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的星空的赏析

梵高的星空的赏析,第1张

梵高的宇宙,可以在《星夜》中永存。这是一种幻象,超出了拜占庭或罗曼艺术家当初在表现基督教的伟大神秘中所做的任何尝试。梵高画的那些爆发的星星,和那个时代空间探索的密切关系,要胜过那个神秘信仰的时代的关系。然而这种幻象,是用花了一番功夫的准确笔触造成的。当我们在认识绘画中的表现主义的时候,我们便倾向于把它和勇气十足的笔法联系起来。那是奔放的,或者是象火焰般的笔触,它来自直觉或自发的表现行动,并不受理性的思想过程或严谨技法的约束。梵高绘画的标新立异,在于他超自然的,或者至少是超感觉的体验。而这种体验,可以用一种小心谨慎的笔触来加以证明。这种笔触,就象艺术家在绞尽脑汁,准确无误地临摹着他正在观察着的眼前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看,实际确是如此,因为梵高是一位画其所见的艺术家,他看到的是幻象,他就是幻象。《星夜》是一幅既亲近又茫远的风景画,这可以从十六世纪风景画家老勃鲁盖尔的高视点风景手法上看出来,虽然梵高更直接的源泉是某些印象主义者的风景画。高大的白扬树战栗着悠然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山谷里的小村庄,在尖顶教堂的保护之下安然栖息;宇宙里所有的恒星和行星在“最后的审判”中旋转着、爆发着。这不是对人,而是对太阳系的最后审判。这件作品是在圣雷米疗养院画的,时间是1889年6月。他的神经第二次崩溃之后,就住进了这座疗养院。在那儿,他的病情时好时坏,在神志清醒而充满了情感的时候,他就不停地作画。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有规律地跳动着星星发光的**。前景中深绿和棕色的白杨树,意味着包围了这个世界的茫茫之夜。梵高继承了肖像画的伟大传统,这在他那一代的艺术家里鲜见的。他对人充满了激情的爱,使他不可避免地要画人像。他研究人就象研究自然一样,从一开始的素描小品,一直到1890年他自杀前的几个月里所画的最后自画像都是如此。它如实地表现出疯人凝视的可怕和紧张的眼神。一个疯人,或者一个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人,无论如何也不能画出这么有分寸、技法娴熟的画来。不同层次的蓝色里,一些节奏颤动的线条,映衬出美丽的雕塑般的头部和具有结实造型感的躯干。画面的一切都呈蓝色或蓝绿色,深色衬衣和带红胡子的头部除外。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背景的所有的色彩与节奏的组合,以及所强调部位的微妙变化,都表明这是一个极好地掌握了造型手段的艺术家,仿佛梵高完全清醒的时候,就能记录下他精神病发作时的样子。记得一句关于梵高的话:“灿烂到极致不是黯淡就是死亡,所以梵高也只能,毁灭了自己。”

星空

具体啰嗦:

星月夜 Starry Night

  圣雷米 18896

  油画 737×921cm

  现存:New York,The Museum of Art

  [历史]:

  1889年5月8日,凡高来到离阿尔25公里的圣雷米,在精神病院治疗他是自愿的,那时,医生允许他白天外出写生这幅画中的村庄就是圣雷米6月,也就是他住院一个月后,画了这幅画这幅画现存于纽约现代艺术馆

1、宇宙之浩瀚和人类之渺小

梵高的这个作品可以说是超级超级抽象了,无论是在色彩的运用上还是在物体的庙会上。但是整体就会显现出星空之大,星空在这个作品中占了有三分之二,巨大的星空让人一看感觉还挺震撼的。而这片星空代表的就是浩瀚的宇宙,相比之下,连树和教堂都显得格外渺小,更何况是人呢。这些布局将宇宙之浩瀚和人类之渺小表现得很清楚明白。

2、人类对命运的反抗

在这个作品中,无论是教堂的顶尖还是底下的树木,都在奋力的向上攀爬,试图想要去更高的地方。我觉得梵高是想通过这个来表现人对命运的反抗,树和教堂就代表着人,而星空就代表着命运。

他们虽然渺小无力却依旧没有放弃,依然向命运发起挑战,让我看到了他们的无畏和坚强。而那些一团团的星光就像是希望,吸引着那些柏树,激励着他们,让他们不要放弃反抗。

3、他内心不被人理解的苦闷

在完成这个作品的时候,梵高被人当成精神病关在精神病院中,他内心应该是很苦闷的吧,无人能够理解他的行为也无人能够理解他的画作。众所周知,梵高及其画是在他死后才开始有名的,在此之前,没人欣赏他的画作也没有人愿意去购买。在《星空》中,深色的颜色基调就能让人感受到他的一种沉重感。

画梵高的星空步骤如下:

1用勾线的笔画构成,注意用天蓝色的颜料;

2深蓝底色刷底,中央为天蓝;

3底部用深蓝色加上一点黑,其余再加入一点白色;

4在山的底色是深蓝,然后用小笔刷子绘制出星星的白色;

5用圆笔刷点出星圈;

6在星星上加上一点淡**,加上个人的画法加上下颜色就可以了;

7将山的底色涂成棕红色;

8用画笔,用白色和棕色的颜料涂上,然后在上面涂上一点白色,这样就可以了。

荷兰后印象主义画家文森特·梵高于1889年在法国圣雷米一所精神病医院所作的《星月夜》是他的代表作品,现收藏于纽约当代美术馆。文森特·梵高在作品中运用了一种夸张的方式,对天空中的动态和多变进行了生动的描述。整个场景都被汹涌的青绿色的湍流吞没,旋转的、躁动的、卷曲的星云让夜空充满了活力,这些与真实无关的场景折射出梵·高的躁动情绪和疯狂的幻想。

梵·高通过这幅画作不是想用浩瀚的宇宙来反衬出人类的渺小,令人类生出畏惧之心,而是传达出一种不向命运低头的精神。天空中飞卷的星云,好像在旋转着跳舞,好像鲜花一样怒放,那柔韧的枝条虽然力量微薄,却无畏地抽向天空。

而直上云端的巨大柏树,形如一团黑色的火舌,不屈地奋力伸展着枝叶。传达出作者内心的苦闷和忧郁。也表现出人类的挣扎与奋斗。

这幅画的色彩主要是蓝和紫罗兰,同时也有星星发光的**,深蓝色的 基调,给人以沉重的感觉,加强了夜色的黑暗,前景中的柏树用了深绿和棕色,意味着黑夜的笼罩。明亮的白色和**来画星星及周围的光晕,又给人一种温暖光明的感觉。  

梵·高运用浓厚并且短促的笔触,交织成弯曲的旋转线条,海浪般的图形使画面呈现出炫目的奇幻景象,画中旋涡状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

在大面积冷色调的流动星云中,一轮橙色的月亮散发出亮光,仿佛明灯般点亮了沉寂的夜宅,奇幻的色彩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整个画面着色搭配协调。浓淡相宜,深浅适中,很好地配合了画中的氛围。

扩展资料

这幅画中呈现两种线条风格,一是弯曲的长线,一是破碎的短线。二者交互运用,使画面呈现出眩目的奇幻景象。这显然已经脱离现实,纯为梵高自己的想象。

在构图上,骚动的天空与平静的村落形成对比。柏树则与横向的山脉、天空达成视觉上的平衡。全画的色调呈蓝绿色,画家用充满运动感的、连续不断的、波浪般急速流动的笔触表现星云和树木;在他的笔下,星云和树木像一团正在炽热燃烧的火球,正在奋发向上,具有极强的表现力,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星光灿烂的夜空》也许是文森特·梵高最有名的画作。独特的风格让人一眼就可以认出是梵高的作品,这幅作品是虚构的。

参考资料:-星月夜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616342.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2023-12-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