪晓岚《阅微》第十六卷第十四则
从前,有一座寺庙,座落在靠近运河的河岸边。有一年,运河突然泛滥,洪水冲塌了寺庙,庙门前一对威武的石狮子也随着洪水滚到了水里。
十几年后,寺庙的和尚在当地人们的帮助下,决定重新修建寺庙。他们首先想到要把这对被洪水冲掉的石狮子找回来,重新放在寺庙门前。可是,十几年来河水浑浊而湍急,终日奔流不息,到哪儿去找呢?
有人说:石狮子那么重,一定沉在寺庙附近的河里。于是,就组织了一批人进行打捞,可是打捞了许久,也没有打捞到。
又有人说:河水是往下游流的,那石狮子恐怕是被河水冲到下游去了。人们又兴致勃勃地出动了好几只小船,抱着铁耙,象篦头发似的,从上到下,从左到右,朝着下游方向找了十几里路,还是没有找到。
这时,在寺庙里教书的一位老先生对打捞的人们说:
“你们真不明白事理!石狮子坚固而沉重,湮于泥沙之中,只会越沉越深,它一定还在原来寺庙被冲到的地方,你们到下游去找怎么会找到呢?”
大家听了老先生的话,觉得很有道理,又信心十足地在寺庙倒塌处挖掘起来。这时,一个看守河堤的老河工走了过来,对大家说:
“哟,你们在原地挖石狮子呀!嘿,那就是挖到地下几丈深也是挖不到的,应该往上游去找。”
教书先生一听,连连摇头,嘴里说着:“无稽之谈,无稽之谈”,走开了。大家也把老河工的话当作笑话,心想石狮子这么重,怎么会朝上游爬去呢?
老河工见大家不听他的劝告,就一个人一声不响地撑了船往上游划去,只用了一支香的功夫,就在离寺庙旧址不远的上游,找到了那对石狮子。
这个发现,大大出乎人们的意料,大家紧紧围着老河工,要他讲讲怎么知道石狮子会在上游呢?
老河工哈哈一笑,说道:
“我跟河水泥沙打了四五十年的交道,还能摸不透他的脾气?石狮子是翻着‘跟头’翻上去了。”
为什么石狮子到上游,是翻着“跟头”翻上去的呢?
俗话说“凡河中失石,必求之于上游”。原来,石狮子结实沉重,而河沙松散轻浮,从上游下来的水冲不动石狮,而叫石狮一档,又窝回头向两边冲去。这样一来, 石狮下面的沙子就不断被卷去一些,慢慢地在石狮子下面冲出了一个坑。坑越冲越大,石狮子渐渐地失去了平衡,由于重心往后,而倒向后面的坑里。流水又冲石狮子下面的沙子,石狮子在倒向后面的坑里,就这样,像翻“跟头”一样,天长日久,石狮子就一下一下翻到上游去了。
2 小徐霞客智寻石狮子小徐霞客智寻石狮子
徐霞客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旅途中度过的,他是怎样成为一个旅行家的呢?这还要从他小时候说起。
徐霞客成长在江苏江阴县。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子,却怎么也找不着。原来,从前,这个岸边有座土地庙,庙前有座石狮子,有一年河岸崩塌,石狮子掉到了江里,十多年以后要重修土地庙,大家就想把石狮子从水里打捞上来。
打捞的人都觉得经过那么多年河水的冲刷,石狮子肯定被冲到下游去了。他们几次潜入水里,把下游水域找了个遍,都没找到石狮子的踪影。大家正在纳闷,小徐霞客站出来说:“我知道石狮子会在什么地方。”
在场指挥的县官看了看这个小毛孩,十分怀疑地问道:“你真的知道石狮子在哪里么?”
小徐霞客自信满满的说:“石狮子落水已经有十年了,当然不会在原来落水的地方。你带人到上游找找看吧。”
县官一听,哈哈大笑起来:“难道石狮子有腿么,怎么会往上游跑呢?”
“我想石狮子落水后对水流形成了阻碍,会使周围的水流得更快,阻碍水的那一侧的泥沙会被水冲走,成为空穴,时间长了,石狮就会倒向迎着水流的方向,就逆之而行了。”
县官听了觉得有道理,就派人潜往上游寻找,过了没多久,人们果然从上游找到了石狮。大家都称赞这个聪颖的小孩。
来源:
3 文言文《打捞铁牛》的翻译你好! 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①,用铁牛八维②之,一牛且⑧数万斤。
治平③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⑩于河,募⑦能出之者。真定④僧怀丙以二大舟实⑿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⑤状钩牛,徐⑥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⑾。 注释 ⒈浮梁:浮桥 ⒉维:系,连结 ⒊治平:北宋英宗赵曙的年号 ⒋真定:却今天河北正定 ⒌权衡:秤锤秤贰鸡蹿课讷酒寸旬丹莫杆 6徐:慢慢地 7募:聘请;招募 8一牛且数万斤(且:达到) 9翻 译: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 用木头做成秤杆状的钩子把铁牛吊起 10没:沉没 11紫衣:贵官公服 12实:充满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4 文言文翻译1打捞铁牛 原文: 宋河中府浮梁,用铁牛八维之,一牛且数万斤。
治平中,水暴涨绝梁,牵牛,没于河,募能出之者。真定僧怀丙以二大舟实土,夹牛维之,用大木为权衡状钩牛,徐去其土,舟浮牛出。
转运使张焘以闻,赐之紫衣。 翻译: 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牵动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铁牛被打捞出来。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衣。 2杨布打狗 原文: 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 翻译: 杨朱的弟弟叫杨布,他穿着件白色的衣服出门去,遇到了大雨,便脱下白衣,换了黑色的衣服回家了。他家的狗不知道,迎上去向他汪汪地叫了起来。
杨布十分恼火,要去打狗。杨朱说:“你不要打狗,你自己也会这样的。
倘若你的狗出去时是一身白而回来时却变成了一身黑,那你难道不同样觉得奇怪吗” 3有盲子道涸溪 原文: 有盲子道涸溪。桥上失坠,两手攀楯,兢兢握固,自分失手必坠深渊矣。
过者告曰:“毋怖,第放下即实地也。”盲子不信,握楯长号。
久之,力惫,失手坠地。乃自哂曰:“嘻!早知即实地,何久自苦耶!” 夫大道甚夷。
沈空守寂,执一隅以自矜严者,视此省哉! 翻译: 有个瞎子经过一条干涸的小溪,在桥上(突然)失手坠落。(他)两手攀住桥栏,胆战心惊地抓得紧紧的,自认为(一旦)失手,一定会坠入深渊。
过路的人告诉他说:“别害怕,只管放手,(下面)就是实地了。”瞎子不相信,握紧桥栏大声呼号。
过了很久,力气(渐渐)消失了,失手坠落在地上,于是(他)嘲笑自己说:“嘻!早知道(下面)就是实地,何必(让)自己辛苦这么久呢?” 4今者臣来 原文: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谏曰:"今者臣来,见人於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为北面?'曰:‘吾马良。
'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
'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
'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於天下。
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 翻译: 魏王准备攻打邯郸,季梁听到这件事,半路上就返回来,来不及舒展衣服皱折,顾不得洗头上的尘土,就忙着去谒见魏王,说:“今天我回来的时候,在大路上遇见一个人,正在向北面赶他的车,他告诉我说:‘我想到楚国去。’我说:‘您既然要到楚国去,为什么往北走呢?’他说:‘我的马好。
’我说:‘马虽然不错,但是这也不是去楚国的路啊!’他说:‘我的路费多。’我说:‘路费即使多,但这不是去楚国的方向啊。
’他又说:‘我的车夫善于赶车。’我最后说:‘这几样越好,反而会使您离楚国越远!’如今大王的每一个行动都想建立霸业,每一个行动都想在天下取得威信;然而依仗魏国的强大,军队的精良,而去攻打邯郸,以使土地扩展,名分尊贵,大王这样的行动越多,那么距离大王的事业无疑是越来越远。
这不是和那位想到楚国去却向北走的人一样的吗?” 以上这个故事现在概括为成语:南辕北辙 5铁杵磨针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
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
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
今溪旁有武氏岩。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
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正在那里磨一根铁棒,李白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
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妇人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明白了她的意思,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
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5 课外文言文练习《打捞铁牛》第一个答案基本正确但还是存在错误:“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使船沉入水底,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出水面”试问,船沉入河底又怎么浮得上来?应为:宋代河中府有一座浮桥,用八头铁铸的牛来固定着它,一头铁牛将近几万斤重。
宋英宗治平年间,洪水暴涨把浮桥冲断,固定浮桥用的铁牛沉没到河底,广泛征集能够打捞出铁牛的人。真定有个名叫怀丙的和尚,用两只大船填满土石把铁牛用绳子绑在两只大船之间的横木上,借助水的浮力将铁牛吊起,慢慢地去掉船上的土石,船浮起,铁牛也被横木勾出水面。
转运使张焘把这件事汇报给朝廷,皇上赐给怀丙和尚一件紫色袈裟。
6 帮忙翻译一个文言文白话文译文:
《施氏吃狮子的故事》
石室里住着一位诗人姓施,爱吃狮子,决心要吃十只狮子。
他常常去市场看狮子。
十点钟,刚好有十只狮子到了市场。
那时候,刚好施氏也到了市场。
他看见那十只狮子,便放箭,把那十只狮子杀死了。
他拾起那十只狮子的尸体,带到石室。
石室湿了水,施氏叫侍从把石室擦干。
石室擦干了,他才试试吃那十只狮子。
吃的时候,才发现那十只狮子,原来是十只石头的狮子尸体。
试试解释这件事吧。
呵呵,希望上述答案可以帮到你! 谢谢采纳!
7 文言文老兵捞石兽原文:河中石兽 作者: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gān)①,山门圮(pǐ)于河②,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③,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zhào)数小舟,曳(yè)铁钯(pá)④,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fèi)⑤,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yān)于沙下⑥,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⑦”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⑧,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击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niè)沙为坎穴。⑨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傎;求之地中,不更傎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yì)断欤?⑩注释:①沧州:今河北省沧州市。
临:靠近。河:指黄河。
干:岸边。 ②山门:寺庙的大门。
圮:倒塌。 ③阅:经过。
岁:年。 ④棹:船桨。
这里作动词用,划船。曳:牵引。
钯:通“耙”,整地的农具。 ⑤木柿:木片 ⑥湮:埋没 ⑦颠:颠倒,荒唐 ⑧河兵:水手 ⑨啮:咬这里是冲刷的意思。
坎穴:洞坑。 ⑩臆断:主观判断译文: 沧州南面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大门倒塌在河中,两个石兽一起沉入河底。
经历十多年,和尚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以为它们顺流而下了。摇着几只小船,拉着铁耙,寻找了十多里,没有痕迹。
一个讲学者在寺庙里教书,听了嘲笑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推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埋在沙里,越沉越深。
沿着河边寻找它们,不也荒唐吗?”大家信服它是正确的言论。 一个老船夫听了这话,又嘲笑说:“凡河中落入石头,应当从上游寻找它们。
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水冲不走石头,它的反作用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坑穴。越冲越深,到一半的地步,石头必定倒在坑穴里。
像这样冲击,石头再转移。不停地转移,于是反而逆流而上了。
到下游寻找石头,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按照他的话,果然在几里外寻到了石兽。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例子很多,难道可以根据一个方面的道理就主观判断吗?寓意: 《河中石兽》是纪昀的一篇文章,选636f7079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238643632自《阅微草堂笔记》卷十六《姑妄听之》,主要内容是河里掉了石兽,因为水的冲力和石兽本身重量的原因,所以找石兽要从石兽掉落的上游去找。
文章意思就是要具体考虑问题,不能想当然。
床前明月光,李白他很忙,斗酒诗百篇,还要陪皇上。
皇上不好陪,黄娘有点胖,平生爱自由,不如去踏浪。
李白他很忙,我比他还忙,既要玩游戏,又要把歌唱。
李白他很忙,我比他还忙,梦里游太空,为他改文章。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床前明月亮,疑是月上霜,举目望地球,低头思故乡。
李白很忙
《李白很忙》是星百纳小艺人赵嘉艺的首次献唱,该曲由当红音乐人叮当填词,国内著名音乐人李凯亲自操刀打造的歌曲。
初试啼声便引来儿童歌曲届的满堂喝彩。歌曲曲风轻松、幽默,形象的表现出孩子天真无暇的天性;歌词采用现代与古代诗词结合的手法,通过对李白诗句的改编,“窗前明又亮,疑是月上霜”完美的展现了孩子天马行空的幻想。
姓名:赵嘉艺
性别:女
籍贯:吉林省长春市
身高:113cm
体重:18kg
星座:狮子座
特长:歌舞、模特
兴趣爱好:表演、弹琴、画画,旅游。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