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晓得鲁迅的故事(急需呀!~~~~~~~~~~~~~请快点哇!)

谁晓得鲁迅的故事(急需呀!~~~~~~~~~~~~~请快点哇!),第1张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寻找真理的青年时代 1881年 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在北京做官。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母亲鲁瑞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程度。鲁迅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许多野史、杂记,特别是那些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著作;对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

1893年,因鲁迅的祖父被捕下狱,家庭备受亲友的歧视和欺凌。不久父亲又患重病,并于1896年去世。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在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中,饱受人间的冷眼,这使他“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又由于母亲是乡下人,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孩子亲密相处,从中知道农民受压迫的苦况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洋务“新政”破产,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兴起。鲁迅不满传统的封建“正道”,决心“走异路,逃异地”,于1898年5月,到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次年2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因为总办(校长)是个维新派人物,矿路学堂看新书的风气很盛。鲁迅经常读《译学汇编》,还读了一些西欧的近代科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译著,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严复译述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他从中接受了进化论的启蒙,后来他又钻研了有关进化论的其他著作,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它作为观察社会现象,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工具和武器。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

1902年 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同年 4月,到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东京进行反清活动,留学生中分为反清与保皇两派。鲁迅经常参加反清的集会,课余还大量阅读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的书籍,开始考虑改造国民性问题。他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并在断发照片上写诗明志:“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示他誓为祖国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决心。这期间,他发表了根据外国作品改写的小说《斯巴达之魂》,论文《中国地质略论》,《说□》,与友人合编关于中国地质和矿产分布状况的专著《中国矿产志》,还翻译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进一步表现了青年鲁迅爱科学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文学院结业后,鲁迅于1904年 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学习勤奋,受到教师藤野严九郎的热切关怀和帮助。不久,他在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上,看见一个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杀头,而围观的中国人竟无动于衷。这使鲁迅痛切感到:医学并非紧要,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健壮,也无济于事。当时他认为头等重要的还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并于1906年春天重返东京。

当时的东京,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尖锐的斗争。鲁迅师事章太炎,与陶成章等革命派往还密切,并成为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成员。1907年,他准备创办文艺刊物《新生》,但终于失败。鲁迅为此而感到寂寞,但并不灰心。他发表《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西方科学思潮的演变;还发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存在的偏颇,强调要与“列国”竞争,“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立人,就必须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别求新声于异邦”,提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战斗精神,因而大力介绍以拜伦为首的具有反叛精神的“摩罗”诗派。鲁迅还与周作人共同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介绍东欧被压迫民族和俄国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在日本 7年,鲁迅广泛涉猎外国的自然科学、社会学说、文学艺术和哲学,开始形成早期的社会思想和文艺思想,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并且确定了用文学作为自己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思想解放而抗争的武器。

1909年 8月间,鲁迅离日归国,他先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怀着热烈的心情迎接它,绍兴光复后,鲁迅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是年冬,他创作文言短篇小说《怀旧》。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于 2月前往南京,在教育部工作。5月,他随政府迁往北京,在教育部任科长、佥事等职务,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教育等工作。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继而发生帝制复辟等丑剧。军阀混战,国家形势日益恶化。鲁迅对国事深感失望,便在业余时辑录和校勘古书,还看佛经,抄古碑,搜集金石拓本。在旧的民主革命的革命性已经消亡,而新的民主革命的革命性尚未成熟的历史间隙,鲁迅经历着深刻的思想矛盾和痛苦,继续坚毅地探索社会和革命的新路。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鲁迅在新的时代潮流的鼓舞下,怀着毁坏封建的“铁屋子”,唤醒熟睡的人们的热望,投身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久即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

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 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描写一个因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描写和对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的刻画杂糅在一起,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是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也是鲁迅战斗史上新的开端。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 等十几篇小说,后编成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并于1923年8月出版(见彩图《呐喊》、《彷徨》初版本、鲁迅小说《孔乙己》插图程十发作、鲁迅小说《药》插图顾炳鑫作) 。《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逐渐破产的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城市贫民、人力车夫、被压迫农民等形象。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激动了青年读者的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孔乙己》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批判地揭示了人物的悲剧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于造成这种性格的文化教育制度的有力鞭挞。《药》描写革命者夏瑜的牺牲和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了医治儿子疾病所表现的无知,并且通过“药”——蘸着革命者的鲜血的馒头而联结起来。作品深刻地揭示革命者与群众的隔膜,揭示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最后夏瑜坟上的花环暗示着革命后继有人,给作品增添了乐观的色彩。《一件小事》通过“我”乘人力车所遭遇的一个意外事故,对比地描写了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行为、性格,触及了知识分子应该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要思想。在《呐喊》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描绘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作品。《故乡》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及回忆,描写旧中国农村急速破产的萧索、凄凉的生活图景。闰土曾经是一个生机焕发的小英雄,但是在兵、匪、官、绅的重重压榨下,曾几何时,便变成了一个精神麻木的人。作者怀着悲愤的心情,对造成这一悲惨图景的社会势力提出了沉重的控诉,同时又期望被迫害者能够醒悟过来,开辟自己的生活道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阿Q正传》 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的形象。阿Q受尽了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可是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始终不能正视严酷的现实。此外,他还沾染了游手之徒的狡猾。小说集中反映阿 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命运。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对它深恶痛绝,但封建统治者在革命到来时的惊惶,却使他快意并要求革命。可是这场革命忽视农民的力量,反而跟封建阶级相勾结。未庄一切依旧,只有阿Q被抓去枪毙。这个结局是对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的彻底批判。小说塑造了阿 Q的不朽典型,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从而提出了启发农民的民主主义觉悟的严重课题。由于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鲁迅对农民问题的深刻反映,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没有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农民的启蒙教育问题还有待于解决。这在《风波》里也有真实的反映。此外,反映农民生活的还有《社戏》,它描写已经逝去的美丽的童年,赞美农民的质朴、诚实的心灵。

鲁迅在描写被压迫人民的不幸时,常常是期望他们奋起抗争,同时还以极大的愤怒来揭露封建阶级、封建思想的残酷统治,显示了作者是从被压迫人民中站起来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他反映农民问题的深刻性,反封建的彻底性,都是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所未曾达到的。

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五四时期,他写了许多杂感和论文,大都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来收入《热风》和《坟》里。这些作品尖锐泼辣,形象生动,带有广泛的社会批评的特点。有的严正批判封建的父权思想和节烈观念;“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热风·题记》)。它们总是把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同守旧派所宣扬的旧文化、旧道德摆在对立的地位;有时则以生命的发展来论证社会改革的必要,坚决站在新事物方面来反对一切封建旧事物,并相信启发人民的觉悟,可以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些杂文所表现的不拘一格的形式,寓热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笔,通过抨击时政和鞭挞习俗揭示生活哲理,并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风格,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鲁迅风”。鲁迅杂文开创了现代杂文的新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作者。《阿Q正传》插图 赵延年作

鲁迅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大胆地正视现实的各种矛盾,他的小说和杂文,反映了极其深广的真实的历史内容。他对于旧中国的一切,对于几千年的传统势力、传统思想,比同时代许多人了解得多,而且看得深透。他从旧营垒中来,站在不妥协的革命者的立场上,反戈一击,能给旧事物以致命的打击。他是对旧势力、旧思想揭露最深刻、斗争最坚决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上的这些杰出贡献,是从“五四”文化革命中就充分显示出来的。他把旧社会的一切暴露出来,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推动社会的改革。他自觉地“听将令”,他的作品充分体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从1920年秋到1926年夏,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致力于系统研究和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来他把讲义整理成《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它打破了中国小说历来无史的局面,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鲁迅还从事翻译介绍工作,出版俄国和日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译著。他还支持青年的文艺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和战斗,因而成了进步青年爱戴的导师。

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到1921年中国***成立后,逐渐发生分化。这时革命中心转移到南方,北京文化界显得寂寞和荒凉。鲁迅又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他在彷徨探索,但仍继续战斗。《伤逝》插图 张守义作

1924至1925年,鲁迅继续创作短篇小说《祝福》、《伤逝》等11篇,编成第二个小说集《□徨》,继续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的社会现实。《祝福》描写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祥林嫂,新寡之后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希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但不久便被婆家逼嫁到山里去。当她第二次在鲁家出现,那是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因她再嫁再寡,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不祥之物,不许她沾手祭品。柳妈又以阴间的锯刑相恐吓,要她到土地庙捐门槛,当作赎罪的替身。她默默地忍受和挣扎,捐了门槛,但主人还是不许她摆设祭品。她从此失魂落魄,不久便沦为乞丐,并且怀着对阴间的恐怖和疑惑,死在年终“祝福”的街头上。祥林嫂是中国人民最悲惨的典型,她受到了极其深刻的精神创伤。小说通过她的一生,揭露封建主义的极端野蛮性和残酷性,表明社会环境已迫使被压迫人民走到绝境。《离婚》中的农村妇女爱姑,大胆泼辣,丈夫要离弃她,她闹了整整三年。但对出面调停的豪绅七大人却寄托幻想。小说着重描写爱姑会见七大人的场面,从七大人的矫揉作态、故弄玄虚在爱姑内心所引起的反应,写出爱姑精神上的深刻弱点,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失败结局。这又一次揭示了封建主义思想统治的严重性,说明被压迫人民必须在启蒙教育下克服本身的弱点,才能走向更坚决更持久的斗争。

在新文化队伍分化的形势下,探索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生活道路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鲁迅的《□徨》集比较集中地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反映了他们个人奋斗的破产。《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本来是有理想也有作为的,可是几经波折,他便成为一个“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人物,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失去了一切决断的能力和战斗的意志。《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个曾挂着新党头衔的人物,黑暗社会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受到流言和失业的威胁,几乎要挨饿、求乞了。最后他妥协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并以一种愤懑的心情和玩世的态度来对待它,终于带着深刻的精神创伤寂寞地死去。这两篇小说反映了革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弥漫着革命退潮时期沉重的历史气氛。作者以无比激愤的心情,描写人物的遭遇和痛苦,同时也批判他们性格的弱点。《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则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勇敢地冲出旧家庭。可是当他们建立了新家庭以后,子君便认为目的已达,沉湎在小家庭的生活琐事中。一旦失业的打击到来时,子君便无以自处,涓生则急于救出自己。于是爱情终于破裂,最后不得不分手。子君回到她父亲的严威和旁人的冷眼的环境中去,不久便死去了。涓生陷入了悔恨和悲哀中,他在彷徨和探索,但新的生路在哪里呢?他还是迷惘的。这个爱情悲剧表明,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的。

比起《呐喊》来,《彷徨》较多地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他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却是同样清醒和深刻的,在艺术技巧上,他对小说艺术形式的掌握,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都比以前圆熟,表现也更加深切。

鲁迅善于“杂取种种人”来塑造典型形象,并运用“画龙点睛”和白描的手法,来加以刻画。他的艺术语言十分精练,对话简短传神。他的描写真实、朴素,不借助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生活场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鲁迅的小说显示一种冷隽而深切的风格特征,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

鲁迅的小说使中国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被压迫农民的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作家,他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首先提出启发农民等被压迫群众的革命性,提高他们的民主主义觉悟的问题。这在以农民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的民主革命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鲁迅在创作上达到的另一伟大成就,是用生活的真实来深刻地表现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的成分,同时也反映他们的个人主义及其抗争的软弱性。这些伟大的成就,是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未能达到的。

1925年前后,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等,政治上日趋保守,鲁迅却继续在文化领域作战,他参加了语丝社,组织和领导了莽原社、未名社,支持了《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编辑了《莽原》周刊等。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他站在进步学生方面,痛斥“甲寅派”压制学生的罪行和复古主义的论调,揭露“现代评论派”陈源等的仗势欺人和流言诬蔑。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惨案中,

他痛悼死难者,总结斗争教训,并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凶,提出严重抗议。他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他号召青年要成为真的猛士,跟敌人进行持久的不妥协的斗争。这一时期的杂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向激烈的政治斗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传统的中庸之道的战斗檄文,他提出“痛打落水狗”的主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鲁迅韧性战斗的彻底革命精神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并充分反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这一时期的杂文,收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坟》的后半部。

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鲁迅感到原有的思想武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从现实斗争中不断接受社会革命论的思想,进一步激化了他世界观中新旧思想的矛盾。他并不讳言自己的思想矛盾,而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现代文学的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和当时所写的一些书信、杂文,突出地反映了他解剖自己的努力。

《野草》写于1924至1926年,共收入23篇作品。它们尖锐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又反映了作者追求新的革命道路,而又未能找到的内心矛盾和在探索中前进的革命精神。作品的构思奇特、新颖,形式多采多姿,既有象征主义的方法,也有类似杂文的讽刺。作者的思想主要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现,寓意深远,感情浓郁。但由于环境关系“难于直说”,有的作品意思比较隐晦。

为了避开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和迫害,并出于对南方革命斗争的向往,以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鲁迅于1926年 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开设“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后来整理成《汉文学史纲要》出版。他还写了5篇“旧事重提”,后来合以前所写的5篇,辑成散文集《朝花夕拾》出版。这些作品以亲切的笔调,沉郁的感情,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片断经历,侧面地勾划了古老中国的社会面貌。在回忆往事和追怀保姆、父亲、师友的同时,渗透着鲜明的爱憎,闪射着反封建主义的怒火,以及对于“现代评论派”正人君子的旁敲侧击。他在厦门所写的《写在〈坟〉后面》,对过去的斗争经历和思想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解剖,第一次作出了“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的著名论断。这表明鲁迅经历多年的现实斗争之后,正在酝酿一次思想飞跃:他鲜明地批判了唯心史观,踏上了唯物史观的门槛。

轰毁进化论思想,转变成阶级论者 经中国***的推荐,鲁迅于1927年 1月到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此后他和***人、革命青年有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他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4月10日,在革命军胜利进军的欢庆声中,他写出《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引用列宁的名言作为立论的根据,要人们吸取教训,力戒“小有胜利,就陶醉在凯歌中”,以防敌人“乘隙而起”。他主张“不断进击”,将革命进行到底。两天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大肆捕杀***人和革命群众。鲁迅召集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力主营救被捕学生,结果无效。他愤而辞去中大的一切职务。在白色恐怖中,他继续在广州坚持写作和斗争,这些文章收在《而已集》里。

剧烈残酷的阶级斗争,深刻地教育着鲁迅。过去他以为压迫、杀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现在知道不然了。他“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三闲集·序言》)。他过去信奉的进化论,被彻底“轰毁”了,从此他开始转变成阶级论者。在阴霾满天的白色恐怖中,他无所畏惧地站到无产阶级的战斗行列中来。

1927年10月,鲁迅由广州到达上海。他和许广平同居,在这里开始了后期10年光辉的战斗生活。“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

论》)

到上海不久,鲁迅就接编《语丝》半月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还参加了革命互济会,跟中国***取得联系。1928年,由创造社、太阳社发动,鲁迅同他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为了正确阐明问题,鲁迅翻译和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联系中国革命及文艺运动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意见,对创造社等的“左”倾错误提出正确批评,这有助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1929年,鲁迅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先后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与批评》和苏联的一些著名论著。在认真学习革命学说的过程中,他认识到“惟新兴无产者才有将来”。这期间,他和柔石等组织朝花社,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新兴的木刻艺术,先后出版《朝花周刊》和《艺苑朝华》等。1929年 9月,儿子海婴在上海出生。这两年的杂文收在《三闲集》里。这个集子反映了他在论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想变迁,表明他逐步掌握新的思想武器的历程。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改造旧中国,他不断寻找改革的武器和改革的道路。先是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后来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他最初着眼于“国民精神”的改造,后来才重视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从启蒙主义者转变成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是鲁迅的思想发展的道路。鲁迅的战斗道路,反映了中国文化革命的方向。鲁迅是带着自己丰富的斗争经历和痛苦的经验教训,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一旦接受了,就深信不疑,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简单地复述或演绎别人的说法,而是善于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去印证它,阐发它。马克思主义真正化成了他的灵魂和血肉。

1930年1月起,鲁迅主编《萌芽月刊》(后为左联机关刊物)。1930年2月,他参加并发起党所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旋即遭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以“堕落文人”的罪名发出的“通缉”,鲁迅对此毫无所惧。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了领导工作。他和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消除分歧,团结战斗。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文艺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正确提出对革命作家的要求和左联工作的方向,因而成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指导性文献。左联成立前后,鲁迅团结许多革命作家,对资产阶级文化社团新月社和国民党反动派豢养的“民族主义文学”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批判人性论,阐明文学的阶级性的原理,揭露“挥泪以维持治安”的“刽子手和皂隶”的本质,并对帝国主义殖民政策下的流氓政治所产生的流尸文学,坚持彻底的批判。

1931年2月,左联成员、***员柔石、殷夫等被国民党捕杀。鲁迅也处在被国民党搜捕的险境,他被迫离家避难,但依然不忘战斗。他在左联秘密刊物《前哨》上发表文章,纪念战死者,并撰写《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委托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译成英文,投寄国外,控诉国民党的血腥罪行。两年后,他又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再一次悼念亡友和控诉反动派。

左联成立前后,鲁迅自觉地站在中国***的旗帜下战斗。个人奋战的痕迹消除了,长期以来“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的矛盾解决了,代替艰苦的求索,他的杂文出现了为捍卫理想而英勇奋战的内容:他捍卫无产阶级文学,捍卫人民革命事业,捍卫共产主义学说及其伟大实践;并在这个思想基础上形成一种从容不迫、应付裕如的战斗风格。在有关文艺问题的文章中,阶级论已经成为他理论的基石;他明确宣言文学应该是“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一翼”,在文艺与社会、思想与艺术、作家与革命等关系问题上,他作出了科学的论述,作家的世界观问题更是他经常论述的中心。他不仅是左联的主将和旗手,也是革命文学家的诤友。他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上的成就和贡献,克服了中国***内“左”倾路线对文艺的一些影响,指引着左翼文艺运动前进的方向。

空前的民族英雄 1931年 9月18日,日本侵略者进攻沈阳,东北三省相继沦陷,民族危机日益严重。鲁迅撰写许多杂文,尖锐揭露帝国主义的侵略罪行和国民党的反动政策。为了使宣传深入群众,他还主编时事和文艺的普及性小型报刊《十字街头》。1930至1931年的

『壹』 猫,老鼠和狗编一个童话

有一只小老鼠,住在靠近小河的树洞里。书上有一只小鸟,她唱歌很好听,小老内鼠很容羡慕,每天都出洞听小鸟唱歌。

可是秋天到了,小鸟要飞到南方去,小老鼠和小鸟都很伤心。小鸟便送给小老鼠一根自己的羽毛做礼物。

小鸟离开后小老鼠很伤心,他很爱惜那根羽毛。可是有一天他不小心把它弄丢了,他很着急,沿着小河一边哭一边找。小鱼听到了小老鼠的哭声,便帮他找羽毛。

小耗子发现羽毛漂浮在小河上,可是自己没办法拿,急得直跳。热心的小鱼便找到自己的好朋友,同心协力把羽毛送到岸边。小耗子很高兴。

晚上小耗子做了一个梦,梦见有小鸟,有那根羽毛,还有热心善良的小鱼们······

『贰』 猫和老鼠的故事作文500字

很久很久以前,十二生抄肖要召开大会,排定座次,这样人们就不会把年份搞错了。大家都想得到第一名,于是很早就来排队了,其中有老鼠、猫这对好朋友,还有百兽之王老虎,以及狗、猪……

可是大神盘古却因为拯救人类的苦难而没有按时前来主持会议,他捎信说下午一时准时开会。动物们只好恋恋不舍地散了。

这时,猫对老鼠说:“老弟,我先回家休息了,等你来的时候,路过我家门口,请一定记得叫我一下。”老鼠听了连连答应:“好的,好的,一定叫你。”猫说:“谢谢你,你真不愧是我的好朋友呀!”

中午到了,动物们都陆续来到了森林。老鼠路过猫的家门口时,像个没事人一样。他也许是忘了,也许是因为急着赶路。

会议很快结束了,盘古按动物们到达的先后顺序给大家排定了座次:老鼠得了第一,老牛第二,老虎第三,免子第四……

老鼠高高兴兴地走在回家的路上。它再次路过猫家时,猫刚刚起来,一见老鼠,便开心地说:“你来喊我了。”得了第一的老鼠说:“已经结束了,我得了第一……”猫听了老鼠的话,绝望极了。从此以后,猫和老鼠成了死对头。

不可靠的人,千万不要相信他的话,否则自己会吃苦头的。

『叁』 猫、狗、公鸡、老鼠的故事作文300个字

很久很久以前,小鸡还没有变成家禽,都有自己的家。小狗小猫也是。

一天,小鸡的房子被一个莫名其妙的神秘人烧了。等他回来的时候,房子里的东西已烧得所剩无几。顿时,小鸡哭了,因为家里还有在做饭的鸡妈妈。正在这时,还在闲谈的小猫小狗正路过这里,小狗看见这种情形,立刻冲进火海,而小猫呢,它正在拨119。小鸡以为小狗也死了,正准备伤心的走开的时候,小狗带着鸡妈妈冲了出来,119也来了。小鸡立刻冲到了受伤的鸡妈妈的怀抱里,亲眼看着119把大火扑灭。小鸡问小狗:“你怎么毫发无伤的走出来了?”小狗回答:“因为我会一点(武功)。”小鸡非常感谢他们两个。鸡妈妈因火烧伤,所以只有暂时在小狗家住了。小鸡、小狗和小猫也成了好朋友,从此它们互相帮助。老鼠在一旁生气的盯着,发自内心的说:“等着瞧!!!”

它们分配了各自的工作:小鸡负责食物,(因为只有小鸡才知道鸡妈妈的口味),小狗则负责照顾鸡妈妈,(因为只有小狗知道自己家里的床被的厚度)小猫则负责家务事。(因为小猫在自己家里的时候,经常做家务事)老鼠知道了,趁夜深人静的时候,跑到小狗家:把萝卜放在澡盆里加满水;把床被放在炉子里加一点小火苗,再加点柴放进去;把搓衣板反着放在门坎里,再在下面加非常多的水。便走了。

第二天,小猫踩到搓衣板,“吱――咚”一声,小小的小猫被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小猫一边揉着重伤的 一边想是哪个人做的;小狗发现床被不见了,小狗想:鸡妈妈没有被子可不行!小狗立刻到处去找,结果是只找到了床被的一角,是在炉子里发现的;小鸡回来了,发现萝卜不见了,到处找,最后在澡盆里发现的,萝卜已经坏得不能吃了。它们去找猴子侦探推理,经过猴子侦探的超级推理,判断是老鼠所为。最后,经过警察部门的全力侦破,把老鼠关进了监狱。

老鼠因为自私,犯下了很严重的错,人应该多为他人想想,为社会想想!希望老鼠好好改造,重新做人!

鸡妈妈好了,鸡妈妈跟小猫、小狗道别,又重新建立个家继续生活了。

『肆』 猫和老鼠的故事。作文怎么写100个字左右

猫和老鼠的故事作文

猫和老鼠原来是好朋友,但是因为一件事却成为了敌人。

一天内,老鼠和猫一起容出去找东西吃,它们发现一罐猪油,回来之后他们把猪油藏了起来。过了几天猫的肚子饿了,于是对老鼠说:“我表姐家生了个儿子我想去看它。”老鼠同意了。猫来到藏猪油的地方吧猪油的皮儿吃了,回来老鼠问:“猫你表姐家儿子叫什么名啊?”猫说:“叫去了皮儿!”老鼠觉得很奇怪但也没问。过了几天猫又饿了只好对老鼠说:“我表妹家生了一个儿子,叫我去看看。”老鼠同意了,猫来到藏猪油的地方把猪油吃了一半,回来老鼠问猫:“你表妹家儿子叫什么?”猫说:“叫去了一半”,老鼠一听更奇怪了,但又没问。又过了几天猫又饿了又对老鼠说:“我喜欢的人生宝宝了,叫我去当爸爸”,老鼠又同意了。猫来到藏猪油的地方把猪油吃光了,回来老鼠问:“你家宝宝的名字叫什么?”猫说:“叫一扫光”,老鼠更加奇怪了,但还是没问。

冬天到了没有食物老鼠想起猪油,它叫猫一起去取猪油,来到藏猪油的地方发现猪油没了,老鼠明白了了,生气的看着猫,突然猫又饿了,于是吃了可怜的小老鼠。

从此猫和老鼠成了敌人!

『伍』 用狗猫老鼠写一篇作文大全 100字左右

猫捉老鼠本是天经地义,然而不知是物竟尽择还是别的什么原因,猫渐渐地退出了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狗狗拿耗子再不是多管闲事了

猫是鼠的天敌,猫从小就是吃鼠长大的,而就算是天命也有变数,总有向小猫挑衅过的硕鼠,也有被群鼠欺凌过的病猫,但这些和猫吃过的鼠相比,远可以被忽略

不过病猫的个案会提高猫的警惕,至少成为被鼠欺负的病猫是猫的一种担心,这是猫的推理,而猫就是吃鼠的猫;硕鼠的事迹放飞鼠类的梦想,每只鼠都幻想成为那只鼠,这是鼠类的逻辑,但鼠就是鼠

强势的猫忧虑,弱势的鼠梦想,而猫和鼠就在这种杞人忧天的紧迫和不切合实际的幻想中进化的,相同的是大家都需要夸大事实旁观者或觉本无可改变,而当事者却活在自己的逻辑里,总体的趋势也并不影响个体的奇迹,所以天真总会被印证

狗为什么会喜欢捉那脏兮兮的耗子,我没有像巴甫洛夫那样做过实验,所以并不清楚,但据目前的情况看,一些娇贵品种例如狮子狗、哈八狗和一些长得像狐狸的不知名儿的狗大都捉不了耗子,能捉的只是那些并不怎么惹人喜爱甚至有些让人厌恶的劣种狗,黄狗就是其中的多数狗族黄狗是何许狗也就是本来是经常吃人类排泄废渣,但随着抽水马桶的发明和禁止随地大小便的明文规定便被砸了饭碗,因而经常耷拉着脑袋在街头流浪的狗因此可以说是黄狗取代了猫的地位

黄狗抢了猫的饭碗,猫儿们自然心有不甘,于是他们便千方百计地去找黄狗的麻烦若是一只猫在街头碰上了一只黄狗,他便会受了静电感应一般立即竖起全身的毛发,翘起尾巴,蹬紧了后腿,准备与黄狗大干一场,若是黛玉式的腼腆黄狗,自会绕道而行,算是万事大吉;若是鲁达型的粗暴黄狗,他便会凑上前去比试高低,要与那猫自然畏惧,便立马大吸一口空气,鼓大肚皮,撑起身子,然后小吼一声,佯装猛虎下山,试图唬住黄狗;那狗却不作丝毫退让,硬是要与他干到底那猫儿早已被吓得撒了一滩猫尿,终是没辙地逃走,并言今天没空,某年某月某日再好好干一场云云

猫儿们绝不甘心这样被狗欺凌,于是他们卧薪尝胆苦思冥想,想出了不少对付黄狗的手段,遂上门找茬

那狗也倒霉,又在街上撞见了猫儿,这回可不是一只,而是一群然而那狗照旧是泰山压顶而声色不动,先是露出几颗犬牙,接着狂吠两声,甩动尾巴,白壁无瑕头便溜,然后是一群猫儿追杀一只黄狗,再然后是漫天飞舞的狗毛

由于狗族中能对猫构成威胁的多是黄狗,而黄狗又不善,狗狗相护,所以这场猫狗之战中,猫儿们占尽了便宜生活好了,自然心情好,吃饭香,身子也胖有一次我到一位富同学家做客,额刚一进门,便被吓得魂飞魄散我早听说我那富同学喜欢养小动物,却不料他如此大胆,竟敢贩卖东北虎!我正拔腿要跑,却听到他温顺地叫了声

喵--

接着便在我跟前撒娇,我这方才明白这竟是一只猫,幸甚!

猫狗相争各有所伤,这可乐煞了那些鼠辈他们再不必东躲西藏,尽可以大摇大摆地在街上逛,若是遇上了黄狗要拿他,他便说:没用的家伙,空有一副大体格,连那小猫都对付不了,却只会来欺凌我们这些弱弱小

若是碰到了猫他便说:孬种,连饭碗都被人抢了还来逞什么威风,回家睡觉去吧!

就这样,猫狗继续针锋相对,而鼠辈们则自在地过活

也许某一天,大街上会发生这样一件趣事:一只猫和一只狗正争斗着,旁边突然窜出一只小老鼠,那猫和狗便立马撒腿,向深巷里钻了去

狗,猫,鼠代表了鲁许迅生活的那个年代的三个阶层,我不知道应读该用手中这杆笔去抨击哪个赞颂哪个,心中只有一种同情,发自内心的同情,同情生于那个适者生存,而大多人都不是适者的年代的鲁迅记得有个老师说过:鲁迅的文章,只适于浏览而不是品味,以我的知识面去揣摩他老人家的情感还为时过早,可我已能体会到鲁迅对这个日渐浑浊的世道的无奈与悲切,他用他的笔战斗着,挽救着奄奄一息的中华民族可这,只在历史的轮回里留下了“无可奈何花落去”的呐喊与彷徨也许,这就是鲁迅,一个高于世俗而又不脱离世俗的革命家

『陆』 写一个关于狗和猫和老鼠的故事

一个关于猫和狗猫和老鼠的故事,这几个都有很多的猫捉老鼠,也有很多有趣的故事,很多有趣的动画片。

『柒』 狗·猫·鼠作文

[狗·猫·鼠作文]

从去年起,仿佛听得有人说我是仇猫的,狗·猫·鼠作文。那根据自然是在我的那一篇《兔和猫》;这是自画招供,当然无话可说,——但倒也毫不介意。一到今年,我可很有点担心了。我是常不免于弄弄笔墨的,写了下来,印了出去,对于有些人似乎总是搔着痒处的时候少,碰着痛处的时候多。万一不谨,甚而至于得罪了名人或名教授,或者更甚而至于得罪了“负有指导青年责任的前辈”之流,可就危险已极。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大脚色是“不好惹”的。怎地“不好惹”呢?就是怕要浑身发热之后,做一封信登在报纸上,广告道:“看哪!狗不是仇猫的么?鲁迅先生却自己承认是仇猫的,而他还说要打‘落水狗’!”①这“逻辑”的奥义,即在用我的话,来证明我倒是狗,于是而凡有言说,全都根本推翻,即使我说二二得四,三三见九,也没有一字不错。这些既然都错,则绅士口头的二二得七,三三见千等等,自然就不错了。 我于是就间或留心着查考它们成仇的“动机”。这也并非敢妄学现下的学者以动机来褒贬作品的那些时髦,不过想给自己预先洗刷洗刷。据我想,这在动物心理学家,是用不着费什么力气的,可惜我没有这学问。后来,在覃哈特博士(Dr O Dahmhardt)的《自然史底国民童话》里,总算发现了那原因了。据说,是这么一回事:动物们因为要商议要事,开了一个会议,鸟、鱼、兽都齐集了,单是缺了象。大家议定,派伙计去迎接它,拈到了当这差使的阄的就是狗。“我怎么找到那象呢?我没有见过它,也和它不认识。”它问。“那容易,”大众说,“它是驼背的。”狗去了,遇见一匹猫,立刻弓起脊梁来,它便招待,同行,将弓着脊梁的猫介绍给大家道:“象在这里!”但是大家都嗤笑它了。从此以后,狗和猫便成了仇家。 日尔曼人走出森林虽然还不很久,学术文艺却已经很可观,便是书籍的装潢,玩具的工致,也无不令人心爱。独有这一篇童话却实在不漂亮;结怨也结得没有意思。猫的弓起脊梁,并不是希图冒充,故意摆架子的,其咎却在狗的自己没眼力。然而原因也总可以算作一个原因。我的仇猫,是和这大大两样的。 其实人禽之辨,本不必这样严。在动物界,虽然并不如古人所幻想的那样舒适自由,可是噜苏做作的事总比人间少。它们适性任情,对就对,错就错,不说一句分辩话。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禽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就没有竖过“公理”“正义”的旗子,使牺牲者直到被吃的时候为止,还是一味佩服赞叹它们。人呢,能直立了,自然是一大进步;能说话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能写字作文了,自然又是一大进步。然而也就堕落,因为那时也开始了说空话。说空话尚无不可,甚至于连自己也不知道说着违心之论,则对于只能嗥叫的动物,实在免不得“颜厚有忸怩”。假使真有一位一视同仁的造物主,高高在上,那么,对于人类的这些小聪明,也许倒以为多事,正如我们在万生园里,看见猴子翻筋斗,母象请安,虽然往往破颜一笑,但同时也觉得不舒服,甚至于感到悲哀,以为这些多余的聪明,倒不如没有的好罢。然而,既经为人,便也只好“党同伐异”,学着人们的说话,随俗来谈一谈,——辩一辩了。 现在说起我仇猫的原因来,自己觉得是理由充足,而且光明正大的。一、它的性情就和别的猛兽不同,凡捕食雀、鼠,总不肯一口咬死,定要尽情玩弄,放走,又捉住,捉住,又放走,直待自己玩厌了,这才吃下去,颇与人们的幸灾乐祸,慢慢地折磨弱者的坏脾气相同。二、它不是和狮虎同族的么?可是有这么一副媚态!但这也许是限于天分之故罢,假使它的身材比现在大十倍,那就真不知道它所取的是怎么一种态度。然而,这些口实,仿佛又是现在提起笔来的时候添出来的,虽然也象是当时涌上心来的理由。要说得可靠一点,或者倒不如说不过因为它们配合时候的嗥叫,手续竟有这么繁重,闹得别人心烦,尤其是夜间要看书,睡觉的时候。当这些时候,我便要用长竹竿去攻击它们。狗们在大道上配合时,常有闲汉拿了木棍痛打;我曾见大勃吕该尔(P Bruegeld A)的一张铜版画Allegorie der Woll ust上,也画着这回事,可见这样的举动,是中外古今一致的。自从那执拗的奥国学者弗罗特(S Freud)提倡了精神分析说——psycho ysis,听说章士钊先生是译作“心解”的,虽然简古,可是实在难解得很——以来,我们的名人名教授也颇有隐隐约约,检来应用的了,这些事便不免又要归宿到 上去。打狗的事我不管,至于我的打猫,却只因为它们嚷嚷,此外并无恶意,我自信我的嫉妒心还没有这么博大,当现下“动辄获咎”之秋,这是不可不预先声明的。例如人们当配合之前,也很有些手续,新的是写情书,少则一束,多则一捆;旧的是什么“问名”“纳采”,磕头作揖,去年海昌蒋氏在北京举行婚礼,拜来拜去,就十足拜了三天,还印有一本红面子的《婚礼节文》,《序论》里大发议论道:“平心论之,既名为礼,当必繁重。专图简易,何用礼为?……然则世之有志于礼者,可以兴矣!不可退居于礼所不下之庶人矣!”然而我毫不生气,这是因为无须我到场;因此也可见我的仇猫,理由实在简简单单,只为了它们在我的耳朵边尽嚷的缘故。人们的各种礼式,局外人可以不见不闻,我就满不管,但如果当我正要看书或睡觉的时候,有人来勒令朗诵情书,奉陪作揖,那是为自卫起见,还要用长竹竿来抵御的。还有,平素不大交往的人,忽而寄给我一个红帖子,上面印着“为舍妹出阁”,“小儿完姻 ”,“敬请观礼”或“阖第光临”这些含有“阴险的暗示”的句子,使我不花钱便总觉得有些过意不去的,我也不十分高兴。 但是,这都是近时的话。再一回忆,我的仇猫却远在能够说出这些理由之前,也许是还在十岁上下的时候了。至今还分明记得,那原因是极其简单的:只因为它吃老鼠,——吃了我饲养着的可爱的小小的隐鼠,小学六年级作文《狗·猫·鼠作文》。 听说西洋是不很喜欢黑猫的,不知道可确;但Edgar Allan Poe的小说里的黑猫,却实在有点骇人。日本的猫善于成精,传说中的“猫婆”,那食人的惨酷确是更可怕。中国古时候虽然曾有“猫鬼”,近来却很少听到猫的兴妖作怪,似乎古法已经失传,老实起来了。只是我在童年,总觉得它有点妖气,没有什么好感。那是一个我的幼时的夏夜,我躺在一株大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祖母摇着芭蕉扇坐在卓旁,给我猜谜,讲古事。忽然,桂树上沙沙地有趾爪的爬搔声,一对闪闪的眼睛在暗中随声而下,使我吃惊,也将祖母讲着的话打断,另讲猫的故事了—— “你知道么?猫是老虎的先生。”她说。“小孩子怎么会知道呢,猫是老虎的师父。老虎本来是什么也不会的,就投到猫的门下来。猫就教给它扑的方法,捉的方法,吃的方法,象自己的捉老鼠一样。这些教完了;老虎想,本领都学到了,谁也比不过它了,只有老师的猫还比自己强,要是杀掉猫,自己便是最强的脚色了。它打定主意,就上前去扑猫。猫是早知道它的来意的,一跳,便上了树,老虎却只能眼睁睁地在树下蹲着。它还没有将一切本领传授完,还没有教给它上树。” 这是侥幸的,我想,幸而老虎很性急,否则从桂树上就会爬下一匹老虎来。然而究竟很怕人,我要进屋子里睡觉去了。夜色更加黯然;桂叶瑟瑟地作响,微风也吹动了,想来草席定已微凉,躺着也不至于烦得翻来复去了。 几百年的老屋中的豆油灯的微光下,是老鼠跳梁的世界,飘忽地走着,吱吱地叫着,那态度往往比“名人名教授”还轩昂。猫是饲养着的,然而吃饭不管事。祖母她们虽然常恨鼠子们啮破了箱柜,偷吃了东西,我却以为这也算不得什么大罪,也和我不相干,况且这类坏事大概是大个子的老鼠做的,决不能诬陷到我所爱的小鼠身上去。这类小鼠大抵在地上走动,只有拇指那么大,也不很畏惧人,我们那里叫它“隐鼠”,与专住在屋上的伟大者是两种。我的床前就帖着两张花纸,一是“ 八戒招赘”,满纸长嘴大耳,我以为不甚雅观;别的一张“老鼠成亲”却可爱,自新郎、新妇以至傧相、宾客、执事,没有一个不是尖腮细腿,象煞读书人的,但穿的都是红衫绿裤。我想,能举办这样大仪式的,一定只有我所喜欢的那些隐鼠。现在是粗俗了,在路上遇见人类的迎娶仪仗,也不过当作 的广告看,不甚留心;但那时的想看“老鼠成亲”的仪式,却极其神往,即使象海昌蒋氏似的连拜三夜,怕也未必会看得心烦。正月十四的夜,是我不肯轻易便睡,等候它们的仪仗从床下出来的夜。然而仍然只看见几个光着身子的隐鼠在地面游行,不象正在办着喜事。直到我敖不住了,怏怏睡去,一睁眼却已经天明,到了灯节了。也许鼠族的婚仪,不但不分请帖,来收罗贺礼,虽是真的“观礼”,也绝对不欢迎的罢,我想,这是它们向来的习惯,无法抗议的。 老鼠的大敌其实并不是猫。春后,你听到它“咋!咋咋咋咋!”地叫着,大家称为“老鼠数铜钱”的,便知道它的可怕的屠伯已经光临了。这声音是表现绝望的惊恐的,虽然遇见猫,还不至于这样叫。猫自然也可怕,但老鼠只要窜进一个小洞去,它也就奈何不得,逃命的机会还很多。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凡鼠子能到的地方,它也能到,追逐的时间也格外长,而且万难幸免,当“数钱”的时候,大概是已经没有第二步办法的了。 有一回,我就听得一间空屋里有着这种“数钱”的声音,推门进去,一条蛇伏在横梁上,看地上,躺着一匹隐鼠,口角流血,但两胁还是一起一落的。取来给躺在一个纸盒子里,大半天,竟醒过来了,渐渐地能够饮食,行走,到第二日,似乎就复了原,但是不逃走。放在地上,也时时跑到人面前来,而且缘腿而上,一直爬到膝髁。给放在饭桌上,便检吃些菜渣,舔舔碗沿;放在我的书桌上,则从容地游行,看见砚台便舔吃了研着的墨汁。这使我非常惊喜了。我听父亲说过的,中国有一种墨猴,只有拇指一般大,全身的毛是漆黑而且发亮的。它睡在笔筒里,一听到磨墨,便跳出来,等着,等到人写完字,套上笔,就舔尽了砚上的余墨,仍旧跳进笔筒里去了。我就极愿意有这样的一个墨猴,可是得不到;问那里有,那里买的呢,谁也不知道。“慰情聊胜无”,这隐鼠总可以算是我的墨猴了罢,虽然它舔吃墨汁,并不一定肯等到我写完字。 现在已经记不分明,这样地大约有一两月;有一天,我忽然感到寂寞了,真所谓“若有所失”。我的隐鼠,是常在眼前游行的,或桌上,或地上。而这一日却大半天没有见,大家吃午饭了,也不见它走出来,平时,是一定出现的。我再等着,再等它一半天,然而仍然没有见。 长妈妈,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也许是以为我等得太苦了罢,轻轻地来告诉我一句话。这即刻使我愤怒而且悲哀,决心和猫们为敌。她说:隐鼠是昨天晚上被猫吃去了! 当我失掉了所爱的,心中有着空虚时,我要充填以报仇的恶念! 我的报仇,就从家里饲养着的一匹花猫起手,逐渐推广,至于凡所遇见的诸猫。最先不过是追赶,袭击;后来却愈加巧妙了,能飞石击中它们的头,或诱入空屋里面,打得它垂头丧气。这作战继续得颇长久,此后似乎猫都不来近我了。但对于它们纵使怎样战胜,大约也算不得一个英雄;况且中国毕生和猫打仗的人也未必多,所以一切韬略、战绩,还是全部省略了罢。 但许多天之后,也许是已经经过了大半年,我竟偶然得到一个意外的消息:那隐鼠其实并非被猫所害,倒是它缘着长妈妈的腿要爬上去,被她一脚踏死了。 这确是先前所没有料想到的。现在我已经记不清当时是怎样一个感想,但和猫的感情却终于没有融和;到了北京,还因为它伤害了兔的儿女们,便旧隙夹新嫌,使出更辣的辣手。“仇猫”的话柄,也从此传扬开来。然而在现在,这些早已是过去的事了,我已经改变态度,对猫颇为客气,倘其万不得已,则赶走而已,决不打伤它们,更何况杀害。这是我近几年的进步。经验既多,一旦大悟,知道猫的偷鱼肉,拖小鸡,深夜大叫,人们自然十之九是憎恶的,而这憎恶是在猫身上。假如我出而为人们驱除这憎恶,打伤或杀害了它,它便立刻变为可怜,那憎恶倒移在我身上了。所以,目下的办法,是凡遇猫们捣乱,至于有人讨厌时,我便站出去,在门口大声叱曰:“嘘!滚!”小小平静,即回书房,这样,就长保着御侮保家的资格。其实这方法,中国的官兵就常在实做的,他们总不肯扫清土匪或扑灭敌人,因为这么一来,就要不被重视,甚至于因失其用处而被裁汰。我想,如果能将这方法推广应用,我大概也总可望成为所谓“指导青年”的“前辈”的罢,但现下也还未决心实践,正在研究而且推敲。 一九二六年二月二十一日 注释: ①这是陈源《致志摩》一文中的话。本文以及《朝花夕拾》中的其它篇章都多处引用陈源文章中的语句讥讽陈源。 〔选自《朝花夕拾》〕狗·猫·鼠作文800字

『捌』 用猫狗老鼠鹅这几种动物之间发生什么有趣的事作文350字左右

一天夜里,一只老鼠来到了酒罐口上,它一不小心掉进了酒罐里忽然,走来了一只猫,猫也来到了酒罐旁边,老鼠赶忙说:“救救我!”猫说:“你能让我吃你吗”老鼠转动了一下眼睛,想了想说:“好啊”于是猫把自己的爪子伸给了老鼠,老鼠得救了,爬了上来当猫准备吃老鼠的时候,老鼠说:“你还是先别吃我,我全身都是酒,如果你现在把我吃了,你会醉的,要不先把我烤干了再吃也不迟”猫于是就把老鼠拿到火边烤,一边烤,猫用爪子一边压在老鼠的尾巴上,以防它逃跑等到猫渐渐睡着了以后,爪子也慢慢松开了,老鼠一下子跑回了洞里猫醒过来问老鼠:“你不是答应让我吃吗”老鼠说:“那是我在酒罐里说的醉话,不能算数的”

『玖』 猫和老鼠小狗的故事作文50字

从前,有一户人家养着一只猫和一只狗。主人非常喜欢它们,像版对待自己孩子似的,每权天给它们最好吃的东西。可它们俩都很瞧不起对方,猫说:“我的本领最大,我能帮主人抓老鼠!”狗不服气地说:“我的本领更大,我能帮主人看家护院!”它们俩一直这样争吵着,谁也不甘心输给对方,都憋着一股劲儿,要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让对方见识见识。

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原姓周,幼名樟寿,字豫山,后改为豫才。1898年起,改名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使用的笔名。

    寻找真理的青年时代 1881年 9月25日(清光绪七年八月初三),鲁迅诞生于浙江省绍兴县城一个逐渐没落的封建家庭。祖父周介孚在北京做官。父亲周伯宜是个秀才。母亲鲁瑞以自修达到能够看书的程度。鲁迅从小受过传统的封建文化教育,但他阅读兴趣十分广泛,看过许多野史、杂记,特别是那些富有民主思想和爱国精神的著作;对民间艺术,也深切爱好。

    1893年,因鲁迅的祖父被捕下狱,家庭备受亲友的歧视和欺凌。不久父亲又患重病,并于1896年去世。鲁迅是周家的长子,在家庭由小康坠入困顿中,饱受人间的冷眼,这使他“看见世人的真面目”。又由于母亲是乡下人,他有机会接触农村社会,和农民孩子亲密相处,从中知道农民受压迫的苦况和他们勤劳、纯朴的性格。这些经历对他后来的思想发展和小说创作,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甲午战争后,洋务“新政”破产,资产阶级改良主义运动兴起。鲁迅不满传统的封建“正道”,决心“走异路,逃异地”,于1898年5月,到南京投考江南水师学堂。次年2月,改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因为总办(校长)是个维新派人物,矿路学堂看新书的风气很盛。鲁迅经常读《译学汇编》,还读了一些西欧的近代科学、社会学和文学的译著,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严复译述的英国赫胥黎的《天演论》。他从中接受了进化论的启蒙,后来他又钻研了有关进化论的其他著作,在以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以它作为观察社会现象,进行反封建斗争的主要思想工具和武器。在南京的 4年间,中国经历了怵目惊心的剧变,戊戌变法彻底失败,义和团运动遭到镇压,八国联军蹂躏国土,这促使鲁迅更加急迫地寻找新鲜的知识和救国的真理。

    1902年 1月,鲁迅在矿路学堂毕业。旋赴日本留学。同年 4月,到东京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学习。当时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正在东京进行反清活动,留学生中分为反清与保皇两派。鲁迅经常参加反清的集会,课余还大量阅读近代科学、哲学和文学的书籍,开始考虑改造国民性问题。他毅然剪掉象征清朝统治的辫子,并在断发照片上写诗明志:“我以我血荐轩辕”,表示他誓为祖国人民解放而献身的决心。这期间,他发表了根据外国作品改写的小说《斯巴达之魂》,论文《中国地质略论》,《说□》,与友人合编关于中国地质和矿产分布状况的专著《中国矿产志》,还翻译科学幻想小说《月界旅行》、《地底旅行》,进一步表现了青年鲁迅爱科学的热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弘文学院结业后,鲁迅于1904年 9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他立志学医,是希望用新的医学,来“促进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他学习勤奋,受到教师藤野严九郎的热切关怀和帮助。不久,他在有关日俄战争的幻灯片上,看见一个替俄国军队当侦探的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抓住杀头,而围观的中国人竟无动于衷。这使鲁迅痛切感到:医学并非紧要,如果思想不觉悟,即使体格健壮,也无济于事。当时他认为头等重要的还是改变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文艺,于是决定弃医从文,并于1906年春天重返东京。

    当时的东京,以孙中山、章炳麟为代表的革命派,与康有为、梁启超等保皇派,进行尖锐的斗争。鲁迅师事章太炎,与陶成章等革命派往还密切,并成为反清革命组织光复会的成员。1907年,他准备创办文艺刊物《新生》,但终于失败。鲁迅为此而感到寂寞,但并不灰心。他发表《人的历史》、《科学史教篇》,介绍达尔文的生物进化学说和西方科学思潮的演变;还发表《文化偏至论》、《摩罗诗力说》,分析西方资本主义文化发展的历史特点及其存在的偏颇,强调要与“列国”竞争,“其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要立人,就必须反对封建传统思想,“别求新声于异邦”,提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的战斗精神,因而大力介绍以拜伦为首的具有反叛精神的“摩罗”诗派。鲁迅还与周作人共同翻译出版了《域外小说集》,介绍东欧被压迫民族和俄国的现实主义短篇小说。在日本 7年,鲁迅广泛涉猎外国的自然科学、社会学说、文学艺术和哲学,开始形成早期的社会思想和文艺思想,成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民主主义者,并且确定了用文学作为自己为祖国的独立自由、为人民的思想解放而抗争的武器。

    1909年 8月间,鲁迅离日归国,他先在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后在绍兴府中学堂任教。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鲁迅怀着热烈的心情迎接它,绍兴光复后,鲁迅出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是年冬,他创作文言短篇小说《怀旧》。

    1912年 1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鲁迅应教育总长蔡元培的邀请,于 2月前往南京,在教育部工作。5月,他随政府迁往北京,在教育部任科长、佥事等职务,主管图书馆、博物馆和美术教育等工作。

    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所篡夺,继而发生帝制复辟等丑剧。军阀混战,国家形势日益恶化。鲁迅对国事深感失望,便在业余时辑录和校勘古书,还看佛经,抄古碑,搜集金石拓本。在旧的民主革命的革命性已经消亡,而新的民主革命的革命性尚未成熟的历史间隙,鲁迅经历着深刻的思想矛盾和痛苦,继续坚毅地探索社会和革命的新路。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1919年,北京爆发了五四运动,革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时期。鲁迅在新的时代潮流的鼓舞下,怀着毁坏封建的“铁屋子”,唤醒熟睡的人们的热望,投身于“五四”新文学运动,不久即成为无产阶级领导的文化新军的伟大旗手。

    1918年初,鲁迅参加了陈独秀主编的《新青年》的编辑工作,置身于当时的大力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旧礼教和旧文学的伟大斗争的前列。同年 5月,他在这个刊物上,发表了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它描写一个因患迫害狂的精神病人的心理活动,把对社会生活的清醒描写和对狂人特有的内心感受的刻画杂糅在一起,揭露了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指出中国社会的历史是人吃人的历史。这是彻底反封建的第一声“呐喊”,也是鲁迅战斗史上新的开端。接着,鲁迅还发表了《孔乙己》、《药》、《故乡》、《阿Q正传》 等十几篇小说,后编成第一个短篇小说集《呐喊》,并于1923年8月出版(见彩图《呐喊》、《彷徨》初版本、鲁迅小说《孔乙己》插图程十发作、鲁迅小说《药》插图顾炳鑫作) 。《呐喊》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后到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社会,特别是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压迫下逐渐破产的古老农村和市镇的面貌。塑造了没落知识分子、城市贫民、人力车夫、被压迫农民等形象。它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激动了青年读者的心,“显示了文学革命的实绩”。鲁迅是择取中国文化遗产优秀成分和采用外国良规加以融合发展,创造现代小说的杰出代表,并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伟大奠基人。

    《孔乙己》描写一个没有考上秀才的读书人,批判地揭示了人物的悲剧性格,表达了作者对于造成这种性格的文化教育制度的有力鞭挞。《药》描写革命者夏瑜的牺牲和茶馆主人华老栓夫妇为了医治儿子疾病所表现的无知,并且通过“药”——蘸着革命者的鲜血的馒头而联结起来。作品深刻地揭示革命者与群众的隔膜,揭示了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的悲剧。最后夏瑜坟上的花环暗示着革命后继有人,给作品增添了乐观的色彩。《一件小事》通过“我”乘人力车所遭遇的一个意外事故,对比地描写了劳动人民与知识分子的行为、性格,触及了知识分子应该向劳动人民学习的重要思想。在《呐喊》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是描绘农村生活和农民形象的作品。《故乡》通过“我”回故乡的见闻及回忆,描写旧中国农村急速破产的萧索、凄凉的生活图景。闰土曾经是一个生机焕发的小英雄,但是在兵、匪、官、绅的重重压榨下,曾几何时,便变成了一个精神麻木的人。作者怀着悲愤的心情,对造成这一悲惨图景的社会势力提出了沉重的控诉,同时又期望被迫害者能够醒悟过来,开辟自己的生活道路:“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阿Q正传》 是鲁迅小说的代表作。它以辛亥革命前后的农村未庄为背景,塑造了深受精神毒害的贫苦农民阿Q的形象。阿Q受尽了惨重的剥削和压迫,可是他在精神上却“常处优胜”。他夸耀过去,幻想未来,自我安慰,自轻自贱,始终不能正视严酷的现实。此外,他还沾染了游手之徒的狡猾。小说集中反映阿 Q在辛亥革命中的表现和命运。他原以为革命就是“造反”,对它深恶痛绝,但封建统治者在革命到来时的惊惶,却使他快意并要求革命。可是这场革命忽视农民的力量,反而跟封建阶级相勾结。未庄一切依旧,只有阿Q被抓去枪毙。这个结局是对辛亥革命及其领导者的彻底批判。小说塑造了阿 Q的不朽典型,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教训,从而提出了启发农民的民主主义觉悟的严重课题。由于农民问题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鲁迅对农民问题的深刻反映,在当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辛亥革命没有给农村带来真正的变革,农民的启蒙教育问题还有待于解决。这在《风波》里也有真实的反映。此外,反映农民生活的还有《社戏》,它描写已经逝去的美丽的童年,赞美农民的质朴、诚实的心灵。

    鲁迅在描写被压迫人民的不幸时,常常是期望他们奋起抗争,同时还以极大的愤怒来揭露封建阶级、封建思想的残酷统治,显示了作者是从被压迫人民中站起来的革命民主主义作家。他反映农民问题的深刻性,反封建的彻底性,都是中国过去的文学作品所未曾达到的。

    鲁迅还是中国现代杂文的开拓者。五四时期,他写了许多杂感和论文,大都发表在《新青年》上,后来收入《热风》和《坟》里。这些作品尖锐泼辣,形象生动,带有广泛的社会批评的特点。有的严正批判封建的父权思想和节烈观念;“有的是对于扶乩,静坐,打拳而发的;有的是对于所谓‘保存国粹’而发的;有的是对于那时旧官僚的以经验自豪而发的;有的是对于上海《时报》的讽刺画而发的”(《热风·题记》)。它们总是把中国人民的生存和发展,同守旧派所宣扬的旧文化、旧道德摆在对立的地位;有时则以生命的发展来论证社会改革的必要,坚决站在新事物方面来反对一切封建旧事物,并相信启发人民的觉悟,可以达到改革社会的目的。这些杂文所表现的不拘一格的形式,寓热情于冷峻之中的文笔,通过抨击时政和鞭挞习俗揭示生活哲理,并将诗和政论结合在一起的风格,后来被人们称之为“鲁迅风”。鲁迅杂文开创了现代杂文的新风,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杂文作者。《阿Q正传》插图 赵延年作

    鲁迅是清醒的现实主义者。他大胆地正视现实的各种矛盾,他的小说和杂文,反映了极其深广的真实的历史内容。他对于旧中国的一切,对于几千年的传统势力、传统思想,比同时代许多人了解得多,而且看得深透。他从旧营垒中来,站在不妥协的革命者的立场上,反戈一击,能给旧事物以致命的打击。他是对旧势力、旧思想揭露最深刻、斗争最坚决的一位伟大作家。他在中国革命史、思想史上的这些杰出贡献,是从“五四”文化革命中就充分显示出来的。他把旧社会的一切暴露出来,是为了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推动社会的改革。他自觉地“听将令”,他的作品充分体现无产阶级领导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战斗作用。

    从1920年秋到1926年夏,鲁迅先后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任教,致力于系统研究和讲授中国小说史。后来他把讲义整理成《中国小说史略》出版。它打破了中国小说历来无史的局面,是一部开创性的学术著作。鲁迅还从事翻译介绍工作,出版俄国和日本的文艺创作和文艺理论的译著。他还支持青年的文艺活动,帮助他们学习和战斗,因而成了进步青年爱戴的导师。

    五四新文化统一战线,到1921年中国***成立后,逐渐发生分化。这时革命中心转移到南方,北京文化界显得寂寞和荒凉。鲁迅又感到“成了游勇,布不成阵”,他在彷徨探索,但仍继续战斗。《伤逝》插图 张守义作

    1924至1925年,鲁迅继续创作短篇小说《祝福》、《伤逝》等11篇,编成第二个小说集《□徨》,继续反映辛亥革命前后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前的社会现实。《祝福》描写一个善良、安分的劳动妇女祥林嫂,新寡之后在鲁四老爷家里做工,希望以自己的诚实劳动,换取最起码的生活。但不久便被婆家逼嫁到山里去。当她第二次在鲁家出现,那是第二个丈夫病死,儿子被狼叼走之后。因她再嫁再寡,鲁四老爷把她看成不祥之物,不许她沾手祭品。柳妈又以阴间的锯刑相恐吓,要她到土地庙捐门槛,当作赎罪的替身。她默默地忍受和挣扎,捐了门槛,但主人还是不许她摆设祭品。她从此失魂落魄,不久便沦为乞丐,并且怀着对阴间的恐怖和疑惑,死在年终“祝福”的街头上。祥林嫂是中国人民最悲惨的典型,她受到了极其深刻的精神创伤。小说通过她的一生,揭露封建主义的极端野蛮性和残酷性,表明社会环境已迫使被压迫人民走到绝境。《离婚》中的农村妇女爱姑,大胆泼辣,丈夫要离弃她,她闹了整整三年。但对出面调停的豪绅七大人却寄托幻想。小说着重描写爱姑会见七大人的场面,从七大人的矫揉作态、故弄玄虚在爱姑内心所引起的反应,写出爱姑精神上的深刻弱点,以及由此所导致的失败结局。这又一次揭示了封建主义思想统治的严重性,说明被压迫人民必须在启蒙教育下克服本身的弱点,才能走向更坚决更持久的斗争。

    在新文化队伍分化的形势下,探索知识分子在民主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们的生活道路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鲁迅的《□徨》集比较集中地描写了知识分子的痛苦和挣扎,反映了他们个人奋斗的破产。《在酒楼上》的吕纬甫本来是有理想也有作为的,可是几经波折,他便成为一个“敷敷衍衍,模模糊糊”的人物,把自己的精力消耗在没有意义的事情上而不能自拔,失去了一切决断的能力和战斗的意志。《孤独者》中的魏连殳,这个曾挂着新党头衔的人物,黑暗社会对他的打击是很大的,他受到流言和失业的威胁,几乎要挨饿、求乞了。最后他妥协了,躬行“先前所憎恶、所反对的一切”,并以一种愤懑的心情和玩世的态度来对待它,终于带着深刻的精神创伤寂寞地死去。这两篇小说反映了革新势力和传统势力之间的矛盾,弥漫着革命退潮时期沉重的历史气氛。作者以无比激愤的心情,描写人物的遭遇和痛苦,同时也批判他们性格的弱点。《伤逝》里的子君和涓生,则是五四运动以后出现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要求个性解放和婚姻自由,勇敢地冲出旧家庭。可是当他们建立了新家庭以后,子君便认为目的已达,沉湎在小家庭的生活琐事中。一旦失业的打击到来时,子君便无以自处,涓生则急于救出自己。于是爱情终于破裂,最后不得不分手。子君回到她父亲的严威和旁人的冷眼的环境中去,不久便死去了。涓生陷入了悔恨和悲哀中,他在彷徨和探索,但新的生路在哪里呢?他还是迷惘的。这个爱情悲剧表明,婚姻自由和个性解放是不能离开社会解放而单独解决的。

    比起《呐喊》来,《彷徨》较多地流露了作者当时忧郁、彷徨的情绪,但他对于社会的分析和批判却是同样清醒和深刻的,在艺术技巧上,他对小说艺术形式的掌握,以及人物形象的描绘,都比以前圆熟,表现也更加深切。

    鲁迅善于“杂取种种人”来塑造典型形象,并运用“画龙点睛”和白描的手法,来加以刻画。他的艺术语言十分精练,对话简短传神。他的描写真实、朴素,不借助曲折离奇的情节,而是以平易近人的生活场面来展现人物的性格。鲁迅的小说显示一种冷隽而深切的风格特征,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一座高峰。

    鲁迅的小说使中国文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他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反映被压迫农民的阶级利益和要求的作家,他首先要求从根本上推翻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首先提出启发农民等被压迫群众的革命性,提高他们的民主主义觉悟的问题。这在以农民问题作为基本问题的民主革命中,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鲁迅在创作上达到的另一伟大成就,是用生活的真实来深刻地表现知识分子是中国民主革命中首先觉悟的成分,同时也反映他们的个人主义及其抗争的软弱性。这些伟大的成就,是同时代的其他作家未能达到的。

    1925年前后,资产阶级右翼知识分子胡适等,政治上日趋保守,鲁迅却继续在文化领域作战,他参加了语丝社,组织和领导了莽原社、未名社,支持了《晨报副刊》、《京报副刊》,编辑了《莽原》周刊等。在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学生反对校长杨荫榆的斗争中,他站在进步学生方面,痛斥“甲寅派”压制学生的罪行和复古主义的论调,揭露“现代评论派”陈源等的仗势欺人和流言诬蔑。在五卅运动和“三·一八”惨案中, 

他痛悼死难者,总结斗争教训,并对帝国主义、封建军阀及其凶,提出严重抗议。他指出:“血债必须用同物偿还。拖欠得愈久,就要付更大的利息。”他号召青年要成为真的猛士,跟敌人进行持久的不妥协的斗争。这一时期的杂文,已从广泛的社会批评转向激烈的政治斗争。《论“费厄泼赖”应该缓行》是反对资产阶级自由主义和传统的中庸之道的战斗檄文,他提出“痛打落水狗”的主张,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这表明鲁迅韧性战斗的彻底革命精神达到了成熟的地步,并充分反映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要求。这一时期的杂文,收在《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和《坟》的后半部。

    由于革命形势的变化,鲁迅感到原有的思想武器已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他从现实斗争中不断接受社会革命论的思想,进一步激化了他世界观中新旧思想的矛盾。他并不讳言自己的思想矛盾,而是更无情面地解剖自己。现代文学的第一部散文诗集《野草》,和当时所写的一些书信、杂文,突出地反映了他解剖自己的努力。

    《野草》写于1924至1926年,共收入23篇作品。它们尖锐地揭露当时社会的黑暗,同时又反映了作者追求新的革命道路,而又未能找到的内心矛盾和在探索中前进的革命精神。作品的构思奇特、新颖,形式多采多姿,既有象征主义的方法,也有类似杂文的讽刺。作者的思想主要是通过诗的形象来表现,寓意深远,感情浓郁。但由于环境关系“难于直说”,有的作品意思比较隐晦。

    为了避开北洋军阀政府的通缉和迫害,并出于对南方革命斗争的向往,以及个人生活方面的原因,鲁迅于1926年 8月南下,任厦门大学教授,开设“中国文学史”等课程,后来整理成《汉文学史纲要》出版。他还写了5篇“旧事重提”,后来合以前所写的5篇,辑成散文集《朝花夕拾》出版。这些作品以亲切的笔调,沉郁的感情,记叙了作者从童年到青年时期的片断经历,侧面地勾划了古老中国的社会面貌。在回忆往事和追怀保姆、父亲、师友的同时,渗透着鲜明的爱憎,闪射着反封建主义的怒火,以及对于“现代评论派”正人君子的旁敲侧击。他在厦门所写的《写在〈坟〉后面》,对过去的斗争经历和思想发展,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解剖,第一次作出了“世界却正由愚人造成,聪明人决不能支持世界”的著名论断。这表明鲁迅经历多年的现实斗争之后,正在酝酿一次思想飞跃:他鲜明地批判了唯心史观,踏上了唯物史观的门槛。

    轰毁进化论思想,转变成阶级论者 经中国***的推荐,鲁迅于1927年 1月到达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和教务主任。此后他和***人、革命青年有了密切的联系,对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也有了清楚的认识。他说:“中国现在的社会情状,止有实地的革命战争,一首诗吓不走孙传芳,一炮就把孙传芳轰走了。”(《而已集·革命时代的文学》)4月10日,在革命军胜利进军的欢庆声中,他写出《庆祝沪宁克复的那一边》,引用列宁的名言作为立论的根据,要人们吸取教训,力戒“小有胜利,就陶醉在凯歌中”,以防敌人“乘隙而起”。他主张“不断进击”,将革命进行到底。两天后,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5日,广州的国民党反动派也大肆捕杀***人和革命群众。鲁迅召集中山大学各主任紧急会议,力主营救被捕学生,结果无效。他愤而辞去中大的一切职务。在白色恐怖中,他继续在广州坚持写作和斗争,这些文章收在《而已集》里。

    剧烈残酷的阶级斗争,深刻地教育着鲁迅。过去他以为压迫、杀戮青年的,大概是老人,现在知道不然了。他“目睹了同是青年,而分成两大阵营,或则投书告密,或则助官捕人”(《三闲集·序言》)。他过去信奉的进化论,被彻底“轰毁”了,从此他开始转变成阶级论者。在阴霾满天的白色恐怖中,他无所畏惧地站到无产阶级的战斗行列中来。

    1927年10月,鲁迅由广州到达上海。他和许广平同居,在这里开始了后期10年光辉的战斗生活。“这时有两种反革命的‘围剿’:军事‘围剿’和文化‘围剿’。也有两种革命深入:农村革命深入和文化革命深入。”“而共产主义者的鲁迅,却正在这一‘围剿’中成了中国文化革命的伟人。”(毛泽东《新民主主义 

论》)

    到上海不久,鲁迅就接编《语丝》半月刊,与郁达夫合编《奔流》月刊,还参加了革命互济会,跟中国***取得联系。1928年,由创造社、太阳社发动,鲁迅同他们进行了一场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为了正确阐明问题,鲁迅翻译和钻研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他联系中国革命及文艺运动的实际,发表了许多精辟意见,对创造社等的“左”倾错误提出正确批评,这有助于无产阶级文艺运动的健康发展。1929年,鲁迅主编《科学的艺术论丛书》,先后翻译出版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卢那卡尔斯基的《文艺与批评》和苏联的一些著名论著。在认真学习革命学说的过程中,他认识到“惟新兴无产者才有将来”。这期间,他和柔石等组织朝花社,介绍东欧和北欧的文学,输入新兴的木刻艺术,先后出版《朝花周刊》和《艺苑朝华》等。1929年 9月,儿子海婴在上海出生。这两年的杂文收在《三闲集》里。这个集子反映了他在论争和学习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想变迁,表明他逐步掌握新的思想武器的历程。

    鲁迅从青年时代起,就关心民族的解放和人民的利益。为了改造旧中国,他不断寻找改革的武器和改革的道路。先是用生物进化的观点来观察世界,后来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他最初着眼于“国民精神”的改造,后来才重视经济、政治制度的改革。从革命民主主义者转变成共产主义者,从启蒙主义者转变成无产阶级革命家,这就是鲁迅的思想发展的道路。鲁迅的战斗道路,反映了中国文化革命的方向。鲁迅是带着自己丰富的斗争经历和痛苦的经验教训,来接受马克思主义的;他一旦接受了,就深信不疑,成为一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于马克思主义,从来不是简单地复述或演绎别人的说法,而是善于用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用自己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广博的历史知识,去印证它,阐发它。马克思主义真正化成了他的灵魂和血肉。

    1930年1月起,鲁迅主编《萌芽月刊》(后为左联机关刊物)。1930年2月,他参加并发起党所领导的“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旋即遭到国民党浙江省党部以“堕落文人”的罪名发出的“通缉”,鲁迅对此毫无所惧。3月,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鲁迅是发起人之一,并参加了领导工作。他和创造社、太阳社等作家消除分歧,团结战斗。在左联成立大会上,他发表了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和中国文艺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正确提出对革命作家的要求和左联工作的方向,因而成了中国革命文艺运动的指导性文献。左联成立前后,鲁迅团结许多革命作家,对资产阶级文化社团新月社和国民党反动派豢养的“民族主义文学”进行坚决的斗争。他批判人性论,阐明文学的阶级性的原理,揭露“挥泪以维持治安”的“刽子手和皂隶”的本质,并对帝国主义殖民政策下的流氓政治所产生的流尸文学,坚持彻底的批判。

    1931年2月,左联成员、***员柔石、殷夫等被国民党捕杀。鲁迅也处在被国民党搜捕的险境,他被迫离家避难,但依然不忘战斗。他在左联秘密刊物《前哨》上发表文章,纪念战死者,并撰写《黑暗中国的文艺界的现状》,委托美国友人史沫特莱译成英文,投寄国外,控诉国民党的血腥罪行。两年后,他又写下《为了忘却的记念》,再一次悼念亡友和控诉反动派。

    左联成立前后,鲁迅自觉地站在中国***的旗帜下战斗。个人奋战的痕迹消除了,长期以来“希望着新的社会的起来,但不知道这‘新的’该是什么”(《且介亭杂文·答国际文学社问》)的矛盾解决了,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81387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4-01-14
下一篇2024-01-14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