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星落下的科学原理

流星落下的科学原理,第1张

在各种流星现象中,最美丽、最壮观的要数流星雨现象。当它出现时,千万颗流星像一条条闪光的丝带。流星雨一种有成群的流星看起来像是从空中的一点中进发出来,并附落下来的特殊天象。这一点或一小块天区叫做流星雨的辐射点。辐射点是一种透视效果。形成流星雨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彗星的破碎而形成的。彗星主要由冰和尘埃组成。当彗星逐渐靠近太阳时冰气化,使尘埃颗粒像喷泉之水一样,被喷出母体而进入彗星轨道。但大颗粒仍保留在母彗星的周围形成尘埃彗头;小颗粒被太阳的辐射压力吹散,形成彗尾。剩余物质继续留在彗星轨道附近。然而即使是小的喷发速度,也会引起微粒公转周期的很大不同。因此,在下次彗星回归时,小颗粒将滞后母体,而大颗粒将超前与母体。当地球穿过尘埃尾轨道时,我们就有机会看到流星雨。流星雨活动周期:位于彗星轨道的尘埃粒五云被称为"流星群体"。当流星体颗粒刚从彗星喷出时,它们的分布是比较规划的。由于大行星引力作用,这些颗粒便逐渐散布于整个彗星轨道。目前,这个过程还不是十分清楚。在地球穿过流星体群时,各种形式的流星雨就有可能发生了。每年地球都穿过许多彗星的轨道。如果轨道上存在流星体颗粒,边会发生周期性流星雨。当只有母彗星运行到近日点时才发生的流星雨,称为近彗星流星雨。这说明流星体群仍在彗星附近。周期在几百年以内的彗星所形成的流星雨多为该类型。由于行星的引力摄动作用,长周期彗星的流星体群可能与母彗星相差甚远。在母彗星不在近日点时也有可能发生流星雨,这种流星雨便是远彗星型流星雨。为区别来自不同方向的流星雨,通常以流星辐射点所在天区的星座给流星雨命名。例如每年11月17日前后出现的流星雨辐射点在狮子座中,它就被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流星雨还有宝瓶座流星雨、猎户座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等。有的流星是单个出现的,在方向和时间上都很随机,也无任何辐射点可言,这种流星称为偶发流星。流星雨与偶发流星有着本质的不同。有时在一小时中只出现几颗流星,但它们看起来都是从同一个辐射点中"流出"的,因此也属于流星雨的范畴;而有时在很短的时间里在同一个辐射点中能迸发出成千上万颗流星,就像节日中人们燃放礼花那样壮观。当每小时出现的流星数超过1000颗时,我们称其为"流星暴"。

其实很简单。以为白天时我们所在的东半球是面对着太阳。而我们背面是面对着小行星带。多数流星是源自那里。而当我们面对太阳时背后的流星向太阳飞来时就会撞上我们地球的背面。即黑夜。当经过地球背面时就产生的流星。 因为流星怎么撞都很难撞在面对着太阳的那一面。除了那些有周期性的。

天上的流星雨有很多,为了区别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给他们每个人都起一个名字。但是如何给他们命名既形象也容易区分呢?

  很早人们就发现,由于透视的效果(即看远处的物体比看近处的物体显得小,使人看从远处过来的两条平行线好像在远处相交)使的人们感觉从同一方向来的流星的反向延长线好像都交于一点。而流星雨的流星都是基本都是在同一个轨道上运行的,所以我们感觉同一个流星雨的流星基本都是从同一个点飞出来的。这个点通常我们叫做这个流星雨的辐射点,因为这个点的位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基本不变的。因此我们一般以辐射点所在位置属于那个星座来命名流星雨。

  但是这样命名也存在些问题,首先全天只有88个星座。而全年大大小小的流星雨有上百个,根本不够流星雨分的。而且有的星座体积庞大,弯弯曲曲的从北天一直蔓延到南天。如果只按辐射点所在的星座来命名流星雨,不但无法精确指示其辐射点的位置,也会导致很多流星雨重名。另外由于现在星座的名称跟边界是才确定的,而19世纪人们就已经开始研究流星雨了。以致很多流星雨如果按这个命名规则,名称都需要修改。因此通常比较大的而且好辨认的流星雨是按辐射点所在星座命名的(如双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其他比较小的流星雨我们一般用其周围比较亮的恒星来命名(如南宝瓶座δ流星雨、摩羯座α流星雨)。如果有的流星雨辐射点位置差不多,那就在名字前面加上它每年出现的月份(如六月牧夫)。如果有的流星雨在很早以前就有名字了,那就维持原先的名字不变(如象限仪座流星雨)。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96732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24
下一篇2024-01-2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