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时期是指什么时候?

恐龙时期是指什么时候?,第1张

恐龙时期是指三叠纪、侏罗纪、白垩纪这三个阶段。

1、三叠纪

恐龙的黎明,约距今25亿年-2亿年,持续约5000万年;代表食肉恐龙:腔骨龙、虚型龙;代表食草恐龙:板龙;水生生物代表:秀尼鱼龙。

2、侏罗纪

恐龙的鼎盛时期,约距今199亿年-145亿年,持续约5400万年;代表食肉恐龙:异特龙、角鼻龙、蛮龙;代表食草恐龙:腕龙、梁龙、剑龙;代表水生生物:滑齿龙、克柔龙。

3、白垩纪

恐龙的衰亡时期,约距今145亿年-6500万年前,约持续8000万年;代表食肉恐龙:雷克斯暴龙(霸王龙)、特暴龙、鲨齿龙、巨兽龙、棘龙、伶盗龙(迅猛龙);代表食草恐龙:三角龙、鸭嘴龙、甲龙、阿根廷龙、波塞东龙、潮汐龙;代表水生生物:沧龙、恐鳄。

恐龙的生活习性:

1、觅食

草食性恐龙能够吃到的植物受限于它们的身高,所以有些小型草食性恐龙为了吃到高处的植物叶子,会用后肢站立。肉食性恐龙以草食性恐龙和其他动物为食。各种恐龙不同的觅食方式也会在它们的牙齿上体现出来。

2、斗争

锐利的牙齿和爪子是肉食类恐龙猎食的武器。暴龙类恐龙会寻找落单的草食性恐龙,因此常常单独行动。而有些恐龙则会群体行动,锁定猎物后蜂拥而上,并用脚爪的第二根指头割开猎物的腹部。

草食性恐龙一般会有一些特殊的“装备”来对付肉食性恐龙的攻击,这些装备有时是坚韧的皮甲、骨棒或骨钉,有时是有力的尾巴。如棒槌龙等。大型草食性恐龙会集体行动,一旦受到威胁,就会集体坚守阵地并反击。

恐龙真正分类包含了霸王龙(暴龙)、上龙、梁龙、翼龙、三角龙、棘龙、雷龙、鲨齿龙、剑龙等。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其中比较常见的几种。

1、霸王龙,又名暴龙,属暴龙科中的一种,名字的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史上最庞大的肉食性动物之一和最著名的食肉恐龙,它是恐龙中生存年代最晚的种类之一,咬合力居陆地生物和食肉恐龙第一(咬合力可达20吨),同时也是体型最为粗壮的食肉恐龙。

2、迅猛龙是最广为人知的恐龙之一。这是由于他们在迈克·克莱顿的小说《《侏罗纪公园》》(侏罗纪公园)和同名**中的出色表现,但小说和**版本中对迅猛龙的描述是错误的。

对古生物学家来说,迅猛龙是一种重要的恐龙。已经发现了10多种迅猛龙化石,是脊椎动物科中数量最多的。

3、上龙是一种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属于上龙科,生存于侏罗纪晚期。上龙是一种大型掠食性动物,以鱼类、以及其他海生爬行动物为食。上龙在正式命名前被称为“妖怪”,在大约2亿-1 45亿年前的侏罗纪,它们是海洋中的高级掠食者。

4、梁龙是梁龙科下的一属恐龙,鼻孔位于眼睛之上,它们的脖子无法抬高,推测是用来扩大原地进食面积的。梁龙生活于侏罗纪末的北美洲西部,时代可追溯至1亿5000万至1亿4700万年前,是最容易确认的恐龙之一,有着巨大的体型,长颈及尾巴,及强壮的四肢,很多年前它都被认为是最长的恐龙。

5、翼龙生存于晚三迭纪到白垩纪末,约2亿2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是第一种飞行的脊椎动物,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

6、三角龙是一种草食性恐龙,化石发现于北美洲的晚白垩纪晚马斯特里赫特阶地层,约6800万年前到6500万年前,和暴龙生活在一个时期,同一个地方,根据新近发现的化石表明,霸王龙和三角龙确实会发生打斗。

三角龙是最晚出现的恐龙之一,经常被作为晚白垩纪的代表化石,是最著名的恐龙之一,也是在通俗文化中非常受欢迎的恐龙。

恐龙这个群族十分多样化,包括有史以来已知最大的陆生食肉动物和食草动物,也有小型、长得像鸟类的物种。介于二者之间的是一群大大小小的恐龙,它们展示出了脊椎动物最惊人的适应性变化。

角、冠以及其他怪异的"头饰",这些都是恐龙爱好者所熟悉的适应性变化。有些恐龙的背部长有帆状物,或尾巴上有用于防卫的板状及刺状物;有的恐龙身体笨重,身上有像坦克一样的甲売;有的身体光滑,有蛇鸟般的双腿,行动敏捷。但并不是所有的恐龙都生活在同一时代,第一批恐龙的种类非常少,在恐龙生活的第一个2000万年里,它们以缓慢但平稳的方式证明着自己的存在。直到侏罗纪早期,地球上恐龙的数量和种类开始爆炸性增长。

古生物学家寻找恐龙起源的最初都是从提出的假设开始的。由于不太可能直接从化石记录中找到恐龙的祖先,科学家将焦点转向寻找下一个最适合的目标——与第一批恐龙有着相似特征的早期生物。这些祖先的样貌可以从两种方法中获得线索:第一个是已知的恐龙的解剖结构与恐龙特有性状的支序分析。支序分析让我们能一一核对与恐龙可能有着密切关联的先辈所具有的特征。

另一个因素是最有可能找到恐龙祖先化石的地点。寻找恐龙起源不是随便择个地点即可的。某些岩石地层中曾发掘过生活在最早的恐龙之前的陆生生物的化石,寻找恐龙起源就要去 探索 这样的地层。已知最早的恐龙是在距今约228亿年的晚三叠世初期的岩层中发现的,于是为了找到恐龙的祖先,古生物学家开始从中三叠世后期的岩层中寻找线索。这一时期化石最丰富的地层是位于阿根廷西北部的化石地层。

中生代之初对许多四足动物来说是动荡不安的时代。二叠纪末期,大约90%的四足动物物种都已灭绝,幸存下来从二叠纪过渡到三叠纪的爬行动物中包括来自南非的古鳄和引鳄等双弓原主龙的代表。

这些动物的体型都比较大,体长约2米,它们可能是其栖息地中最主要的掠食性动物。古鳄与引鳄的横剖面相似,身体较长,形似鳄鱼,腿短、颅骨长,颚部长满了锥形牙齿一利于咬碎鱼和其他小型脊椎动物。相比古鳄,引鳄的身姿要稍直立些,这表明引鳄跑得更快,更擅长在陆地上追捕猎物。

人们最早发现的恐龙要比古鳄及其最近的亲属晚出现2000万多年。这些最早的恐龙都是双足食肉动物,体型小到中等不一,1-6米。 从大小和身高上来讲,它们与古鳄的差别好比秃鹰与鳄鱼之间的差别。因此,古生物学家认识到从早期的原祖龙到恐龙的进化过程中,中间经历了几次重要的进化步骤。

原主龙中的小型派克鳄可以追溯到三叠纪早期到中期的时间分界点,这说明当时主龙类的进化发生过一次重大变化。派克鳄的大小与猫相仿,包括尾长在内,其体长可能只有大约1米,远小于其似鳄近亲。派克鳄的发现源于南非发现的10个化石标本,它们的骨架和颇骨比古鳄科的要轻。较早出现的主龙类食肉动物牙齿为锥形,而派克的牙齿小,呈锯齿状弯曲,与恐龙的牙齿更相似。派克鳄的后肢比前肢更长、更壮,这说明它们有时靠双足行走,但更多的时候还是靠四足行走。2003年,在波兰找到了类似派克鳄的主龙化石,从而将双孔亚纲中这条重要的过渡分支的范围扩大到了北半球。

恐龙的线索从南非转移到了波兰后,在阿根廷的中三叠世岩层中又发现了与恐龙家族较近的两个重要主龙成员:兔蜥和马拉鳄龙,虽然只找到了它们的部分骨骼,但很明显,两者都是小型、类似恐龙的两足食肉动物。马拉鳄龙的化石遗骸比兔蜥的更完整。马拉鳄龙的骨骼化石在阿根廷的化石遗址附近仍能挖掘到。从外表上看,马拉鳄龙看起来就像第一批已知的肉食性恐龙,后肢长,两条椎骨在与骨盆相连的地方融合。

马拉鳄龙与恐龙的关系很近,已经成为最早被指定为恐龙形类的化石,而恐龙形类是鸟颈类主龙中一个分支。但这并不能说明马拉鳄龙为恐龙,因为二者之间有一些解剖特征明显不同。毫无疑问,马拉鳄龙是中生代恐龙的祖先,数百万年以后这些小家伙进化成了中生代的庞然大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61068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30
下一篇2023-12-3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