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寺在哪啊,它有啥历史啊~~急求

南山寺在哪啊,它有啥历史啊~~急求,第1张

南山寺在漳州市区九龙江南畔的丹霞山麓,为漳州八大名胜之一,是闻名海内外的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的佛教大寺院。据《龙溪县志·古迹》记载,它原名“报劬崇福禅寺”,是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太子太傅陈邕所建,至明朝才改称南山寺。

  陈邕原籍京兆万年县(今陕西西安),唐中宗(李显)神龙年间(公元705~706年)进士,任太子李隆基的老师,李隆基登基(即玄宗皇帝),封为太傅。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因与奸相李林甫不合,被贬谪到福建,先居福州,后迁兴化,最后迁居漳州。他看中九龙江南畔丹霞山麓这块山水秀丽的地方,兴建府第,因为建造形式类似宫廷,且有五个大门,违犯规制,被人密告到朝廷,说“陈邕兴造皇宫,阴谋造反。”皇上派钦差前来查办,消息传来,陈太傅谎了手脚,心想大祸临头,苦无对策。在危急之时,他的女儿金娘含泪请求父亲,舍宅为寺院,让她削发为尼,以保全家性命。陈太傅只得应允,即日请来法师,为金娘剃度为尼,并把她的闺房改为“修真净室”,将府第改为“报劬院”。钦差大臣来到,见所建是寺院,不是皇宫,据实复旨,陈太傅免予问罪。

  南山寺具体建造时间应在开元二十四年(公元736年)以后,初名“报劬院”。宋乾德六年(即开宝元年,公元968年)刺史陈文重修,改名“崇福”(其时漳泉二州为陈洪进所辖,漳州长官称刺史。宋太平兴国三年即公元978陈洪进上表“纳土”,漳泉二州正式归宋),漳州知州章大任题匾“南州法罄”于南山寺。

  南山寺规模宏大。进五个并列的大门为天王殿,殿中奉祀一尊笑迎八方来客的弥勒大佛像,两旁分列四大天王(也称四大金刚)高大形象。原为泥塑,为1960年“六·九”特大洪水淹浸,俗语云“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这四大金刚全部坍倒。灾后改用水泥重新塑造,为古今所未有。其造型艺术尤其超越古今。弥勒佛背后,供奉一尊护法韦陀,两手按住一杆“降魔杵”,直插地面。据说这“落地杵”为表示此寺可供应四方游僧膳宿的标志(另一种是合掌当胸,降魔杵平放在两手臂间,表示不供应游僧膳宿)。

  过了天王殿便是大雄宝殿,正中供奉“三宝佛”(三尊),是来代修建寺院时重塑的,其特征是两个耳朵下端成尖形。解放后,认为寺是唐朝建的,佛像是宋代塑的,两相不合,因此叫它“改头换面”,把它的头“砍”掉,按照唐朝特征重塑成耳朵下端圆形的头面。但佛像踞坐的石殿和“桌裙”仍是宋朝的。

  大雄宝殿的左侧有一个石佛阁,称“净业堂”,阁中有一巨大的石笋,聘请石匠名师把它雕成弥陀佛像。佛像连莲花座高达一丈六尺,造型优美,俗称大石佛。经考古专家鉴定,是一干多年前唐代艺术珍品。关于这尊大石佛,民间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有一位有名的石雕名师听说南山寺要雕塑大石佛,前来应聘,要求较高的工资,但声明,在雕成之后,要是有人能指出任何一个缺点,可以分文不取。完工之日,邀请各界人士前来参观评论,大家啧啧称赞,无人指出缺点。那师傅正在洋洋得意,忽然有一个小孩高声说:“大石佛的指头那么大,而鼻孔那么小,怎么能伸进去挖鼻屎呢?”大家才注意到有这个缺点。要找石匠评说时,石匠已偷偷溜走了。其实这只是笑谈。

  大雄宝殿的左角悬挂一口直径三尺八寸,高五尺六寸,重1300多市斤的大铜钟。它本是唐朝铸造,元朝延佑六年(1319年)扩建寺院时重新铸造,钟上有元朝住持僧右愚的题铭。钟声洪亮,几里路外还可听见。关于这口大钟的铸造,也有一段故事:传说当年寺内僧人为铸这口钟四出募化,有一位孤苦伶仃的老寡妇,诚心地把仅有的一枝铜钗捐献出来,-个乞丐也把仅有的一枚用钱捐献出来,僧人虽然笑纳,却视为无关轻重,将其弃置一旁。大钟出炉时,钟面有一个小小圆窟窿和一条小裂痕,经过几次重新浇铸,这两个缺点依然存在。后来住持僧想起了那铜钗和铜钱,拿来一比,完全符合,而且粘住了,再也撬不下来。至今大钟上的铜钱和铜钗痕迹犹存,这故事隐喻着一个哲理。

  石佛阁的右邻是德星堂,俗称官房,原是供来客住宿的。1930~1931年间,陶铸任闽南特委书记时曾住在这里,特委机关就在这寺内领导革命。

  大雄宝殿后面高坡上的右端是藏经阁,内珍藏六十厨经文,其中有无价之宝血书《华岩经》,相传是明天启年间寺僧融(一说雄)和莲山及尼姑莲三人用三年时间刺血合写而成,笔法端秀,字迹显出金**,共八十一卷。可惜在“文革”时受破坏,仅存残页。还有光绪帝御赐的《藏经》,即贝叶经,也是少有的珍贵文物。阁中还供奉一尊白石佛,是用纯白色大理石雕琢而成,高六尺,重四千公斤。因光洁如玉,被称为玉佛。据查是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住持僧妙莲法师从缅甸募化而来。这种白石佛全国只有三尊,一在北京团城(一说围城),一在上海玉佛寺。

  高坡上的左端是陈太傅祠,据传是当年陈邕故居,后人改建为祠,供奉陈太傅塑像,后像被毁。

  太傅祠后面有楼,现称“**楼”,又称“姑娘楼”,传说为金娘当年的闺房。但据对地方文物有深入研究的陈北恺(已90多岁)老先生说,那楼上供奉的是自陈邕之父陈忠以上五代祖先神位,称“五祖楼”,所谓“**楼”乃是讹称,并从而讹为“姑娘楼”。

  金娘**削发为尼之后,曾受皇上封为金花郡主,其墓原在寺后山上,人称“姑娘墓”,解放后因五个工厂需要共建一座自来水池,把姑娘遗骸移葬在致经阁后园中,修建新墓,立碑曰:“唐浩封金花郡主玄妙之墓””(玄妙是金花郡主的法号),为游客所瞻仰。

  大石佛、白玉佛、大钟、血书《严华经》、御赐《致经》(贝叶经)合称南山寺五宝。

海南省三亚市南山寺,位于海南省三亚市以西40公里南山文化旅游区内的“佛教文化公园”中。整个建筑气势恢宏,为中国近五十年来新建的最大佛教道场,也是中国南部最大的寺院。

南山寺是一座仿盛唐风格、居山面海的大型寺院。南山寺是已故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亲临选址,经国家宗教局批准,于1995年11月11日奠基,1998年4月12日建成。现有仿唐建筑仁王殿、天王殿、钟楼、转轮藏、东西爬山廊、东西配殿、金堂等建筑群,总建筑面积5500㎡。

南山寺第二期工程已启动。按照规划设计,第二期工程遵循古代大型佛教寺院方正划一、主次分明的特点,将主要建筑集在中轴线上,在两侧设置12个不同功能的四合院。二期工程完成后,整个南山寺东西宽188米,南北长416米,共8个台阶总高差49米,总建筑面积4万平方米。

扩展资料:

南山寺占地四百亩,仿唐风格,建有仁王殿、大雄宝殿、东西配殿、钟鼓楼、转轮藏、法堂、禅堂、斋堂、观音院、方丈院、悲田院等,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庄严肃穆,清净幽雅。入其境也,正如《华严经·入法界品》所说:“泉流萦映,树林蓊郁,香草柔软,右旋布地,观自在菩萨于金刚宝石上结跏趺坐,无量菩萨皆坐宝石,恭敬围绕,而为宣说大慈悲法”。

此真观音菩萨说法之大道场也。南山寺于佛历2539年(1995年)十一月十一日奠基动工,建设者真心诚意,费尽周祥,为时两年半,大雄宝殿、兜率内院、仁王殿大功初成,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亲笔题写“南山寺”和“海天丛林”。恰逢佛历2542年(公元1998年),乃佛教传入中国2000年纪念年,观音南巡,法云南被,于4月12日,隆重举行盛大祝圣祈福观音大法会。

仰仗菩萨加持,普门供养,谋者建者,施者受者,无不解脱,悉入大悲性海,功德无量,普皆回向。谨志缘起,泐碑颂告:南山建寺,弘扬大悲。生生不息,胎藏仁胚,同等同体,人本所归,自在无碍,舒人心蕾,行深般若,靡不加被,正法长住,佛日常辉。世界祥和,中国腾飞,供养受益,切行慈悲。

位于南山中枢的三十三观音堂是一座展示观音文化、龙五爷财神文化、民俗文化为一体的佛教文化场所,占地3300平方米,投资六千多万元兴建,由130余名工艺师,历时四载精心打造而成。

院内主要供奉的有观世音菩萨三十三种应化法身群像、观世音菩萨三灾八难浮雕全图、观世音菩萨十二大愿转经柱、人间第一财神龙五爷、天下第一聚宝盆、南海第一祈福龙门等等。院内文化项目富有深刻哲理寓意,信众在参与的同时,能够启迪心智、教化人生。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心情愉悦!

参考资料:

-南山寺(海南省三亚市寺庙)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306382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2-02
下一篇2024-02-02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