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狮子座流星雨 延安方向

2010狮子座流星雨 延安方向,第1张

北京和吉林差距不大。。基本天象信息差不多的。。。凌晨的时候狮子座才在东面的地平线升上来。。。5点15左右的时候流星达到极大值的。。这时候大约在头顶偏东南的位置。。。预祝流星多多 ,一个小时大约20颗流星,狮子座流星雨速度好像还可以。

答:每年11月14日至21日,尤其是11月17日左右,都有一些流星从狮子座方向迸发出来,这就是狮子座流星雨。狮子座流星雨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存在一颗叫坦普尔枣塔特尔的彗星。

他在天上的位置请参考:http://www2-skycom/observation/ShowArticleaspArticleID=48

这颗彗星绕太阳公转,同时,它不断抛散自身的物质,就象洒农药那样,在它行进的轨道上散下许多小微粒,但这些小微粒分布并不均匀。有的地方稀薄,有的地方密集,当地球遇上微粒稀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少,遇到密集的地方,出现的流星就多。这些小微粒很容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而慢慢飘散,但在彗星回归时,地球会经过它近期释放出的颗粒稠密区。地球上的人们便会看到大规模的流星雨。今年3月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再次回归,所以今年或明年狮子座将出现景象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由于坦普尔枣塔特尔彗星的周期为3318年,所以狮子座流星雨是一个典型的周期性流星雨,它的的周期约为33年。

下边让我们迫溯一下狮子座流星雨的历史足迹。

早在公元前1768年,我国就有关于它的记载,其它国家的史料中也能找到它的踪影, 1799年在南美州,人类第一次科学地描述了狮子座流星雨的情况。1833年,流星雨的规模达到惊人的程度。一位美国波士顿的观测者这样描述到:“1833年11月12-13日,一个惊人的场面降临地球,整个天空被流星照亮,成千上万颗‘星星’在天上飞舞。就象下雪时漫天空雪花在飘扬。”科学家们估计,在这场长达9小时的流星雨事件中,一个人至少可以看到24万多颗流星。

天文学家预言,33年后,即1866年11月还会看到壮丽的流星雨。果然不出所料,欧洲的人们看到了每小时达到5千颗的流星雨,北美州的人们由于月光干扰,每小时看到1000颗,规模不如1833年那样壮观。当人们满怀期望地迎接1899年的狮子座流星雨时,却以失望告终。1932年,人们重燃希望,结果又落空了。人们在一分钟内只看到一颗流星。接连遭受打击的人们对狮子座流星雨不再有什么期望了。

1966年11月17日奇迹出现了。狮子座流星雨又拼发了,美国西部的亚利桑那州到处都能看到一物辉煌无比的流星雨,每个时的流星数超过10万甚至达到14万,持续时间为4小时。

狮子座流星雨中的流星过后,在天空中短时间内还会留下一团云雾状痕迹,这就是流星余迹,图7是一颗亮的狮子座流星及其余迹的变化过程(1995年11月18日摄于美国加利福尼亚。此余迹肉眼可见时间为6分钟。开始于11:45:22UT。五幅照片的拍摄时间为:ll:45:59,ll:46:59,ll:47:59,11:49:06,ll:50:05,每隔l分钟拍一张)。

狮子座流星雨中有时也有火流星(亮度超过3等的流星被称为火流星)。

现在人们热切地期望今年11月壮观的狮子座流星雨的到来。她会象1833年,1866年,1966年那样辉煌,还是象1899年,1932年那样让人失望呢?

天文学家现已清楚,形成狮子座流星雨的母体彗星是1866年发现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历史上有关狮子座流星雨的观测过程却十分有趣:

1799年 欧洲、南美均观测到这一流星雨,德国探险家AHumboldt有过精彩描述。

18331112 北美东海岸9小时内估计观测到24万多颗流星。

1834年 发现辐射点在狮子座,因而命名为狮子座流星雨。奥伯斯证认出1766、1799两年11月在委内瑞拉观测到也是同一流星群的两次出现,周期3359年。天文界开始认识和研究狮子座流星雨。

1864年 纽顿证明狮子座流星雨从902年起就有活动记载。共计有十个年份,其中6次记载取自中国官方史书。

186611 狮子座流星雨再次出现,计算出其运动轨道。

186711 奥普尔茨给出彗星1866Ⅰ轨道,因与狮子座流星群轨道十分相似而得知其为流星群的母体彗星。

1899年 未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彗星也没观测到,有人认为彗星已瓦解。公众感到受骗上当而十分气愤,对天文学家的不信任感陡然增加。

19001115/16 在加拿大重又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每小时1千条。第二年在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又见到,每小时最多达2千条。

1933年 未发现流星雨,有人估计彗星可能已碎裂。

1965年 重新找到了失踪近一个世纪的坦普尔-塔特尔彗星。

19661117 再度观测到狮子座流星雨,最盛时每小时超过14万颗。

http://wwwcctvcom/special/258/3/21085html

〔参考〕

流星和狮子座流星雨

一 流星和流星体

太阳系内除了太阳、九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微粒和微小的固体块,它们也绕着太阳运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地球引力的作用会使其轨道发生改变,这样就有可能穿过地球大气层。或者,当地球穿越它们的轨道时也有可能进入地球大气层。由于这些微粒与地球相对运动速度很高(11-72公里/秒),与大气分子发生剧烈摩擦而燃烧发光,在夜间天空中表现为一条光迹,这种现象就叫流星,一般发生在距地面高度为80-120公里的高空中。流星中特别明亮的又称为火流星。造成流星现象的微粒称为流星体,所以流星和流星体是两种不同的概念。

流星体的质量一般很小,比如产生5等亮度流星的流星体直径约05cm,质量006毫克。肉眼可见的流星体直径在01-1cm之间。它们与大气的相对速度与流星体进入地球的方向有关,如果与地球迎面相遇,速度可超过每秒70公里,如果是流星体赶上地球或地球赶上流星体而进入大气,相对速度为每秒10余公里。但即使每秒10公里的速度也已高出子弹出枪膛速度的10倍,足以与大气分子、原子碰撞、摩擦而燃烧发光,形成流星而为我们看到。大部分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后都气化殆尽,只有少数大而结构坚实的流星体才能因燃烧未尽而有剩余固体物质降落到地面,这就是陨星。特别小的流星体因与大气分子碰撞产生的热量迅速辐射掉,不足以使之气化产生流星现象,而是以尘埃形式飘浮在大气中并最终落到地面上,称为微陨星。

据观测资料估算,每年降落到地球上的流星体,包括汽化物质和微陨星,总质量约有20万吨之巨! 这是否会使地球不断变"胖"呢?请看地球质量约为6×1021吨。由于流星体下落使地球"体重"的增加在50亿年时间内的总量约为33×1017吨,或者说使地球质量增加了两万分之一,相当于体重200斤的大胖子增加01两。可见其实在是微不足道!

二 流星雨和彗星

流星通常是单个零星出现的,彼此间无关,出现的时间和方向也没有规律,平均每小时可看到10条左右,称为偶现流星(又称偶发流星)。但是偶现流星在整个夜晚的出现频数则不一样:从统计上来说下半夜出现的零星比上半夜多,而且也比较明亮。原因在于下半夜流星是由与地球迎面相遇的流星体和地球追上的流星体造成的,而上半夜出现的流星则是追上地球的流星体造成的(可以用马路上自行车流作比方)。

有时候在天空某一区域某一段时间内流星数目会显著增多,每小时几十条甚至更多,看上去就象下雨一样,这种现象称为流星雨。特别大的流星雨又称流星暴。如1833年狮子座流星雨出现时每小时竟多达35000条(约每秒10条),景象甚为壮观。流星雨是一大群流星体闯入地球大气的结果,这种成群结队的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流星群的各个成员在空间的运动轨道基本上是彼此平行的。由于透视的原因,在地球上看来由流星群造成的流星雨仿佛都从同一点向外辐射出来,这一点称为流星雨的辐射点。大多数流星群即以辐射点所在星座或附近的恒星命名,如狮子座流星群,宝瓶座δ流星群等。

通常认为流星雨的出现与彗星有关。彗星是太阳系内一类奇特的天体,它在远离太阳的时候表现为一颗彗核,直径几公里或更大些。一旦接近太阳,在太阳辐射的作用下,由于彗星核物质的气化会形成巨大的彗发和长长的彗尾。流星群便起源于彗星散射出来的物质碎粒或是瓦解了的彗核。最著名的例子是1826年发现的比拉彗星,地球在每年的11月27日通过它的轨道。1846年1月发现比拉彗星已分裂为二,且分裂后的两颗彗星间的距离越来越大。1855年,它们双双重新出现,但已经分得很开。在以后两次预期彗星该出现的年份都没有观测到,人们以为它失踪了,然而在1872年11月27日夜晚天空中突然出现极为壮观的流星雨,辐射点在仙女座。1885年11月27日又发现了同样的现象。后来得知1798、1830和1838年已观测到过仙女座流星雨。可见比拉彗星在瓦解前早已在散发大量的质点,仙女座流星雨毫无疑问与比拉彗星有关,故又称比拉流星雨。

彗星散发出的微粒在漫长的年代中会逐渐因同样辐射压和大行星引力摄动而分布在整个彗星运动轨道上。由于一部分彗星的轨道可以与地球公转轨道相交,当地球穿越这种区域时便会因大批微粒进入地球大气层而形成流星雨。比如狮子座流星雨平常年份流星数目并不多,只是每隔33年才有一次程度不等、规模较大的流星暴出现,这33年就是母体彗星轨道运动的周期。

附表: 一些主要的流星群

名 称 可见日期 出现率极大日期 有关彗星

天琴座流星群 4月20日-4月24日 4月22日 1861Ⅰ

宝瓶座η流星群 5月2日-5月7日 5月5日 哈雷

天琴座δ流星群 7月22日-8月1日 7月31日 无

英仙座流星群 7月27日-8月16日 8月12日 1862Ⅲ

猎户座流星群 10月17日-10月25日 10月21日 哈雷

金牛座流星群 10月25日-11月25日 11月8日 恩克

狮子座流星群 11月16日-11月19日 11月17日 1866Ⅰ

双子座流星群 12月7日-12月15日 12月14日 无

四 流星雨出现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可能对航天器造成威胁。流星群颗粒大都很小(<1mm),但速度极高。以98年狮子座流星雨为例,相对地球的运动速度为71km/s,达到子弹初速的100倍。如果较大颗粒或结构较坚实的颗粒高速撞击人造卫星或其它航天器,很可能造成严重后果,如舱面击穿,探测器损坏,太阳能板受损,电子器件因等离子体放电而失效,甚至整个航天器被击坏、击毁等。历史上已经有过这类事件发生,如1993年英仙座流星暴使欧洲航天局的Olympus卫星因遭到一颗流星体的撞击而一度失控。

2大批流星群闯入地球大气造成的电离效应可能使远距离电讯发生异常。

3对云层和雨量的影响。大批流星体尘埃散入地球大气,提供了额外的水汽凝结中心,会使云层和雨量增大。

4陨星击中人类或牲畜。关于人体被陨星直接击中尚未见报道,但据说1836年在巴西曾砸死几只羊,1911年埃及打死一条狗,1969年澳大利亚发生过陨星打穿屋顶等事件。

5严重的撞击灾变事件。这类事件的祸首已不能算是流星体,而是大小不等的小行星。

6可以利用流星出现时,因流星体燃烧形成的长条电离离子柱对无线电讯号的反射作用,进行高频或甚高频通讯,作用距离可达1800公里。因流星通讯不受太阳活动或核爆炸影响,在军事上有重要意义,美国已有流星通讯设备作为战术通讯的一种手段来装备部队。

7天上掉一颗星,地上就要死去一个人的说法是毫无科学道理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4344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