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征爱的事物
象征爱的事物,爱情是很美好的事情,有很多事物可以代表爱情,可以给人传递出满满的爱意。所以一般情侣都会互送一些物品。下面就让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关于象征爱的事物的相关信息吧,一起来看看。
象征爱的事物15、千纸鹤
千纸鹤源于日本,最初用来表达希望病人早日康复的愿望,后来人们为了祈祷其他事情如愿也这样做。传说一天折一只,坚持一千天,就可以给自己喜欢的人带来好运和幸福,这也就是它们名字的来源吧。这个传说来自二战一个故事。
1945年8月6日,“小男孩”在广岛上空爆炸,17公里之外就是一个名叫佐佐木贞子的小女孩的家。当时,两岁的小女孩被原子弹爆炸产生的冲击波抛到屋外,幸运的是没有受伤。她和妈妈幸存下来,但是受到满含辐射尘的黑雨伤害。1954年9月,她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1955年1月,医生说她最多能再活一年。1955年8月6日,医院准许她离开医院,与家人一起参加和平追思仪式。但在去公园的路上,她的牙龈开始出血,不得不返回医院。
这时候,从名古屋送来各种颜色的纸鹤,挂在医院里鼓舞病人。许多病人受到激发,也开始折叠纸鹤,佐佐木也是其中之一。不到一个月,她就折了一千只纸鹤,把每只纸鹤用线串起来,挂在病房的天花板上,然后继续折下去。1955年9月底,她的病情越加恶化,已经不能自己走路了。10月25日她永远合上了双眼。人们被佐佐木的勇敢所感动,把她和纸鹤塑成雕像。今天,千纸鹤已经成为勇气的象征,鼓舞人们在不幸的命运面前迎难而上。
川端康成1952年的作品《千只鹤》讲了别样的故事,但让纸鹤更出名了。
4、流星
传说在流星坠落时许愿,愿望就能实现。这已经是美好的愿望了。
晴朗的夜空几乎每晚都能看到流星,因为地球在各种天体构成的宇宙中穿梭,总会有星际物质与地球插肩而过。最早记载流星的文字见于《竹书纪年》:“夏帝癸十五年,夜中星陨如雨。”说的就是流星雨了。每年的流星雨会按规律出现,规模大小不同,可以预测。北半球有三大流星雨,每年比较稳定地出现,容易观察,分别是:1月上旬的象限仪座流星雨、8月中旬的英仙座流星雨、12月中旬双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出现在11月中旬,平常年份每小时只有十几颗。它著名的'地方在于每33年左右会出现一次高峰期,流量可达数千百颗,下一次在2032年左右。
按照国际流星组织(IMO)今年的流星雨历,英仙座流星雨在8月13日达到高峰,每小时天顶流星数100颗,双子座12月14日达到高峰,每小时天顶流星数120颗。但是月光可能影响观察效果。
3、星沙
也叫星星沙,顾名思义,就是长得像五角星的沙子(不是来自星星的沙子哦)。可能有的人是因为畅销小说《雨夜里的星星沙》而熟悉这种东西的。关于星星沙,不得不提两件事。其一便是一个美丽的传说。
很久以前,雨神美貌的女儿爱上了星之子,就是星星的儿子。但他们仅有一面之缘,随后再没机会相见。牵肠挂肚的思念让她鼓足勇气走进了星星王国,去寻找星之子。终于,在宇宙之巅,她找到了倾慕的他。不久,星之子也爱怜上这个美丽善良的女孩子,双双坠入爱河。可是天界不允许恋爱。雨神知道后,勃然大怒,不准女儿再与星之子见面。但是爱情的力量无比强大,他们决定离开天界。雨神是掌管水域的天神,每一滴雨水都是他的眼睛,只要她下令,雨水便可轻而易举地找到他们。所以他们绞尽脑汁想出了一个办法,就是两个人分别化成星星和雨水结合在一起,幻化成了一颗颗极小极小亮晶晶的星星,分散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这样,他们既在一起,又可以躲过雨神的眼睛。一天夜里,雨神调动了所有的水域,去追捕小星星。整个世界顿时大雨瓢泼,几乎所有的小星星都被雨滴一一搜捕出来,只有余下很少一部分。它们落在了沙滩上,溶进了细细的沙子里。因为结合后的小星星本身就具有一些水分,所以时间一久,星星与细沙便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大家口中所说的星星沙。
另外必须提到的一点是“星星的故乡”塞班岛。说塞班岛是“星星的故乡”,是因为这里的海滩以星星沙出名,当夜晚看着星星拨开云雾笼罩夜空,你会相信这里就是星星的故乡。塞班岛是北马里亚纳(Mariana)最大的岛屿,东濒临太平洋,西临菲律宾海,与关岛和天宁岛相邻。
想来,星星沙的成分与普通沙子无异,人工制品多于天然品。
2、风铃
风铃可谓土生土长的中国吉祥物。唐朝开元天宝遗事记载:“歧王宫中竹林中,悬碎玉片子,每夜闻碎玉子相触声,即知有风,号为至占风铎。”古人将碎石悬在一起,风吹玉振,叮叮当当发出清脆的声音,称为“占风铎”,目的是测风、知风。这是最早的记录,“占风铎”应该是风铃最早的起源。
中国人的铃、钟、铎,与西洋人的“bell”“chime”,虽然不等于风铃,但在造型、听觉和原理上,相差无几。中国古人悬挂风铃,是以“风吹玉振”的声音,达到警示、静心养性或祈福的目的。而现代人则更欣赏风铃悦耳清脆的声音,以及它造型丰富的美感。
风铃还常见于寺庙。“铃”在佛教上含有惊觉、欢喜、说法三义,常挂在佛教的法器、乐器上,以及殿堂、宝塔檐角下,随风吹动发出响声,具有辟邪、祈福意味。每一阵响声被视为一次祈福,类似于藏传佛教徒用转经筒代替诵经祈福一样。在日本,人们夏天会去寺庙进行“风铃祭”,就是希望“赏心悦耳”的铃声为他们消暑减灾,寄托他们的心愿。
唐朝时,“河北用兵,常夜作声以鸣缓急”,说明风铃还有示警之用。一些商店门口悬挂铃铛的作用类似于此:轻轻推开门,首先欢迎你的便是一阵清脆的铃声,随之便是一声温柔的“欢迎光临”……
风铃还被用来预测风水。现在市面上有各式各样的风铃,自制风铃也很简单。挂在门窗院落等通风处的风铃可以增添乐趣,作为装饰挂在室内的风铃则可以表现独特的创意和情趣。在亚洲很多地方,人们认为风铃能带来好运,但也有人认为其会招魂,不宜摆放。
1、幸运草
三叶草不是一种植物类别,多是统称酢浆草、苜蓿、车轴草等通常长有三片叶子的植物。它们偶尔因为基因变异,长出四片叶子,甚至五叶、六叶,越多当然越少见。因为一般这些植物都只有三片叶子,四片叶子出现的几率大概是十万分之一,所以找到四叶草是十分幸运的事,这样的四叶草就成了“幸运草”。一说真正的四叶草叶是片上带白色条纹的白车轴草。
2009年5月10日刷新了吉尼斯世界记录:世界上叶片最多的幸运草共有56片叶子。此前的记录也是由这个人创造的:2008年6月他发现了21叶的幸运草。
幸运草可以追溯到爱尔兰。圣帕特里克是一位英国传教士,他将信仰带到了爱尔兰。公元五世纪,已是罗马帝国国教,那时英国属于罗马帝国,爱尔兰则不是。此时的爱尔兰是个充满暴力、野蛮和残忍的异教国家,甚至存在人祭。三叶草在爱尔兰随处可见,圣帕特里克为了解释清楚 “三位一体”的理论,就用它作比喻,即“父是神,子是神,圣灵是神,却非三神,乃是一神”。后来更多传教士受他感召,追随他的足迹来到爱尔兰。爱尔兰人为了纪念他的贡献,把他去世的日子——每年3月17日,定为“圣帕特里克节”,三叶草则成为爱尔兰的象征。流传到现在,“圣帕特里克节”成为了西欧及北美徒的重要节日,每到这一天,人们都会穿上带有绿色三叶草装饰的衣服,集中游行,举办餐会,参加教堂活动。
到了中世纪,徒们意外发现这种植物存在四叶的形态,酷似十字架。他们就认为四叶的三叶草是具有魔力,是上帝赐予他们驱赶魔鬼的宝器;发现四叶草的人具有特异功能,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而那些事物可能会带来灾难。所以四叶草就被当时的人们公认为是幸运的信物,称为幸运草。
另有传说认为亚当和夏娃把幸运草从伊甸园带到了人间。也有的说,亚当和夏娃被赶出伊甸园后,夏娃决定找回四叶苜蓿,以此纪念失去的天堂的生活,因此,如果发现了这样的苜蓿,就相当于拥有天堂的一部分。这四片叶子分别代表名誉、财富、爱情和健康。一说三片叶子分别是希望、付出、爱,而第四片是幸福,所以需要寻觅。
象征爱的事物21、纯情的初恋——沧州笑口常开
酸酸的、甜甜的,样子还要可爱,这样的菜想来不少,要马上说出来,又总觉得没几个,细数起来只有沧州本地的招牌菜──笑口常开了,这道菜是用本地的金丝小枣和白糖作成,先把枣核去掉,再把和着面的糖塞进去,蒸熟了就得活。吃起来,糖是甜的,枣是甜中略酸的,混在嘴里的感觉一如初恋,发自内心的感到甜蜜,可吃到后来却有一丝酸涩,那种感觉永远那么美丽。
2、直奔主题的爱情——广东莲子百合
广东人的喜宴上,最后一道甜品一定是莲子百合,取其“百年好合、连生贵子”之意。我喝着这碗甜丝丝的糖水,不知不觉地在心里发笑,广东人可真不含糊,比东北人还要直爽,什么爱情不爱情,结婚为啥倘谁要从这个名字看还不明白结婚为啥,那这人肯定智商为零。
3、富足者的乏味爱情——北京烤鸭
北京的烤鸭享誉中外,素有天下第一美食之誉,它代表着一种国粹,一种文化传统。烤鸭的样子实在好看——丰腴而完美的体形;烤鸭的颜色实在漂亮——金黄的皮上闪着油亮油亮的光泽;烤鸭的香味实在诱人——浓郁的焦香让人垂涎三尺。
吃第一口时,满口肉味,吃第二口时,就觉得腻了,就象富人的爱情,看着让人眼热,身在其中,谁又知道它的烦厌
4、轰轰烈烈的爱情——重庆火锅
即使是大暑天里,重庆人也会光着膀子、摇着大蒲扇、挥着大毛巾吃火锅。那红通通的锅底,看着都吓人,可他们就爱吃,还在吃得热火朝天。有时也担心,吃完火锅后,再吃其它的东西还会有味道吗于是火锅越吃越辣。
我觉的最有可能的是球状闪电! 球状闪电俗称滚地雷,就是一个呈圆球形的闪电球。这是一个真实的物理现象,绝非科幻小说或卡通片集的能量炮。这种现象早于1838年便有文献记载,科学家已研究逾160年,有关的报告多达数千份,也有二千多份科学论文出版,但是我们对此现象仍未有合理的解释,可是说它可以穿越任何物体是不可信的。
球状闪电通常都在雷暴之下发生,它十分光亮,略呈圆球形,直径大约是20至50 cm。通常它只会维持数秒,但也有维持了1-2分钟的纪录。更神奇的是它可以在空气中独立而缓慢地移动。有少数目击者说它会随着金属物品走,例如电话线,但多数人都说它的路径不定。绝大部份目击者都说它是横向移动的。在它短短几秒的生命中,它的光度、形状和大小都保持不变。它曾在空地、封闭的房间内、甚至飞机仓内出现!有迹象显示,它跟云层与地面之间的闪电(即常见的普通闪电)有密切关系,有目击者说它会在普通闪电后形成或消失。球状闪电有可能激烈地爆发,也可能会安静地突然消失。在颜色方面,则众说纷纭,没有一致的描述。
球状闪电具有破坏力。它既可以破坏玻璃窗,也能使墙壁的外层剥落。它也曾造成人和动物的伤亡,但由于资料不足,未能了解致死的真正原因。没有证据显示球状闪电会破坏树木,这与普通闪电略有不同。球状闪电几乎无法被破坏,有人曾用步枪射中过球状闪电,但是无效。
由于球状闪电出现的频率很低,科学家难以做系统的观测,至今也没有人拍摄得高质量的照片来作科学研究。理论方面,有人认为它是灼热的空气团或气化了的元素,例如碳、钠又或是铜。虽然这个理论可以解释球状闪电的部分特性,却不能说明为什么它可以在飞机仓内形成。此外还有许多不同的说法,如等离子体、离子、带电的尘埃、有外层电子壳的水……,但没有一个理论可以完满地解释这个科学悬案。如果你有见过球状闪电或拍到它的照片,一定要把所有资料记录下来呀!那将会是十分宝贵的研究资料。
球状闪电之所以神秘,实在是因为它并不常见,它飘渺的行踪、多变的色彩和外形以及它刹时间巨大的破坏力都让人类着迷。所以,早在古希腊的年代,人们就开始留意这种奇特的自然现象了。
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响声。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状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轻轻的避开它,千万不要去碰它。
科学家推测,球状闪电是一种气体的漩涡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球状闪电较为罕见,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难,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谜。
球状闪电的一般性质
球状闪电至今仍是人们不能解释的奇怪自然现象。许多目击者认为,球状闪电的运动就像是有智慧的,好像它知道要去哪里,如果它进到一个房间,它通常是穿过门口或窗户再到走廊。当然,这只是人们的想象。
根据众多的目击材料,我们大概可以勾勒出球状闪电的基本轮廓。这种发光的球体大小在高尔夫球和足球之间,颜色有白、绿、黄、橙之分,其亮度可与100瓦灯泡相当。球状闪电持续时间一般在5~10秒左右,它会随气流的起伏在近地的空中自在飘飞,有时逆风而行,可穿门窗,进室内,甚至穿过炉子烟筒。有时会悬停,有时会无声消失,有时又会碰到障碍物爆炸发出巨响而消失。球状闪电运行速度缓慢,有时与人跑速度差不多,极少情况下它会发出轻微的唿哨声、嘁嘁声或咝咝声。一个共同的特点是,球状闪电几乎总是发生在雷暴天。
球状闪电的特点
大小
球状闪电直径从15~30厘米不等,但也有人见过直径1~2厘米和5~10米大小的。能以固定的频率改变其直径大小,可逐渐衰弱变小,爆炸可使其体积增加并使其终结。能靠分解或重组改变大小。
形状
大部分报道为球形或卵形,还有扁长方形、立方体、圆环状、哑铃形、云雾形、圆柱形、子弹形、雪茄形、锥形、透镜形、盾形和螺旋形等。
颜色
两种最常见的颜色是白色和橘**,其他较常见的是红、蓝、黄和绿色,银色和黑色很少见。有些球状闪电会变色。
速度
可从静止到难以想像的高速(每小时2万多公里,但这种情况不是在雷暴中),一般速度约为每秒5米,即每小时18公里。
结构
似乎是某种等离子体或云雾状物质,有的球状闪电中心是透明的,有的是中空的,或根本没有明显的固定结构,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处在动态变化之中。
运动性
有时是静止的。大部分为直线运动,有些是在一静止位置旋转,有些是不停地转动,有些是按明显的复杂路径来运行的。
寿命
球状闪电一般会持续几秒钟,如7~8秒钟,有些可长达1分钟以上。
行为
有些会模仿周围的物体运动,有些直冲大地。有些球状闪电似乎在“调查”其他物体。大部分被引向金属性或磁性物体,会发生强烈碰撞,有时会造成很大损伤。闪电球会跳动、分解、重组、衰减、爆炸或同时发生这些变化。
声音
极少情况会形成噼哩啪啦或嘶嘶的声音。
味道
目击者说有烧焦的或硫磺的味道。还说有时有烧焦油或氨水或臭氧的气味。
混合性状
温度:触到球状闪电的人都说它相当凉——即没有热的感觉。但它却可以煮开锅、熔电线和加热金属。
亮度:球状闪电一般都像路灯一样亮。它们有时白天即可见到,但人们通常是夜间见到它们照亮了大地。
发生:它们通常发生在雷暴之时,但极少也会发生在之前或之后。大多数的球状闪电都伴随着普通闪电——盘旋着待机而发,但有时它们也像普通闪电一样从云端直击大地。
千奇百怪的目击记录
上世纪40年代,在法国的小城镇里,有3个士兵在一棵菩提树下躲雨时被雷击毙了,但他们仍然站着,像没事一样。雷雨之后,行人跟他们说话,却不见回应,当行人去接触他们时,3具尸体顿时倒地,化成了一堆灰烬。
1956年夏的一个正午,在苏联某个集体农庄,两个孩子在牛棚里躲雨。突然,房前的白杨树下滚落一个橙**的火球直向他们逼来,一个孩子踢了它一脚,轰隆一声,火球爆炸了,牛棚里的12头牛炸死了11头,孩子们被震倒在地,但没有受伤。事后,人们才知道那个火球是罕见的球状闪电。
在美国的一个小城里曾发生了一件怪事:一位主妇从市场回到家里,打开电冰箱一看,她放进去的生鸭、生肉全都变成了熟食品。后经科学家的研究才明白,是球状闪电把冰箱变成了电炉,奇怪的是冰箱没有损坏!
1981年1月的一天,苏联一架客机在黑海附近遭遇球状闪电。一个大火球闯入驾驶舱,发出爆炸声。几秒钟后又穿过密封的金属舱壁,出现在乘客的座舱里,戏剧性的表演一番后,发出不大的声音离开飞机。事后检查,机头机尾的金属壁各出现一个窟窿,内壁却完好无损。
在美国俄勒冈州,一个球状闪电来去如风,先在纱门上留下了一个篮球大的洞,然后直奔地下室,毫不留情的毁坏了一个旧轧干机;俄罗斯一位教师的经历更可怕,一个80厘米直径的球状闪电在他头上来回跳动不下20次,然后悄然消失了;此外,前苏联也有报道说,一个球状闪电飞进了一个盛水的大锅里,水立刻沸腾起来,球状闪电在锅里翻滚了10分钟才熄灭; 另有一次,一个足球大小的球状闪电沿街滚动、跳跃,接触到地面时,竟炸出了一些深半米、直径1米的坑,最后,随着一声轰响,火球钻进地下。
1999年3月16日下午,我国湖北省北部的枣阳市忽然间闪电频发,雷声惊天,当场造成9人死亡、20余人受伤的罕见灾害。据目击者称,雷击现场有一片红光,这正是球状闪电的特征。
有人怀疑,上个世纪发生在俄罗斯的通古斯大爆炸的罪魁祸首就是球状闪电。
探索球状闪电的本质
到底什么是不可思议的球状闪电?多少年来,科学界都认为球状闪电是子虚乌有的现象,直到最近几十年才承认它的真实性。
早在1955年,苏联物理学家便提出球状闪电是雷暴中所产生的电磁干扰效应所引起的。1991年,日本科学家报道了他们在实验中观察到微波干扰所产生的一系列类似球状闪电的现象,他们的人造等离子球也显示出球状闪电的一些特性,如它可沿与主气流相反的方向运动,并可穿越固体物质。
1998年,一位西班牙物理学家认为,所谓的神秘球状闪电其成因并不神秘,这一现象很可能是闪电产生过程中,磁场约束发光等离子体所形成。他建立了闪电磁场模型,认为关键是闪电过程中形成的水平磁场和垂直磁场磁力线圈相互交织而成的磁力线网。在某些特殊情况下 ,这一磁力线网有可能会呈现出球形,而发光等离子体会被这一网所“俘获”而形成球状闪电。这一火球效应会一直持续到等离子体开始冷却。研究人员指出,根据他们的预算,火球持续时间最多可达10至15秒。当等离子体冷却后,电子开始被原子所束缚,等离子体内部电阻变大、电流趋弱,周围的磁场也将随之瓦解,最终火球不复存在。
按照这一理论,球状闪电绝大部分较冷,但在沿磁力线方向局部温度则极高。研究人员指出,据此就可很好的解释为什么火球并不发热而触到物体后往往容易着火。
2000年,两位新西兰科学家提出了他们的新理论。当一般的枝状闪电击到土壤中,土壤中的矿物质会转换成纳米纯硅和硅化合物颗粒。这些尺寸不足十分之一微米的微型颗粒,会在闪电的能量作用下由土壤蒸发进入大气。这一过程,就像抽烟者从嘴中吐出烟圈。进入大气的含硅颗粒会首先连接成链,然后组成能随气流运动的球状细丝网。该球状细丝网中的颗粒具有很高活性,会在特定条件下缓慢燃烧,并释放出光和热而形成所谓球状闪电。
一些目击者曾报告说,他们看到的球状闪电能穿墙越窗,甚至能通过飞机的机身,这一理论对此也能解释。大多数房屋的门窗周围都有缝隙,而含硅颗粒组成的球状细丝网极具弹性,只要空气能过的地方细丝网也应能通行。也就是说,如果空气能穿过门窗,那么该细丝网也能“挤过”,并会随后重新恢复形状。
科学家以闪电样本的放电来试验土壤样本,结果确实产生了聚合的纳米粒子,这些离子的氧化速度与球状闪电一致。
研究的新进展
2002年1月15日英国皇家学会在其学术杂志《哲学学报》的专刊上发表了一组有关球状闪电理论的文章。这些理论分别由物理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化学工程师提出。他们提出了3个解释球状闪电缘由的新理论。其主要内容分别是:
1球状闪电是由含有水合离子的小水滴组成的,它通过离子反应来释放能量。在这个理论中,球状闪电是一个包含等离子体的电化学结构,这一结构是由温度、压力、电磁场和重力场的微妙平衡来维持的。
2球状闪电是由聚合体细丝缠绕而成,通过表面放电来释放能量。在该理论中,灰尘中的自然微粒,像来源于纤维素、煤烟或硅土中的微粒都能形成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聚合起来就变成了一个高度充电的球体,当它表面放电时,就发出了光和热。
3球状闪电是由金属纳米粒子链构成,其能量释放是通过金属纳米粒子的表面氧化来进行的。在这个理论中,普通的闪电能引起像土壤或木材这样的物质释放金属蒸气,这种带电的金属蒸气浓缩成一个网状的金属纳米粒子球。
这些理论都有些说服力,特别是第三个理论,可以解释为什么球状闪电能够穿过墙壁和关着的窗子,似乎更有说服力。
但是,人们至今尚未在实验室中制造出真正的球状闪电,虽然已模拟出了极微型又短命的球状闪电。事实上,所有的理论在球状闪电的复杂多变性面前都显得那么单薄。一个真正的球状闪电理论应说明所有的现象,包括没有雷暴的情况和球状闪电持续很长时间及球状闪电大如房屋的情形。而要说清这一切,需要更强大的理论。
有人认为,更有说服力的解释应是接近冷聚反应领域,与等离子体现象相关的理论。更有人提出球状闪电和龙卷风一样都是等离子团的现象。还有人设想,最佳的理论可能是把电磁学、电学和等离子及纳米理论综合起来的想法。
总之,球状闪电不仅有趣,而且包含了很多秘密,一旦了解了它的本质,对我们人类的生活或许会有深远的影响。或许,我们不仅能找到人体自焚和通古斯大爆炸的元凶,更能由此找到高效、清洁的新能源。
球状闪电与人体自焚
1966年12月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波特城,一位煤气工人上午9时来到班特莱医生家查表。他以为老医生尚未起床,就径直走向地下室去查表。一进地下室发现地上有一堆灰烬。他抬头一看,看到灰烬上方的天花板有一个烧穿了的大窟窿。他大吃一惊,赶忙奔上去找那位老医生,却在卫生间看到烧穿窟窿的地板上,只剩下半条人腿,老人的身体已化为灰烬。 整个现场没有丝毫发生火灾的迹象。
有些科学家称这种现象为“人体自焚”,并给它下了个定义:所谓“人体自焚”,是指人体没有同外部火源接触,内部发生燃烧化为灰烬,而灰烬周围一切可燃物体保持原样的一种现象。
根据现有的200多案例,发生“自焚”的人男女比例大约相等;年龄从4个月到114岁都有;身体有胖有瘦,有的案例甚至发生在走路、开车、划船、跳舞的过程之中。
那么,“人体自焚”起于何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在西方,有人认为是人体内有过量的脂肪引起的。这种解释显然站不住脚,因为发生自焚的人有胖有瘦。有些人认为,人体自焚是由于某种天然的“电流体”造成体内可燃物质燃烧。所谓天然“电流体”究竟何所指?还有人认为是由于体内磷质过多,发生自燃,此说没有根据。更有趣的是有人认为这是由于喝了过量的酒,酒精发生自燃的现象。此人还做了个可笑的试验:把酒精注射到一块新鲜的肉里,然而却不见发生“自焚”现象。
近年来,有人指出:“人体自焚”是自然界中的球状闪电引起的,所以不是自燃,而是他燃。持这种观点的人解释道:球状闪电像一个大火球,在空中飘飘忽忽,忽高忽低的移动,常使夜间行路的人大惊失色。球状闪电能穿过门、窗的缝隙、升堂入室、钻进人家,它有时发生爆炸,毁坏建筑物,造成人畜伤亡。它在行经的沿途,遇到任何障碍物时无坚不摧,却又不烧坏周围的可燃之物。通常,一个球状闪电爆炸时释放出的能量,约相当于10公斤TNT炸药爆炸时放出的能量。而且当球状闪电消失后,一般会留下烧焦、硫磺或臭氧的气味。
UFO与球状闪电
由于球状闪电行为的诡秘奇特,有人提出大部分UFO可能就是球状闪电。其理由是:
1在颜色方面。球状闪电的颜色绚丽多彩,有白色、粉红色、桔红色、蓝色等。UFO也有类似的色彩。
2在声响方面。球状闪电在运动时会发出轻微的吱吱声、噼啪声,最后静静地消失。UFO由于距离较远,多数听不到声音,但也有少数UFO飞行时会发出呼呼的声音或隆隆的响声。部分UFO还发出热量,这与球状闪电很一致。
3UFO和球状闪电都能漂浮空中,行踪不定。
但是,持不同观点者则认为球状闪电多产生于雷雨的天气中,而多数UFO目击是发生在晴朗的天气里。况且,球状闪电在空中的运动似乎完全取决于气流,而UFO的运动似乎与气流并不一致。
2、《球状闪电》是科幻作家刘慈欣写的一本以球状闪电为中心展开的科幻小说,书中描述了一个历经球状闪电的男主角对其历尽艰辛的研究里程,向我们展现了一个独特、神秘而离奇的世界。
危害及预防
球状闪电是一种危害较大的闪电。
球状闪电是闪电形态的一种,亦称之为球闪,民间则常称之为滚地雷。球状闪电的平均直径为25厘米,大多数在10~100厘米之间,小的只有05厘米,最大的直径达数米。球状闪电偶尔也有环状或中心向外延伸的蓝色光晕,发出火花或射线。颜色常见的为橙红色或红色,当它以特别明亮并使人目眩的强光出现时,也可看到黄、蓝和绿色。其寿命只有1~5秒,最长的可达数分钟。
球状闪电的行走路线,一般是从高空直接下降,接近地面时突然改向作水平移动;有的突然在地面出现,弯曲前进;也有沿着地表滚动并迅速旋转的;运动速度常为每秒1~2米。它可以穿过门窗,常见的是穿过烟囱后进入建筑物,它甚至可以在导线上滑动,有时还发出“嗡嗡”响声。多数火球无声消失,有的在消失时有爆炸声,可以造成破坏,甚至使建筑物倒塌,使人和家畜死亡。遇人遇物后即发生惊人的爆炸,产生刺鼻的气味,造成伤亡、火灾等事故。
预防球状闪电的办法是,在雷雨天气,紧闭门窗,避免穿堂风。如果遇到飘浮的“火球”,轻轻的避开它,千万不要去碰它。
科学家推测,球状闪电是一种气体的漩涡产生于闪电通路的急转弯处,是一团带有高电荷的气体混合物,主要由氧、氮、氢以及少量的氧化氢组成。通常发生在枝状闪电之后,似乎枝状闪电是产生球状闪电的必要条件。球状闪电较为罕见,因而研究它十分困难,至今仍然是自然界中的一个谜。
没了、
流星雨地域性很弱,一般都是全国可见 。全球最佳观测地点是日本和朝鲜等国家。
8月
流星雨名称:英仙座流星群(Perseids )
慧星母体:109P/Swift-Tuttle
辐射点: 英仙座 (Perseus)
预计出现日期:12日-13日
概况描述:流量较高,峰值每小时流量约60颗左右。亮度较低,观测时需要耐心
>>>知识链接
英仙座:
象征希腊神话的英雄柏修斯。他砍下可怕的女妖美杜莎的头(这女妖凝视的人都会变成石头)。在完成任务的归途中,又从海怪口中解救安德洛美达公主(仙女座)。在星空中英仙座紧临仙女座及仙后座(公主的母亲),这一大片星空叙述这个著名的希腊神话故事。NGG869及NGG884两个球状星团代表柏修斯挥剑的右手;英仙座β星(大陵五)代表美杜莎的头,提在柏修斯的左手。银河恒星较密集的部份通过此处,对使用双筒镜的人士而言,英仙座是迷人的星座。
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是著名的七大流星雨之一,每年固定在7月17日到8月24日这段时间出现,它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是最适合非专业流星观测者的流星雨,地位列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彗星Swift-Tuttle是英仙座流星雨之母,1992年该彗星通过近日点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大放异彩,流星数目达到每小时400颗以上。
英仙座流星雨的辐射点在赤经四十六度,赤纬五十八度,众多流星雨的反向延长线将汇聚在这一交点上。英仙座流星的运行速度较快,其流星划破夜空的速度为每秒四十九公里。
当天的月相属于下弦月,对观测会有一定影响,不过前半夜没有月光干扰,英仙座升起之后,就进入了流星雨的可观测时段。
8月13日晚,茫茫天宇将上演一场英仙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在上世纪90年代初(1991与1992年)曾出现过爆发,现在已趋于正常。今年对我国天文爱好者来说,8月13日23时前后,英仙座流星雨将达到极大值。王思潮说,理论预报数字每小时约100颗,但这是归算后的数值,实际上每小时看到七八颗流星雨就算不错了。
王思潮介绍,英仙座流星雨亮流星较多,飞行速度又适中,有利观赏与拍照。当日23时左右,这个流星雨的辐射点(流星仿佛从这个位置断断续续向四面八方射出)在东北星空,介乎英仙座和仙后座之间,当天正值农历初一,不受月光影响,比较有利。加上如水般的银河静静地穿过英仙座,与流星雨的流光溢彩相映成趣,日期又与七夕节相近,会让人浮想起秦少游的《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河迢迢暗渡……”
王思潮提醒,观赏这次流星雨首先要天气晴朗,并选择灯光影响小的地方,观测地点最好四周开阔,无高山或建筑物遮挡,还要注意安全。观赏时间以北京时间22时至24时为好,可在躺椅上用肉眼观赏,视野要开阔,不要只盯住东北的夜空。此时,需要静静等候流星从天而降的神奇天象。王思潮还解释道:“其实每天都会有流星,即使在白天,只是我们的肉眼看不到,必须要用雷达才能看到。但大型的流星雨并不是如此普遍,随便哪天都能看见,像去年的狮子座流星雨就是每33年才出现一次。
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将要光临地球。江苏、天津两地天文学会通报,13日凌晨英仙座流星雨将达到极盛。届时,每小时约有100颗流星从天空划过。
英仙座流星雨,是人类历史上最早有观测记载的流星雨之一。我国古人曾有记录,公元38年该流星雨流量超过百颗。12世纪后,英仙座流星雨的流量不断减小,到20世纪初一度降至每小时几颗。正当天文学家纷纷不看好该流星雨时,它却在1920年突然爆发,流量达到每小时200颗以上。资料显示,近年英仙座流星雨一直相对稳定,天顶流量每小时为60-100颗。
根据国际流星组织的预报,今年英仙座流星雨的极盛时间将出现在北京时间8月13日凌晨。江苏省天文学会天文专家严家荣介绍,任何一颗流星,它的出现时刻、位置,事先是完全无法知道的,要想观测到尽可能多的流星,最好平躺在地平面上,长时间守望天空,并且监视范围尽可能大的天区。如果再携带一张活动星云图,分辨出各种不同的星座,从而确定所看流星的所在星座及辐射点,就更容易“捕捉”到流星了。
天文学家提醒,由于目前人类还不能精确计算流星雨母体彗星尘粒的分布结构,因而不能像预报日食、月食那样,对流星雨的发生和规模作出准确预报。因而,公众在观测时应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英仙座流星雨也是很好的天文摄影题材,喜欢摄影的朋友可以试着对这一天文现象进行拍摄。只要将相机连接到赤道仪上,进行长时间曝光,就有可能拍到英仙座流星雨和银河的合影。
流星雨在天空中的方位:(东北方星空)首先,流星雨并不是象想像的那样如同下雨一般,只要流星都是从一个辐射点出来的,就可以认为是流星雨。每年可称为流星雨的有近40个,你只要想一下每年你都能看到几颗流星就会明白了。预报所说的流星雨的流量是指在流星雨达到极盛时,每小时内视力正常的人在无灯光、无月光、天气晴朗且无风的情况下在天顶处能看到流星数量。能达到这个条件是很难的,所以实际上能看到的流星数量是要大打折扣的。每年比较大一些的流星雨有1月4日前后的象限仪流星雨、4月 22日前后的天琴座流星雨、8月13-14日的英仙座流星雨、11月17-18日的狮子座流星雨和12月14日前后的双子座流星雨。
其次,流星雨的预报很难准确到小时,因为形成流星雨的物质质量都很小,稍微受到引力扰动就会改变到达地球的时间。
再次,观看流星雨千万不能用望远镜,用肉眼就可以了,使用望远镜反而会因为收到的视场小而严重影响效果。
最后,我的意见是,如果你不是爱好天文,而只是想看流星暴雨的话,别报什么希望。这其实很大程度上是媒体记者不懂天文,炒作的结果。他们以为流星雨都和2001年的那次一样。但如果要观测的话,必须去野外,至少去郊外。因为市内的灯光干扰会让你什么也看不到。
英仙座是北天星座,我国都能看到。
夏季是天文爱好者观测星空的好时段,而被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之一的英仙座流星雨,就是一年一度,每年夏季光临地球的天文观测盛事。今天的星座知识,就为你总结2016年英仙座流星雨的出现时间。
英仙座流星雨,是以英仙座γ星附近为辐射点出现的流星雨。英仙座流星雨不但数量多,而且几乎从来没有在夏季星空中缺席过,每年固定时间稳定出现,是最活跃、最常被观测到的流星雨,也是对非专业流星观测者来说,观测条件最好的流星雨,它是全年三大周期性流星雨之首,与象限仪座流星雨、双子座流星雨并称为北半球三大流星雨。
英仙座流星雨最早的历史记录出现在公元36年的中国史籍中,记录了超过一百颗流星。此后的日本与韩国,也分别在八至十一世纪对此有详细的记载。在西方历史上,英仙座流星雨有“圣劳伦兹之泪”之称,这是因为在每年8月10日的圣徒日时,在英仙座总有大量的流星出现。
1835年,天文学界确认了英仙座流星雨每年周期性出现的日期,一般在每年在7月20日至8月20日前后出现,于8月13日达到高潮。
英仙座流星雨在极大时,一小时可以出现30至60个流星,是一年中最大的活跃期。由于正值夏季,夜间气温也比较高,被称为最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
英仙座流星雨的流星亮度一般在二等以上,和北斗七星相近,偶尔也会出现彩色的火流星,亮度直逼金星。由于明亮流星很多,即使在光害严重的城市地区,有时也能看到不少流星。而在理想的观测地区,整个晚上甚至可能看见近千颗流星。此外,英仙座流星雨速度快,属于高速流星群,流星速度高达每秒59公里,而且可能在流逝中途越发明亮,容易形成流星痕。
按照国际流星组织IMO的预报,2016年的英仙座流星雨将在北京时间8月12日21:00到13日1:30达到极大值。由于受到木星引力的影响,2016年的英仙雨峰值流量可达每小时150颗,比往年还要更高一些。2016年的英仙雨将受到农历初十凸月月光的干扰,好在月亮位置偏南,而且子夜刚过月亮就会下山,后半夜将是欣赏英仙雨的最佳时机。
结束语:英仙座流星雨被天文爱好者称为最容易观测的流星雨之一,一向以流量稳定、数量众多而闻名。是每年夏季的一场天文盛事,且对观测条件要求不高,一般使用肉眼即可,较好的观测地点为远离城市灯光污染区域,且海拔较高的地方。
奇点星座网,很多女生都会关注的星座知识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还可以在底部在线咨询奇点星座网。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