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夫·昆斯的艺术市场

杰夫·昆斯的艺术市场,第1张

昆斯的作品在拍卖和私人收藏中都一个天文价格。他的拍卖纪录主要是他的雕 塑作品(特别是他的庆祝系列),而他的画却没那么流行。在2001年,他的三组《迈克尔·杰克逊和鲍比》(Michael Jackson and Bubbles)陶瓷雕塑的其中一个售价为560万美元。2007年11月14日,5个不同的颜色的《悬挂的心》(Hanging Heart)中洋红色的那一件,在纽约苏士比拍卖行以2360万美元卖出,成为了那时还活着的艺术家中最昂贵的拍卖。

此作品是由纽约的高古轩画廊(Gagosian Gallery)买下,而在不久前刚从伦敦佳士得拍卖行(Christie's)以1180万美元买下昆斯的另一个名为“钻石(蓝色) ”(Diamond (Blue))的雕塑。高古轩代表乌克兰钢铁寡头Victor Pinchuk几乎买下了所有的欢庆系列作品。2008年7月,他的气球花(洋红)也在伦敦佳士拍卖行创造了2570万美元的纪录。总的来说,截止到2008年6月,昆斯以8130万欧元(合1172亿美元) 拍卖总额成为了年度最畅销艺术家。然而在2000年代后期经济衰退,艺术品拍卖价格一泻千里,在2009昆斯的作品最高成交额比往年减少了50%。一个私人收藏家以1100万美元出售紫罗兰色的《悬挂的心》。但是艺术家早期的奢华和堕落(Luxury and Degradation)系列的价格似乎正在稳步上涨。《经济学家》报道,一个私募股权投资者Thomas H Lee由Giraud Pissarro Segalot为中间人以1500多万美元出售一套“占边 JB特纳火车”(Jim Beam JB Turner Train)。

昆斯已经签约的经销商有索纳班画廊(Sonnabend Gallery),柏林的Max Hetzler还有巴黎的Jérôme de Noirmont。销售的“庆祝”系列的专有权归高古轩画廊所有,他是昆斯的主要签约商。昆斯的作品大多被美洲和欧洲收藏,藏家在那里能够更有效的获得他的作品。博洛特(Eli Broad)有24件作品,希腊收藏家乔诺(Dakis Joannou)有他艺术生涯各个阶段的38件作品。

2012

杉本博司:佩斯北京 中国北京

杉本博司:摄影绘画,Fraenkel画廊,美国洛杉矶

从赤裸到着衣,原美术馆,日本东京

2011

杉本博司,Chinati基金会,美国德州

杉本博司 - 三阶表面张力:物体与雕塑,佩斯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苏必利尔湖,佩斯/麦吉尔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 – 宗教,丸亀猪熊弦一郎当代艺术馆,日本丸亀市

杉本博司,苏格兰国立现代艺廊,英国爱丁堡

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 – 历史,丸亀猪熊弦一郎当代艺术馆,日本丸亀市

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 – 建筑,丸亀猪熊弦一郎当代艺术馆,日本丸亀市

2010

杉本博司:艺术的起源 – 科学,丸亀猪熊弦一郎当代艺术馆,日本丸亀市

杉本博司:那日之后,佩斯画廊,美国纽约

2009

光之本质,伊豆摄影博物馆,日本三岛市

光之原野,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光之原野,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Imakojima – 艺术、建筑收藏展,有邻庄,大原美术馆,日本冈山市

2008

杉本博司:7日/ 7夜, 高古轩画廊,美国纽约

2007

杉本博司:漏光,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时尚雕塑:来自京都现代服装协会的日本当代潮流,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

杉本博司:原型种种,国立国际美术馆,日本大阪

杉本博司,Villa Manin当代艺术中心,意大利乌迪内

杉本博司,Guenzani工作室,意大利米兰

杉本博司:影之色彩,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2006

杉本博司:艺术摄人,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影之色彩,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数学形式,布朗库西工作室画廊,蓬皮杜中心,法国巴黎

杉本博司:影之色彩,玛丽安古德曼画廊,美国纽约

Joe,高古轩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关于Joe的摄影,普利策基金会,美国圣路易斯

2005

杉本博司:历史之历史,日本协会画廊,美国纽约;阿瑟·M·萨克勒画廊,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安大略皇家博物馆,加拿大多伦多;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金泽21世纪美术馆,日本金泽市;国立国际美术馆,日本大阪

杉本博司,森美术馆,日本东京;赫施霍恩博物馆与雕塑园,美国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沃思堡现代艺术馆,美国德州;de Young美术馆| 旧金山美术馆,美国旧金山;北威州立艺术收藏馆K20馆,德国杜赛尔多夫;现代美术馆,奥地利萨尔茨堡;新国家画廊,柏林国立美术馆,德国柏林;卢赛恩美术馆,瑞士卢赛恩

概念形式,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概念形式,高古轩画廊,英国伦敦

杉本博司的摄影艺术:西尔万·巴内特和威廉姆·博托收藏,波士顿美术馆,美国波士顿

2004

杉本博司:原因: 大玻璃,卡地亚当代艺术基金会,法国巴黎

杉本博司,Galería Javier López,西班牙马德里

杉本博司:爱之起源,吉井画廊,美国纽约

2003

杉本博司,那不勒斯国立美术馆,意大利那不勒斯

建筑,Fraenkel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蛇形画廊,英国伦敦

杉本博司:历史的历史,爱马仕大楼,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佛海,大卫和阿尔弗雷德·斯玛特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杉本博司:建筑,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建筑,芝加哥当代美术馆,美国芝加哥;Alyce de Roulet Williamson画廊,艺术中心设计学院,美国加州

2002

杉本博司:时代的建筑,比勒费尔德美术馆,德国比勒费尔德

2001

Viennale Fotoaustellung / 杉本博司:影剧场和汽车影院,Galerie KlausEngelhorn22,奥地利维也纳

杉本博司:哈苏基金会艺术奖,哈苏中心,瑞典哥德堡

能如时间:Yashima Daiji的能剧艺术,演出:Naohiko Umekawa,舞美、灯光、出品:杉本博司,迪亚艺术中心,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时间之建筑,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比勒费尔德美术馆,德国比勒费尔德;Fruitmarket画廊和Stills画廊,英国爱丁堡

Yashima daiji能剧艺术,演出:Naohiko Umekawa,舞美、灯光、出品:杉本博司,布雷根茨美术馆,奥地利布雷根茨

杉本博司:肖像,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肖像,Fraenkel,美国旧金山

杉本博司:模型场景、蜡像和肖像,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肖像,白立方画廊2,英国伦敦

2000

杉本博司:塔马约国际当代艺术博物馆,Bosque de Chapultepec,墨西哥墨西哥城

杉本博司:海景/剧场,14件摄影作品的展览,Eli Marsh画廊,安默斯特学院,美国马萨诸塞

杉本博司:建筑系列,旧金山现代艺术博物馆,美国旧金山

杉本博司:海景,夜景和三十三间堂,路易斯克拉克学院当代艺廊,美国波特兰

杉本博司:肖像,德意志古根海姆博物馆,德国柏林;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西班牙毕尔巴鄂;所罗门·R·古根海姆博物馆soho,美国纽约

1999

杉本博司,Renn画廊,法国巴黎

杉本博司:现代主义,Meyer-Ellinger画廊,德国法兰克福

杉本博司:Camargo Vilaça画廊,巴西圣保罗

杉本博司:阴翳礼赞,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现代主义,Ulrich Fiedler画廊,德国科隆

1998

杉本博司:阴翳礼赞,北九州市当代艺术中心,日本北九州市

杉本博司,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现代主义,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9幅动态影像,巴德学院(安南代尔哈得逊),策展研究中心美术馆,美国纽约

杉本博司,Kerlin画廊,爱尔兰都柏林

杉本博司,“la Caixa”基金会展览馆,西班牙马德里;贝伦文化中心,葡萄牙里斯本

杉本博司,比勒费尔德美术馆,德国比勒费尔德

杉本博司 – 海景新作,Rodolphe Janssen画廊,比利时布鲁塞尔

杉本博司:室内剧场和汽车影院,Istituto Giapponese di Cultura,意大利罗马

1997

杉本博司:模型场景和蜡像博物馆,Stills画廊,英国爱丁堡

杉本博司:两次即是无限,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Sanjusangendo:三十三间堂,Sainsbury视觉艺术中心,东英吉利大学,英国诺维奇市

杉本博司,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动态影像:杉本博司,伯克利美术馆和大西洋**资料馆,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加州

1996

杉本博司:两次即是无限,Angles画廊,美国圣莫尼卡

杉本博司

汽车影院和室内剧场,Guenzani工作室,意大利

写真:改造真实 - 杉本博司的模型场景摄影,塔夫斯大学美术馆,美国梅德福

杉本博司 - 摄影,Sparvagnshallarna现代艺术馆,瑞典斯德哥尔摩

杉本博司:Mirando a Mares,格拉纳达美术馆,西班牙格拉纳达

杉本博司,Kerlin画廊,爱尔兰都柏林

杉本博司,Rodolphe Janssen画廊,比利时布鲁塞尔

杉本博司:二十一片海(1980-1995),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杉本博司:动态影像,加拿大大使馆美术馆,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白日海景 – 模型场景 – 汽车影院 – 室内剧场- 蜡像博物馆,Meyer-Ellinger画廊,德国法兰克福

杉本博司:动态影像,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1995

杉本博司,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美国纽约;休斯顿当代美术馆,美国休斯顿;原美术馆ARC,日本群马

杉本博司,RENN Espace d’art contemporain,法国巴黎

杉本博司的动态影像,SPSAS美术馆(Società Pittori, Scultori e Architetti Svizzeri),瑞士卢塞恩

杉本博司:摄影系列,1979-1994, 蒙特利尔国际当代艺术中心,加拿大蒙特利尔;约克大学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

杉本博司:静物,Angles画廊,美国圣莫尼卡

杉本博司:静物,小柳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曝光时间,巴塞尔美术馆,瑞士巴塞尔;Museum Het Kruithuis, 荷兰斯海尔托亨博思

杉本博司:静物,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1994

杉本博司:动态影像,Angles画廊,美国圣莫尼卡

杉本博司,洛杉矶当代艺术中心,美国洛杉矶;Parrish美术馆,美国纽约州南安普顿;芝加哥当代美术馆,美国芝加哥

杉本博司,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1993

杉本博司,洛杉矶当代艺术中心,美国洛杉矶

杉本博司, Guenzani工作室,意大利米兰

杉本博司:海景和剧场,弗吉尼亚美术馆,美国里士满

杉本博司:海景,剧场,模型场景和汽车影院,白立方画廊,英国伦敦

杉本博司,摄影:剧场 – 海景,沙勒罗瓦美术馆,比利时沙勒罗瓦

杉本博司:摄影,Angles画廊,美国圣莫尼卡

1992

杉本博司:海景,笠原画廊,日本大阪

杉本博司:曝光时间,CAPC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法国波尔多

杉本博司:海景,Meyer-Ellinger画廊,德国法兰克福

杉本博司,Fraenkel画廊,美国旧金山

杉本博司:海景,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1991

杉本博司:曝光时间,1992年波尔多当代艺术博物馆装置计划,细见画廊,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曝光时间,调查,Zeit-Foto Salon,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曝光时间,佐贺町展演空间和IBM公司庭院,日本东京

杉本博司,笠原画廊,日本大阪

1990

杉本博司:模型场景 – 剧场 – 海景,Galerie Jahn und Fusban,德国慕尼黑

杉本博司,圣路易斯美术馆,美国圣路易斯

杉本博司,报告厅画廊,加拿大温哥华

杉本博司,Galerie Urbi et Orbi,法国巴黎

1989

杉本博司:模型场景,剧场,海景,大阪国立美术馆,日本大阪

1988

杉本博司:海景摄影,克利夫兰美术馆,美国克利夫兰

杉本博司:模型场景,剧场,海景,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佐贺町展演空间,日本东京;Zeit-Foto Salon,日本东京

1983

杉本博司:摄影,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1981

杉本博司:**院,索纳班画廊,美国纽约

1977

杉本博司,Minami画廊,日本东京

sight

读音:英[saɪt],美[saɪt]

释义:

n视力;看见;视线;景物

v瞄准;看见;观测

用法:

1、sight作“视域,眼界”解时,常与介词in(to)连用。

2、a sight除了可用于表示“一处景象”或“一个瞄准器”之外,在口语中还可指“显得滑稽可笑的、不整洁的人或物”“非常,很多”等。作“非常,很多”解时,其后常接介词of。

扩展资料

常见的自然景观:

① National Park 国家公园 (比如美国黄石国家公园 Yellowstone National Park)

② Waterfall 瀑布 (比如加拿大美国交界的尼亚加拉瀑布 Niagara Falls)

③ Lake/river/sea/beach 江河湖海沙滩等水域 (比如澳大利亚大堡礁 Great Barrier Reef)

④ Mountains 山(比如瑞士阿尔卑斯山 Alps)

常见的人文景观:

① Art gallery 画廊(比如高古轩画廊 Gagosian Gallery)

② Church/Cathedral 教堂 / 大教堂(比如英国圣保罗大教堂 St Paul's Cathedral)

③ Museum 博物馆(比如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

④ Landmark 地标建筑(比如法国的埃菲尔铁塔 Eiffel Tower)

换了两三个吧,毕竟做她的助理需要聪明、冷静、有时尚和媒体从业经验。这些都不够,要成为“女魔头”的助理,双重杀伤力是必不可少的,像男人一样果敢强势,又不失女人的八面玲珑。

但这些还是不够的,你还得接受得了她颐指气使的专横态度。安娜·温图尔有个外号叫“核弹”,据说这是对她影响力的恭维,也是对她突然爆发的破坏力的形象表述。在位于纽约时代广场大厦的办公室里,经常可以听到她斥责员工的尖叫声。“她是世界上最可怕的女人。”一位设计师曾这样评价她。

不过当她的助理你能得到很多,例如扮靓就是工作。安娜·温图尔其实有三个助理,其中的两个可能要离职。是因为金融危机公司降薪了,还是助理们在其他杂志谋得高职了?各种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可以确定的是,成为安娜·温图尔的助理几乎是全世界女人最向往的职业:工作就是扮靓,扮靓就是工作;不是穿着PRADA踩着ManoloBlahnik在时尚聚会、酒会、宴会中光鲜出入,就是被邀请去巴黎、米兰看时装秀,和下一季潮流亲密接触。

她的前两位助理Vakili是一位高学历的高智商女孩,2013年毕业于耶鲁大学,可以说非常聪明;第二位:Lily Stav Gildor,相比Vakili高调的秀工作照、生活照,Lily 就低调得多,曾在洛杉矶艺术博物和高古轩画廊实习,积攒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人脉资源,相信这也是Anna 挑中她做助理的重要原因。很期待新上位的助理人选是谁。

  从1991年澳大利亚人布朗·华莱士在中国创办红门画廊,到2003年之后北京798等艺术画廊聚集区的出现及快速发展,中国画廊行业也走过了20年的发展历程。

 尽管国内画廊市场有了20年的发展历史,但在我看来中国的画廊市场连刚上路还谈不上。为什么这么说?其中第一个原因是国内画廊的发展其实“名不正,言不顺”。为什么“名不正”?因为说起来比较荒唐的是国内行业分类中根本就没有“画廊”这个行业类别,画廊在注册经营商不能作为运作实体出现,因此目前国内绝大多数画廊只能以注册成为文化艺术公司的方式出现。“画廊”既然连行业都不算,何谈“名正”? “言不顺”则体现在目前国内画廊发展缺少政策面的支持。一个行业要充分发展必须要有政府在政策面的支持和扶植。

 回顾过去的20年,政府对于文化产业分支中分支——画廊给予的关注和政策支持是较少的,但在国家将文化产业视为今后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支柱性产业的大的政策别经下,画廊作为艺术品市场最为基础的一级市场将会受惠于国家这样的政策扶植。2011年在北京市文化局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北京市画廊协会,随后上海也出现了“画廊联盟”这样的行业自发组织。画廊协会和画廊联盟的出现标志着地方政府对于画廊发展的一种扶植和支持。有了这样的支持,想必画廊在不远的将来能够真正成为一个行业估计也会很快成为现实。画廊“名正”,发展的步伐才能加快。

 但上述只是国内画廊业发展的外部因素,真正发展20年下来大家普遍都觉得中国画廊市场的发展较慢,慢主要是相对于拍卖市场发展的迅速,国内拍卖市场无论是从发展规模和影响力而言都过于强大,在一定程度上其实压制了画廊的发展。这也使得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整体结构出现了所谓的一二级市场倒挂的特殊现象。画廊本应该是艺术品交易的一级市场,拍卖市场是二级市场,拍卖的拍品应该是在画廊市场中进过一段时间流通之后,经过市场的检验,其中较为优秀的艺术家的作品才在或者说可能在拍卖市场上出现,而国内的拍卖市场其实一部分承担更确切的说是抢了画廊应该做的事情,使很多作品并未在画廊中充分流通接受检验就直接出现在拍卖市场上。因此,中国的画廊等于与拍卖公司变成了平行的竞争关系,而实际上两者应该是递进关系。

 国内固然存在画廊和拍卖公司之间的这种奇特的倒挂关系,但我认为国内画廊业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最重要原因是画廊和艺术家之间的签约机制没有建立起来。这个问题比画廊现在是否有“名分”要更重要。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外国人在国内开设“画廊”这样专业的经营艺术品的机构其实最主要的是将画廊与艺术家签约代理机制引入到了国内,这种签约机制是画廊专业化最主要的标志,引入这20年,按道理来说,理应越来越成熟,越来越规范,但现实却恰恰相反,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真正互相信任、有长久签约的机制没有得到完全的建立,反倒是越来越松散,目前画廊与国内艺术家之间的关系不是签约,更流行的词儿是“合作”。

 签约制度没有建立起来其实对于画廊的发展的致命的。一个画廊能够长期经营发展靠什么?我认为一要靠画廊要有自己的品牌和特点;二要靠画廊主或者说画廊负责人有长远的战略发展眼光,三要靠画廊能够有大量、持续的资金投入,四要靠画廊拥有足够的藏家资源。画廊品牌的建立是画廊发展的核心,品牌和画廊的特质靠什么?归根结底还是要靠画廊的艺术家资源。就好像提到达明·赫斯特就会想到白立方画廊和萨奇画廊;提到贾斯帕·琼斯、安迪·沃霍就会想到里奥·卡斯蒂利画廊;提到村上隆、杰夫·昆斯就会想到高古轩画廊;提到曾梵志就会想到香格纳画廊,提到张晓刚就会想到汉雅轩画廊、佩斯画廊这样,画廊品牌的建立是和所代理的艺术家密切相关的。

 画廊选择与什么样的艺术家合作,能为这些艺术家的职业生涯做出怎样的推广与画廊品牌的逐步建立的关键。签约、合同说到底只是一种形式,画廊与艺术家之间签约制度真正双方“签”的是一种互相之间的信任。就好像20世纪最声名显赫的画廊主里奥·卡斯蒂利从来不和艺术家签约、签合同,但你可以看到里奥·卡斯蒂利画廊旗下的艺术家有贾斯帕·琼斯、劳森伯格、安迪·沃霍、马克·罗斯科都是20世纪现当代艺术的'“大碗”。之所以这些大碗都乐于与卡斯蒂利合作就是因为他们双方互相的信任。画家觉得卡斯蒂利专业,不仅懂他们的画、懂如何销售他们的画,更主要的是懂艺术家所想、所需,这是他们之间能长时间默契合作的根本原因。(作者:马学东)

 上海画廊联盟探索一级市场新模式

 日前,上海经营当代艺术的7家大画廊艺博画廊、圣菱画廊、华氏画廊、红桥画廊、视平线艺术、奥赛画廊和红坊文化在上海知名文化艺术社区红坊扎堆,成立“画廊联盟”,联合举办展览。业内人士认为,这表明在当前艺术市场经历大幅度调整的背景下,一级市场正在重新集结。

 据悉,“画廊联盟”是一个自愿联合组织成立的非正式专业联盟团体。该团体立足于红坊,以中国本土文化为基础,通过定期组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创作孵化、教育讲座、学术交流、收藏论坛、跨界融合活动等探索与创新商业模式,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及国际化艺术交易平台,致力于成为上海乃至全国文化艺术大发展的助推器之一。

 在红坊举办的仪式上,7家参与的画廊同时推出了不同的展览:艺博画廊的“功夫”,邀请常驻北京的艺术家箫昱,用黑、黄两种封箱胶带为其新空间度身打造了一个大型装置作品;圣菱画廊的“抽象视界”,参展艺术家囊括了陈墙、黄渊青、潘微、曲丰国、薛松、周长江等上海知名的抽象画家;华氏画廊的“汪亚尘回顾展”,推出了艺术家一批20世纪上半叶的作品;红桥画廊的“蓦然回首……”,参展艺术家包括方舟、何伟、刘炜、破水、汤炀、许珂、陶发、娄申义、舒杨、唐志冈、毛旭辉、林国成、黄宇兴、史新骥等;红坊文化的“将大师带回家”,则是中外大家的版画和雕塑作品;视平线艺术的“重返中国——六老三少一花旦”,呈现了丁立人、夏阳、陈钧德、王劼音、了庐、萧海春、徐福厚、边平山、朱雅梅、沈昳丽等10位当代艺术家的新作,而奥赛画廊的“哲思与典藏”,参展艺术家中不乏罗中立、周春芽、刘小东、尚扬、孙良、丁乙、何多苓、苏笑柏等名家大腕。

 “画廊联盟”理事长赵建平向记者表示,为加入联盟,将画廊从杨浦区迁入了红坊,在红坊新开了艺术空间。他透露,联盟将共同办展,每年春秋两季共同举办大型展览。联盟秘书长华雨舟则表示,联盟的发起因北京画廊协会成立而被触动,尽管上海也曾酝酿过成立画廊协会,但最后却不了了之。联盟成立时还将上海艺博画廊和奥赛画廊引入红坊,形成比较整齐的画廊阵容,因此红坊的管理人、红坊文化(全称上海红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郑培光是联盟的主要推手。他透露,联盟会有许多实质性的合作,包括在今年9月推出“朝向未来的回归”联合展览,届时将汇聚近百位艺术家,由策展人吴亮先生联合画廊联盟成员为大家带来一场近百年历史的视觉体验。郑培光则表示,画廊联盟的启动不仅仅是上海画廊业近年来重新探索和创造的全新商业模式,更重要的是,它将汇聚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魅力,在努力发扬中国本土文化的同时创造更多的融合,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展现出多元的视觉角度。

  去年7月5日,这位20世纪最难以捉摸的艺术家最终长眠于罗马,享年83岁。这一消息是就是由常年代理他作品的高古轩画廊宣布的。自从第一间高古轩在80年代中期于纽约开幕,托姆布雷就已经是画廊的台柱,过去25年再次举办过多次展览,甚至有不少人认为高古轩2007年在罗马开画廊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为了取悦住在罗马市郊的托姆布雷。作为他多年的好友的高古轩画廊老板拉里·高古轩在其去世后说:“艺术世界逝去了一个真正伟大的天才。尽管这些年来托姆布雷逐渐淡出了公众的视线,但是他从来没有回到象牙塔里,他一直乐于并且坚持活在当下。在他的盛名之下,掩饰不住的是他老顽童般的玩世不恭和源于天性的幽默感,更重要的是,他自始至终对艺术的谦卑。对于我个人来说,失去这样一位朋友,我的悲痛和他的家人一样难以形容。”

 托姆布雷的一生宛如一部讲述着前世今生的精彩故事,这位出生在弗吉尼亚州列克星敦的美国人一生都怀有一个异乡梦,这个理想的乌托邦已经早已湮没在废墟之中,但那些微弱的痕迹如同他作品中无序而错乱的笔触如影随形。

 欧罗巴的古典冥想

 托姆布雷于1928年出生于美国维吉尼亚州的列克星敦,原名埃德温·帕克·托姆布雷(Edwin Parker Twombly)。他的父亲曾经是一位职业棒球手,因为崇拜外号“旋风杨”(CycloneYoung)的传奇投手丹顿·楚·杨(Denton True Young)而给他取了同样的昵称,谁都没想到,这个昵称缩写“塞”(Cy)会成为一位被世人铭记的艺术大师之名。

 从14岁到18岁,年轻的托姆布雷在老家和一位西班牙艺术家皮埃尔·多德(PierreDaura)学习当代欧洲艺术。19岁和20岁的时候,他入读波斯顿美术馆附属学院。22岁那年,他获得了奖学金资助去纽约艺术学生联盟学习艺术,在那里开始接触抽象派画家罗斯科和波拉克等人的作品,并且认识了日后同样成为著名艺术家的高年级学长罗伯特·劳申伯格(RobertRauschenberg),在劳森伯格的鼓励下,托姆布雷不久后又去卡罗莱纳州的黑山学院求学。

 托姆布雷的求学之路让他结识了许多美国现当代最耀眼的艺术明星。正值抽象表现主义的盛期,弗兰兹·克莱因(Franz Kline)和罗伯特·玛瑟韦尔(Robert Motherwell)都在黑山学院任教,他们的艺术理念无疑影响了托姆布雷早期对艺术表现中抽象和再现关系的态度。玛瑟韦尔还安排了托姆布雷在纽约库兹画廊(Kootz Gallery)的第一个个人画展,个展中展出的作品体现了融合克莱因黑白的表现主义风格以及保罗·克利那稚拙的、孩童般的早期风格。战后第一个反学院诗歌学派“”就是在那里诞生。美国前卫诗人和文学家查尔斯·奥尔森(Charles Olson)时任黑山学院的校长,他于1950年发表的文章《放射诗》,对托姆布雷的艺术风格显然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诗的每一部分都是高度的能量结构,也应是能量发射器。”不少艺术批评家解读出托姆布雷作品里那些无章的诗意性几乎就是“放射诗”中“形式只是内容的展开”的最佳注解。在托姆布雷一生的作品里可以不间断看到诗歌体裁的介入,比如1985年完成的作品《感伤绝望地看待玫瑰》就是引用里尔克、鲁米和兰帕德的诗描绘出了死亡和重生的韵律。

 在黑山学院,托姆布雷不仅接受着艺术表现技能的培养,更孜孜不倦地积淀着对古典人文的诉求。广泛的阅读成为他日后众多晦涩隐喻的源头,他与劳申伯格一起读艾兹拉·庞德(Ezra Pound)的《文化指南》,受庞德的启发阅读维吉尔的作品,在1973年的“维吉尔”系列中,“Virgil”的字母成为画面唯一的主题和内容。帕萨尼亚斯(Pausanias)的《希腊志》以及早年游历日本的菲诺罗萨(EFenollosa)论述日本艺术的书籍都开阔了他的视野,这些阅读而引发的思考使托姆布雷从艺术生涯的早期就深深地沉淀在这广博的文明图景之中。

 从托姆布雷作品的接受和展览的角度来看,他和美国本土艺术确有一些区别,托姆布雷作品晦涩的多义性吸引了包括罗兰·巴特等在内的一些哲学家的青睐,巴特在名为《艺术的智慧》的文章中详细探讨了托姆布雷作品中文字的符号性和暧昧的游戏感。

 近年来,艺术界凸显了托姆布雷作品在展览语境上和古典文明之间的对话。泰特利物浦美术馆正在举办的多人晚期作品展中,和托姆布雷一同展示的可不是他的老朋友劳申伯格和贾思培尔·琼斯(Jasper Johns),而是透纳和莫奈,这三位艺术的并置呈现了18、19和20世纪艺术的缩影,当托姆布雷的潦草笔触和莫奈静谧的睡莲以及透纳的浪漫主义相遇时,一种新的艺术情境奇妙地出现了。这看似迥异的风格特征就像他们所属的时代那样有着遥远的距离,但就处理画面的方式而言,却又有种奇妙而渐进的轨迹,他们晚年对神话和自然的迷恋像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契合。这三位在当时被看作是激进的、打破艺术传统边界的艺术家在晚年时无一例外地展示出艺术成熟期的自信。

 这种穿越的展览去年也在伦敦的多维茨画廊(Dulwich Picture Gallery)上演,曾经策展托姆布雷泰特回顾展的尼古拉斯·库利南(Nicholas Cullinan)将托姆布雷和这位法国第一位真正意义上享誉欧洲的画家一同呈现在“托姆布雷和普桑:阿卡迪亚的画家”这一展览中,虽然瞬间视觉的断裂感让观展的人感到有些荒唐和不知所措,但这确实是一种跨越时空和历史语境的有趣对话,托姆布雷不仅钦慕普桑的艺术才华,更钦慕那个时代和那种古典风格的结合。两人都与一座城市有着不解之缘,他们都在而立之年来到罗马,1628年普桑的《阿卡迪亚的牧人》是其传世的经典名作,而330年之后托姆布雷到达罗马的第一幅作品也命名为《阿卡迪亚》(Arkadia,1958),他们寻觅而向往着古典的乌托邦,但也笃信着关于生命和死亡循环往复的自然规律,所以即便在阿卡迪亚,死亡也依然存在。

 托姆布雷对古典的冥想是他作品隐秘的部分,也是对旧世文明的一种情怀,如果将托姆布雷的作品简单地放在20世纪艺术运动的浪潮中是不完整的。他将史诗般的事件和个人化的表现注入画面之中,呈现出的是赤裸的直白、层叠的隐秘、无解的晦涩和感官的清晰以及个人的记忆与历史的遗忘不断纠结的过程。尽管托姆布雷的作品从视觉上是如此的现代和打破常规,但他也是怀旧的,他怀念的是一种充满图像志意义的关于绘画的完整体系,而非形式上单纯的表现技法。因此他怀念又羡慕普桑,却绝不会像普桑那样作画,他深知艺术必须像波德莱尔笔下《现代生活的画家》那样演绎着当代性。

提起日本的妖怪,你会想起什么?是**《午夜凶铃》里的恐怖女鬼,手游《阴阳师》里的各种式神,抑或是动画片《夏目友人帐》里的可爱妖怪?相信有许多人和我一样,平时或多或少会通过不同渠道接触到日本妖怪文化题材的作品,却缺乏机缘去深入了解日本妖怪文化的起源及发展。很幸运的是,悉尼的新南威尔士艺术博物馆于2019年11月2日至2020年3月8日举办了《日本超自然艺术展》,展出了约180件从古至今以妖怪为题材的日本艺术品,让观众有机会可以系统地了解这个风靡世界的文化。

日本妖怪文化最初源于远古时期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想象。四面环海,内陆有众多山丘和森林,时有台风、海啸和地震,加上野兽横行,这些无法解释的现象激发了人类对于自然的恐惧,也逐渐衍生出对妖怪的想象。这些想象在平安时代(794-1192年)、室町时代(1336-1573年)和江户时代(1603-1867年)随着中国文化的传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高速发展,并在江户时代到达鼎盛。妖怪的题材扩展到以人、动物和商品为原型。文学,绘画和木板印刷技术的出现,也进一步促成了妖怪文化的传播。到了现代,这些自然现象早已不再神秘,然而妖怪文化却流传 下来,并依然在为无数艺术和娱乐作品提供宝贵灵感。

村上隆于1962年出生于东京,自小沉迷动漫。在日本获得传统日本画博士学位后,于1994年前往纽约进行艺术创作。在研习西方当代艺术后,村上隆决定还是以自己一直热爱的日本动漫和御宅族文化为基础进行创作,并创造了其后大红大紫的“超扁平”风格。超扁平一方面代表了日本动漫的二维风格,另一方面也意指日本当代社会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社会也变得愈发缺乏深度。其流传最广的作品包括向日葵形象以及和路易威登的联名系列。

受本展委托,村上隆特地创作了这幅以妖猫和武士为题材的巨幅画作。本作长10米宽3米,由502个丝网组成,也有着一个和它的巨大尺寸及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匹配的名字:《Japan Supernatural: Vertiginous After Staring at the Empty World TooIntensely, I Found Myself Trapped in the Realm of Lurking Ghosts and Monsters》。字面意思为,《日本超自然:眩晕。在过于激烈地凝望虚无的世界后,我发现自己被困在了妖怪潜伏的国度》。

村上隆素来擅长把色彩明快的可爱卡通形象和黑暗诡异的元素结合在一起。相较之下,这幅以浮世绘风格为基调的作品少了他经典的可爱风格,却把冲击力放大了许多倍。昏暗的展厅,凶恶的青鬼赤鬼守卫,妖猫与武士的激烈缠斗,无一不散发着森森妖气。

在采访中,村上隆表达了本作灵感来源于突破日常生活的渴望:“当我置身这个艺术世界,我感到非常厌倦。每时每刻,我都在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相信这样一成不变的生活,以及随之而来的倦怠感会是大多数人的常态,但这或许更体现了艺术的价值——以不同形式的美,带你短暂逃离生活的琐碎,并探寻内心的声音。

另一件村上隆的展出画作同样是一幅巨制。在2011年日本“311”地震及福岛核电站泄漏之后,村上隆开始思考从自然灾害中产生的艺术,以及宗教信仰在治愈灾后心灵创伤中的作用。150年前的安政江户地震后,狩野一信创作了《五百罗汉图》来为人们带来内心的平静。以此为灵感,村上隆创作了这幅长达25米的《在死亡之地,踏上彩虹的尾巴》,并于2014年在纽约高古轩画廊举办了同名个展。本作及上述妖猫画作前的青鬼赤鬼雕像便是源于该展。

画的最左边是“八仙过海”中的吕洞宾,把一条龙踩在脚下。之后是掀起惊涛骇浪的两条巨龙,带来象征死亡的骷髅。象征人们生活的船只,在波涛中摇摇欲坠。最右边则是一派祥和的景象,惊涛在此也化为溪流,意为宗教信仰可以帮助人们度过困难时期,迎来平静的生活。

看到这幅画,会不由想起这次疫情。从古至今,在面对大自然时,生命的渺小始终没变过。人生无常,因此更要积极而不留遗憾地活着。

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一词起源于佛教,本意为人生的虚无缥缈。后在日文中亦有现实世界和生活享乐之意。因此浮世绘是多以普通人为主题,描绘市井生活的画作。浮世绘题材主要包括艺妓,花鸟和武士等。然而许多浮世绘大师也会脱离写实风格,描绘一个截然不同的妖怪世界。得益于江户时代出现的木版印刷技术,浮世绘作品在这个时代得以快速传播,这也带动了妖怪文化的发展。本展中出现的大多数画作便是绘制于江户时代的浮世绘,其中我最喜欢的是《画图百鬼夜行》、《相马旧王城》以及《百物语》。

《画图百鬼夜行》由鸟山石燕于江户时期创作,亦是流传最广的日本妖怪画卷之一。鸟山石燕从民间故事中搜集了大量素材,倾其一生创作了包括《画图百鬼夜行》在内的四部妖怪题材的画卷,共包括两百零七种妖怪。这也成为了后世至今无数创作的原型。其实细看起来,画中的妖怪并没有特别恐怖,反而有一点可爱的感觉。

《相马旧王城》由歌川国芳于江户时期创作。歌川国芳本名井草孙三郎,后拜入歌川丰国名下而改名歌川国芳。在经历过很长一段默默无闻的努力后,歌川国芳因根据《水浒传》画的一百零八将终于走红。之后除了武士绘之外,歌川国芳也创作了大量妖怪题材的绘画。歌川国芳还创新地把西洋画技法运用到作品中,如本作中的巨大骷髅,便是运用解剖图和透视法进行了精确描绘。

本作描述的是泷夜叉姬召唤巨大骷髅与大宅太郎光国在相马旧王城战斗的场面。平安时代,关东土豪平将门(又名相马小次郎)起兵叛乱并自称“新皇”,后被讨伐身亡。此后,平将门心怀怨恨的女儿泷夜叉姬通过诅咒仪式习得妖术,并在相马旧王城策划再次谋反。朝廷得知后,派出将军大宅太郎光国前往围剿。于是泷夜叉姬带领部下荒井丸和召唤出来的巨大骷髅,在相马旧王城迎战大宅太郎光国。

《百物语》由葛饰北斋于江户时期创作。葛饰北斋是最有影响力的浮世绘画家之一。你或许没听过他的名字,但八成看过他的代表作《神奈川冲浪里》。他的作品不仅在日本广为流传,更是蜚声海外,许多西方印象派画家如莫奈、雷诺阿和梵高都受其影响。梵高的《星月夜》中漩涡般的星空便是受到这幅作品中海浪的启发。

也是在江户时代,民间兴起名为“百物语”的怪谈游戏。夏天的夜晚,人们在暗室内点亮一百盏油灯。而后开始轮流讲妖怪的故事,每讲完一个便吹灭一盏灯。直到还剩下最后一盏,便停止活动,留下那盏灯,大家一起等到黎明再各自回家。这是因为彼时相传,若在百物语时吹灭第一百盏灯,则会招来真正的妖怪。葛饰北斋的《百物语》系列便是以此为基础创作。但这个系列其实只有五幅作品,本次有三幅出展,为《笑般若》、《皿屋敷》和《蛇》。

除了以上几幅,本展还展出了许多其他浮世绘大师的经典作品。包括月冈芳年的《和华百物语》,

板谷広长的《百鬼夜行图》,

以及河锅晓斋的《晓斋百鬼画谈》。

本展中还展出了一些现代作品,不过看罢经典的浮世绘后,会觉得现代作品大多有些兴味索然。唯一眼前一亮的只有青岛千穗的系列作品。

全展看罢,会不由赞叹浮世绘画作的精美以及艺术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同时关于妖怪的产生,也会引起许多思考。现代社会物质条件充盈,许多欲望可以轻易被满足,这又随之带来了更多的欲望。那些最终被欲望吞噬的人们,是否和那些放不下执念而产生的妖怪有些相似?因此不妨在追逐欲望的路上时不时停下来,以妖怪为戒,提醒自己放下不必要的欲望和执念,把最宝贵的东西留给最重要的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425354.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12-16
下一篇2023-12-16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