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秤座男明星

天秤座男明星,第1张

天秤座男明星

天秤座9月23日-10月23日

一、国内天秤座男明星

刘德华

生日:1961年9月27日

个人简介:生于香港新界,祖籍广东省江门市蓬江区,香港非官守太平绅士衔,香港特别行政区荣誉勋章佩戴者,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副理事长,亚洲新星导计画的发起人。大中华区乐坛和影坛巨星,华人娱乐圈影、视、歌综合发展最成功的代表性人物之一。作为歌手,他是香港乐坛“四大天王”之一,金氏世界纪录中获奖最多的香港男歌手,曾六度夺得香港“十大劲歌金曲颁奖典礼”的“最受欢迎男歌星”奖;作为演员,他是香港“无线五虎”之一,参与演出的**超过150部,先后获得三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两届台湾**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曾担任第七届亚洲**节及第四十九届台湾金马奖评审团主席。他先后四次登上央视春晚舞台,享誉全球华人社会,被誉为华语娱乐圈的“常青树”。2008年6月23日,他与朱丽倩注册结婚;2012年5月9日,二人喜得一女。

金城武

生日:1973年10月11日

个人简介:中日混血,生长于台 北市,是华语影坛的顶级巨星,并作为歌手在台湾发行过十余张国语唱片。金城武亦多次被评选为「亚洲最帅的男人」,成为亚洲最受欢迎的男明星。而作为一个英俊同时深邃的男人,在银幕下的金城武选择低调的生活方式、拒绝过分的商业炒作、坚持做自己、不带着假面具过生活。**代表作有《重庆森林》《堕落天使》《不夜城》《心动》《十面埋伏》《如果·爱》《伤城》《投名状》《赤壁》《武侠》等。

郑伊健

生日:1967年10月4日

个人简介:籍贯广东恩平。是香港著名演员及歌手,1988年参加新秀歌唱大赛加入无线电视,因拍摄“阳光柠檬茶”广告而入行,拜永远歌圣罗文(箩记)为师。曾主演《古惑仔I之人在江湖》系列片获得好评,2008第十二届“韩国富川国际Fantastic**节”凭《第一诫》获颁最佳男演员奖。2008年11月1日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旗下"时尚传媒年度风尚大典"中荣获"经典2000年代杰出**风尚人物"大奖"。郑伊健曾被誉为九十年代的偶像符号之一,妻子为蒙嘉慧。2013年1月28日与蒙嘉慧在东京注册结婚。

古天乐

生日:1970年10月21日

个人简介:中国香港著名演员、歌手,1993年签约无线,后凭《神雕侠侣》演活亦正亦邪的杨过,开始备受注意。1999年凭借《刑事侦缉档案4》中徐飞的角色成为TVB最年轻的视帝。2000年发行专辑《男朋友》,获得不俗的成绩。2001年凭《寻秦记》达到他电视剧时代的巅峰,两度问鼎视帝之后开始将工作重心放入**。 2009年凭借《一个好爸爸》分别入围第45届金马奖、第28届金像奖最佳男主角。代表作有《神雕侠侣》、《一个好爸爸》、《宝贝计画》等。

林志颖

生日:1974年10月15日

个人简介:中国台湾著名男演员,歌手及企业人士,生于台湾,自1992年2月28日出道以来,林志颖在两个月内红遍华人世界,之后以镟风姿态席卷全亚洲,被称为“亚洲小镟风”。其后发表多张唱片并出演多部影视剧作品,亦是台湾第一位授薪职业赛车手和一位成功的企业家,活跃于各个领域。近年来先后出演过《绝代双骄》、《天龙八部》、《放羊的星星》等多部热播剧,发行了《去走走》、《挡不住我》等个人国语专辑。

李亚鹏

生日:1971年9月27日

个人简介:疆 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区人,父母皆出身书香门第,演员、慈善家、商人,1994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第一代青春偶像代表,第一代内地金庸武侠电视剧演员,2000年四大小生之一,春天传媒董事长,中国红十字基金会嫣然天使基金会主任、义工。多年来致力于影视剧、音乐剧、话剧的演出、投资、制作发行,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项目,取得了骄人成绩。2005年与歌星王菲结为夫妇,生有一女李嫣。

张震

生日:1976年10月14日

个人简介:生于台北。父亲张国柱亦为知名**演员。母亲赵欣然,哥哥张翰。张震从15岁主演**《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开始,便引起了**团专业人士和影迷的关注。在该**中,他与父亲一同演出。张震亦正亦邪、成熟中略带孩子气的特质,正是时下年轻艺人身上所欠缺的。他曾与女艺人路嘉欣相恋六年。后来张震寄了一张明信片与她结束了这段关系。代表作有《春光乍泄》、《卧虎藏龙》、《最好的时光》、《赤壁》等,曾多次获国际**节提名,其中2008年凭《吴清源》获日本大阪**节“最佳男主角”。

吴宗宪

生日:1962年9月26日

个人简介:出生于台湾省台南市,中国台湾著名歌手及综艺节目主持人,其王牌栏目《我猜我猜我猜猜猜》令其红遍大江南北。十六岁时一个人到台北进驻民歌餐厅唱歌,曾获得台湾最高音乐奖项金曲奖。后期进军综艺节目,凭借独特的主持风格迅速窜红、收视率居高不下,有台湾“本土天王”、“综艺天王”的称号,2003年甚至高居台湾主持人收入榜首,稳坐综艺天王(Local King)地位,在台湾电视综艺界与张菲、胡瓜和张小燕被合称为“三王一后”。同时,因为自身的主持风格,是一个评价颇为两极的人物;他的“吴氏无厘头搞笑风格”独步江湖,横扫两岸三地及星马,更是高居台湾主持人收入榜首,吴宗宪有自己的娱乐公司,旗下最著名的音乐人周杰伦,因为他的过人眼光,使中国又多了一个让人骄傲的音乐人。

陈浩民

生日:1969年10月7日

个人简介:香港著名演员及歌手,1994年为维他奶拍摄广告而加入娱乐圈,之后成为香港无线电视艺员。

演出很多戏剧,1997在电视剧《天龙八部》里担纲男二号段誉一角一炮走红,但电视剧最为人熟悉的是取代张卫健,演出《西游记贰》中孙悟空一角,其他戏剧还有《封神榜》(饰演哪吒)、《人龙传说》等。

其经纪公司称,2011年7月11日,陈浩民和女友蒋丽莎在湖南长沙民政局领取结婚证,登记结婚。

吴克群

生日:1979年10月18日

个人简介:中国台湾流行歌手、著名音乐人,作曲家,填词人,兼具偶像与实力的创作歌手,华语乐坛颇具影响力的唱作天王。同时拥有演员、主持人、模特等多重身份,在戏剧、主持、**、广告等领域都取得不俗成绩。2000年发行首张专辑并正式出道。2004年正式开始音乐创作,2005年以一曲《大舌头》红遍大江南北。2010年9月15日宣布将艺名“吴克群”正式改回本名“吴克羣”,并成立个人音乐品牌“K-major”。出道至今,共发行7张唱片,其中6张全创作专辑。2013年首次登入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

二、国外天秤座男明星

威尔·史密斯

生日:1968年9月25日

个人简介:美国演员,同时也是嘻哈歌手。他曾获奥斯卡奖和金球奖提名,在音乐方面也拿下多项葛莱美奖。他是少数在美国三大主要娱乐媒体—**、电视和音乐方面同时获得成功的艺人。

柳时元

生日:1972年10月6日 (十二星座 /astro/)

个人简介:韩国男演员、歌手。柳时元出身名门家世,是朝鲜五大名宰相之一,文学家和政治家柳成龙的第14代孙。柳时元的父亲柳善宇曾任韩国《每日新闻》编辑部局长,后创立了Arterre文化教育集团,2007年10月因病去世。柳时元1992年出道,有着身高180公分,体重70的模特身材,平时最大的兴趣就是赛车,1996年涉足赛车界,还领有国际赛车资格的执照。出道至今拿过新人奖、人气奖、优秀演技奖以及最佳男主角奖。柳时元2009年透过朋友介绍认识了比自己小9岁的赵秀仁,第二年两人宣布结婚并于2011年1月27日生下一女。

分页导航 双鱼座男明星 水瓶座男明星 摩羯座男明星 射手座男明星 天蝎座男明星 天秤座男明星 处女座男明星 狮子座男明星 巨蟹座男明星 双子座男明星 金牛座男明星 牡羊座男明星

4只

1 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美国科学家最近证实 大气中可能存在一种生物

他的状态介于固态与液态之间

1917年 中国某地出现一次鸟类群体死亡事件

尸体上留下生物的爪印

极像中国古代传说中的龙爪印

这些鸟食虫空中坠落的 据目击者称

当时鸟类极像在躲避某种掠食者

鸟类身上留下的爪印似乎证明了就是这种不明生物导致了鸟类的死亡

当地人也在同时看到空中的一条龙影

1939年 美国一家军用飞机在弗洛丽达海滩坠毁

12名飞行员死亡

调查后 结果惊人

飞机舱里 到处是弹孔 一些飞行员的手里还握着手枪

很显然 飞行员们好像在舱内射击过

但不知是在射击什么东西

正当调查人员一筹莫展时

又有了一条惊人消息

一位农民正在种田

看到了这架飞机的坠落 在同时 他看到了一种不明生物 从飞机内串了出来 据他描述 这玩意儿极像中国传说中的龙 简直一模一样

灰色的

最后消失在云彩中 消息进一步得到证实

在两名飞行员的胸前 明显可以看到两个印子 很像动物的爪印

这两位飞行员的生命 大概早在飞机坠落前就丧失了

据推测 这大概就是龙所为 它进入飞机 飞行员开枪射击

但未能将其击毙 反而它却杀了两名飞行员

最后由于飞机失控 坠落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3 回复此发言

--------------------------------------------------------------------------------

2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西元1944年8月,松花江南沿的扶余县陈家围子村后,数百人围观一条趴在沙滩上的黑龙。据仍然健在的目击者任殿元说,该龙长约20多公尺。这个动物外形像四脚蛇,脸形和画上的龙差不多,长着七八根又粗又硬的长须,身子的前半部份直径约一公尺多。四个爪子深深扎进沙滩里。它全身都是鳞片,形状像鳄鱼鳞。任殿元至今仍满腹疑团,那条巨型动物为什么长得那么像画上的龙?

●1953年夏天,豫东某地降落一条不明动物,不少好事者徒步数里前往观看。据目击者所描述的形状,这东西像一条巨大的鲨鱼。它的腥味招来很多苍蝇。这鱼应是生活在深海的稀有鱼类,至于为什么会由天而降,似乎可以和龙坠落的原因产生关联。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3 回复此发言

--------------------------------------------------------------------------------

3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所谓的龙其实人们最好不要见到

作者: 221197157 2005-6-14 22:12

云南甘肃大小兴安岭,等等都有人见过所谓传说中的龙。我是一名技术自动化工人,当然我也不相信这个世界上存在着那种东西.可是我的战友92年去天津市以北的七号山,经历了一件另他和他的家人都不愿提的一件事.

他当时是那个国营企业的司机,出了那件事以为是他跟我开涮,我也没在意,不久他因终日喝酒导致眼部失明,直到这时我才慢慢感觉他说的不像是无理取闹开玩笑。前几年遇见跟他一个单位的同事,听他跟我的事情,描述顿时心里一惊

这座山其实也并不是很大,树林植被也不是很茂密,他的公司建在半山腰。出事当天,战友和另俩名司机去公司还车,因为出门送货2个月,急着回家,就把车停到大院领完钱拿好东西,走下山坐公共,山脚下有一个公共能开到当地的一个小镇。

跟他同行的有2名同事,他们出大门到了”虎林”。听他说这一带曾经有老虎出现过,所以就叫”虎林”。这片林子的俩边是一个相通的小水沟!说是水沟,可听这位战友同事说,别看这个水沟小,可深呢,宽不到10米,但很长。还说解放前那条沟是个天然大水坑,因为种种原因给填了一大半,还有说法是以前那个水坑是从北戴河流过来的可能通像大海。

战友正走到水沟的旁边,因为人的本能看见水都要离水远一点,他于是扶着那几颗树。由于当天太阳很足!所以他们3个靠着阴面走~眼看快走过这条小水沟时,只听水另一声巨响。

一开始把他们下一跳,以为是小孩往水里丢石头呢,可那个声音像动物的叫声还有颤音。刚想过去看个究竟,就看水里一个马头露了出来,头上有犄角,还不时发出类似小孩的叫声,还发出腥臭的气味,味道很浓。当时战友被溅了一身水,其余俩人都坐到了地上。就在那短短的几秒,就改变了我的战友的一生,回到镇上先给单位打电话反应他们所遇见的一切,然后带这那身带”水”的衣服回到了家中。

几个月后我的战友辞职.那俩位听说不当司机了,具体的我也没细问。不过都还在那工作,接下来的事你们就知道了

~今天歇班偶尔上网看看,别说看真有这个主题的BBS,我的看法就是这种东西有也好没有也好,我们都不要太在意它,也许它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最好不见不听,现在只觉的我战友可怜,可能这也是命中注定的吧.~~!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4 回复此发言

--------------------------------------------------------------------------------

4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听姥姥说,我老老爷在光绪年间见过,当时他在地里拔草,地旱的庄稼都快死了突然,西北方刮来一大片乌云,雷声阵阵金光闪闪,老人家就躲到看地的窝棚里,他伸头看,只见一条龙在空中飞腾,并没叫声,只是雷霆滚滚不多时只见巨龙将尾巴伸近附近河里向上翻水,整个农田全部受到甘霖,旱情尽去那龙一转身腾空飞往西北方向颜色不太清楚了,约莫20-30米长,有一对大角,腿有点细,大致如画中摸样,但并不完全相似

以上绝对真实可信那是一条救苦救难的龙至于人们说没有龙我就不太清楚了,我们这里2年前就有过,目击人较少,再说有哪个人在滚滚雷霆下出门呢就说到这,信不信由你,您当然可以理直气壮说不信,龙乃灵物,信则有,不信,则没有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4 回复此发言

--------------------------------------------------------------------------------

5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龙岗双龙与抚松金龙之谜 --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龙,对于人类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熟悉,是因为谁都知道龙的形状;说陌生,一般人谁看到过真龙

有人说龙在海里,在天上,谁见过?

清·光绪三十四年刘建封考察长白灵光塔时记录到“龙岗双龙”的消息,特转述如下,供读者参考:

塔甸于祥鳞云:光绪丁末年五月间,日夕大雨,忽见双龙跃于龙岗,旋自西南陡起狂风,吹出无数黄云,直奔白山而去。 “塔甸”,据称是今长白镇,“龙岗”系今塔山;光绪丁未年即1907年。于祥鳞说看见两条龙腾空直奔长白山而去,伴随着狂风黄云。

倘若于祥麟一人之言不足为信的话,那么,1995年3月22日下午4点钟左右,抚松县城许多人目睹天上之龙则令人难以解释了。

这天下午4点左右,抚松县城西江公园一带有工人、干部等20多人忽然发现西山上空出现一条“龙”。 通身为金红色,龙眼龙须;龙鳞等情晰可见,头朝东南,尾朝东北。发现者大为惊讶,奔走相告,等有人通知记者摄相,“龙”已离去,实在遗憾。

抚松“金龙”发现人数众多,“龙”在空中滞留二十多分钟,这个现象,使人迷惑不解。远离抚松县城东几十公里的北岗大顶子村,正在参场干活的参农们也发现并清晰地观看了“金龙”这一奇迹。

有人认为,可能是云形成了龙形。但几十名亲眼 看见“金龙”的群众坚决否认“云”之说,理由是当时天空万里无云,怎么会单独有一“龙形云”况且龙头、龙目、龙须、龙鳞、龙身、龙尾,均清清楚楚,决非云彩所能构成。

究竟龙是否客观存在,大概目前尚不能定论。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4 回复此发言

--------------------------------------------------------------------------------

6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2000年9月18日傍晚18时10分余,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西麓,素有「人参之乡」美称的抚松山城上空,出现了人人可见的神龙!

当时,夜幕初临、天已微黑。山城西北方向上空,突然出现了奇异的光亮,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异光越来越变得多彩,仿佛预示神迹将要来临。果然,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继而看见了龙的全身,并且越来越近,龙嘴、龙须、龙爪乃至龙鳞,全都清晰可辨,浑身发着神光,时而团曲、时而伸展,时而盘旋、时而翻滚,龙嘴时张时合,所有的人都瞠目结舌,被这神奇的景象震慑住了,惊叹:「真的有龙哎!」 这一景象大约持续了二十多分钟,大多山城百姓均目睹了这一幕,为数不少的人目睹了全过程。最后,神光渐敛,在变成暗红色后,神龙渐渐隐去…… (当晚八时余,抚松的朋友来电,详细向我描述了整个过程,现笔录整理如前。)

作者: 凤凰山上雨初晴 2005-6-1 08:56

黑龙江绥化的东津湖曾经传言有龙,但后来消息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5 回复此发言

--------------------------------------------------------------------------------

7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宇宙到底有多大,其中有多少奥秘,一直是科学家们探索研究的课题。他们不知花费了多少时间精力,但成果却微乎其微,既而这个猜想那个假设随即而出。他们夜以继日地工作,却仍然在他们愚见所划的框框里爬行。

事情就发生在这阴雨连绵的初秋。那天是8月4日,一场倾盆大雨刚刚过去,整个村庄就象笼罩在云雾里一样。突然天地间乌云滚滚,以排山倒海之势上下翻腾,人们从来没见过这种现象,吓坏了,家家户户屋门紧闭。但是人中毕竟还有胆子较大的人,一位20几岁的小伙子走出家门来看个究竟。他走遍了整个村庄除了浓云密布外没什么异常。到了村子外头,他被眼前的景象吓呆了:两条龙趴在地上!他迷糊了,不敢相信眼前的事实。揉了揉眼睛,又拧了拧胳膊,发现还有疼痛的感觉,他知道这不是做梦。他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打量,龙的角,鳞,爪,尾都和画像中的一样,只是龙须短了些罢了。他转身往回就跑,一边跑一边喊:"快出来看呀,天上的龙掉下来啦,大家快来看呀!"人们听到这一消息都涌出家门,赶到村头,大夥奔走相告。于是这一惊人的消息很快传遍了乡里。

顿时黑山子村人群涌动,热闹非凡。有人把这一场面拍了下来。有关部门的专家学者也来了,然而他们却说了一通让人听不明白的理论。很快警察把人们驱赶走了,留派专人看守。就在这看管期间,那条白龙在一阵乌云翻腾之后不见了。人们对白龙的消失无法解释,对留下来的黑龙也束手无策。这时一位70多岁的老农说:"我听说几十年前也出现过这样的事,人们为了让龙能返回去就往龙身上泼水。"他让几个年轻人去村里拿了几张席子搭成一个帐篷,再用车拉来水,用水管往席子上浇水,让水从席子缝中滴到龙的身上。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5 回复此发言

--------------------------------------------------------------------------------

8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如果真的有龙的话 那么有人龙传说这样的故事吗

作者: 21871149 2005-7-3 12:46 回复此发言

--------------------------------------------------------------------------------

9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真的有龙吗半信半疑

作者: 219153231 2005-7-25 12:18 回复此发言

--------------------------------------------------------------------------------

10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you

作者: 218106100 2005-7-31 11:15 回复此发言

--------------------------------------------------------------------------------

11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龙是存在的。。按照那些所谓的科学家的说法。人类科技已经很发达

其实我坦白说。。现在的科技与千年之前相差太远。。人类必将走回

原始社会的生活方式

作者: 21881175 2005-8-16 00:15 回复此发言

--------------------------------------------------------------------------------

12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骗人的啦!!!凡事都要有证据的嘛!!!若谁能给我龙的照片,那我就相信他。。。不要假的和卡通的哦!!!要不我砍死他。。。呵呵。。。

作者: 21993198 2005-8-21 21:24 回复此发言

--------------------------------------------------------------------------------

13 回复:真的有龙吗 关于龙的各种真实经历

我听我外婆说过,以前在长江上经常有人能看到龙,但是现在人太多,龙不愿意出来了

龙的种类

看到有人在讨论龙的问题,而且这里属龙的人好象挺多的。来一篇介绍龙的专门文章。

一般泛指能发洪水的有鳞的龙。相传蛟龙得水即能兴云作雾,腾

踔太空。在古文中常用来比喻有才能的人获得施展的机会。关于蛟的

来历和形状,古典文献中说法不一,有的说“龙无角曰蛟”,有的说

“有鳞曰蛟龙”。而《墨客挥犀》卷三则说得更为具体:蛟之状如蛇,

其首如虎,长者至数丈,多居于溪潭石穴下,声如牛鸣。倘蛟看见岸

边或溪谷之行人,即以口中之腥涎绕之,使人坠水,即于腋下吮其血,

直至血尽方止。岸人和舟人常遭其患。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中

有周处入水三天三夜斩蛟而回的故事。蛟可能是鳄鱼。

夔龙

想象性的单足神怪动物,是龙的萌芽期。《山海经·大荒东经》

描写夔是:“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

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但更多的古籍中则说夔是蛇状怪物。

“夔,神魅也,如龙一足。”(《说文解字》)“夔,一足,?踔而

行”。(《六帖》)在商晚期和西周时期青铜器的装饰上,夔龙纹是

主要纹饰之一,形象多为张囗、卷尾的长条形,外形与青铜器饰面的

结构线相适合,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虺(hui)

是一种早期的龙,以爬虫类——蛇作模特儿想象出来的,常在水

中。“虺五百年化为蛟,蛟千年化为龙。”是龙的幼年期,曾出现在

西周末期的青铜器装饰上,但不多。

一般把没有生出角的小龙称为虬龙,是成长中的龙。故古文献中

注释:“有角曰虬,无角曰龙。”另一种则说幼龙生出角后才称虬。

两种说法虽有出入。但都把成长中的龙称为虬。还有的把盘曲的龙称

为虬龙,唐代诗人杜牧在《题青云说》诗中就有“虬蟠千仞剧羊肠”

之句。

蟠螭(panchi)

是龙属的蛇状神怪之物,是一种没有角的早期龙,《广雅》集里

就有“无角曰螭龙”的记述。对蟠螭也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指**的

无角龙,另一种是指雌性的龙,在《汉书·司马相如传》中就有“赤

螭,雌龙也”的注释,故在出土的战国玉佩上有龙螭合体的形状作装

饰,意为雌雄交尾。春秋至秦汉之际,青铜器、玉雕、铜镜或建筑上,

常用蟠螭的形状作装饰,其形式有单螭、双螭、三螭、五螭乃至群螭

多种。或作衔牌状,或作穿环状,或作卷书状。此外,还有博古螭、

环身螭等各种变化。

角龙

指有角的龙。据《述异记》记述:“蛟千年化为龙,龙五百年为

角龙”,角龙便是龙中之老者了。

应龙

有翼的龙称为应龙。据《述异记》中记述:“龙五百年为角龙,

千年为应龙”,应龙称得上是龙中之精了,故长出了翼。相传应龙是

上古时期黄帝的神龙,它曾奉黄帝之令讨伐过蚩尤,并杀了蚩尤而成

为功臣。在禹治洪水时,神龙曾以尾扫地,疏导洪水而立功,此神龙

又名为黄龙,黄龙即是应龙,因此应龙又是禹的功臣。应龙的特征是

生双翅,鳞身脊棘,头大而长,吻尖,鼻、目、耳皆小,眼眶大,眉

弓高,牙齿利,前额突起,颈细腹大,尾尖长,四肢强壮,宛如一只

生翅的扬子鳄。在战国的玉雕,汉代的石刻、帛画和漆器上,常出现

应龙的形象。

火龙

是以火慑势的龙。全身有紫火缠绕,凡有火龙经过之处,则一切

物体均被烧焦。

蟠龙

指蛰伏在地而未升天之龙,龙的形状作盘曲环绕。在我国古代建

筑中,一般把盘绕在柱上的龙和装饰庄梁上、天花板上的龙均习惯地

称为蟠龙。在《太平御览》中,对蟠龙又有另一番解释:“蟠龙,身

长四丈,青黑色,赤带如锦文,常随水而下,入于海。有毒,伤人即

死。”把蟠龙和蛟、蛇之类混在一起了。

青龙

为“四灵”或“四神”之一,又称为苍龙。我国古代的天文学家

将天上的若干星星分为二十八个星区,即二十八宿,用以观察月亮的

运行和划分季节,并把二十八宿分为四组,每组七宿,分别以东、南、

西、北四个方位,青、红、白、黑四种颜色以及龙、鸟、虎、玄武

(龟蛇相交)四种动物相配,称为“四象”或“四宫”。龙表示东方,

青色,囚此称为“东宫青龙”。到了秦汉,这“四象”又变为“四灵”

或“四神”(龙、凤、龟、麟)了,神秘的色彩也愈来愈浓。现存于

南阳汉画馆的汉代《东宫苍龙星座》画像石,是由一条龙和十八颗星

以及刻有玉免和蟾蜍的月亮组成的,这条龙就是整个苍龙星座的标志。

汉代的画像砖、石和瓦当中,便有大量的“四灵”形象。

鱼化龙

是一种龙头鱼身的龙,亦是一种“龙鱼互变”的形式,这种形式

我国古代早已有之。《说苑》中就有“昔日白龙下清冷之渊化为鱼”

的记载,《长安谣》说的“东海大鱼化为龙”和民间流传的鲤鱼跳过

龙门,均讲述了龙鱼互变的关系。这种造型早在商代晚期便在玉雕中

出现,并在历代得到发展。

其它

椒图,又作铺首,形似螺蚌,性好闭,故常装饰于门上的衔环。

哈……这个其他该不会是私生子吧?

龙的形式

坐龙

坐龙呈正襟危坐的形式,头部正面朝向,颏下常设一火球,四爪

以不同的形态伸向四个方向,龙身向上蜷曲后朝下作弧形弯曲,姿态

端正。坐龙一般设立在中心位置,庄重严肃,上下或左右常衬有奔腾

的行龙。在封建社会中,坐龙是一种尊贵的龙纹祥。

行龙

行龙呈缓缓行走状,整条龙为水平状态的正侧面。行龙常常作双

双相对的装饰,构成双龙戏珠的画面,常装饰在殿宇正面的两重枋心,

器皿的狭长形装饰面上也常常用到。倘以单相出现时,龙的头部常常

作回头状,使画面更显生动。

升龙

升龙的头部在上方,奔腾飞舞,呈升起的动势。倘若龙头往左上

方飞升,称“左侧升龙”,龙头往右上方飞升,称“右侧升龙”。升

龙又有缓急之分,升腾较缓者,你“缓升龙”。升腾较急者,称“急

升龙”。头部在上的升龙又作往下的动势,称为“回降龙”。

降龙

降龙的头部在下方,奔腾飞舞,呈下降的动势。倘若龙头往左下

方俯动,称“左侧降龙”,龙头往右下方俯动,称“右侧降龙”。降

龙又有缓急之分,下降较缓者,称“缓降龙”。下降较急者,称“急

降龙”。头部在下的降龙又作往上的动势,称为“回升龙”或“倒挂

龙”。

云龙

泛指奔腾在云雾中的龙。龙和云是结合在一起的,云,是产生龙

的基础。而龙嘘出的气便成了云。云龙纹就是云和龙的共同体,将龙

的头、尾、脚“打散”又和抽象的云融汇在一起,显示出一种似云非

云,似龙非龙的神秘图案。

草龙

是一种含有龙形象的卷草图案,又叫“卷草缠枝龙”。头部有明

显的龙头特征,而身、尾及四肢都成了卷草图案。整体往往呈现出

“S”形的主旋律,并将“S”形继续延伸,产生一种连绵不断、轮

回永生的艺术效果。头部与卷草曲卷的丰富变化,形成动静参差、相

互呼应、层次丰富的画面。在构图上,采用均衡的形式,讲究曲线美,

富有动律感。在表现形式上,则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把带有吉祥含

意的“如意纹”内容,综合到一个画面,给人以想象的余地。卷草缠

枝纹常应用在建筑、家具和器皿的装饰上。

拐子龙

拐于龙源于草龙,又脱胎于草龙,形成一种独特的表现形式。拐

于龙的线条装饰显的挺拔、硬朗,转折处呈圆方角。龙的头部也呈方

圆形,整体协调一致,简洁、明快,又有一定的装饰意趣,常用在家

具、室内装饰及建筑的框架上。

团龙

把龙的形体适合为圆形称为团龙。它源于唐代,明清时运用较为

普遍。“四团龙”、“八团龙”等团花定为当时的冠服制度,即一件

服饰上有四个或八个团龙是最尊贵的。后来发展为十团、十二团、十

六团、二十四团,数量越来越多,使用范围也放宽了,织锦、刺绣、

陶瓷、建筑、家具等装饰上都有团龙,团龙适用性强,又保持了龙的

完整性,装饰味也很浓,运用十分广泛。团龙的表现形式也很丰富,

有“坐龙团”、“升龙团”、“降龙团”等。团龙的圆边还装饰有水

波、如意、草龙等图纹,使团龙纹华丽而又丰富。

双龙戏珠

双龙戏珠是两条龙戏耍(或抢夺)一颗火珠的表现形式。它的起

源来自天文学中的星球运行图,火珠是由月球演化来的。从汉代开始,

双龙戏珠便成为一种吉祥喜庆的装饰图纹,多用于建筑彩画和高贵繁

华的器皿装饰上。双龙的形式以装饰的面积而定,倘是长条形的,两

条龙便对称状地设在左右两边,呈行龙姿态。倘是正方形或是圆形的,

(包括近似于这些形态的块状)两条龙则是上下对角排列,上为降龙,

下为升龙。不管是长条形的,还是块状形的,火珠均在中间,显示出

活泼生动的气势。

龙生九子

囚牛

囚牛,是龙生九子中的老大,平生爱好音乐,它常常蹲在琴头上

欣赏弹拨弦拉的音乐,因此琴头上便刻上它的遗像。这个装饰现在一

直沿用下来,一些贵重的胡琴头部至今仍刻有龙头的形象,称其为

“龙头胡琴”。

睚眦

睚眦,是老二,平生好斗喜杀,刀环、刀柄、龙吞口便是它的遗

像。这些武器装饰了龙的形象后,更增添了慑人的力量。它不仅装饰

在沙场名将的兵器上,更大量地用在仪仗和宫殿守卫者武器上,从而

更显得威严庄重。

嘲风

嘲风,形似兽,是老三,平生好险又好望,殿台角上的走兽是它

的遗像。这些走兽排列着单行队,挺立在垂脊的前端,走兽的领头是

一位骑禽的“仙人”,后面依次为:龙、凤、狮子、天马、海马、狻

猊、押鱼、獬豸、斗牛、和行什。它们的安放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只

有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才能十样俱全,次要的殿堂则要相应减少。嘲风,

不仅象征着吉祥、美观和威严,而且还具有威慑妖魔、清除灾祸的含

义。嘲风的安置,使整个宫殿的造型既规格严整又富于变化,达到庄

重与生动的和谐,宏伟与精巧的统一,它使高耸的殿堂平添一层神秘

气氛。

蒲牢

蒲牢,形似盘曲的龙,排行第四,平生好鸣好吼,洪钟上的龙形

兽钮是它的遗像。原来蒲牢居住在海边,虽为龙子,却一向害怕庞然

大物的鲸鱼。当鲸鱼一发起攻击,它就吓得大声吼叫。人们报据其

“性好鸣”的特点,“凡钟欲令声大音”,即把蒲牢铸为钟纽,而把

敲钟的木杵作成鲸鱼形状。敲钟时,让鲸鱼一下又一下撞击蒲牢,使

之“响入云霄”且“专声独远”。

狻猊

狻猊,形似狮子,排行第五,平生喜静不喜动,好坐,又喜欢烟

火,囚此佛座上和香炉上的脚部装饰就是它的遗像。相传这种佛座上

装饰的狻猊是随着佛教在汉代由印度人传入中国的,至南北朝时期,

我国的佛教艺术上已普遍使用,这种造型经过我国民间艺人的创造,

使其具有中国的传统气派,后来成了龙子的老五,它布置的地方多是

在结跏趺坐或交脚而坐的佛菩萨像前。明清之际的石狮或铜狮颈下项

圈中间的龙形装饰物也是狻猊的形象,它使守卫大门的中国传统门狮

更为睁崃威武。

霸下

霸下,又名赑屃,形似龟,是老六,平生好负重,力大无穷,碑

座下的龟趺是其遗像。传说霸下上古时代常驮着三山五岳,在江河湖

海里兴风作浪。后来大禹治水时收服了它,它服从大禹的指挥,推山

挖沟,疏遍河道,为治水作出了贡献。洪水治服了,大禹担心霸下又

到处撒野,便搬来顶天立地的特大石碑,上面刻上霸下治水的功迹,

叫霸下驮着,沉重的石碑压得它不能随便行走。霸下和龟十分相似,

但细看却有差异,霸下有一排牙齿,而龟类却没有,霸下和龟类在背

甲上甲片的数目和形状也有差异。霸下又称石龟,是长寿和吉祥的象

征。它总是吃力地向前昂着头,四只脚拼命地撑着,挣扎着向前走,

但总是移不开步。我国一些显赫石碑的基座都由霸下驮着,在碑林和

一些古迹胜地中都可以看到。

狴犴

狴犴,又名宪章,形似虎,是老七。它平生好讼,却又有威力,

狱门上部那虎头形的装饰便是其遗像。传说狴犴不仅急公好义,仗义

执言,而且能明辨是非,秉公而断,再加上它的形象威风凛凛,囚此

除装饰在狱门上外,还匐伏在官衙的大堂两侧。每当衙门长官坐堂,

行政长官衔牌和肃静回避牌的上端,便有它的形象,它虎视眈眈,环

视察看,维护公堂的肃穆正气。

负屃

负屃,似龙形,排行老八,平生好文,石碑两旁的文龙是其遗像。

我国碑碣的历史久远,内容丰富,它们有的造型古朴,碑体细滑、明

亮,光可鉴人;有的刻制精致,字字有姿,笔笔生动;也有的是名家

1955年,曾江作为**《同龄鸟》的主人公首次亮相**界。 在**中,曾江的英俊形象大大提升了其声誉。 曾江在娱乐圈被认为会继续为**佳作作出贡献时,很受欢迎的他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决定,在美国加州大学进修建筑,回到香港后做了三年的测绘师。 其实结合当时的**业来考虑,不难揣摩曾江的想法。 

20世纪60年代,人们喜欢看**,认为演员这个职业是“下九流”,在曾江重新规划了人生的路线,这也是理所当然的。 随着香港**产业的蓬勃发展,人们逐渐接受和正视这个行业的现状,曾江恢复了重新回到娱乐圈的想法。 曾江回归娱乐圈,离不开姐夫秦剑的支持。 

秦剑是香港当时有名的导演,林翠因与他“戏结情缘”,步入婚姻殿堂。 1964年,曾江出演秦剑执导的**《大马戏团》,在**中担任主人公,自驾游,终于回到了自己最喜欢的娱乐圈。 离开娱乐圈已经几年了,曾江在娱乐圈有过辉煌的经历。 这个时候,妹夫带走了,同样的前途是无限的。 

此后,他陆续出演了《狮子山下:新邻居》《狮子山下:他的下半生》等系列。 1975年,随着众多新星的崛起,曾江逐渐从主角宝座退居二线,成为年轻演员们的“绿叶”。 虽然担任配角,但曾江赶上了多年的演艺经验和香港**的黄金时代,自己也开始尝试拍**。

1979年与成龙共同执导《笑拳怪招》,该片上映后取得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在扮演配角的后半生中,曾江也贡献了很多优秀的角色。 在杜琪峰执导的武侠剧《女黑侠木兰花》中,曾江饰演了“无悔”。 梁朝伟版《鹿鼎记》中,曾江饰演“陈近南”; 在周润发版《笑傲江湖》中,曾江摇身一变成为“岳不群”。

米雪

米雪中学时参加了邵氏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训练期间曾参予了许多大型**中的临时演员,如“十四女英豪”、“大军阀”等。训练班毕业后加盟佳视,参加了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饰演黄蓉而大受欢迎,更使她红到泰国、印尼。后来加入丽的(亚视)电视,拍过多套脍炙人口的剧集,如“古都惊雷”、“大内群英”、“武侠帝女花”、“太极张三丰”等等。当年《霍元甲》中的赵倩男一角更是让内地观众痴迷。

1976年到90年代可以说是米雪的搏杀期,演出了许多部电视剧。而这之后到2000年期间,米雪演过几套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分别是“美人如玉剑如虹”,而且“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更演足一年,又演出“风流医生手尾长”与李子雄合作演出一百场,与谢雪芯演出“虎渡门”。

现在米雪在香港某电台担任主持,很少在影视剧中出现,有时会现身做颁奖晚会司仪,每次出现均能让人眼前一亮,人到中年的她保养得当,仪态万方,十分有女人味。

星座:处女座

籍贯:广东省东莞

喜欢颜色:黑、白 喜欢季节:夏天 喜欢食品:朱古力、糖水 最怕食品:奶类产品

最喜欢的动物:猫、狗

米雪生於一个小康之家,她今日拥有快乐、乐观的性格好可能来自她童年成长时是开心快乐的。米雪有九兄弟姊妹,家中排行第四,与兄弟姊妹感情相当好,她上有连续三个哥哥,接著是个弟弟,喜欢与哥哥出街玩,每次出街,她总是走中间,而哥哥们散开集合,东南西北站在她身旁,使她象个女王,非常受到疼爱。米雪小时候喜欢读书,志愿是做警察,有好打不平的心,经常替同学出头。

米雪中学时参加了邵氏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而她亦好有兴趣在娱乐圈发展,训练期间曾参予了许多大型**中的临时演员,如“十四女英豪”、“大军阀”等。训练班毕业后加盟佳视,参加了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饰演黄蓉而大受欢迎,而那套剧更使她红到泰国、印尼。后来加入丽的(亚视电视)电视,拍过多套脍炙人口的剧集,如“古都惊雷”、“大内群英”、“武侠帝女花”、“太极张三丰”等等。

自七六年至九十年代可以说是米雪的搏杀期,对电视演出亦有份狂热热诚与喜欢。而九十至2000年,可以说是米雪的享受期,生活与事业都是开心的,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演过几套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分别是“美人如玉剑如虹”,而且“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更演足一年,又演出“风流医生手尾长”与李子雄合作演出一百场,与谢雪芯演出“虎渡门”。

现时米雪仍然以享受人生为主,但不会不拍戏,因为既为兴趣,赚到钱可以保障自己之馀,又可以帮到有须要的人。现在米雪每天的生活仍很忙碌的,有空会找朋友饮茶聚旧,闲馀时间学古筝,去老人院探望公公婆婆,帮他们剪头发,过时过节亦会表演给他们看。

本年的二月份参予了香港电台的“合家欢家长渡航日”的电视节目,与李子雄再度合作,演出以教育青少年为提材的教育短剧,一直保持单身的米雪演得非常称职,剧内是个聪明的太太,及一个有智慧的妈咪。如果你在香港坐巴士,好可能见到巴士上的电视裏就是她啊。而在五月十一日起,米雪应香港电台电视部邀请,於逢星期日中午12点45分主持“资深市民俱乐部”,一向敬爱长者的米雪,当然主持得相当称职及美得让观众眼睛雪亮。最难得的是米雪亲自教受“至fit锦囊”,提供健康小帖士。米雪中学时参加了邵氏无线**电视艺员训练班,训练期间曾参予了许多大型**中的临时演员,如“十四女英豪”、“大军阀”等。训练班毕业后加盟佳视,参加了金庸名著《射雕英雄传》饰演黄蓉而大受欢迎,更使她红到泰国、印尼。后来加入丽的(亚视)电视,拍过多套脍炙人口的剧集,如“古都惊雷”、“大内群英”、“武侠帝女花”、“太极张三丰”等等。当年《霍元甲》中的赵倩男一角更是让内地观众痴迷。

1976年到90年代可以说是米雪的搏杀期,演出了许多部电视剧。而这之后到2000年期间,

可以说是米雪的享受期,生活与事业都是开心的,可以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工作,演过几套脍炙人口的舞台剧,分别是“美人如玉剑如虹”,而且“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更演足一年,又演出“风流医生手尾长”与李子雄合作演出一百场,与谢雪芯演出“虎渡门”。

现时米雪仍然以享受人生为主,但不会不拍戏,因为既为兴趣,赚到钱可以保障自己之馀,又可以帮到有须要的人。现在米雪每天的生活仍很忙碌的,有空会找朋友饮茶聚旧,闲馀时间学古筝,去老人院探望公公婆婆,帮他们剪头发,过时过节亦会表演给他们看。

本年的二月份参予了香港电台的“合家欢家长渡航日”的电视节目,与李子雄再度合作,演出以教育青少年为提材的教育短剧,一直保持单身的米雪演得非常称职,剧内是个聪明的太太,及一个有智慧的妈咪。如果你在香港坐巴士,好可能见到巴士上的电视裏就是她啊。而在五月十一日起,米雪应香港电台电视部邀请,於逢星期日中午12点45分主持“资深市民俱乐部”,一向敬爱长者的米雪,当然主持得相当称职及美得让观众眼睛雪亮。最难得的是米雪亲自教受“至fit锦囊”,提供健康小帖士。

罗敏庄个人档案

英文名: Lo,Mimi

生 日: 1974-12-30

星 座: 摩羯座

花名:罗敏娇,罗庄,罗敏,亚Mi,老Mi,文员A,秘密仔…

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弟弟、小宝与小咪

小学:天主教领岛小学

中学:天光道官立中学

兴趣:唱歌

入行经过:拍广告

喜爱颜色:啡、红、黑色

喜爱食物:好味道呀!

喜爱歌星:张学友、熊天平、陶(吉吉)

所有黑人歌手、Carpenters……

喜爱**:醉拳甘乃迪、武功高强王小虎

喜爱宠物:咪!

第一次养的宠物:小葵鼠

座右铭:有野就做啦!未来计划做阔太!

袁洁莹

出生地:香港

生日:19690915

星座:处女座

1969年9月15日出生,1986年被黄百鸣在街上发现,签约新艺城影业公司成为旗下艺员。与同期出道的罗美薇、李丽珍、陈加玲、罗明珠组成“开心少女组”,接演了《开心鬼》《开心乐园》《恋爱季节》《八喜临门》等生活喜剧片,“开心少女组”健康、活泼的形象,很受学生的喜欢,成为当年香港年轻人喜爱的青春偶像。

1992年参演星爷的《鹿鼎记》,一举奠定影坛玉女地位,此后片约不断。

曾经由于减肥不当严重影响演艺事业!

TVB剧集

1992--《风之刀》-饰:赫连勃勃(对手:郭富城)

1994--《烈火狂奔》-饰:程可风(对手:郭富城、王书麒)

1995--《新同居关系》-饰:王珊珊(对手:吴镇宇、陈展鹏)

1996--《阖府统请》-饰:梁小琳(对手:王喜、魏骏杰、郭耀明)

1997--《廉政追缉令》-饰:简鸣晖(对手:古天乐、何宝生)

1998--《缘来没法挡》-饰:刘可儿(Candy)(对手:林家栋、何宝生)

1999--《双面伊人》-饰:林静(Jane)/林宁(Heidi)(对手:郑伊健、曹永廉)

1999--《人龙传说》-饰:龙女(小鱼)/晚霞(对手:陈浩民)

2000--《大喜之家》-饰:赵柏芝(对手:苏志威、卢庆辉)

2001--《勇探实录》-饰:钱雅丽(对手:郭晋安、张家辉、邓梓峰)

2002--《我要fit一fit》-饰:王曼儿(Margaret)(对手:郑中基)

梁靖琪

星座:双鱼座

最敬爱的人:父母

最喜爱的歌手:陈奕迅 Beyonce Dido

最被影响的音乐类型:Hip Hop R&B

最欣赏的**:Grease A Walk to Remember Evita

最喜爱的演员:周润发 John Cusack Kate Hudson

最喜爱的颜色:黑色

最有感觉的喜爱季节:冬天

嗜好:看** 跳舞

最喜欢的运动:投球

最大的愿望:世界和平

最满意的部位:鼻子

背景

曾任多个平面及电视广告等模特儿 后被唱片公司发掘

于2004年与陈美诗 廖隽嘉 张曼伶组成四人组合“女生宿舍”。

曾参与之工作

2004 香港 香港漫画节2004宣传大使“女生宿舍

伍咏薇

姓名:伍咏薇

英文名称:Christine Ng

生日:1969年2月24日

星座:双鱼座

身高:166cm

体重:49kg

学历:中学

婚姻状况:已婚 (老公:练海棠)

难忘的事情:选亚姐

常到的地方:片厂

最喜爱的季节:冬天

最喜欢的零食:墨鱼丸、维他柠檬茶

最喜欢的动物:猫

个人座右铭:有得做又开心,无得做更开心

就职于:无线电视

通讯地址:清水湾无线电视成

籍贯:广东

其它:我的展望:做个好老婆

姓名:周丽淇

组合成员:

性别:女

原名:

英文名:NikiChowLaiKei

出生年:1979年

生日:8月13日

星座:狮子座

国籍:中国

地域:港台

职业:演员

奖项:

身高:174cm

血型:B型

黄纪莹

星座:巨蟹座

籍贯:广东省中山县

语言:英语、广东话

嗜好:shopping、煮食

入行经过:参加1994年香港**而加入娱乐圈

曾参演电视剧:《天龙八部》、《何东狮哮》、《难兄难弟》、《餐餐有宋家》、《天降财神》、《迷离档案》

曾主持电视节目:K-100主持

薛家燕

原名薛家彦,英文名Nancy,福建人,九岁开始拍**,处女作是《七儿八女九状元》(1960)。六十年代粤语片鼎盛时期,她是著名的银幕“七公主”之一。薛家燕早期经常饰演任剑辉、余丽珍等粤剧老倌的孩子,就算长大了也只是当陈宝珠、萧芳芳的副车,直至1967年才有机会正式成为女主角,演出第一部担正的**《兔女郎》;成名作则是龙刚导演的《飞女正传》(1969)。虽然薛家燕在《飞女正传》仍不算是第一女主角(女主角是萧芳芳),但其演出极之出色,有人誉为“超水准”。

70年代粤语片式微,薛家燕转投电视发展,与黎小田主持一个名为《家燕与小田》的节目,广受欢迎。两人又合作编导、主演过一部《狗咬狗骨》(1978),之后薛家燕结婚息影。1996年婚姻失败,凭著无线电视连续剧《真情》中的“好姨”一角东山再起,不但灌录了一张唱片《再创造未来》,还一口气拍了两部**《食神》(1996)及《黑玫瑰结义金兰》(1997)。

生日日期:1950年3月30日

星 座:白羊

生 肖:虎

居 所:香港上环

家庭状况:已离婚,育有2女,1子,家中有2菲律宾工人

母亲已离世,父亲健在,有1姊,2妹

职 业:歌影视三栖的艺人,新城电台的DJ,美型堂的老板

公 司:TVB无线电视台,新城电台,美型台

学 历:中学程度(诸圣堂中学)

理想对象:老实,负责任,喜欢她的演出

口头禅 :我同你讲

颜 色:七彩缤纷

宗 教:天主教

薛家燕在50,60,70年代是粤语片红极一时的明星,曾拍无数粤语片,首次担任女主角的影片是<兔女郎>,合作的都是当时的红星,如陈宝珠,吕奇,曾江等等,当时亦发行过无数的黑胶唱片,后粤语片息微而转投电视界,加入了丽的电视台,以与黎小田主持的<家燕与小田>最为人熟识,之后转投录影带生意及后认识了商人石保庆与之结婚退出直至与石保庆离婚,在1996年复出,加入了无线电视台,拍<真情>令她红极一时曾演出广告:富士菲

人龙舞,堪称雷州半岛民间舞蹈之魂,其节奏鲜明,鼓点强劲,气势雄伟,催人奋进。雷州半岛现有东海岛人龙舞和沈塘人龙舞。

东海岛人龙舞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该舞盛行于东海岛的东山镇。

东山镇位于该岛的中部,历来是军事要地。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全镇东、西两街的“人龙舞”就会倾情连续演出三个晚上,吸引着岛内、岛外的群众前来观赏。人龙舞起源于明末清初。当时,福王朱由嵩带领他的余部南撤,准备到海南建立反清复明基地。相传八月十五走到该地。当地乡绅为了让士兵能够过好中秋,就把流传于孩子中间的一种杂耍组织起来进行表演。从这个时候开始,人龙舞开始逐步定型,一直发展到今天这个样子。人龙舞盛行于清乾隆、嘉庆年间。清雍正十年,雷州守备师移驻东山圩,改名为东山水师营,有官兵253人,并在东山圩设有武秀才考场。自此,东山圩得以迅速发展。当时,东山圩东、西街各有一支人龙舞队伍。武秀才的考试一般设在八月十五。于是,人们白天看武试,晚上看“人龙舞”,两支人龙舞的队伍相互也展开了技艺的比赛。一时间,东山圩热闹非凡。就这样,年复一年,约定俗成,人龙舞一直舞到当代,历久不衰。

它传统的演出场地是海边、圩镇小街,传统的演出时间是农历八月十五。只是近年来,才走出海岛,逐渐走进“广场”和舞台,演出时间也不再限定于八月十五,只要有节日或重大庆典,它都会舞动起来。

人龙舞之所以被称为“人龙”,是由于演出的“龙”全部由人组成,而不是用物构成。龙身巨长,一般由五六十人组成,有的达数百人,气势雄伟壮观。“人龙”分“龙头”、“龙身”、“龙尾”3个部分,“龙头”包括龙舌、龙眼、龙角三部分内容。这三部分是由三个小孩子分别扮演的。扮演龙头的人要同时身负这三个小孩子,双手还要同时握两个盾牌。因此,要求扮演者必须身高力大,基本功好,表演技巧熟练。“龙身”是龙的主体部分,每个大人的肩上支撑着相继做俯仰动作的小孩。小孩身穿龙服,头戴龙缨、龙冠,分节架接而成。“龙尾”的大人也肩负一小孩。“人龙”起舞时,由锣、鼓等敲击乐器有节奏地配合,扮演龙头的小孩子高举灯笼或手电筒,以示龙眼闪光。而龙身左盘右旋,上下起伏,随着龙头缓缓前进,龙尾亦随队形左摆右摇。整条人龙表演起来威武雄壮,气势宏大,场面热烈,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近年来,本地的一些曲艺家对人龙舞的结构、舞步、舞姿态、乐风、节奏进行了改革加工,形成了“起龙”、“龙点头”、“龙穿云”、“龙卷浪”等表演程式,使其更致完善,被誉为“东海一绝”。

沈塘人龙舞(原始型)源于清嘉庆年间(1523年),沈塘村民为庆祝当地官宦陈仕恺新建沈塘圩而始创人龙(陈仕恺公乃进士出身,富甲雷阳,御诏赴安徽省灵壁县任丞署知县,秋满)。

在中秋八月十五和十六这两日在圩街上狂欢,,忘情时把友人抬置于自已肩上,平卧肩部者手抱后者双脚,脚夹前者颈部,挨次递抬。

“龙头”由身强力壮的后生担当,选一活泼可爱的小男孩用红绸带绑在龙头胸前,将点燃的香让小男孩口咬一支为“龙舌”,两手各执一支香为“龙眼”。

另一小男孩骑在龙头肩上,双手执扎香为 “龙角”,“龙尾”则由龙脚倒背一轻巧,腰力较好的小男孩,双手合拢一把香挥舞出龙尾状,引龙者用点燃的香插在斗笠上为“龙珠”,这样就形成了沈塘的“人龙舞”的前身,它不化装,不着盛装,长短由人,以民为乐。

几百年来,沿袭至今。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湛江、雷州极为重视民间文化建设。而沈塘为挖掘这近五百年传统文化底蕴,打造文化品牌,于是,打破旧形式,从服装到动作各方面,在不改民间艺术原汁原味的基础上,对“人龙舞”进行了全新排练指导,使其融力量、艺术、动感于一体!

现雷州市沈塘人龙舞已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并将为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而不遗余力! 舞鹰雄是湛江人民在长期的劳动实践中,以武术和舞蹈为基础,模仿鹰、雄相斗相处的动作神态而创编的一套传统民间艺术,流传于廉江市的新华、河堤、安铺等地。

《舞鹰雄》整个舞蹈具有很强的情节性。大意是:大肚佛从天上来到雷州半岛北部丛林之中。林中小猴带领他在林中观光。当他们走到某处,看到鹰和雄正在酣睡。这时,小猴玩心大起,他示意大肚佛隐于树后,自己则在鹰和雄的头上分别敲击一下,鹰、雄醒来之后,误以为是对方在戏弄自己。于是,发生了争斗。争头中,双方各不相让,分别用自己的绝招向对方进击。后来,群鹰参战。眼见战火越烧越旺,大肚佛急忙出来实情相告,小猴向双方道歉,于是,化干戈为玉帛,交战双方握手言和,森林里出现了和睦相处的局面。这个故事包含着人民群众对于安定、和平的幸福生活的向往、憧憬和良好祝愿。

鹰的造型特征是:尖嘴、宽翅、利爪,形象机灵而勇猛。雄做成龙头凤尾,金钱豹身,麒麟角,显得强悍威武。表演套路为:醒鹰雄、格斗四门(春、夏、秋、冬或东、南、西、北)、洗脸漱口、过桥、采地青、采天青等。其中,采天青动作惊险,扮演鹰的演员要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伏在一根高杆上,然后,众人推起竖直,表现“鹰击长空”的壮观场面。难度最大,是整个舞蹈的高潮。

据村民陈兆明说,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两家滩圩一带就有舞鹰雄活动了。但一直只是在地面上舞蹈。传至20世纪四十年代,梁荣章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用一支4米高的木杆,把鹰的表演者顶上空中,在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的情况下,运用腹力,肚顶木杆,做高空平衡旋转和采青的高难度技巧,大大提高了舞鹰雄的表演水平。

竹园村现在的鹰雄队班主是梁荣章的儿子梁宝琛,现年63岁。1988年,他率队首创双鹰上杆采青,并且把杆的高度从父辈的4米增加到6米,使舞鹰雄更惊险、刺激,具有极强的观赏性。他带领的这个支队伍曾参加首届和第二届广东省民间艺术欢乐节,被收入“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中,广东省文化厅[1997]52号《关于命名第一批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的决定》,湛江市、廉江市先后命名新华镇为舞鹰雄之乡,该节目曾在中央电视台“东西南北中”节目中播出过。

(资料参考2002年2月10日《湛江晚报》) 飘色、泥塑、花桥,人称吴川三绝。如果从表演空间看,这三绝恰好占齐水(花桥)、陆(泥塑)、空(飘色)。“三绝”表演是在每年的元宵佳节。那时吴川的大街小巷,到处人头涌涌,堪称“吴川狂欢节”。正是由于拥有这综合立体的“三绝”,吴川市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据考证,飘色相传起源于番禺,清末民初传入吴川市。由于该市的市政府所在地是梅菉,所以,飘色实际上是在梅菉镇盛行。

所谓飘色,即是由若干人推着一座装饰华丽的“色板”,色板上安排好固定姿势的人物形象。据说,飘色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先后经历了“转色”、“板色”两个阶段。转色就是在手推车中间安一个木铁轴,上面再放一块中间可以转动的有孔的板子,一两个扮成各种造型的人物(这些人物叫作“妖色”)就站在这块板子上。板色则让人物固定坐在“色台”上,服饰更为华丽,人物也增加到四个。飘色定型于1930年,老艺人陈趣珩改色梗为铁棍,使飘色看起来华丽的同时,还让人觉得非常神奇。飘色中的人物形象大都来自于家喻户晓、群众喜欢的传统戏剧中的人物,也有一些是当地影响较大的著名人物。飘色有许多种,按安放的位置不同,可分为水色、车色、船色等。吴川的飘色属于“车色”,即将小孩化妆成戏剧人物后,固定在小推车两米多的高杆上。一车称为“一板”。一板由几个人物组成,就称为几飘。如一板一人,就称为“一飘”,现在最多的已经达到一板“六飘”。为了造型上的美观计,多飘时会使人物分层次站立。表演是以巡游为主要方式,由三五个人推车而行,车上架起锣鼓,行进间敲锣打鼓。“飘色”之绝在于,由于采用了高超的隐蔽的办法,在外人看来,那些人物造型是站在一只宝剑的剑尖或者一根钓杆上,更令人称奇的是,许多人物甚至是站在活生生的小动物(如鸡、鱼等)的身上。由于“伪装”得很是巧妙,一般人很难看出奥妙何在。一些美国人把飘色称为“隐藏的艺术”。

飘色表演多数时候都带有竞赛色彩,一街和一街赛,一村与一村赛,一镇与一镇赛。这就使得整个演出期间现场气氛非常热烈。再加上街道披红挂绿,到处欢声笑语,整个梅菉镇沉浸在一片喜庆吉祥的氛围中。

过去,飘色一般由成年女性扮演,现在则多是10岁左右的儿童乔装打扮。工艺方面,飘色也已经由过去单纯的木工发展成了一门综合工艺,借助现代手段,集**、戏剧、魔术、杂技等于一身。

吴川飘色的代表队伍是梅菉头飘色队。这支队伍多次参加国内外的一些表演,获得多项荣誉。

据《吴川县志》记载,吴川泥塑源于梅菉镇的瓦窑村。瓦窑村始于唐朝,开基祖姓廖,从佛山石湾迁徙而来。廖氏带来了石湾陶瓷工艺。大约是在唐朝中期的一年元宵,有个陶工随手捏了个小陶人,吸引了许多人前来观看,于是,许多陶工也争相效仿。自此,泥塑这一民间艺术延续下来。明洪武年间,由于皇帝经常派人到各处搜罗美女,引发民间不满。梅菉村的群众乘闹元宵之机,造了一套造型夸张的皇帝与皇后泥塑摆在街上,取笑皇上。此后,当地群众造泥塑、看泥塑、评泥塑的热情更高、兴趣更浓。

泥塑主要取材于古代神话故事和历史戏曲人物如盘古开天辟地、女娲炼石补天、八仙过海、嫦娥奔月等。泥塑工艺也经历了由“土“到“洋”的发展变化阶段。过去是用稻草、竹蔑绑紧树杆作泥塑的支架,现在是用铁线扎钢筋。人们还借用现代声光电的手段,暗设一些机关,使泥塑可以摇头、摆头、上下运动。

关于花桥的起源,据说,与庆祝元宵节有关。与梅菉镇只有一江之隔海村群众,每逢正月十五便纷纷涌到镇内庆赏元宵,镇内群众晚上也成群结队去隔海年烧花炮。来往过渡全靠小船,十分不便。明朝万历年间,当地春旱,江水下降,江面变窄。元宵前夕,隔海村村民吕广、吕尤兄弟二人决心利用这个难得的机会,搭一座桥方便两岸居民行走。于是,就地取材,把梅菉镇所有卖猪肉摊档的猪肉台借来,搭成了一座简易桥,供人们平安快乐过往隔海村庆赏元宵。为了美化这座桥,吕氏兄弟还在桥头两侧摆满了鲜花。次年,隔海村民得到启发,租用数十艘木船,连接起来,架起一座浮桥,桥面盖上拱篷,篷内装上采灯,两旁点缀鲜花,称为“花桥”。后来,人们还在花桥的一端搭起一座观音像,想生孩子的人就采桥上一朵花,到观音像前拜一拜。花不能乱采,想生男孩的,要采白花;想生女孩的,就要采红花。此外,桥头还有摆卖茹菇和生菜的小贩在招徕顾客。据说,买了茹菇即可添男丁;买了生菜即可发财。

作为传统风俗,花桥一直保留到现在。现在的花桥上,除了鲜花、彩灯外,还增加了书画展览的内容,为古老的民俗平添了不少文化味。 “八音”是中国古代乐器的统称。“安铺八音”指的则是流传于古镇安铺的一种器乐演奏艺术,距今已有80多年的历史。有资料记载,安铺音乐爱好者李元明秀才对古代“八音”整改创新,采用本地特色的民族乐器,以当地传统的民间音乐曲调《报春来》、《小桃红》、《浪淘沙》等为协奏曲。这些民族乐器包括:手铃、小扣锣、小钱、木鱼、清磐、煞板、小鼓各1个,横萧、洞萧、大筒各一支,高胡、二弦、三弦、沉胡、琵琶各1架,椰胡、月琴、秦琴各2架,共21件。安铺八音队由21人组成,表演多是在街上游行进行。安铺八音的演出多在每年元宵佳节及端午龙舟竞渡时。每到这些时候,乐队表演者身穿长衫马褂,每人手执乐器1件,列队而行。操音响者走在队首,弄萧琴者跟随其后。各种乐器均缀上五彩带、丝带、绒球,五彩缤纷,蔚为壮观。行进间,姗姗举步,徐徐而行,音韵飘逸,萦回长空。街道两旁,观者如堵,男女老少,欢欣鼓舞。

(资料参考《论湛江文化》) 傩舞是一种古代面具舞蹈,素有“舞蹈活化石”之称。湛江傩舞又称走成伥,是由中原及闽南传入的,主要流行于雷州市的附城、松竹、南兴、杨家、白沙、客路等镇。每年正月十五或十六、或神诞时举行。主要的目的是驱邪遣灾,祈求平安,迎祥纳福。傩舞的造型,呈现粗犷,庄严威武。面具是整块的樟木雕刻而成,色彩以黑、红、黄为主,线条朴实夸张,色彩鲜明和谐。面具造型武相豪放不羁、粗犷狞厉,文相端庄俊秀、气宇轩昂。

傩仪活动是由道士在庙前设坛,向神灵燃烛、焚香、烧纸宝、供三牲。接着颁令、颁符、敬请五色旗队,八宝、飘色、锣鼓班,傩舞队等各路兵马到坛前札寨练兵,然后到各家各户赶鬼驱邪,保佑平安。之后游神。游神队伍浩浩荡荡到村镇各土地公管辖境界敬祭。游神完后,队伍回到神庙广场前,再次举行祭神仪式,整个活动宣传结束。

傩舞用的敲击乐器主要有月鼓、高边锣、钢胆等三种,个别的还加大锣、大钹和唢呐。

近年来,由于这一活动具有较浓厚的封建迷信色彩,许多地方已经停止了这类活动。

(资料参考《雷州传奇》) 考兵舞流传于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一带,是一种大型广场舞蹈,属傩舞中的一种。当地村民在每年正月十五举行祭祀时,村民敲锣打鼓,跳起“考兵”舞,以示“驱鬼除疫,遣灾纳福”。据清嘉庆年间编纂的《雷州府志》记载:自十二日起日开灯,连至十五夜,每彩灯或三四百为一队,或五六百为一队,放爆竹,烧烟火,妆鬼判诸杂剧。丝竹锣鼓迭奏,游人达曙,城中为最,各乡圩间有之,是曰傩,谓之遣灾,亦有至二十八或二月十二日乃傩者……

旧县村“考兵”祭祀活动分为六段进行:考兵、撒粮、出征、滚刺床、送丁赐福、纸船遣灾。舞蹈自始至终由舞蹈领队主持,从早上辰时开始直到晚上戌时止。

傩舞在东岭村叫做“考兵”,或“练兵”和“驱魔”,由“车”、“麦”、“李”、“刘”和“洪”五位将军(村民也称为“凶煞将军”)和土地公、土地婆组成,传说中这五位将军是北宋抗辽名将康皇麾下的战将。据了解,湛江东岭村的傩舞是由其祖上在宋朝由北方迁居福建莆田,明朝时入湛江,明末定居于此地,考兵傩的面具于明末清初雕刻,至今已有400多年,傩舞面具平时就保存在灵冈庙内。

1999年3月,羊城晚报自从整版报道了东岭村沿袭历史悠久、被誉为“舞蹈史上的活化石”的《东岭傩舞》(羊城晚报1999年3月6日第八版视觉新闻)后,东岭村和东岭傩舞受到海峡两岸的广泛关注。近十年来,众多专家、教授、文人和记者纷纷前往该村考察、采访和摄影。1992年,东岭考兵傩舞被批准收入国家重点科研工程《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一书,引起海内外的关注。

2001年11月在台湾《民俗曲艺》上发表了学术论文《湛江市湖光镇东岭村的考兵傩》。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主任康保成教授也曾到东岭村进行实地考察,对傩舞现象作了研究。另外,东岭村“考兵”傩舞五战将的面具图像还曾经被广东省电信有限公司采纳印制在200电话卡做封面。2007年4月“考兵”傩舞被列入湛江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1月,东岭傩舞队还被评为湛江市最具活力民间艺术团队。

现在雷州半岛的雷州市南兴镇、松竹镇;徐闻县大黄乡;廉江市石角镇石东村;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等处仍沿袭傩舞祭祀传统。目前,麻章区湖光镇旧县村、东岭村的“考兵”舞于1992年经省、市、郊区文化编纂成册,附上乐谱、造型、道具、动作、图解、场记等,以及说明、艺术简介,均被中央文化部选编入《中国民族舞蹈集成·广东卷》。 舞貔貅是吴川市梅菉镇特有的民间广场喜庆舞蹈。貔貅是民间传说的一种猛兽,据说比狮子更威猛。吴川市梅菉镇很久以前就流传着貔貅的故事、有舞貔貅的舞蹈。

舞貔貅由数十人用盾牌相托,搭成3层人塔。第一层由28个大汉组成底层,再由8人叠成第二层,8人组成第三层。貔貅(由2人扮演)从人梯登上“塔”顶,在上面起舞、采青。舞蹈时,人塔随着锣鼓节奏慢慢旋转移动。舞蹈采用锣鼓击乐伴奏,从貔貅出场、扑食、翻滚、搔痒、戏水到登上塔顶采青等动作,分别为轻、柔、缓、急、强、劲。全套动作包括貔貅过山、过桥、上小山丘、叠牌山、上牌山等。该舞蹈的风格是刚柔相济,以刚为主,通过人体相叠,高空舞耍,运用了杂技表演技巧,使舞蹈空间感大大增加,且具有奇、险、趣的特点。 雷州石狗,是一种石刻艺术。

据《雷祖志》记载,雷州是古代南蛮族的发祥地,“旧有瑶、僮、侗、僚与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其中的瑶族就将狗视为“图腾”。

及至唐代,雷祖陈文玉的诞生相传就是因为九耳狗的发现;“雷州”之名的由来有一种传说,就是九耳狗发现的石卵中诞出的雷祖两手中现出的。灵狗发现了雷祖,并守护着雷祖长大,于是它也就被视为护佑人类的神灵。据雷州博物馆陈志坚馆长通过对实物和发现环境的初步分析,推测现有石狗最古老的可能至唐代。石狗在雷州人的心目中,先是图腾崇拜,然后变成了呈祥灵物。人们把这些造型各异、千姿百态的石狗放置于村口、井边、房前、屋后,希望石狗能够为他们驱邪镇妖,保佑一方平安。此外,据说,石狗还有生殖保佑的“功能”。

石狗的造型,也经历了抽象到具象的一个过程。到目前为止,发现最大的石狗高达2米多,1000多公斤重,最小的仅几厘米高。石狗的材质多为本地的红砂岩,在雷州市的石狗博物馆里,还有一只珊瑚岩刻的小石狗。

据估算,雷州市境内现存的古石狗约有15至25万只。为了保护好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物,雷州市政府从2001年初已经开始了大规模的收集工作。并于2001年11月底建起了石狗博物馆。将收集到的300多只石狗正式落户于该馆,供游人参观。据博物馆的负责人介绍,今后,将继续收集散落在民间的石狗,并有建石狗公园的打算。 蜈蚣舞是雷州半岛南部徐闻县乌石镇的一项群众性文娱体育活动,一筇般在每年中秋节期间进行表演。

传说古时乌石港曾遭瘟疫,渔村萧条,后来乡民相约共驱瘟魔。为表同心合力,各人以缆绳系腰连成长队,入夜时手执香火进港驱邪。队形舞动 宛如蜈蚣爬行,神态惟妙惟肖,故称“蜈蚣舞”。蜈蚣舞活动由三支队伍组成。一支是锣鼓队。由锣、鼓、钹合奏着,在蜈蚣队前头引路。另一支是蜈蚣队,由59人牵动着一条长达一百多米的大绳,三名青壮年在前头牵引绳头,腰扎小绳连着大绳,头戴竹笠,手握点火的香把,左右开弓,对面互举,背向前进。大绳尾端,由二人各背着一个一个插满密密麻麻香火的猪笼,再由四名壮士扶持着,让其假扮醉汉大绳两旁由50名青壮年腰扎小绳连着大绳,个个头戴竹笠,笠上插满香火,双手拿着点上香火的香把,随着锣鼓节奏,左右来回,沿着大绳跳起蜈蚣舞。另一支队伍是由数十名青少年举着火把在两旁照亮着前进的道路。蜈蚣队伍所到之处,炮声雷鸣。一百多米长的香火点点成线,有曲有直,有圆有方,景象壮观,酷似真蜈蚣在蠕动。

(材料参考中叶春生著《广府民俗》) 醒狮舞是广东地区较为盛行的一种舞蹈。醒狮与北狮不同。北狮四脚着地,酷似真狮。醒狮只有狮头,舞者两脚着地,狮身以一块布(红、黄、白、绿、蓝等颜色)盖住狮尾的另一名演员。醒狮分为地狮和高桩狮两大类。其中,文车醒狮属于高桩狮。

文车村素有习武强身的传统。醒狮往往由武馆的带头操持。该村的醒狮已了百年的历史。近年来,他们的高桩狮技艺日趋进步,频频参加国内各种比赛,成绩不俗。

文车醒狮演出时的高桩总长度约为16米左右,最高桩3米,桩间某处设索桥,索桥长1米。桩间距约38公分,桩面30公分。表现的内容是:一头狮子,睡醒后,穿越丛林,跨过沟壑,到山巅采取灵芝(即采青)。表演的套路主要包括:巧踩梅花桩、勇闯七星阵、荡过藤索桥、飞越险悬崖、智取灵芝草、喜庆归山林。,表演时,文车醒狮威形威神俏,刚猛健硕,英武骄健,气势逼人。既有高难的动作,更讲究幽默风趣,重视从细节上活灵活现地表现狮的神态,观之惊险有趣。

文车醒狮先后在2002广东省首由民间艺术邀请赛、2002湛江民间醒狮表演艺术大赛和2002年中国(湖北荆门)国际醒狮邀请赛上获得奖牌。 白戏,俗称“白戏仔”,主要流行于廉江市,是春节期间民间庆典活动之一。

据说,白戏起源于清朝乾隆年间。这种戏,用本地白话民歌演唱,辅之以自制的简易木偶,一般二至五人即可演出。由于是采用竹筒配击节奏,又称为“木鱼班”。这是最早的白戏雏形。道光年间,白戏发展已经进入兴旺时期。唱腔不断革新,音乐曲调不断丰富,木偶制作引入粤剧脸谱,技法细致逼真,逐渐成为一种成熟的地方戏。白戏的演出舞台,多以临时舞台为主,大都搭在村口、街边。舞台装置简单,背景挂活动画布。

白戏的代表人物是以曲龙村戏班。周围村庄的许多人都到该村学艺,学成后,往往打出“曲龙班”的旗号,到各地巡回演出。

(资料参考2002年2月10日湛江晚报) 雷州歌,简称为雷歌,是雷州半岛人民喜闻乐见、流传颇广的一种即兴表演的民间文艺形式,演唱时采用本地雷州方言。长期的劳动和日常生活中,湛江人民总结出了许多生活、生产经验和教训,他们把这些经验、教训总结成歌谣,在田间地头、村头巷尾,即兴演唱。

雷歌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民谚。这时的雷歌以生产生活经验为主,句式简单,字数多少不一,可诵可念。二是歌谣。这时的雷歌句式长短交互使用,歌词四句成组,基本押韵。三是歌藤。因为这时的雷歌词意缠绵不绝,有如树之缠藤,故称“歌藤”。这时的雷歌最接近于现在的雷歌,每句七字,四句一首,一、二、四句押韵。押韵特别讲究,如第一句基本用阳平声定韵,第二句用阴平声韵,第三句一定不能押韵,第四句押平声韵。在经历过这三个阶段之后,今体雷歌正式定形。数百年来,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棵奇葩越开越繁盛,越开越逗人喜爱。

雷歌形式多种多样,有对歌、有独唱,内容丰富多彩,所涉颇广。其中,最重要、最有特色、也最为成熟的应该是姑娘歌。姑娘歌是雷歌从“自我歌唱”发展为“为人歌唱”的一种艺术形式。它以歌姑娘为主,而以歌童为辅。姑娘歌以说唱为主,歌姑娘与歌童对唱,或大胆地表达男女之间的爱情(情义歌),或诚恳地劝告世人(戏世歌),或歌颂神灵、祈福求安(颂神歌)。对唱时,现场非常热闹,对唱者如珠妙语,令人忍俊不禁。对唱的如果是兄弟姐妹之间的,激烈还有一定限度,但如果发生于群众歌手之间,情况就大不相同了。由于这种对唱要决出高下,比出高低,登台的总是临战经验丰富的艺人。对唱时,往往是你来我往,互不相让,各不服气,每个歌手都使出浑身解数,或借题发挥,或避重就轻,最后,常常要发展到刁难的程度,以求从气势上压倒对手。这时的姑娘歌就变成了“斗歌”。

由于雷歌是一种口头的民间文艺,流传下来的不多,但是近年来,不少有识之士已经开始注意这方面的工作。由张竹西主编、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雷歌三百首》收集了流传于民间的三百首优秀雷歌。吴建华博士在她的著作《雷州传统文化初探》一书中,除了枚举一些雷歌外,还对雷歌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可以说,雷歌正在日益显出它的活力和生机来。

蜈蚣舞是雷州市乌石港先民创造的一种祛邪消灾、祈盼安康的民间民俗舞蹈。该舞起源于明代,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4169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5
下一篇2024-0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