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高铁站是哪个?

中国最大的高铁站是哪个?,第1张

西安北站。

西安北客站(Xi'an Bei Railway Station)规模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火车站。是徐兰客运专线、西成客运专线、大西客运专线、西银客运专线及关中城际铁路网的中心枢纽车站。西安北站作为国家高速铁路网上最重要的枢纽站之一。 占地800亩,规划总建筑面积425万平方米,含站房333万平方米其中客运用房为171万平方米 无柱站台雨棚94万平方米,建筑高度436米。是西安“三主两辅”铁路客运枢纽之一,是全国接线最多站场规模最大的特大型铁路客运站。

西安北站整体布局是什么样的?

西安北站由站房、站场、无站台柱雨棚和西安北动车运用所组成,主体建筑为南北双向客运站房、双向站前广场,形成南主北辅的规模格局。总建筑面积3366万平方米,主体建筑总高度436米,其中客运用房面积171万平方米、  站房面积为9万平方米,最大容纳8万名旅客同时候车。 车站全长84km,其中车场部分34km,动车所及走行线部分5km,其中站房东西方向宽(含站台雨棚)4345米、南北方向长5504米。

西安北站主要功能分区分为三层:

1、地上二层(即2F层)为出发层、候车层(+95米标高,绝对高程388195米),为主要候车区域。设置售票处、候车厅,位于大跨度轻钢折板网架结构的屋盖空间下方,与站台形成共享空间,旅客在候车大厅可居高临下、清楚看到站台上列车到发情况;该层四周上方(即2F夹层)为商业服务区,面积17万平方米。乘坐社会车辆或出租车到达、换乘动车的旅客可由该层东西两侧主入口进站,进站后可到位于入口两侧的售票处购票,并根据PDP屏上显示的信息到相应检票口区域候车检票。

2、地上一层(即1F层)为出发层、站台层(±000米,绝对高程378695米),为主要进站口。设置售票处、进站口、和站台;设有检票口36个共计152台自动检票机,自动完成旅客车票的验证和记录;设置贵宾候车室,在到达层与出发层的中间设有专用车道,贵宾车可以直接将贵宾送至站台。乘坐公交或地铁到达、换乘动车的旅客,可由该层进站。

3、地下一层(即B1层)为到达层、出站层(-1050米,绝对高程368195米),为铁路和地铁共用,并兼作市政南北大通道。设置地下出站厅,地铁出入口及联系南北广场的自由通道;通道两侧分别设有五个出站通道,共计有112组出站闸机;中间为地铁付费区,高铁到达换乘地铁的旅客可由出站通道进入地铁付费区,购票后到地铁站台层(即B2层)乘坐地铁;在站场投影范围以外设有出租车及公交车停车场,换乘公交或出租车旅客可由南北市政通道进入广场地下停车场乘坐公交或出租车。乘坐地铁到达、换乘动车的旅客可通过南北出口进入1F或2F。

近些年来高铁是修建了不少,而一旦修建起了高铁,对应的这高铁站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高铁站建设的多了,现在这高铁站也是越修越大,尤其是一些大城市的高铁站,看到别的高铁站大,一定得修的比他们还要大,然后自己就号称是某某地最大的高铁站。

而环顾整个亚洲,其实最大的高铁站都是在咱们国内。尤其是这3座高铁站,它们都自称自己是亚洲最大的高铁站,那么到底谁最大呢?首先是南京南站,论及车次它是不如郑州,但是论及面积,谁也不如它。其建筑面积高达45万8平方米,是全国、全亚洲最大的高铁站。所以要说大,那还是南京南站最大。

但是这高铁站光大没啥用,还得有车过才行。那么哪个高铁站的车最多呢?这车次最多的站就是郑州了。虽然现在都在说要建成米字形高铁,但人家郑州已经是米字形的高铁网了。全国中心,串联东西南北,所以这车次多也是正常。

当然,车次多也算不得啥,还得有客流量才行。而论及客流量,郑州东是排不到全国第一的。因为客流量最大的车站是广州南站。其实这倒不意外,因为广州是一个劳务大省,外来人口多,这车站客流量自然就很大。

除此之外,西安北站的规模也是有名有号的,因为西安北的股道数量是全国最多的。看到这有人问了,难道北京和上海的车站、客流量都不大呢?它们的数据都很大,但是这些城市的车站太大,客流量也被分流了。就说北京,有北京南、北京西、北京站,还有两个机场,这单个车站的数据就没那么大了。

不过这数据大并不是好事,尤其是客流量,如果特别大,就意味着交通压力很大。像北京和上海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多建设车站,分散客流,这要比一个车站集中客流好得多。所以这3座亚洲最大的高铁站都是最大的,只是他们各有所长。

郑州东站高铁下车在一楼出站口。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郑州东站主结构共三层,其中进站口在三楼,出站口在一楼,二楼为高铁到达层。旅客平时可通过司机车或者出租车通过高架桥直达郑州东站三楼卸客平台,后直接检票进入候车大厅等待,后在规定的时间段通过检票闸机进入二楼高铁到达层。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48198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20
下一篇2023-12-20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