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花画家李明

牡丹花画家李明,第1张

  李明,字、石煜,1963年出生于浙江杭州,大学本科毕业,90年深造于书法学院研究生班。现任中国民主促进会杭州民进书画院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德国 J-P-R-S大学终身名誉教授,全国及省市多家书画家美术家和文艺界联合会名誉主席、名誉会长、副主席、副会长、全国委员、理事,中国牡丹画院名誉院长,中国东方美院客座教授,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研究所研究员、教授。

  自3岁起受家传熏陶,酷爱书画艺术。作品擅长中国花鸟画兼工中国山水画、人物画、篆隶书法、篆刻。早在八十年代初至九十年代有近百幅作品在国内外大赛中获奖或参展出版,九十年代中期至两千年以来,有大量作品、个人传略散见于国内外近千家报刊杂志、电台、电视、文博美术藏馆及20余万个网页媒体。

  九八年及两千零四年,因国画牡丹作品独具风格,在众多参赛候选作品中,脱颖而出,名列榜首。故,在北京被评为“全国百杰书画家”、“中国书画百杰”,被誉为“李氏国花创始人”。

  两千零七年底,应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有关部门特邀,出访欧洲举办个人《中国书画艺术作品展》,并在德国J-P-R-S大学校园内举行为期一周的《中国书画艺术》巡回演讲,促进了中德两国人民友谊的进一步发展。

  出版发行《李明国画作品选》、《李明国画选》、《李明书画艺术》、《李明书画》等。

曹王李明,唐太宗李世民第十四子,生母巢王妃杨氏,即李元吉的妻子。

在很多现代人看来,李明是唐太宗与弟媳杨妃所生,身世颇具传奇性,所以不少电视剧和网文都喜欢虚构一段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是为了弟媳杨妃,登基后又封其为妃的情节,然而这样的胡编乱造显然与历史严重不符。

首先, 杨氏自始至终都不属于唐太宗的后宫,她的头衔一直都是跟着丈夫李元吉的称号而改变 。李元吉在玄武门之变后被唐太宗废为庶人,杨氏随即失去王妃的封号沦为庶人;李元吉被追封为海陵郡王,杨氏便是海陵王妃,李元吉改封巢王,杨氏就成了巢王妃。

其次,综合史书记载以及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杨舍娘、李元吉的女儿归仁县主等人的墓志可知,李建成与李元吉被诛后,东宫由太子李世民入住,李元吉的齐王府则被赏给了功臣尉迟敬德,李建成与李元吉的妻子女儿可以说是无处可去,再加上这些女眷作为罪犯家属,便只能一直严加看守在宫里,实质上就是幽禁。

这样被软禁在宫里的生活自然不好过,所以归仁县主的墓志上隐晦地写道:“诚周于造次之间”“行满于危疑之地”。想想李元吉的正妻与小妾竟然只能挤在同一间宫殿里,而隐太子妃郑观音所居住的长乐门内归仁门东就是宫城的最南面,出门便是士兵的重重守卫,再加上归仁直到十九岁才被册封为县主, 这一切正说明了杨氏这些被幽禁宫中的女眷生存环境之艰难 。

再者,杨氏虽然在贞观后期得到了唐太宗的临幸,甚至一度欲立为皇后,然而事实则是唐太宗自始至终都不曾给过杨氏正式的后宫头衔。如果杨氏真的如同《新唐书》所言“帝宠之”的话,想来即便唐太宗给不了她皇后的尊位,也绝对给得起一个普通的嫔妃之位,毕竟古人最为重视名分,正所谓是名不正则言不顺, 无论杨氏能够获封哪个等级的后宫嫔妃,都比只能一直背负通奸之名好太多 。

何况贞观十七年时,后宫中的四妃之位是有空缺的。因为齐王李佑谋反、生母阴氏被废为庶人,燕贤妃晋位为德妃,贤妃之位正好空了下来。而根据杨氏之子曹王李明于贞观二十一年受封的情况来看,唐太宗的这个“老来子”应该就是诞生于十八年前后。然而唐太宗宁可将贤妃封给一个无子无宠的郑氏,也不曾将有子有宠的杨氏借机补进四妃之位中,从这样的情况来看,着实看不出这位杨氏究竟是如何一个“有宠于上”的法子。

更何况如果杨氏真的有宠到欲立为后了,那么无论是杨氏还是李明,都该有些特殊待遇。比如唐高祖之子韩王李元嘉,他的生母宇文昭仪就是因为得宠于唐高祖,所以李元嘉在唐高祖登基以后所生的儿子中是最受宠的。又比如武惠妃,虽然同样因为种种原因无法被立为皇后,但唐玄宗特别为她设置了一个“惠妃”的封号,并且“宫中礼秩,一同皇后”,而武惠妃的长子李一、次子李敏也子以母贵,得到了唐玄宗的无比钟爱,太华公主亦以母爱,待遇远远超过了其他姐妹。

同理,若杨氏真的如此受宠,那么她的儿子李明在唐太宗眼里也应该是子凭母贵爱屋及乌才对。然而通观史书, 唐太宗除了分封李明承认了这个儿子的合法地位外,对李明并没有任何的特殊待遇 。

至于杨氏和丈夫李元吉的小妾共同抚养的庶女归仁县主,竟然一直到贞观十八年,才以十九岁的“高龄”获封县主并得以出嫁,想来杨氏若真的深得唐太宗的宠爱,她的亲生儿子和亲自抚养的庶女是绝不会受到如此对待的。

而魏征在反对唐太宗立杨氏为后时,曾将杨氏比作为辰嬴,辰嬴又是怎样的人物呢?

历史上的辰嬴本为春秋战国时期秦穆公之女,曾先后作为陪嫁的媵妾前去伺候晋怀公和晋文公,这在一向信奉女人要从一而终的古代显然不是什么值得提倡的事情,所以 古人明确将辰嬴定性为“既*且贱之人” 。

魏征敢当着皇帝的面说他宠爱的女人不过是个既*且贱之人,勇气固然可嘉,不过更令人吃惊的是,唐太宗居然对魏征的这种说法丝毫没有生气,反而是表示默许。反观唐太宗的爱子魏王李泰,不过是有人为了诬告魏征,向唐太宗谎称大臣们对李泰不够尊重,唐太宗就勃然大怒,将大臣召来痛骂一顿,连房玄龄都被吓得直打哆嗦。如此截然相反的态度,已然昭示了唐太宗对杨氏的宠爱究竟有几分真心——毕竟 唐太宗若当真宠爱杨氏,又为何会在听到大臣说杨氏不过是个既*且贱之人时一点都不生气呢?

再看杨氏唯一的儿子李明。按照唐朝贞观年间的惯例,皇子三岁左右封王,所以由李明贞观二十一年封王的情况来看,李明应当出生于贞观十八年前后。

虽然有人认为李明属于很早出生但封王很迟的一类,关于这一点,且先不说 唐太宗所有皇子封王最迟者也不会超过七岁 ,单看李明之藩的时间就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了。

根据《旧唐书》的记载与《全唐文》收录的诏书可知,李明之藩是在显庆四年九月以后。如果李明很早就出生了,那么显庆四年时李明少则二十岁,多则三十岁,而唐高宗不可能一直留着这么大年纪的亲王在长安待着,毕竟唐初能够有幸留在长安一直不之藩的,只有得到皇帝偏爱的皇子们,比如唐太宗时的李泰、李治,唐高宗时的李旦。

而唐高宗对李明并没有什么深厚的手足之情可言。李明和李恽同样是遭到地方官员诬陷而自杀的亲王,唐高宗处理起来却是有着相当大的差异。对于逼死蒋王李恽的官员,唐高宗下令全部处死,然后将李恽陪葬昭陵;但对于逼死李明的官员,唐高宗只将其罢免了官职,至于陪葬昭陵更是只字未提。所以 唐高宗根本没有理由留着一个年近三十且不得宠的大龄亲王不让他之藩 。

但是反过来看,如果李明出生于贞观十八年,那么显庆四年之藩的时候正好十六岁,与唐初其他亲王之藩的年纪正相吻合。所以综合各处史料的记载可知, 李明的出生显然不会有多早,而是在贞观十八年左右 。

贞观二十一年唐太宗将李明封为曹王。对此,有人声称李明之所以会在这一年封王,是因为巢王妃杨氏去世了,唐太宗面对杨氏的故去深感愧疚,出于内疚之情终于承认了李明这个儿子,证据便是李元吉的女儿归仁县主的墓志上记载了这样一句话:“贞观廿一祀,丁某忧,爰有中诏,称哀内府。”

所谓“丁忧”,即遭逢父母丧事的意思。在某些人眼里,“爰有中诏,称哀内府”,皇帝亲自下诏和内府举哀不是一般人能享受的待遇,只有李元吉的正妻杨氏才能享有,所以贞观二十一年去世的一定是杨氏而不是归仁县主的生母某姬——事实果真如此吗?

当然不是。

仔细查阅史料即可知晓,唐朝可以称为内府的地方只有两个,一个是内府局,一个是少府监(龙朔中一度改名为内府监)。但无论是哪一个内府,其职责都与治理后宫丧事无关,而是用来收藏财物、掌管百工伎巧的地方。是以内府的确不会给身份低微的女眷治丧,因为内府从来不是负责治丧的机构。

至于“中诏”二字就更好理解了, 唐朝墓志一向有为墓主粉饰生平的习惯,甚至到了不惜颠倒黑白、无中生有的地步 。最典型的如裴仲将,他的墓志上这样写道:“太宗文武圣皇帝知人则哲,一遇器之,特敕尚纪王第三女东光县主”,公然宣称是唐太宗亲自将东光县主许配给了自己。只可惜其妻东光县主出生于永徽三年,彼时距离唐太宗驾崩已经过去了整整三年的时间,除非唐太宗有本事死而复生,否则根本无法定下这个婚约。

再如父子三人皆至宰相的韦思谦,史书中明确记载他的续弦妻子王婉对继子韦承庆十分严苛,动不动就进行体罚,结果在王婉的墓志中,这位明明对亲子、继子区别待遇的典型后妈,却被描述成了一位慈爱有加,对继子视若己出的好母亲:“前夫子子承庆,八岁偏罚,十岁便为夫人所养,抚存训奖,慈爱无隆,学宦婚娶,并夫人所成立。常谓所生子嗣立、淑等曰:时俗妇人,罕有明识,前妻之子,多被憎嫌,孝已伯奇,皆其人也。此吾之所深诫,亦尔辈所明知。”

所以被某些人奉为圭臬的“爰有中诏,称哀内府”这八个字,真实分量根本没有某些人想象的那么重, 而这句话的真实含义也不过是说这位女眷死后,皇室按照惯例给予相应的礼仪将其安葬 。那么归仁墓志中“丁某忧”的某,指的到底是谁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归仁县主的生母某姬。

要知道归仁从来没有忌讳过嫡母杨氏,甚至一再表示自己对嫡母很尊敬,很感激她将自己抚养长大,反而是对自己的生母连个姓都不好意思留下来,只以“某姬”二字一带而过:“杨妃以亡姚之重,抚幼中闱;某姬以生我之亲,从口阁内。”

因此如果死的是嫡母杨氏,归仁的墓志上完全可以光明正大地说“丁妃忧”,而不是含含糊糊地只用“某”来指代。可见 贞观二十一年死的就是归仁县主的生母某姬,“丁某忧”中的某,对应的就是“某姬”的某 。而贞观二十一年李明得以册封为曹王,不过是唐太宗照章办事而已,什么唐太宗出于愧疚才封李明为王,这种狗血言情剧般的情节不过是现代人自己的想象罢了。

李明封了曹王后,就被唐太宗过继给了巢刺王李元吉为嗣 。李明的曾孙在墓志中也记载了自己的祖先被过继出去的事实:“以太宗文皇帝为父,以天皇大帝为兄……俾封于曹,遂继别为祖。”

也许是自幼与父亲没多少相处机会的缘故,李明十分孺慕唐太宗,在书法上勤学苦练,拼命模仿唐太宗最擅长的飞白体。

只不过 李明虽然工于书法,但品行堪忧,经常不能遵循法度 ,长史孔祯为此经常进谏,李明则十分不耐烦地说道:“我是当今天子的弟弟,难道还会失去亲王的身份吗!”孔桢则答道:“恩宠是不可以依赖的,大王您不奉行国家的命令,恐怕难以保有今日荣华的地位,难道看不到淮南王刘长的前车之鉴吗?”李明闻言很不高兴。而他的属下有侵掠百姓的,都被孔桢逮捕后杖杀了。

永隆年间李明因与章怀太子李贤交好,在李贤被废为庶人后也被贬为零陵郡王,这才有所醒悟:“我很后悔没听孔祯的话,才会落得今天这个地步!”后来黔州都督谢祐逼令李明自杀,唐高宗得知后将黔州的官员全部罢免。景云元年,唐睿宗将李明陪葬于昭陵。

至于李明的生母巢王妃杨氏,因为穷尽一生都没能熬到唐太宗给她一个正式的后宫名分,所以等待她的,是和隐太子李建成的妻子郑观音、小妾杨舍娘等人同样的命运,那就是一生幽禁,直到咽下最后一口气。

李明,斋号寻常斋,1971年9月出生于安徽怀远。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蚌埠市书协主席团主席,淮河魂书法群体主要成员之一,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书法院硕士研究生。

中学时就在祖父教导下对黄公望、四王、龚贤等前人大师作品悉心临摹。

1994年高中毕业后从师于“天下第一驼”祁峰先生学习书法、水墨画。

现主要从事山水、花鸟画的创作。

近几年对焦墨山水画产生浓厚的兴趣。

创作了大量以甘肃名山名胜为题材的焦墨山水画,职业画家,现居新疆乌鲁木齐市。

作品《太行浩气》获第八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长龙卧雪》获全国第八届群星奖铜奖,《邙岭艳阳秋》获第三届全国画院优秀作品展最佳作品奖。

代表作:《淇河源》《邙岭夕照图》《邙岭归棹图》《云山深秀图》《新绿》《峡江放舟》《山居图》《空坝双流图》《大河春汛》《大河朝晖》等等

李明的部分代表作品收藏在博宝商城,值得去欣赏一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54259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5
下一篇2023-12-2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