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双子座流星雨来临,为何人们热衷于对流星许愿?

2020双子座流星雨来临,为何人们热衷于对流星许愿?,第1张

流星,就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埃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接近地球时被地球引力吸引,在高速穿越地球大气层时发生电子跃迁所产生的光迹。而流星雨,就是指一大批流星同时落地的场景。流星雨自古就有,不同的时代对其的看法并不相同,中国古代对流星雨其实非常排斥,更不热衷于对流星许愿。对着流星许愿,其实是外来习惯,近代才传入中国,并且影响力不大,毕竟中国传统文化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这也是各方共识。

我国古代对流星雨的记录非常多,前后大概有180多次记录,最早的记录出现在《竹书纪年》中。最详细的记录见于《左传》:“鲁庄公七年夏四月辛卯夜,恒星不见,夜中星陨如雨。”鲁庄公七年是公元前687年,这是世界上天琴座流星雨的最早记录。我国很早就对流星做了研究,并且很早就知道流星体就是陨石,《史记·天官书》中就有“星陨至地,则石也”的解释。到了北宋,沈括更发现陨石中有以铁为主要成分的。

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占星术,对流星的看法也很多,一般都是“凶多吉少”,都是随着时事来判断最终结果。中国古代占星术将天空分为三垣二十八宿,而三垣则是指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紫微垣,就是指玉皇大帝居住的地方,因为皇帝是玉皇大帝的亲属,所以紫微垣代表皇家内院、皇宫,具体到人,就是皇帝、皇后、太子、宫女、太监、皇帝的使者等等。流星如果出自紫微垣,那么就表示皇宫要派出使者来对应的地方,如果流星比较大,看得极为真切,那说明来的使者地位很高,权力很大;反之,则是地位比较低,权力相对较少的使者。

总之,国人对流星其实并不感冒,只是少部分亲西方文化的人比较认可流星许愿的事情,中国人大多比较反感流星。

据了解,此次的英仙座流星雨会持续3个小时,每小时约有上百颗流星划过。

英仙座流星雨与象限仪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北半球三大流星雨。这三大流星雨的辐射点在北半球的星空能升得比较高,适合在北半球观赏,同时表现稳定,每一年都会出现。

据某天文馆研究员称,只有英仙座流星雨发生在温暖季节,最适合普通人群观赏,其他的流星雨都发生在冬季,并不适合人们观赏。

那么,下面小编就来介绍一下应该如何正确观赏流星雨吧。

首先,要选一处合适的观测地点。这个地点最好远离明亮的灯光并且视野开阔,因为灯光会给我们的观赏造成不小的影响,所以观赏地点尽量应选在远离城市的郊外,那里同时也会给我们提供一个开阔的视野。

其次,不用带观测工具,肉眼就能直接观测到。观赏流星雨并不像观测其他天象那样需要特殊的天文工具,因为流星大多都是一闪而过的,开阔的视野才会有好的观赏体验,而天文工具大多都会缩小我们的视野,所以带上自己的眼睛就够啦。

最后,再来说一下观测姿势吧。有人可能会有疑问,观测流星雨仰着头看不就行了吗?还能有什么姿势?对,仰着头看确实可以看一会儿,但如果想要长时间地欣赏的话,仰着头就不是最佳的姿势了。因为长时间的仰头,会使脖子劳累过度,出现发酸、发胀的感觉,所以为了我们的健康,小编建议躺在我们随行的垫子或其他物品上观赏流星雨,这样不仅保护了我们的脖子,而且我们的视野也扩大到了整个天空,可以看到更多的流星。

好了,以上就是小编整理的观赏流星雨的建议了。希望我们都能享受到一次“视觉盛宴”。

以双子座附近为辐射点的流星雨有两个,一般特指双子座阿尔法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是“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它的特点是持续时间长,一般会在每年12月7日至17日光临地球,很适合观测。双子座流星大多是明亮的、速度中等的流星,除白色流星外,还有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 双子座艾普西隆流星雨 活动期 每年在10月14日至27日前后出现 极盛日期 2013年10月20日达到高潮 最大每小时流星数(ZHR) 3 辐射点位置 赤经:6h10 m(100 度),赤纬+27度 特点:速度较慢

双子座阿尔法流星雨 活动期 每年在12月07日至17日前后出现 极盛日期 2013年12月13日—14日达到高潮 最大每小时流星数(ZHR) 120 辐射点位置 赤经:7 h 28m( 125度),赤纬+31度 特点:中速,流星路径短, 亮流星多, 流星多为白色同时不乏红,黄,蓝,绿等多种颜色,是一年中最绚烂,最稳定的流星雨。

母体:小行星3200Phaethon。周期为14年,轨道很扁,离太阳015天文单位。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为楼主展示一幅吧。我想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已经非常明确了,恐龙时代的星座,必然和现在的大相径庭。天文学上有一个术语叫做“自行”,也就是天体因为自身的运动在天球位置上的变化。虽然对在我们一生、有肉眼观测可以忽略该效应的影响。但是在慢慢的时间长河中,这是必须被考虑的因素。

 

后面一系列问题请容许我用自己的逻辑来回答,这样有更加好的逻辑性,不过还请楼主自己在下面的文字里,为你所提出的问题一一寻找需要的答案吧。

倘若说天地撞击的频次,如果告诉楼主答案是每天几万到几十万次,会不会大吃一惊?然而事实的确如此,譬如今天极盛的双子座流星雨,为人们带来精彩的天象的同时,也是无数小天体生命的终结。当然,这样一些撞击实在是太轻微了,可以到直接忽略的地步。

所以,必须要限定撞击天体的质量和直径,才能讨论其撞击的频次。很明显,太空中的天体随着质量的分布是递次降低的,和地球撞击的概率,也会随着其质量的增加而减小。能够留下陨石坑的撞击,小天体的直径超过一米,大约在每年几次;通古斯爆炸这样的时间,天体的质量大约一百米,大约在每个世纪一次。至于引起生态灾难的撞击,小行星的直径必须达到10千米作用,相应的概率会减小到每一亿年一次。

目前的探测手段呢?倘若一颗直径10千米作用的彗星直接冲向地球,我们有多少的预警时间?从目前对于彗星监测的成果来看,一般在土星轨道就能发现它的踪迹,即便因为接近太阳难以观测,也几乎没有可能混进木星轨道之内。相应的,我们可以有2-5年的时间,来应对这颗彗星可能的撞击。至于小行星,运行速度相较于彗星更慢,准备的时间也就更长了。

从目前的技术来看,紧急动员世界三大流氓,发射一颗携带三大蘑菇的火箭,将彗星炸碎或者是偏离轨道,这样的时间是绰绰有余的。

艺术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试想,倘若一部**的情节是,2008年天文学家发现,2036年有一颗小天体,有三十三万分之一的概率撞击地球……别的不说,情节肯定是拖沓的可以。记得有几部天体撞击的**,一部是说发现18月后一颗彗星径直冲向地球,另一部是直到撞击地球前两周才被发现。艺术效果上我不予置评,然而从天文学的角度来看,显然前者靠谱得多。

对于大天体撞击地球的概率,我的观点是,保持关注,不必恐慌,我们这辈子碰上的概率比买**中五百万还小得多,况且现在预警的手段已经相对成熟。但是比较有可能发生的事件是,一颗直径在几十到一百米的天体,这样大小的天体要被观测到,目前的技术还是有相当困难的。可能在接近地球几周才被发现,虽然不会造成生态的灾难,但是足以对一定区域造成相当的损失。例如去年俄罗斯车里雅宾斯克州的那颗巨型流星。

 

PS 恐龙视觉问题不属于天文学范畴,我的了解相当匮乏,请楼主到相关版面提问。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575630.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7
下一篇2023-12-2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