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府邸门前石狮子的具体含义

古代府邸门前石狮子的具体含义,第1张

辟邪。

狮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见的辟邪物品,以石材为原材料雕塑成狮子的形象,具有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雕塑品。最早的石狮是东汉高颐墓前的石狮。是中国传统建筑中经常使用的一种装饰物,在中国的宫殿、寺庙、佛塔、桥梁、府邸、园林、陵墓及印钮上都会看到它。

但更多的时候,石狮是专门指放在大门左右两侧的一对狮子。其造型并非我们现在所看见的狮子,可能是因为中土人士大多没有见过在非洲草原上的真正的狮子,但也有说法是西域狮与非洲狮体态不同的缘故。

扩展资料:

石狮不仅有不同的时代特点,还有明显的地域特色。总体上,北方的石狮子外观大气,雕琢质朴;南方的石狮更为灵气,造型活泼,雕饰繁多,小狮子也不仅在母狮手掌下,有的爬上狮背,活泼可爱。

摆放石狮子后,店铺或行政机关和小区门口,忌讳供奉八卦镜、龙龟、鹰、文昌塔、泰山石。

中国人历来把石狮子视为吉祥之物,在中国众多的园林名胜中,各种造型的石狮子随处可见。古代的官衙庙堂、豪门巨宅大门前,都摆放一对石狮子用以镇宅护卫。直到现代,许多建筑物大门前,还有这种安放石狮子镇宅护院的遗风不泯。

-石狮子

  古代建筑门前,大多都有一左一右两只石狮子。两只狮子一雌一雄,雄狮脚下踩着一只绣球,雌狮身下依偎着一只幼狮,皆庄严威武。现代建筑中也常见用石狮子装点大门的,只不过狮子的造型已经不如古时般复杂,有时仅仅是一模一样的两只狮子一左一右的摆放。

  门前摆灵兽无非也是保卫门户、驱鬼辟邪的作用。只是人人皆知,老虎为百兽之王,论威严,论地位,应该摆虎才对,为何摆一对狮子呢?

  其实,追溯最早的门上辟邪兽,的确应该是老虎。古人认为:“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执搏挫锐,嗜食鬼魅。”所以,早在周代人们就将老虎画在门上,来驱除邪魔。而那时,中国并没有狮子,狮子是汉代以后才由国外传入中国的动物,是地地道道的“舶来品”。据记载,中国的第一头狮子是东汉章帝元和元年(公元84年)由安息国使臣运送而来的。

  老虎百兽之长的地位最终由狮子代替,是源于佛教传入中国。狮子在佛教当中很有地位,常被用来比喻最有威望的人。譬如,释迦牟尼就被称为“人中之狮”。《传灯录》中说:佛降生时,一手指天,一手指地,发出狮子一般的吼声说:天上地下,惟我独尊。对这段记载,窃以为很有些演义的成分,它虽渲染了佛祖的无上地位,却也违背了佛的本意。佛是过来人,人是未来佛,如果执着于“独尊”的虚妄之相,佛也就不是佛了。所以,将佛比喻成狮子,还是因为狮子“独步无畏,能伏一切。”(《智度论》)佛也是如此,对于九十六种道中一切的邪魔都能制伏,故将其喻作狮。凡是佛坐过的地方,都称为“狮子座”。宣扬佛法的声音,也常被比喻为“狮子声”,有唐人诗为证:白发老僧听,金毛狮子声。同流有谁共,别著国风清。

  随着佛教的盛行,狮子逐渐成了常见的雕刻题材。不但在寺院里雕刻狮子用以护法,朝廷官员的府邸门前也多雕刻石狮。两只石狮一般是一雌一雄,按照中国古代男左女右的阴阳哲学,以人从里向外走出的方向为参照,一左一右摆放。当然,石狮的摆放也有一些例外情况,泰山“孔子登临处”的四柱三门坊前后的石狮子,就是左雌右雄,其意义尚不得而知。唐宋时期,石狮的造型并不固定,狮子或坐或蹲。到了明清,狮子的造型便基本固定,都是蹲坐在石座上,头上布满卷鬃。而且,狮子头上的卷鬃也是很有讲究的,卷圈最多为十三个,一品官一下,少一级就少一个疙瘩。由此看来,狮子已经不仅仅是一种信仰的象征,而是一种权利与等级的指代。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表白网

原文地址:https://h5.hunlipic.com/xing/241591.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3-07-01
下一篇2023-07-0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